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数学教育之中

论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数学教育之中

论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数学教育之中
论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数学教育之中

论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数学教育之中

内容摘要: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让教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教育意识上转变过来。再次就是要想给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还要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条件下在课堂中恰当好处的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意识教师素质课堂教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热门课题。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训练和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各种数学能力:“说的能力、概括能力、计算能力、自觉能力、创造能力……”及一定的心理素质,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全体数学教师。

一、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师的教育意识。

由于个别基层领导为了突出学校的教学成绩;学生家长为了能使子女顺利升入重点高中;教师为了学生能考出好的分数,表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而拼命教,以各种方式加班加点。促使学生在教师的高压下顽强地学习,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发展单一。这严重地

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抹平了学生活泼天真的个性。所以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由于教师的教育意识、观念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是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它不在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考得多少分数,而是在于学生是怎样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素质观,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今后的一切发展打好结实的基础。

二、要实施好素质教育,首先应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要真正抓好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关键在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师应一专多能,素质全面,教育思想开放,热爱学生,于利用孩子的心理和数学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现代条件下教师的情感、毅力、想象、语言、能力和技巧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

1、教师应加强自身政治素质修养。有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以自己人格努力去影响学生健康地成长。教师应有科学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学生愿意学习,勤于学习,擅长学习的典范。例如我在与学生一起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通过教具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要装满三次圆锥形容器的水才能装满一个等底等

高的圆柱形容器,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由于实验中的中失误,实验几次不精确,但我没有轻易放弃,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接连做了几遍。终于得出满意的结果。这就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是求知还是做人,来不得半点马虎。

2、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应教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3、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由知识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

三、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保证。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必由之路。

1、必须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好教学过程好课的关键。应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合理地组织教材,巧妙安排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好地获取知识,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恰当处理好教材,合理安排好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钻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和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

例如:1998年高考理工21题:如图,直线和相交于点M,点,以A、B为端点的曲线段C上的任一点到的距离与到点N的距离相等,若为锐角三角形,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段C的方程(解答略)。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概念和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如果知道抛物线形成过程(即定义),就知道题目中所给曲线为抛物线,这样可适当建系后,设出曲线方程(抛物线),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轨迹方程。如果不知道抛物线形成过程是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则本题求轨迹相当麻烦。所以,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是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应是生动活泼与激发情感的课堂

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放在第一位,使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对学生该表扬的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品尝成功,增强自信。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并允许学生课堂出错。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例如 1998年高考24题,设曲线C的方程是y=x3-x,将C沿x 轴y轴正向分别平行移动t 、 s单位长度后得曲线C1

(Ⅰ)写出曲线C1的方程

(Ⅱ)证明曲线C与C1关于A()对称

(Ⅲ)如果曲线C与C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证明且(解答略)

本题可通过讨论来教学,让学生分清这是一道函数题还是一道解析几何题,用函数方法怎样处理,用解析几何方法怎样处理,在做(Ⅲ)时,让学生思考C:y=x3-x与 C1:y=(x-t)3-(x-t)+s怎样确定交点个数,如果学生只是凭空想象,把方程联立成一元三次方程的根的讨论,则超出教学大纲要求,是不太好做的。如果学生不从这条思路处理,则无其他更好的解题思路,所以要求学生不要空想,必须动手尝试、探索。让C与C1联立,看联立结果是不是一元三次方程。结果通过尝试,联立后的方程不是一元三次方程,而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样根的分布就好讨论了,从而很容易得出有一个公共点的条件。使学生突然感到了成功,於是对亲自尝试、探索,获取新旧知识联系这一数学方法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课堂教学中应广泛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善于提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多面性,让学生通过问题激活,或者让学生动脑思考,或者让学生相互讨论,或者让学生辩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一定非要按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其次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

例如 1980年高考题:已知两椭圆C1:x2+9y2=45 和

C2:x2+9y2-6x-27=0,求过这两椭圆的交点且与直线x-2y+11=0相切的圆的方程。

如果学生不加思索地用曲线系去做:设所求圆的方程,若表示圆,则必有,所以,此时不表示圆,故本题无解。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本题真的无解吗?这时教师不必点穿,先引导学生用求两椭圆交点的方法求解,并可得所求圆为x2+y2+2x-19=0和x2+y2-28x+71=0,结论的矛质自然会引导学生去反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最后教师讲解:上述曲线系方程并不包含过已知椭圆交点的所有曲线。在解此题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总结思维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4、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激励学生参与和实践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使部分学生感到枯燥难懂,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则展现出数学的蓬勃生机,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契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渗入数学应用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问题的解决中可让学生领会到比教材更多的数学。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同时,必将增强他们在未来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学生也会因之而成为更积极的学习者。

综观上面三个方面,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让教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教育意识上转变过来。再次就是要想给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还要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条件下在课堂中恰当好处的实施素质教育。总之,我认为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式下,中学数学教育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成败在于教师。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更需要抓住机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罗小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罗小丽 【摘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数学品质是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能数学品质 一、数学素质及意义 数学素质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与能力的总称,它包 含三个方面的意义: 它不是生来具有的,是通过数学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数学素质是教 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数学素质是数学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数学 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只是在数学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使数学素质的 养成和提高有了保证;数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实践再现的。因此,数学素质影响和左右 着人们对待外界的理性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将数学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的 理性态度,即数学品质。 二、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更加重视学生“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学主要是打好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的语言 和工具,学会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一种数学审美情操。 1、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实践环节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平面的概念,它是平滑无限延伸的面,是由无数个点线组 成的图形,它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又是很抽象的一个数学概念,让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践提炼出“可视”的东西,以利于学生接受。比如 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它就说明了平面的一个“面”字,进一步看较大的桌面,纸贴在桌面上,桌面大,把纸也包含在里面,解释平面的延展性,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不可比较大小的,从 而再讲平面的表示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说,数学归纳法是用两步法来完成判断与自然数有关的归纳猜想命题的正确与否,把 这两个步骤比喻为攀登无数级台阶的过程,完成第一步,表明我们登上第一级台阶,完成第 二步,表明我们有能力从任意一级台阶登上更高一级台阶,只有这两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 登台阶的工作。对归纳过渡的证明技巧,依据题型,进行全面分析、小结,这样通过比喻、 演示实践、直观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观察、归纳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数学的智能素质。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 化素质之目的。 在教学中应体现四个特点: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备课讲课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抓好两头,使尖子生学有专长,后进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全 体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二要着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把重点转移到发展 和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上,以及对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记忆、表达、研究和组织能力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衡阳市与日本资贺县栗东市结为友好城市,衡阳市教育局从1999年开始组织人员与日本进行互访,在访问中我们中了解到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基本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做到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二是教师以培养能力为主,使学生自身触动的获取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日本的教育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双基教育有很大区别,我国虽然早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己提出了素质教育,但目前仍然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本文仅就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现状是国家重视教育,大力投资于教育部门,在农村兴办了许多所希望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超越于外国许多国家,并重视全民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重视学习,爱学习,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组织纪律性强,教师组织教学比较轻松,但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以至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1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纵观中国当今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由于衡量——·所学校,一个班级的优劣,是看其升入高一级学校,特别是升入重点学校人数的多少,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实际上都是以应试为教学目的的,有的学校仍然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去完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强化升学应试学科,即便是有的学校想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可是有的家庭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解,仍然自己请家教,强化应试学科,将学生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上,日本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较中国学生差,但他们拥有的词汇量大,能够看懂大量的外文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强,自己想要了解的,自己会主动进行查阅和翻译,中国学生大多数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对教材钻研得很深,阅读面却不广。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倡了近20年,却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1.2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 有部分人认为抓素质教育就要废除考试,他们说,只要有考试,就有应试教育,并过分强调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对学生的分数实行保密;但是我们都知道考试是培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和高质量的国民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是不需要知识教育,也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可以改变考试制度,不能用考试这一种模式去束缚学生,如果简单的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反而会造成学生对学业的忽视,甚至会造成教师在具体操作时无所适从,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受到排斥和否定。

数学与素质教育

数学与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面向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近年来,素质教育已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怎样通过学科教育进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进行研究,探讨在数学教育中怎样进行素质教育. 1 数学与素质教育的涵义 1.1 数学的涵义 数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学科,它的突出特点是:理论的抽象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8](1[P 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特殊功能. 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性是其理论的抽象性,这一特性,一方面构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它优于其它学科的思维训练价值.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实践证明,通过这种艰深的思维活动,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均能显著提高. 1.2 素质及素质教育的涵义 素质.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或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这个结构包括政治的、知识的、身体的、心理的品质及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2](2[P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的教育.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2](2[P 2 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2.1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 利用我国数学史上有关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两千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了以卖出粮食的数目为正,买入粮食的数目为负的思想,这些思想西方要迟于中国八九百年才出现. 又如:我国是最早提出并证明《勾股定理》的国家.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一书记载了公元前1100多年西周时周公和商高的一段话,在对话中商高提出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所以勾股定理

论素质教育中的数学教师素质问题

论素质教育中的数学教师素质问题单位:江苏丰县民族中学姓名:张军邮编:221700 摘要:数学教师在数学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确立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若没有一支掌握现代知识,高水平高素质,高度敬业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事业。我们必须按现代化的要求去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们数学教师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数学,让所有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正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努力的探索、实践着。做为教师,应为推进素质教育不遗余力,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在应试教育的包围之中,开辟出素质教育的新天地。那么数学教师如何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尽责尽职地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呢?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本文即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师德,知识结构,教学理念。 一、数学教师应当有积极健康的思想素质 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政治观点、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如果数学教师自己没有一个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何谈去“塑造”别人的“灵魂”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数学教师首先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增强学生的免疫能力,能真正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数学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澄迈三中何永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对教学不断总结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

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属于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新课改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身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试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作者: 摘要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一般舆论倾向是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在具体实践中,出于对学生升学深造的迫切需求,一些家庭和学校又往往看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谁能让学生考高分,就算谁教学有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被人为地片面化和矛盾化了。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一对孪生儿一样共存于一个母体之中,他们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同一个目的的两个侧面。就是说,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怎样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呢?一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和他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二要全面了解应试教育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 一、素质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指人类自身素养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它产生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生存能力、观察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思想品格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等。从根本上讲,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素质教育就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中。人类靠素质教育传播知识、经验和技能;靠素质教育培养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开拓创新能力;靠素质教育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素质教育。 从范围上讲,素质教育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类型。确切地说,人类的素质教育是自家庭开始的。从婴儿呱呱坠地,直至学话、学步、入学和后来的步入社会,有意无意的素质教育无处不在。其中在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发育身体和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学校中可受到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知识、技能教育,较之家庭和社会教育更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和成就。从内容上讲,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社会形态和不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 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素质的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 成分,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不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增养,也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 体素质的任务。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基本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数学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 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数 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围和内容正在发展着深刻地变化,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数学教育的内容更适合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应当引起人 们重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重要学科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的严谨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这门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方 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以往的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可扣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3、数学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现在社会信息的快速增长,科技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扎 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还有敏锐的思考力、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适应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 些良好的必理品质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数学无疑是培养学生这些心理品质的 最好学科之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学会许 多重要的思考方法。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 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 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 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号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 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 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 的教学,注重要领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论文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摘要:素质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三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素质教育的提出并受到重视,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为寻找改革出路所作的一种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在理论上还不很成熟。素质教育理论尚需研究的课题诸多,其中对素质及素质教育的本质研究又是最基本的,目前理论界尚无一致的看法。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它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教育模式,其中概念提了三十多年,学生的负担依然沉重。就连教育部部长周济都承认,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无论是对“素质”概念的内涵和“素质教育”范畴的含义、层次、特征,还是“素质教育”的操作、实施等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研究中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偏重“素质教育”本质论问题的追溯,而缺乏对“素质教育”价值基础的有效反思,即“素质教育”究竟何为?它的本质是什么?探讨“素质教育”问题不能拒斥“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针对这一问题的论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曾对此作过统计,认为当前教育理论界至少已出现九类十五个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大凡研究“素质教育”问题者,都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给“素质教育”以界定。所述各种定义,或把“素质教育”看作一种教育思潮,认为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教育思想、观念支配下进行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应当以育人为其根本尺度,所以应对儿童、青少年实施全方 位素质教育;或把“素质教育”视为一种教育模式,认为“素质教育”不仅影响着基础教育领域,而且逐步波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幼儿教育领域,并将成为我国20世纪末期的一种主流教育模式;或把“素质教育”当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

2006年第2期(总第313期 )EDUCATIONAL RES EARC H N o.2,2006 Ge nera l,No.313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 [摘 要] 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要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以更高的定位来思考素质教育问题。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将素质教育放在社会系统中来研究;继续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方法取向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挖掘素质教育的成功样态,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概括、丰富素质教育理论。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教育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教育界涌动着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我们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把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内涵,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素质教育研究的演进 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在我国出现并受到重视,有深厚的实践基础、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与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概念,素质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素质”概念受到教育理论界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0世纪80年代中期,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理论界开展了关于教育思想的讨论,如《教育研究》杂志于1986年第4期至1987年第4期开设“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专栏,重点讨论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提高民族素质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开始撰文专门论述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人才素质等问题。从讨论中可以看到,“素质”从一开始提出就不仅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 *本文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素质教育的理论、政策研究”项目的子课题“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朱小蔓、高宝立、刘惊铎、宗秋荣、杨雅文、金东贤、张平、武思敏。

浅谈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浅谈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发表时间:2011-08-01T11:22:59.6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0月上供稿作者:李爱英[导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李爱英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峪中学056200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要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础。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心理素质的教育数学 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罗周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①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要克服这些不良倾向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个人浅见,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 提高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要使教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发展,以下两大教学措施不可缺少。 1.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数学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显然,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论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核心环节。基于对素质教育及其特点的阐释,本文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它将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一、素质教育及其特点 正确阐释素质是科学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关键。 何为素质?对其众说纷纭,不一而论。我们认为,教育学意义的素质是指个体在生存和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身心潜力之总和。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人的潜力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1.它是指与生物学方面相关的人的潜力,在这一点上,素质既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教育活动对象化的物质基础。若进一步分析,它具有两层含义:(1)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生物学基础,是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结构;(2)这个结构及其机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主、客观各方面条件的改变,其也将发生适应性变化。2.它是指以第一个方面为物质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属性方面的潜力,即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是人获得各种社会特征、展现其主体性品格和个性的基石。它也具有两层含义:(1)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学原因,是人的社会性特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方面;(2)它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转化,在不同的社会情景中,主体所可能展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表现为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性和超越性。素质的上述两方面含义是统一的:没有身心结构作为先决条件,人就缺乏发展的可能性;而如果没有后者,就谈不上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 由于人的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与教育密不可分,因此,重新阐释教育对于深刻地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不可或缺的。在与素质相应的意义上看,教育不能再被泛泛地理解为有目的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它应被看作以相信人的潜能的无限可能性为出发点,以发展性为主要特征,致力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身心潜力的活动。它立足于学生的内在品质,特别是主体性的培养,期望教育的力量能够被迅捷地内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力量,而不是单纯的训练、定型或熟练化。它的内容由整体的,且对学生生活有实际意义的知识构成,给学生呈现的世界图景与其个性的丰富多彩性相一致,以区别于应试教育中只强调唯理性知识的弊端。据此,素质教育意义上的教育与传统的训练式的教育是有原则区别的,它所关心的是发展而不仅是定型,是超越而不仅仅是适应。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则强调促进学生身心潜力的开发,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适应和发展能力,充分展现其主体性;它的基本信念是: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人的身心潜力都是无限的。通过适当的教育活动,能够使其获得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基础性。无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如何,学生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都应达到与一定社会历史时代相适应的“阈值”。由于个体差异及每个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的不同,这个阈值因人而异,不存在绝对的划一性。以往,应试教育将这一阈值绝对化,使个性差异完全被漠视。而素质教育则充分顾及到了个性差异,主张使学生获得无论从事何种社会活动都必需的、具有鲜明主体特征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身心潜力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阈值水平,并以此作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起跑线。全面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潜力的挖掘和培养,主张予学生以全面完整的教育,反对割裂知识的完整统一性,期望学生获得和谐的发展。从素质教育的立场出发,那种在全面发

论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论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教育作为与人类社会历史共始终的现象和活动对任何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人来说不仅具有客体意义甚至已内化为主体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众所周知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素质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教育所面临的外在性的矛盾适时地、恰当地转化为教育的内部矛盾即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而在教育内部实现受教育者的发展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不断地把人的发展提高到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所要求的水平上使人在社会化的基础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通过培养人的全面素养来解决人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是素质教育将要面临的永恒任务。 素质教育的实施既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因此素质教育的发展应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能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服务。它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方针和目标。同时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以及各类学校的比例、布局和设施等问题也影响着素质教育实施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制约也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深的要求:应以学生的实际条件为依据来开发其心智。

素质教育的效果要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身心状态的制约。因此要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认识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身心状态这一条件其次要利用这一条件如果有些条件不具备并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那么教师就要创造条件比如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补课对注意力、信心、毅力等方面表现不佳的学生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些必需的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实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标素质教育也才能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爱护学生的生命、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人道精神的人。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幸福感对教育产生亲切感以保证教育过程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丰富人性的人。为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就得整顿学校条件指导和帮助学生使他们能够或个人或集体地进行发挥兴趣爱好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同时还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人道主义教育特别是各种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如爱护人的生命、关怀家人的幸福、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等方面的教育。然而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尊重必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相统一。 二: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个性特点的多种多样的人才而学生本身的天赋、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气质等个性特点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大量的数学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发生变化。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优化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还有很多教师无视新课程的变化,在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甚至只是浏览一下新教材中删除、补充了哪些内容,然后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轻车熟路的灌输,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在由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过渡,而这时也正是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关键阶段。在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应试教育”仍占据主要的地位,各种升学考试、入学考试成为老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则被大大忽视了。数学教育中应有的陶冶人的情操、思维能力的培养被题海

战、各种培训、单纯追求分数的提高取而代之了,严重地忽略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 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高中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

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观《冯恩洪与建平人》有感 教育学的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学改革的片子。 在这段片子中,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认为:一所中学不能没有升学率,但决不能只有升学率。所谓“合格+特长”就是既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又要让学生的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一个学生有限的学习精力,应该让他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通过选择用到他有特长的方面去,这就要求我们改“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为此,建平中学于1988年率先实行“按兴趣分层次”教学。即在基本教学班存在的前提下,同一年级的每一门课都分为A、B、C三个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程度,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班上课。A班除了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加深、拓宽、超前;B班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C班则帮助一些思考问题较慢、能力还不够强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分层次教学并不是把学生分成“快”、“慢”班,一个学生有的学科可以上A班,有的学科也可能选C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转班听课。每个人都是快中有慢,慢中有快,适得其所,学有所长。有的课保证合格,有的课保持兴趣,有的课发展特长。 建平中学坚决反对“把学生训练成应考机器”。校长提出: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不但不鼓励,还要处罚。他要求教师“收集习题要以十当一,布置作业要以一当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为了避免老师的拖课现象,他宣布下课铃响后超过两分钟,教师还没有结束教学的,要作为教学责任事故处理。 对于选修课,建平中学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学两门选修课,选修课实行“挂牌上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程和选老师。1985年,学生在国际、国内和市内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为150人次,到去年增到500人次,其中包括第35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奖。 建平中学改革明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这是因为建平中学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弊端正在于它的片面性,面对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国教育别无选择,必须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应运而生的,所以有无限的前途。根据21世纪的特点。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分工带来的进步,21世纪又面临着在新的高度上的综合,世界面临的挑战是综合的,需要动员全人类的智慧和潜在可能性去应战;当代科学的高度综合与分化,涌现出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出现了众多的科学技术群,要求学科的设置及其内容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渗透性;21世纪将进入信息社会,产业结构剧变,人的职业也将一生数易,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加全面。片面发展的人在21世纪将无力参加生存的竞争,更谈不上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在建平模式的基础上,素质教育还应该注意更多方面,应该真正地保证学生往全面发展的方向行进。那么,素质教育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我认为,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把人格高尚的人称为“君子”,强调明是非、讲气节、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传统人格中的积极因素,应该成为铸造21世纪一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宝贵材料。同时要吸收全人类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文明成果。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正把全球变成一个大市场,市场经济对人的人格和道德素质有一些要求是共同的,并非都是不姓社便姓资。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李晓飞12029178001 摘要:素质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三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素质教育的提出并受到重视,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为寻找改革出路所作的一种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在理论上还不很成熟。素质教育理论尚需研究的课题诸多,其中对素质及素质教育的本质研究又是最基本的,目前理论界尚无一致的看法。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它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教育模式,其中概念提了三十多年,学生的负担依然沉重。就连教育部部长周济都承认,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无论是对“素质”概念的内涵和“素质教育”范畴的含义、层次、特征,还是“素质教育”的操作、实施等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研究中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偏重“素质教育”本质论问题的追溯,而缺乏对“素质教育”价值基础的有效反思,即“素质教育”究竟何为?它的本质是什么? 探讨“素质教育”问题不能拒斥“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针对这一问题的论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曾对此作过统计,认为当前教育理论界至少已出现九类十五个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大凡研究“素质教育”问题者,都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给“素质教育”以界定。所述各种定义,或把“素质教育”看作一种教育思潮,认为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教育思想、观念支配下进行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应当以育人为其根本尺度,所以应对儿童、青少年实施全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