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术语:

1、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Toxicology=Toxikon(毒物)+Logols(描述)

2、食品毒理学:从毒理学角度出发,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对动物的毒作用机理,检验评价食品、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安全

动物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毒物 poison or 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损害或者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①毒物是个相对概念

马杜霉素 5mg/kg 6 mg/kg 10 mg/kg

导致低钙F是必须微量元素,过多抑制骨磷酸化酶,在骨骼中形成CaF

2

血症,氟斑牙。

②毒物分类:世界登记的化学物有500万种,人类接触的有6~7万种。

工业化学品:生产原料中间,副产品,废弃物。

食品中有毒物质:添加剂,防腐剂,着色(苏丹红)

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汞,砷)(水侯病)

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杀虫剂,洗涤剂(含磷的洗衣粉→赤潮)

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保鲜剂

军事毒物:芥子气(伊拉克战争起源)

4、毒素(toxin)是一类特殊毒物,由活机体产生,其化学结构不清楚。

5、中毒(tocication)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病变,根据病变发生快慢分为急性,亚慢性,慢性中毒。

二、毒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

1、最早记录毒物学知识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诗经》。

2、汉朝,刘安撰写《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

3、汉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毒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4、明朝《本草纲目》收载多种毒物,如:砒霜,乌头,蓖麻,涉及毒物吸收及人体中毒症状。

(二)国外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理学家、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提出毒物剂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质都有毒,提出环境毒理学,职业中毒。

2、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创始人,提出化学分析鉴定中毒个体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基础。

(三)近代毒理学发展

1、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化学毒剂出现,萌发了军事毒理学。

2、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推动毒理学发展,宏观方面,生态调整,流行病调查,微观方面,中毒机

理研究。

3、20世纪70年代,毒理学研究以化学物的安全评价为重点。以保障人类安全为目的。

4、目前,动物性食品安全引起各国观注。

5、介绍20世纪全球重大毒性灾害及历史教训。

三、毒理学的研究内容(7个)

1、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的关系。

要搞清楚毒物的来源,化学结构,理化性质。

毒物间的差异是由毒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的。

2、毒物动力学

毒物的吸收,分布,转化,排泄,达到靶器官的量及过程。

3、中毒机理,中毒诊断治疗

①从器官,细胞,亚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研究中毒机理。

②探索早期中毒指标

③寻找解毒方法,开发高效的解毒药。

4、化学物质的安全毒理性评价及卫生标准的制定。

微观方面:化学物的三致(畸,癌,突变)仍是毒理学研究重点。活性自由基使嘧啶,嘌呤配对错位,导致的移码突变。

宏观方面:机体与毒物相互作用关系。

卫生标准的制定:人体安全接触剂量时毒理学研究内容。

5、毒物对遗传、胚胎发育、行为产生的影响。(胎盘屏障)孕妇慎用。

6、化学物在动物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标准,建立药物残留检测方法与标准。

7、生态毒性的研究与评估。

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转移,障碍对非哺乳动物,陆生植物,土壤微生物影响。

四、毒性,危险性及安全性

1、毒性(toxicity)外源化学物质对机体易感部位损害程度。损害程度与毒性成正比。

有毒无毒是相对,CH

4不致癌,CH

3

I致癌。

只要达到一定剂量所有化学物质都有毒。机体接触毒物的剂量是影响化学毒物关键因素。

①染毒途径静脉注射>灌注>肌注 >口>皮肤

②染毒时间动物机体生物钟

③染毒频率药物有效疗程,一次剂量中毒,三次轻微,十次不起作用毒反应。

2、选择毒性

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特定的生物,特定的器官产生毒性。

石英灯对人致畸性,对实验动物不致畸形。

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物种细胞学差异:植物细胞无神经细胞,有细胞壁,青霉素的作用。

②化学毒物生物转化差异 SD作用

③组织器官亲和力差异 I治疗甲亢

④组织器官修复能力差异组织中存在酶不同,N-甲基-N-硝基脲致脑肿瘤,肝脏酶可将肿瘤中RNA,DNA分子中O6-烷基-鸟嘌呤降解。

3、危险性 risk

外源化学物质相对机体引起毒害可能性大小,

对机体损害的定量估计,统计学含义

毒性很大,接触机会很多少,危险性就很小

4、安全性 safety

危险性可达到忽略程度,有危害但危害程度或损害作用达到社会可接受的危险性就是安全。

五、毒性参数

(一)致死量(lethal dose) LD

引起动物机体死亡的剂量。

1、绝对LD(LD100)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大剂量。

2、最下LD(LD01)个别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受试动物一次或24小时多次染毒,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剂量。

3、LD

50

越小

毒性越大,LD

50

最大耐受量

半数耐受量:评价水产用药,水中受试化学物在规定时间内半数生物存活的浓度,单位mg/h.

(二)阈剂量和无作用剂量

阈剂量: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最低剂量。又叫最小作用剂量(MEL)

无作用剂量:为观察到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最高剂量。

日允许量(ADI):人类终生每日摄入对健康不引起任何可观测到损害的剂量,一直做修正。

(三)毒作用带

表示外源性化学毒物作用特点和危险性评价的参数。

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比值越小,危险性越大。

1、急性毒作用带:LD

50

2、慢性毒作用带: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比值,比值越大,慢性中毒危险性越大,轻微毒效应到明显毒效应难于观察。

六、毒作用及其分类:

动物反应毒作用指标两类:

1、特异性指标:在有机P中毒出现症状

2、死亡指标

毒性作用 toxic effect

1、速发作用:即刻毒效应

迟发作用:多次接触,经过一定时间才出现毒效应。

2、局部作用:气体致呼吸道粘膜损伤

全身作用:CO中毒

3、可逆作用:停止接触可修复

所致肺癌是不可逆。

不可逆作用:损伤不复原,SiO

2

4、过敏反应:许多外源化学物质为半抗原,进入机体与内源蛋白结合生成抗原,激发机体抗体产生,当再次与该化学物质接触即可引起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变态反应症状。

5、高敏感性与高耐受性:接触低剂量,少部分动物出现中毒症状;少数动物对某些化学物质特别不敏感。

6、特异体质反应:机体先天缺乏这种酶,不能将该物质分解。

七、剂量-效量关系

1、剂量:化学毒物进入机体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引起毒作用,小剂量引起毒效应,表示毒性大。

2、效应

剂量效应:观察结果可以用数字表示,氯霉素引起贫血,有机P使抑制E 计数效应:全或是,阴性,阳性。

剂量效应关系:外源性化学物质的剂量在群体或者个体中引起某种量效应(计量,指标)变化关系。

如:空气中CO浓度升高,导致红细胞碳氧血红蛋白随之升高。

CCl

→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4

八、毒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

一、外源性化学的毒作用机制

导致细胞损害的机制:脂质过氧化,大分子共价结合,钙稳态失调

①细胞与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生化反应机制及生物结构功能变化。

②毒物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靶蛋白的机制

靶蛋白与外源性化学物质共价结合→损伤或修复。

③肾毒作用分子机制,近远曲小管,阴阳离子转运。

④细胞凋亡的形成机制:包括:细胞发生、发展,核浓缩,DNA分裂,基因水平的信息学与生理水平的功能学结合起来。

二、毒物低水平接触的生物效应

适应性反应:低水平接触化学物质,能维持自稳状态。

毒阈下的诱发反应:剂量反应模型建立。

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DNA加合物,蛋白质加合物,外来化学物引起基因变化指标,DNA价复得指标。

如:烷化剂,多环芳烃,芳香胺类,黄曲霉毒素导致机体加合物形成。

加合物的检测。1014个碱基中有1个加合物形成。

四、毒物的混合接触效应

环境中化学物影响内分泌系统,干扰体内天然激素的产生,释放,转运,代谢,结合,作用,调节,清除,丘脑-垂体介导生物效应改变。

如机体癌变等。

卫生毒理学题库40-4-10

卫生毒理学题库40-4- 10

问题: [单选]对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时,不正确的是() A.观察指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可认定产生了毒效应 B.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可定有毒效应存在 C.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存在,则更有利于做出判断和认定 D.敏感的毒效应指标一般发生在较高剂量组 E.毒效应的敏感指标可提供研究中毒机制的线索

问题: [单选]关于急性非致死性毒性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评价指标是LIMac B.LIMac值越大,表明该受试物急性毒性越大 C.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对机体急性毒性的大小,并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D.剂量设计一般以LD10作为最高剂量组 E.与急性毒性试验意义相同

问题: [单选]以下关于蓄积系数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法用来研究化合物蓄积作用 B.蓄积系数越高,蓄积作用越弱 C.目前有固定剂量法和定期递增剂量法两种试验方法 D.用LD50做指标,有可能低估某些化合物的潜在慢性毒效应 E.用此法能区分某种化合物是物质蓄积还是功能蓄积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83135489.html,

问题: [单选]亚慢性试验的实验动物主要选用() A.仓鼠和犬 B.大鼠和犬 C.豚鼠和家兔 D.小鼠和猴 E.小鼠和犬

问题: [单选]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不包括() A.观察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 B.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 C.剂量—反应研究 D.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E.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此题是基本知识题,只要阅读和理解了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有关叙述,就可清楚基本目的不包括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进行一项毒性评价试验如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以得到上述A、C、D、E四项内容。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必须另外设计新的试验,不是常规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 目的。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附解释)题库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 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方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 直方图(适用于数值变量,连续性资料的频数表变量) 直条图(适用于彼此独立的资料) 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 B.普通线图 C.半对数线图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 【答案】E ?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 A.直方图 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 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 D.直条图 E.复式直条图 【答案】E 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 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 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 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 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 【答案】D 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总体中任一部分 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 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答案】C 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酶老化(enzyme aging):神经性毒剂中毒后形成的膦酰酶烷氧基上的烷基脱掉,从能被活化的状态变为不能活化的状态。 2、化学复合伤和毒剂混合伤:糜烂性毒剂中毒合并各种创伤,称为糜烂性毒剂复合伤或化学复合伤。两种糜烂性毒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化学战剂中毒合并其他损伤称化学复合伤,两种战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 3、外源性化学物或外源性化合物: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能被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它不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4、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是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的合称。应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用以攻击敌方,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 5、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6、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 7、失能性毒剂:是一类使人暂时丧失战斗能力的化学物质,中毒后主要引起精神活动异常和躯体功能障碍,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或死亡。(按其毒理效应不同,失能剂可分为精神性失能剂和躯体性失能剂。) 8、生物转运与转化: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化学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不同酶系的催化下,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物质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转变成衍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一般毒性: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实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称为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又称为化学毒物的基础毒性或一般毒性作用。

卫生统计学试题6含答案

. 统计试题题库 1. 下列那个是对标化后总死亡率的正确描述? A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2. 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3. 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D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4. 总体应该是由: D

.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任意个体组成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E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6. 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7. 抽签的方法属于下列那种抽样: D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分级抽样

8. 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下列那类资料: B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9. 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 D A.便于统计处理 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试验 D.减少和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E.以上都不对 10. 两个样本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B A.两样本均数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样本均数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11. 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 A.Sx B.S C.X D.CV

卫生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 毒理学是研究食品、药品和其他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品)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的科学,是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职业安全及环境安全等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学科。本期走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让我们一起了解毒理学! 二级学科——毒理学介绍 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性物质,即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对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效应及损伤机理的学科。毒理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描述毒理学,即毒性鉴定,用于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具有毒性;二是机制毒理学,即毒性机理的研究,在确定某物质具有毒性效应后,需要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水平研究如何产生毒性效应,通过对毒性机理的研究,进而寻找到产生损伤之后的治疗方法,为三级预防提供理论支撑;三是管理毒理学,用毒效应研究和机理研究,为制定化学物的安全标准或安全限值,以及对化学物管理提供政策支持。毒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基础性在于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的职业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等学科在研究各自领域所关注的化学物质时提供技术手段和基本理论,它的应用性在于通过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法为各领域的化学物管理提供政策支撑。 毒理学学科分支众多,研究领域广泛

在研究范围上,毒理学包括卫生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和食品毒理学等;从器官和系统损伤的角度上,又包括呼吸毒理学,肾脏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等;从毒性特征上可分为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目前,北大公卫学院的毒理学研究领域涉及遗传毒理学、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研究、生殖和发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重金属毒理学、肝脏毒理学、分子细胞毒理学、药物毒理学,以及毒理学替代法研究等领域,对毒理学从各层级、各维度上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卫生统计学试题参考答案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题一: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概率P=0,则表示B 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 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二级抽样 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人数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D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6.样本是总体的C 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 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 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以上均不对 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 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 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D A对照的原则B随机原则C重复原则 D交叉的原则E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全距E率 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C A X B G C M D S E CV 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 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

卫生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题一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l .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 A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 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 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 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 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 概率P=0,则表示B A 某事件必然发生 B 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D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 以上均不对 7. 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 A 统计设计 B 收集资料 C 整理资料 8. 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A 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C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 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C D 分析资料 E 以上均不对 B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D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B 10. 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D A 对照的原则 B 随机原则 C 重复原则 D 交叉的原则 E 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 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全距 E 率 12. 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 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C A X B G C M D S E CV 13.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E 以上均不对 14. 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10、2、24+(小时), 问 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 治愈 8 D 单纯随机抽样 E 二级抽样 5. 治疗结果 治疗人数 该资料的类型是: A 计数资料 6.样本是总体的 A 有价值的部分 D 任意一部分 显效 23 B C 等级资料 41 人, 好转 6 D 分类资料 治疗结果如下: 恶化 3 E 有序分类资料 计量资料 C B 有意义的部分 C 有代表性的部分 E 典型部分 C 无序分类资料 死亡 1 D 有序分类资料 E 数值变量资料 A 抽样误差 B 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D 责任事故 E 以上都不对 C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

最新整理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知识讲解

卫生毒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部分毒理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以发展为研究所有外源因素(如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毒物:指较低的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3、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4、二巯基丙醇(BAL)可用于治疗砷化物中毒,硝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可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解磷定(2—PAM)可用于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5、安全系数(SF): 6、毒理学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7、根据化学物的结构、理化特性和某些生物学活性,即SAR,则可初步预测其潜在的危害性或致癌性。 8、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生命科学史上第一个大科学工程。 9、系统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整体研究生物系统(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的一门学科。 10、系统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和应激因子对生物系统的干扰作用,检测分子表达和毒理学参数的变化,反复整合各种数据和资料以描述生物体更能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性:指化学物引起毒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效应:指化学物对机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二者是有区别的: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

化学物的毒性,而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2、中毒:生物体收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注射器等。特点:各种更能障碍,应激能力下降,维持集体稳态能力下降,对环境中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等。 3、任何一种化学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化学物的毒效应总是与一定的剂量联系在一起的的。剂量是决定化学物毒性的根本指标 4、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过程,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生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5、毒效应是化学物质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6、按外源化学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将读物分为:工业毒物、环境污染物、食品中有毒成分、农用化学物、嗜好品、生物性毒物和一用药物等。 7、损害作用: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更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者降低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有害效应又称为健康效应。 8、外源化学物作用于生物体的毒作用谱,随剂量增加可表现为: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意义不明的生理或生化改变,亚临床改变,临床中毒,甚至死亡等。 9、毒作用的分类: (1)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2)局部或全身作用 (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4)超敏反应 (5)特异质反应 10、选择性毒性: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有毒性作用。选择性毒性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术语: 1、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Toxicology=Toxikon(毒物)+Logols(描述) 2、食品毒理学:从毒理学角度出发,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对动物的毒作用机理,检验评价食品、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安全 动物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毒物 poison or 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损害或者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①毒物是个相对概念 马杜霉素 5mg/kg 6 mg/kg 10 mg/kg 导致低钙F是必须微量元素,过多抑制骨磷酸化酶,在骨骼中形成CaF 2 血症,氟斑牙。 ②毒物分类:世界登记的化学物有500万种,人类接触的有6~7万种。 工业化学品:生产原料中间,副产品,废弃物。 食品中有毒物质:添加剂,防腐剂,着色(苏丹红) 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汞,砷)(水侯病) 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杀虫剂,洗涤剂(含磷的洗衣粉→赤潮) 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保鲜剂 军事毒物:芥子气(伊拉克战争起源) 4、毒素(toxin)是一类特殊毒物,由活机体产生,其化学结构不清楚。 5、中毒(tocication)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病变,根据病变发生快慢分为急性,亚慢性,慢性中毒。 二、毒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 1、最早记录毒物学知识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诗经》。 2、汉朝,刘安撰写《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 3、汉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毒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4、明朝《本草纲目》收载多种毒物,如:砒霜,乌头,蓖麻,涉及毒物吸收及人体中毒症状。 (二)国外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理学家、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提出毒物剂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质都有毒,提出环境毒理学,职业中毒。 2、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创始人,提出化学分析鉴定中毒个体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基础。 (三)近代毒理学发展 1、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化学毒剂出现,萌发了军事毒理学。 2、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推动毒理学发展,宏观方面,生态调整,流行病调查,微观方面,中毒机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1. 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2. 毒理学的研究领域? 3. 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4. 常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5. 学习了毒理学的概述,谈谈你对毒理学发展的感想? 6. 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7. 化学毒物的毒性及性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8. 阈剂量的定义? 9. 慢性毒作用带的定义及意义? 10. 生物转运的概念是什么? 11. 生物转运的特点和方式有哪些? 12. 毒物在体内吸收和分布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 13. 影响毒物排泄的因素有哪些? 14. 简述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15.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6. 简述 I 相反应和 II 相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17. 终毒物的概念是什么? 18. 终毒物的种类有哪些? 19. 自由基的概念? 20. 自由基的来源和种类有哪些? 21. 年龄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

22. 试述联合作用的概念、类型? 23. 如何评定联合作用? 24. 外源化学物的溶解性对其毒性有何影响? 25. 如何设计甲苯的急性毒性试验? 26. 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与联系? 27. 脏器系数及食物利用率的概念是什么? 28. 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有哪些? 29. 致突变试验的遗传性终点和试验组合的原则是什么? 30. Ames 试验、微核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31. 化学致癌机制有哪些? 32. 化学致癌物的化分类有哪些? 33. 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4. 试设计致畸试验? 35. 如何评价致畸试验? 36. 试述致畸试验评价程序? 37. 试述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38.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概念是什么? 39. 生殖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40.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什么? 41. 发育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卫生统计学试卷(附答案)

2004~2005学年第(1)学期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期末考试试卷 (卫生统计学课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0 年月日午 —(北京时间)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型题 A. 48.0 B. 49.0 C. 52.0 D .53.0 E.55.0 2. 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 A. 极 差 B. 四分位数间距 C. 方差 D. 标准差 E. 变异系数 3. 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 2.0 3.0y x =+,该回归方程表示x 每增加1个单位,y 平均增加几个单位? A. 1 B. 2 C. 3 D. 4 E.5 4. 设从 5.11=μ的总体中作五次随机抽样(n =5),问哪一个样本的数据既精确又准确? A. 8,9,10,11,12 B. 6,8,10,12,14 C. 6,10,12,14,18 D. 8,10,12,14,16 E. 10,11,12,13,14 5. 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散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 E. 直方图 6. 临床上用针灸治疗某型头痛,有效的概率为60%现用该法治疗5例,问其中至少2例有效的概率约为 A. 0.913 B. 0.087 C. 0.230 D.0.317 E. 以上都不对 7.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 A. 1,1,2 B. 2,1,2 C. 1,2,2 D. 2,2,2 E. 1,2,1 8. 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 分布,经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准差为: A. 18 B. 9 C. 3 D. 81 E. 27 9. 对于同一资料的直线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下列论断有几句是正确的? 相关系数越大,回归系数也越大。 相关系数与与回归系数符号一致。 相关系数的t r 等于回归系数的t b 。 相关系数描述关联关系,回归系数描述因果关系。 A.1句 B.2句 C. 3句 D. 4句 E. 0句 10.下列四句话有几句是正确的? 标准差是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离散程度的。 标准误是用来描述统计量的变异程度的。 t 检验只用于检验两样本均数的差别。 χ2可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率的差别。 A. 0句 B. 1句 C. 2句 D. 3句 E. 4句

《卫生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1.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C ) A)标准差B)方差 C)均数标准误D)变异系数 2?抽样研究中,s为定值,若逐渐增大样本含量,则样本(B )。 A)标准误增大B)标准误减少 C)标准误不改变D)标准误的变化与样本含量无关 3. 均数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C )。 A)系统误差越大B)可靠程度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D)可比性越差 4. 假设已知某地35岁以上正常成年男性的收缩压的总体均数为 120.2mmHg,标准差为11.2 mmHg,后者反映的是(A )。 A)个体变异B)抽样误差 C)总体均数不同D)抽样误差或总体均数不同 5. 配对计数资料差别的卡方检验,其备择假设是(D )。 A)p1=p2 B)p1 Mp2 C)B=C D)B 丸 6. 下列关于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论述是正确的,除了( C )外。 A)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估计 B)总体均数可信区间所求的是在一定概率下的总体均数范围 C)求出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后,即可推断总体均数肯定会在此范围内

D )95%是指此范围包含总体均数在内的可能性是 95%,即估计错误的概率 是5% 试题来源:【2016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宝 典免 费下载】 小编教你如何快速通过公卫执业医师考 试 查看其他试题,请扫描二维码,立即获 得本 题库手机版详情咨询阪imo 7.总体率可信区间的估计符合下列 (C )情况时,可以借用正态近似法处理。 A )样本例数n 足够大时 B )样本率p 不太大时 C)np 和n(1-p)大于5时 D )p 接近1或0时 8.正太近似法估计总体率95%可信区间用(D ) B) p ±1.96(T C) p ±2.58(T 10. 关于假设检验,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 )检验假设是对总体作的某种假设 A)p ±1.96s D)p ±1.96sp 9.统计推断的内容(C )。 A )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总体指标 B )假设检验 C )A 和B 答案均是 D )估计参考值范围

卫生毒理学 学习指南

卫生毒理学学习指南 一、前言 卫生毒理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阐明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对机体损害作用的一般规律、作用机理及评价和管理损害作用的方法。卫生毒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各章学习目的和要求及知识点 学习要求以每章为单位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为掌握内容,要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为熟悉内容,要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 ﹡为了解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或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掌握毒理学有关概念、任务、目的;熟悉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和卫生毒理学主要研究方法;了解毒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发展趋势。 (二)要求: ﹡﹡﹡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和卫生毒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目的。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和意义,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毒理学简史,毒理学发展趋势。 (三)知识点: 毒理学;现代毒理学;毒理学三大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毒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学科萌芽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毒理学研究方法: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展望:系统毒理学、计算毒理学、表观遗传毒理学、毒理学替代法、转化毒理学;毒理学研究中3Rs原则:优化(refinement)、减少(reduction)和替代(replacement)。

第二章基本概念 (一)目的: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熟悉毒性评价指标。 (二)要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的基本概念,选择毒性及其毒理学意义,生物学标志及其分类、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及曲线、毒性常用指标。 ﹡﹡安全限值。 (三)知识点: 毒物;毒性;中毒;毒效应(毒作用);毒效应谱;剂量;包括暴露剂量、内剂量和靶器官剂量;选择性毒性;选择毒性的毒理学意义;靶器官;剂量-效应(反应)关系及其曲线;生物标志:分为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和易感生物标志;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水平;阈值;急性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安全限值。 第三章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一)目的:掌握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来踪去路;熟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主要转化过程;了解毒物动力学过程及评价。 (二)要求: ﹡﹡﹡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生物转化及意义。﹡﹡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及过程,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毒物动力学过程及评价。 (三)知识点: 生物转运:包括吸收、分布与排泄;生物转化:包括I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和II相反应(结合反应);生物膜;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吸收:主要包括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吸收途径;肝脏首过作用;血/气分配系数;分布;蓄积;贮存的双重毒理学意义: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又是慢性中毒发生的条件;排泄:主要包括经肾脏随尿液排出、经肝脏随同胆汁从粪便排出、经呼吸道随同呼出气体排出、其它(汗、唾液、泪水和乳汁等分泌物);生物半减期(t1/2);代谢解毒;代谢活化。

实用卫生统计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 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 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 C.规模较大的单位 D.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2.根据分组数据计算均值时,利用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做为代表值,使用这一代表值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权数必须相等 B.各组的组中值必须相等 C.各组数据在各组中均匀分布 D.各组的组中值都能取整数值 3.已知甲、乙两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甲班平均分为70分,标准差为7.5分; 乙班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7.5分。由此可知两个班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 A.甲班较大 B.乙班较大 C.两班相同 D.无法作比较 4.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公斤,其余亩产为500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平均亩产为() A.520公斤 B.530公斤 C.540公斤 D.550公斤 5.时间序列若无季节变动,则其各月(季)季节指数应为() A.100% B.400% C.120% D.1200%

6.用最小平方法给时间数列配合直线趋势方程y=a+bt,当b<0时,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是()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态势 D.不能确定 7.某地区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提高12%,则用同样多的货币今年比去年少购买()的商品。 8.置信概率表达了区间估计的() A.精确性 B.可靠性 C.显着性 D.规范性 9.H 0:μ=μ ,选用Z统计量进行检验,接受原假设H 的标准是() A.|Z|≥Z α B.|Z|-Z α 10.对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几组不同样本数据拟合的直线回归方程如下,你认为 哪个回归方程可能是正确的?() A.y=125-10x B.y=-50+8x C.y=150-20x D.y=-15-6x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A.抽选调查单位时必须遵循随机原则 B.抽选出的单位有典型意义 C.抽选出的是重点单位 D.使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的指标数值

公卫执业医师之卫生毒理学重点

第一单元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毒理学的职能主要有二:①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性质;②评价有害作用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发生的机会。 目的:为制订防止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危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概念 1?外源化学物、毒物和毒性 (1)外源化学物、毒物外源化学物是存在于人类的环境中,可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并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外源化学物、化学物和外源化学毒物在此具有相同的含义。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在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只要达到一定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Paracelsus说:化学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变成毒物。毒性还 与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途径和频率有关。 按化学物的用途及分布范围,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毒物、环境污染物、食品中有毒成分与添加剂、农用化学物、嗜好品与日用化学品、天然毒素、医用药物、军事战剂、放射性核素等。 (2)毒性是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3)中毒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根据病变发生的快慢, 中毒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2?有害作用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又称为毒效应或损害作用,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损害作用具有下列特点: (1)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缩短。 (2)机体功能容量降低或机体对外加应激的代偿能力降低。

卫生毒理学练习题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 一、A1 1、S-曲线的特点是 A、曲线开始平缓,中间陡峭,最后又趋平缓 B、曲线开始平缓,中间平缓,最后陡峭 C、曲线开始陡峭,中间平缓,最后仍平缓 D、曲线开始陡峭,中间陡峭,最后平缓 E、曲线始终比较平缓 2、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有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E、以上都是 3、毒物是指 A、可引起机体受损害的化学物 B、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C、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可造成机体功能性损害的化学物 D、在一定条件下,投予大剂量时才造成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E、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小剂量时就会造成机体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4、氟化物毒作用的靶器官是 A、脑 B、肺 C、骨骼 D、肝 E、肾 5、卫生毒理学研究的任务是 A、中毒机理 B、外来化合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及生物转运、转化过程 C、对外来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 D、制定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 E、以上都是 6、关于毒性说法正确的是 A、毒性的大小和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途径有关 B、剂量是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关键 C、毒物毒性的大小与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成反比 D、是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E、以上均正确7、下列属于无阈值效应的是 A、汞所致的中毒性脑病 B、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坏死 C、氢氟酸所致的皮肤灼伤 D、乙酰水杨酸所致的胎儿畸形 E、氯乙烯所致的肝血管肉瘤 8、有阈值效应 A、能够检测出阈值的效应属有阈值效应 B、一般的生理、生化异常和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都属于有阈值效应 C、发育毒性或胚胎毒性引起的结果属于有阈值效应 D、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生殖毒性也属无阈值效应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Zac说法正确的是 A、Zac=Limac/LD50 B、Zac越大,表明化学物质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C、Zac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 D、Zac是急性毒性常用参数之一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0、属于毒理学上限指标的是 A、ADI B、LD0 C、LD50 D、LOAEL E、MLD 11、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A、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B、阈剂量 C、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E、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23023】

卫生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卫生统计学》 一、名词解释 1.计量资料 2.计数资料 3.等级资料 4.总体 5.样本 6.抽样误差 7.频数表 8.算术均数 9.中位数 10.极差 11.方差 12.标准差 13.变异系数 14.正态分布 15.标准正态分布 16.统计推断 17.抽样误差 18.标准误 19.可信区间 20.参数估计 21.假设检验中P的含义 22.I型和II型错误 23.检验效能 24.检验水准 25.方差分析 26.随机区组设计 27.相对数

28.标准化法 29.二项分布 30.Yates校正 31.非参数统计 32.直线回归 33.直线相关 34.相关系数 35.回归系数 36.人口总数 37.老年人口系数 38.围产儿死亡率 39.新生儿死亡率 40.婴儿死亡率 41.孕产妇死亡率 42.死因顺位 43.人口金字塔 二、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 A.样本 B.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D.个体 2.总体是由( C )。 A.个体组成 B.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D.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 .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 .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 .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 .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极差 D .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 D )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标准差 9.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10.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 C )。 A .方差分析 B .t 检验 C .两者均可 D .方差齐性检验 11.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ν配伍 等于( D )。 A .ν总-ν误差 B .ν总-ν 处理 C .ν总-ν 处理 +ν 误差 D .ν总-ν 处理 -ν 误差 12.在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 μX ( B )的概率为5%。 A .1.96σ B .1.96X σ C .0.052,t s ν D. 0.052,X t S ν 1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是( D )。 A .各处理组样本均数相等 B .各处理组总体均数相等 C .各处理组样本均数不相等 D .各处理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14.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D )。 A .分别进行比较 B .两个率比较的χ2 检验

卫生毒理学复习题库(选择题附答案)

1第一章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区别是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B 型题】 【名词解释】 1.毒理学 2.现代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 4.管理毒理学 【问答题】 1.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及卫生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 2.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3.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毒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5.毒理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论述题】 1. 试述毒理学发展趋势及有关进展。 2.谈谈现代毒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2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A 型题】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的概念是D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C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B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二) 1?对两个定量变量同时进行了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r有统计学意义(PvO.05),则________ , A. b 无统计学意义 B. b 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C. b 有统计学意义 D.不能肯定b有无统计学意义 E. a 有统计学意义 【答案】C 2.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 A.符号秩和检验中,差值为零不参加编秩 B.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中的正态近似法为参数检验 C.当符合正态假定时,非参数检验犯II类错误的概率较参数检验大 D.当样本足够大时,秩和分布近似正态 E.秩和检验适用于检验等级资料、可排序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差异 【答案】B 3.随机事件的概率为_____ . A.P=1 B.P=0 C.P=-0.5 D.OWP<1 E.-0.5 【答案】D 4.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P越小,说明 _______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相同 【答案】C 5.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率, 应用何种统计检验方法来较好地分析此数据________ . A.配对t检验 B.成组t 检验 C.成组秩和检验 D.配对秩和检验 E.两组方差齐性检验 【答案】A 6.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T 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______ . A.T 值越大P 值越小 B.T 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0 C.P 值与T 值毫无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