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户县草堂营村一村一品可行性分析及推广报告

户县草堂营村一村一品可行性分析及推广报告

户县草堂营村一村一品可行性分析及推广报告
户县草堂营村一村一品可行性分析及推广报告

第1页 共 39 页

机密文件 注意保密

【户县草堂营村一村一品可行性分析及推广报告】

2008/01/22

卷首语

我们的观点:利用外力,强强联合,建特色新农村!

事实上,如果不满意现状,改革就是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

事实上,‘一村一品’能够成为陕西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事实上,农家乐已经成为户县农业的金字招牌,而我们也坚定地会走农家乐式的发展品牌

是力排逆水还是随波逐流,真正的考验来到了。

在任何时候,我们应该相信,“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的产品和产业”是农村走上致富、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有效方案。当然,我们要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发展自身优势特色,仅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寻求外力,借用外脑,建立长期合作开发共同发展的机制。

“发挥地方优势,创造特色品牌,形成与市场经济相连接的规模经济。”时不我待。

草堂营村会成为户县第二个“东韩村”,也会成为陕西关中地区农家乐品牌代言人。

第2页共39 页

陕西省长谈“一村一品”

2007年03月12日13:51 新华网

第3页共39 页

发展目标

(1)增加全村人均收入________元

(2)增加本村人员就业岗位________

(3)带动区域经济增长________%

第4页共39 页

目录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与研究 -------------------------------------------------------------------P7 第一章宏观发展研究 ---------------------------------------------------------------------P8 第二章区域市场研究 ---------------------------------------------------------------------P14 第三章成功个案研究 ---------------------------------------------------------------------P23

第二部分项目立项分析及定位 -------------------------------------------------------------P30 第一章项目优劣分析 ---------------------------------------------------------------------P31 第二章开发立项分析 ---------------------------------------------------------------------P34 第三章项目品牌建设 ---------------------------------------------------------------------P43

第三部分营销推广核心攻略 ---------------------------------------------------------------P60 第一章营销推广策略 ---------------------------------------------------------------------P73 第二章广告费用预算 ---------------------------------------------------------------------P90

第5页共39 页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与研究

第6页共39 页

第一章宏观环境

第一节、“一村一品”——农家乐发展趋势

在中华大地上,“农家乐”这个词及所代表的商业发展模式以及无法查找出源自那一年哪一个地区。

但在1987年成都第一批农家乐的出现后,各省市相继效仿,现在农家乐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但由于受农村条件、农民的思想意识、生态农业的缓慢发展等等一系列局限的影响,虽说有所发展,但只是停留在很低的水平。随着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的提出,各级政府开始在农村大搞发展,以改变农村现状。有专家称,农家乐这一商业模式将极大程度上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生态农业也将随之发展。所以农家乐一时间成为了一项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自东向西,开发水平形成一个很大的落差,东部沿海城市受惠于改革开放的诸多优惠政策,经济发展较快,其农家乐的经营形式也更国际化。中西部地区的农家乐发展以成都、昆明、西安等城市为代表,但西安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农家乐的发展远远没有成都、昆明有特色、有影响。

第7页共39 页

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陕西农家乐还会有一个较高速的发展时期,其主要利好因素有:

1、发展“三农”产业,搞好“三农”建设是近几年中央工作的重点之一,并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国家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国家旅游局根据中央、国务院“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将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符合推动旅游产业促进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现今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迎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3、3月10日10时,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长袁纯清做客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全国“两会”联合访谈,就陕西“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与网友交流。在回答网民问题时,袁纯清说,“一村一品”必须要适合当地的特色,陕西“一村一品”的村子已经有了将近一千个。

第8页共39 页

4、通过发展农家乐可以形成以农家乐为中心的产业链,推动农村产业分工。甚至包括农家乐装修、建设的人员。农家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家乐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就业的舞台,而且让他们不出家门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农家乐作为一种超越工业化路径、直接进入三产服务业的新的产业形态,已成为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加快群众增收,走向生活宽裕。

第9页共39 页

第二节、消费趋势:

1、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跃居世界第二,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势真正确立。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在东方,而中国是东亚旅游的领军者。因此,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现象”成为近两年来的重要话题,中国旅游业也将面临着重大变革。

2、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也随之下降,就意味着人们用于食物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用于其它方面的收入便相应提高,当然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

3、在旅游路线的选择上,相对于长路线来说人们更喜欢选择比较短一点的路线。主要是因为在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很难找出足够的时间来做长途旅行;而且长途旅行很花钱,还让人玩得很累,影响接下来的工作;并且现在的人都追求自由,做长途旅游时,人们会由于对地形的不足而受到限制,远不如短途旅游那样自由。

第10页共39 页

关于发展一村一品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一村一品的调研报告 一、XX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XX县是江西省会——XX市的西北大门,是XX市市民农副产品供应的重要产地。发展蔬菜生产,供应市、县城镇居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多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XX县的蔬产业蓬勃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绿色环保化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新一轮“菜蓝子”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实施,20XX年起,先后有11家蔬菜生产企业落户新建投资蔬产业,为我县蔬菜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XX年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3.5万亩(含藠头),播种面积18.9万亩,总产量32.4万吨,产值超7亿元,大棚等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达6900余亩。为保障市场供应,丰富市民“菜蓝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XX县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我县地处省会——XX市近郊,是XX市的西北大门,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市场发达。 2、具备良好的生产要素。 ①、土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85万亩; ②、光、热、水、气资源能适应大部分蔬菜品种的生产种植; ③、劳力资充足,全县农业人口58万,农村劳力36余万; 3、经济效益良好。蔬菜种植在种植行业有比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是水稻种植的5-10倍收益。 (二)、制约因素: 1、土地流转困难。发展规模种植土地流转困难,很多有识之士欲投资蔬菜产业,土地流转难以一时实现。 2、市场风险高。 ①、蔬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活鲜农产品,对采摘、上市、保鲜期限都具有较严格的要求; ②、受气候条件限制,上市期有明显的“旺”、“淡”季节,供

过于求时“烂菜、烂价”时有发生; ③、菜农市场信息不畅,供需矛盾突出; 3、劳力因素:蔬菜种植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农业生产项目,用工量大,时效性强,且机械化程度不高,也不便机械操作。尽管县域劳力资源充足,但随着农民工进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规模蔬菜生产用工冲击很大。 4、种植技术:蔬菜种植种类、品种繁多,不同的种类、品种的蔬菜种植技术差异性较大,农户种植技术不易掌握。 5、气候条件因素:尽管我县气候条件能满足大部分蔬菜品种的生产种植,但不利蔬菜(或部分品种)生产的气候条件时有发生。较为常见的是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光照不足;夏季高温、干旱,病虫频发;冬季严寒及冰冻雪灾等不利气候因素。 三、对XX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从领导制度上保障蔬菜生产稳步健康快速发展。严格实行“菜蓝子”首长负责制,统筹协调解决蔬菜生产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蔬菜生产扶持政策; 3、构建完善的蔬菜科技服务体系; 4、各级政府和农技部门应建立蔬菜生产示范点,以点带面,从而实现蔬菜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这些传统村落,无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传统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土地之中,对大自然干扰是最小的。当前,

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篇一:村情调研报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打整治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来进一步摸清我县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发展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清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步伐,我部门领导班子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安排深入到**乡**村对该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中心部位,属乡政府驻地,辖上王、下王、东坡、西坡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2户1802人,全村有劳动力资源268人,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有耕地面积5999亩,其中有撂荒地451亩,历年建核桃1401亩,2014年新建核桃3120亩,全村有砖木结构房屋农户257户,土木结构房屋农户143户。该村共有新农村点3处,共43户,占全村的12%,自然村小巷道基本实现水泥路。享受低保待遇102户303 人,五保 10 户。该村在开展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召开动员会议,组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同时对全村划分了片区,落实了区域负责人,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全村上下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人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 1 - 二、农村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良好,全村近年来通过“一事一议”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使全村小巷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我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该村在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把全村划分为六个责任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制定规划目标,根据全村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村庄整治工作。该村共聘请了6名保洁员,并聘请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共建立了13个垃圾池,并且正在紧锣密鼓的继续在有需要的地方新建,宣传发动共书写标语3条,悬挂横幅2条。三是利用自身特色,该村向全村的卫生保洁员严格要求,要求定时定点开展垃圾的清扫工作,并由各个自然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做群众督察员,督促他们做好环境整治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

文档可编辑可打印,也可以直接使用,欢迎您的下载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 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 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 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 点7个253户。 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 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 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 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 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 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 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 县2011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 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 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 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 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 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 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 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 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

关于某某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对我村认真细致的逐户调查走访,使我对村内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现将我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介绍 河间市兴村乡***村,距河间市西二环仅2公里,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水泥路,直达市里的公交车经过我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我村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人均一亩左右,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普通农作物,有少数耕地种植了速生杨,梨树、苹果树等。 全村共有382户,共1571人,其中党员49人。截止到今年3月18日两委班子换届在群众的满意声中圆满完成。新一任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0岁,都是村内文化水平,致富能力,政治觉悟比较高的人。换届后的村组干部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农村相关科技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知识等的培训。 果袋生产是我村的主营产业,同时我村有家具厂1家,饭店2家,商店3家,种子站1家等辅助行业。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客户流失、资金断档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果袋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小企业濒临破产甚至已经破产。集体收入方面,我村每年有大概5万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于租赁、集体产业等。 我村建有占地90多平米的休闲娱乐场所,定期会有娱乐活动,用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村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果袋生产厂家,但是大多数的农民的收入来源还是靠农业生产或是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另外,村内的主要经济来源果

村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村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村地处韩集镇政府驻地正北方向10公里处,北距**县城15公里,省干线沧乐公路在村西穿过,交通较为便利。村民主导产业为农业。全村262户,1131人,耕地1736亩,其中果树占地500亩,人均收入达1087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60%。其中全村贫困人口862人,占全村人口的76%。虽然该村水利条件较好,但由于耕地少,这部分贫困人口生活生产都十分困难,仅仅处于解决温饱上,因娶妻盖房家庭贫困的占大部分,也有因病返贫现象,家庭出一点较大的事情,就是负债累累。 二、扶贫开发情况 **村是2016年上级确定的贫困村,由于多种原因,虽然镇村两级上报了道路硬化、深井配套、电力设施更新等多个项目,但一直未果。 近几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硬化村内道路800米、打深井一眼、镇北集中供水通水,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对于一个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贫困村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村民贫困状况得不到根本上的改变。 同时,该村随着社会务工高潮的出现,部分年青人开始外出务工,但限于自身技能水平仅仅是粗重型务工,虽

然有过几次培训,效果也不明显。2016年一年,全村输出务工人员230人次,低于全镇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三、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户走访、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两委班子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通过梳理、汇总,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道路建设问题。道路直接影响到村民的生产生活,该问题在调查中反应最大。该村虽然毗邻省干线沧乐公路,但仅仅向村内延伸了200米,且此段柏油路老化严重,损环程度较大。除去已经硬化的800米砖路外,全村仍有两条主街首1200米未硬化。是该村在2016年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排水问题。在建设村内砖路时,由于资金限制,未修通排水设施,遇雨天道路积水达20-50厘米。各户的积水也排不出去,严重影响到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急需修建路侧排水沟1300米。 3、电力设施更新问题。**村部分耕地内浅层水受污染较小,大部分耕地仍采用浅井提水灌溉。由于灌溉用电力设施为90年代初建设,电线杆老化严重,全村200余根线杆,因老化损坏不能使用的有20余根,村两委已经进行更新。但仍有150余根老化程度较为严重,灌溉时电工都不敢爬杆作业。这些电杆不及时更新,不但影响到耕地的灌溉,

空心村的调查研究报告(成稿)

. 阳谷县“空心村”调研报告 阳谷县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阳谷县“空心村”调研报告 (2015年9月16日) 按照聊城市国土资源局通知要求,阳谷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人员深入到部分村庄,对空心村的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 一、阳谷县概况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东临大运河,南接河南省,距济南市150公里。县域下辖3个办事处、13个镇、2个乡,870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人,土地总面积159.86万亩,截止2014年底耕地面积108.01万亩,村庄占地面积20.36万亩。 目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快速发展期,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巨大,在解决既保障耕地红线,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矛盾中,我县始终坚持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及城中村改造工作,对全县“空心村”现象严重的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系统改造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县其他村庄“空心村”改造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二、“空心村”基本状况 我县农村居民点多为历史自然形成的,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日渐富裕,农村兴起了建房热。由于旧式村庄没有经过科学规划,村内布局散乱,基础

条件差,加上早期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不够重视,于是农民在新建住房时纷纷搬出老宅旧院,沿着村界向外扩建新房,大多占用村外耕地。90年代前期取消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收费以后,农村居民点用地违法批地、违法占地愈演愈烈。导致村庄无休止地向外延扩张,形成了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空心村”。 目前我县农村居民点总体上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个体上表现为占地规模大,村内结构松疏,布局混乱,占用耕地较多,因为集体经济不发达,日常村庄建设中难以集中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形成集聚效益。多数村庄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村庄的数量、规模、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功能组合都缺少科学性,村庄建设不能形成合理控制和正确引导,更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和内控力。 根据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数据和我县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0日,我县村庄建设用地19.54万亩,其中农村宅基地面积9万余亩,其中部分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严重。因此,2009年我县对空心村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从全县范围看“空心村”分布广,数量多,面积大,主要集中在县域东半部,土地建设利用粗放,规划不合理,并有蔓延趋势。全县共存在“空心村”572个,占全县村庄的一半以上。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 研报告正式版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是贵州众多贫困村中的一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和省内其他贫困村一样,在贵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劳动力转移、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通村通组道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类贫困村的发展速度则显得有些缓慢。在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任职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在村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认识,

也形成了一些如何发展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村这类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有农户140户、810于人、实际常住人口620人;该村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500余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5名,65岁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岁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经商人数不足7人、167人外出务工;村现有可耕田地共1100亩,其中水田700余亩,年产稻谷约1.75万公斤。有集体荒山300余亩,基本没开发;提灌站1个,提灌站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群众用水困难;目前村有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不完全小

关于XX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某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 一、空心村现状 某某镇某某村在籍人数为425人,户数为109户,整个村小组所占宅基地面积是 63.7 亩土地,宅基地总数173处,其中常住人口184人,废旧宅基地55处,占地面积16.5亩。村小组内的老房子是没有规划的,一些近十年左右新建的房子的规划是:一处宅基地的面积是 0.36 亩。因为农民建房子都是利用自己的旧宅基地,旧宅基地有多大,按规划后新建的房子和院子所占的面积就多大。宅基地严重超面积现象,一户多宅现象非常突出。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是很多农民离开了农村,到城市发展,而造成农村村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其实,这种原因是有,但所占的成分非常少。(1)空心村形成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农民在农村居住,从事农业生产。因为是手工农业时代,很多农业作业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如家家户户曾经需要的打小麦的麦场,每个打麦场占用土地将近一亩左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农村的那些麦场已经没有作用了。村里63.7亩的宅基地,这些曾经的麦场所占比例有

15.5亩左右。(2)空心村形成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而集体又缺乏管理和规划。农民的原则是能占就占,哪怕占有的土地常年闲置。如果有新户要建房子,只能在自己老宅基地上建,老宅基地不够的农民,如果建房只能建在自己家的耕地上。这也是中国农村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耕地里违法建了不少房子,而村庄里面很多闲置的旧宅基地。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约束了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和流转利用。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这完全是一句空话。宅基地的流转,是需要支付流转费用的。但这宅基地是集体的土地,让集体内部的农民利用集体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而支付费用给那些长期霸占集体宅基地的农民。建房农民不愿意,只好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房。如果让那些拥有大量旧宅基地的农民无偿交出旧宅基地给集体使用,这些农民又不愿意,因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是占用了大量的旧宅基地,集体凭什么让我一户农民上交闲置宅基地,而不是所有农民都上交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这就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弊端,集体的土地,宁可闲置也不愿意让别的农民使用。(3)空心村形成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从法律上来分析,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以

“一村一品”调研报告

发展“一村一品”增加农民收入——龙门镇观山村发 展茭白产业的调研报告 2012年5月12日为了更好的了解一村一品发展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关注感受一村一品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特此利用假期时间,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通过走访部分农户,对本人所在的龙门镇观山村一村一品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现将汇报如下: 一、一村一品的定义及发展背景 所谓的一村一品就是结合本地区的资源和优势,集中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手段。上世纪70年代,日本大分县率先推行一村一品运动,振兴了农村经济,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成功典范。陕西是全国一村一品发展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2007年省政府更是提出了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即在陕西省选择1000个村进行示范,辐射带动10000个村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二、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1、地理位置:在镇政府驻地西南1.7公里处,海拔115米。古称下园和观兰山。村委会设在观山,辖5个自然村:观兰山、溪州尾、后井、土楼角、福地厝。观山村东至龙门,西至湖山,南至翠坑,北到金狮。

2、人口与土地面积:观山村共分11个小组,共有人口3165人,面积5平方公里,农田760亩,森林1640亩。 3、近年情况: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与时俱进,争先发展,乡村村组水泥路全部铺通,田间道路宽广畅通,降低了村民劳动强度,提高了村民劳动效率。人畜饮水基本解决,电话、电器基本普及,医疗卫生设施齐备,医保、农保平均达到90%以上,村委办工条件趋于现代化,村民收入逐年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种植也主要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约为700亩,亩产750斤左右。多年以来村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2000元左右。从2005年开始全村采用"统一规划、分户种殖"的模式,大力发展茭白种植产业,截止2011年,现有120户500余人从事茭白种植,村农民人均收入也达到了3500元左右。 三、主要经验 1、必须选准一个切合实际的产业。观山村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3500元,关键在于寻找到了一个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茭白种殖产业。 2、必须有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该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在茭白产业的发展上十年如一日,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茭白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总抓手。 3、互帮互助,良性发展。俗话说,同行使对手。然而观山村的广大农户亲如一家,自发成立“茭白种植协会”共同交流切磋,氛围融洽,相互帮扶,增进了感情。大家抱成一团,资源共

空心村调研报告(成稿)

阳谷县“空心村”调研报告 阳谷县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阳谷县“空心村”调研报告 (2015年9月16日) 按照聊城市国土资源局通知要求,阳谷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人员深入到部分村庄,对空心村的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 一、阳谷县概况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东临大运河,南接河南省,距济南市150公里。县域下辖3个办事处、13个镇、2个乡,870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人,土地总面积159.86万亩,截止2014年底耕地面积108.01万亩,村庄占地面积20.36万亩。 目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快速发展期,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巨大,在解决既保障耕地红线,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矛盾中,我县始终坚持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及城中村改造工作,对全县“空心村”现象严重的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系统改造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县其他村庄“空心村”改造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二、“空心村”基本状况 我县农村居民点多为历史自然形成的,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日渐富裕,农村兴起了建房热。由于旧式村庄没有经过科学规划,村内布局散乱,基础 2

条件差,加上早期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不够重视,于是农民在新建住房时纷纷搬出老宅旧院,沿着村界向外扩建新房,大多占用村外耕地。90年代前期取消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收费以后,农村居民点用地违法批地、违法占地愈演愈烈。导致村庄无休止地向外延扩张,形成了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臵的“空心村”。 目前我县农村居民点总体上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个体上表现为占地规模大,村内结构松疏,布局混乱,占用耕地较多,因为集体经济不发达,日常村庄建设中难以集中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形成集聚效益。多数村庄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村庄的数量、规模、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功能组合都缺少科学性,村庄建设不能形成合理控制和正确引导,更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和内控力。 根据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数据和我县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0日,我县村庄建设用地19.54万亩,其中农村宅基地面积9万余亩,其中部分农村建设用地闲臵严重。因此,2009年我县对空心村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从全县范围看“空心村”分布广,数量多,面积大,主要集中在县域东半部,土地建设利用粗放,规划不合理,并有蔓延趋势。全县共存在“空心村”572个,占全县村庄的一半以上。 3

《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精品文档 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第一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1470人,320户,村内总面积1317亩,其中耕地 面积994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4亩,人均耕地0.55亩,村内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41名,低保户38户51人,重残5人,五 保户2户,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目前村 已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现在已种植10亩;村还有一个农场(缘广农场),总占地面积18亩,其中果树种 植占15亩,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三、组织 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6人,支部3人,村委3人,党员41人,群众代表15人,村民小组长5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 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 经济 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 水利 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2眼,地埋线500米,变压器2台,还有修路问题,村内道路已硬化,主要是村南头至后五福路口生产路需要硬化,长1500米,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 农业

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 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 思想 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 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

空心村调研报告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系别:会计 年级:大三 班级:会计20班 姓名:刘晨红 学号:201119511906

目录 一、前言 (2) (一)空心村 (2) (二)宅基地 (2) (三)中心村 (2) (四)土地价值 (3) 二、调研内容 (3) (一)空心村现状 (3)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4) (三)空心村改造的困境 (6) 三、对空心村改造的建议 (7)

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一、前言 本调研报告以一个普通农村村庄为例子,对空心村的现状,形成原因,改善前景与困境做一些分析。期望调研报告能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用法律和行政力量来推进空心村的改善。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土地,为农民居住改善条件。下面先介绍几个与空心村有关的名词,(一)空心村 顾名思义,一个农村村庄,住的农民很少,占用的土地很多,大面积范围是浪费和空置状态。 (二)宅基地 宅基地就是农民能够建房子的土地。从法律上来说,宅基地应该是政府部门规划出来的,但实际上中国农村的宅基地都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历史以来农民自己占有的,谁占有谁拥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中国农村逐步形成的村庄模式,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在四亿亩左右,中国农民人均住宅面积为0.5亩。这四亿亩村庄用地,用法律的话语叫宅基地,而实际情况是因为缺乏规划管理,一直是处于浪费和闲置多于利用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些以农村宅基地的名义存在而浪费和闲置的土地状况需要得到改善。 (三)中心村 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是有近十个左右的村小组组成,在这近十个村小组周围范围,有一些交通便利,或者靠工业和商业网点便利的地方。农民处于交通或者商业便利的考虑,大多自发地在附近建了不少房子,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中心村。有些中心村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有些是自然形成的。

村情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村情调研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网,范文,调研报告,村情,,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水务局于20XX年至20XX年对**村进行包扶,自01年我局第八批包村工作组进驻以来,我多次到村进行蹲点调研,20XX年8月份县里开展了“党员联农户闯市场”活动,我局的18名党员与该村的农户结成致富了对子,我定期到所联系的曹维忠家进行座谈,根据这次培训班的调查安排,我利用“十一”期间的时间到该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我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配套水系,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基本情况全村145户,人口499人,土地面积1530亩,现耕地面积980亩,98年底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近年来黄河断流的影响,海水入侵,土地次生盐碱,耕地逐年减少,人均中、高产田0.9

亩左右。自**公社撤离后,该村的水利建设几近停滞,自99年借助宣传部*部长联系该村契机,依托市县两级水利部门联合包村的优势,围绕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财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民收入。01年自我局工作组进村以来,先后无偿投资62.2万元,大大改善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将村内原饮水坑塘从0.7万方扩容到2.8万方。维修扩建了村里的自来水。二是从十八户干渠上为该村挖了一条长4.1公里的干渠。三是新建了一座0.5立方米每秒的扬水站。并对全村耕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开挖排碱沟4.5公里,整平土地1200亩。水利建设配套已具雏形。新建了柏油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投资近1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大院。二、经济状况: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去年该村种植小麦380亩,每亩投入在50元左右,产出300元,一年收成基本可解决全年温饱,全村今年植棉近200亩,平均亩产180公斤,去年棉花价格较去年低,每公斤皮棉在2.3元左右,亩净效益在290元,村劳动力农闲以外出务工和手工业经营者占到全村人口的1/3,目前全村有石材、油料、零售等商业经营9户,电气焊和机械维修8户,家庭养鸡7户,养羊92户,农产品加工3户,水产养殖4户,20XX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为1364元,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农业收入,人均240元,二是家庭养殖及副业,该村现小尾寒羊存栏量达340只左右,户均两只,每只母体年效益大约在700元左右。我所联系的曹维忠一家今年种植小麦2.6亩,棉花1.3亩,大豆2.5亩,农业收入在1000元左右,曹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第一批共计646个,第二批共计915个,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但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化率为54.77%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能够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这些传统村落,无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传统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土地之中,对大自然干扰是最小的。当前,中国提倡循环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向传统的农耕文明学习,从原始的生态文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传统村落使农民能够就近就地进行耕作,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能够把当地的土壤、地质和耕种技艺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出许多独特的具有地方风味的传统产品。比如,西湖龙井等成千上万的地方名品,就是中国优质农副产品的代表,而这些优质农副产品都是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的。国际上

棠棣镇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参考

棠棣镇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参考 棠棣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参考 棠棣镇地处**市域中部,北与烟店相连,西与木梓乡相望,南与巡店镇毗邻。府河由北向南从我镇东边擦过,辖区内岗峦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主要分在低丘岗地区,占75℅,府河冲击平原占25℅。全市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境,区域小集镇星罗棋布,属**城郊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辖30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7023户,30315人,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11亩。 "空心村"现状:全镇30个行政村有20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自然湾,实际面积为1459300平方米(约2191亩)。其中宅基地面积为217805平方米,闲置宅基地面积为89847平方米,空闲基地面积为1241495平方米。空心村占地户平均面积为1656平方米(户平2.48亩),空心村人平均工矿面积为326平方米。据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市棠棣镇域镇区用地现状评价与潜力分析》2010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9.45公顷,人均工矿用地面积为128.08平方米超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市人均工矿用地的小于或者等于82平方米的规定。 一、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二)建房管理严重不到位,村民"建新留旧"导致村庄扩大。另起"炉灶"建设新房现象不断增加,但仍保留着老房、旧房房产、地产的所有权,道至村庄面积在扩大,加上部分干部文化水平低,没有长远眼光,缺乏政策水平,"一户一基"的制度成为空谈。 二、"空心村"带来的问题 "空心村"的现象在我镇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家庭伦理受到冲击;二方面是"脏乱差"的落后现象阻碍了新

XX村党支部调研报告

香园村党支部调研报告 大河乡香园村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设施农业专题调研 XX年我村根据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和大河乡党委、政府做好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以及大力发展“3211”产业的部署,在科学规划、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前提下,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势推进“3211”产业,全力做大做强设施农业这篇,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使设施农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期,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香园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参学党员纷纷深入设施农业园区了解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搭建种植情况 截止目前,全村共搭建大拱棚860栋,面积400亩。涉及2个组,其中以碱井组所占面积较大。从分布上看有庭院分散种植和村主干道旁集中种植两种形态。大拱棚日光温室每年可种植2-3茬蔬菜,主要种植品种为黄瓜、西红柿、芹菜、辣椒等,同时间种白菜,油菜、萝卜等。 (二)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大拱棚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一般每栋棚面积为0.2-0.4亩,单棚年产值8000-XX0元,平均年投入3000—8000元(包括棚模、棚杆、种子、农家肥、化肥、农药),年纯收入3500-7000元。如乌沙塘设高效施农业园区的塑料大棚,平均每棚0.3—0.4亩,一般单棚纯收入3500-6000元。今春效益最好的农户0.35亩大棚仅在春季一茬黄瓜就卖7000元,估计年产值能达到14000元左右,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社会及生态效益。 有效补充开发区及周边市县蔬菜淡季市场供应,平抑蔬菜淡季市场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拱棚设施农业对于解决我乡乃至开发区年均降水量200㎜左右、水权指标为1.5亿方、灌溉定额为每亩366.5方、水资源不足制约发展的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水资源短缺、结构调整矛盾突出和周边市县迅猛发展的竞争差距在不断拉大等严峻挑战,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大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立足实际情况,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强区富民的根本举措,提出推进“3211”产业发展的思路,而就现实发展情况来看,设施农业恰是拉动“3211”产业发展的四架马车中的领头军。发展设施农业首先可以达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目的;同时,设施农业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成为农业发展和

【参考借鉴】山区乡镇空心村-调研报告.doc

RRR乡“空心村”调研报告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受交通、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环境等相关条件影响,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使得留在农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残的现象。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耕地空置、乡村空巢、产业空心的“三空”现象也日益凸显,形成“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村容村貌,不利于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采取走访入户和查阅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乡“空心村”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一、全乡基本情况 RRR乡位于RR东南部深山区,是RR面积最大且唯一的深山区乡镇。RR国道纵贯全乡。辖区总面积RRR平方公里,由原RR乡、RR乡、RRR乡合并而成,辖RR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全乡户籍人口RRR户、RRRR人,常住人口RRR户、RRR人,耕地面积RRR 万亩。现有贫困村RRR个,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RRR户RRR人,2016年脱贫RR户RRR人,返贫RR户RR人,未脱贫RRR户,RRRR 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为RRR元。 1、空心村情况。调研发现全乡有15个村趋向于“空心村”,分别为RRR、RRR、RR、RRR、RRR、RR、RR(包括5个贫困村:RRR、RRRR、RRRR、),户籍人口RRR户,RRR人,常住人口RR户,RRR 人。耕地面积RR万亩,撂荒土地RRR亩,现有大量房屋闲置、土地撂荒,闲置原因是村民外出打工和村民一户拥有多处住宅。 2、村庄宅基地现状情况。调查中,没有违规违法私占买卖宅基地问题。 二、“空心村”现象主要现状

一是宅基地闲置荒废问题突出。据统计,RR个空心村中,村内闲置住宅达到RRRR宗以上,占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60%;废弃地RRR宗,私搭乱建住宅RRR宗,村内其它空闲地RRR宗。严重的“空心村”如RRR村,现常住人口不足RR人,大量房屋空置、土地撂荒,造成大量社会财富和土地资源浪费。 二是村庄建设布局分散杂乱。村庄建设分散化、空心化、杂乱化的问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规划编制滞后。由于建房缺乏科学的、长远的统一规划,致使个别地方农民建房杂乱无章,整体不美观,村内道路狭窄,基础设施差;住宅和畜养用地不分,卫生环境差。2、村内无序发展。多数村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受土地和户籍等多种因素制约,无法离开本土,造型各异,呈现出星罗棋布、分散杂乱的状态。 三是农村撂荒、耕地空置现象突出。大部分荒地无人利用,大部分村土地贫瘠,农业产出效益较低;大户、企业对此兴趣不大,撂荒的农田田星星点点,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农村地区出现的土地撂荒、耕地空置现象较为严重。 四是乡村空巢现象突出。大量农民工夫妇外出打工,把老人留在家里,形成了“乡村空巢”现象。50%的户是“空巢”老人守家,种田的大都是“40后”、“50后”,“守土守房”,成了“空巢户”。 五是产业空心现象突出。由于农业产业化效益比较低,大部分村民不愿务农,加上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土地撂荒,形成产业空心。 三、“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一是劳动力外流。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效益低下影响,大多数青壮年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出家乡外出打工,劳动力大量外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