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浅议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浅议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浅议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浅议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

广州青叶浩勤会计师事务所张俊杰

在内控审计中,对内控缺陷性质如何认定大多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要判断就要有个基本的标准,没有标准的判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等相关规定,现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梳理,供大家参考。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形成的依据。对于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控制缺陷,企业应当根据评价指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关注重点,制定适应企业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标准。

鉴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目标不同,可从公司层面与业务层面、财务报告与非财务报告两个方面来区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一、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一)公司层面内部控制是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基础,属于与财务报告间接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关注如下定性因素:

1、缺陷在公司中的普遍性,是否具有广泛性影响;

2、缺陷对公司层面控制各组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3、管理层凌驾的风险包括考虑舞弊的可能性、以往内部控制缺陷

记录、表明内部控制风险增加的迹象等;

4、控制运行有效性方面已发现的例外情形的性质、原因和频次;

5、缺陷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

(二)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如下:

1、重大缺陷:

(1)识别出高级管理层中任何程度的舞弊行为,包括财务报告舞弊;资产不当使用;不实的收入、费用及负债;资产的不当取得;偷税和高层舞弊等方面;

(2)对已签发的财务报告进行重报,以反映对错报的更正;

(3)外部审计发现的、最初未被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识别的当期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

(4)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的对外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监督无效,包括审计委员会不能履行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实施有效的监督或不具备监控财务报告准确的资质及能力。

2、重要缺陷:

(1)沟通后的重大缺陷没有在合理的期间得到纠正;

(2)控制环境无效。例如,高级管理层不能或未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动内部控制管理程序,管理层没有建立适当机制以获得会计准则变化及其他涉及财务报告要求的法规的更新,缺乏针对非常规、复杂或特殊交易的财务处理的控制等;

(3)公司内部审计职能无效。例如,未制定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未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职责、权利、标准等,或未按制

度规定执行;内部证券法律部门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资质不够等;

(4)对于是否根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和应用的控制方面,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或有一项或多项措施没有实施,而且没有补充、补偿性控制的情况;

(5)对于非常规、复杂或特殊交易的账务处理的控制,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或没有实施,且没有相应的补充、补偿性控制;

(6)未建立反舞弊程序和控制。例如,没有建立有效执行的职业道德规范、未建立举报和报告机制,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对反舞弊采取消极态度,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对认定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及已发现的舞弊或疑似舞弊没有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等。

3、一般缺陷:不属于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判断标准范畴内的缺陷

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与财务报告直接相关的内部控制和与财务报告间接相关的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可以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针对财务报告目标而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缺陷主要是指不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缺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可由该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重要程度来确定。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一般通过定量的方法予以确定:

1、重大缺陷:如果一项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具备合理可能性而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应将其认定为重大缺陷。其中,重大错报中的“重大”,涉及公司确定的财务报告的重要性水平。可采用绝对金额法或相对比例法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2、重要缺陷:如果一项内部控制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不能及时防止、发现并纠正会计报表中的错报,虽然未达到和超过重要性水平,但仍应引起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重视,应将其认定为重要缺陷。

3、一般缺陷:不构成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应认定为一般缺陷。

(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针对除财务报告目标之外的其他目标的内部控制,如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目标等。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合理确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和定性认定标准。

业务层面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

1、重大缺陷:关于公司安全、环保、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经营状况的负面消息流传全国各地,被政府或监管机构专项调查,引起公众媒体连续专题报道,公司因此出现资金借贷和回收、行政许可被暂停或吊销、资产被质押、大量索赔等不利事件

2、重要缺陷:关于公司安全、环保、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经营

状况的负面消息,被全国性媒体持续报道3次以上,受到行业或监管机构关注、调查,在行业范围内造成较大不良影响

3、一般缺陷:关于公司安全、环保、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经营状况的负面消息,被全国性媒体报道2次(含)以下,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或公司要求报告,对公司声誉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三、其他常见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举例参考

1、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2、公司会计报告已经或很可能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

3、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未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

4、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已经或涉嫌舞弊,或者公司员工存在串通舞弊情形并给公司造成重要损失和不利影响;

5、公司更正已公布的财务报告;

6、公司缺乏民主决策程序,如缺乏“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等;

7、公司决策程序不科学,如决策失误,导致并购不成功;

8、公司在财务会计、资产管理、资本运营、信息披露、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事件和责任事故,给公司造成重要损失和不利影响,或者遭受重大行政监管处罚;

9、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纷纷流失;

10、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系统性实效;

11、媒体负面新闻频现;

12、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特别是重大或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在日常审计工作中,由于各各公司经营模式、企业文化、历史背景不同,缺陷体现的方式和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缺陷认定标准也不会完全一致,希望大家在实务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缺陷认定标准。

2013年8月25日于上海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文件编码TQLY-ZD-2014-03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版次第1版 实施日期2014.4.18 制(修)定日期2014.4.08 受控状态:受控 签发人:审核人:页码第 1 页共 5 页 核稿人:起草人: 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保证四川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有关规定和财政部对该指引的解读,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制定本认定标准。 第一章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第一条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成因或来源,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设计缺陷是公司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按已设计的控制措施执行,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设计缺陷:(1)不能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2)关键控制点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3)控制措施成本过高,远远大于预期效益。 运行缺陷是指设计有效(合理且适当)的内部控制由于运行不当(包括由不恰当的人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运行的时间或频率不当、没有得到一贯有效运行等)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为执行行缺陷:(1)未执行或未有效执行有关的控制措施;(2)未按授予的权限执行;(3)不能及时提供已遵守内部控制的有效证据。 第二条按照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公司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作出内部控制无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XX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庁?号业务活动或事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有效 (1) 组织架构设 计 1.未按照《公司法》 要求设置股东会、董 事会、监事会会、经 理层; 2.内部机构设置权 职交叉重叠,权利义 务不对称。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 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 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 则和工作程序; 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 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 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 产生程序; 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 业务发展相适应; 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 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 偿控制措施。 1.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 2.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 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 3.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 5.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 6.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 限淸晰的原则。 运 行 1.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形同虚设,未 起到相互制衡的作 用; 2.内部机构的实际 运行与15计不符,导 致业务风险未得到 有效控制。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 序开展工作;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 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 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 质; 3.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 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 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1.董事会、监事会、经 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 符合公司制度的规定; 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 畅。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 互制衡;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 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 3.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 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动及 时调整; 5.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补偿 控制措施; 6.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权 限、工作程序均了解,并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7.关键岗位实施了定期轮岗; 8.授权审批权限指引均得到严格执行。

参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举例分析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有序、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上市公司在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有更好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or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so the effective importation of internal contorl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e ques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orderly and health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of

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28998741.html, 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 作者:柏乐 来源:《现代企业》2017年第12期 自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对内部控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内部控制系统往往很难直接观察和判断其有效程度,这样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就成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示器。基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重要性,我国于2008年5 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此我国资本市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转入强制披露阶段。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等规范文件,标志着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整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建成。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2014年以前,国内外制定内 控准则的机构并没有将内控缺陷认定作为一个单独的评价准则出台针对性的认定标准和方法。例如美国2013年发布的COSO新框架提出基于内控五要素下的17项原则81个关注点进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中国五部委颁布的《内部控制指引》基本上也是遵循了美国的做法。直到2014年1月,证监会与财务部在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指引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中明确要求“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上市公司要详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具体标准。”至此,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进入到强制实施阶段。之后的许多学者也对缺陷披露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如丁友刚等(2014)研究发现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有对缺陷事件的描述不够清楚完整,缺陷认定标准缺乏一致性和科学性,对缺陷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不统一等。基于这些问题,他也提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并且应细化披露缺陷时认定缺陷使用的标准。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现状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问题,尹律(2013)、白丹杰等(2015)经过对选取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统计发现相对2013年来说,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的披露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自国家规范强制披露内控评价报告(2014年21号文的发布)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逐步提高了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定量分析以外,许多学者还对内控缺陷披露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分类研究,赵耿和王永超(2014)统计分析了2011-2012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主要集中于内部环境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和控制活动中的销售采购业务、资金活动、资产管理等方面,也指出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具体、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丁家丰和郭树楠(2015)分析了2011~ 2013年度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重大缺陷所在的业务领域。董育军,王沛(2017)以 2014 年AH 股双重上市公司为对象,在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研究中,将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两个方面来分析。杨婧,郑石桥(2017)以 2015 年沪

(新)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们知道,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破产等等现象,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企业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目前改革中普遍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然而,却淡漠了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增加了内部控制受益主体的模糊性。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一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绪论 (3) 二、本论: (3)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3)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4)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9)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持续发展,是衡量现代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本论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1、内部控制的定义 2、内部控制的组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环境现状 2、风险评估现状 3、控制活动现状 4、信息沟通现状 5、内部监督现状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脆弱 2、风险评估环境薄弱 3、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 5、内部监督还不完善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 4、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 5、完善企业内部监督 三、结论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因此要结合上市公司实际,从公司内外尽快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设,建立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的逐渐丰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简介 (一)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以下作用: 1.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减少和避

免企业风险。 2.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叠,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目前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应对、控制的有效机制,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3.内审未有效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控制环境.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我国很多企业虽设置了内审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的独立性,因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忽视企业文化,未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是整个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程度,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

上市公司内控报告模板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发行证券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按照有关规定需要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需要参照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时,应遵循本规则。 第三条本规则是对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本规则是否有明确要求,凡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司均应充分披露。 第四条公司应当以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获取的测试、评价证据为基础,如实编制和对外提供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得含有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应保证提供的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公司编制的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按定期报告相关要求审核后,与年度报告一并对外披露。 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结论认定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

报告基准日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或者公司内部控制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重要提示”中对以上情况作出声明,并提示投资者注意阅读年度报告内部控制相关章节中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相关信息。 第七条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 (一)标题 (二)收件人 (三)引言段 (四)重要声明 (五)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六)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七)其他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说明 第八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标题统一为“××股份有限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第九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收件人统一为“××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第十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引言段应当说明评价工作主要依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等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信息。 第十一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重要声明应当说明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及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相关责任,以及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固有的局限性。 第十二条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应当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庁?号业务活动或事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有效 (1) 组织架构设 计 1.未按照《公司法》 要求设置股东会、董 事会、监事会会、经 理层; 2.内部机构设置权 职交叉重叠,权利义 务不对称。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 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 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 则和工作程序; 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 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 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 产生程序; 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 业务发展相适应; 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 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 偿控制措施。 1.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 2.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 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 3.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 5.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 6.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 限淸晰的原则。 运 行 1.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形同虚设,未 起到相互制衡的作 用; 2.内部机构的实际 运行与15计不符,导 致业务风险未得到 有效控制。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 序开展工作;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 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 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 质; 3.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 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 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1.董事会、监事会、经 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 符合公司制度的规定; 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 畅。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 互制衡;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 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 3.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 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动及 时调整; 5.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补偿 控制措施; 6.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权 限、工作程序均了解,并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7.关键岗位实施了定期轮岗; 8.授权审批权限指引均得到严格执行。

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钢结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钢结构施工企业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但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有很多企业的运营资金处于一种负值状态,究其原因主要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效率较差,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管控制度与考核机制的缺陷 管控制度不够健全、考核机制不够严格、针对性不是很强,即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未将其真正的实践。同时所制定规章制度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照搬,未深入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造成其达到的效果低下。 (二)内控环境和内控意识的缺陷 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缺乏一个有效环境来支撑,内控的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在控制过程中,跟不上建筑市场发展的脚步,对于一些新产生的事项缺乏相配套的政策与制度,没有结合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 (三)企业管理跨度增加造成控制难度大 随着企业管理跨度的增加,其控制难度也相应地加大,在资源的共享上还相对较差,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人作为实施该项活动的一个主体,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内控质量,但是就目前钢结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

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与教育上,过于形式化,其培训的成效较差,此外,企业文化的构建力度与影响力度较低,缺乏属于企业自身独有的文化。 二、钢结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相关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 1.健全企业内部机构,构建一种多级控制体系,基于三级组织管理这一模式,构建并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进行财务控制权的配置以及行使,加强各级责权利的监督与评价,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并对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进行细分以及固化。 2.明确其控制目标、控制范围以及内容等,对于职务不相容的可采取分离控制。因钢结构施工企业易发生突发事件,具有施工多变与不均匀性等特征,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越权现象,在该控制体系中还应构建相应的授权批准机制,采取分级管理,进行层层控制,对正常经济行为予以授权。 3.财务风险与施工项目控制。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施工企业避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风险,由于财务风险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控制中,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防风险意识,根据财务风险具体的控制点,构建相应的风险管控系统。而在施工项目这一方面内容的控制上,则应该采取全方位且全过程的管控,构建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的控制,通过合理且科学的控制方式,提高其控制成效。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与披露

2012年第5期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会计丑闻的爆发,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对内控机制的极大重视。2002年7月美国SOX 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内部控制已由一项自发性的治理机制,演化为一种政府监管强力推动的制度建设。 我国在借鉴SOX 法案的基础上,于2008年6月颁布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4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我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可供遵循的统一标准,必将全面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但现有规范对内控缺陷的认定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企业在实务操作时面临自我选择和认定的困境。例如,如何界定公司层面和财务报告层面的内控缺陷,哪些缺陷必须对外披露等等。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和披露现状的基础上,对内控缺陷的分类及对外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分类及相关文献 1.定义与分类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从而使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将其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 2.相关文献研究 Ge 和M cvay (2005)对SOX 法案生效后,披露重大 控制缺陷的261家公司进行了研究, 将重大内控缺陷分为九大类:账户类缺陷、培训类缺陷、期末报告和会计政策类缺陷、收入确认类缺陷、职务分离类缺陷、账户核对类缺陷、子公司类缺陷、高管类缺陷和技术类缺陷。Hammersley 等(2007)通过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公司高管,将内控缺陷按照审计难易程度,分为较难审计类和容易审计类内控缺陷。Bedard 等(2009)在研究内控缺陷修正与盈余质量关系时,将实质性缺陷划分为账户交易层面的缺陷和公司层面的缺陷。 我国学者对内控缺陷的识别,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按照内控要素对内控缺陷进行分类。 如刘逢春、池国华、占军华(2010)对工商银行披露的重大缺陷的数量和类型进行统计与分析时,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对重大缺陷进行分类。 南京大学课题组(2010)与内部控制五要素一一对应,总结出五大类公司内控缺陷:控制环境缺陷、风险评估缺陷、 控制活动缺陷、信息与沟通缺陷与内部监督缺陷;二是,如国外的研究直接进行分类。瞿旭、李明等(2009)将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划分为账户特定式、培训、期末报告与会计政策、收入确认、职责划分和授权、对账、子公司、高级管理层以及技术问题九大类型。单华军(2010)统计了深市主板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的11类表现形式(子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部审计、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董事会、投资者关系、会计账户、激励体制、 培训)。以上国内外对内控缺陷的识别分类并没有形成系统研究,且多是从自身研究角度出发对内控缺陷进行分类,缺陷认定缺乏统一的标准。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与披露 ■上海/蒋伟伟 摘要: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核心,而现有的准则规范在这方面存在空白,国内外学者也未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做出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和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分类;披露 81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内部控制制度缺陷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内部控制的控制。通常可按以下程序和步骤: 1.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标准。内部审计将根据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检查和判断。 2.检查、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情况,在分析被审计单位控制缺陷及潜在影响的基础上,即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出评价。 3.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应当科学地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测试样本,借以正确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状况。

4.写出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最终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在其最终报告中,提出若干具体调查结论、意见、评价和建议,供单位最高管理层采纳,同时送交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以改进内部控制。 -------------------华丽丽的分割线------------------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 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不完善 风险治理重视不够。现行的内部控制设计主要以事项、流程为基础,遵循业务的角度,偏重于日常经营治理的遵循,保证制度的遵循性和行为的规范性,主要以监督机制为主。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的设计一般是治理者针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企业的状况而设计的,而由于“经济人”的特性,企业的经营治理者在内部控制的设计过程中难免会给自己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以便寻求最大化的利益而忽视了投资者的需求。 忽视了“软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的设计过分地强调刚性的政策、程序等技术问题,而忽视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因为人在内部控制中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内部控制的设计未能充分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30 浅析企业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要素 31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 32 浅谈我国企业如何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33 论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运用 34 风险导向审计视角下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 35 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考 36 某玻璃公司采购成本和仓储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3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38 基于生命周期角度的企业融资策略的研究 39 浅析我国增值税改革 40 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 41 企业集团中预算控制研究—以某集团为例 42 论xx公司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43 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44 上市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管理分析 45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46 论我国个人收入差距与税收调控 47 我国企业负债筹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以xx公司为例

48 国内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 49 某公司信用政策设计研究 50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51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 如何避免审计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53 公允价值及其应用研究 54 服务绩效的考核指标研究 55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56 会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研究 5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58 某酒店管理公司主要财务分析方法及其改进 59 次贷危机、风险管理与会计信息 60 某公司模式创新研究 61 反倾销应诉中的成本会计应对策略研究 62 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63 基于生命周期的融资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64 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研究 65 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及趋势分析——探究我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管理办法》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组织体系 第三章: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 第四章: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程序和方法 第五章:内部控制缺陷分类 第六章: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第七章: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八章: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程序 第九章:内部控制文档记录与保管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保证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及其持续有效的执行,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达到监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公司需要定期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指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中所称的公司包括下设全资子公司。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 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统一原则。评价范围应覆盖公司内部控制活动 的全过 程,涉及所有部门和岗位;评价的准则、程序和方法应保持 一致。 (二)独立性原则。评价应由公司及各控股、参股公司内 部审计 机构、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进行。 (三)公正性原则。评价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 准则,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四)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 关注重 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五) 及时性原则。评价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当经营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重新评价。 第二章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组织体系第四条董事会认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并审定重大缺陷 和重要缺 陷的整改意见,对在督促整改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协调,并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总经理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负责人,审定 内部控 制自我评价方案,听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六条审计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评价实施 时可以从各部门抽调具有相应胜任能力人员组建评价检查组,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评价。 第七条各单位部门结合日常掌握的业务情况,开展本部 门的内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上海立信锐思信息管理有限公司文件 立信锐思技研(2012)1号 签发人:杨芳 关于下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参考模板》 的通知 各部门、项目组: 根据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应向监管部门报告自身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对于缺陷严重性的认定标准。公司技术研发部提供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参考模板》供各项目组参考,各项目组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可向技术研发部进行反馈。 特此通知。 附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文件结构和说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示例文件)》 2012年6月29日 编制人:丁家丰 审核人:高垚、马军生、王林松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认定标准 监管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文件结构和说明)一、总则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的辨之目的、参照标准和意义。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及分类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对内部控制缺陷的不同分类方法。 三、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则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原则。 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对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定性和定量认定标准。其中定性标准中的事项可以根据公司情况进行删减,但是评价指引中的事项必须保留;定量保准只要用一个财务指标即可。可参照的财务指标包括:

其中具体的比例根据重要性调整。 (注:定量标准根据缺陷可能造成潜在错报与公司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确定;根据缺陷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错报的重要程度,并借鉴了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来确定缺陷认定标准: 其中,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由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可选用以下指标:

上述指标可选择部分使用。) 五、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件对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定性和定量认定标准。其中定性标准中的事项可以根据公司情况进行删减,但是评价指引中的事项必须保留;定量保准可以根据企业情况进行金额调整。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性标准的考虑因素可参照下表: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绪论 (3) 二、本论: (3)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3)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4)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9)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持续发展,是衡量现代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本论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1、内部控制的定义 2、内部控制的组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环境现状 2、风险评估现状 3、控制活动现状 4、信息沟通现状 5、内部监督现状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脆弱 2、风险评估环境薄弱 3、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 5、内部监督还不完善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 4、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 5、完善企业内部监督 三、结论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因此要结合上市公司实际,从公司内外尽快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设,建立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XXX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庁?号 业务活动或事项 重大缺陷 重要缺陷 一般缺陷 有效 1 . 未按照《公司法》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1. 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要求设置股东会、董 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 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 经理层; 事会、监事会会、经 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 产生程序; 2.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 件、 设 理层; 则和工作程序; 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 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 2. 内部机构设置权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 业务发展相适应; 3.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 计 职交叉重叠,权利义 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 4 . 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 务不对称。 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 5 . 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 偿控制措施。 6 . 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 限淸晰的原则。 1.股东会、董事会、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1.董事会、监事会、经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 监事会形同虚设,未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互制衡; (1)组织架构 起到相互制衡的作 序开展工作; 符合公司制度的规 定; 2.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 用;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 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 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 2.内部机构的实际 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 畅。 3.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 力 运行与15计不符,导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 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 运致业务风险未得到 质; 4. 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 动及 行有效控制。 3. 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 时调整; 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 5. 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 补偿 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 6. 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 权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程序 设计性缺陷和执行性缺陷因为缺陷产生的原因不同,认定程序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1)设计性缺陷认定程序 整体上,根据“目标认定-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识别-缺陷认定”的思路对设计性缺陷进行识别认定。首先对企业整体层面和各个业务流程层面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五大方面的目标进 行分析,识别企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风险。若果企业未设置相应的控制措施对相应风险进行控制或者所设置的控制措施不能起到实 质的控制作用,则认定为设计性缺陷。 设计性缺陷识别完成后,需要留出整改的时间。待整改完成后,需要对整改后新的控制点进行整改情况跟踪,并且对新的控制点执行设计有效性测试。 (2)执行性缺陷认定程序 一般而言,按照“制定内部控制测试计划-执行内部控制测试-

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分析-缺陷认定”的思路对执行性缺陷进行认定。企业通过已经识别并梳理的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制定每个期间的测试计划,对所需抽取的样本进行复核,汇总整理测试结果,分析所发现的例外事项,即执行的过程中与预先设置的控制点不一致的情况,最终确定执行性缺陷。 执行性缺陷的发现一般基于已经设置并且已经执行过一段期间 的控制活动,但并不保证该控制活动不存在设计性缺陷。 虽然设计性缺陷和执行性缺陷的一般认定程序有差异,但是两部分工作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实务过程中,可能在设计性缺陷的认定过程中发现执行性缺陷,也可能在执行性缺陷认定程序中发现设计性缺陷。所以,实际操作缺陷认定程序时,应当注意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估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识别内部控制缺陷。 2、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定量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一般以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通过比较内部缺陷所影响的财务数据的金额与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判定该缺陷是属于一般缺陷、重要缺陷还是重大缺陷(实质性漏洞)。当然,也可以针对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容设定具体的指标。

关于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关于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 困难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一)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经过归纳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薄弱 1、对内控认识不足,意识薄弱 企业对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或简单理解为内控仅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理解不到位,执行制度也成为做表面文章,形成一支笔或一言堂。 2、制度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控组织形同虚设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长或董事会董事,审监会往往与审计监察部属一套人马。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健全,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4、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唤醒员工的主题意识,只有领导足够重视,身体力行,内控才真正能成为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行为。 (二)风险意识不强 环境控制和风险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实施必要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加以修正。目前我国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信息不通畅。 企业的信息被管理者控制,而企业员工对此一无所知。员工仅局限于自身所在部门,使一些业务出现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后不了了之。 (五)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〇一五年八月

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确保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有效开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制定了适用本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第三条 本标准责任部门为公司审计部。 第二章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第四条 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或来源,公司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两类: 1、设计缺陷:指公司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要的控制,或者现有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2、运行缺陷:指设计有效(合理且适当)的内部控制由于运行不当,包括未按设计的方式或意图运行、运行的时间或频率不当、没有得到一贯有效运行、执行人员缺乏必要授权或专业胜任能力等,无法有效实现控制目标。 第五条 按照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公司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1、重大缺陷: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公司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作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 2、重要缺陷: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公司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的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不会严重危及内部控制的整体有效性,但也应当引起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充分关注。 3、一般缺陷:指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