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应用方法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应用方法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应用方法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应用方法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

应用研究

——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高明现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为基础,采用修正法进行基本农田评价,根据基本农田指数划定基本农田质量级别,依据耕地质量与区位条件,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思路,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对该思路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以农用分等成果为基础,科学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农用地分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应用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to the Demarcation of Prime-farmland

Protection District

——A case of Gaoming, Foshan city

Huang Wei–chang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to the demarcation of prime-farmland protection district. Empirical approach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On analyzing problems of current prime-farmland planning in Gaoming, Foshan city, this paper advances a technique approach on demarcating the prime-farmland protection district, that is, to appraise the prime-farmland firstly with revis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land using index which is one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nd then to grade the prime-farmland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prime-farmland index, to demarcate the prime-farmland district on integrated consideration of arable land quality and its location lastly. An empirical study with the case in Gaoming, Foshan city, is applied with the upper technique approach. In conclusion, it’s feasible to demarcate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the prime-farmland protection district utilizing the agricultural lan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Key words:land recourses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me-farmland; demarcation; results application

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使其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为对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特定耕地保护区域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1994年《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划定中主观随意性太强,重视耕地保护的数量而忽视耕地的质量、区位,片面追求保护面积和保护率,忽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科学与合理性。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只是纯技术问题,还是受法律强制约束的行政行为,具有技术要求高、政策性强的特点,因此,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既包括耕地本身的自然质量和区位条件,同时包括规划、行政法规、经济政策等人为因素,要经过综合分析、评价和判断才能做出科学的划定决策。

农用地分等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科学量化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确定农用地质量等级,有利于掌握农用地质量分布格局,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为解决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问题,探索农用地分等相关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的应用思路,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对应用思路作实证研究。

1高明现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分析

1.1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与结构分析

数量方面,根据《高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以下简称96规划),1996年高明总人口26.99万,拥有耕地面积15683.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7%,人均耕地0.058公顷,同期建设用地面积为975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39%;规划至2010年全市人口37.6万,耕地保有量为15849.8公顷,比1996年净增166.67公顷,确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149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73.28%(基本农田面积/1996年耕地面积),略高于佛山市基本农田保护率72.46%;至1999年已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面积仅8202公顷,占基本农田保护区任务指标的71.37%,应补划入保护区的耕地面积为3291公顷。据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结果,2003年末高明区耕地面积为13583.28公顷,比1996年净减少2099.85公顷,减幅达13.38%;同期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1890.37公顷,净增加2131.86公顷,与同期耕地净减少量基本持平,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917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67.52%(2003年基本农田面积/2003年耕地保有量),在1999年基础上仅增加969公顷。由此可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规模逐年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逐年不断减少,这种剪刀差趋势导致高明耕地占补平衡难以实现,耕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表面上是缓慢接近规划指标,实际上基本农田保护率在下降,本质上是受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蚕食,基本农田划补难度越来越大,将难以保障区域粮食生产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预见区域粮食自给率将逐渐降低。

结构方面,根据96规划,所划定的基本农田包括水田、旱地和菜地等三级地类,所占比例分别为2010年基本农田保护总面积的90.73%、9.16%和0.11%。可见水田占绝大部分比例,这与高明所处地理位置有关,年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导致耕地资源禀赋地类结构中水田所占比重最大。

1.2基本农田保护质量与空间布局分析

质量分析方法: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图、农用地利用等别图、农用地综合等别图(经济等别图)分别与1999年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图进行套合,利用ArcMap根据空间位置提取数据功能,从农用地三个等别成果图中分别提取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图相对应的图斑(农用地分等单元),使所提取的三个成果图同时具备了基本农田性质、农用地分等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结果。为便于质量分析,分别将提取出来的三个图命名为基本农田自然质量等别图、基本农田利用等别图、基本农田经济等别图,相应的基本农田质量种类分为基本农田自然质量等别、基本农田利用等别、基本农田经济等别。分别查取属性数据,统计显示,基本农田自然质量等别十一等至十六等的面积比例分别占基本农田保护总面积的1.49%、30.06%、33.70%、12.88%、21.8%、0.07%;基本农田利用等别七等至十四等的面积比例分别为0.02%、3.16%、19.36%、31.94%、19.29%、13.77%、11.23%、1.23%;基本农田经济等别五等至十三等的面积比例分别为0.35%、10.01%、23.33%、28.55%、17.23%、11.28%、7.44%、1.57%、0.25%。依据农用地分等指数与标准粮实际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若以标准粮实际产量在900公斤以下为中低产田标准来衡量,则基本农田自然质量等别在十四等以下、基本农田利用等别在十一等以下、基本农田经济等别在九等以下均为

中低产田,相应地三者中低产田的比重分别为78.13%、73.77%、79.46%。由此可知,高明基本农田总体质量不高,通过农田整理、灌溉排水基础设施网等基本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基本农田农业生产潜力较大。

空间布局分析从地形坡度、与建设用地距离等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坡度方面,利用ArcMap相关功能将农用地分等地形坡度因素原始属性或者分值图连接到基本农田保护等别图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农田处在平原区(<3°)的面积比例为28.17%,处在丘间平原区(<3°)的占23.83%,与前者合计占52%,处在平缓坡(<3-7°)的占47.41%,比例最大,处在缓坡(<3-15°)的只占0.59%,比例很少。可见高明平原区的基本农田面积比例略大于缓坡区,而平缓颇比平原区高19.24%。因此,基本农田地形坡度空间布局反映了基本农田划分欠科学性。与建设用地距离方面,主要考察基本农田距离城市城镇村庄、公路等交通线、独立工矿用地等的远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统计显示,与独立工矿用地相连的基本农田面积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0.61%,分布在公路等交通线周围的占45.24%,布局在村庄周围的占58.84%,而划定在城市城镇周边一定范围的仅占2.19%。由此可见,目前高明所划定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存在两个不足,一是东中部代表耕地平整、生产条件好、集中连片的平原地区所包含的基本农田比例较小;二是还有一部分区位条件好的耕地没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1.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损失分析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损失是指:情形①划定时基本农田保护区包含不属于耕地类型的其他农用地面积;情形②在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管理中耕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地或者非农用地的面积。面积损失在数值上等于情形①与②面积之和。

利用ArcMap从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分别提取各地类图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叠加,结果显示,总体上,城市城镇发展基本上侵占基本农田,主要是由于基本农田只有少量分布城镇周边,不排除突破规划占用其他耕地的可能;情形①中,有未少量林地、果园、荒草地被划为基本农田;情形②中,农业结构调整中基本农田转为养殖水面约13.76%,沿东北至西南以及南部山地丘陵区受退耕还林影响的基本农田约占10.5%,约30.7%的基本农田受到独立工矿用地的影响,且主要受沧江工业东园和西园的影响,农村居民点呈星罗棋布分布,只有极少量基本农田受其影响。

2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思路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思路主要包含有两个步骤:首先采用修正法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即以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为基础,通过选取与农用地分等因素不同的适宜于基本农田保护的有关自然、经济、社会、区位、行政等因素作为修正因素,将利用等指数修正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级别指数,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级别;其次根据评价结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即在合理测算基本农田保护率的基础上,结合评价级别结果,初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通过划定结果质量和空间布局论证后,从而最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之所以选取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的修正基础,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基本农田保护在本质上就是保护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是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提高农田地力和耕作条件,保护农田的现实生产能力,并不断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其二,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反映了一定自然条件和利用水平下农用地所能达到的理论最大现实生产能力,达到这一水平是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农田生产具有可能的产能目标。

3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是指根据基本农田保护的需要,选取影响耕地入选为基本农田的自然、经济、社会、行政等因素,以农用地分等定级理论、方法、成果为基础,对耕地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与农用地分等、定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是以农用地分等定级为基础,三者均是对耕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相互对比印证;区别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不仅是纯技术问题,而且是一种受法律约束具有强制性的行政行为。

3.1 评价方法

为了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结果与农用地分等定级结果具有可比性和继承性,本研究采用修正法,即以农用地分等中间成果——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为基础,用土壤环境质量、耕地田间微观环境条件、城市规划和行政限制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修正。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结果用基本农田指数表示,则修正法基本公式可表示为:

∏?j

ij i i k Y H = (1)

式中:i H 为第i 个评价单元的基本农田指数,i Y 为第i 个评价单元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ij k 为第i 评价单元第j 个修正因素修正系数,∏为连乘符号。

修正系数ij k 反映了修正因素在评价范围内相对变化程度,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j ij

ij K K k = (2)

式中:ij k 含义同上,ij K 为第i 个评价单元第j 个修正因素分值,j K 为区域内第j 个修正因素平均分值。

3.2 基本因素及权重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因素、修正因素等两部分。基本因素是由本次评价思路决定,修正因素是由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目的和农产品生产具体特点等综合决定。

本文是通过对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修正获取基本农田指数,因此,农用地分等的因素因子体系是本次评价的基本因素,具体包括地形地貌方面的地形坡度、田面坡度,土壤理化性状方面的剖面构型、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 值、有效土层厚度,田间管理方面的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10个评价因子。

鉴于基本因素对于基本农田保护与农用地等别的重要性程度是一致的,本研究采用农用地分等指标权重体系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的权重体系。

3.3 修正因素选取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规定,以下几类耕地应当条件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这一规定表明,耕地现状质量很好的,不管评价结果如何都应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即使耕地现状质量不够好,但通过改造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因此在具体划定时,要注重耕地的可预期生产潜力,基本农田保护本质上就是保护农田的农业生产能力。该项规定要求在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和划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质量等别时,要综合考虑以上政策硬性规定。

基本农田保护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区域内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保障粮食安全,为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因此,影响农产品生产能力的主

导因素应该作为修正因素。

此外,农产品生产是为了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消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是未来的趋势,这就要求基本农田保护不仅要保护农田农产品生产能力,而且要保护农田健康生产的环境质量条件。因此,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耕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予以考虑。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高明自然、经济社会、农田保护政策等实际情况,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修正因素指标体系,见表1。

值得解释的是,设置行政因素下规划和法律条例规定两个因子,主要是考虑到目前基本农田保护实践中存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城市规划不协调、不遵守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法律条例等现象,导致划定不合理,这些指标无法具体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把行政因素作为一个间接的修正因素,不直接参与修正,而是在修正结果的基础上具体划定时作为具有一票否决权的限制性因素考虑。

表1 高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修正因素指标体系

因素因子具体指标

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坡向

土壤条件障碍层、土壤污染程度、速效磷、速效钾、水资源状况灌溉水质

经济状况耕作便利条件田间道路

区位因素交通条件道路通达度、城镇中心影响度

行政因素

规划

城市规划

中低产田改造规划等法律条例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同时,根据土壤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确定各个修正因素的记分规则表,见表2。

值得解释的是。灌溉水质和土壤污染是用来反映耕地的环境质量,属于扩散型因素,本研究把两者均作为点状扩散源,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程度越轻,反之,则越严重。道路通达度因素主要指乡镇级以上道路,宏观上反映耕地的区位条件,以区别于反映微观耕作条件的田间道路,考虑到该因素能在图上直观地表现出来,具体划定基本农田时,可以结合道路图定性地分析。城镇中心影响度理论上可以通过区分城镇等级,确定城镇中心影响规模指数,定量分析城镇中心对基本农田质量的影响,但是,考虑到城市城镇周边耕地生产条件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同时受比较优势和易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双重特点,要求城郊耕地是否划定为基本农田必须与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相协调,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比较适宜。

因此,直接参与定量计算的修正因素包括坡向、障碍层、土壤污染程度、速效磷、速效钾、灌溉水质、田间道路等。

表2 高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修正因素记分规则表

坡向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

障碍层无60-80 E层,50 40-60 M层,30 E层,25

速效磷>40 20~40 10~20 5~10 3~5 <3 速效钾>200 150~200 100~150 50~100 30~50 <30 田间道路1级2级3级4级

注:各单位如下:障碍层为cm,速效磷为mg/kg,速效钾为mg/kg。

3.4关键评价步骤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是在ArcGIS软件里完成,以农用地分等单元为评价单元,以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为计算基础;借鉴高明农用地定级成果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获取各修正因素属性,并集成到评价单元图上;根据因素记分规则,利用高明农用地分等定级信息系统,自动获取各评价单元各修正因素分值;根据式1、式2,利用ArcMap相关模块的计算功能,求取各评价单元修正系数和基本农田指数;最后,根据指数频率直方图并结合高明实际,科学划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质量级别。

3.5评价结果

利用ArcMap相关功能得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指数频率直方图,从直方图中可以看出,评价指数频率处在高分区和低分区的评价单元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区间(1566,3231)内。结合高明实际,将评价指数划分为八级,一级地最好,八级地最差,级别与评价指数成反比。评价结果分镇面积统计表见表3。

表3 高明基本农田评价结果分镇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荷城街道37.35 157.51 352.62 568.57 887.74 460.08 128.78 116.15 2708.79 明城镇322.27 383.72 709.86 824.82 330.11 203.06 54.80 130.30 2958.94 更合镇/ 95.27 561.25 598.65 613.35 2186.05 1110.25 193.37 5358.19 杨和镇/ 541.43 570.89 280.14 315.98 157.35 406.70 233.66 2506.14 对川茶场/ / 8.91 / / / / / 8.91

高明监狱/ 9.64 / 4.98 / / / / 14.62

云勇林场/ / / / / / 0.84 26.84 27.68 总计359.62 1187.56 2203.53 2277.15 2147.17 3006.55 1701.38 700.32 13583.28 3.6 分析

由表3可知,总体上,高明区耕地质量水平中等,其中一级至三级占27.61%,一级至六级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2.32%,七、八级耕地占17.68%。从各镇来看,荷城街道地大部分处在高明东部平原区,大多地势平坦,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光温条件及水利资源充足,是生产性能较好的耕地,所以,一级至六级耕地占本街道耕地总面积的90.96%;杨和镇原属于人和镇部分耕地沿高明河分布,水热资源比较丰富,但部分地下水位较高,地势低,部分田块易涝易浸,原属杨梅镇部分属于丘陵地区,地势较高,土壤肥力一般,所以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杨和镇耕地质量在高明区内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一级至六级耕地占74.75%。明城镇大部分处在平原区,高明河贯穿全镇,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灌溉条件,全镇一级至六级耕地占93.74%。更合镇地处高明西部丘陵区,地势较高,地块零碎,灌溉条件一般,低产田面积多,一级至六级耕地占75.67%,与其它各镇(街道)相比,耕地资源禀赋最好,但耕地质量较差。因此,基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基本农田评价结果符合高明实际情况。

4基本农田保护率测算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

4.1基本农田保护率测算

区域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划定包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护率两个方面,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保护率是目前农田保护实践中用来衡量基本农田保护效果的两个重要控制指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农产品需求法,二是建设用地预留法。农产品需求法是从保证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以保证人口高峰年期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要求所需要保留的耕地买农机作为农用地,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建设用地预留法是按照国名经济的发展趋势,确定建设用地的总量,将现有的耕地面积减去规划年期建设用地预留面积即为基本农田保护数量,适用于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实践中,县、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划定一般直接采用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基本农田保护率计算方法同样有两种:一是用规划年期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除以基期现有的耕地面积;二是用当年累计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除以当年耕地保有量。前者对区域基本农田保护要求高,原因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占用耕地,基本农田受到侵蚀,规划年期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往往少于基期,基本农田保护率会持续降低,要保持该保护率,难度大要求高。后者难以反映基本农田保护的实际效果,因为耕地面积存在不断减少的趋势,导致账面上农田保护率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实际耕地总量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却在减少。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拟采用粮食需求法来确定高明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保护率采用当年累计划定地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除以当年耕地规划基期耕地保有量来测算。

粮食需求法需要确定以下参数:规划年期末人口,人均粮食水平,耕地粮食单产水平。

本研究规划基期为2003年,规划期间为2003年到2010年,根据高明1996-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人口规模预测结果,到2010年高明区总人口将达37.6万,其中户籍人口33.2万,外来人口4.4万。

人均粮食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是一个动态的标准。根据相关研究所采用标准,2010年人均需粮标准为420kg。

耕地粮食产出水平与农业生产物质资料投入水平、作物品质、耕地资源质量等级、农户生产意愿与利用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也是一个动态的变量。根据高明农用地分等成果,不再区分水田和旱地粮食产出能力,综合得到高明2003年耕地粮食产出水平为13050公斤/公顷。此外,根据高明农业发展规划(2003-2010)介绍,在规划期内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和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1998年到2003年期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争取在2010年把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所有农田全面进行治理改造。因此,可以预计到2010年,高明区内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按增加450公斤/公顷确定高明2010年耕地粮食单产水平为13500公斤/公顷。

根据上述分析,测算出2010年粮食需求量为157920吨,所需耕地保有量为11697.78公顷,则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6.12%。

4.2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初步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一级到六级耕地累计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2.32%,该比例与基本农田保护率测算结果86.12%比较接近。因此,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指数的角度出发,既考虑上级下达的硬性指标,同时兼顾高明耕地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初步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2.32%,即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的是基本农田评价一级到六级累计耕地面积11181.58公顷。

高明区各管理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数量、质量、区位均存在较大差异,笼统的按照统一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进行划定,不符合按资源禀赋大小承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原则。同时,各管理区耕地转化为工矿用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差异大,耕地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一。因此,在具体分解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时要坚持四个原则: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各管理区耕地资源禀赋与质量等级(质量、区位等)相适应;与各区经济发展潜力和前景相适应;与城市城镇发展性质、规模、方向和速度、规划期内重点工程用地布局、农业生产布局相适应。根据高明实际情况,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进行合理分解,有差别地确定各管理区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见表4。

表4 高明区基本农田保护数量指标分解表单位:公顷管理区名称2003年耕地面积规划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率

荷城街道2708.79 2463.87 90.96%

明城镇2958.94 2773.84 93.74%

杨和镇2506.14 4054.57 75.67%

更合镇5358.19 1865.78 74.45%

对川茶场8.91 8.91 100%

高明监狱14.62 14.62 100%

云勇林场27.68 0.00 0 由表4可知,各管理区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不同。地处高明东、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地区的荷城街道、明城镇、对川茶场、高明监狱等管理区基本农田保护率要高,而地处高明西部、南部山地和中部丘陵地区的更合镇、杨和镇、云勇林场等管理区要低。

5结果论证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结果检验主要包括质量论证与空间布局(区位)条件论证两个方面。

5.1质量论证

理论上,从基本农田保护出发,凡是高等级的耕地,均划入保护区范围,但是,从实践角度看,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也要与高明区农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质量等级高、区位条件好的耕地由于受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限制作用,不适宜列入保护区范围,或者说,即使列入保护区范围也难以在实践中予以严格保护。也就是说,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评价是基于农用地利用等指数高的耕地不一定适宜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假设,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修正因素对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进行修正的过程。因此有必要结合高明城镇、工业发展规划,对初步划定结果作进一步质量和空间布局综合分析,以求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更加符合高明实际。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基本农田评价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的相关系数r=0.56,正相关性不强。意味着农用地利用等指数高的耕地并不必然就能入选为基本农田,从而,在数理统计上证明了农用地利用等指数高的耕地不一定适宜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假设。

基本农田一般是生产条件好、属高产稳产的耕地。按照前述中低产田标准来衡量,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中有75%的中低产田。根据高明农用地分等抽样调查的耕地实际产量水平和分等结果,中低产田占80%。总体上,所划定的基本农田现状粮食产量水平偏低,高产田比例少。因此,根据基本农田评价成果,确定各等级耕地限制因素,通过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改善灌排设施、培肥地力能有效地提高耕地粮食单产水平。

5.2空间布局论证

空间布局分析是以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结果图为基础,根据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各层次、各行业规划,定性、定量分析基本农田的质量水平、区位条件的过程。一般地,空间布局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城镇村庄规划,城市、集镇和村庄、工业园区等建设用地周边,交通沿线,河流两岸灌排设施完善的耕地是否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二是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否包括满足城市菜篮子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三是根据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否不包括退湖、退林、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的耕地,公路、铁路等交通沿线合理范围的绿色通道和绿色隔离带、环境严重受污染的工矿区周边的耕地。

结合高明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宏观论证以整个高明为对象,验证划定结果是否与佛山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和高明工业、农业发展规划,以及高明城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协调,保证划定结果在宏观分布上合理;微观论证以高明区典型镇——明城镇

为验证对象(其他管理区的微观调整相似),结合明城区域发展等规划资料,全面而详细论证划定结果。根据宏观和微观的论证结果,综合调整基本农田空间布局。

按照佛山市工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与高明区工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农业方面,高明区以近郊农业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将规划建设三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分布在富湾、明城和合水;工业方面,将重点规划建设沧江工业东园和西园,东园布局在西安、三洲、人和、杨梅、明城,定位是要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规划面积为58km 2,西园布局在位于更楼、合水、新圩,总体规划42km 2,重点发展环保型、知识型和高、新技术型工业企业,目标是建设成高明区西部的工业发展基地。根据这些发展蓝图,考虑吃饭与建设的需要,同时坚持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与生产条件好、生产能力高的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的原则,综合分析,对初步结果进行调整,以使划定结果满足宏观布局要求。

以明城镇为微观论证对象。明城镇是高明的粮仓和佛山的蔬菜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佛山的“后花园”。按照明城镇区域发展规划(2000-2010),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明城镇今后长期发展的方向。现状工业布局包括镇西北水泥工业区、新珠肇公路北沿线工业小区、城东工业小区和镇区内的分散工业地段,其中西北水泥工业区对周围五公里以内的环境具有较大污染,不适布局基本农田。明城镇区建设用地发展近期方向主要向北、适当向东,农村居民点规划向城北方向发展,应该避免在这一发展方向上布设基本农田。农业方面,规划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建设三个农业生产基地,其中蔬菜生产基地布局在城东、城南和城北区域。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调整明城镇基本农田保护格局。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756.4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91.36%,共调减17.38公顷。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论证,经过调整最终得到明城镇2004年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与1996年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图的对比见图1。

6 结语

农用地分等成果不仅能为土地资源特别是农用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与管理提供质量依据,而且能够评判土地资源管理实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结果分析表明,高明区原基本农田保护

建设用地 基本农田 图1 高明区明城镇2004年与1996年基本农田保护区对比图

Fig.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rime-farmland protection district in 2004 and 1996

区划定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管理实践中基本农田保护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实证研究表明,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以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为基础,采用修正法选取一定的因素定量定性地对耕地进行基本农田划定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研究区域人口规模、粮食需求量和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确定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率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从而对区域内耕地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分,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

立足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研究,为当前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仅仅是根据1996-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布局,与目前土地利用现状及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对比,未考虑实施过程中通过补划增加的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布局;囿于图件质量和比例尺差异,文中数据与实际有可能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Z].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S].《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S].《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1005-2003.

[4] 屠瑰琦,郑伟元.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与划定的几个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 1997,11(1):12-14.

[5] 杨林华, 张德才,丁欣荣.湖北省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8:57-60.

[6] 程锋,石英,朱德举.耕地入选基本农田决策模型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J], 2003,19(3):50-53.

[7] 许福涛.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与管理[J].土壤, 2005, 37(6):566-568.

[8] 林碧珊.培肥地力在广东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6,5(3):183-185

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情况汇报

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验收组领导: 首先我代表焉耆县国土资源局全体干部对前来检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领导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 (二)抽调业务人员,组织业务培训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我局抽调一批业务骨干进行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基本农田的划定、上图、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图件编绘、数据库的建设等工作。为工作的开展完成打下基础。 (三)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工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有效保障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确立了永久性原则、统筹兼顾原则、质量保证原则、科学协调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等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原则。

(四)制定技术路线和工作任务 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形成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以下简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以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控制基础,以乡、村为单位划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采取全野外调查方式,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并对每个图斑内的农户数、承包面积等信息进行统计,与每个农户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 一是落实基本农田地块。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的地块,绘制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底图,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二是落实到地块。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编制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幅图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的编制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等信息。依据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综合信息及评定保护等级,逐级汇总相关数据,形成能充分反映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所在乡镇村土地利用现状、等级、利用状况。三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按照国家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控制,充分采集基本农田保

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一样吗

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一样吗 我国人多地少,必须坚守耕地红线,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性质、情节认定和法律责任与占用一般耕地等其他农用地是不同的。在查处违法用地过程中,必须准确判定是否占用基本农田,才能精准查处,落实对违法占用基本农田重点问责的要求。《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简称《查处规程》)对如何准确判定违法用地是否占用基本农田作出了明确规定。 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一样吗?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集中连片程度较高的耕地;相邻城镇间、城市组团间和交通干线间绿色隔离带中的耕地。为基本农田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其他农业设施,以及农田之间的其他零星土地,可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明确规定: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结合土地用途区确定,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将县级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落实到地块。 因此,可以看出,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有密切联系: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样都是主要由耕地构成,都要实行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一般都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绝大部分都属于基本农田。同时,二者又有区别:基本农田是地块概念,必须落实到具体地块,一般由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落实,划定到地块;基本农田保护区则是区域概念,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以基本农田为主,但并非都是基本农田,除了基本农田外,还可能有少量零星的一般耕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由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 是否占用基本农田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判定违法用地是否属于基本农田,应当以法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为依据。既然具体的基本农田是由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划定落实到地块的,因此,要以依法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为准,看违法占用的土地是否属于规划图上的基本农田地块。为此,《查处规程》明确:判定违法用地是否占用基本农田,应当将违法

ArcGIS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ArcGIS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基本农田的保护是对耕地的特殊保护,具体包括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的保护。本文以蒙阴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项目为例,探讨了应用ArcGIS进行基本农田保护的方法,详细论述了项目区基本农田现状图和规划图的制作和输入的方法,提高了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土地规划;基本农田;ArcGIS 1引言 基本农田,顾名思义,就是指耕地资源最基本、最优良的部分。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长期或一定时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是根据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所以,老百姓称基本农田是“饭碗田”、“保命田”、“子孙田”、从这个比喻中,我们不难掂量出基本农田保护的份量。基本农田保护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基本农田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第二次调查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用途管制、建设占用审批和补划、监督和检查等各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制度,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并按县(市)、乡(镇)和村集体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标示牌、界驻。这里以蒙阴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ArcGIS进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设计与图件编制,该方法革新了传统的手工方法,对提高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ArcGIS的功能特点 ArcGIS作为通用的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成为具有完善的地理数据输入、图形编辑、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图表输出等功能模块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相比其它行业软件,ArcGIS具有一下功能特点: 1)实现工作区管理、数据管理(Coverage,TIN,GRID,LATTICE,INFO等)、数据转换、投影转换、坐标转换、建立拓扑关系、修改属性表结构以及进行地理分析等。 2)具有交互式的图形编辑环境。可建立Coverage、数字化、编辑空间和属性数据、输入和编辑标注、Coverage接边。 3)栅格分析处理模块,可以对栅格数据进行输入、编辑、显示、分析、输出、其分析模型包括基于栅格的市场分析、走廊分析、扩散模型等。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补划案例分析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补划案例分析 作者:王红梅, 廖丽君, 杜国明, 李宏, 史春香, 张春女, Wang Hongmei, Liao Lijun,Du Guoming, Li Hong, Shi Chunxiang, Zhang Chunnu 作者单位:王红梅,Wang Hongmei(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2;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 廖丽君,杜国明,Liao Lijun,Du Guoming(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哈尔滨,150030), 李宏,Li Hong(黑龙江省国土勘测规划设计院,哈尔滨,150076), 史春香,张春女,Shi Chunxiang,Zhang Chunnu(黑龙江省土地勘测利用技术中心,哈尔滨 ,150036) 刊名: 农业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24(10) 被引用次数:9次 参考文献(13条) 1.郑新奇;杨树佳;象伟宁基于农田地分等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7(01) 2.郑晓俐;叶明珠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 2006(01) 3.张蕾娜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 2006(zk) 4.杨霞;张裕凤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中的应用分析--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为例[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7(03) 5.袁秀杰;赵庚星;于海英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2) 6.李武艳;徐保根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土地科学 2006(02) 7.赵英娜;郑伟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期刊论文]-农机化研究 2005(01) 8.吴克宁;陨文聚;吕灵巧农用地分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2005(zk) 9.樊闽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规划修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土地 2006(10) 10.张凤荣;徐艳;安萍莉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土地科学 2006(06) 11.彭茹燕;张蕾娜;程峰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探讨[期刊论文]-资源与产业 2006(05) 12.杨建波;王国强;王丽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6) 13.金晓斌;何立恒;王慎敏基于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耿志阔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学位论文]2006 2.吴飞.濮励杰.许艳.朱明.Wu Fei.Pu Lijie.Xu Yan.Zhu Ming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与决策[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 3.于雷.周勇.郧文聚.夏天.Yu Lei.Zhou Yong.Yun Wenju.Xia Tian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折算[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 4.郑新奇.杨树佳.象伟宁.王爱萍.Zheng Xinqi.Yang Shujia.Xiang Weining.Wang Aiping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 5.李武艳.徐保根.LI Wu-yan.XU Bao-gen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土地科学2006,20(2) 引证文献(9条) 1.舒锟.何腾兵.王仕玥.高雪.彭志良.韩峰.赵泽英.童倩倩.杨莉.金蕾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基本农田调整研究

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依据〕项目符合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范畴。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用地涉及**省(市、区)**市(盟)**县(市、区、旗)和**省(市、区)**市(盟)**县(市、区、旗)。 〔项目用地情况〕项目申请用地总面积**公顷,其中,耕地**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公顷)。 二、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 项目选址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属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项目,用地范围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重叠,在项目选址选线过程中通过**个方案比选,其中,方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公顷、方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公顷,经实地踏勘,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 三、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合理性 方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含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平均质量等别**;方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含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平均质量等别**,

综合考虑项目建设成本、工程施工难易度、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情况,最终选择方案**(需详细展开说明原因)。经实地踏勘,该项目建设方案符合供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用地选址和用地规模比较合理,项目已经采取工程、技术等措施(需详细说明具体措施,如增加桥隧比、控制站点规模等),减少占用了永久基本农田。 四、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情况 〔占用情况〕通过将踏勘论证后的用地范围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套合分析,该项目总共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含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涉及的图斑**个、平均质量等别**。其中,占用**市(盟)**县(市、区、旗)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含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涉及的图斑**个、平均质量等别**;占用**市(盟)**县(市、区、旗)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含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涉及的图斑**个、平均质量等别**。 该项目共占用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含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或不占用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其中,该项目占用**市(盟)**县(市、区、旗)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含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涉及的图斑**个、平均质量等别**;该项目占用**市(盟)**县(市、区、旗)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含水田**公顷、水浇地**公顷),涉及的**个、平均质量等别**。(具

什么是耕地,农用地,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

《什么是耕地\农用地\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 答: 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耕地又可分为五种:①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②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③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④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⑤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什么是耕地? 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耕地又可分为五种:①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②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③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④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⑤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什么是农用地? 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农用地分为下列五种: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 什么是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老百姓称基本农田为“吃饭田”、“保命田”。 什么是农用地转用?

21.湖北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实施办法

湖北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湖北(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湖北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田分为一级和二级的基本农田。其中旱涝保收产量较高的水稻田为一级基本农田,长期保护;保护区的其他农田为二级基本农田,保护期限到2020年。 第三条县以上国土部门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保护区面积的划定,调整、占用保护区土地的审查以及对非法占用农田保护区土地行为的查处等管理和监督工作。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基本农田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审查以及农田建设、土壤改良和地力保护等工作,协同国土部门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和保护工作。 第四条非农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国家的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而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除按国家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办理外,还必须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建设单位向县级国土部门提交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的申请书。申请书的内容包括:占用保护区土地的地点、范围、保护等级和占用面积、编号、该范围1:10000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复印件。 二、县级国土部门会同农业、海洋与水产、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实地审查,分别签署意见,连同保护区调整意见(含地点、土地种类、面积、地力状况等),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部门。 三、地级以上市国土部门会同农业、海洋与水产、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签署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并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人民政府根据审议意见办理审批。 超过权限范围的,再逐级上报省或国务院审批。 第五条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审批权限: 占用一级基本农田或占用二级基本农田50亩以上的,报省批准;占用二级基本农田50亩以下的,由地级以上市批准,并报省国土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经批准被占用的,县级国土部门应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被占农田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程序,将同等数量和质量相当的非保护区农田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保证保护区面积相对稳定。基本农田调整原则上在乡(镇)范围内调整,乡(镇)没有农田可调整的,应逐级申报,可在县(市、区)、市范围内调整、调整时应从收取的造地费中按每亩不低于2500元补偿给被调整的乡(镇),用于农田建设。 第七条经批准占用一级基本农田的,其土地补偿费按我省现行土地补偿标准的高限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2、项目目的和任务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 (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 (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 1、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2、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3、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4、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 5、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6、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7、TD/T 1017-200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 8、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9、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10、TD/T 1025-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4、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 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选取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成果。 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批准文件或违法用地的认定文件,以及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批准文件采用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纠正。 5、基本农田划定 技术流程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为工作准备、方案编制与论证、组织实施、验收报备四个阶段,具体技术流程与内容见图1。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方法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方法 一、基本农田相关概念 (一)基本农田 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 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划定的具体的基本农田地块。 (四)基本农田图斑 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地类图斑。 (五)永久基本农田 国土资源部党组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文件中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县级、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按照上级规划下达指标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将粮棉油生产基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的保护”。我们理解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了保证国家基本的粮食安全,实行永久保护、严禁占用和调整的优质基本农田。

这个永久首先是标示牌永久,然后是地块区位上的永久,就是说这一片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就不能随便动。根据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严禁地方擅自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那么这对于正确、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基本农田划定程序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制定工作计划、技术方案、资料搜集与整理。 1、组织准备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一件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不仅仅是国土系统的事,与全市各部门、各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组织工作,各县政府应组建由政府主要(主管)领导和土地、农业及其它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确定工作方案和解决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划区定界工作中的问题;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及布局方案。 2、技术准备 工作计划制定: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进度,经费使用,人员组成与工作统一安排。 技术方案制定: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区定界的方法及内

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方案

邵武市基本农田调整 划定方案 邵武市国土资源局 2009年6月

目录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的原则 (3) 二、目的与任务 (3) 三、组织形式 (3) 四、基本要求 (4) 五、基本程序 (4) 六、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的技术方法和流程 (4) 七、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技术要求 (6) 1、基本农田现状分析 (6) 2、基本农田调整范围的确定 (6) 3、基本农田的确定 (8) 4、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确定 (8) 5、基本农田的编号 (8) 八、图件编制 (9) 1、基本农田保护区图编制内容 (9) 2、基本农田保护区图编制方法 (9) 3、基本农田保护区图编制要求 (10) 九、数据库建设 (10) 1、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库的基本内容 (10) 2、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库属性表结构 (11) 十、数据汇总与表册编制 (11) 1、数据汇总 (11) 2、表册编制 (11) 十一、检查与验收 (12) 1、成果内容 (12) 2、成果检查与验收 (12) 附录一基本农田图式图例 (13) 附录二基本农田要素属性结构表 (13) 附录三基本农田统计汇总表 (15)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的原则 1、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在基本农田总体布局不变的基础上,依据规划和相关规定对现有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和补划。 2、保护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和成片耕地的原则。 3、基本农田数量按规划指标不减少,质量按生产条件不降低的原则。 二、目的与任务 1、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的目的: 通过调整划定,全面查清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现状,依据规划和相关规定对其局部开展调整划定,提高基本农田保护的现势性和科学性,为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 2、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的任务: 依据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全面查清已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现状,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本规程对其进行局部调整和补划,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库。 三、组织形式 以县级行政辖区为组织实施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下开展,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基本农田保护的条例

基本农田保护的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 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划定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自治区、省、第九条、 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第十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2019版)

附件1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2019版) 2019年2月

目次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缩略语 (5) 5 数据库内容、要素分类编码与定位基础 (5) 6 数据库结构定义 (7) 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6) 8 数据交换内容和格式 (30) 9 元数据 (3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3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元数据示例 (3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53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 TD/T 1028-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TD/T XXXX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础地理信息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GB/T 13923-2006] 。 3.2 要素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1999]。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TD/T 1016-2007] 3.4 层layer 具有相同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实体及其属性的集合[TD/T 1016-2007]。 3.5 标识码identification code 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TD/T 1016-2007]。 3.6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用x,y或(x,y,z)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GB/T 16820-1997]。 3.7 栅格数据raster data

求基本农田与耕地有何区别

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有以下特点:第一,基本农田有一定的时间性。它由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和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组成。所谓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永久性耕地”。为了保障人们生存需要,这部分耕地是不能占用的。所谓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中规划为在一个阶段内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耕地。第二,基本农田是根据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基本农田一般都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也就是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都 称为基本农田。耕地与基本农田的主要区别在于:耕地的概念比基本农田的概念要大,基本农田只是耕地的其中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

优质的那部分耕地,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才视为基本农田。 什么是自留地、口粮田、基本农田。 根据1962年发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人民公社60条”)的规定,当时由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划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分配给社员家庭作为自留地,长期不变,用于开展家庭副业生产。目前国家没有规定取消自留地,但在一些地方,如在划农民宅基地时,规定要使用本户的自留地指标。后来因实行家庭承包土地制度,也就没有必要再调整或补充自留地了。 口粮田是家庭承包农村土地的一种方式。有些地方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为了更合理地配置土地生产资料,同时又为避免向其他农户秤谷买粮带来的矛盾,把承包地分成“劳力田”和“口粮田”,无劳力或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只承包口粮田,不用承担农业税和征购任务。 基本农田是国家为保持农业基本生产能力而对农村土地实行的一种保护制度,也可以说是一个保护区的概念。土地法规定,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

最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文.doc

最新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文 中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始终是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国家专门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以满足我国未来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下面我就基本农田保护找来相关的条例,供大家阅读! 最新关于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第三条基本农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

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和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依照本条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国家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划定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具体数量指标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 第十条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耕地农用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之区别

农用地?耕地?基本农田?农用地转用? 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及其区别? 一、我国土地(按土地法)分为哪几类? 土地分为: 1、农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农用地分为下列五种: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农业生产,其性质属于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生产结束后,经营者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土地复垦,占用耕地的应复垦为耕地); 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包括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性用地,比如农村的广场等) 3、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比如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 二、什么是耕地? 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分类》的规定,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一米,北方宽小于两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又可分为五种: 1、灌溉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2、望天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 3、水浇地,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4、旱地,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5、菜地,指常年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 三、什么是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信息和编号。 (二)健全相关档案资料 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4张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等3张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照《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和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图层,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二、工作步骤 (一)资料收集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2)、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资料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报部备案) (2)、2010年度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资料 3已有基本农田保护资料 (1)、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2)、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 (3)、数据库资料:基本农田数据库; (4)、文字资料: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文字资料。 4农用地分等资料 (1)、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报告。 5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1)、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 (2)、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

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格式【模板】

附件3 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格式 一、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依据〕该项目已列入**规划(文号),项目应由**部门审批(核准),符合受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范围。 〔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用地涉及**省(区、市)**市(盟)**县(市、区、旗)和**市(盟)**县(市、区、旗)。(跨省项目,增加表述:该项目为跨省项目,涉及**、**、**共**个省份。) 〔项目用地情况〕项目申请用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 〔规划修改的原因〕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该项目符合**情形,可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规划修改的原则和依据 〔规划修改原则〕规划修改应遵循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

约用地等原则。 〔规划修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技术规程、相关规划及其他文件材料。 三、规划修改方案 〔规划修改总体情况及指标调整情况〕规划修改情况综述,并重点说明规划修改前后,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等规划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土地用途区调整情况〕规划修改前后,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等用途区调整情况。 〔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详细说明该项目不同选址选线方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比选情况、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实地踏勘论证情况,充分说明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 〔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合理性〕说明重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拟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具体数量(包括水田面积)、平均质量等别、空间位置等情况,详细说明通过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工程施工难易度、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同情况,选择项目选址选线拟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具体方案,明确经实地踏勘,该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供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是否采取工程、技术等措施,减少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充分说明用地选址和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合理性。 〔永久基本农田占用情况〕将实地踏勘论证后拟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用地范围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套合进

耕地保护制度

呼和木独镇国土资源管理所 耕地保护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当前法律规定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我所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 三、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

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 五、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 六、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