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行政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行政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行政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行政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行政诉讼法概述

[教学目标]

本章作为本书的开篇,概要地介绍了行政诉讼的一些重要、基本的概念,以期学生能够对行政诉讼先有一个概括的、粗线条的把握。同时,对作为学科的行政诉讼法学及其学习研究的方法阐述一些我们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式]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点,以及行政诉讼法的范围、效力及立法宗旨。

2。一般掌握:行政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诉讼和行政诉讼法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纠纷

凡是不能够通过宪法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解决的纠纷都应当纳入行政诉讼解决的范畴。考察与宪法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不同可知,行政纠纷是指因公共权力行为引起的争议。此为广义行政纠纷。

狭义的行政纠纷是指因行政权力行为引起的纠纷。即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或者组织与自然人、法人或者社会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

最狭义的行政纠纷的概念,即,具有行政权力的机关或者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其职权作出的行政行为而引起的与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纠纷。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法就是在第三种行政纠纷的意义上构建起来的。

(二)行政纠纷的特征

1.行政纠纷发生在“官——民”之间。

2.行政纠纷的内容是关于法律上权利义务的争议。

3.行政纠纷是因行政职权行为而引起的争议。

4.行政纠纷起因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不服行政行为。

(三)行政诉讼的概念

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审查被诉该行为的合法性并作出裁判,法院依法审查与裁判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并就违法的行政行为所可能引发的行政赔偿问题进行审理与裁判的制度。

(四)行政诉讼的特征

1.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处理行政纠纷的司法活动。

2.行政诉讼兼具解纷、救济与监督的功能。

3.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身份恒定。

4.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有限。

二、行政诉讼法的概念、范围和效力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

行政诉讼法就是规范整个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则,它是包括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加人、诉讼参与人以及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人民检察院进行诉讼活动的行为准

则。因此,广义的行政诉讼法是指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行政诉讼法又称形式意义的行政诉讼法,是指专门的,具有完整诉讼法形式的行政诉讼法典,在我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二)行政诉讼法的范围

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成文法规范和不成文法规范二类:

成文规范

成文规范按照行政诉讼法学界的通说,包括7种法律规范。

1.宪法中的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3.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

4.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5.各单行法律中的规定。

6.法律解释中的规定。

7.国际条约中的规定。

不成文规范

(三)行政诉讼法的效力

所谓法的效力,在此是指行政诉讼法适用时的效力范围。即行政诉讼法在什么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对哪些人和事有效。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四个方面。

三、行政诉讼的立法模式

立法模式是指采用什么样的立法形式规范行政诉讼,以及行政诉讼立法内部的结构如何安排。

四、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行政诉讼法》第1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是观之,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三个方面。

五、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至第10条的规定,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八项:

1.独立审判原则;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合法性审查原则

4.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

5.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6.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7.辩论原则;

8.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第二节行政诉讼法学

一、行政诉讼法学及其研究对象

在我国,行政诉讼法学是以行政诉讼制度为研究对象,对行政诉讼的理论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门独立法律科学。

二、行政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

(一)行政诉讼法学的内容

行政诉讼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行政诉讼法的具体制度。

(二)行政诉讼法学的体系

原理篇和制度篇。

[复习题]

1。行政纠纷有什么特点?

2。行政诉讼法的立法模式都有那些?

3。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4。怎样理解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

[阅读书目]

1.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第2版。第一章。2.胡建淼主编:《行政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第二章行政诉讼的基础

[教学目标]

本章是通过三节陈述,尽可能使学生提炼出那些对行政诉讼制度的产生、运行起关键作用的理论、社会制度和法律的因素。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式]

教师讲授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渊源与社会基础.

2.一般掌握: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诉讼的理论渊源

一、自由主义的政治理念

自由主义探讨的核心内容是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行政诉讼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自由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观点和主张构成了行政诉讼的思想基础,对行政诉讼的制度构造起着主导作用。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或基本政治价值。以监督行政权力,保护个人权益为宗旨的行政诉讼制度,在理论上与自由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可以说,正是自由主义的政治学说、宪政理念为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自然法的法哲学主张

自然法是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传统中产生的概念,其意义在于为实定法建立了一种主要是道德上的评判标准。自然法思想的品质为行政诉讼制度提供了法理支撑。行政诉讼中保护个人基本权利,行政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的观念、行政机关只有经过正当法律程序才能够对相对人作出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的观念、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应当公平、公正、符合理性的观念等,无不都深深地打着自然法思想的烙印。可以说,尽管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其他法学思想、法哲学主张对行政诉讼制度也存在程度的不同的影响,但自然法思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节行政诉讼的社会基础

一、市场经济

一定的经济关系模式对一国社会制度的影响是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它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对包括法律在内的上层建筑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市场主体的自由,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都是自由的,与此同时,社会制度

的其他建构应当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尽力保护市场主体的权利与自由不受来自行政权力的干扰与损害。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建构起了关键和重要作用,市场经济的特质决定和塑造了行政诉讼的制度理念和制度模式。

二、宪政民主

宪政的核心是限制政治权力专权。我国现行宪法在确认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的同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分工实现了宪政体制下国家权力的基本架构,并且通过一系列对权力的监督机制实践着宪政的内容,特别是宪法明确赋予公民对违法行使权力行为的批评、控告、请求赔偿权利,建立起个人监督行政权力的宪法基础。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可以说正是我国现行宪法相关制度的具体化。

三、法治社会

法治是一个表征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的概念,这种意义上的法治与人治对立,其核心内容是依法办事.。为了充分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公共权力须依法受到制约的法治信念使行政诉讼制度的产生成为必然。

四、有限政府

限制政府,规范、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作为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既是宪政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行政诉讼法律化和制度化的正当性基础或主旨。

五、人权保障

所谓人权是人之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行政诉讼作为“民告官”的法律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不受违法权力行为损害的最重要法律制度,所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建立本身就充分体现着人权保障的原则,其对人权法律保障的实现意义重大,客观地说,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在保障我国公民人权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三节行政诉讼的法律制度基础

一、完备的法律体系及其有效实施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演进从来就不是孤军奋战的过程,一个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与相关法律制度相互促进。行政诉讼制度的良好运转也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如果相关实体法律不完善,很难顺利实施,实现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充分发挥行政诉讼制度的整体功能,需要相关法律制度在实施上的支持、配合。如果这些法律制度的实施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我们有完善的行政诉讼制度,其实施的社会效果也不会理想。

二、科学的行政体制

行政诉讼解决的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法律争议。行政诉讼制度能否得到良好实施,与行政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合理存在一定关系。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行政实践中许多纠纷可以避免,现在行政诉讼面临的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独立运作的司法系统

维护行政诉讼制度的良好运行,实现行政诉讼立法宗旨,必须坚定地建立与维护独立运行的司法系统。就当代中国而言,应当通过创造性的制度安排,排除行政机关对法院的掣肘,全面确立司法对行政权力行为合法性的最终裁判权。同时,改革完善包括法院组织法和诉讼法在内法律制度,保障法官独立审判案件的权力。

四、法律实施的有效保障

影响行政诉讼制度实施效果的因素很多,除了立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外,主要表现在社会普遍法律意识淡漠、执法监督与保障不利、包括法官在内的执法队伍素质不高等三个问题上。

[复习题]

1.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说自由主义是行政诉讼制度产生

的理论渊源?

2.从自然法思想的主张与行政诉讼制度内容的比较看两者联系。

3.行政诉讼制度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有哪些?

4.行政诉讼制度的良好运行需要哪些法律保障条件?

[阅读书目]

1.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章。

2.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7、8章。3.[英]卡罗尔·哈洛、理查德·罗林斯:《法律与行政》(上卷),杨伟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5章。

4.陈新民:《公法学札记》,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3、4篇。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本章对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具有代表性的法、德、英、美四国行政诉讼的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做一概要,对中国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阶段行政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过程做一梳理,并对我国台湾、香港的行政诉讼制度做一简要介绍。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行政诉讼的制度原理以及制度背后的价值意蕴,特别是了解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运用行政诉讼原理和制度规定的背景因素。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式]

教师讲授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西方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制度的特点.

2。一般掌握:中国行政诉讼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国家行政诉讼的历史发展

一、法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被誉为行政法的“母国”,其现代意义的行政诉讼法也产生最早。法国行政诉讼制度,它具有以下特点:

1.由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受理行政案件,普通法院只受理民事和刑事案件。

2.适用独立的行政法规则。

3.与刑法、民法不同,行政诉讼的重要原则不是由制定法,而是由判例产生。

二、德国行政诉讼的产生与发展

德国行政诉讼制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公私法二元化,行政诉讼适用公法。

2.成文法多于判例法。

3.设置公益代表人并由其参加诉讼。

4.行政法院司法化。

三、英国行政诉讼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的司法查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司法审查由普通法院实施。

2.行政裁判所作为普通法院的辅助机构而存在。

3.判例制度。

4.越权无效原则是英国司法审查的依据。

四、美国行政诉讼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英国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美国的司法审查基本保留了英国的特征,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

1.联邦制下的法律体系。

2.从法律渊源上看,即有判例法,又有制定法,二者的关系复杂,但从总体上来看,制定法的效力高于判例法。

3.美国联邦法院不仅可以审查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还可以审查国会的立法是否合宪。

五、当代西方国家行政诉讼的发展趋势

总结近六十年来西方国家行政诉讼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我们会注意到一些已经发生且仍然在完善和一些正在产生的变化。这些可以我们解读西方国家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

1.两大法系的行政诉讼制度日趋融合。

2.审查范围逐渐扩大。

3.原告资格日趋放宽。

4.审查标准日趋灵活。

5.行政诉讼法的国际化。

第二节中国行政诉讼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中国行政诉讼的产生

中国行政诉讼的制度化肇始于军阀独裁的北洋政府时期,这多少带有点讽刺意味。国民党政府时期,虽然仿效德国设立了行政法院,但全国只有一个,几近滑稽。

二、新中国行政诉讼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行政诉讼制度有所萌芽,很快被“文革”时期的法律虚无主义所湮灭,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诉讼制度才真正逐步建立。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3月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第3条第2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从此,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审理行政案件。这一规定可以说是中国行政诉讼制度诞生的标志。1989年4月4日,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该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具有重大意义,它使我国三大诉讼制度得以完备,确立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机制,给自然人的合法权利以切实的保障,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最高人民法院也做出许多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其中重要的有:1991年5月29日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现已废止)、2000年3月8日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7月24日公布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还有一系列的批复,这些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法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台、港行政诉讼简介

台湾:大陆法系特征.

香港:英美法系特征.

[复习题]

1.大陆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行政诉讼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当代西方国家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试评1989年以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行政法治建设的影响。

[阅读书目]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十章至第十四章。

2.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十章。

3.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4.张越:《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七编。

5.于安:《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八章。

6.翁岳生:《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十九章。

第四章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外的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主要由英美法系的两个代表性国家美国和英国,以及大陆法系的两个代表性国家法国和德国。在此基础上掌握我国的审查标准并能够对该标准的反思,认识到如果盲目的由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深入的审查,司法权做不到,同时也影响了行政效率。行政诉讼的审查深度时应当有所控制的,控制审查深度的机制就是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式]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我国的审查标准。

2。一般掌握:国外的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外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一、美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在美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实际上是确定司法审查的范围。这里的范围主要指的是法院在多大纵深程度上可以对行政争议进行审查,法院既可以对一个行政争议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也可以只进行表层的、形式性的审查,不对行政争议问题进行深入审查。

美国的审查标准基本上是一个弹性的标准,即这一标准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范围,也不是一个绝对精确的范围,该标准的特色是灵活适用。对法律问题的审查,由法院组织法律专家进行。法律知识是法官的特长,法院对法律问题的审查的范围和决定的权力比较大,甚至可以用法院对法律问题的结论代替行政机关的法律结论,这是美国行政诉讼的传统原则。但对于事实问题的审查则是用另一种标准,事实问题的正确裁定需要专门的知识和经验,这是行政机关的特长。

二、英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英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总的原则是“越权无效”,法院既要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超越议会授权的明确界限,也要审查行政行为是否违反议会授权时所暗含的保障与要求。

三、法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法国的行政诉讼最主要的就是越权之诉、以及完全管辖之诉,因此对法国的审查标准的考察最重要的就是要考察在以上两类诉讼中的审查标准。

越权之诉的审查标准在法国分为审查的范围和审查的程度。前者指的是对越权的情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审查;后者指的是行政法院对行政行为采取什么程度的审查。

完全管辖之诉是指行政法院可以行使全部审判权力的诉讼,可以撤销、变更行政机关的决定,也可以判决行政主体负责赔偿责任,可以审判行政机关的单方面行为、双方面行为、

法律行为以及事实行为。最典型的完全管辖之诉是关于行政合同和行政主体赔偿责任的诉讼。

四、德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德国的审查标准体现在德国的诉讼种类中,在德国不同的诉讼种类有不同的审查标准。对德国的主要的诉讼种类的审查标准加以归纳后我们认为德国的审查标准主要有:(一)违反程序与形式;(二)无权限;(三)超越管辖权;(四)实体暇疵;(五)超越自由裁量权;(六)滥用自由裁量权;(七)不确定的法律概念。

五、外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有益经验

从上面对外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描述可以发现一些国外在规定行政诉讼审查标准时的一些有益的经验,这些有益的经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法制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一)采取实质法治的审查标准依据;

(二)采取弹性的审查标准赋予法官在审查标准上的自由裁量权;

(三)采取复杂的体系化的审查标准;

(四)审查标准针对不同的行政行为有不同的宽严程度之分;

第二节我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

一、合法性审查——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一)我国行政诉讼的现行审查标准——合法性审查的含义

《行政诉讼法》第5条的规定确认了我国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即,原则上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做出判决维持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合法性审查是对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的限制,表明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中审判权是不完整的。

(二)合法性审查的范围

根据法律规定,考虑行政诉讼本身的特点,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包括两项内容:

1.合法性审查只针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2.合法性审查原则上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不涉及其合理性。

合法性审查并不排除人民法院依法享有有限的司法变更权。按照《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二、对我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反思

我国合法性审查标准的缺陷分析

1.标准过于简单、单一;

2.存在形式法治倾向;

3.实际操作中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当审查。

三、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界说

我国的诉讼审查标准存在很多的缺陷,幸喜的是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修改在即。我们在此提出一些对于我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进行重新建构的应然性发展进路。

首先,我国应当建立起一套在对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的行政诉讼审查标准。其次,应当加强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审查标准研究。最后,我国加入WTO是对我国的行政诉讼的一次机遇,WTO规则对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要求符合自由、正义、公平等法律的价值理念,故应当借助这一机遇对我国的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加以优化提高。

[复习题]

1。国外的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有哪些?

2。我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是什么?

3。你是如何评价我国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

[阅读书目]

1.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15章,第16章。

2.(美)恩斯特·盖尔霍恩、(美)罗纳德·M·莱文著:《行政法》(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Chapter III

3.(德)弗里德赫尔穆·胡芬著:《行政诉讼法》,莫光华译,刘飞校。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三编。

第五章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教学目标]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也称法院主管行政案件的范围,它是关于国家行政权、司法权以及公民权利关系的制度设计,其在本质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程度以及法治建设的完善程度。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司法审查权的性质以及权限的有关理论,掌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规定,尤其要掌握不可诉的行政行为的范围以及几种特殊可诉行为的判定,从而使行政权与司法权各自的权威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也对公民权利予以更为适当的保护,在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权的侵犯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得到救济。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式]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概念、本质;行政诉讼法规定哪些行为可诉,哪些行为不可诉;以及几种特殊行为,如行政裁决行为、准行政行为、事实行为的可诉性问题。2、一般掌握: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确定方式和确定意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概念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并审理行政案件的范围。换句话说,也就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就哪些行政纠纷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解决何种行政行为可以接受司法审查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行政、行政行为概念理解的不断深入以及确定方式的变化,受案范围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趋势是不断地扩大。

二、行政诉讼为什么要界定受范围

(一)界定受案范围的原因

(二)如何界定受案范围

一国法律制度的确定都与该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民主法制建设状况以及公民的法律素质密切相关,界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样有诸多的相关制约因素,但主要还应当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行政诉讼制度应当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裁判权;

2、行政诉讼应当体现诉讼制度的目标追求,即应当能够解决社会生活中所有的法律纠纷。

三、界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义

第二节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具体内容

一、行政诉讼受理事项的范围

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由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具体规定。

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作了明确规定,包括八项内容。主要涉及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

三、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符合该款规定,属于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应当是由下列法律规定:(一)《行政复议法》的规定

(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三)《行政诉讼法解释》的规定

四、比较与分析

以上分析与比较可知,确定受案范围应当结合《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才能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最后结论。

五、行政诉讼不予受理事项的范围

(一)《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了四类行政案件法院不予受理: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励、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

主要是《行政诉讼法解释》所做进一步说明。具体有:

1、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2、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3、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4、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请的重复处理行为;

5、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三)比较与分析

以上分析与比较,受案范围尽管被扩大,但立法技术仍然有所不足。有关理论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三节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构

一、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原则

(一)保障公民获得裁判权原则

(二)解决法律纠纷原则

(三)监管政府依法行政原则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模式

受案范围的模式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法律表现形式将受案范围的内容确定下来。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主要以制定法明确规定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1、概括式规定。

2、列举式规定。又分为肯定列举与否定列举两种方式。

3、混合式规定。

(二)主要以判例来确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并辅之以制定法的规定

这主要是指法国、英国、美国等判例法国家。

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标准

(一)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标准:

1、行为标准:即具体行政行为标准,人民法院只受理因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案件。

司法解释对此进一步加以完善,赋予了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可诉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具有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第二,可诉行政行为必须是与行使行政职权有关的行为;第三,可诉行政行为是一种已经产生了实际影响的行为。

2、权益标准:即因人身权、财产权而引起争议的案件。

(二)对现行标准的反思

[复习题]

1、行政诉讼法确立受案范围的意义是什么?

2、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有哪些?应当如何完善?

3、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应当列入受案范围,为什么?

4、内部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为什么?

5、准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为什么?

[阅读书目]

1、杨小君著:《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孔祥俊著:《行政行为可诉性、原告资格与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章。

3、许安标:“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宪政意义”,载《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甘文著:《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中国法制出版,2000年版。

第六章行政诉讼的审判组织与管辖

[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行政审判体制和行政诉讼管辖的理论和知识,掌握行政审判体制的运行机制以及法院内部各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式]

教师讲授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2、一般掌握:行政诉讼的审判组织及其运行机制;裁定管辖;管辖权异议与处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诉讼的审判组织

一、行政诉讼审判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审判组织是依法对行政案件进行受理、审理并作出裁判的组织。

行政审判体制的设立及其运行过程要受多方因素影响和制约,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审判组织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必须设在人民法院,而非行政机关或行政法院。

第二,必须为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庭,而非民事审判庭或刑事审判庭。

作为一整套制度体系,行政审判体制对于行政诉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确立与运行应当尽力保证行政诉讼宗旨的实现,最大程度地保证行政案件审判的独立性、公正性与公

平性。

二、行政诉讼审判组织的结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行政审判只实行合议制。第二节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

一、行政诉讼级别管辖概述

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不同级别的法院之间对管辖权的划分。在确定方式上有两种:概括式和列举式。级别管辖除了法律的确定性规定之外,还有工作性质的分担与均衡,另外,还可以通过裁定管辖的形式予以调整与补充,充分体现了诉讼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二、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三类第一审行政案件:(1)确定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案件。

确认发明专利权的行政案件有以下几类:(1)是否应当授予发明专利权的行政案件;(2)是否应当撤销已经授予的发明专利权的案件;(3)是否应当宣告发明专利权无效的案件;(4)关于实施强制许可的案件。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8条对“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作出了进一步解释:(1)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层人民法院不适宜审理的案件;(2)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案件;(3)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4)其他重大、复杂的案件。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有其他一些司法解释也规定了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行政案件。

三、其他各级人民法院的管辖

(一)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

《行政诉讼法》第13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即一般情况下,行政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除非法律明确划分案件由其他法院管辖,否则基层人民法院不能拒绝受理。

(二)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法》第15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法》第16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三节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

一、一般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是指除法律特别列举以外,其他所有行政案件的地域管辖制度,一般地域管辖的确定标准是行政案件原则上由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有三种:

(一)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

(二)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的;

(三)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二、特殊地域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适用于特殊案件,按照特殊标准,以列举方式来确定管辖的制度。

特殊地域管辖相对于一般地域管辖优先适用。

(一)不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

(二)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

三、共同管辖

共同地域管辖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行政案件都要有管辖权的情形。

出现共同管辖的情形有:

第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第二,被告为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且不属于同一个法院的辖区内的;

第三,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既可以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也可以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第四,因不动产提起的案件,如果该不动产横跨两个或两个以上法院的辖区,则这些法院都有管辖权。

出现共同管辖时,在法律上,各法院都有管辖权。但管辖法院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最终确定哪个法院管辖由原告选择。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的法院同时起诉,则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法院管辖。

第四节行政诉讼的裁定管辖

一、移送管辖

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了行政案件以后,发现本法院对案件没有管辖权,该案件应当由其他法院管辖,因而将案件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管辖的制度。

移送管辖有如下特点:

(1)移送法院已经受理案件;

(2)受理的法院没有管辖权;

(3)必须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

(4)受移送的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移送管辖既可以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级别的法院之间;既可以发生在同一地域内的上下级法院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地域的上下级法院之间。

二、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指令的方式,将案件交由下级人民法管辖的制度。

指定管辖有两种情形:

第一,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第二,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三、管辖权转移

管辖权的转移是指基于上级法院的同意或决定,下级法院将本由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交给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将本由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从而最终决定案件管辖法院的制度。

第五节行政诉讼的管辖权异议与处理

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

管辖权异议是指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对已经受理案件的法院提出异议,申明管辖有误。

此概念的内涵是:(1)异议人必须是该案件的当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2)异议内容是对受理法院的管辖行为有异;(3)异议必须在法定期间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即接到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

二、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处理: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复习题]

1、如何理解我国行政审判的组织结构?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哪些第一审行政案件?

3、什么是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与特殊地域管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阅读书目]

1、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修订第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章。

2、马怀德主编:《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下篇第3章。

第七章行政诉讼参加人

[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目标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行政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概念,了解行政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法律制度,领会相应的理论知识。着重要求学生对行政诉讼原告、被告、第三人制度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

4课时

[授课方式]

教师讲授与实践法庭相结合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行政诉讼原告、被告、第三人的概念、特征和诉讼地位;原告、被告资格的确认;第三人的具体判定。

2、一般掌握:其他行政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地位以及他们的诉讼权利义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诉讼原告

一、原告的概念和特征

(一)原告

行政诉讼的原告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因而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行政诉讼原告的特征

1、必须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人。

3、必须是主动参加诉讼的当事人。

二、原告的范围

确定原告范围的标准是考察原告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即原告是否适格。为了实现行政诉讼法的宗旨,既要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又须制止他们滥用诉权,所以必须正确界定原告的资格。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原告法律人格的审查,即原告必须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二,对利害关系的审查,即原告必须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三、原告的具体判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直接针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不服行政复议机关复议决定的复议申请人。

(三)因行政不作为行为受到不利影响的人。

(四)行政机关裁决的民事纠纷的当事人。

(五)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公民。

(六)被主管行政机关撤职的企业法定代表人。

(七)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几种特殊情况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与被诉讼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要求主管行政机关追加加害人法律责任的;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

2、与原告相关的诉讼代表人的原告资格的确定。

3、关于联营企业、中外合资或者合作企业的联营、合资、合作各方的原告资格的确定。

4、关于股份制企业各投资人的原告资格的确定。

5、关于非国有企业被终止或改变形态与隶属关系情况下的原告资格的确定。

6、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人的原告资格的确定。

四、原告资格的转移与承受

(一)原告资格的转移与承受

在法律承认的特殊情况下,原告资格可能发生转移。所谓原告资格的转移是指有权起诉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死亡或终止,他的原告资格依法转移给特定的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制度。原告资格发生转移,由新的特定主体来充任原告。由于发生转移而获得原告资格的过程就是原告资格的承受。原告资格的转移与承受有两种情况:

1、有原告资格的公民死亡,原告资格可转移给其近亲属。

2、有原告资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原告资格可以转移给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二节行政诉讼被告

一、被告的概念和特征

被告是指原告认为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诉至法院,因而由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诉讼的被告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第二,被告必须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第三,被告必须是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组织。

二、被告的范围

行政诉讼必须由适格的被告参加诉讼。也就是说,被告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否则原告的起诉将不能成立。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行政诉讼被告的实质条件有两个:(一)被告应当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二)被告应当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

三、被告的具体判定

司法实践中不同情形下被告的确定:

(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产生这一类被告的情形最常见,具体有:1、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经复议直接向法起诉的;2、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仍不服,向法院起诉的;3、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相对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法起诉的。

(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相对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仍不服,向法院起诉的,由行政复议机关做被告。

(三)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不服起诉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派出机关。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行政机构。

(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非行政组织。

(七)个人或组织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委托机关为被告。

(八)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党派和社会团体等共同作也行政行为的,由行政机关为被告。

(九)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以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

(十)行政机关不作为被起诉的被告。

(十一)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几种特殊情况。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解释》第20、21、22条规定。

第三节行政诉讼第三人

一、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指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三人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第二,一般是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人。

第三,经本人申请或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二、第三人的具体判定

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第三人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类似原告的第三人。

1、行政处罚中的受处罚人;

2、被受处罚人侵害的受害人;

3、行政裁决的当事人;

4、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相对人;

5、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影响的人;

6、多相对人行政中的未起诉方。

(二)类似被告的第三人。

1、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但原告只起诉其中的一部人,人民法院要求原告追加另外一部分为被告。原告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

2、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相互矛盾的具体行政行为,非被告的行政机关应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程序

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必须是在原被告的诉讼程序已经开始,终审判决未作也之前。

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两种:第三人主动向法院提出正式申请,经法院准许而参加诉讼;第三人未提出申请,由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四、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第三人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具有独立诉讼地位,享有与原告或被告基本相同的权利义务。第三人对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有权提出上诉,第三人应当依法参加诉讼活动,不参加诉讼活动的,应当自觉履行法院的生效裁判为其确定的义务,否则法院可强制执行。

第四节行政诉讼其他参加人

一、诉讼代理人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

诉讼代理人是指在代理权限内,以当事人的名义,代替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诉讼代理人一般特征:1、以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2、参加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3、诉讼代理人在其代理权限内所实施的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超越代理权所实施的行为是无效行为,其后果由代理人自己承担;4、只能代理争议一方当事人,不能在同一诉讼中代理双方当事人;5、诉讼代理人必须具有诉讼行为能力。

(二)诉讼代理人的种类

1、法定代理人:指根据法律取得代理权,代替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诉讼的人。

2、指定代理人:指被人民法院指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3、委托代理人:指受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代替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二、诉讼代表人

行政诉讼代表人是指依法可以代表非法人组织参加行政诉讼的人。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复习题]

1、行政诉讼的原告概念及特征是什么?与行政法学上的行政相对人的概念是否一样,为什么?

2、行政诉讼的被告有什么特征?与行政法学上的行政主体的概念是否一样,为什么?

3、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被告的确认原则是什么?被告的具体形态有哪些?

4、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的原告资格具有哪些条件?原告的具体形态有哪些?

5、在行政诉讼中,第三人的诉讼地位与被告的诉讼地位有无实质区别,为什么?

[阅读书目]

1、应松制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修订第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建淼主编:《行政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章。

3、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章。

4、甘文著:《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6、7、8章。

5、孔祥俊著:《行政行为可诉性、原告资格与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4、5、

6、7章。

第八章行政诉讼的证据

[教学目标]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行政诉讼法学的学习重点。本章以证据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特殊性,介绍了行政诉讼的证据分类、举证责任规则以及法院在取证、质证和认证等环节上的特殊法律规定,要求学生在比较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对行政诉讼证据法律规定和分析方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授课方式]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

[学习要求]

1、重点掌握: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规则;证据认定和排除规则。

2、一般掌握: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特殊性;行政诉讼中证据的分类;法院调取证据、保全证据的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政诉讼证据概述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诉讼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所有被用来证明行政纠纷事实情况的材料或手段。

(二)特征

1、行政诉讼证据求源于行政程序。因为行政机关作出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都应当是适用法律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也是基于对行政行为作出过程形成的证据的审查来确定案件事实的。

2、行政诉讼证据种类广泛。与其他诉讼证据相比较,其证据种类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不断丰富。

3、证明对象单一性。由于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主要围绕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展开审查,所以,当事人证明的对象就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4、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性。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相对确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明责任由被告承担。

5、证据内容专业性。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

(一)法定分类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当事人陈述;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其中,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中特有的法定证据,设置这一法定证据一方面可以保障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用行政审判的特殊性。现场笔录只能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制作,且是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当中制作,对是行政执法当时的情况所作的书面描述和客观记载。所以,证明力较强,可以直接证明待定事实。制作现场笔录应当规范并且符合一定的制作规则。

(二)学理分类

1、本证与反证

2、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3、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4、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二节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概念和分类

(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概念和分类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由特定的当事人所承担的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不能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时,将承担败诉或其他不利后果的法律制度。

(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类

1、国外证据学举证责任的分类理论:19世纪德国学者提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分类是主观的举证责任和客观的举证责任,或称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法系的举证责任也出现了两种意义的分类理论,即提供证据的责任和说服的责任。这种分类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所谓提供证据的责任指当事人根据诉讼进行的状态,就某一主张的事实或反驳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提供证据的责任是根据诉讼法和证据法的要求产生,解决的是法律问题。提供证据的责任不要求确证,负有提供证据责任的当事人不能证明主张成立时,并不必然导致败诉的法律后果。

所谓说服责任是指当事人为使事实审理者信服其主张的全部事实成立,而承担的提供证抉充分证明的责任。这一责任源自于实体法的规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事实问题。说服责任则要求确证,否则将要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

2、我国行政诉讼法关于举证责任的分类

第一,行政诉讼被告承担说服责任。

第二,行政诉讼原告承担提供证据的责任。

第三,行政赔偿诉讼原告承担说服责任。

二、行政诉讼原告的举证责任

(一)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范围

现有法律制度规定,原告就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1、提供证据证明起诉具有事实根据。首先,证明其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其次,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第三,证明起诉符合法定的起诉期限。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提供证据证明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过申请的事实。

3、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而遭到损失的事实。

(二)原告的举证期限。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证据的时间为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证据交换之日;因正当事由而延期提供证据的,一般情况下,延期提供证据的期限是到法庭调查中。但延期提供证据必须提出申请,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特殊情况下,因正当事由延期提供证据的,原告或者第三人的举证期限可以延长至二审期间。

三、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

(一)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范围

根据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被告应对以下事项负举证责任:

1、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

2、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有关事实。

3、其他应当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主要是指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理性有关的事实和被告不予赔偿或减少赔偿数额方面的事实。

(二)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规则

1、被告举证期限规则:被告举证期限为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而需要逾期提供证据的,逾期提供证据的期限是正当事由消除后的10日内。逾期提供证据须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经人民法院准许后,才能逾期提供证据。

2、被告补充证据的限制规则:原告或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

3、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证据规则: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诉讼期间也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第三节人民法院对证据的调取、收集与保全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调取

(一)概念

人民法院为了核实当事人所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的、以调查手段收集证据的司法活动被称为法院对行政诉讼证据的调查。

(二)人民法院主动调取行政诉讼证据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人民法院有权主动调取行政诉讼证据:第一,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认定;第二,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

行政诉讼法讲义(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行政诉讼法讲义 主要法律及相关规定 第一章总则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行政诉讼法》第2条) 行政诉讼的主要特征: 1、是因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行政争议。 2、诉讼标的是具体行政行为。 3、是由人民法院主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司法活动。 4、当事人具有恒定性。 5、在行政诉讼中,原告与被告的地位是平等的。 二、行政诉讼法的概念 行政诉讼法是指调整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与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构成完整的诉讼法律体系。 行政诉讼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诉讼法是指有关行政诉讼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行政诉讼法是专指行政诉讼法典本身,在我国则专指1989年4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三、行政诉讼法的作用 1、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通过受案范围、诉讼中的权利、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等规定予以保障。 3、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四、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是由《行政诉讼法》确认和体现的,指导行政诉讼活动的其本准则。 可分为共有原则和特有原则。 (一)行政诉讼的共有原则 这些原则与其他诉讼活动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原则相同的,是诉讼活动的一般准则,又称为一般原则。

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5、辩论原则 6、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合议制原则、回避原则 公开审判原则、两审终审制原则 (二)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这些原则是行政诉讼自身所特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的原则是完全不同的。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又称有限管辖原则,是指对于行政纠纷,人民法院只管辖并解决其中的一部分。这与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完全管辖权不同。有如下几层含义: ⑴人民法院只主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人民法院主管的那一部分案件。 ⑵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主管的行政案件,只要当事人依法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必须受理并进行审理。 ⑶在法律明确规定行政复议为必经过阶段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能受理未经行政复议的行政案件。 2、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⑴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 限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限于外部行政行为,不审查内部行政行为 ⑵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原则上对合理性不审查) 是否超出了法定界限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⑶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是参照的依据。 3、不适用调解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进行调解。(第50条) 因为行政诉讼处理的是行政争议,而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职权实施的,行政职权属于国家权力,是不能通过调解而放弃或让步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 !!!!!!!!!!!!!!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执法中说明理由制度是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 D ) A .批B .陈述权C .申辩权 D .了解权 2.下列选项中,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是( A ) A .房屋产权登 B .对公务员的奖惩 C .政府规章的适用 D .劳动争议的仲裁 3.政府对城市居民房屋拆迁行为属于( B ) A .行政征B .行政征用C .行政征调 D .行政规划 4.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事实行为的是( B ) A .吊销营业执照B .销毁盗版音像制品C .户口登记 D .拆迁补偿 5.有权撤销国务院行政法规的主体是( B )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家主席 D .最高人民法院 6.下列选项中,属于可诉性行政行为的是( C ) A .行政调解B .行政仲裁C .行政不作为 D .抽象行政 7.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主体是( A ) A .人民法院B .审判委员会C .行政审判庭 D .合议庭 8.行政机关根据其决策和负责体制,分为首长制行政机关和( D )A .合议制行政机关 B .分权制行政机关C .内阁制行政机关 D .委员制行政机关 9.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C )A .3个月 B .6个月 C .1年 D .3年 l0.对行政诉讼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限为( B ) A .10日B .15日C .30日 D .60日 11.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 C ) A .过错加违法原则B .过错原则C .违法原则 D .公平原则 l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被申请人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的,应作出( C ) A .维持决定 B .确认决定 C .撤销决定 D .履行决 l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C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全国人大制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C .《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制定) D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制定) l4.行政裁决的主体是( C ) A .行政监察机关 B .行政复议机关 C .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 D .国家审判机关 15.对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授权控制和( A ) A .程序控制B .行政首长控制C .督察控制 D .检查控制 l6.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的是( B ) A .原告B .被告C .第三人 D .人民法院 l7.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的时间是( D ) A .15日 B .30日 C .60日 D .180日 l8.一企业没有履行除雪的行政法义务,某政府管理部门雇人替其 除雪并责令该企业支付必要的除雪费用。这种行为属于( D ) A .行政征收B .行政处罚C .执行罚 D .代执行 l9.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其裁决主体是( B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国务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20.公安医院鉴定伤者伤残等级的行为是在履行( C ) A .公安机关的职责B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职责 C .行政机关委托组织的职责 D .事业单位的职责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事人质证证据标准的是( B ) A.关联性B.有效性C.合法性 D.真实性 2.以监督是否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为标准,行政法制监督分为国家机关的监督和(D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公务员监督 D.社会监督 3.下列人员中,可以被录用为公务员的是(B ) A.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B.曾因违纪受过行政处罚的 C.曾被开除公职的 D.没有中国国籍的 4.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 D ) A.自行决定收费B.与当事人协商决定收费 C.根据成本收费D.不得收费 5.下列选项中,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行政诉讼的是(B ) A.某罚款行政处罚决定中行政相对人李某的妻子 B.某罚款行政处罚决定中行政相对人某股份制企业 6.《行政许可法》规定,统一办理行政许可的时间不得超过( C ) A.5日B.20日C.45日 D.60日 7.对行政裁判的执行案件,原则上由(A ) A.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B.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 C.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 D.请公安机关协助执行 8.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行政处罚的法源是( A )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 9.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注销手续的法定情形是(D )A.被许可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B.超越法定职权作出的行政许可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许可 D.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 10.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 A ) A.少于两人B.多于两人C.少于三人 D.多于三人 11.行政主体对到期不履行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加收滞纳金的行为属于( A )A.对财产的行政强制执行B.对人身的行政强制执行 C.代执行 D.行政调查 12.张某因组织聚众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日。张某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限应自获得人身自由之日起的( D ) A.15日内B.一个月内C.两个月内 D.三个月内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监察机关职权的是( D ) A.调查权B.建议权C.决定权 D.起诉权 14.刘某经某市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后修建了一座高楼并严重影响了李某的通风条件。李某属于该行政许可行为的( D ) A.第三人B.行政相对C.鉴证人 D.利害关系人 15.某企业向税务局缴纳3万元税款。税务局的行为属于( A ) A.行政征收B.行政征用C.行政处罚D.行政处分 16.张某对A 省B 市国税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复议机关是( D ) A.B 市人民政府B.B 市国税局C.A 省人民政府 D.A 省国税局 17.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 ) A.行政关系B.行政国C.公行政 D.行政权 18.齐某因重大科技发明获得某省人民政府50万元奖励。该行为属于(C )A.行政确认B.行政命令C.行政奖励 D.行政给付 19.二审判决的形式包括维持判决和( D )A.变更判决 B.强制履行判决C.确认判决 D.改判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B ) A.政府采购合同B.专利转让合同C.公共工程合同 D.工业企业承包合同 1.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指导性质的行为是( B) A.国务院法制局拟定的国务院年度立法规划 B.国务院发布的《XX 年产业发展政策纲要》 C.公安部发布禁止旅客携带危险品上车的规定 D.环保局责令超标排污企业限期整改的通告 2.下列可诉的行政裁决行为是( A ) A.专利评审委员会对专利侵权纠纷的裁决 B.市监察局对公务员不服行政处分申诉意见的裁决 C.省人民政府作出的有关土地所有权的行政复议裁决 D.国务院对规章适用冲突的裁决 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 C ) A.在同一行政审判庭先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再审理附带的民事诉讼 B.在同一行政审判庭先审理民事诉讼案件,再审理行政诉讼案件 C.在同一行政审判庭一并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及其附带的民事诉讼案件 D.在行政和民事两个审判庭分别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和附带的民事 4.某工商执法大队集中销毁处理了一批没收的盗版音像制品,这种执法活动属于( D )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理 C.行政征收 D.行政事实行为 5.能够体现政府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责的行为是( B ) A.行政奖励B.行政给付C.行政许可 D.行政指导 6.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法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B) A.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历史渊源 B.行政法规是我国主要的行政法法源 C.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行政判例也是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D.法律解释不是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7.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行政法性质是( B A.地方一级政权 B.独立的行政主体 C.职能性 D.专业性行政机关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简答题原理分析整理集合

1被告的概念、特征与确认方法。—试述答:1、行政诉讼被告是指因原告认为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参加应诉,并受人民法院终局裁判拘束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特征:(1)必须是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的行政机关和组织(2)必须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行政职权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3)必须为原告所指控并经人民法院通知应诉3、确认:(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被告。(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护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3)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4)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5)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6)当事人不服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7)条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

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8)对于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起诉的,应以委托机关为被告。(9)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被授权的组织与被委托的组织有何区别:—试述答:被授权的组织与被委托的组织区别是:1、性质不同。前者属于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活动,后者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活动。2、产生的依据不同。前者是法律、法规的授权,而后者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3、行为的后果不同。被授权的组织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3被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组织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1、该组织必须依法成立2、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与该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相关联3、该组织应当具有熟悉与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的正式工作人员4、该组织应当具备实施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所必需的技术、装备条件等5、该组织能对实施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引起的法律后果独立地承担责任 4被授权组织的含义、类型与法律地位。—试述答:1、被授权组织: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通过法律、法规将某些行政职权授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性自治组织来行使并承担相应义务的法律行为。 2、被授权组织包括三类,即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被授权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最新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李某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则() A.可以暂时终止诉讼 B.由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是否准许 C.可以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终止 D.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 2、县公安局民警甲在一次治安检查中被乙打伤,公安局认定乙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据此对乙处以200元罚款。甲认为该处罚决定过轻。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既不能申请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B.甲可以对乙提起民事诉讼 C.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可以申请复议但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D.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应当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 3、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 A.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三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行为 B.某乡政府发布通告劝导农民种植高产农作物的行为 C.城建部门将施工企业的资质由一级变更为二级的行为 D.民政府部门对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不予批准的行为 4、对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作为被申请人。A.委托的组织 B.委托的行政机关 C.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 D.由申请人选择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或由被委托的组织 5、某县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土地管理局.某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调查小组,调查处理县机关干部和城关镇干部违法占地建房问题。联合调查小组对县机关某干部李某作出了处理决定,没收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所建的楼房。处理决定是以四个单位联合发文的形式作出的,盖了四个单位的公章。李某不服,申请复议。本案的复议机关是( ) A.县委 B.县土地管理局 C.县人民政府 D.市土地管理局 6、恒生公司进口的一批货物被某海关作出扣押的决定,该公司不服,应向()申请复议。A.该海关 B.该海关所在市的人民政府 C.该海关所属省的人民政府 D.该海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在这种情形下,下列选项中那个说法是正确的?() A.复议申请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B.复议申请人可以申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其受理 C.复议申请人可以申请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

最新自考《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第四章行政机关 1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 2行政法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 3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 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 4行政机关具有双重性质,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是执行机关;相对一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 5在我国只有部分省级、县级、市或市区级人民政府向外分别派出地区行署区公所和街道办 事处。派出行政机关与被派出机关二着是相对而言,如省级人民政府相对于地区行署,前者是派出行政机关,后着是被派出机关等 6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比较,具有下述特征: (一)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 事务(二)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三)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 首长负责制(四)行政机关职能通常是主动的 7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1保障国家安全2维护社会秩序3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4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5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6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8行政机关主要职权:1行政立法权2行政命令权3行政处理权4行政监督权5行政裁决权行政强制权7行政处罚权 9行政管理手段:1制定规范和发布命令2编制和执行计划3实施行政许可4征收税和给予财政资助5调查统计和发布信息6处理争议7采取行政强制措施8实施行政制裁9缔结行政合同10提供行政指导 10行政机关的分类:1一般行政机关与部门行政机关2职能性行政机关与专业性行政机关3常设行政机关与非常设行政机关4首长制行政机关与委员制行政机关5专门执法机关与非专门执法机关6派出行政机关与背派出行政机关 第五章依授权和委托行使职能的组织 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2被授权组织的条件:1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2相应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关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其三,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行政职能行使所需基本设备4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权组织应具备某些特 别的条件 3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1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 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2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3被授权组织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 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地位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 1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 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2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根据组织法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选举或决定产生,其任期与相应政府每届的任期相同此外,我国国家公务员还分为领导职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公务员 3外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是行政机关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纵及发生的关系,而不是 国家公务员与相对人发生的关系。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并非作为一方当事人 出现,不具有一方当事人的资格 4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作原告,也不能作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 地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一般情况下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的必要当事人。 A.行政机关B.法人 C.其他组织D.’公民 2.我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这属于( )。 A.委员会制B.合议制 C.集体负责制D.首长负责制 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 A.调任B.退休 C.升职D.委任 4.以下法律规范中,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 A.法律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D.省政府规章 5.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 A.五人B.三人 C.两人D.四人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审查的是( )。 A.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B.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C.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合法D.抽象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7.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A.罚款B.国防行为 C.没收财物D.强行摊派 8.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D.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9.下列哪项中,不属于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法定条件的是( )。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十八周岁 C.具有良好的品行D.具有良好的相貌 10.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二年.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裁违法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417 12.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祝大家考试成功 行政法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合法性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应急性原则 3.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

政行为D.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4.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局法制科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A.行政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6.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A.无效的行政行为 B.有效的行政行为 C.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 D.需要重作的行政行为

7.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人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性质是()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监督 D.行政指导 8.专利行政许可属于() A.共存行政许可 B.非排他性行政许可 C.特殊行政许可 D.排他性行政许可 9.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A.国家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行政相对方 D.行政受托人 10.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

A.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代履行 D.行政罚 11.国务院向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颁发500万元奖金,该行政行为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补偿 D.行政给付 1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A.支付保险金 B.支付行政赔偿金 C.支付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 D.支付行政合同违约金 13.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A.行政纠纷 B.民事纠纷 C.行政职务纠纷 D.特定的民事纠纷 14.行政合同的主要特征是()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作业答案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作业答案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作业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解答提示 第一小题:在理论阐述的同时着重结合本职工作实践谈运用。 答: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深圳的出现公安机关对于嫖客、卖淫、拉皮条和妈眯的游街示众的处罚,本人也是一个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妥当,严重违背了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的要求。 (1)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授权,是能够管理社会治安的部门,但是,并没有规定到,作为公安机关对于卖淫嫖娼等人员有进行游街示众的处罚的权力。仅仅是规定到罚款或者行政拘留、警告的处罚手段。作为公安机关不能够自己创造相关的处罚种类来进行处罚,仍然必须是强调法律本身的规定、法律本身的授权。 (2)该行为的产生,恰恰表明公安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没有依照法律的,而是依照我们传统上的道德来执法,来进行对对方进行惩罚。 第二小题:要将成为行政主体的三个要点讲全面,并举例说明。 答:那作为大家,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是一个行政主体?那我们就要把握住行政主体的基本特征: 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样的一个特征与其他国家组织进行了区分。 人大不是行政主体。因为人大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享有的是立法权力,它显然不是行政主体,而是立法主体;那作为法院、检察院这样的国家机关同样也不是。因为作为法院、检察院根据宪法的规定,享有的是司法权力,也不是行政主体,而是司法主体。 2、行政主体是依法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主要是说作为行政主体应该是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比方说,作为遇到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就是公安局内部的治安科来进行处罚的,那作为汕头市公安局治安科是不是一个行政主体呢?这里仍然不是,要成为行政主体必然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来行使行政权的组织。在处罚决定书上,上面的印章其实是汕头市公安局。

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诉讼法》规定,被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是()。 A. 行政机关 B.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 受委托的机构 D. 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答案:E(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2.《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 对等 B. 平等 C. 不平等 D. 基本平等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七条) 3.《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是()。 A. 上一级法院 B. 同级人民政府 C. 同级党委 D. 检察院 答案: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十条) 4.A市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赵某私自从外省购进、染有口蹄疫奶牛30头一案进行行政处罚时,赵某不服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于案情较为重大,他应当直接向()提起诉讼。 A. B县法院 B. B县公安部门 C. 省级高级法院 D. A市中级法院 答案: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十三、十四、十五条) 5.《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可以提起诉讼。 A. 其近亲属 B. 其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 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 D. 经人民法院指定的人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6.A养殖场因不服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处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期间因A养殖场经营不善被B养殖场收购,那么行政诉讼的原告是()。

A. A养殖场原法人 B. B养殖场法人 C. A养殖场所在地政府组织 D. 由人民法院指定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为行政诉讼被告。 A. 该派出机构 B. 该行政机关 C. 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D. 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8.郭某对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行政处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审理,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处罚偏重,改变了原处罚数额。但郭某仍不服,欲将()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A. 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 B. 行政复议机关 C. 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D. 作出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为行政诉讼被告。 A.该派出机构 B.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C.该行政机关 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 10.《行政诉讼法》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A. 申请人 B. 证人 C. 第三人 D. 原告 答案: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 11.经人民法院许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可以(),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讲义--考前笔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讲义 行政法的总体结构: 2 1 4 →2个人、1件事、4个阶段 权利救济②行政复议申请人&被申请人:行政行为①行政主体&相对人: 行政行为—→争议—→民告官③行政诉讼原告&被告:司法行为 官民事④行政赔偿请求人&义务机关:行政行为 (+司法赔偿)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立法权→立法机关→立法法 国家权行政权→行政机关→行政法 1.宪法(控权法)司法权→司法机关→诉讼法 公民权 行政立法权 2.行政=公共行政=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行政执法权 行政司法权 行政实体法(事前控权) 3.行政法(控权法)行政程序法(事中控权) 行政诉讼法(事后控权) 行政组织法(行政主体) 总则(一般行政法)行政行为法(抽象行为、具体行为) 4.行政法行政监督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分则(部门行政法) §2.行政法的(法源)法律渊源 法律渊源: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自治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 自区省法规1省规章1 自州自县市法规3市规章3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合法行政原则—→无法律无行政 例:《专利法》对专利权恢复未作出规定,专利管理机关认为属于合法的自由裁量行为。(2003/4/7/案例) 种类裁量权 2.合理行政原则—→ 理性 → 裁量权→ 幅度裁量权 (公平公正、相关因素、比例原则) 程度裁量权 3.程序正当原则:公开、公众参与、回避 4.高效便民原则:效率、便民 5.诚实守信原则:信息真实、信赖保护 6.权责统一原则:效能、责任 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 §1.行政组织法概述 行政机关(对外) 1.行政组织 行政机构(对内) 行政机关 2.行政主体(名+权+责) ↓ 被授权组织(见§4) 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般行政机关(一级政府) 3.行政机关 专门行政机关(工作部门) 派出行政机关(地区行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不合法 不合理 合法 合理 不合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理论 1、行政法上的行政范围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包括国家行政和社会公行政(被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包括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等活动。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 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主体在管理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是行政关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一种关系。 ⑵、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⑶、行政救济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救济主体包括: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信访机关 ⑷、内部行政关系 指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⑴、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也称依法行政原则,即依照法律实施行政活动,具体是指行政权的存在、

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行政主体对其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内容: ①、行政权的来源要合法。行政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设定和授权才能存在。 ②、行政权的运用要合法。行政职权必须依据行政法律规范行使。 ☆符合实体法规范 ☆符合程序法规定 ⑵、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原则亦称行政适当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行政合理原则以控制自由裁量权和自由裁量行为的实施为目的。 具体要求: ①、行政行为的动机应符合立法目的 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以自由裁量权的目的,是使行政主体能在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幅度内根据具体情况更准确地体现法律的意图。 ②、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 (1)相关的考虑,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能忽视法律规定应当考虑的因素。 (2)排除不相关的考虑。如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时,不能因为被处罚的人是高级干部而从轻处罚。 ③、行政行为的内容合乎情理 ⑶、比例原则 行政行为要权衡各种利害关系,以作出最佳利益判断,体现法的实质公平。 比例原则的三项子原则: ☆适当性原则——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达到该目的。如果手段根本无法达到目的,就是违反妥当性原则。比如以轻微罚款无法达到噪音超标污染的整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事例分析题(30分) 阅读2011年2月2日《深圳晚报》新闻,回答问题。 《深圳烟花爆竹禁燃令已实行20年,该不该“解禁”争论再起》自1991年1月深圳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至今,烟花爆竹禁燃令在深圳已经进入了第20个年头,期间关于烟花之禁该不该解的争论年复一年、始终不绝于耳。而在许多城市纷纷“禁”改“限”的同时,今年春节,由于深圳特区内外的一体化,烟花禁燃区域将进一步扩大至原特区外区域,这一变化使得这场争论再度升温。 “爆竹声声辞旧岁”,传承千年的“中国年”传统始终与爆竹难分难解。然而由于爆竹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古老传统开始在我国许多城市中碰壁,据了解,我国一度曾有282个城市陆续实施了烟花爆竹禁燃令。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10多年之后,我国各城市又大面积地出现了“禁改限”,自2005年以来,相继有106个城市为烟花爆竹燃放进行了“有限解禁”。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禁燃烟花爆竹的城市,深圳今年春节的烟花爆竹禁燃区域随着特区内外一体化,更从原来的特区内扩大至原特区外区域。一方面,禁令拥护者言之有据:过年的欢乐不应用以鲜血的代价去换取,禁令20年以来,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和伤亡事故大幅减少;而另一方面,禁令的反对者们也言之有据:中国年的传统文化已在不知不觉间被破坏,年味越来越淡也让许多人不喜欢在深圳过年。 问题: 1、你认为禁燃令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除了禁止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的?(10分) 2、请运用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来分析禁燃令的合法性(禁燃令符合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吗)?(20分) 答:1、染旺火、放鞭炮容易引起火灾,造成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并且放鞭炮还有可能伤人。因此禁燃令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减少以上出现的可能性。 除了禁止之外可以限制烟花炮竹的燃放,规定特定的区域给想放鞭炮的人一定的空间。 2、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强调的是行政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均衡性。比例原则包括三个小原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_讲义全

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讲义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行政 一、行政、国家行政与公行政 行政的实质: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执行、管理活动 行政分为公行政和私行政。 公行政分为国家行政和非国家行政。 国家行政:形式: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具有执行、管理性质的活动。 非国家行政 私行政 ?行政法调整公行政,国家行政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二、行政权与公权力 行政权: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公权力:国家、社团、国际组织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执行的权力。 (1)国家公权力:国家立法权、国家行政权、国家司法权(2)社会公权力 (3)国际公权力 三、行政与行政国家

“行政国”现象:政府自己制定法规和规章,行使“准立法”权;自己裁判自己在管理中发生的纠纷争议,行使“准司法”权。四、行政与法治国家 行政国的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 社会进入行政国后,和法治就有了新的形式和容 (1)由单纯的人民代表制转化为人民代表制与人民参与制的结合; (2)法治由相对静态的宪法、组织法平衡、制约机制转化为以行政法的动态平衡、制约机制为重要补充的新的机制。 一个国家,只有既具有健全完善的控制静态权力的法,又具有健全完善的规动态行为的法时,才算进入到法治国时代。 第二节行政法 一、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控制与规行政权的法律规系统。 二、容:调整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能与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主体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1)行政管理关系: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人员 (3)行政救济关系:行政主体VS行政相对人——行政救济主体

行政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举行有———参加的会议,听取其意见,接受其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可与之辩论、对质,然后根据核实的材料作出行政决定的一种较正式、严格的程序制度。( B ) A.相对人B.利害关系人 C.行政机关负责人D.证人 2、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 B )。 A.委托诉讼代理人B.撒诉 C.申请回避D.提起上诉 3、通报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A ). A.申诫牲处罚B.财产性处罚 C. 行为性处罚D.人身自由性处罚 4、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是被告.( B ) A.原机关和复议机关B.复议机关 C.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D.原机关 5、《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B )。 A.宪法B.法律 C. 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 6、———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 A ) A.行政程序B.行政程序法 C. 行政方式D.行政制度 7、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D )。 A. 法律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D.规章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 B )。 A. 可以申请复议B.不得申请复议 C. 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 9、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不具有下述特征(C) A.从属法律性B.裁量性 C.等价有偿性D.单方性 1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D) A.全国人大常委会B.省级人大 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 11、依据行政立法的内容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 C )。 A.一般授权立法与特别授权立法 B.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与创制性立法 D.法规性立法与规章立法 12、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 B )。 A.第一审过程中B.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 C.第二审之前 D.第二审庭审结束之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___。 A. 宪法 B. 法律 C. 行政法规 D. 地方性法规 满分:4 分 2. 因行政机关合法的行政管理行为给相对人造成损失,国家应给予___。 A. 行政赔偿 B. 行政补偿 C. 行政给付 D. 行政奖励 满分:4 分 3. 下列各项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___。 A.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不服的 B. 对民政部门作出的离婚调解书不服的 C. 对市人民政府作出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不服的 D. 认为民政部门没有依法发放抚恤金的 满分:4 分 4.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程度为标准,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___。 A. 要式行政行为 B. 抽象行政行为 C.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D. 依职权行政行为 满分:4 分 5. 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___。 A. 申请人

B. 被申请人 C. 证人 D. 代理人 满分:4 分 6. 有权撤销行政法规的主体是___。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满分:4 分 7. 行政复议最主要的审理方式是___。 A. 开庭审理 B. 书面审理 C. 两审终审 D. 听证 满分:4 分 8.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主要审查的是___。 A. 行政事实 B. 抽象行政行为 C.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D.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满分:4 分 9. 居住在某市A区的公民甲对该市B区公安分局对其作出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要求复议, 本案的复议机关应是___。 A. A区公安分局 B. B区公安分局 C. B区人民政府

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法学试卷2

《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法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行政诉讼法》规定,被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是()。 A. 行政机关 B.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 受委托的机构 D. 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 对等 B. 平等 C. 不平等 D. 基本平等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3、《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是()。 A. 上一级法院 B. 同级人民政府 C. 同级党委 D. 检察院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4、A市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赵某私自从外省购进、染有口蹄疫奶牛30头一案进行行政处罚时,赵某不服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于案情较为重大,他应当直接向()提起诉讼。 A. B县法院 B. B县公安部门 C. 省级高级法院 D. A市中级法院 答案:D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法院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这里的“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主要是指:①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复议的行政案件;②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行政案件;③涉外或涉港澳台且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行政案件; ④被告为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地(市)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行政案件;⑤其他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故本题选择D。 5、《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 )可以提起诉讼。 A. 其近亲属 B. 其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 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 D. 经人民法院指定的人 答案:A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6、A养殖场因不服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处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期间因A养殖场经营不善被B养殖场收购,那么行政诉讼的原告是()。 A. A养殖场原法人 B. B养殖场法人 C. A养殖场所在地政府组织 D. 由人民法院指定 答案:B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主体理论,行政诉讼中一方主体发生合并,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主体作为诉讼主体。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为行政诉讼被告。 A. 该派出机构 B. 该行政机关 C. 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D. 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B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