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

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

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
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2、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

3、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和。

4、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靠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即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注意过程、、和四个阶段组成。

6、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

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

8、布鲁纳提倡学习法。

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和。

10、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收、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1、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

段:、、、、、、

、。

1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的方式而获得。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斯金纳看来,学期考试的强化类型是()

A、连续性;

B、固定时距式;

C、固定比例式;

D、变化比例式。

2、在斯金纳的理论中,赌博的强化类型是()

A连续式; B固定时距式; C固定比例式; D变化比例式。

3、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下列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

A食物; B水; C爱抚; D货币。

4、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撤走某一刺激可以使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刺激的作用被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5、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与之相似的刺激则不予反应,这

种现象是()

A消退; B泛化; C分化; D强化。

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7、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是()

A华生;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赫尔。

8、在桑代克的理论中,联结的练习和使用次数越多就越得到加强,这是()

A效果律; B准备律; C多重反应; D练习律。

三、多项选择题

1、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2、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3、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4、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四、判断题

1、桑代克提出“试误”即学习的实质。()

2、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3、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消退是永久的,不可以恢复的。()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之间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五、名词解释

学习(广义)

正强化

负强化

六、简答题

1、简述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2、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简述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七、案例分析(共1题,10分/题,共10分)

案例一:

你希望减少学生以下的一些受欢迎的行为,最佳的策略是什么?(1)陈勇,喜欢时不时说些粗俗的话;(2)杨涛,喜欢把其他同学的作业搞得一团糟;(3)谢圆,经常在你讲解或示范时与周围同学讲话。

参考答案:

1、采用差别强化。在差别强化中,对更恰当或与儿童当时的所作所为相矛盾的行为给给予强化。

2、终止强化(消退)。撤销对这些不适当行为的正强化,尤其是教师的关注。

3、去除渴望的刺激。让学生无法得到想要的刺激。

4、呈现令人反感的刺激(惩罚)。

其中需要注意的最后一点是,应大量增加课堂上观察学生正确行为而非不正当行为的时间。应在教室里仔细观察通常被教师忽视的学生的正性行为,并对这些行为给予关注。

案例二:

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上方向发展。

结晶学基础第八章习题答案

《结晶学基础》第八章习题答案 8001 (C) 8002 非。 8003 非。六方晶系只有简单六方一种点阵型式,六方晶胞中所含的两个球,均属一个结构基元。 8004 1:2:1 8005 (E) 8006 0,0,0; 1/3,2/3,1/2 (或 0,0,0; 2/3,1/3,1/2) 8007 (1) 63,6 简单六方。 (2) 0,0,0; 1/3,2/3,1/2。 (3) (N A ·34 r 3)/0.7405 = 13.95 cm 3 (4) d 002= 2×1.633×160/2 pm = 522.6/2 pm = 261.3 pm 8008 面; 面 8009 (1) (1/3,2/3,1/4); (1/3,2/3,3/4); (2) (2/3,1/3,1/8); (2/3,1/3,7/8); (0,0,3/8); (0,0,5/8)

8010 分子占据面积πr 2; 平行四边形面积 2r ×2r ×sin60° r r r 22866.02??π = 0.907 8011 布拉格角: 34.27°; 40.56°; 66.83°; 指标: 111; 200; 220 。 8012 (1) a = 352.4 pm (2) d =V N nM A /=2432310524.310 02.6/70.584-??? g?cm -3 = 8.906 g?cm -3 (3) 略 8013 A 1型堆积为立方面心结构,第一对谱线的衍射指标为111 a = 362.0 pm r = 128.0 pm 立方面心,每个晶胞中有4个Cu 原子, d = 8.89 g ·cm -3 8014 r = 143 pm; θ= 19.3° 8015 a = 400.4 pm r = 141.6 pm A 1堆积每个晶胞中有4个Al 原子, d = 2.793 g ·cm -3 8016 (1) r = 138.4 pm (2) 最多能得到(100)的4级衍射 8017 体心点阵

教育学之教学练习题知识讲解

第八章教学(下)(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画》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5.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7.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8.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帕克赫斯特 D.克伯屈 9.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10.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1.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属于()。 A.个别教学法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3.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 A.课外辅导 B.钻研教材

第八章运动和力课时练习题

第八章运动和力课时练习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测试题 1、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方向 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3、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 A、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 B、子弹具有惯性 C、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 D、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6、.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正确说法是() A.物体在静止时难于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 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也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 D.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 7、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是() A.在目标的正上方 B.在飞抵目标之前 C.在飞抵目标之后 D.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些 8、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A、右侧通行 B、系好安全带 C、限速行驶 D、保持车距 9、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上,有人竖直向上跳起,他的落地点在() A.位于起跳点后面 B.位于起跳点前面 C.落于起跳点左右 D.位于起跳点处 10、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有一位乘客做立定跳远,则他() A、向前跳将更远 B、向后跳的更远 C、向旁边跳得更远 D、向前向后跳得一样远 1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以后,撤去外力,物体将不断地继续运动下去,原因是() A.物体仍然受到一个惯性力的作用 B.物体具有惯性,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C.由于运动较快,受周围气流推动 D.由于质量小,速度不易减小 1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比如说行驶中的汽车,只要把发动机关闭,车马上就停下了 13.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4.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5.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1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结晶学基础第八节习题

《结晶学基础》第八章习题 8001 在A 1型等径圆球密堆积中,密置层为:----------------------------------- ( ) (A) (100)面 (B) (110)面 (C) (111)面 (D) (210)面 8002 在A 1型堆积中,可取出一立方面心晶胞,金刚石晶体可抽出立方面心点阵,所 以C 原子是按A 1型堆积的,对否? 8003 从A 3型堆积中可取出一个六方晶胞,晶胞中含有两个球,坐标分别为(0,0,0)和(1/3,2/3,1/2),故为六方体心点阵,对否? 8004 在A 1型堆积中,球数:正四面体空隙数:正八面体空隙数=________。 8005 等径圆球作A 2型堆积,其密置列方向为:----------------------------------- ( ) (A) a (B) b (C) c (D) a +b (E) a +b +c 8006 原子按六方最密堆积排列,原子在六方晶胞中的坐标为_______。 8007 已知 Mg 的原子半径为 160 pm ,属 hcp(六方最密堆积)结构。 (1) 晶体有什么微观特征对称元素?属什么空间点阵型式? (2) 原子分数坐标; (3) 若原子符合硬球堆积规律,求金属镁的摩尔体积; (4) 求d 002值。 8008 等径圆球六方最密堆积,中最近两个相邻八面体空隙公用的几何元素为_____;最近两个相邻四面体空隙公用的几何元素为____________。 8009

等径圆球的六方最密堆积可划分出六方晶胞,晶胞中两个原子的分数坐标分别为(0,0,0)和(1/3,2/3,1/2)。 (1)八面体空隙中心的分数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面体空隙中心的分数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010 由直圆柱形分子堆积,最高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 8011 Ni是面心立方金属,晶胞参数a=352.4?pm,用Cr Kα(λ=229.1pm)拍粉末图,列出可能出现谱线的衍射指标及其Bragg角值。 8012 已知金属Ni 为A1型结构,原子间最近接触距离为249.2 pm,试计算: (1) Ni 立方晶胞参数; (2)金属Ni 的密度(以g·cm-3表示); (3)画出(100),(110),(111)面上原子的排布方式。 8013 已知金属铜晶体按A1型堆积而成,其粉末图第一对谱线间的距离为43.3 mm,所用相机直径为57.3 mm,所用射线为Cu Kα线,λ=154.2?pm.。求金属铜晶体的晶胞常数、Cu 原子半径和金属铜的密度。(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4) 8014 已知金属铝为A1型最密堆积,其密度为2.70g·cm-3,相对原子质量为26,计算铝的原子半径;若所用X-射线波长λ=154.2?pm。试推算111衍射的布拉格角. 8015 已知金属Al晶体按A1型堆积而成,其粉末图第二对谱线间的距离为45.3mm,所用X-射线λ=154.2?pm,相机半径为28.65?mm,求金属Al晶体的晶胞参数、原子半径和晶体密度。 8016 金属W 的晶体属立方体心结构,若每一个原子为一个结构基元,已知金属W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9.9,W 的晶体密度d=19.30 g·cm-3。 (1)求W 的原子半径;

教育学-第八章-教学(上)

第八章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4.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5.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 B )。 A.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B.特殊的认识活动 C.特殊的实践过程 D.师生交往活动 6.( D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 )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C )。 A.教学 B.教学原则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 A.教学工作 B.智育 C.体育 D.德育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 10.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A )。 A.教学模式B.教学原则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11.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2.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 易错题难题质量专项训练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易错题难题质量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②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 ③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④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A.只有②③正确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如图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点,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4.下列关于生活中几个事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辆汽车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跳高运动员竖直向下蹬地的力大于他的重力,运动员就能从地上跳起来 C.鸡蛋掉到地面上破裂,是因为地面对蛋壳的作用力大于蛋壳对地面的作用力 D.一袋重500N的米放在地面上,用30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这袋米受到的合力为200N 5.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结晶学基础 第二章 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1 名词解释:配位数与配位体,同质多晶、类质同晶与多晶转变,位移性转变与重建性转变,晶体场理论与配位场理论。 晶系、晶胞、晶胞参数、空间点阵、米勒指数(晶面指数)、离子晶体的晶格能、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离子极化、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反萤石结构、铁电效应、压电效应. 答: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一个离子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数。 配位体:晶体结构中与某一个阳离子直接相邻、形成配位关系的各个阴离子中心连线所构成的多面体。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 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晶体场理论:认为在晶体结构中,中心阳离子与配位体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电子轨道的重迭,并将配位体作为点电荷来处理的理论。 配位场理论:除了考虑到由配位体所引起的纯静电效应以外,还考虑了共价成键的效应的理论 图2-1 MgO 晶体中不同晶面的氧离子排布示意图 2 面排列密度的定义为:在平面上球体所占的面积分数。 (a )画出MgO (NaCl 型)晶体(111)、(110)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图; (b )计算这三个晶面的面排列密度。 解:MgO 晶体中O2-做紧密堆积,Mg2+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 (a )(111)、(110)和(100)晶面上的氧离子排布情况如图2-1所示。 (b )在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单位晶胞中,r a 220= (111)面:面排列密度= ()[] 907.032/2/2/34/222==?ππr r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A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 C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B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B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D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D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A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练习题

初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练习题 1.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长方体。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拉力增大至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6.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50N,则人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N,方向是。 7.下图显示的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____________,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___________(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8.冰冰用手握着一个重为10N的水杯静止在空中,杯口竖直向上,手的握力为2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使手的握力增大到3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9.小枫做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过一个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增加小石子,用同样大小的力弹橡皮筋就能弹出不同的声音。请你解释:(1)这些声音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不同,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用这个装置还可以完成如图乙、丙所示实验,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小盘和石子总重G=1N,则图乙、丙中弹簧测力计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中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 10.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如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甲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2是_____N;若要让图乙中的A、B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F2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为_____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 11.许多瓶盖的外缘常有一些竖条纹,这样做是为了;用手握住瓶子,让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12.某同学用2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一辆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沿力的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N;若仅把水平推力由2N增大为3N后,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如图为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维恩图。它们的相同点已标明在两圆相重叠的区域。请你将它们的独有特性(不同点)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内。 14.如图所示,用力击打鸡蛋下面的硬纸片,可以发现硬纸片被击飞而鸡蛋却落在杯中,鸡蛋没有飞出是因为鸡蛋具

教育学第八章汇总

第八章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内涵;“教学”和“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至于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概括地说,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1.教学的主要作用 (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3)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学不是唯一的活动 三、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

巧(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 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知识的间接性;教师的指导性;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教育性。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凯洛夫提出的五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3)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是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定义—— 教学原则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贯彻教学原则,正

第八章 教学 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 练习 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理解教材 3、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 演示法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自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实验法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清朝末年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7、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形式教育理论 8、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以教学为主 9、《学记》中比较准确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主张是() 开而弗达 10、《学记》中说“学不等“所体现的是()的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 11、教师备课要写出三种计划,分别是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单元(或课题)计划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外辅导、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 13、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直观、()直观、语言直观 实物;模象 14、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集体方式有()()()和讲演法 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 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巩固性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启发性 17、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形成() 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18、教育史上,()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着重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形式教育理论;实质教育理论 19、教学的任务是什么(简答)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八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D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 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D )

结晶学基础习题习题

《结晶学基础》第七章习题 7001 试说明什么是单晶?什么是多晶? 7002 有一AB晶胞,其中A和B原子的分数坐标为A(0,0,0),B(1/2,1/2,1/2),属于:------------------------------------ ( ) (A) 立方体心点阵 (B) 立方面心点阵 (C) 立方底心点阵 (D) 立方简单点阵 7004 从CsCl 晶体中能抽出________点阵,结构基元是________,所属晶系的特征对称元素是________。 7005 某AB 型晶体属立方ZnS 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该晶体中可抽取出什么空间点阵? (2) 该晶体的结构基元为何? (3) 正当晶胞中含有几个结构基元? (4) 应写出几组B 原子的分数坐标? (5) 晶胞棱长为a,求在C3轴方向上A—A 最短距离; (6) 晶胞棱长为a,求在垂直C4轴的方向上B-B 最短距离。 7007 有一个A1 型立方面心晶体,试问一个立方晶胞中可能含有多少个A 和多少个B。7010 点阵参数为432 pm的简单立方点阵中,(111),(211)和(100)点阵面的面间距离各是多少? 7011 从某晶体中找到C3,3C2,σh,3σd等对称元素,该晶体属________晶系是_____点群。7012 7013 7014 属于立方晶系的点阵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属于四方晶系的点阵类型有____________。

7015 晶体宏观外形中的对称元素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晶 体微观结构中的对称元素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七种类型;晶体中对称轴的轴次(n )受晶体点阵结构的制约,仅限于 n =_________;晶体宏观外形中的对称元素进行一切可能的组合,可得________个晶体学点 群;分属于________个晶系,这些晶系总共有________种空间点阵型式,晶体微观结构中的 对称元素组合可得________个空间群。 7016 某一晶体,其空间群为94D -I 422,试给出: (1) 该晶体所属晶系; (2) 所属点阵类型; (3) 所属点群; (4) 晶胞形状特征。 7017 一晶体属于空间群P 2/c , (1) 给出该晶体所属晶系和点阵类型; (2) 给出该晶体所属点群的熊夫利记号; (3) 写出该晶体所具有的独立的宏观对称元素和派生的宏观对称元素。 7018 给出在三个坐标轴上之截距分别为 (2a ,3b ,c ) , (a ,b ,c ) , (6a ,3b ,3c ) , (2a , -3b ,-3c )的点阵面的指标。 7019 写出晶体中可能存在的全部宏观对称元素。 7020 试写出立方晶系和单斜晶系的特征对称元素。 7021 现有两种晶体,实验测得这两种晶体的空间群分别为172h D -C m c m 1222和42 d D -P 421c ,指出晶体所属的晶系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晶体的点阵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这两种晶体的全部宏观对称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022 晶体的宏观对称操作集合构成____________个晶体学点群; 晶体的微观对称操作集合 构成____________个空间群。 7023 没有四方F 和四方C ,因为四方F 可以化为___________, 四方C 可以化为 _________。 7025 立方晶系的晶体可能属于哪些点群? 7026 与a 轴垂直的面的晶面指标是:----------------------------------- ( ) (A) (112) (B) (100)

教育学第八章教学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B)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画》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5、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6、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C)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7、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9、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上网 D、制订教学计划 10、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 A、知识的传授者 B、学者和学习者 C、集体的领导者 D、学生的榜样 11、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2、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在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4、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D)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D)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C) A、教学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B)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8、良好测验标准中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D)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9、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在古代的东西方,个别教学制是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但到19世纪中叶,制已成为西方各国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2、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

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3.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体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正在进站的火车 4.随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踢球时,脚踢球的力( ) A.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B.比足球撞击脚的力先产生 C.大于足球撞击脚的力 D.与足球撞击脚的力是平衡力 5.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如图,手拉着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7.消防队员抓着竹竿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此过程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受摩擦力 B.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C.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没有告诉队员质量,无法判断 8.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9.2015年5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幕战在长沙开赛,如图是长沙某校代表队主罚任意球的场景,只见足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向球门快速飞去,关于足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飞行过程中速度不变 B.足球在飞行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足球离开脚后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足球运动时具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了 10.如图所示,物体在20 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 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 m后停了下来.则(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 11.(怀化中考)如图所示,一小车在一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知道物体受到的摩擦

《教育学》第八章讲义

(一)教学的概念 1、识记:教学概念的含义 2、领会: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二)教学的地位和任务 领会:(1) 教学的地位和作用(2) 教学的任务 (三)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领会:当代教学观念变革的六大走向。 (四)教学系统 1.识记:(1)教学系统的概念的含义(2)教学系统的特性(3)教学系统的要求 2.领会(1)教师中心说的含义(2)学生中心说的含义(3)学科中心说的含义 第一节、教学概述 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p262识记 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又有区别:p262 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教育一词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狭义上,教学专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从教育概念中分化了出来 教学与智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p262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但并不等同于智育。讲教学,突出的是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而讲智育,突出的是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教学的地位p262 (二) 教学的基本作用p263~265 从教育目的看:培养德智体美 从心理发展角度: 一方面,教学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包括是学生 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学的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 的情感智慧的发展。

教学的作用概括为如下四点: a: 授受基础知识 b:形成基本技能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c:发展基本能力 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 二是指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而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性向测验来测量。d: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p265~267 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教育 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 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走向: (一)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二)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教法的实质是学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四)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观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 现代重视儿童身体、认知和情感全面和谐发展,成了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精神。 (五)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传统:非常重视教学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观念:第一,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对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习得; 第三,强调“知-情”对称; 第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以及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应用,为儿童设计出合乎年龄特点的活动,促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六)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传统:认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传承文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继承已有知识经验。 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创造文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掌握知识经验,形成创造文化和创新生活的能力。 第二节 教学系统

教育学第八章 德育测试试卷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12.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