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法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思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六个方面,构成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也是遵循着这些思路进行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2、理解掌握“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不可分割,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是知、行、意的统一。

(1)、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也是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基本内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2)、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将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

(3)、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互相融合为一个整体的黏合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通过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既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是如何得到的过程,又可学会如何去获得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过程中,既可落实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对“三维目标”的总体认识

(一)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力发展是关键,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是核心、是灵魂。

(1)、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这三维目标、三方面任务是一个整体,它们统一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历史课程进行教育教学,若离开了历史的知识系统,也就谈不上是历史课程了。

(2)、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课应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注重学习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3)、历史课的情感态度观的培养与提升,是在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态度的形成、价值观的提升,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样,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也有知识基础的问题。

(二)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说到底就是强调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4、整合历史教学内容的基本策略:

(一)搞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关注历史细节。

(二)选择和确定重点:教学重点即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1)确定教学重点:历史地位、教材地位、本课中的地位

(2)突出重点:保证时间、(针对重点)补充材料、进行设问、活动

(三)梳理知识的核心要素:每个具体的历史知识都有其基本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知识。

(四)构建历史联系:(1)史事的联系;(2)认识上的联系

(五)归纳历史特点:指历史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个性。通常表现为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外部表现。要求客观叙述事实,稍加评论,引导学生认识,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1)历史阶段性特点(2)历史某一领域特点(3)历史事物特点

5、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

(1)编排力求生动活泼(2)突出思考和探究活动(3)注意教材内容的科学性(4)加强知识的联系与运用

6、历史教科书的地位与作用:

(1)历史课题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2)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

(3)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4)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

7、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

间接性、多维性、导向性、互动性、发展性

8、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1)激发动机(2)感知历史(3)理解历史(4)运用知识(5)巩固知识(6)评估反馈

9、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原则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这几个原则彼此是有联系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是要在教学实际综合地加以贯彻和体现的。

10、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

(1)信息传递教学模式

弊端: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较大,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容易忽略,造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的多和学生活动少的情况,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

(2)情境复现教学模式

(3)资料研习教学模式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5)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11、信息传递与问题探究的不同特点:

信息传递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问题探究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

12、什么是教学模式?它由哪些要素构成?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要素:理论、目标、程序、策略、角色、评价

1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哪些讲授方法?

一、讲述法。这是历史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传授历史知识的方法。可以分为:

A叙述法 B描述法 C概述法

二、讲解法。讲解是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是以有价值的史料为证据,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客观的阐释。讲解法有很多重要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和对比法。

(讲解与讲述是有区别的,讲述的特点是有情节,形象性强:讲解则是要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论证事理。)

三、讲读法。这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相关的历史材料,并配合讲解的教学方法。

四、谈话法。这是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认识。

五、图示法。这是指借助词语、概念、数字、图表以及一些符号等方式传递历史信息的教学方法。

六、演示法。主要是指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14、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

讨论、辩论、史料研习、角色扮演、竞赛、制作

15、什么是教学技能,它有哪些特点

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及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

特点:多样性习得性发展性凭借性

16、课堂导入的技艺:

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溯源导入、

时事导入、经验导入、设疑导入、直观导入、

诗歌导入、文献导入、趣事导入、乡情导入

功能:引导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的认知准备,促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期待和参与需求,从而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也就是将历史学习的内容拉进学生,把学生带入历史学习的情景中。

17、板书设计的技艺:

类型:纲要式、图示式、图表式、线索式

要求:提纲挈领,条理分明,详略得当,既涵盖全课的教学内容要点,又重点突出,清晰醒目。

18、课堂提问的技艺:

类型:(1)回忆性的提问(2)理解性的提问(3)综合性的问题(4)运用性的提问(5)推论性的提问(6)评价性的提问

原则:(1)问题应紧扣教学内容(2)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3)问题应有启发性

(4)问题应有探究性(5)问题的难易要适中(6)问题要与学生的历史学习有直接的关系

注意:(1)要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提问(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要把握提问的节奏与频率(4)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5)提问要与讲授相结合(6)要及时引导学生回答

(7)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8)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

19、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主张:

(一)行为主义学派

主张:联结论和刺激—反映理论。认为学习是环境的刺激与学习者的行为反映之间的联结过程。

(二)认知学派

主张: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倡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注重学习者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我发现的活动,注重能力的开发。

(三)人本主义学派

主张:学习的理念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看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成为完整的人的过程。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卷 出题人:答题人:判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历史知识的重要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4、历史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 B、重点突出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备课的基本要求有()。 ①充分全面的备课②要有计划性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④要有针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过时性 C、具体性 D、综合性 7、确定中学历史教学原则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 A、课堂教学类型 B、课堂教学内容 C、历史知识特点 D、学生的身心特点 8、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9、备课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即()。 A、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学期备课 B、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单元备课 C、个人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10、历史教案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种,即()。 A、知识型、教法型、综合性 B、知识型、教法型、详案 C、详案、简案、微案 D、教法型、详案、简案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师只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一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集

《初中历史教学法》模拟试题库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题A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2、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 3行为目标的表述有四个基本要求: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4、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容的选择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5、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主要存在着三对矛盾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容之间的矛盾和学生与教法与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 6、历史的表象有:时间表象、地点表象、人物表象和事件表象。 7、在课堂上,讲课艺术主要表现为语言艺术和管理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全人发展 2、课程资源 3、史论结合原则 4、实例论证法 5、实物直观 三、问答题(共35分) 1、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基本取向?(10分) 2、评价历史人物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 3、简述备课的意义、要求和方式。(15分)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下面是《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的教学目标。请分析它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诸子百家简表、私学兴盛与百家争鸣关系图和写出“遏制校园不良倾向的方法”的建议书,形成利用图示、表格、书面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通过收集孔子、孟子、庄子、非子及百家争鸣的资料,构建论据,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法》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 3、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4、少而精。 5、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_心得体会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中学历史教学法

十三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合称“十三经”。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亨利·约翰生(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苏联历史教学法基本上是侧重具体的历史教学方法的。 苏联的历史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影响,他们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而不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不是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端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主张“在教师里,教师的话就是法律” P4 1979年,北京师大联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历史教学法大纲》,并编写了《中学历史教学法》,于1982年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独自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特殊矛盾性是什么呢? 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教什么历史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才能全面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呢? 它应该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教育科学有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显然,历史教学法属于后者。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三)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四)要多观摩、多揣摩 (五)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历史课程的编制 1.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2.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 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人文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2、目标性、思想性、精选性、可行性 3、史观、史料、时空、方法 4、互动性、交往性 5、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6、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7、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8、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 9、纸笔测验 10、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 1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3、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二、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D 7、 A 8、D 三、简答题 1、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历史教材时,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材不等于历史

第二,在历史教学中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教材中的史实与观点 第三,历史教材只是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和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工具 2、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注重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源于历史教师观念创新 第二,历史教学方式的创新有赖于历史教师内在素质创新 第三,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突破传统教学技术的限制,处理和挖掘多样化的教学素材 第五,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限制,力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学习自主化 第六,突破传统教学中信息通道单一的限制,倡导多向的互动交流,实现学习自觉化 4、新课程标准与原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上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更加具体 第二,突出历史时序性,变更了教科书编写体例

福建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1196--福建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期末备考题库11196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范围着眼于:()。 A.历史的真相 B.教育的理论 C.历史教学的应用 D.历史研究的功能 正确答案:C (2)广义的历史教育史相较于人类教育史:()。 A.更长 B.更短 C.一样长 D.难以比较 正确答案:C (3)就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编制而言,其基础性主要指向两方面,即普及性和:()。 A.非专业性 B.专业性 C.实践性 D.理论性 正确答案:A (4)我国现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类型为()。

A.活动课程 B.分科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 正确答案:B (5)历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A.知识的掌握 B.理念的升华 C.教学时间的完善 D.探究 正确答案:D (6)在我国,课堂教学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20世纪初 正确答案:D (7)基础教育中的历史学习与其他性质的历史学习不同,它更突出() A.知识价值 B.文本价值 C.教育价值 D.平等价值

正确答案:C (8)现代的历史知识观,强调历史知识的()。 A.客观真实 B.有效掌握 C.结构成分 D.解释功能 正确答案:D (9)总结性历史教学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 A.过程 B.内容 C.结果 D.对象 正确答案:C (10)教师的角色意识在历史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 A.主要地位 B.次要地位 C.核心地位 D.关键地位 正确答案:C (11)评价历史教师的教学,依据的是()。 A.历史教学环境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期末笔记整

第一章绪论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 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中学教学的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文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全过程,即;A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B:研究中学历史的教材内容 C: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原则 D: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E: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F: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研究任务: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认识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历史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1)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 A 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必须具有从事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B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C 培养示范类人才,培养忠于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从事专业教学的客观需要 D 也是国家规定的教育计划的需要 (2)学习历史教学法的要求

A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B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C 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D 要多观摩、多揣摩 E 要本着诗外雪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备课 (1)定义: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2)备课的意义 A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的重要条件 B 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3)备课的要求 A 充分全面地备课 B要有计划任务 C 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D 要有针对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备课的方式A 个人备课(提高备课质量的基础) B 集体备课 (5)备课的种类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2历史教案的编写和类型 (1)编写A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中学历史教学法资料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情境复现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有较地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形象丰富的内容,如艺术品的欣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波澜壮阔的政治改革和气势辉煌的建设。 导读自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讲授新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用于对线索明朗、条理清晰的教材进行解剖。导读自学模式力图使学生手和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以亲身实践的体会来验证历史知识。 问题研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研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人际组织方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中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增强参与意识的历史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历史教学内容,深入社会所进行专题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它是历史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拓展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知识竞赛教学组织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历史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方式进行教学组织模式,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一种延伸性、竞争性的教学组织模式。 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的客观反映。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归纳能力指从个别事实走向概念、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一则能使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二则能帮助学生揭示前后

中学历史教学法 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 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 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

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 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 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课程编制原则:囊括性、连贯性、可行性。 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法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系统、完整的开设历史教法课是20世纪的20年代。 我国第一部《历史教法》专著是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亨利?约翰森的著作。 最早确定的是美国式的历史教学论。 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 1956年,《我们所看到的苏联学校中的历史教学》,把苏联的教学经验概括为: 第一:要使学生获得系统巩固的历史知识,教师首先要遵循教学大纲,掌握教材中心思想,有重点地处理教材,生动地进行讲述;第二:是要经常系统地进行复习; 第三: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己作出结论; 第四:要布置历史课的家庭作业; 第五:是开展历史课外或校外活动。 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完全变成苏式的了。苏式的教学法对我国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联的经验促使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即“重视系统的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解放初期的历史教学,“秩序良好”“扎扎实实” 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由我国学者编写并出版的第一部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即《历史教学法概论》。 我们所采用的教材是于友西主编的《历史教学法》。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三:中外教法研究的异同 共同之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考核、教师进修等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 差异性: 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上,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高度统一的,即是单一的。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为指导性要求。 国外有所不同。 其次、从课程标准的编制来看,我们的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编写,并在全国统一使用。 英美的等国都是实行“多纲”的做法。 其三、在教学方法上,欧美国家的要求远没有我们的要求细致和规范。 其四、从研究重点来看,我国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知识的掌握,而欧美国家重视的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种不同导致各国对教法研究的重点有所侧重一、中学课堂教学的类型 (一)课堂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形成在古代,中外各国都盛行个别教学的形式。 16、17世纪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欧洲形成了新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和概括,使之基本确定下来。 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对夸美纽斯的理论做了补充和完善。 20世纪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明确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戊戌变法之后。(二)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 1、综合课,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包括类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课型。 其优点: 它能在一节课内既检查复习旧知识,又讲授

中学历史教学法

第一章绪论 (中学历史教学法是探求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研究和创立能顺应其要求的一整套教与学的方法的科学。 它研究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臵、教学的目的任务、教科书的编写、教学的方式与原则、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学生的学习与考核、教师的进修等内容。) 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建立及其发展 1.我国真正系统的、完整的开设历史教学法课程是在20世纪20年 代。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2.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章恒、于同隗(kuí)翻译的苏联 卡尔曹夫的《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 3.1982年,由京津地区四所高校(北师大、北京师院、北京教育学 院、天师学院)历史系合著的《历史教学法概论》是我国学者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教科书。 二、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 中学历史教学法属于应用教育科学的范畴。

因为,教育科学分为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理论教育科学的最后成果表现在规律的发现上,而应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是要研究出具体的办法。凡是以提出教育措施、政策、方法等为直接目的的教育科学,都属于应用教育科学。它们既有区别,又紧密结合。 三、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即:中学历史课的教学目的、任务;中学历史课中要向学生教授的历史知识、培养的能力、进行的教育、培养的价值观;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才能出色的完成中学的教学任务。具体地说: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设备和手段 2.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解释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党和政府所规定的教育目辬。 教师为了做好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就需:第一,掌握钻研教材、

中学历史教学法

二、简答 1、简述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使用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是实施课程和开展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用课程标准老统一教学的要求、来衡量教学工作;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全面领会课程标准,使课程内容体系能够落实到教学的实践中。 1、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把准的基本思想 2、认真研读和分析课程标准的内容 3、以此为依据指定教学工作的计划 4、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认真学习、深入体会、全面把握、自觉执行、灵活运用社会课程的各个课程标准,是中学社会课程教师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是顺利进行社会课程教学的基本保证,也是中学社会课程各科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2、简述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147-151) ①信息传递教学模式 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将教学视为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认识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认识能力。 ②情境复现教学模式 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历史情境再造、复现、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的真实,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情感和情绪,引发观察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③资料研习教学模式 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直接参与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材料,掌握处理各种历史资料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④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研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掌握认识历史的正确方法,提高对历史及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⑤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从社会实际中获得有效的学习信息。通过考察或调查,掌握更多的直接性材料,形成更真切的历史感受,并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 3、备课应注意的主要方面 通常学科课程的教学可分为:备课、课堂教学和巩固评估三个环节。其中备课最为重要,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基础环节。 1.处理好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 在师书生三者中,教师是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也即备课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材则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法复习参考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 a.国家政治和政策的导向 b.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的要求 c.历史学科发展的现有状况 e.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 历史课程编制的主要原则。 a.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b.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 c.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d.全面展示历史发展的原则 e.促进学生认识历史的原则 3.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原则。 a.科学性原则,这是历史教科书编写最根本的一条原则。 b.基础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规定性原则 e.工具性原则 f.渐进性原则 4.新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a.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b.全面阐释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相互交融 知识与能力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 c.精选历史教学内容,适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 d.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课程结构以模块、专题形式出现 e.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培养新型历史学习方式 f.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化,考试改革 5.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 a.信息传递教学模式 b.情景复现教学模式 c.资料研习教学模式

d.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e.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6.中学历史教师备课的主要类型。 a.广义备课与侠义备课 b.宏观备课与微观备课 c.整体备课与局部备课 d.点与线的备课 7.中学历史备课的主要步骤。 a.专研课标与历史教科书 b.拟订课时教学目标 c.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d.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e.教学方法的选用 f.编写课时提纲 g.拟定讲授提纲,设计板书内容 8.学期教学备课的主要步骤。 a.全面钻研课标 特别关注历史课标、课标中规定的内容标准和课标中的实施建议,特别是对教学的建议和评价建议。 b.认真通读教科书 明确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了解教科书有哪些变化,初步分析教科书中单元之间、课题之间的联系,对教科书中同类的内容加以梳理,对教科书的疑难问题进行先期的处理 c.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状况 d.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分析本学期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时分配,对课堂类型进行安排,选择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9.历史教学中的谈话法与讲述法的区别。 谈话法是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已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议4页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议 1 课前提问法 课前提问是凯洛夫教学法中的一个环节,然而,在批判旧的方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扬弃与继承的关系,不要将洗澡水和澡盆里的孩子一起泼掉了。 我所采用的课前提问法,就是授新课前花5~6分钟时间,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并当场给学生记分,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样做,能促使学生在学完当天新课后必须花费一定时间复习,以巩固当天知识。趁热打铁,事半功倍,学生容易记住。如果一上课教师便讲授新课,学生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也无法检查自己前节课的授课效果。这样没有温故知新的教学既给教师自己教学造成一定的盲目性,也容易造成学生接受知识时思维混乱无系的困难,因为绝大多数课堂新授知识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每个知识点都处在知识系统的一定位置上和前后知识点内容呼应连贯成一体,没有前面的知识基础,要新授的知识学生是无法学好的。当然,课前提问应在备课中详细设计,要针对性强,并紧密结合本节新授内容。 2 新课导语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推崇的教学法之一。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好这一方法就应该抓住新课导语。每讲授新内容,必须设计好导语,一开始讲课就把学生吸引住,把他们带入新知识的意境里去。 如:讲初中历史“唐朝的衰落”这一节时:“提问:同学们,在我们已学过的历史知识里,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都达到了鼎盛时期的是哪

个朝代?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的确,唐朝在经济上和国力上都达到过鼎盛时期,但这仅仅是它的前期,从贞观年间算起,到开元盛世,只维持了110多年左右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强盛的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那么,如此强盛的唐王朝为什么会衰落呢?是怎样衰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讲述的课题。” 又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一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右派进行分裂活动,破坏革命统一战线,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维护他们在华的利益,继续在中国统治下去,于是积极寻找代理人,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3 教案讲稿法 从教历史的第一天起至今,我的教案就是我授课的讲稿。当然,这样做花费的时间是很多的,但很值得。因为,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采用教案讲稿法就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基本功训练,这样讲课能避免讲离题、扯闲谈、说重三倒四的话,语言精练,逻辑思维清晰。特别是一些自我感觉好的精彩段,要像演说一样感情充沛地演讲,一气呵成,从而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提高起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4 人物配话法 历史是一个人物活动的大舞台,没有人物活动就构不成历史。在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法试题

导言 一、填空题 1、《初中历史教学论》课程由和两部分组成。 2、《初中历史教学论》是一门的学科。 3、《初中历史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 4、《初中历史教学论》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即、、。 二、名词解释 1、《初中历史教学论》 三、问答题 1、简述《初中历史教学论》的教学意义。 2、简述《初中历史教学论》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 第一章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与任务 一、填空题 1、《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2、历史教学的基础与核心是;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是。 3、历史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和。 4、根据课标规定,初中历史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和。 5、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是:、和。 6、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和形成基本的历史技能。这些技能有:、、、、、、。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简述三维目标在历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章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 一、填空题 1、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的性质和要求。 2、教学大纲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和两个部分。其中是教学大纲的中心。

3、《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和。 4、在课标的“前言”部分主要说明了、和三个问题。 5、中学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是。 6、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阐明了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和。 7、《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按和的方式来构建的。 8、实施建议对、和等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9、新课程的基本取向是。 10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11、行为目标的表述有四个基本要求:、、和。 12、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三类,即、和。 二、名词解释 1、教学大纲 2、全人发展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 三、选择题 1、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是()颁布的。 A、1954年 B、1956年 C、1963年 D、1986年。 2、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由()个部分组成的。 A、四个 B、五个 C、六个 D、七个。 3、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4、新课程的总目标是()。 A、全人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为了一切学生 D、为了学生的一切。 四、简述题 1、简述历史教学大纲的作用。 2、简述历史教学大纲的结构及内容。 3、简述《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4、简述《历史课程标准》的特点。 5、怎样理解新课程的基本取向? 6、怎样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