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战略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笔谈)

国家战略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笔谈)

国家战略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笔谈)
国家战略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笔谈)

国家战略视阁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笔谈)第9期

图3郑汴路一体化后影响区变化情况图4郑州l小时通勤圈内组合城市影响区变化图5中原城市群整合后影响区变化

图2一图5给出了中原城市群不同城市融合后的影响范围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中原经济区的5个城市率先形成组合城市(图4),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的地位都将会大幅提升,周边城市的向心力将会加大,整个经济区的凝集力必将大大增强,中原崛起必将快速实现。

(二)“产业承接与聚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已完成了三次大规模的跨国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目前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图6)。据测算,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看,到20lO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估计将达到1.4万亿元。

图6全球四次跨国、跨地区的产业转移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承接转移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并由此产生了由我国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及周边国家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大潮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催促之下,正加速地由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奔涌而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河南凭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及早谋划的一大批产业聚集区优势和省委明确提出的“三具两基一抓手”策略,承接产业转移正当其时。据统计资料,2010年的前8个月,河南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增长31.3%,金额及增幅均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l847.6亿元,增长23.9%。目前,已经有美国沃尔玛、日本日产、巴西淡水河谷、荷兰菲利浦、法国电力等6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中原。因此,利用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实现产业聚集,必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文化合力——中原经济区形成的纽带

深厚的文化积淀易于积聚经济要素,形成经济

国家战略视阈下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笔谈)

作者:刘荣增, 耿明斋, 李燕燕, 谷建全, 王作成, Liu Rongzeng, Geng Mingzhai, Li Yanyan, Gu Jianquan, Wang Zuocheng

作者单位:刘荣增,Liu Rongzeng(河南科技学院), 耿明斋,Geng Mingzhai(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原发展研究院), 李燕燕,Li Yanyan(郑州大学,商学院), 谷建全,Gu Jianquan(河南省社会

科学院), 王作成,Wang Zuocheng(河南省统计局综合处)

刊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10(9)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42652516.html,/Periodical_hnkjxyxb-shkxb201009001.aspx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第二节构建“米”字形发展轴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第十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 第一节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 第二节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 第三节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 第四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一章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三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四节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原崛起反映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狭义的中原即河南,广义的中原则包括以河南为中心的相关区域。就狭义的中原即河南来说,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破解“四难”、克服“三低””等问题,有效解决目前河南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广义的中原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和欠发达的特征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释放河南的发展能量,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潜力。 (二)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一是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占中部地区的47%;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深化、细化规划的各项要求,促进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中,有利条件最多,基础条件最好。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继续发挥该区域的综合优势,巩固和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中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三是有利于实现重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中原经济区位于沿京广、陇海、京九“两纵一横”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有利于中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地处淮河、汉江、海河、黄河等重要河流中上游,是南水北调的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压力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落后的状况;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有利于探索以工补农的新路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同时,形成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构筑新型城乡关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对完善全国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在沟通东部和西部的国土开发战略中,沿海向西北地区延伸的陇海兰新经济带中段,应当形成一个具有强力顶托作用的支撑点。构建中原经济区,正是为了形成这样的强磁场和支撑点。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原经济区地处东、西部地区的交汇处,初级加工业(如铝锭和铝材表现突出)、能源、重化工工业相对发达;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为西部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为东部的加工业提供供应链,有利于各种要素及资源的聚集与协作,进而充分发挥贯通全国经济格局的“腹地效应”,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三是有利于推进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呈现阶梯状差异。构建中原经济区,对有效承接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区位分析图 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四章项目背景与概况 一、历史文脉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漯河历史悠久,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而漯河市源汇区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明朝永乐年间已成为“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水旱码头。近年来,源汇区坚持“商贸立区”战略,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丹尼斯百货、大商新玛特、千盛百货等重点市场运营良好,新建了华东商务中心、昌建商务酒店等一批商务楼宇。 二、地理位置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区。源汇区属漯河市辖区,全区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沙河与澧河横跨全境,在城区交汇,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源汇区交通便捷,这里是中西部开放开发前沿地带,东引西进之要冲。京广(北京至广州)铁路、107国道贯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漯河火车站为国家一级编组大站,东衔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西接漯宝(漯河至宝丰)铁路,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北京至广州)高速客运铁路漯河客运站位于源汇区境内,赴京仅需三个小时车程,“联结南北,贯通南北”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行政区服务区位于源汇区东北部,在它的东边是107国道,北至汉江路,南抵长江路 三、自然条件 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适合建设。 四、规划背景 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源汇区由漯河市的唯一城区变为三区之一。近年来,源汇区围绕漯河市“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目标,持续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精诚团结、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和谐奋进”的源汇精神,开拓创新,务实重干,致力打造“五个特色”城区:努力把源汇区建设成为漯河市乃至中原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优势区、商贸物流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河生态宜居区、观光休闲旅游区,构建灵秀俊美的新源汇。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纲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原经济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 摘要 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决定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潜力,而且也决定着城市社会进步的程度。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投资环境的概念引入我国,如何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已成为各地方政府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之间陆续推出优惠政策,城市竞争局面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优惠政策已不足以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关键力量,改善投资环境更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努力,投资环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虽然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心位置,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地区,但长久以来,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才短缺、城市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因素,整个区域的投资环境都不尽理想,投资环境竞争力都较低,并且区域内各个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本文针对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提升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措施和对策。 本文首先系统论述了投资环境和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提出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并论述了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的区别和联系;其次,对影响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构建了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说明;然后,运用主成分投影法对指标体系的子系统竞争力进行排序研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未确知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对城市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各类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和提升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整体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主成分投影;未确知聚类;对策 Abstrac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re not only directly determ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potential but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全文)PDF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空间布局 (7)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7) 第二节构建“米”字型发展轴 (8) 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9)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10)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10)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1) 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11) 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3)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13)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4)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21)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21)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21)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4)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4)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26)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26)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26)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8)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29)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30)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32) 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32)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33)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4)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35)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35)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6)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37)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3年元月,2006年4月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对外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新乡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的黄河古道区,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按照“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规划有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区。截至2012年底,“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30余家。2008年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评为“河南省外商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第15位。 优越的区位交通。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是南太行产业带和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距

新乡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省道307、308线、国铁新菏铁路穿境而过,区内建有与新菏铁路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可直达日照港, 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6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达5亿。2008年,河南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确定为“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高度集聚的主导产业。截至2012年底,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0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先后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州立白集团、北京双鹭股份有限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主要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豫飞重工集团、湖北浩星科技有限公司、欧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源泉电器有限公司、神舟晶体有限公司、西瑞克斯物联网设备有限公司等,产品主要有高端专用汽车、大型制冷机组、大型起重机及相关配件、电子信息元器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 发表时间:2012-01-18T10:10:55.26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0月供稿作者:柏宣宇余亮 [导读] 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柏宣宇余亮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1B253】阶段性成果。 摘要:2011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规划及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这成为了具有人才培养职能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在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中,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应试制度存在误区和实践环节弱化等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而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改革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对策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创新性复合人才的需求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 201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其中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重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 同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名列其中。“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重点推进包括中原经济区在内的六大区域发展。 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意见》强调,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的第一年。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新时期河南省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对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目标意义重大。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蓝图的铺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将进入飞速发展期;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 (三)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是关键 那么,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党中央将自主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从方方面面都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创新”一词正日益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10年7月国务院又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定立为主要目标,并将实施培养创新人才政策、推进创新人才计划纳为重点。这既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重大,也应作为局域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四)高等教育应承担起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责任 提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则责无旁贷。在“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高校教育改革发展高峰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党委副书于鸿君指出,未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因为高等教育肩负着科教兴邦的神圣使命,是孕育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二、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主要原因 (一)单一的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其主要表现为:1.培养目标单一;2.课程结构单一;3.教学渠道单一;4.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5.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抑制了创新型复合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刻板的教学方法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认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然而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不少教师仍在教学中,沿用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缺乏积极参与的思维活动。 (三)应试制度的误区 应试制度是教学的“指南针”,是阻碍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中国高等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依然停留在采取规范化考试方式、进行标准量化的阶段。由于考试目的的功利化、考试内容的教材化、考试题型的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单一化、评分标准的精量化,造成教师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智能培养,造成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最终导致其只是一味盲从,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曾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和训练。究其根源,我国传统教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例文.doc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 :黄书贤徐玲 字数:2417 4月24日上午,201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次“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维新、刘怀廉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主持。 今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重点是: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的探索,明确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立法,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综合治理等。 刘怀廉在发言中指出,“中原环保世纪行”开展17年来,积极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成效和经验,勇于揭露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河南环境保护领域舆论监督的重要品牌。 “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也反映了河南人民的共同愿望。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

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个核心任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批评曝光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采访报道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正面宣传与批评曝光相结合等方式,唱响节能环保主旋律。对报道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要盯住不放,尤其是对有条件改正但不改的,要进行深层次的舆论监督,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 仪式结束后,本刊记者兵分两路跟随督察采访团冒雨奔赴开封、新乡两地进行采访。 开封行 上午11时许,记者跟随督察采访团来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 去年9月29日,该公司因环境违法被河南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实施挂牌督办,要求其停止生产,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3个月内整改完毕。 然而,督察采访团走进这家公司却看见,被塑料膜包装好的整件啤酒堆放在厂区道路两侧,每堆啤酒垛有一二十米长。路边还有大货车正在成件成件地装啤酒。 “这个厂不是停止生产了吗?怎么还堆这么多啤酒呢?” 一名自称公司销售负责人的男子说:“我们厂已停产,放假五六天了。”但堆放在路旁的啤酒瓶盖上打印的生产日期是4月23日,事实表明,督察采访团到来的前一天该公司仍在进行生产。 河南省环保厅对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下发的整改通知提出了扩建废水事故池、安装锅炉烟气、COD在线监测装置等6

物流园总体设计规划说明

第一章总论 一、规划编制背景 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产业转移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形势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趋向明确化,产业由发达国家梯次向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进口产品已经从农产品、原材料为主转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得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给汤阴物流园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使城乡规划和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省物流体系强化带来的契机 《(汤阴)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发展概念规划研究报告》指出,地处中原的省在全国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和产业发展大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确立了以为核心物流枢纽,以、、、、分别为豫北、豫西、豫西南、豫南、豫东区域物流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总体格局和长远发展规划。市是豫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极具区位交通优势的物流中心城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发展定位是,将建设成为对市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充分支撑保障作用和对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2012~2020年是汤阴县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汤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提升战略、产城互动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和统筹发展战略,打造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服务业相配合、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将汤阴县建成中原经济区北部豫冀交界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工贸强县。为了给现代化工业和商贸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条件,汤阴县提出充分发挥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豫北区域性的物流基地。 3.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导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以高投入为主,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新的形式和任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国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从而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指导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我国当前进行城乡建设和规划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二、本次规划编制的原因、思路、方法与重点 1.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因 (1)汤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城市性质:中原经济区食品医药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安汤鹤一体化战略支点,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宜居城市。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的建立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到了全新时期,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适应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策略。 标签: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中原经济区;机遇;挑战 一、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徽省在内的五省三十市的經济区域。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原核心地带,是具有明确功能性的开发区域。 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郑州航空港区,全称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铁路、公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近几年,郑州航空港经济规模增长迅速。航空港生产总值增长24%,工业增长30%,固定资产增长32%,进出口总额增长49%。 二、郑州航空港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影响 (一)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1.逐步形成国际航空的货运枢纽,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迅速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对航空运输需求比之前有明显的增长。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交通优势突出。郑州航空港的交通便利,航空物流会触及更多的层面,从而演化成不同的交通模式,逐步将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贸易发展的进程。 2.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中心,铁路交通、陆路交通和航空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在郑州实现有效链接。郑州航空港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郑州航空港的建成,有利于降低外贸成本,从而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3.构建中原经济区外贸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摘要:基于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为了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战略定位和战略优势,最后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我们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线,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把中原经济区构建成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战略举措 一、引言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凝聚一亿河南人民激情与梦想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河南省发改委2011年1月26日宣布,国务院印发了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基本依据”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道路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这表明,由我省主导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在凝结了一亿河南人巨大的激情和期待后,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左右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可是,河南仍然没有一个单独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

略规划,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还是在全国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现在,不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而且表明当国家“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都已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原崛起”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河南的发展到了新的紧要关头,在中原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我们应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为了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的深入讨论,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就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意义、优势、目重点任务以及战略举措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献上微薄之力。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这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推动科学发展的进度。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优势亟待整合,机遇就在眼前,要充分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敢想敢试、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一)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人,占中部地区的47%;2008年,该区域粮食总产量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 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护、开发、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支撑力和带动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切入点 构建中原经济区,首先要确定好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定位,有利于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把握好切入点。具体应在以下4个方面狠下工夫: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一是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的城市。三是大力培育特色中心镇,区分不同情况,把一些重点镇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

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从发展态势看,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与相邻省份临近我省的地区发展水平相近,使命相同,区域合作基础较好,共同发展的意愿和内生动力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区域内经济联系、人员交往等日益紧密,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地域毗邻、主体突出、经济互补、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优势独特。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势。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

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

朝阳柳城经济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 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15年初,按照朝阳市委、市政府“五个一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朝阳县依托二十家子镇和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成立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提出了开发区与新市镇同步发展、融合发展的规划设想,编制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4月,开发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朝阳柳城经济开发区。下面将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委托辽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朝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30)》,开发区按照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三支柱、双培育”的产业发展“3+2”模式,产业发展将经历以下两个阶段,全面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产城融合新局面。第一阶段(2015--2020年)开发区逐渐投入到更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完善过程中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内在需求,也会促进产业升级和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就业人群构成逐渐丰富,各类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建设职业学校、人才公寓、酒店、产

业服务平台等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设施。第二阶段(2020--2030年)开发区由产业功能主导区逐渐转变为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和产城融合发展新城区,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工业新区和二十家子镇区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就业人群和居住人群结构匹配、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联系紧密的产城融合新局面。工业与贸易的双轮驱动,二十家子新市镇社会经济达到全县一流水平,成功打造为朝阳县副中心。 二是明确产业定位,产业发展体现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开发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这一核心命脉,依托“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三基地一园区”,具体为:利用温甬台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转移契机,依托标准化厂房和张世新能源汽车这个龙头,打造北方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基地;利用县域内丰富的钒钛资源,依托中科院过程所辽西钒钛湿法冶炼新工艺,打造钒钛产业基地;利用化工产业园优势,依托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打造辽西地区精细化工科研成果转化承接地;利用开发区距离锦州港仅有65公里的区位优势,依托国电投锦赤货运专线东大屯车站,打造国电投朝阳(保税)物流产业园区。 截至5月中旬,现已在开发区注册的企业有64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21家,包括张世新能源汽车、辽宁精锐、

河南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河南发改委

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2011至2020年) 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围绕民航优先发展战略,阐明我省民航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于促进全省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意义重大。 一、全省民航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确立了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确定了民航优先发展的战略,民航正逐步成为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机场基础设施的地位已经确立。 ——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2001年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19.3%和12.7%,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2.5%和14.2%,均高于全国民航平均增长水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 - 2 -

吞吐量分别达到918万人次和8.8万吨,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70.8万人次和8.6万吨。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在全国民用机场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2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0位,并于2008年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省现有郑州新郑、洛阳北郊和南阳姜营3个运输机场和安阳、郑州上街两个通用航空机场。“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三个运输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实施了郑州机场货运站改扩建、次降仪表着陆系统、除冰坪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完成投资约20亿元,机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安全文明服务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民航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文明服务成效显著,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居全国前列。郑州机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文明机场”。 ——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立了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研究制定全省民航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成为国内地方政府民航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举。 ――航空经济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现。随着郑州机场客货运业务的高速增长,全省航空经济快速发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 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