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授课纲要)

湘南学院公共课部陈章顺编

目录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团体及其特点

(二)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与技术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构分析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设计要求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始阶段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过渡阶段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工作阶段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

四、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团体及其特点

1、团体的概念

思考:下面哪些人群是团体?

①正在看电影或足球比赛的观众;

②在火车站或汽车站候车的人群;

③一个外出旅行的旅行团;

④一个班级的学生;

……

团体是一群人在共同目标的指引和统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体。

2、团体的特点

(1)团体不是一群人的凑合,而是有序的组织;

(2)团体有共同的活动目标;

(3)组成团体的各个成员有团体意识或整体感;

(4)团体成员之间有密切的互动(相互联系、沟通或合作)。

3、群体、共同体与团队

(1)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体。他们的个体之间没有统一规范和同一目标指引,组织形式松散。

(2)共同体是指以获得某些利益为目的人群集合体。它的个体间的组合是主动的,平等的,没有指导者和管理者。

(3)团队是指有统一的精神文化、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统一的发展目标的有固定组织结构的组合体,团队强调个人与组织同步发展为目的。也就说团队一定是一个团体,但团体不一定是一个团队。

4、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的类型

(1)根据团体活动的组织程度分

结构式团体:按照预定计划和步骤开展团体活动;团体初期和结束比较适合采用结构式练习;适合青少年。

非结构式:不事先安排活动计划,领导者配合成员需要、根据团体动力发展状况及成员彼此互动关系来决定团体的目标、过程及运作程序。适合年长表达力强的成员。

(2)根据成员是否固定分

开放式团体:成员较不固定,成员可自由加入退出,流动性大,会使得团体气氛产生很大变化。

封闭式团体:成员固定不变,熟悉程度高,凝聚力和信任感较强。团体心理辅导一般采用封闭式。

(3)根据成员的身份特点分

同质团体:团体成员之间的条件或问题具有相似性,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婚姻、心理问题等等。

同质群体的优点:

相互作用比较容易。他们有共同的经历,有共同的话题。

容易形成共情。由于他们的共性,特别是其问题的相似,他们相互之间很容易形成共情的态度和气氛,能相互分担忧虑,并得到支持和理解,而这种相互鼓励的力量大于异质群体。

同质群体的弱点:

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形成竞争和冲突。

由于这种相似性,不容易接受新的观点。

异质团体:团体成员之间的条件或问题具有较大差异性,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婚姻、心理问题等等。

异质群体的优点:

异质群体更加接近现实群体。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的群体都是异质群体,因此咨询效果更容易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异质群体成员可以形成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与同龄人的交往,和异性的交往等,他们会了解不同的体验、情感和观点。

异质群体的弱点:

异质群体的个体性被忽略的程度大。由于问题的差异性,群体不会完全关注每一个个体,有的情况下,群体咨询可能对个别来访者没有什么效果。

群体气氛的形成比较困难。

(4)根据辅导的任务与内容分

成长性团体:团体成员在分享和倾听的氛围中有机会探索和发展个人目标并能更好理解自己和他人。如青少年社交技巧小组

训练性团体:

咨询与治疗团体:由某种心理困扰、心理问题的人组成的治疗性团体。如网络依赖干预小组,焦虑症治疗小组

自助性团体:参加者具有某些共同之处,通过交流思想和感受,彼此帮助解决某些问题,相互支持,提高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残疾人互助小组(二)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1、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guidance)是指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即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进行分享、体验、感受,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和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活动过程。――借团体的形式,助自己成长!

2、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1)团体为个人提供了一面镜子,感受多元价值观和信息的冲击;

(2)团体成员的互动可以帮助成员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学习、工作、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

(3)成员可以从参加者和指导者的反馈中获得裨益;

(4)成员接受参加者的帮助,也给他人以帮助;

(5)团体提供考验实际行动或尝试新行为的机会和条件;

(6)团体情境鼓励成员做出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来改善生活;可帮助提高成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7)团体的结构方式可以满足成员归属的需要。

3、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1)感染力强,影响力大。多向沟通、多个影响源、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积思广益。

(2)效率高、省时省力。

(3)辅导效果易巩固和迁移(提供一种生活经验,成员经历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学会做新决定,提供社交机会、易迁移)。

(4)特别适用于发展性问题的群体(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群体)。

4、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

(1)相同点

①目标相似

②原则相似

③技术相似

④对象相似

⑤伦理准则相同

(2)区别

5、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治疗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guidance):对象是健康人群,功能是预防性和发展性的,主要目标在于知识的获得。如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咨询(Group counseling):对象是具有暂时性或持续性困扰的人,具有预防性、发展性和矫治性功能,由专业咨询员带领,6—8人为宜,带有大量情感卷入。(成长团体归入团体辅导或咨询均可)

团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对象是心理障碍患者,由专门心理治疗师进行治疗,治疗技术偏重于针对过去潜意识思想、情绪做深入的分析,持续时间较长。

6、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缺点: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在学校、军队、企业等机构尤其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之中被广泛运用。

(1)优点12条:

⑴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接纳和支持的;

⑵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从与别人的相互关系中确认自己的优缺点,学生将可以得到单独与辅导者接触所不能得到的利益;

⑶鉴别需要特别予以援助的学生;

⑷增进个别咨询;

⑸有益于发展社会性;

⑹可以提供洞察咨询和治疗效果、培养适应能力的机会。

⑺使辅导者可以与更多的学生接触;

⑻可以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加强信心;

⑼提供接近指导者的机会;

⑽综合各种教育经验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⑾松弛学生的紧张和不安;

⑿指导者和教师的工作将更加有效。

(2)缺点:

⑴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⑵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

⑶有的成员可能会受到伤害,如保密原则得到不到保障;

⑷对指导教师要求高,否则会给成员带来负面影响;

⑸某些个人隐私,在事后有无意暴露的可能;

⑹极端内向者不宜参加。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1、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阶段

(1)探索期

团体辅导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1905年,最早尝试团体形式用于治疗的

是美国内科医生普拉特(团体咨询之父)。1910年前后,一些美国和欧洲的医生也先后采用团体咨询和治疗的方法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1920年,维也纳精神科医生莫雷诺首创了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式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心理剧。1925年,精神分析家布罗开始尝试针对门诊病人,以神经官能症等心理障碍程度较轻的病人为对象进行团体治疗的尝试。1928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与其同事及追随者先在维也纳,然后在芝加哥和纽约的阿德勒研究所开展以阿德勒个人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团体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技术。30年代初,斯拉夫森在纽约运用团体治疗的方法为诊断和治疗有行为问题的青少年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2)发展期

团体咨询与辅导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二战结束后。战争期间,许多饱受战争创伤的士兵出现精神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空前增加。但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科的大夫人数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团体心理咨询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

团体辅导真正用于帮助正常人的提高和完善,保证正常人的成长是从勒温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开始的,即著名的NLT(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y)。这是一种借助于较自由的团体活动和讨论,使团体成员对人际关系问题变得更加敏感的训练,因此也叫“敏感性训练”。目的在于帮助成员提高和改善处理人际知觉和人际交往的技能,以便使参加者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改善生活的质量。此方法一问世,首先进入产业界,以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为主要训练的对象,此后又在政府机构和大专院校广为应用。1949年命名为T小组。应该说,NLT的建立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乎同时,罗杰斯等人在训练培养咨询员时注意到专题讨论会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种团体具有以个人成长、人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善为目的特点,侧重于体验学习,目标指向心理成长与发展。此后,以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训练相结合的发展性辅导团体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广为发展。50年代开始,将行为主义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团体辅导。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罗杰斯大力倡导的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特别在学校得到迅速发展。

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各种类型的团体辅导活动特别是会心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60年代末期,全国建有75个训练中心。70年代以来,一些临床心理学家及教育家将团体辅导广泛用于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矫正以及对普通正常的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预防之中。到了80年代,团体辅导在青少年

成长中的作用有了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报告,90年代以来,发展性团体辅导进一步受到重视。

在日本,个人中心团体辅导很受欢迎,50年代首先是产业界引入了T小组――即敏感性训练团体辅导。1969年,在美国留学的罗杰斯的学生懒捻把“会心团体”介绍到日本。70年代,团体辅导在咨询界、教育界、护理界、产业界十分流行。日本的团体辅导主要是以罗杰斯的理论为基础,目的是提高参加者的交往技能,改善适应,加深自我认识,增进身心健康。在日本的大学里,各种类型的团体辅导活动十分活跃。1978年以来,团体辅导已经成为大学心理辅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状况

从团体辅导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来看,台湾、香港地区较大陆起步早,发展快,应用广。

(1)我国台湾地区的团体辅导状况

在台湾,团体辅导与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已有20多年的历史,陈若璋、李瑞玲曾于1987年发表文章“团体咨询与治疗研究的回顾评论”,综合分析了台湾地区15年来有关团体咨询治疗的研究文献59篇(最早一篇发表于1972年),发现团体咨询在学校应用最多,高达88%。团体类型也比较多,具体有人际关系训练、自我肯定训练、朋辈辅导训练、学习、会心、成长、价值澄清、克服焦虑、社交技巧训练等等。团体咨询与治疗所采用的理论流派包括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现实疗法、沟通分析疗法等等。80年代是台湾地区团体辅导发展迅速的时期,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一些出版社推出了很多介绍团体辅者理论与方法的书籍,如《团体技巧》、《团体领导者训练实务》《如何进行团体咨询》、《团体治疗与敏感性训练》、《让我们更亲近》、《小团体领导指南》、《团体辅导手册》等等。

这些书对于推广和指导团体辅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大学是台湾地区团体辅导活动开展最活跃的地方。团体辅导已被普遍认为有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许多学校每学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拟定适合的团体咨询计划,以满足学生学业进步、环境适应、人格成长、健康改善、交友等要求。

(2)我国香港地区的团体心理辅导状况

在香港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在70年代开始受到重视,而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团体活动的最早尝试是在1920年由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童子营”。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是尝试各类团体活动并使团体辅导有所发展的阶段。这阶段的特点是:通过团体指导个人的方法,促进青少年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性,学习社会规范,利用团体辅导来帮助青少年平安

度过人生中最危险的阶段。因此,香港的团体辅导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成长以及解决青少年的有关问题,并以发展为主。80年代以后,团体辅导活动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扩大到老人及各年龄阶段,服务模式有发展性、康复性、预防性、行为修正性等。在香港,所有大学的学生事务处都有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团体辅导与职业辅导。

(3)我国大陆的团体辅导状况

心理咨询在我国大陆的发展是80年代以来的事。尽管早在1936年在南京就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曾在一些地区开展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但解放后几乎处于中断状态。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在医疗机构、学校教育、心理学界等方面都开展了各种心理咨询服务,但大多采用的是个别咨询的形式,有的机构也开展过团体咨询的活动,但大多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团体活动,比如讲座、讨论等。把重点放在团体成员的交互作用上,特别是面对正常人,以改善适应,促进成长为目标的发展性团体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展起来的。较早的团体辅导起始于上海工业大学。1991年,该校编制了《大学生行为指导与训练》教材,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也曾带动一些高校做了一些尝试。

1990年至1991年,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在日本筑波大学学习了团体辅导,1991年10月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团体咨询培训班上,她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团体辅导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为北京高校培训了一批团体辅导的骨干。此后又多次在国内各高校培训团体辅导的指导者,并于1996年2月出版了《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团体辅导与团体训练在国内有关高校开始尝试,并在近几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3、团体咨询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目前,团体辅导正在国内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工作中得到应用。团体辅导的主要应用领域有:

(1)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近几年来,随着团体辅导的推广,一些高校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具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例如:成都理工大学许若兰、山东临沂医学专科学校范奉莲等采用团体辅导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都经贸大学杨眉用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治疗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清华大学苏细清等应用森田理论治疗神经症学生;华东化工学院杨瑞莉等采用理智-情绪疗法治疗大学生自卑感,复旦大学孙时进等人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治疗大学生的抑郁症。清华大学樊富珉在SARS危机中对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进行“面对SARS

我心坦然”的团体辅导;彭纯子等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团体治疗;南京大学2001年开始采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2)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一些学校针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建立各种训练性团体,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例如: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欧阳文珍采用团体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训练;华东政法学院邹庆祥采用团体心理训练模式塑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性。齐平等采用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杨宏飞、李晶等采用团体辅导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邢秀茶等用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能力。王馄等用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邓旭阳等用团体辅导促进大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北京一些高校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

(3)把团体辅导的方式应用于课堂,开设各种团体辅导课程。

也有一些学校把团体辅导形式引进课堂,为学生开设一些团体辅导课程。例如:上海大学赵小青、倪伟等人开设了团体辅导课程,南京大学自1997 年开始开设了《大学生行为指导》的选修课,把团体辅导的活动引进课堂,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又于2001年开始开设了《自我拓展训练》、《生涯发展设计》等团体辅导选修课。

虽然我国大陆地区的团体辅导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中得到应用,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但有关团体辅导的著作较少,研究报告数量不多,最近十年的心理卫生方面的核心期刊中,涉及各种团体辅导的文章很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武汉,1997)论文集收集的85篇文章中,关于团体辅导的文章只有1篇,关于团体辅导课程的文章0篇;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南京,1999)论文集收集的149篇文章中,关于团体辅导的文章只有4篇,关于团体辅导课程的文章0篇;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北京,2001)论文集收集的114篇文章中,关于团体辅导的文章共只有4篇,其中关于团体辅导课程的有2篇;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学术会议(北京,2003)分组会论文共97篇,其中关于团体辅导的论文只有6篇。总的来说,近几年来关于团体辅导的论述和研究报告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大多是有关团体辅导应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关团体辅导课程的内容非常少。

4、团体心理辅导未来的发展趋势

(1)发展性团体辅导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2)更加重视团体辅导咨询师专业培训;

(3)基于终身发展观的生涯团体咨询将受青睐;

(4)重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团体心理咨询;

(5)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在中小学生逐渐开展与普及。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

1、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学是研究团体生活动力的学说,由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en,1890~1947)建立。它是团体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

(1)团体动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工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迫切要求培养管理人才,创造新的组织管理方法,改进集体生产和团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以及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如移民、黑人、青少年犯罪和儿童教育等问题。勒温正适应了这一社会需要,加上社会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及他们运用团体手段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小团体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发展,于是就促进团体动力学应运而生。

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提出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这一术语,团体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与人的面对面直接接触关系为特征的小型团体。研究内容包括,团体气氛,团体成员间人际关系,领袖与领导方式,团体中成员间的凝聚力,团体决策过程等等。

1945年勒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团体动力学作为一种专业和学科得以成立。在其后的20年间,团体动力学得到迅速发展,其影响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团体动力学的主要思想

①勒温的心理场理论

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可用公式B=f(PE)来表示,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个人,E表示环境。

②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勒温的场论,从场论的观点看;个体不是孤立的个别属性的机械相加,它是在一定的生活空间里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由此推论;团体决不是各个互不相干的个体的集合,而是有看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作为团体它不是由各个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那种内在关系,每个成员的状况与行动都同其他成员的状况与行动密切相关。

③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

勒温认为,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由各个成员来执行,但是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

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要改变个体应该先使其所属团体发生变化,这远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勒温在1943年做的关于”饮食习惯”的研究,完全证实了这种观点。当时,他发现通过组织家庭主妇集体讨论决定,远比靠讲演说服她们来增加牛奶消耗更为有效。类似的结果见之于动员母亲给婴儿喂鱼肝油和桔子汁,也是通过小组讨论要比让母亲们听讲演接受一般号召的效果好。勒温指出,只要团体的价值观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团体的标准来改变原有的主见。而一旦团体标准发生了变化,那么由于个体依附于该团体而产生的那种抵抗也会随之消失。

④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

勒温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团体的价值和行为发生变化?他认为这是团体决策的力量。一般来说,变化总是从“非变化”开始的,并以“非变化”告终,从稳态动力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勒温把这种,“非变化”称之为“准稳定平衡”。有两种方式可以引起这种准稳定平衡的变化:一种是增加团体行为的促动力,另一种是减少团体行为的对抗力。除此以外,团体本身还具有一种“内在的对变化的抵制”,勒温称之为“社会习惯”,它隐藏于个体和团体标准的关系中,维系着团体生活的固有水平。因而,单有团体成员的变化动机还不能引起团体行为的变化,还必须要有足以打破社会习惯和解冻团体原有标准的力,团体决策就可以起到这种力的作用。勒温把团体决策看作是联系动机与行为的中介,是团体促进个体变化的一种动力。

由上可知,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这种凝聚来之于成员们对团体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定的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强有力地把个体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结构联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团体内有个体所没有时动机特征。

(3)影响团体的基本因素

①团体的规范:指影响团体成员的风俗、文化、语言、时尚、舆论和规则,以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②人际沟通:指人际之间的思想感情等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团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是以人际沟通为纽带的。

③团体凝聚力:指以团体中的人际吸引为基础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④从众:

⑤社会助长:

2、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主张把依靠直

接经验的学习和依靠间接经验的(观察学习)综合起来说明人类的学习。在团体辅导中,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情景,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

3、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Eric.Berne,1910~1970)在1957年创立。柏恩将人的自我状态分为三种:父母(Parent)状态、成人(Adult)状态和儿童(Child)状态。这三种状态存在于所有的人身上,与年龄、角色无关,而是不同的心理状态,简称PAC 理论。

“父母”(P)自我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人的,命令和训斥人的,以及其他权威式的作风。语言表达的典型字眼包括“应该”、“不应该”、“千万不要忘记”、“绝对不可以”、“一定不准”、“你不能”、“你必须”等等。

“成人“(A)自我状态:表现了客观和理智。待人接物较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对父母状态中的要求和儿童自我状态中的需要进行调和的角色。

“儿童”(C)自我状态:幼稚而缺乏理性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有时象婴儿的冲动,有时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无主见。讲话总是“我就要……”、“我不知道……”,感情用事,激动愤怒。

P A C三种状态会和成人的性格,蕴藏在人的潜意识之中,每个人三种状态的比例不同,就形成了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行为表现。三种类型的人交往有6种具体形式:P-P、A-A、C-C、C-P、A-P、C-A。

P-P双方都自以为是,这不顺眼,那也不好,双方谈得很投机,但都在指责别人。这样的两个人,一直在一起交往,久而久之,会互相助长偏激苛求的性格。

C-C交往则有些同流合污的味道,两人一拍即合,但都不负责任。

A-A交往是最健康的,大家都本着负责与尊重的原则,力图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因此,A-A交往是最成功的。

C-P、A-P、C-A,均属于互补型的交往,我期望对方的,刚好是对方回应的。这种交往因为互补,所以能够持续,但却潜藏着不平等与依赖,长期以往,也不利于交往双方的发展。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研究,非常适用于团体咨询。在团体中,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在国外,PAC 分析的团体咨询和治疗小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个人中心治疗理论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由美国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提出,他认为建立尊重、平等、协调的治疗关系的核心是治疗者的三种个人特质或基本态度: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的创立为团体心理咨询指导者树立民主、宽松的团体氛围打好了基础。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与技术

1、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方法

(1)团体讨论:就团体共同关心的比较有意义的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使问题更加清楚,达成共识。

(2)角色扮演法: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最近相互了解的目的。

(3)行为训练法: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以达到养成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

遵循原则:从容易到难;示范性原则;及时强化原则。

训练程序:情景的选择与描述—确定训练目标—团体讨论—提供示范—正式训练—总结与评价。

(4)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让组员扮演某种角色(角色扮演),借助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在辅导者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基本要素:导演、主角、配角、观众和舞台。

表演过程:暖身—表演—分享与讨论。

基本技术:自我介绍,角色转换,独白,替身技术,镜照技术,梦幻商店,未来投射等。

(5)敏感性训练:是一种从团体心理治疗法发展起来的团体训练技术,即对正常人在群体中的人际技能及其有效性获得反馈的方法。

(6)认知—行为改变法:通过改变当事人的认知—心理意象、观点、信念和思维方式,重建其理性化思考,进而改变情感体验与行为模式的方法。其主要技术包括: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指导训练、应对技巧训练、内隐示范等。

2、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

(1)反应技术:目的是促进信任、和谐关系的建立,鼓励成员开放、表达,以促进他们的自我探索。

①关注:关注是辅导员对成员无条件的接纳与关怀,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爱心、耐心和诚恳、亲切的态度与成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②积极倾听:辅导员通过“听”表达对成员的关心、尊重;也通过“听”了解成员的状况,并使成员有宣泄情绪的机会。首先,要倾听成员表达的内容,明显地表达了什么内容,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其次,要敏锐地观察他们的声音、声调、表情、动作等表达了什么意思、什么情绪。

③同理心:这是表达了解、促进关系和自我探索的最有利的方法。同理心是辅导员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对成员的一种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成员知道。辅导员的同理心会加深成员对被接纳的感受,和对团体的吸引力,有助于他们继续自我探索。

④澄清:有些成员表达得不很清楚、具体时,容易造成沟通障碍。这时,辅导员应协助成员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或表达意见。

⑤折中:为了确保所有的意见都有公平的机会被表达,这需要团体辅导员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因为,有时团体中,某一种观点占了上风,会使一些持不同意见的成员怯于表达。此时,辅导员不能失去客观立场,以保证不同意见的发表。

⑥提炼归纳(总结):团体中常常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意见,而成员们忙于分享、忙于听,所以常常无法记住很多细节内容,乃至遗漏一些重要的观点。辅导员提炼归纳的工作对他们是有帮助的。例如,当成员们讨论意见很分散时,辅导员可以把重点突出来,并引导更深入的讨论。“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在谈论日常生活中所要改变的,像小王和小陈谈到改变工作环境;小林希望与老师改善关系;也有人提到丰富一下自己的休闲生活。”提炼归纳常用于每次团体活动结束时,帮助成员回想团体里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去思考、回顾经验,并将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2)行动技术:这类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成员积极思考与行动。

①提问:提问可以协助成员考虑个人观点和某些事先未曾想到的事,同时也可以打破沉默暖昧的情境。为了使讨论能够深入,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以便引导对方具体、详细地回答和讨论,而少用封闭性问题。例如,某成员说,“我想他们不会再喜欢我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辅导者说:“但是好像你也知道他们期待你怎么做,能否请你再谈谈。”

②调节:团体的气氛是变化的,过于严肃,容易便大家僵持;过于松弛,容易使目标不集中,这就需要领导者适时进行调节。例如,气氛太严肃,说个笑话,气氛就缓和了,效果就产生了。又如,领导者可以这样说:“我们一直在谈做教师的苦衷和困境,现在何不谈谈它的乐趣呢?”

③示范:通过电影、录像、领导者和同龄人的适当行为,为团体成员提供仿效的榜样,以矫正不适应行为。在团休辅导中,团体辅导员无论是否愿意,他的

言行都为成员起到示范作用,辅导员的直接示范是成员学习或建立良好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辅导员在团体中表现出真诚、尊重、开放、自我肯定等行为,无时不在影响团体成员,是团体成员的学习榜样。有些辅导员还专门邀请与成员有类似背景的、适应良好的志愿者为成员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和模仿榜样,经常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④建议:建议是为了协助成员发展另一种思考方向或行动计划。它有很多形式,包括提供信息,提供忠告,指定家庭作业,鼓励成员多角度思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建议不是向成员提供唯一的答案,而是一种启发。恰当的建议会促使团体成员走向独立。

⑤支持:领导者给予团体成员鼓励,增强其信,有助于提高团体凝聚力。成员在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时,经常会表现出抗拒或不愿意坦率地表达。领导者的鼓励和支持,肯定他们的优点和已有的进步,能让他们感到安全,也有面对问题的信心。例如:辅导员:“刚才小强讲了他小时侯的一些事情,让我很感概,我很感谢他对我们团体的信任,能把埋在心里多年的事情讲出来。我也很感谢其他同学,你们听得那么认其,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很高兴我们大家在团体里能相互信任。”另外,专注行为也是一种支持,如积极倾听、眼神、手势;表情等均表示支持。

⑥自我管理: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团体辅导要注意发挥学生改变的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团体,学习自我观察、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增进自我指导和获得更好的能力解决问题。

(3)团体互动技术:它能促进团体成员的互动,且使互动更有效、更富有建设性意义。

①反馈:反馈是成员在团体中通过别人的回应来确认自己,它能修正个人的想法、态度和行为,并直接影响团体行为的改变;辅导者如何帮助学生从他人的语言和非语言行动中获得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是促进积极互动的有效策略。

②催化:催化是协助成员增加有意义对话的互动技术,也是贯穿团体辅导整个过程的技术。团体领导者采取行动促使成员参与团体,如热身、介绍资料等。

③联结:将成员共同的感受或意见加以衔接产生关联,或把成员末觉察到的一些有联系的片断资料予以串联,增加彼此的认同感,使探索和互动更有意义。例如:“小方与小明对此事有相同的看法,都认为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④阻止:领导者为了防止团体或部分成员不适当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它针对的是事情而不是成员个人,要尽量避免给成员贴标签。因为使用阻止技术时会令人感到不快,所以,领导者的语气要温和,态度要真诚。例如,某成员总是好奇地追问别人的隐私,领导者可以说:“小李,看得出来你对小范的事很感兴趣,

但是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小范的权利和决定”。

再如:某个成员经常打断别人讲话时,领导者A:某某,你可以等他们把话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吧。领导者B:某某,每次他们一说话你就会打断,你太不尊重别人了。第一个领导者是用阻止技术来让成员学习尊重别人的行为;而第二个领导者对成员行为进行了攻击,可能会让成员不愿意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就不能够学习新行为了。

⑤调停:当团体发展得太快、成员不习惯或难以忍受团体气氛、团体讨论偏题的时候,领导者需采取调停技术保障团体正常发展。

使用调停技术的情况有:大部分成员的意见不正确时;成员被迫接受团体的决定;团休制造过分的紧张或顺从的压力等。领导者用调停的目的是把团体辅导的焦点集中到与团体活动有关的内容上。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如果有人漫无边际地聊天、高谈阔论,或者束手旁观、漫不经心等,领导者需运用调停手段使团体讨论回到有意义的内容上。

例如:辅导员:刚才小明在谈他和父亲的关系时,小强有很强烈的情绪,大家者关注到小强了,我非常高兴大家能够彼此关心。不过,小明还没有把他的事情说完,我们还是请小明讲完吧。

⑥团体聚焦:领导者要能判断此时团体发展的焦点是什么,了解此时此刻的重点是什么,应用聚焦技术使团体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会转移话题。

例如:成员A:我小时候和妈妈单独生活,妈妈管我很严,我很少和男孩子交往,现在有些男同学和我打招呼我都感到不自在。咳!

成员B:上周我的好朋友和老师吵架了,他很想不通,我劝了他很久还是没有什么效果。

成员C:我的数学老师是个很严格的人,对那些成绩不好的人动不动就批评,我很看不惯这样的老师。

辅导员:A同学谈了她在异性交往中所碰到的困难,我希望大家就她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对她会有所帮助。

⑦暗示: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地、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直接暗示:这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接受的一种暗示。

间接暗示:即由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行为为中介,将某一事物的意义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接受暗示。

自我暗示:即运用意念自我提示。有积极的自我暗示,如为了克服考试前的

紧张焦虑,可以自己鼓励自己,“我有信心考好”、“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水平”。当然,也有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等。

反暗示:凡外界刺激物的结果引起了相反的反应,称为“反暗示”。如“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等。

⑧模仿:指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分自发的模仿和自觉的模仿。

(4)加强影响的技术

①解释:团体领导者为团体成员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赋予意义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成员自我了解,引导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成员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曲解时,解释是非常必要的。不过,解释不是说服,而是让成员从另外的角度思考。领导者须用清晰、准确、简洁的语言,让成员能够明白。

例如:辅导员:今天的团体活动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大家说了许多这个星期的所见所闻,刚才谈的大部分内容和我们的团体没有多少关系。我想是否有些人觉得谈自己的事情比说些公共的话题要难得多。

②保护:为了确保团体成员在团体中免于不必要的伤害或冒险而采取的反应。因为在人数较多的团体里,经常可能出现冲突和矛盾,甚至负向行为,领导者要及时觉察,并做安全疏导。

例如:

成员A:我上周又去参加应聘会了,没有收到一份面试通知,我感到自己好失败哦。

成员B:应聘会有哪些单位?他们要人的标准是什么呢?

成员C:我觉得找一个工作一点都不难,我上个月去应聘时,只投了一个单位就签了合同,没有什么大不了伪事情。

成员D:如果你一直找不到工作该怎么办呢?

当辅导员观察到成员A听了这几个人的反应更沮丧时,应及时保护成员A,使他不再受到伤害。

辅导员:我知道你们几个对A同学都很关心,但我觉得你们的话可能给他更大的负担。

③自我表露:自我表露也称自我开放,指团体辅导员在适当的时候有意识地、建设性地分享个人经验、感受和观点,以促进团体成员自我认识或促进其更深入地探索自我。辅导员自我表露的内容需与团体的主题有关,与此时此刻成员关注的问题有关,而且辅导员的表露是一个促进的技术,其目的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帮助成员进一步表达,有助于团体关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团体气氛,增强成员示范性学习的效果。

例如:辅导员:“刚才,有4个同学都谈到了考试的焦虑,我当初上学时也有这样的情况,越是重要的考试我越紧张,后来,好朋友教我做些放松活动,让我不要有太高的目标,我的心情慢慢得到放松,考试紧张的情况也有好转。”

④对质

当团体关系良好时,领导者可以明确指出成员在思想、感觉、行为几个方面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领导者采用对质时要善用实际的资料,以接纳和尊重的态度,让成员愿意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这有助于成员的成长。如果对质使用不当,成员会感到被攻击和被威胁,反而会妨碍他的表达。所以,领导者在应用对质时的态度和语气是非常重要的,应让成员体会到领导者的真诚和接纳,而不是指责和批评。

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可以用对质技术:成员当前所说的与所做的不一致;成员所说的和所感受的不一致;成员现在所说的与过去所说的不一致;成员所说的和领导者观察到的不一致。

成员当前所说的与所做的不一致:

成员A:现在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很差,那些学生简直是在混日子。老师也只顾自己的事情,从来不关心学生,我觉得自己就是在浪费时间。

领导者:你觉得现在研究生教育水平不行,读研究生是浪费时间,我着到你读书还很认真,你可以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吗?

⑤询问

领导者帮助成员进一步了解与自己目前生活有关的内容,使其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并愿意承担改变的责任。领导者询问的问题需与成员当前状况有关,不要因个人好奇而问那些与成员当前状况无关的问题。

询问有两种形式,即开放式询问和封闭式询问。开放式询问常常会用到几个"W",如谁(who)、什么时间(when)、与谁(whom)、在哪里(where)、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怎样做(how)。一般情况下,开放式询问可以引导成员对自己的行为的原因进行具体的探索,增进自我了解。封闭式询问常常会用"是否"、"对不对",只要答案,限制了成员的自我表露。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构成要素

1、辅导员(领导者)

(1)基本职责:

①调动团体成员参与积极性;②适度参与并引导;

③提供恰当的解释;④创造接纳融洽的气氛。

(2)扮演的角色

①活动的发动者

②冲突的协调者

③问题的诊断者

④气氛缓和者

⑤讨论的调节者

⑥行为的鼓励者

⑦规则的执行者

⑧计划的制定者

(3)基本素质

①良好的人格特质;

②对团体咨询理论有充分理解;

③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④掌握基本的领导才能与专业技巧;

⑤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

⑥严格遵守职业伦理道德。

2、团体成员

(1)团体成员的权利:

①知情同意;②有权要求团体领导者给予指导;③有权自愿参加和自由退出团体;④有权拒绝不恰当的团体压力;⑤有权利用团体资源寻求自我发展。

(2)团体成员的责任

①遵守约定的纪律;②积极主动的参加活动;③愿意谈论和开放自己;④对

其他成员作出积极的回应;⑤保守别人的秘密;⑥对团体的发展提出自己的需要

和意见;⑦不给其他成员的身心造成威胁、恐吓和强制性的压力。

(3)团体的大小

一般认为团体的有效人数为6到8个,最多为10到12个。但是,在进行团

体心理辅导的时候,也可以有所变化。教育领域的团体辅导,特别是对学生普遍

具有的心理问题,可以将人数扩大到一个班级,如对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但是

在确定团体人数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方面:

①团体人数的增加造成成员交互作用的效果下降,降低团体功能。

②团体人数的增加造成咨询者的平均注意分配不均。

③团体人数的增加造成团体的分裂。

3、团体活动的场所与氛围

(1)活动的场所

(2)团体的活动氛围

①成员的投入度;②成员的开放度;③成员的参与度;④成员的互动程度…..

4、团体辅导活动的组成

(1)导入语(说明目标、规则,明确任务,动员)

(2)热身活动(通过游戏等引出主题)

(3)小知识(提供训练的基本信息)

(4)主题活动(用心理剧、角色模拟等形式,进行团队或小组互动)

(5)小组讨论(谈感受,分享成功与体验)

(6)总结(小结归纳,加深印象)

5、团体心理辅导需要遵守的规范

(1)保守秘密,尊重每位成员的隐私,不把在团体活动中了解到的信息外传;

(2)坦率真诚地与其他团体成员进行交流,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

(3)按时参加每次团体活动,不迟到,不缺席。参加团体活动时,注意力集中,不接打手机,看报纸,做旁务等;

(4)尊重他人,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5)广泛交流,避免只与自己喜欢的团体成员沟通等。

6、影响团体辅导效果的因素

(1)团体辅导员(人格特质、人及关系、辅导经验、领导方式、伦理道德等);

(2)辅导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及需要;

(3)团体心理辅导基本技术的使用是否适当;

(4)团体的封闭与开放;

(5)团体的规模、频度、活动时间。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设计要求

1、确定团体辅导的主题和目标:为什么要组织团体辅导?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

(1)团体辅导主题和目标的类型

主题是指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或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目标是指通过辅导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预期。团体辅导的主要和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第一类是以开发潜能,健全人格,增进心理健康为目标的。学校里的团体辅导大多数是属于这一类的,它面向全体学生。

②第二类是以敏感性训练为主,以训练如何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增进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这类团体辅导主要面向企业、政府机关,以及社会团体的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等等:当然也常常在学校得到运用。

小学一年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1话题多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 学校辅导教师 班级一年级辅导时间 辅导类别班级辅导辅导主题1话题多,朋友多 辅导目标关注情感: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积极主动交往的乐趣。 改善认知: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有相同的爱好的同学更容易成为朋友爱好不同的同学,为了互相弥补,也容易成为朋友。 指导行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成为朋友。 辅导过程热 身 活 动 一、热身活动:刮大风 方法:全体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站立。老师创设情境:“西伯利亚寒流来了,北京刮起了五级大风,大风刮呀刮,刮到了复兴门外一小一(1)班梳小辫的同学身上------”梳小辫的同学马上组合成一个组,并拉起手,站在中间,逆时针转动,并发出“呜——呜——呜— —”刮风的声音。之后继续下一轮。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可说“刮到 了穿校服的同学身上、刮到戴眼镜的同学身上、刮到了喜欢吃香蕉的同学身上”------(老师可根据活动中学生的情况随即说出) 师:大风刮得真有意思,谁能说说大风刮得有什么特点? 生:专刮那些有共同点的同学。 师:告诉我你现在的心情。(高兴的、快乐的) 引 发 问 题 除了刚才的那些共同点之外,还有一些共同点我们可能还不知道,你跟谁还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知道别人跟你的共同点有什么好处呢?我们通过这个小游戏共同去探讨。

共同探讨活动1:你跟我一样 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 寻找共同点: 1.喜欢画画 2.喜欢唱歌、跳舞 3.家里养着小动物 4.学着乐器 5.喜欢玩卡 6.喜欢跳绳 7.喜欢看书 8.喜欢游泳 9.喜欢看蓝猫淘气三千问 10.喜欢芭比娃娃 ------ (根据前期调查出此卷。) 1.选出自己喜欢的部分,用红笔圈出来。(可多选) 2.在班中寻找跟自己喜欢的内容相同的同学,找到后,说:“太好了! 你跟我一样,请你把名字签到旁边,谢谢!”(每一项上可有多个同学签名) 3.汇报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4.快和那些跟你有共同点的同学交流一下喜欢的内容吧。 5.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6.高兴的、快乐的,有好多话想说。 观点汇集1: 有共同点的同学会有共同的话题,更容易成为朋友。 活动二:发现不同点 1.在刚才的那张纸上还有一些是自己不太喜欢的,可是又是别的同 学喜欢的,用绿笔圈出来。 2.用同样的方法找到那些同学,之后说:“太好了!虽然你跟我的喜好不一样,但我非常想请你给我签个名,并请你介绍一下你的喜好好吗?”请他们在上面给你签个名字,并请那位签名的同学介绍一下他为什么喜欢。你要认真听,不懂得地方还可以提问。 3.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一) 一、活动主题: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二、活动背景: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针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或问题,团体辅导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小学生心理素质积极发展,有效地预防因缺少关注、引导而可能发生的心理困扰,使小学生可以在团体生活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感受团队队员之间相互的信任。 三、活动意义: 1.帮助团体成员更好地适应学校团体生活。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 4.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在团体氛围中促进自我成长。 四、活动对象:小学生,20人左右 五、活动场地:一间空教室 六、活动时间50分钟 七、活动准备:眼罩、气球 八、活动内容: (一)介绍我,认识你(人际交往) 简述:用简单的动作或言语让别人了解你。 人数:全体班级成员。 游戏方法:根据自己的特点,说一句或者做一个夸张的动作来介绍自己。 游戏示例:我叫***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 (二)蒙眼走直线(团队信任) 简述:通过游戏过程中心理微妙的变化来体会信任。 人数:两人一组。

道具:眼罩。 游戏方法: 1.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提示。 2.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在其左右,但不能身体接触,也不能使用语言提示。 3.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不能使用语言提示。 (三)合力吹气球(团队合作) 简述:藉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 人数:每组限六人。 道具: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适合全部的人。 游戏方法: 1. 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 2. 心理辅导员请每组每人抽签。 3. 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 九、注意事项 1.注意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注意控制气氛,以免场面失控。 3.适时调整时间,保证活动的完整性。

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合作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 一、辅导目标 1、协助学生在竞争性的活动中了解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点,认识到自己在与人合作竞争中的优势与不足,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与悦纳。 2、在竞争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 二、辅导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自我的心理变化与表现,思考自己如何能更好的与人合作。 难点:在游戏中失败的团队会体验到很强的挫折感,尤其是合作不佳、没有形成同心协力的团体气氛的小组,在反思讨论分享的环节中未必能很好的去探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从游戏后的挫折感中较好的来反思自己,尤其是引导学生在体验、处理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上,是本课的难点。 三、辅导方法和手段 1、小组合作竞争——传递乒乓球的游戏 2、对活动反思——自我反思与小组讨论、分享 3、班级分享。 4、案例分析 四、活动时间:一节课(40分钟) 五、辅导年级:高二

六、课前准备: 1、活动器材:秒表4个,乒乓球12个(每一组三个) 2、课前培训计时员准确操作秒表。说明记录要求。七、活动过程 2、团队建设(3分钟) ⑴抽出4个同学作为计时员,其他学生随机分成四个组。 ⑵要求在2分钟之内产生本小组的组长、记录员,并产生本小组的名称。 3、圆球游戏(游戏时间:15分钟) (以多媒体呈现游戏规则) ⑴分组:每个小组10-11人,分别配有1、2、3号球。 ⑵游戏要求将球按1、2、3号的顺序从第一位同学手里发出,最后按顺序回到第一位同学的手里。在传递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必须触及到球,所需时间最少的获胜。 ⑶若出现下列情况成绩加10秒: ①球掉在地上,每次额外加10秒; ②计时员报成绩时出现组员喧哗; ⑷游戏中若违规成绩取消。 ⑸记时员职责: A、负责小组的传球游戏的记时工作,并把每次的成绩上报。 B、监督小组游戏过程是否符合规则要求。 游戏开始: 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⑴在游戏开始时,四组人一般会不约而同的围成了一个圈,一个接一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 动方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辅导老师:黄月霞 辅导目的: 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同学,为了自己的进步,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 辅导对象:学习自觉性差的、不负责任的学生,特别是作业不完成的学生。 辅导者: ⒈心理辅导员(要求灵活性、随机应变、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的教师承担)。 ⒉要有一位助手配合。 辅导场地: ⒈活动室要相对大一点。 ⒉师生座站图:“☆”代表教师,“○”代表学生。 器材准备: ⒈无线遥控扩音设备,如领夹话筒配语言座即可。 ⒉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 ⒊蒙眼睛用的毛巾之类物品。 辅导过程: 一、跟我一起做(约2分钟)

师:同学们,我做一个动作,要求大家不评价。不思考,也学着跟我一起做,连续模仿做3遍。(师可选择做做3~4动作。目的是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结识新友 (约5~6分钟)(自我介绍内容可突出个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为主,让同学进—步了解自己)。 师:同学们,我们大家虽在—个班级多时,但相互之间不一定都十分了解。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可以增进大家的了解,好不好? 师: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结识新朋友”,游戏的方法是:大家在这个圆圈里自由走动,边走边与同学握握手、问声好;然后再与别的同学握手问好。当老师说:“停”时,每个人都必须要与人握住手、面对面。这时握住手的两个人,就是你的新朋友。然后对面而座,双方作自我介绍。 师:游戏现在开始(经过10秒钟左右师叫停,学生自我介绍1~2)分钟,然后再进行一次或二次) 师:同学们,刚才我看到你们都认识了新朋友,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谁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 (请3~4位不等。讲完后让他们抽奖。先拿抽奖纸,活动结束前发奖。注:抽奖纸上写的是师对学生各种鼓励的语言;奖品是练习本和铅笔。) 三、信任之旅(8对~10对)(约20分钟) 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助人与受助的感受,增加对别人的信任与接纳;同时培养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的意识。 师:为了加深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们大家做—个游戏,好吗?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1)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年 (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 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材分析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 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自己眼中的“我”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 课教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二、教材分析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 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

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自己眼中的“我”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有点不善表达的人。 请一组学生现在表达。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写说我是一个XX样的人。 游戏: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3、讨论: 讨论: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

团体心理辅导课方案模板

非诚勿扰 ——恋爱心理团体辅导 一、团体名称:非诚勿扰——恋爱心理团体辅导 二、团体性质:异质性、封闭性的成长经验型团体 三、团体规模:10名大学生组成(不包括指导者) 四、参加对象:小组成员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有比较强烈意愿参加本团体活动的大学生,能认真的对待小组活动,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五、团体活动的时间、地点、费用 时间:每周一次,共有4次,每次小时。 地点:中心团体辅导室317。 费用:活动材料费等。 六、团体目标 认识两性的心理与行为,学习与异性的沟通技巧,探索爱情的真谛。 七、理论依据 (一)群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它只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在恋爱关系中首先注重的是生殖,就是说男女所具备的生殖的条件和特征,就是说的男人味和女人味的问题,上述条件越优越的女人和男人更有吸引力,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的条件,只有这一个条件是不够的。 荣格认为原型不是经验,它的印象是经验。原型用原始的形象来表达。荣格认为原型的人格组合中最重要的是人、阿尼玛(男性的女性形象)阿尼姆斯(女性的男性形象)、预兆和自我。在这此人格组合中,人是与人格日常功能最相关的原型,而自我原型是人格固有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子是潜在的最危险和最强有力的原型,代表了与自我有意识的觉知差异最大的人格部分,影子里包括着不可接受的性冲动、动物性冲动和攻击冲动。荣格认为男人倾向于把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减压)

西南大学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团体辅导 姓名:庄学瑞 学号:222012307011082 专业:体教 年 月 日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师范生压力应对 一、团体方案名称 学习倍轻松——师范生压力应对 二、团体规模 由 人小组、 —— 个小组组成。 三、参加对象 高校在校师范生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 年 月 日,每次 - 个小时,共五次。 活动地点: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 五、团体整体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创新、课改的推进、人事制度的变革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要求越来越高,师范生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不良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师范生们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影响和谐学校氛围的营造。为此,希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一个真诚、理解、支持的小组氛围,使师范生们通过活动和分享,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学会面

对现实,及时化解冲突与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六、团体活动方案

七、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 促进认识建立信任活动一:成员相互按摩 一、活动目的 、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活跃氛围,激发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时间: 大约 分钟。 三、活动场地:

宽敞的室内。 四、活动顺序: 、参与者先随意围成大圈,三到四人一组,认识成员,并记住他们; 、主持人将分好组的成员分配到教室的不同位置 、主持人说“按摩”,大家开始相互按摩。 、几次活动后,请各个小组成员派出代表,分别谈谈感受。 六、交流分享: 、怎样才能尽快了解成员?有经验可与大家分享吗? 、当开始按摩时,你有什么感觉?你与家庭成员交流过你的感受吗? 、当按摩进行一段时间后成员间还会不会那么陌生,大家关系有什么变化? 、活动中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七、注意事项: 、游戏的活动空间要大一些,方便大家分组按摩。 、在交流分享环节中,主持人要多与成员交流,问他们参加活动后的感受。 活动二:动物星球

中小学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举例

中小学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举例 案例一: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紧握我的手(游戏活动) 又名盲行、信任之旅。 活动目的: 1.通过辅导,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 2.通过辅导,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说明: 1.重点:游戏中帮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培养合作精神、领会合作技巧的关键,也是这次辅导活动的重点。 2.难点: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配合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助人与被助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导入。 (1)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天都要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甚至不相识的陌生人相处,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或者看到别人需要帮助,那么你们在这种时候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先来谈谈好吗?” (2)学生们发言,交流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3)教师作小结。“刚才大家都谈得很好,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很高兴看到许多同学都帮助过别人,并且以此为荣,以此为乐。但是我也听说有些同学不太愿意帮助别人,认为我不去麻烦别人,别人也不要来麻烦我。也有人把帮助他人当成一种物质上的交换,斤斤计较自己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其实,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一样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紧握我的手’,大家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帮助人和被人帮助的感受。” 2.活动展开。 (1)教师介绍规则。“现在让我们先来分组。请大家围成一大圈,按照1212报数;请报1的同学向前迈一步,然后向后转,再向右一步,与一个报2的同学组成为一对。其中一位同学先扮演帮助别人的人,另一位同学就扮演需要帮助的人。现在请需要帮助的人用手帕把眼睛蒙住,要蒙得严严实实,看不到眼前的景象。然后每一对都站到起跑线后。好,下面就让没有蒙住眼睛的同学牵着你同伴的手,引导他越过重重障碍,向终点进发,看哪一对最先到达。注意:帮助别人的同学绝对不可以开口说话,你只能用其他无声的方式来引导他。” (2)各小组进行游戏活动。 (3)游戏结束后,原先蒙住眼睛的同学摘下手帕,和同伴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 (4)这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集中起来,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在游戏中的感受,谈谈自己是怎样当引导者的,怎样才能当好引导者。 (5)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活动经过和讨论内容。 (6)教师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发现大家普遍有一个感觉,因为在活动中不能说话,所以助人者和被助者有时会觉得很别扭:助人者‘无所畏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被助者被蒙住了双眼,总是小心翼翼,他什么也看不见,又听不到任何提示,自然处处提心吊胆,举步谨慎,这样,引导他的人就会觉得他是那么不听话,双方配合起来就不那么默契。那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二、教材分析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 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

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二、)自己眼中的“我”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有点不善表达的人。 请一组学生现在表达。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写说我是一个XX样的人。 游戏: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3、讨论: 讨论: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压力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教师职业压力应对 一、团体方案名称 工作倍轻松——教师职业压力应对 二、团体规模 由10人小组、6——9个小组组成。 三、参加对象 中小学、幼儿园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10年4月21-22日,每次 2-3个小时,共五次。 活动地点: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中盛小学学术报告厅)。 五、团体整体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创新、课改的推进、人事制度的变革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不良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师们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影响和谐学校氛围的营造。为此,希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一个真诚、理解、支持的小组氛围,使教师们通过活动和分享,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学会面对现实,及时化解冲突与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六、团体活动方案

七、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促进认识建立信任 活动一:我爱我家,相亲相爱 一、活动目的 1、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2、活跃氛围,激发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时间: 大约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报纸若干张。 四、活动场地: 宽敞的室内。 五、活动顺序: 1、参与者先随意围成大圈,三到四人一组组成“一家人”,认识家庭成员,并记住他们; 2、主持人将报纸分散摊在场地上,请每个家庭找一张报纸表示一个“家”,“一家人”站在这个“家”上; 3、主持人说“散步”,大家即分散,打乱家庭组,绕大圈散步; 4、主持人拿掉一张报纸,在说出“回家”口令后,大家停止散步,马上找到“家人”,并占据一个“家”。新的家庭成员相互介绍和认识家庭成员。没有

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

关于开展浦东新区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征集与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教育署,各中小学、职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和示范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德…2013?3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互相学习、资源共享,经研究决定开展区中小学、职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征集与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全区中小学、职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 已评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浦东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及正在申报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学校必须参加。 二、组别设置 本次活动分设小学、初中和高中(含中职校)三个组别,分别进行征集和评奖。 三、征集要求 1、本次征集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是指以小团体(一般6-12人)为单位开展的活动而进行的设计,活动时间可以是一课时,几课时,

也可以是系列(不包括班级心理辅导和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内容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原理,确保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团辅活动主题 自我意识、情绪辅导、人际关系、学习心理、青春期教育、择业与升学指导等。 四、团辅活动方案撰写要求 1、活动设计应包括如下要素: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对象及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与操作要点、建议与说明、设计者单位、姓名、联系电话与邮箱(格式及字体要求详见附件1)。其中,活动步骤与操作要点要进行重点、详细的说明。 2、活动设计字数2000字以上。行文突出操作性,可附相关照片,如活动场景、环境布置、教具等的照片(照片插入word文档的相应位置)。 五、征集流程 1、2015年3月30日之前,纸质稿递交到所属教育署业务二科,并同步报送方案的电子稿(电子稿标题要求:“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名+教师姓名”)。 教育署联系人:

心理教育团体辅导课教案:我们不怕挫折

心理教育团体辅导课教案 ——我们不怕挫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⑵体会感受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 困苦,成为具有健康性格的人; ⑵引导学生形成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勇于挑战困难,从而 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和技巧,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 课前准备:纸条(贴贴纸)、气球、笔、头饰、课件。 教学对象:五(1)班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引出挫折 游戏:进化论 1、师开场白:“小朋友们,今天英子姐姐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看我们是怎样从一个鸡蛋成长为美丽的凤凰。” 2、课件出示游戏方法,师:请看游戏方法。全体小朋友先蹲下作为鸡蛋,然后相互找朋友进行猜拳(用“剪刀、石头、布”的形式)。赢者进化为小鸡,然后猜赢者找同是小鸡的朋友再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大鸡,然后再找同是大鸡的朋友猜拳,猜赢者进化为凤凰。以此类推。游戏现在开始。 3、全班开始游戏活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身份戴上相应的头饰。 4、师采访成功进化为“凤凰”的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预设:生1:我很开心;生2:我很顺利,我很高兴。) 5、师分别采访还是“鸡蛋”、“小鸡”“大鸡”的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预设:生1:我不开心,因为我一开始就失败了;生2:我有一点失望,眼看就成功,却在最后一步失败。) 6、小结引出:在游戏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有的小朋友进化成功,有的小朋友进化失败。同样,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幸运,也有不幸,有顺境,也有逆境。这些失败,这些不幸,这些逆境,也就是挫折(板书:挫折)。 二、主题活动,认识挫折

(完整版)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2015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培养自我意识活动方案 【辅导目的】 1.对小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训练,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特征。 2.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借助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3.对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训练,主要针对积极的自我体验,即自信。 4.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辅导场地】教室 【活动时间】三节班队课 【器材准备】 1.小蜜蜂。 2.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 【辅导过程】: 第一课时: 认识自我—展翅高飞 引入: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一、相见欢(10分钟) 1.“手心手背”:在欢快的音乐中,学生举起双手,与周围的同学手心拍手心,手背拍手背,要求每个同学拍拍自己周围的所有同学。 2.“记者采访”:学生两两自由组合,采访对方资料(姓名、爱好、兴趣······)。

3.“介绍自己”:刚才被采访的同学,再向“记者”介绍自己,让同学更加了解自己。 二、这就是我(10分钟) 1.发给每个同学纸笔,要求在纸上写出最能代表自己的句子,越多越好(十句以上),句子内容不限(包括身体特征、内心活动及其特征或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要真实地描述自我就可以了,不要看别人的内容,完成后署上姓名。 2.教师将纸张混在一起,洗牌。 3.教师挑出几张念出纸上的描述,由学生猜测是谁写的;不必等全部读完,只要觉得有把握就可以说出名字,猜测完后需说出猜测理由;直到判断正确为止,若念到最后仍没有能解释正确答案,由填写人自己站出来。 三、以人为镜(10分钟) 1.教师再从活动二中抽出几张纸张,这次只念出同学的姓名,让其余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2.评价完毕后,请被抽中的同学自己念出自己的卡片,并分析自己和同学们眼中的自己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都有哪些。 四、分享总结(10分钟) 1.让同学们谈一谈通过这次活动对自己有哪些更深入的认识,或有什么体会等。 2.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同学们的表现进步,主要针对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评价能力。 第二课时: 体验自我——自信训练 引入: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本活动主要针对小学生的积极自我体验—自信心进行训练。

(新)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教师团体减压辅导 主讲人:心理健康教师刘艳蓉 一、教学目标:教师心理放松、职业压力应对;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一个真诚、理解、支持的氛围,使教师们通过活动和分享,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尊重同事,促进心理健康,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二、团体规模:50人左右 三、参加对象:(汉语部)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14年5月9日第七节课 活动地点:弘毅楼五楼多功能厅 五:教学过内容: 环节一:音乐冥想放松 放松指导语: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放松训练,这项练习可以帮助你完全的放松身体。 首先,请把眼镜、腰带、领带、手机等妨碍身体放松的物品做一个合适的处理,尤其要对手机做一个静音处理,以免中途的铃声影响放松效果!你也可以把上衣的第一道口子解开。请你坐在椅子上,双腿与肩同宽,把头和肩膀靠在椅背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双腿自然舒服,双脚平放在地上,脚尖略微的向外倾,轻轻的闭上眼睛,这时你很放松的坐在椅子上,感到非常的舒服。很好,非常好,现在请你跟随我,深深地吸气,深深地呼气,深深地吸气,深深地呼气,深深地吸气,深深地呼气,很好,非常好。窗外的阳光找到你的身上,照进你的心灵,你好轻松,你好舒服,像一片洁白轻柔地羽毛,带着你飘呀飘呀,越飘越远,越

飘越远,你轻轻地飘落到了大海边,你的身体很放松,很舒服,你的呼吸越来越慢,越来越慢。 你躺在美丽的大海边,沙子又细又柔软。你感到很舒服。你躺在温暖的沙滩上,一缕阳光照射过来,你感到温暖、舒服。耳边想起了海浪的声音,你感到温暖而舒服。一阵微风吹过来,你有一种1说不出的舒畅的感觉。微风带走了你的思想,只剩下一片金色的阳光。海浪不停地拍打海岸,你的思绪随着海浪的节奏,涌上来,又退下去。温暖的海风吹过来,又离去,带走了你的思绪。你感到沙滩柔软,海风轻缓,阳光温暖。蓝色的天空和大海紧紧地笼罩着你,阳光照遍你的全身,你感到身体暖洋洋的,阳光照在你的头上,你感到温暖和沉重。 轻松暖流,流进你的脖子,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右肩,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右臂,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右手,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 轻松暖流,又流回你的脖子,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左肩,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左臂,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左手,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 你的呼吸变慢,变得越来越轻松。心跳也越来越慢,越来越有力。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右腿,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右脚,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左腿,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轻松暖流,流进你的左脚,你感到温暖和沉重。你的呼吸变慢变深。你的呼吸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深。轻松

公开课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公开课团体辅导方案 目标:通过体验团体心理辅导,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建立 理性的自信系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拥有成功 的人生。 对象:参与培训的人员 时间:2小时 活动安排: (1)热身活动“心有千千结” 营造融洽的团体气氛;让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活动;仔细体味在团结、团队合作的快乐; (2)主活动 1、信任之旅:盲行―引导者相互交换。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 3、生活金三角: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生活,找出自己值得高兴、留念的事务,仔细的珍藏起来,怀抱感激的心情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4人椅游戏:帮助学生增加责任感,更好的融入工作岗位之中(3)结束活动 合唱明天会更好,让活动的意义在歌曲中得到升华,毕业的同学通过回顾大学生活,珍惜以前的学习生活并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的职业,正确的去面对目前就业的实际情况!满怀信心地对待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过程: 1热身:“心有千千结” (1)将学员没15个人分成一组,围成圆圈,手拉手,给学员30秒的时间让其记住左右手分别握的是谁,放下双手后打乱其站位,将学员重新组合再次围成圆圈,站在重新组合后的站位去找自己左右手握的人的手,此时会在中间形成许多的结,让学员开始一点一点的去解开形成的结,最终达到最初的状态。(2)做完此热身运动以后及时地反馈同学们的感受,让学员们畅所欲言地谈论自己在这个活动的体验是什么! 时间:15分钟 2信任之旅 步骤 1)随机选取学员一名,为其蒙上双眼,让其体验盲人走路的感觉,但不为其设置障碍物2)在随机选取学员一名让其为前一名学员进行导盲,再走一次,并设置障碍物3)随机选取其他学员两两配对进行导盲,并进行互换,做完后让学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合作的力量

合作的力量 时间:2018年11月27日 对象:初一学生 地点:心理活动室 课程目标 1、协助学生在竞争性的活动中了解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点,认识到自己在与人合作竞争中的优势与不够,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与悦纳。 2、在竞争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 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自我的心理变化与表现,思考自己如何能更好的与人合作。 难点:在游戏中失败的团队会体验到很强的挫折感,尤其是合作不佳、没有形成同心协力的团体气氛的小组,在反思讨论分享的环节中未必能很好的去探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从游戏后的挫折感中较好的来反思自己,尤其是引导学生在体验、处理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上,是本课的难点。 四、辅导方法和手段 1、小组合作竞争——传递乒乓球的游戏 2、对活动反思——自我反思与小组讨论、分享 3、班级分享。 4、案例分析。 活动过程 1、团队建设(3分钟)

⑴抽出4个同学作为计时员,其他学生随机分成四个组。 ⑵要求在2分钟之内产生本小组的组长、记录员,并产生本小组的名称。 2、圆球游戏(游戏时间:15分钟) (以多媒体呈现游戏规则) ⑴分组:每个小组10-11人,分别配有1、2、3号球。 ⑵游戏要求将球按1、2、3号的顺序从第一位同学手里发出,最后按顺序回到第一位同学的手里。在传递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必须触及到球,所需时间最少的获胜。 ⑶若出现下列情况成绩加10秒:①球掉在地上,每次额外加10秒;②计时员报成绩时出现组员喧哗; ⑷游戏中若违规成绩取消。 ⑸记时员职责: A、负责小组的传球游戏的记时工作,并把每次的成绩上报。 B、监督小组游戏过程是否符合规则要求。 游戏开始。 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⑴在游戏开始时,四组人大凡会不约而同的围成了一个圈,一个接一个的传递。 ⑵教师可以向所有小组提出挑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时间变得更短些?这个游戏的最佳成绩是8秒。” ⑶学生会在竞争游戏中不断地提出尝试,发挥团队的智慧,集合团队的创意,不断想出更好的方法。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复习课程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管理心理学训练活动课》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系别: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11级应用心理学 姓名:唐承博 学号:1150910032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现在社会上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学生这一群体是一个国家的主力军,而且近年来由于我国的扩招政策,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 一、选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主题 如果设计一个完整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首先要知道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比如: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人际关系问题、情绪起伏问题、学业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就业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自信心不足等等。从中选择一个你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 根据《大学生个性健康调查表(UPI)》来测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自信状况的结果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状况,一部分学生甚至有强烈的自卑感。我认为无论在哪所高校,这无疑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我选择做一个自信心训练团体的辅导方案。 二、设计团心理辅导方案的具体内容 团体名称:牵手自信,把握青春 团体性质:封闭式的、同质性的、成长性的

团体辅导心理活动课暖身破冰游戏

心理活动破冰游戏 大树与松鼠 说明:热身活动,让学员兴奋、紧张起来,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活动方法: 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辅导员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任临时人员。 2、辅导员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它的大树;辅导员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3、辅导员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辅导员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 4、辅导员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辅导员或插其它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 Seven Up 活动程序: 1、将学员按上个单元的分组进行竞赛。 2、使用横排轮流的方式,每一位同学轮到时坐着说出自己轮到的数字,但在轮到数目字有7(7.17.27…)或是数目字为7的倍数时(7.14.21.28….),该位同学必须站起拍手,且不可说出此数目字。 3、进行比赛,直至时间到停止,并奖励优胜组别。 活动说明:暖身活动,经由此活动增进学生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帮助主要活动的进行。 猜猜我是谁 说明:使初步认识的队员再次彼此认识。 道具:不透明的幕布一条 规则: 1、参加的人员分成两边 2、依序说出每人的姓名或希望别人如何称呼自己 3、训练员与助理训练员手拿布幕隔开两边成员,分组蹲下 4、第一阶段两边成员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隔着幕布面对面蹲下,训练员喊一,二,三,然后放下幕布,两位成员以先说出对面成员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组。 5、第二阶段两边成员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背对背蹲下,训练员喊一、二、三,然后放下幕布,两位成员靠组内成员提示(不可说出姓名、绰号),以先说出对面成员之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分组。 6、活动进行至其中一组人数少于三人即可停止。 注意事项: 1、选择的幕布必须不透明,以免预先看出伙伴而失去公平性及趣味性。 2、成员蹲在幕布前,避免踩在幕布上,以免操作幕布时跌到。 3、训练员应制止站立或至侧边偷窥的情况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