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制定课时目标应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且具可检测性,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惠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恰当,角色分配明确,时间控制适度。棵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次复现,经常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第10条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开展识字教学。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做到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第11条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宇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宇,教师要范写。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12条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思路;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单元整组教学,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第13条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第14条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词语,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落。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理解意象,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条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练笔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年级每两周写一篇习作,每周至少写一篇小练笔。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条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19条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20条综合性学习重在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咱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21条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第22条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培养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3条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遥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第24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第25条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第26条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27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28条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9条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30条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附:《关于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

1.培养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小衔接,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采用游戏、比赛等活动教学形式要讲究效益,要逐步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学习形式转向学习内容本身。

2.养成良好习惯。从入学开始就应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教学要着重培养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主动交流、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要特别关注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学生要多给表现机会,多加鼓励和指导。

3.课内完成作业。每节课书面练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分钟。书面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落实识字任务。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生字教学要区分不同汉字在音、形、义上的难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要坚持音形义结合的原则,以字义为核心,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和字形。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整体识记、结构分析、加减和更换部件、联想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句子结合起来。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记忆生字,如识字游戏、编成新材料阅读等。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5.注重写字指导。切实指导学生把要求写的宇写正确、写工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宇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注意笔顺正确。难写的宇教师要示范,学生写完字要有讲评。写字指导和反馈应在课内进行,防止对只要求认的字提出写的要求,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宇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6.加强阅读教学。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增加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但不要让学生多讲应该怎么读,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示范。要多背诵和复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阅读感受。阅读教学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符合儿童的自然阅读过程。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避免孤立地抽出一些词句作过细的分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有创意的想法和表达,适时纠正错误。要把解决疑难问题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对学生难以探究明白的内容,教师要作讲解,讲解要正确、通俗。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任务,教师要作具体指导,防止流于形式。要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图像资料一般采用先读课文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防止用看图像代替课文阅读。

7.提高口语水平。口语交际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说话。注意学生说话时的仪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8.做好作文起步。写话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看图写话、观察写话、阅读写话、编写童话等方式,提前起步写话教学。要结合阅读和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多写话。要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写话,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9.倡导课外阅读。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第一学段的阅读可以从读图画书开始,从听教师读起步,逐步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10.改进评价技术。考试要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命题,不拔高要求,提高难度。题型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第2条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清晰,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任务为视角进行叙述。

第3条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其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凝聚着教学经验,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4条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

第5条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熟做每一道例题和习题,分析例题和习题蕴涵的知识点,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

第6条要拓宽教材研读的视角,除了参考教学用书以外,倡导参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条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

第8条平时作业、学生访谈、课前测试和教师经验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第9条教学环节的构建和情境的创设都须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宜过多。每一个教学环节通常都蕴含着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有效设计是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关键。

第10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预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思考应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设教学指导策略。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课堂组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第12条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入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倡导先试后讲。

第13条课堂要注意动静搭配,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适当穿插教师讲解、师生对话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和时机,一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

第14条教师的教学用语和数学语言要精练、规范,要适时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提炼与总结,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逐步让学生养成有根有据的说理习惯。

第15条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哪些学生该提怎样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到怎样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起到启发、引领作用。

第16条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或调整教学目标及进程。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第17条要重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板书设计,录音、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要简易、有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作业设计与辅导

第18条作业可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作业设计的要求是“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提倡探究性、开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

第19条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练习时间,可以将练习穿插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练习的时间。

第20条布置的课外作业要适量,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追。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游戏、设计制作、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样式给定不同的时间要求。

第21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进行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

第22条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面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对学困生改进学习效果尤其明显。要重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意识地摘录典型错误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以改进教学。

第23条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应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24条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个别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诊断、学习矫正、心理辅导等。个别辅导时,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作用,但不能让“小老师”过多代替教师进行辅导。

第25条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前,教师要查阅、分析他们的平时作业、单元形成性测试等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对症指导。在个别辅导时,要多让学生发表想法。要做到:热情鼓励,帮助树立信心和决心;细致指导,既补知识能力的缺漏,也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降低起点、放缓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条对学有余力、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教师应为他们制订适合的指导方案,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如开展丰富的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

四、命题与学业检测

第27条纸笔检测作为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目的在于诊断和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改进教学。教师在编制试卷前,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检测范围,理清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形成试卷编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条编制的试卷要有效度、信度与区分度。试题的难易要适度,叙述要明确,语言要规范,防止产生歧义,杜绝偏题、怪题。

第29条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通常以等级制呈现给学生。根据需要,可以向家长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30条要重视试卷讲评。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要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类;讲评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多角度展示解题思路,切忌就题论题,以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浙江省小学英语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第1条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除重点掌握任教年级教材外,还应熟悉小学其它年级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基础,制订学期授课计划。

第2条认真钻研教材,明确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注意单元间知识点的互相衔接与渗透、教学内容的滚动和复现;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可对多种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第3条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应分析学生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备课时认真参阅相关教学参考书,关注学生语言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语言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

第4条做到一课时一教案。教案设计要确定本课时目标要求、重难点分析、媒体准备、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活动的内容)、板书设计和活动作业。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教学设计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效运用听做、说唱、玩演、视听、读写等教学手段。

第5条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对要呈现的说唱、表演、视听、读写等作品提前进行聆听和实战演练,尤其应多听读模仿教学录音,自身正音,尽可能呈现给学生标准的语音语调,使教学具有丁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课堂教学

第6条课堂是小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语言发展实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养成学生敢于开口、乐于表演的良好习惯;善于观察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

第7条精心设计有效的活动和任务。活动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动设计应遵循目标明确,体现梯度,操作简便的原则;活动示范要到位,让学生明白活动的步骤与过程,活动参与面要广;活动成果应有具体展示,对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表现应进行及时反馈。

第8条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教学需要,有效利用实物、图卡、简笔画、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及师生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特定情景下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做事的能力;避免情景创设过分豪华复杂,忽视语言运用的现象。

第9条小学英语从“听”起步,听是说的前提。小学生语言敏感性强,乐于模仿,教师应培养学生静心听示范发音、先听模仿再说实践等良好的听说习惯,使学生充分感知英语的语音语调特点;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教学,对话还是课文教学,都要先听后说,以听带说,在培养听说能力的同时,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10条明确视听教学要求,保证学生视听时间平均每周20—25分钟,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使学生能看懂程度相当的英文动画片和英语节目。要尽可能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体现英语文化特色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发挥视听媒体对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

第11条英语朗读和背诵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节奏、语感,也有助于学生听、说、写能力的进一步提

高。因此,示范朗读十分关键,教师应注重精选录音材料,选择标准的范读和领读。提倡学生在听模仿的基础上,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和诵读。避免集体朗读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

第12条重视英语书写和初步写作能力的训练。通过抄写、默写、听写,句子改写、说后写、短文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教师要规范板书,注意大小写笔顺、笔画和标点符号的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帮助学生学习和欣赏英文的手写印刷体、意大利直体或圆体等。

第13条教学中应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积极带动旧知,注意知识的滚动运用,通过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搭建语言“脚手架”,帮助学生明确语言框架,达成语言运用;对新的语言材料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避免过多的语法讲解。通过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语法规则,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奠定基础。

第14条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语音教学的渗透,使学生了解、掌握一般发音规律,提高认读、拼读能力。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15条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形式。注意组与组之间、组中成员之间的合理分工,教师要合理调控时间,并在组间巡回指导,避免小组活动时学生不参与,或只有个别学生参与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合作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发展的机会。

第16条课堂组织要尽可能运用英语,必要时运用母语,Speak Englishmmuchaspossible ButdOspeak Chinesewhen “is necessary。教学指令和语言组织要简洁明了,动作示范要准确到位;力求发音正确,口齿清楚,教态自然。

第17条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回答,应给予客观的评价,不要重复学生的语音或语法错误,选择恰当的语气和方法进行纠正,给予真诚和正确的反馈;应给予弱势学生表现的机会,宜采用激励性评价,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18条每堂课的最后应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巩固与反思,尤其应注意听、说作业的指导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对有潜能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拓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作业与评价

第19条精心选、编作业,题量适当。针对学生的学情分层布置,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批改、反馈应及时,可适当结合面批,做到表扬鼓励和严格要求相给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20条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应采用口头与书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三、四年级课外作业以磁带跟读、听说模仿、课文背诵、录音作业为主,五、六年级在听说朗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读写练习和美文诵读。

第21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倡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作为学生英语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22条小学英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师可采用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同伴评价、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

第23条提倡行为表现评价,可以采用对话创编、课本剧表演、故事创编、情感朗读、歌曲演唱和书面成果展示等形

式;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做出适当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等。表现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第24条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观察、对话交流、课文朗读、学生表演和创编等方式,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听、读技能和书写规范。建议口试、听力部分占试卷总分的60%。注意控制试卷难度,使85%以上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

第25条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或达标的方法记成绩,不用百分制。不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并以此作为各种评比或选拔的依据。

第26条以市、县(市、区)实施的区域性评价要以质量监控和抽样分析为主,监测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目的应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符合课程目标要求,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四、课外资源

第27条要积极利用学校宣传橱窗、教室墙壁及黑板报等设施创设英语氛围;利用校园音像资源,网络信息,为学生定时播放原汁原味、形式多样的视听内容;根据学生的水平精选经典美文帮助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视听、课外阅读,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第28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可在校内为学生定期举办英语节;以英语社团为组织开展英语歌曲、儿歌、讲故事、演讲、英语短剧等选修课;定期举办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墙报、英语小报展示等活动。

第29条密切家校联系,帮助家长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要求、方法、进程和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的氛围,如通过每天定时播放原汁原味的录音或音像材料,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

第30条教师应加强英语口语、说唱表演、书写、简笔画、课件制作、教具设计等基本功的学习和修炼;注意教学媒体资料的收集、开发和保管,重视资源共享,提高媒体使用的效益。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3条阅读教学参考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4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预见,采取对策。

第5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第6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

(1)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

(2)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并与教师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

(3)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4)在教学开始前,可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水平。

(5)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

第7条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9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时,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时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第10条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第11条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第12条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

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第13条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充分运用视频、课件、课本、资料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第14条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第15条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16条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第17条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第18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无法回答,应该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究、一起提高,切忌信口开河。要博学多识,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第19条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

(1)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可以研究的问题。

(2)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做假设时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

(3)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4)科学课的重要特性表现在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要注重证据,突出科学本质,突出证据来源正确,证据运用恰当。

(5)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轮换。

(6)教会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争论,尊重证据、尊重民主。

第20条对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帮助学生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使用批评教育的手段要慎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奖励实物的方法不要经常采用,以免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和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第21条书面作业不能太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可在课堂上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一些观察、实

验记录单均可视作科学课的课堂作业。

第22条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找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第23条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

三、学习测试与评价

第24条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所做的每道作业都要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要组织课堂讲评与矫正,对优秀作业要予以展示,提倡对学生作业登记记录。

第25条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第26条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

第27条科学知识的测评,主要采用笔试法,倡导等级评定。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可进行科学概念的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要有终结性的笔试评价。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出现怪题、偏题。

第28条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可以依据学生的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学习记录本、科学报告等进行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操作。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

四、课外活动

第29条要指导学生开展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经常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

第30条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第1条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通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第3条了解任教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以便结合学习主题做好预先安排。

第4条根据本册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整体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协调与学校活动、其他课程的配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5条进行单元备课。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了解单元体现的内容标准、单元设计目的和思路,掌握单元教学目标。

第6条进行课文备课。分析单元内各课之间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课文定位。通过观察、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与课文学习主题相关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划分教学课时。

第7条进行课时备课。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要求。

第8条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及时吸收社会发展信息。

第9条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目标、内容、资源条件、学生特点和能力等情况。既要备教师的教法,也备学生的学法。

第10条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录音、投影、课件等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第11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领域广泛,教师要注意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第12条编写教案。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案,一般以课文教案和课时教案结合呈现。课文教案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文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课时教案主要包括: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课外延伸活动设计等。

二、教学实施

第13条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课前准备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第14条课前熟悉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教具和材料等。

第15条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量适中。

第16条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能力培养,相关知识概念、技能传授准确。

第17条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第18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第19条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第20条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元对话,教师有真情实感。

第21条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合理调整教学预设。

第22条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扩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教学时间可以在与学校活动或其他课程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第23条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布置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伸活动。课外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实践性活动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三、学习评价

第24条学习评价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第25条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学习结果指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第26条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评价方法多样,有教师观察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生访谈、作品评析、书面测试等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式、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

第27条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做好课内外学习活动记录和评价。以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反馈。期末进行必要的书面检测。结合日常观察、学习活动记录、阶段性考查、期末检测等方式,综合评定学期学业成绩。

四、教学资源

第28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资源;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教育机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第29条教师应重视阅读报刊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加强科学常识、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完善综合知识结构,以适应综合课程教学要求,注意运用相关知识和社会信息资源开展教学。

第30条注意利用学校教育活动和其他课程的成果,特别是与学校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相互结合,

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明确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第2条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了解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能力形成的影响,培养整体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3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积极提倡。

第4条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建设多元开放的语文课程,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第5条把握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基本组成的教学形式,了解单元教学内容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课前全面研究本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以及每篇课文甚至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第6条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阅读课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两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应有较大区别。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也应根据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体裁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7条把握教材以课文为最小构成单位的特点,了解课文的载体作用,研究课文特点,确立明晰、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认识文本教学多元解读特点,突出重点,抓准难点,适度取舍教学内容。

第8条通过检查预习、课堂观察、当堂检测等途径,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阅读与表达能力,确定教学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准备教学问题与情境设计,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9条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主题性、开放性、生成性,使探究具有广度和深度。

第10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规范、得体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注意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自然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11条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文本内容和深层含义设计开放性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有效拓展迁移应立足文本,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应注意合理性、实效性、多样性,具有学科特色。

第12条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

第13条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通过课

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4条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注意与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5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6条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17条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三、作业与评价

第18条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肯定并适当引导促进提升;对错误或偏离语文学习的表现或不够全面的回答,能给予引导和点拨;对极具个性化的回答,能给予鼓励,并探究其是否合理。

第19条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课堂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第20条布置作业应目的明确,精心选题,能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有较强的针对性,起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设置定量的合作探究类的作业项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

第21条教师必须认真及时地批改相关作业,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足,并认真记录,及时总结。对让学生互评互改的作业,教师应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在全班及时交流,。

第22条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23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如研究报告、小报、辩论会、展览等。活动中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

第24条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5条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26条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得出系统性的解决结果,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浙江省初中数学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7—9年级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学段目标;明确7—9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第2条分析教材。通读整套、整册、整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本章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形成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仔细解答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数学思想。

第3条了解学情。通过课堂观察、谈话、作业、检测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个性差异等状况;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具备情况。

第4条确定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又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

第5条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问题,精选例题、练习和作业题。备课中要把握好教学起点,设计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的事例和能理解的问题引入新课;精选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的基础题,对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进行适当的问题细化和分解等设计。

第6条倡导集体备课。备课组应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通过主讲人讲课、集体讨论修改、个人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微调等步骤开展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7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也可以从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还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等手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第8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对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可以设计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规律,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可以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设计数学猜想、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数学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和揭示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

第9条及时辨析,加深理解。新知识形成后,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要设计知识运用中的易错问题,让学生辨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第10条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归纳其中用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建议,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也可以对例题作适当变式,让学生练习,尝试举一反三。

第11条在新课教学中,选择能直接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及时让学生练习,体验新学知识的应用,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提高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2条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尝试分析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留适当的时间讨论交流,从中辨析概念、剖析思路,找到思路受阻或产生错误的原因,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归纳应用新学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方法、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对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从中择优。

第13条认真做好每节课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积累经验之目的。

第14条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对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激励,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15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口头问答、课内练习、书面测验、活动报告等,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肯定成绩,激励进一步发展。

第16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结果正确与否,要让学生阐述思考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或解答不完整时,鼓励学生自己反思解答过程,其他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引导激励提高。

三、作业与评价

第17条精选与本课时内容配套、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同时适当精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或适度开放需要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或需要动手实践的问题,以及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作为课外作业。

第18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既要布置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必做题,又要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发展需求的选做题。

第19条控制作业题量和作业难度,反对机械操练、题海战术。

第20条及时检查、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积极反思、自觉订正作业错误,同时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做好个别辅导、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第21条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利用对话、问答、练习等形式,及时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评价。要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描述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直接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否。从根本出发,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才能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标签:小学语文关注重点阅读积累习惯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端,也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对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起着基石的作用。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好奇心旺盛,学习能力强的时候,那么如何才能是学生有效的学习语文,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虽然手段多样化但是主流教学手段仍是老师以课本为中心,将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通过强行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是学生通过记忆背诵来掌握知识点,这样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这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学生的语文抄写作业过多。老师认为只有通过抄写才能是学生达到反复记忆的目的,所以会布置很多抄写作业,使学生晚上七八点还在抄课文或者古诗之类,这种行为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深刻理解的境界反而越抄越厌烦,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与老师的教学初衷也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乏味沉闷,课堂不活跃,死气沉沉,学生又由于对抄写的反感使得对语文的认识变的枯燥乏味,学生体会不到语文的乐趣,老师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率就会变差,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所以应该从根本出发,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根源入手,找到关注重点,对症下药,才能使小学语文恢复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重点分析 小学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和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的目的不是学到知识而是培养习惯和提升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的关注重点就不言而喻了。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宿豫区教研室2011——2012学年度小学语文学科 教研活动计划暨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减负增效为重心,保持教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快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新课程,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导教师更加深入主动地投身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着力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2 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推动教师成长,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教坛新秀脱颖而出。 3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全区的小学生达到或超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阶段性教学目标。 三工作措施 1 健全组织,强化教研培训 各校要继续加强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建设,教研组应明确自身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行使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教研方式和内容,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渠道,全面做好教学引领工作。学校领导要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给予关注、支持,确保教研组长的学科引领地位,给教研组组长、成员提供参加区、市学习、教研活动的机会,及时传达相关教改信息的机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的机会。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有的放矢,确保全区使用新教材教师的业务水平能有质的提高。 参加市级暑期新教材培训班活动的骨干教师要认真做好全乡(镇)高、低段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力争准确、具体地传达市培训班的有关精神。培训率要达到100%。 教研室要通过上示范课,搞讲座等形式做好样子,引好路子。要不定期地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分析与指导,倾听教师们对教材使用的意见,指导教师正确把握各类教学的特点,主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用好、用活、用新等方面谋思路,求突破。 3 积极探索教学研究活动方式,营造教学研究氛围。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要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结合课改实际,有侧重点地选学一定内容,选读相关的优秀论文,获取新的信息,新的方法,要学以致用,以促进教师认识的不断深化。

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才

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才 发表时间:2013-08-14T11:19:30.950Z 来源:《中国科教博览》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林[导读] 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王林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恩察学区中心校,河北枣强 053100)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1-8755(2013)04162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1 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过,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1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择取。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①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②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③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④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⑤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2.2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2.3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3 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画》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收稿日期:2013-4-9)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栏目树形导航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群工作 | 干部培训 | 中学教研 | 小学教研 | 艺体教研 | 科学研究 | 综合工作 | 视频中心 | 通知 | 留言 | 下载专区 | 动易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 您现在的位置: 绥芬河进修学校 >> 干部培训 >> 校长论坛 >> 正文 | 干部培训首页 | 干训信息 | 骨干校长 | 校长论坛 | 载入中… 最新推荐 没有推荐干部培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干部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作者:崔丽凤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23 更新时间:2010-11-11 13:39:38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绥分河市第二小学崔丽凤 1、二、三年级教材要求的识字量过大。 二年级教师觉得需要认的字和需要写的字太多,量大了些,有些字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写;有些写话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在写话时就无话可说。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基础好的学生,识字已经不是阅读的障碍,基础差的学生却很难一下子认识那么多字。因此,识字教学依然要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教学就显得比较重要,每篇课文都是值得阅读和赏析的文 要提高阅读水平就要从这些文章入手,教师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能找出重点段落、章, 重点词,引导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感悟词句的能力。说实在的,做到这两点并非容易,现在班级人员比较多做到逐个指导比较困难。 本学期古诗名人名言过多,认的生字比较多。学生在掌握方面上有一定的困难。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读书非常重要,他们也渴望读书,读书却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果不占用,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但读书时间与教学时间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让自己比较困惑是,字词要写会,诗句背熟,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语文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文赏析,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习作点评。 2、现在有些东西表面上看是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似乎总有一个无形的框架还在那里束缚着。有的课文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

“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刘雅轩)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在小学阶段,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而感到努力无点,无处下手。教师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____ 。”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

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 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苦恼与困惑

拨云开雾,一路前行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苦恼与困惑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再回首,已不再是菁菁校园的一员,再回首,告别青春年少的浮华。转眼间,12月了,不知不觉间工作已经近半年了,7月毕业时,带着梦想与憧憬离开校园,8月30日,踏进历城双语实验学校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未脱稚气,犹带懵懂,漫漫人生路业已开始。回首来路,云雾弥漫,仰望前方,些许迷茫。 带着苦恼,带着困惑,走过了这一段路程,再回首,有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想;有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困惑;有对语文教学的苦恼,尤其值此课程改革之机,在学校致力高效课堂之时;有对班级管理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下面将一一述来,现云现雾,为的是拨云开雾,一路前行! 一、对教师职业的感想与困惑: 教师,一直以来在我的字典里都是光荣和神圣的代表,上小学的时候,我羡慕老师的神气,我决心将来也当一名“孩子王”;中学时代,我仰慕老师的知识渊博,正是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才使我们变得有智慧,有才华。正像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正是这份憧憬,这份执着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的这一职业,或许这个职业无法带给你多大的财富,无法带给你多大的荣耀,可是当看到一个个孩子的时候,内心里充满着最会心的笑意。 作为刚离开学校园从事教育事业的新手,我怀着激动而又沉重的心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对于教师的描述,历代都有不同的形容。《周记》中说:“师,教之以道者称也”;杨雄则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也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也常常在教科书上看到这样形容: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当初,我就是怀着对教师的无限敬仰和崇敬之情选择为人师表这条道路。但现实,教师应有的地位并非如此。以前对于人民教师,人们洋溢着太多太多的赞美:燃烧的蜡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等等。人们习惯把教师的职业在理论上、言辞上人为抬高到某种高度,这体现了社会和国家有意识重视教育并提高教师地位。一直以来,

小学语文教师感言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这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育论文】

邹新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学生们们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为第一要务,不断使学生们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字;词句积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下这几个教学方向是极为重要的,即语文生字的学习;词句的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这几个教学方向为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学去帮助学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探寻词句积累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生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学生们学习好生字,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学习语文,学习生字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字的教学,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学习更多的生字,使学生们在阅读课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可以读懂相关表达的意思,那么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生字呢?首先,我认为学好生字的前提是汉语拼音的教学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固守常规,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汉语拼音与汉字的联系,帮助学生们学好汉字,多学汉字,积累汉字。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去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如:yi这个拼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个拼音联系相关的一些汉字,一,以,已,易等等,使学生们快速地学习和积累汉字量,使学生们学好汉字。其次,教师在生字的教学时,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通过的方法,使学生们了解相关生字的汉语拼音以及相关生字的意義,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字。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预习生字的作业,让学生们查阅字典,使学生们在教师教学前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们将生字所在字典中的页数记在生字旁,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生字。 二、注重学生词句积累的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有些为时过早,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这样会使学生们的负担加重等等。在我看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词句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可能加重学生们的学习负担,但是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相应对缓解,甚至消失。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中,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找出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们试着去了解,不要求学生背诵,只要求学生了解,使学生通过耳语目染逐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其次,教师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地去找一些他们认为的好词好句,使学生们可以自主地去学习和积累相关的词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教师在词句积累的教学中,还要要求学生多读相关的词句,适当地加强记忆,使学生们可以快速地积累相关的词句,为学生们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本建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了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力求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本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提高要求。 第4条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

的习惯。 第5条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多写汉语拼音,口语实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适当,角色分配要明确,时间不宜过长。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可以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由来已久。几十年来,我们都在不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经过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实效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因此,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评价课堂是否有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课前准备要充足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即备课,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知识储备,三备学法。备教材就要钻研教材,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有什么发展前景,这些都是老师提前要预想到的。老师的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对待人生的态度等都影响着学生。原来有一种说法是“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有人说这种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学生的思想、知识也是时刻在变化的。于是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变成一个永不干枯的泉水。”也就是说老师要时时刻刻在学习。所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 2.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每个环节都要设置好,环节之间衔接好,环环相扣,步步为赢。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特点。 我们要遵循这样的课堂流程来进行教学设计,即: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穿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3.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组织有益的学习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思维得到激活,力求充分发展。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八坝小学--包文升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

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它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乐趣策略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从教和学需要出发,师生利用、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以生活展现的情境、以实物演示的情境、以图画再现的情境、以音乐渲染的情境、以表演体会的情境、以语言描绘的情境,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来创设出课堂教学情境,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情境教学体现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已经被老师们作为激发学生、深化教学、活跃课堂、创造思维等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 一、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习动机 创设某种情境,造成一种悬念、一种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直观的,对于新奇、直观的事物比对常见、抽象的事物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所以,如能创设合适的情境,便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而兴趣、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创造性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如讲解古诗《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在布置学生集体朗诵时,配上课前选择的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不但体会到了音乐的美,还体会到了古诗中美的境界,如身临其境,二者合一,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对诗的理解更加全面。这样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又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习动机。 二、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冶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去阅读,在阅读中进行理解和感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来说,语文的阅读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这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但是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古语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这都是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强调阅读教学对于整体教学的积极影响。对于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来讲,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可以进行适当的独立阅读。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自我的理解能力还比较低,甚至一些字词可能都无法认全,所以阅读教学有着极大的困难。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的就是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和阅读都需要习惯的支持,仅仅在心里明白是不够的,如果习惯没有培养最终还是没有用的。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当前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人的未来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习惯,比如身体端正,音读准,字读对,遇到标点符号要有停顿,不漏字,不加字,等等。这是对于学生在阅读中最为基本的要求。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对于学生进行改正和指导,切不可认为这是小事而疏忽。虽然这只是一个起点,但是这个起点却是决定着终点会在哪个阶段。 二、刺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来说,尤其是在课文的课后作业,大多第一项基本都是“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或者一些新颖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导入,如幻灯片、情境讲解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兴趣,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到“四同步”,即眼睛、嘴巴、脑子和手的同步。阅读不是默读,需要读出来,需要听到自己读到的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的字词还无法认全,对于拼音的理解还不够熟练,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或者领读。如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调查问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调查问卷所在地 所教年级 年龄 教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您是如何看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呢?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一起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请在您认为正确的答案上打勾,可以多选。若您还有其它答案,请填在后面。 1.您对有效性的认识有多少? A很了解B知道一些C一点儿也不了解D 2、在平日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难度吗? A难度很大B有一些难度C没有难度 D 3、您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技能吗? A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能B一般教师都能实现C不需要技能D 4、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了解有多少? A知道很多方法B了解一些C了解甚少D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 A 优化教学目标 B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C 优化教学结构 D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 E 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F 优化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G 6、面对新课程改革,上好一堂课,需做好以下哪几点? A 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B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C 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D 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E 7、从哪些方面衡量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 A 是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 B 是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 C 是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 D 8、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A 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B 只要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C 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多大关系 D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E 9、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A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B学生行为的有效性; C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D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最新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第四实验小学李元元 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刚接手一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孩子的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在教学的同时有了一些困惑。 1、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们的差别太大,布置同样的任务,有的学生十分钟就能完成任务,然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很长时间也完不成任务,可又不能置之不理,老师要等他们很久,所以总有很多时间浪费在四五个学生身上。例如:拼音的教学。有的孩子上学前已经学得不错,可有的几乎不懂。在教学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时,已经会认的孩子觉得已经会认了,于是没有学习兴趣,学得浮而不实;而不会的孩子呢,跟着会的孩子会读,一单独认,又不会了。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每节课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多练习,在以后的课文中也要多多的渗透拼音的拼读。 2、在教学写字开始,我通过图片画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写字姿势,什么是不正确的姿势,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可参照的“书写形象”,同时,我还结合坐直姿势告诉他们写字姿势不正确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害处。可我发现现在孩子写字时,执笔的方法是千奇百怪,坐姿是五花八门。每次一到写字时间,我都要苦口婆心地叮嘱“一寸,一拳,一尺”,还经常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他们,“xxx 小朋友写字姿势真漂亮!”话音一落,能看到很多孩子齐刷刷挺了挺腰板,抬了抬脑袋,调整了握笔姿势,可坚持不到3分钟,又故技重演。每节课都要多次提醒孩子们用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 3、我们总是提倡要共同发展,但是课堂上绝大多数时间是优等生在动脑、在发言,有时专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后进生发言,虽然能答上来,但一节课

下来,很难把课上的知识全部掌握。有时为了让差生能多掌握一些,有的题目或内容要多讲好几遍,这样一来好生又是在浪费时间。我听说过一句话:“学生是什么材料就培养成什么材料”。话虽这样说,可分数的成分占得越来越重了,老师只能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每天死拉硬拽得让他多学会一分,看着他们勉为其难的样子,我也替他们难受。可是一个班五六十人,这课堂我要怎么才能把握?要让学生得到锻炼,要照顾大多数,要完成教学任务,要学好基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这一切的一切,我怎么样才能协调好呢? 4、前几天,让同学们做了做汉语拼音测试卷,一看,都是挺难的题目,拼音和字连线,找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拼音和图连线。之前我从未讲过类似的题目,所以每个题目我都带着同学们读了读告诉他们怎么做,可是好多小孩子理解不了。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首先老师得多讲几遍题目,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目可能不知道无从下手,多理解题意;二是让他们熟练拼音的品读,即使是教了,可能有同学不会品读,就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5、班级管理中如何处理好乱丢东西的习惯。 每节课下来,总有几个同学捡到铅笔橡皮,讲桌上一堆铅笔和橡皮,如何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文具这成为养成好习惯的第一步。每节课下了课让他们自己捡垃圾,收拾文具,整理课桌,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同学找不到铅笔橡皮,课桌底下纸屑一堆。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5篇)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15篇)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第1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潜力,阅读潜力,写作潜力,口语交际潜力。使他们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每个语言文字都是一颗跳动的生命,都具有必须的感情色彩,丰富的内涵。花能使你百花盛开,那是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还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却那样坚韧,风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让你感觉清纯、淡雅;玫瑰花则让你感觉艳丽芬芳,热情似火。百合与玫瑰仅仅是两个字的差别,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刺激、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母语所赋予我们的空间、灵感。也就是唯有我们的母语才有如此的魅力。每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激起孩子们的遐想,给以美的享受。都会是你产生丰富的联想,都会让你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孩子们赋予每个文字以新的生命,赋予它变化的色彩,使它尽显英雄本色,尽其使

命。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语言文字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用孩子们特有的童音,用他们特有的理解,让他畅游知识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种境界。让每个中国人都喜欢我们的母语,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第2篇: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觉得极富“活力”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于“情感”。一个没有活力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经过多种方式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进取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教学《仅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