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PPOE多进多出内Trunk外链路聚合方案

PPPOE多进多出内Trunk外链路聚合方案

PPPOE多进多出内Trunk外链路聚合方案
PPPOE多进多出内Trunk外链路聚合方案

1.1. PPPOE多进多出内Trunk外链路聚合方案

为了实现Drcom2166多进多出功能和PPPOE拨号功能,我们需要在出口交换机上做链路聚合而二层汇聚交换机不需要做链路聚合测试,测试步骤如下

1、测试环境

2166内核版本:1008.329及以上内核

交换机:华三3610和华三3600

PC:windows系统

测试时所使用的网络拓扑简图如下:

1、配置2166(注意:这种内网PPPOE外网链路聚合的模式,必须telnet进设

备开启内核命令intptmode 1 否则并发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用户pppoe拨号会大量报错)

初始设置里给设备配好IP后,配置好DHCP地址池,及内网地址段,然后,进入“设备管理”――“高级设置”,在这必须勾选上“启用链路聚合”选项;由于内网为PPPOE拨号模式,“启用桥接方式”选项一定不能勾上,如下图:

由于使用电脑系统自带宽带连接拨号,进入“计费策略”——“计费组设置”——测试账号所在相应的计费组里的“控制策略”,在这必须勾上“允许使用代理(只适用于pppoe模式下)”选项,如图:

3、配置交换机

出口交换机配置: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1

port access vlan 20

speed 100

duplex full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2

port access vlan 20

speed 100

duplex full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3

port access vlan 20

speed 100

duplex full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4

port access vlan 20

speed 100

duplex full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二层汇聚交换机配置:

interface Ethernet1/0/2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

interface Ethernet1/0/22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

interface Ethernet1/0/23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

interface Ethernet1/0/24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本项配置内容只做参考,具体配置方法参见交换机配置说明)

4、配置测试PC并测试

在PC上使用系统自带的宽带连接拨号后,能访问到2166设备外网口和出口路由即可。正常测试结果是:持续PING着出口路由设备,然后拔掉出口交换机和2166设备相连的4条线缆中任意一条线缆,ping包是一直连通不会中断的。除非拔的是当前通迅用的主线路,那么会中断一到两个包然后继续连通。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Word版

LCAS—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目录: LCAS—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1) 1. 前言 (1) 2. 控制包 (3) 3. 控制包的帧结构(for PDH at N × 2048 kbit/s) (5) 4. LCAS 协议综述 (6) 4.1. 发送端状态转移 (8) 4.2. 接收端状态转移 (10) 5. 增加成员 (12) 6. 临时减少成员 (13) 7. 删除成员 (14) 8. LCAS 与non- LCAS 连接 (15) 1.前言 随着宽带接入技术的普及,数据业务在通信网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SDH网络仍然是传输网的主要组成部分。用SDH网络传输数据业务会产生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用带宽为155Mbps,622Mbps,2.5Gbps,10Gbps的SDH技术来传送带宽为10Mbps,100Mbps,1000Mbps的突发性的数据业务,势必造成带宽的浪费;另一个问题是要传送带宽可随时变化的数据业务,速率固定的SDH网络显得不够灵活。如今,VC(Virtual Concatenation)虚级联技术和LCAS(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s)链路容量调整机制这两个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 VC虚级联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SDH带宽和以太网带宽不匹配的问题。它是通过将多个VC12或者VC4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VCG(Virtual Concatenation Group)虚级联组形成逻辑链路。这样SDH的带宽就可以为N×2M或者N×155M。当以VC12为单位组成VCG时一般称为低阶虚级联,每个VC12叫做一个成员(member)。同样,以VC4为成员的虚级联叫做高阶虚级联。为了标识同一个虚级联组中的不同的成员,VC虚级联技术在SDH帧的通道开销中定义了复帧指示器(MFI)和序列指示器(SQ)。有了这些标识,虚级联组中的各个成员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接收端通过这两个指示器可以将经过不同路径,有着不同时延的成员正确地组合在一起。 VC虚级联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根据业务的需要创建合适大小的管道。但是这个管道一旦建立也不能随意改变大小。LCAS技术作为VC虚级联技术的一个扩展主要就是解决在不中断业务的前提下灵活改变带宽的问题,这种改变可能是人为网管干预,也可能是故障造成。在故障造成的情况下,当故障恢复时,LCAS还能自动恢复带宽。也就是说LCAS技术可以使得VC虚级联建立的管道变得有"弹性",真正实现带宽的按需分配(Bandwidth On Demand)。LCAS操作是单向的,为了双向增加或减少VCG的数目,在相反方

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

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 一、原理概述 两个设备间的带宽不够用时,可采用eth-trunk链路聚合使得原来2个1G的全双工的接口捆绑在一起,可以达到2G。优点:提高可靠性,增加带宽 二、实验目的 (1)确保链路出现故障后及时切换 (2)掌握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的方法(手工负载分担模式)(3)掌握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的方法(静态LACP模式) 三、配置及测试 (一)采用手工负载分担模式 1.通过 [s2] dis stp br 显示交换机的stp接口信息 Port Role(类型)STP State(STP状态) G 0/0/1

G 0/0/2 G 0/0/4 2. [S1]dis int e b S1中输入以下命令 4.在S2的配置与S1一置 ping pc2 ,即:在PC1中ping –t,然后关闭S1的g 0/0/1端口,把PC1 ping pc2的界面,截图 6.显示S1的eth-trunk的接口信息,在S1中输入以下 dis int eth 1,把显示的结果截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静态LACP模式 问题:链路聚合线路中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只有一条链路能正常工作,这样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带宽。 解决办法:再部署一条链路作为备份链路,采用静态LACP模式配置

链路聚合,当某链路出现故障时,立即启用备份链路进行链路聚合。 1.增加一条新的链路g 0/0/3,如图示: 2.删除S1,S2已经加入到eth-trunk1的接口 注:S2的配置与S1的配置一样 ,S2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静态LACP模式,并将S1,S2中的g0/0/1 ,g0/0/2 , g0/0/3添加到eth-trunk1中

华为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版本切换前)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 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同时,同一 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组网图 链路聚合配置示例图 应用要求 设备Switch A用3个端口聚合接入设备Switch B,从而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 员端口中分担。 Switch A 的接入端口为GigabitEthernet1/0/1 ?GigabitEthernet1/0/3 。 适用产品、版本 配置过程和解释 说明: 以下只列出对Switch A的配置,对Switch B也需要作相同的配置,才能实现链路聚合。 配置聚合组,实现端口的负载分担(下面两种方式任选其一)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创建手工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至GigabitEthernet1/0/3 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创建静态LACP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至GigabitEthernet1/0/3 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完整配置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配置注意事项 不同平台软件对静态聚合方式的实现不同,所以不同平台软件的产品采用静态 聚合方式对接时,容易产生问题。有关平台软件的版本信息可以通过 display version 命令查看。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目录 1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1 1.1 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1 1.1.1 description .............................................................................................................................. 1-1 1.1.2 display lacp system-id ............................................................................................................ 1-2 1.1.3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1-2 1.1.4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1-4 1.1.5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1-5 1.1.6 enable snmp trap updown...................................................................................................... 1-7 1.1.7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 1-8 1.1.8 lacp port-priority...................................................................................................................... 1-8 1.1.9 lacp system-priority................................................................................................................. 1-9 1.1.10 link-aggregation mode........................................................................................................ 1-10 1.1.1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 1-10 1.1.12 reset lacp statistics............................................................................................................. 1-11 1.1.13 shutdown ............................................................................................................................ 1-11

3G无线网络的容量问题和优化方案的探讨

3G无线网络的容量问题和优化方案的探讨 研究所朱艳云 【摘要】: 本文探讨了3G无线网络可能遇到的容量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最后给出了容量优化的分析思路。 【关键词】: 3G 容量优化方案 一、引言 在3G建网之后,随着用户的增多,业务的发展,容量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容量优化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自干扰的特点,使得3G系统的容量优化工作将变得更为复杂。本文以WCDMA系统为例,主要讨论WCDMA系统无线侧的容量问题及相应优化手段,并且对容量的指标和容量优化的分析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二、WCDMA系统的容量特点和受限因素 在GSM系统中,系统的容量是由时隙和载波数决定的,它是一个固定的值。而在WCDMA系统中,由于其自干扰特性以及覆盖、容量和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换,使得WCDMA系统没有单一的最大容量的固定值,体现了软容量的特点。 在WCDMA系统中,主要有四个因素导致容量受限: 1)下行发射功率:当基站达到最大发射功率,将不能再接入新的用户; 2)上行干扰:当基站处接收到的干扰超过一定程度时,将不能再接入新的用户,限制了系统的容量; 3)下行OVSF码资源:用于区分不同的用户,精确的说是区分不同的物理连接;其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传播环境理想并且网络规划和硬件都支持高容量,下行链路的容量会受到OVSF码数目的限制。 4)CE资源:信道板资源,当所配置的信道数目低于实际需求时,就会导致用户的接入数目限制。

三、WCDMA系统的容量问题及优化方案 WCDMA系统由于容量可能导致的问题,归纳起来,其原因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随着业务的发展,话务量逐步增大导致的系统过载;二是话务模型的变化导致系统过载;三是由异常情况引起的能够同时接入的用户数目少或吸收的话务量减少。在GSM 系统中,为解决容量问题通常采用的手段为加站,加载波以及应急通信车,但是与GSM 系统不同的是,WCDMA系统的容量和覆盖不是相互独立的,使得其优化手段更加复杂多样。 1、正常业务量增长造成的过载问题 随着业务的发展,3G话务量逐步增大,原有的网络可能会不能承载日益增加的话务需求,就会造成系统的过载。在此我们分为热点区域或个别小区的业务量过载和整个网络大面积的业务量过载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1)小范围或者个别小区的业务量过载 在3G网络发展中期,用户数目增加,高速数据业务获得发展,在市区可能会出现一些热点地区发生话务拥塞,对于这种小范围或者个别小区的业务量过载,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1)相邻小区间话务量分流 通过把话务量分流到相邻小区的方法缓解热点小区的拥塞状况,即当热点小区与相邻小区的负荷有较大差异时,我们通过调整切换区域、调整呼叫接入时的目标小区和切换目标小区等参数调整的方法,在尽可能不影响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将系统负荷从热点小区向相邻负荷轻的小区转移,实现小区间负荷平衡,达到分流话务量的目的。 2)系统间话务量分流 除了向同系统的相邻小区分流话务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向2G系统分流话务量的方法,将3G语音业务切换到2G网络上。 3)物理扩容 当通过参数调整仍然不能解决话务拥塞的问题,这时我们只能采取物理的扩容方式,一般在热点小区中数据业务的下载较多,下行容量受限,那么扩容可首先采取发射分集、加功放、智能天线以及扇区化的方式缓解拥塞状况,除此之外,加载波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2)大面积的业务量过载

联通-SDH技术方案-MSTP方式教学总结

1.1 MSTP 组网解决方案建议 1.1.1MSTP技术简单介绍 MSTP是Multi-ServiceTransportPlatform的缩写,它可以将传统的SDH、以太网、ATM、POS、RPR等多种技术有机融合,通过将多业务汇聚、并高效适配的方式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传送。城域网具有覆盖范围广、投资大、业务种类多、竞争激烈且用户的发展难以预测的特性,基于SDH技术的MSTP所具有的多业务综合接入和传送的特点使其能够在城域网灵活、廉价地提供多种业务。 MSTP技术源于SDH,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囊括PDH、SDH、POS、以太网、ATM、RPR、SHDSL、DDN等技术于一体,它既可通过多业务汇聚方式实现城域网业务的综合传送,又可通过自身对多类型业务的适配性实现业务的接入和处理,非常适应城域网多种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趋势,成为一套相对完善的城域网技术体系。 从城域数据业务网要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SLA服务的角度来看,MSTP具备受理各类高等级专线业务的能力,并在实际的网络应用中发挥作用。根据租用业务的SLA服务原则,运营商网络应该能够提供从最高等级到最低等级的业务,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专线的需求。如果部分最终用户对运营网络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以不信任机制来看待租用电路的话,那么MSTP技术在解决大客户专线需求方面还具有数据网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性,如安全性、透明性和可管理性等。对于真正基于SLA的银行客户专线服务,MSTP除了提供数据网已经解决的数据业务之外,还具备信息透明、带宽透明、高安全性和可管理的高等级业务,更能够恰当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升网络的综合竞争力,避免IP网络同质化所造成的价格战。因此,从IP数据网的现状和最终用户对IP数据网的认知来看,有机地将MSTP技术与IP数据网结合起来,将成为近几年内实现银行客户专线业务的理想解决方案。 MSTP技术是基于SDH技术发展演变而来的,因而它天生具备了SDH技术的众多优点,如组网,业务保护等方面;另一方面,MSTP又是对传统SDH技术的革新,由于大量采用了GFP(通用帧映射规程)、虚级联和LCAS(动态链路调整)

网卡链路聚合简单设置实现双倍带宽.

网卡链路聚合简单设置实现双倍带宽 电脑爱好者 2016-02-19 09:01 如今所有主板至少自带一个千兆以太网端口,有些高档主板带有两个端口。很多用户都不知道家用环境下双网卡主板如何充分利用两个网口,其实使用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就是一个好思路。 双倍带宽的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指将两条或多条物理以太网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所以,如果聚合两个1Gb/s端口,就能获得2GB/s的总聚合带宽(图1)。聚合带宽和物理带宽并不完全相同,它是通过一种负载均衡方式来实现的。在用户需要高性能局域网性能的时候很有帮助,而局域网内如果有NAS则更是如此。比如说我们在原本千兆(1Gb/s)网络下PC和NAS之间的数据传输只能达到100MB/s左右,在链路聚合的方式下多任务传输速度可以突破200MB/s,这其实是一个倍增。 01 链路聚合原本只是一种弹性网络,而不是改变了总的可用吞吐量。比如说如果你通过一条2Gb聚合链路将文件从一台PC传输到另一台PC,就会发现总的最高传输速率最高为1Gb/s。然而如果开始传输两个文件,会看到聚合带宽带来的好处。

简而言之链路聚合增加了带宽但并不提升最高速度,但如果你在使用有多个以太网端口的NAS,NAS就能支持链路聚合,速度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家用的局域网环境不论是线缆还是网卡多数都停留在1Gb/s的水平,如果你想要真正的更高吞吐量改用更高的带宽比如10Gb/s网卡,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万兆网卡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我们使用普通单千兆网卡主板,通过安装外接网卡来增添一个网络端口就能实现效果。 链路聚合准备工作 首先你的PC要有两个以太网端口,想要连接的任何设备同样要有至少两个端口。除了双千兆(或一集成一独立)网卡的主板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支持链路聚合(LACP或802.1ad等)的路由器。遗憾的是很多家用路由器不支持链路聚合,选择时要注意路由器具体参数,或者干脆选择一个支持链路聚合的交换机。 除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还需要一款支持链路聚合的操作系统。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Windows 7并没有内置的链路聚合功能,一般微软要求我们使用Windows Server,但其实Windows 8.1和10已经提供了支持了。其实如果操作系统不支持可以考虑使用厂商提供的具有链路聚合功能的驱动程序,比如英特尔PROSet 工具。另外操作系统Linux和OS X都有内置的链路聚合功能,满足了所有先决条件后下面介绍如何实现。 测试平台 主板华硕Rampage IV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i7-3970X 内存三星DDR3 32GB 硬盘三星850Pro 1TB(RAID 0) 交换机网件ProSAFE XS708E 10GbE 网卡双端口10GBASE-T P2E10G-2-T 线缆 CAT7

链路聚合之动静态聚合方式

链路聚合之动静态聚合方式 链路聚合组是由一组相同速率、以全双工方式工作的网口组成,C220的每个链路聚合组可以支持8个GE口。链路聚合组分动态聚合和静态聚合两种。 1、动态聚合: 动态聚合对接的双方通过交互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协议报文,来协商聚合对接。 优点:对接双方相互交互端口状态信息,使端口状态能保持一致; 缺点:不同厂家对接可能因为协议报文的处理机制等不同,产生对接异常。 一般来说:动态聚合要同端口匹配方式为强制相配套使用,因为:如果端口匹配方式为自适应,那么当物理链路质量不好时,可能端口状态频繁出现变化,相应的聚合组状态也会频繁出现up、down故障。 2、静态聚合: 对接双方不交互LACP报文,仅看物理端口状态是否UP。 优点:不同厂家之间无需担心协议报文协商问题。 缺点:单根纤芯发生故障时,可能出现收端正常的一方端口处于UP,而出现单通,所以这种情况一般要求端口匹配状态为自适应状态。 一般静态聚合组要和端口匹配方式为自适应相配套,因为:如果端口匹配方式为强制模式,那么当单纤芯发生故障时,接收正常的端口是处于UP状态的,设备会继续往该端口发出数据流,但实际上对端接收不到,导致单通情况出现。 建议:一般不同厂家对接,建议设置聚合组为静态、端口设置为自适应方式。 C220链路聚合配置: 静态方式(推荐): interface smartgroup1 description To QZ-NA-ST-S8505-L1-1 //聚合组描述信息 switchport mode hybrid //设置端口VLAN模式为hybrid port-protect disable //C300有此参数,C200、C220无此参数 smartgroup load-balance dst-ip //设置为基于目的IP的负荷分担方式(即:在C220侧以不同的目的IP决定走向不同的上联口,以达到均衡负荷的目的,分担方式还有基于目的mac、源IP、源MAC等方式,同85对接建议采用目的IP方式) interface gei_0/13/1 hybrid-attribute fiber negotiation auto //聚合组采用静态后,端口采用自适应模式 description to_ShuiTouL2-G3/1/13 //对接对方端口信息 switchport mode hybrid //这里的端口VLAN模式须和要加入的smartgroup中配置一致 port-protect disable smartgroup 1 mode on //添加到聚合组,采用静态方式 interface gei_0/14/1

华为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版本切换前)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 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 同时,同一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组网图 链路聚合配置示例图 应用要求 设备Switch A用3个端口聚合接入设备Switch B,从而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员端口中分担。 Switch A的接入端口为GigabitEthernet1/0/1~GigabitEthernet1/0/3。 适用产品、版本 配置适用的产品与软硬件版本关系 配置过程和解释 说明: 以下只列出对Switch A的配置,对Switch B也需要作相同的配置,才能实现链路聚合。 配置聚合组,实现端口的负载分担(下面两种方式任选其一)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 创建手工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至GigabitEthernet1/0/3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 创建静态LACP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至GigabitEthernet1/0/3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完整配置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配置注意事项 不同平台软件对静态聚合方式的实现不同,所以不同平台软件的产品采用静态聚合方式对接时,容易产生问题。有关平台软件的版本信息可以通过 display version命令查看。 配置了RRPP的端口、配置了静态MAC地址或者黑洞MAC地址的端口、使能Voice VLAN的端口以及使能802.1x的端口不能加入聚合组。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版本切换后) 组网图 链路聚合配置示例图

链路聚合技术

一、链路聚合简介 1.链路聚合原理 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 2.作用 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https://www.doczj.com/doc/1210336767.html,CP协议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 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 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LACP 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 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对 端接收到LACPDU 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端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 够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处于Selected 状态达成一致。 操作Key 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模式、up/down 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在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 状 态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4.链路聚合的端口的注意事项 1 端口均为全双工模式;

2 端口速率相同; 3 端口的类型必须一样,比如同为以太口或同为光纤口; 4 端口同为access端口并且属于同一个vlan或同为trunk端口; 5 如果端口为trunk端口,则其allowed vlan和nativevlan属性也应该相同。 5.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CISCO a)把指定端口给聚合组,并指定聚合方式 SW(config)interface Ethernet0/1 SW(config-ethernet0/1)#port-group 1 mode(active|passive|on) b)进入聚合端口的配置模式 SW(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进入该模式可以配置一些端口参数 c)名词解释 Port-channel 组号:范围是1-16 聚合模式 active(0)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 passive(1)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 on(2)强制端口加入Port Channel,不启动LACP 协议。

S5500-SI链路聚合配置

第1章链路聚合配置 1.1 链路聚合简介 1.1.1 链路聚合的作用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端口组, 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 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 同时,同一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1.1.2 LACP协议简介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基于 IEEE802.3ad标准的、能够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LACP协议通 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 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 系统LACP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 作Key。对端接收到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端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 比较,以选择能够聚合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LACP 聚合组达成一致。 操作Key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模式、 up/down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对于动态LACP 聚合组,同组成员有相同的操作Key;对于手工聚合组和静态LACP聚合组, 处于Selected状态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1.1.3 链路聚合对端口配置的要求 在同一个聚合组中,能进行出/入负荷分担的成员端口必须有一致的配置。这些 配置主要包括STP、QoS、GVRP、QinQ、BPDU TUNNEL、VLAN、端口属 性、MAC地址学习等,如表2-1所示。 表1-1链路聚合对端口配置的要求

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的应用场景 链路聚合一般部署在核心结点,以便提升整个网络的数据吞吐量 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能够提高链路带宽,增强网络可用性,支持负载分担 可以是路由器、可以是交换机、可以一端是交换机一端是路由器 链路聚合模式 手工负载分担模式下所有活动接口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分担

负载流量 LACP模式支持链路备份 数据流控制 Eth-Trunk链路两端相连的物理接口的数量、速率、双工方式、流控方式

The device is running! sy 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sysn [Huawei]sysname lsw1 [lsw1]

Feb 28 2020 16:45:20-08:00 lsw1 DS/4/DATASYNC_CFGCHANGE:OID 1.3.6.1.4.1.2011.5.2 5.191.3.1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The current change number is 4, the change loop count is 0,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records is 4095. [lsw1]in [lsw1]int [lsw1]interface eth-tr [lsw1]interface Eth-Trunk 1 [lsw1-Eth-Trunk1]q [lsw1]int [lsw1]interface g0/0/1 [lsw1-GigabitEthernet0/0/1]eth-tr [lsw1-GigabitEthernet0/0/1]eth-trunk 1 Info: This operation may take a few seconds.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done. [lsw1-GigabitEthernet0/0/1] Feb 28 2020 16:48:38-08:00 lsw1 %%01IFNET/4/IF_STATE(l)[0]:Interface Eth-Trunk1

SDH、RPR、PTN三种技术对比分析

SDH、RPR、PTN三种光纤传输技术对比分析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光传输系统,选择什么样的光传输技术决定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和传输模式,也决定了整条高速公路信息化的传输带宽和信息传输模式。 随着高速公路以视频联网监控业务为主的业务推动,目前主流的SDH系统也渐渐不容易满足其要求了,且SDH技术发展到如今已经不能满足电信网络业务IP化和网络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到了其生命力的末期,而替代的光传输技术比较多,目前主流光传输技术有SDH/MSTP、RPR、PTN等,这些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现在就对上述技术做一对比分析,以选择最适合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使用的技术。 1、SDH/MSTP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目前高速公路干线光传输系统和接入网系统应用最多的技术。SDH以电路交换为核心,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最初SDH只为其他系统设备提供TDM 业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要,同时需要承载TDM、ATM、IP等业务,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就诞生了。SDH/MSTP系统提供155M、622M、2.5G、10G等光纤传输速度,提供高速公路常用的各种业务接口。 SDH/MSTP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技术成熟,设备应用广泛,系统稳定可靠; 能够支持E1、IP、ATM等多种业务接入,业务传输安全可靠; 系统高可靠性和自愈保护恢复功能; 网络管理功能强大; 系统可以平滑升级、扩容。 但SDH/MSTP技术也有如下一些不足: 承载效率低下,大量带宽被系统浪费掉; 不能对基于以太网的用户提供多等级具有质量保障的服务,服务类型属于面向非连接,不能提供端到端的质量保障; 每个MSTP设备的以太网处理板卡需要对每个业务进行MAC地址查询,随着环路上的节点增加,查询MAC地址表速度下降,处理性能明显下降。 端口带宽不能动态分配,对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业务承载能力不足。

光网络第三次作业

光网络第三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 1.主要完成信息的汇聚与分发任务,实现用户网络管理。 A.通道层 B.汇聚层 C.接入层 D.核心层 知识点: 第6章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2. 3.宽带城域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 A.通道层 B.接入层 C.复用段层 D.应用层 知识点: 第6章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4. 5.根据网络范围的大小,目前计算机网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A.城域网 B.交换网 C.分组网 D.广播网 知识点: 第6章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6. 7.在IP over SDH数据封装过程中,通常采用帧进行组帧。 https://www.doczj.com/doc/1210336767.html,PS、POS B.IP、RPR C.SDH、MPLS D.PPP、HDLC 知识点: 第6.3章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 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8. 9.(错误) 在IP over SDH中PPP协议数据的定帧方案是依靠协议来完成的。 A.HDLC B.IP C.网络层 D.物理层 知识点: 第6.3章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 案: A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10.实用智能适配层技术包括多协议标签协议和。 A.弹性分组环 B.波分复用 C.虚拟局域网 D.虚级联 知识点: 第7章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5.0

11. 12. 是适用于分组数据类型的帧映射GFP,它是GFP所定义的映射模 式之一。 A.GFP-T B.GFP-R C.GFP-H D.GFP-F 知识点: 第7章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 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13. 14.(错误) GFP中可用PLI域和cHEC域的特定关系来作为帧头的。 A.控制 B.检错 C.定界 D.开销 知识点: 第7章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C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15. 是一种先进的数据信号适配、映射技术。 A.GFP B.LCAS C.WDM D.MSTP 知识点: 第7章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链路聚合配置

目录 1 链路聚合配置 ....................................................................................................................................... 1-1 1.1 链路聚合简介.................................................................................................................................... 1-1 1.1.1 链路聚合的作用...................................................................................................................... 1-1 1.1.2 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 1-1 1.1.3 链路聚合的模式...................................................................................................................... 1-3 1.1.4 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类型........................................................................................................... 1-4 1.2 配置静态聚合组 ................................................................................................................................ 1-5 1.3 配置动态聚合组 ................................................................................................................................ 1-6 1.4 聚合接口基本配置............................................................................................................................. 1-8 1.4.1 配置聚合接口描述信息........................................................................................................... 1-8 1.4.2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三层聚合子接口的最大传输单元MTU ..................................................... 1-9 1.4.3 开启聚合接口链路状态变化Trap功能................................................................................... 1-9 1.4.4 关闭聚合接口 ....................................................................................................................... 1-10 1.5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模式 ................................................................................................................... 1-10 1.6 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 1-11 1.7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举例 ................................................................................................................... 1-11 1.7.1 二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1-11 1.7.2 二层动态聚合配置举例......................................................................................................... 1-12 1.7.3 二层聚合负载分担模式配置举例 .......................................................................................... 1-13 1.7.4 三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1-14 1.7.5 三层动态聚合配置举例......................................................................................................... 1-15 1.7.6 三层聚合负载分担模式配置举例 .......................................................................................... 1-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