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辐式粮食物流网络的横向协同_一个整合的概念框架

轴辐式粮食物流网络的横向协同_一个整合的概念框架

轴辐式粮食物流网络的横向协同_一个整合的概念框架
轴辐式粮食物流网络的横向协同_一个整合的概念框架

轴辐式网络模型在现代航空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

轴-辐式网络模型在现代航空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现代物流必须将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连接起来,构筑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实践证明,“轴-辐”式模型是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网络结构。“轴-辐”系统凭借规模经济和品种经济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而且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然而,“轴-辐”系统在运距增加、运输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经常受到人们的指责。本文在系统阐述了“轴-辐”系统的基本原理,重点对枢纽区位、网络结构、网络成本以及网络演化过程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轴-辐”网络模型引入到现代航空物流配送中的优劣势,从而对“轴-辐”网络模型在物流配送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方法指导。 关键词:“轴-辐”网络模型;航空物流配送;规模经济效应;品种经济效应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航空市场自由化和私营化、行业兼并与合并、掠夺性行为和行业进入的高门槛、垄断竞争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在美国和欧盟,多数航空公司普遍采用“轴-辐”系统的组织、管理、服务和运行模式,开展全球航空运输服务。“轴-辐”系统具有规模经济和品种经济的优势,它可为客户提供选择性的服务,降低航空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扩大航空公司经济腹地,实现航空公司和区域福利最大化。如今,轴辐式网络模型被进一步发展,“轴-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产业、计算机研发机构(R&D、信息产业以及企业发展等领域。“轴-辐”系统已成为经济学、地理学和区域科学重要的研究领域。 “轴-辐”式网络研究引起大家的重视,与美国航空管制政策放松直接相关。航空管制放松后,美国的航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航线可以自主定价外,放松管制还放宽了市场进入和退出的条件,有利于承运人扩张服务地域、重新配置航线结构,这种灵活性导致轴辐式航空网络得到快速扩张,现实需求引起有关轴辐式网络的研究得到广泛开展。 一、“轴-辐”系统的概念体系 (一“轴-辐”系统

蒙牛物流网络规划定稿版

蒙牛物流网络规划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蒙牛配送简介 (一)市场分布------这一段有点重复下面的,是不是有点废话,可以删掉吗? 我国的主要奶源生产地带有内蒙古奶源带、新疆奶源带、东北奶源带、四川济南奶源带。蒙牛是奶源型企业,拥有温带优质奶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大草原,依靠大草原提供长保质期的优质奶制品,在全国已经拥有14座合作、参股的万头奶牛以上的牧场,主要分布在呼市、塞北、察北、马鞍山、尚志等地区。在全国各地有21 个事业部, 每个事业部分别管辖各个地区的配送,如包头事业部主要供货华东、西南及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北方奶源优势,直接为临近北方城市配送鲜奶。但从牛奶的消费市场来看,南方优于北方,沿海优于内陆,而优质奶源集中在北方,北奶南下成为蒙牛割据南方牛奶消费市场的关键。为了解决配送瓶颈,蒙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十几个区域配送中心(RDC),都分布于南方奶品消费市场的枢纽位置同时,为了满足周边城市小批量要货的及时供给,蒙牛在常温物流系统还设有杭州、广州、厦门、南昌、南京、成都、长沙、昆明、贵州、重庆、湖北等12 个分仓来满足配送需求。 (二)配送体系 蒙牛的鲜奶工厂都建在原奶地附近,如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地。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 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 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 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蒙牛生产基地在自治区境内以总部呼和浩特为轴心,向西延伸,进入包头、巴盟等地区;向东延伸,进入兴安盟、通辽等地区;向外省延伸,进入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河南、安徽、兰州、新疆、浙江、黑龙江等地区。下表为近几年蒙牛生产基地的省份统计:

物流网络规划资料整理最终版

第1章物流网络概述 1.网络的特征:P3 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分布性、异构性、自治性、协同性 2.物流网络: ?在网络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适应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发展起来的,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总称。 3.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P6 ●服务性 ●开放性 ●信息先导性 ●外部性和规模效应 ●整体性 ●服从性 4.物流网络的结构:P7 ●流动结构——具有七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径、流速、流效 ●功能结构——物流网络的基本功能: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 ●供应链物流结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流通物流、消费物流 ●治理结构【指资源配置的管控机制和方法】 ?多边治理(市场治理):交易各方通过合同确立交易关系,合同纠纷时引入第三方机制,即法律?三边治理:物流资源的需求方、供给方、第三方共同治理 ?双边治理:物流资源买卖双方共同治理 ?单边治理(垂直一体化):将外部治理变成内部治理,将企业外部供给变成企业内部供给 ●网络结构【指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 ?增长极网络:星形、扇形 ?点轴网络:带型、环形 ?多中心多层次网络:网格型 ●产业结构:物流基础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系统业、第三方物流业、货主物流业 5.微观物流网络:P12 1)制造企业——生产场所 ●包括:设施网络、供应网络、仓储网络、配送网络、装卸搬运网络 2)批发企业——存储场所 ●关键点:配送中心(选址) 3)零售企业——市场场所 ●关键点:终端设施网络(选址、布置要尽可能贴近和满足顾客)、仓储网络(向零售商提供花样繁 多的商品) 6.宏观物流网络:P13 1)物流园区物流网络 ●物流园区是一个大的物流节点 ●主要功能:集成、整合。提供一体化服务。 2)城市物流网络 ●主要功能:聚集、扩散、中介。 3)区域物流网络 ●与行政区域不同,区域经济没有明确具体的界限

《物流管理》第一章 物流概念

《物流管理》第一章物流概念 1.1什么是物流 "物的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术语,在日本始见于1955年--1964年。1956年10月--11月,日本生产效益本部派"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考察。该考察团回国后,发表了《流通技术》(日本生产效益本部Productivity Report第33号)的考察报告。报告中首次将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物的流通"。而生产物流为人们广泛使用则是在1964年--1965年。1964年通产省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会,设立流通委员会。1965年1月内阁会议在所制订的中期经济计划中,强调指出加速"物的流通"的现代化。1965年运输省发表的《运输白皮书》副题即为《近代化过程的物的流通》。这一时期"物的流通"受到极大的关注。 其后,"物的流通"简称为"物流",它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 1.1.1流通的概念 关于"物流",应首先从"流通"谈起,而流通又离不开经济活动。所谓经济活动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总的体系,基本上由生产和消费两种功能构成。而将其制造产

品、创造价值的生产和使用产品的消费连接起来的即是"流通"。 亦即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 a)社会间隔(生产的人和消费的人不同)。 b)场所间隔(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不同)。 c)时间间隔(生产时期和消费时期不同)。 原始社会是自给自足经济,这些间隔很小。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间隔也逐渐增大。正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社会的、场所的和时间的间隔联系起来。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社会间隔的是商业或贸易的流通(亦称商流)。这种沟通,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为所有权的转让架设桥梁,产生所有权的功效,例如买卖活动。 此外,联结场所、时间间隔的则是物流(物的流通),是物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创造场所性价值和时间性价值。如运输和保管。 运输联结生产和消费,在产地和销地之间架设桥梁,创造场所功效,如啤酒工厂生产啤酒,如果啤酒只是存在于工厂的仓库里,则它的功能与价值丝毫没有实现,

第1章物流基本概念

第一章基本概念 实物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 随的种种活动,简称,叫做“P.D.”。 物流定义: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表述是,“物 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物流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1986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及其关联的信息,从生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成本-效率的最佳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 我国《物流术语》中物流的定义是:“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1996年台湾物流协会拟定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是指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综合物流管理:要求在组织物流工作时,注意把物流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社会间隔,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同。 场所间隔,指生产的场所与消费的场所不同。 时间间隔,指生产的时期与消费的时期不同。 商流:使商品所有权进行转移,解决所有权更迭问题的活动是商流。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品信息活动。 物流是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物流过程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商流与物流的区别:如表所示, 商流物流 (商业流通的简称)(实物流通的简称) 商品的买卖活动 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 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实现商品的价值; 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 商品的物流活动 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 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在生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 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

轴辐式网络

航空货运组织与管理 轴辐式运输网络在航空运输的优势以及联邦快递物流为什么采用轴辐式作为进行航空快递的主要物流网络 班级:物流管理英语强化 姓名:谢逸朗 学号:2220133928

轴辐式网络的定义 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通过和网络中的一个或少量几个枢纽节点相互作用,实现货物、人员及服务的传递的一种网络结构。轴幅式物流网络将物流中一个或多个节点设立成为枢纽中心站。而非中心站的节点都由中心站彼此相连。货物先由各节点运至枢纽中心站,再依据目的站进行集中运输,可以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在网络干线上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产生集群效益,带动所在区域及城市的经济发展。 轴辐式网络的优势 1构筑轴幅式航空网络有利于优化机场的资源配置。将机场分为枢纽机场与非枢纽机场,可以使每个机场的作用和意义更加清晰明确,有助于形成一个规范、合理的机场体系,减少运输工具,合理配置运输资源。枢纽机场的客货流量较大,因此航空公司可以将大型飞机配置给枢纽机场之间的运输,以便充分体现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枢纽机场与非枢纽机场之间的客货运输,可以配以小型飞机,可以节省运力。此外,轴幅式航空运输网络可以使航空公司的机组调配,机务维修等在枢纽机场进行,不仅可以提高调配能力而且可以减少备份资源,使得航空公司的管理成本大大减少。 轴辐式网络与完全连通式进行对比:完全连通式的物流网络中各节点没有明确的主次之分,每个节点所在区域都热衷于成为物流枢纽站、交易中心或配送中心,这样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甚至造成了浪费。而在轴辐式网络中有明显的枢纽中心站和非枢纽中心站之分,这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有主次地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枢纽中心站的建设中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2轴辐式物流网络可以减少货物运输的不平衡性,提高运输资源的利用率,产生规模效益,有利于发挥密度经济的效应。密度经济是指成本(如飞行、机组、燃料等)随着航班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在物流运输系统中,各节点之间的物流量存在不均衡性。 轴幅式网络通过枢纽的中转,可以将运输需求集中到少数几个枢纽机场,再根据不同航线的各自的运输需求,灵活的安排航班密度。增加枢纽机场之间的航班密度,可以充分发挥密度经济的优势,节约成本。轴幅式航空运输网络与我国航空运输这一需求特点相适应,可以增加枢纽机场之间的航线的航班密度,以满足大型机场较多的运输需求,体现密度经济的效应。而在非枢纽机场与枢纽机场的航线之间,则可以投入相对较低的航班密度以节省航空公司有限的资源。 轴辐式网络与完全连通式进行对比: 在传统的完全连通式中,各节点之间是直接相连的,每个连接线路上的货物流通量通常比较少,导致各运输路线的运输工具满载率比较低,浪费了运输资源,造成了成本损失。轴辐式物流网络系统设置了枢纽中心站,将各非枢纽站的货物先集中运输到相应的枢纽中心站,再通过枢纽中心站向目的站运输,这种运输方式使得干线上的货物运输量大大增加,满载率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运输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 3有利于发挥网络规模经济效应。在轴幅式航空网络中,可以将相同始发地、不同目的地的需求通过枢纽机场的中转集中到同一航线;而将不同始发地,相同目的地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枢纽机场中转到同一航线。相对于点对点直达航线,轴幅式网络没有改变网络中结点的数量,也没有改变网络中客货的运输量,然而轴幅式航空网络减少了结点之间连接的数量,从而使连接的

轴辐式运输网络

轴辐式运输网络 一、轴辐式运输网络在航空运输的优势 轴辐式运输网络模型是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网络结构。轴辐式运输网络系统凭借规模经济和品种经济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而且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 (一)网络运行及规模经济效应 轴辐式运输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扎根于轴辐式运输网络结构自身的经济性,使用少量枢纽节点来作为集中、分配网络流的中心,通过网络流合并,网络运营商可以使用大型、相对更经济的网络设备,可以以更高的服务频度来提供网络服务,而网络用户则可以从更高的服务密度中受益。轴辐式运输网络系统是航空公司在航空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下,采取的一个竞争战略。其最突出的优势为规模经济,即在枢纽和链路上产生交通流的集聚。 由于采用轴辐式运输网络系统,打折因素能够吸引要素流集聚到网络中一个或几个点或链路上来,增加了链路上的交通密度,使采用大型交通工具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提高已有交通工具利用效率,实现多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上以最短时间转乘或转载,使柔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门到门”服务有可能实现,这样节点和链路的使用成本便会大大降低,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在不同的航空公司之间建立联盟关系,实现枢纽和链路共享,从而实现社会流通总成本的降低。 (二)品种经济效应 航空运输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规模经济,而且也来自品种经济。研究发现航空公司增加业务量和航班数量不会产生规模经济,即航空公司利润与其业务量之间不存在规模经济;航空公司的成本节约来自其空中交通网络的密度增加和航空网络的改进(即品种经济),揭示新增航线导致轴辐式运输网络系统地域范围扩展,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的收益降低,但是网络的空间拓展能够为航空公司产生品种经济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其一,增加新的航线和航班,有利于其向腹地区域内的顾客做广告宣传, 促进航空公司腹地的拓展,从而使其占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二,枢纽机场交通量的增加有利于航空公司使用较大的飞机或更有效使用飞机,也有利于提高飞机的负载率和飞机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其三,把空中交通流量集中到枢纽机场所增加的客货流量可支持更多的航班,使原来无利可图的航线变得有利可图;其四,表现在服务种类的有机结合,例如把客运和货运及邮件投递结合起来,把客运和旅游等其它服务结合起来,实现品种经济最大化。 (三)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 轴辐式运输网络航空系统大大提高进出航班搭配的可能性。航空公司为了在一个枢纽飞机场实现联程航班搭配的最优化,必须把抵达航班和起飞航班在合理时间内搭配起来,即必须把来自不同城市的航班到达一个枢纽航空站的时间安排在大约同一个时间,以方便旅客和货物的换乘、转载。较多的航线和频率较高的航班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它允许乘客或货物选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物流的由来 ? 1921年,美国的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 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 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 ? 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中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引进美国概 念,改作‘物的流通’。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简 称“物の流”。 ? 中国1979年6月物资代表团赴日后回来引用,并开始使用。 ? 1988年中国台湾也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物流张力三角形 质量 速度 灵活性 价格 竞争性 8 “适” 8个适宜:适宜的数量适宜的目标适宜的地点适宜的时间 适宜的质量适宜的人员适宜的信息适宜的成本 我国标准的物流定义: 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比如回收用于运输的托盘和集装箱、接受客户的退货、收集容器、原材料边角料、零部件加工中的缺陷在制品等的销售方面物品实体的反向流动过程。其活动有以下五个方面:返品处理、再制造、再营销、再循环和垃圾处理。 现代物流的六大作用: 1、发展现代综合物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2、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3、现代综合物流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 4、现代综合物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现代综合物流是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的货源基础。 6、现代综合物流是现阶段实施港区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2007年至今中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但物流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在高位运行。2007年,比5年前的2003年只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06年的18.3%还上升0.1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率仍高出1倍左右。 但是,社会物流总费用持续高位运行,并没有带来物流企业利润率的上升。据初步调查,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左右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也就是说,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增长的物流费用,并没有变为物流企业的利润。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我国物流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运输费用。2007年增长17.6%,占总费用的54.4%;其中道路运输费用增长17.9%,占全部运输费用的63.2%。其中既有有油价上涨的因素,也有运输组织化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下,各种运输方式不匹配、不衔接,难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原因。二是保管费用。2007年增长21.2%,占总费用的32.9%。其中利息支出增长16.6%,占全部保管费用的42.2%;仓储费用增长19.9%,占全部保管费用的25.9%。反映出我国物流运作周转慢、效率低的问题仍然没有明显改观。三是管理费用。2007年增长13.6%,占总费用12.7%,反映出我国社会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社会物流总费用,对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影响极大。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产生20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物流总费用的降低,依赖于物流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使其有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如果物流企业利润率越来越低,低到不足以支撑基本的运作,那么,许多企业和资本将会退出这个行业。由此带来的只能是产业化程度进一步降低,物流总费用继续走高。当前物流企业利润率的下降是其发展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较快(例如油价、用工等),而物流企业的分散、弱小现状,在市场上难以取得定价的话语权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形成物流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还需要产业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

无容量约束单分配轴_辐式物流网络设计

第10卷第5期2010年10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Journa l o f T ransportation System s Eng i nee ri ng and In f o r m ati on T echno l ogy V o l 10N o 5 O ctober2010 文章编号:1009 6744(2010)05 0175 07 无容量约束单分配轴-辐式物流网络设计 崔小燕1,李旭宏*1,毛海军1,张 永1,杨平乐2 (1.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2.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基础部,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 针对无容量约束的单分配轴-辐式物流网络设计问题的特点,为其建立了单分配p-枢纽中位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启发式求解算法.该算法分两步实现:首先利用蚁群算法来确定网络中枢纽节点的位置,然后用另一种启发式算法将非枢纽节点分配给枢纽节点,同时,将一种基于6种邻域结构的变邻域搜索算法作为蚁群算法的局域搜索策略以提升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并加快收敛速度.最后结合澳大利亚邮政数据进行了算例仿真实验,并对蚁群算法中参数的合理设置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求解此问题时有着良好的有效性和较快的求解效率. 关键词: 物流工程;p-枢纽中位;蚁群算法;变邻域搜索算法;轴-辐式物流网络 中图分类号: U491文献标识码: A Design ofUncapacitate d Hub and Spoke Logistics Net works wit h Si ngle Allocati on CU I X iao yan1,LI Xu hong1,MAO H ai j u n1,Z HANG Y ong1,YANG P i n g le2 (1.T ransporta ti on Co llege,Southeast U niversity,N anji ng210096,Ch i na; 2.D epart m ent of Basic Courses,Zhang jiagang Ca m pus o f Jiangsu U n i ve rs it 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 ogy,Zhang jiag ang215600,Ji ang s u,China) A bstrac t: In t h i s paper,an uncapac itated si ng l e a ll ocation p hub m ed i an model is deve l oped cons i deri ng t he charac ters of the uncapac i tated hub and spoke log i stics net wo rks.A heur i sti c a l gor it hm based on ant co l ony syste m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m a t he m atic fo r mu l a tion.The ant co lony system is app lied to locate t he hub nodes,and t hen a heu ristics a l gor it hm is used to assi gn the non hub nodes to the hub nodes.M ean wh ile,a var i able ne i ghborhood search algor it h m w ith si x ne i ghborhood structures is i m p l em ented as the local search procedure for the an t co l ony system to i m prove the overall sea rch ability of this a l gor ith m and speed up t he conve rgence process.F i na lly,a computati onal expe ri m en t i s per f o r m ed w ith the A P data se t,and a test is carr i ed out for the reasonable se l ec tion of the para m eters i n ant colony syste m.T he exper i m enta l resu lts i n d i cat e t he a l go rith m is f easible to t he prob l em and has good efficiency i n find i n g the opti m izati on so l ution. K ey word s: l og istics eng i neering;p hub median;ant co l ony a l go rith m;var i able ne i ghborhood search; hub and spoke log i stics ne t w orks CLC nu m ber: U491Docum en t cod e: A 收稿日期:2010 01 19 修回日期:2010 06 22 录用日期:2010 09 06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0092120046). 作者简介:崔小燕(1981-),女,河南省潢川人,博士生. *通讯作者:li xuhong@https://www.doczj.com/doc/1210316574.html,

物流的基本概念第1章导论

第1章导论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物流的基本概念 The Concepts of Logistics ?关于物流的概念 物流现象伴随社会商品交换出现。 物流的英文名称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1905年美军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Baiker)在《军队和军需物品运输》一书中称:“那个与军队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如:the General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PLA 二次大战中,美军及其盟军的大量军事后勤保障实践大大丰富了物流学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 1956年10月,日本派了一个12人的考察团赴美进行流通技术实地考察,接触到物流的概念,回国后结合国内的情况,提出了“物的流通”的概念,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广泛认同,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我国从上世纪70-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个概念。 ?与物流有关的名称 ?物流的定义 1.2 物流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内容 History and Components ?时间跨度上的三个阶段 ?技术发展上的六个阶段 ?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领域和内容

1.3 物流系统的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of Logistics Systems ?三种分类方法 ?生产物流的分类 1.4 物流装备与技术 The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of Logistics ?物流技术的概念 ?作用与地位 ?技术领域 ?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2章仓储装备与技术 Chapter 2 The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of Warehouse 2.1 仓储概论 The Introduction of Warehouse ?仓储的基本概念 仓储——利用仓库来储存和保管货物。 仓库——是储存、保管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的总称,如库房、货棚、货场等。 作用——仓库是物流系统的一个中心环节,是物流网络的节点。 仓库的功能——储存和保管 调节供需 调节货物的运输能力 流通,配送,加工 信息传递 产品生命周期支持 ?仓库的分类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第一章物流发展概述 重要概念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 结合。 物流包装:指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封标志的工作总称。 物流的基本功能:最基本的有7种功能包括采购、包装、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 导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物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还是回收物流,物流活动使产品实现了形态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占有效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的作用体现在它的各个功能中,它在发展地区、国内和国际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物流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现代社会中,物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的影响越来越大。本章重

2 点介绍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定义以及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 物流发展历程及内涵 物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贸易出现的年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将物流作为一个术语则是在20世纪初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将物流这一概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以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物流的发展 明确的物流概念和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最初物流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 ”(简称PD ),译为“实物配送”或“货物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军的军事物资、装备的制造、供应、战前配置与调运、战中补给与养护等军事后勤活动,都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进行管理,于是产生了物流这一概念,最终形成了军事后勤学,即“Logistics ”,是为维持战争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成功的物流管理对盟军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为日后这一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Logistics 与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不同之处在于:Logistics 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并把物流活动扩大到了生产领域。物流已不简单地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流性的流通过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型制造商往往把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外包给其他专业性制造商,自己只是从事零部件的组装。在此种情况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保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生产系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如果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方面结合起来,必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需求领域呈现个性化,导致分销成本上升,存货成本也随之急剧上升。运输模式发生了变化,由大批量运输改为零散运输,总成本上升。为了更好地经营生产,人们开始把目光集中在物流领域。第一本物流专著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著名商业专家、作家、咨询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专著《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一书中称物流是最后12块组织可以提高效率的领域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物流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的阶段。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后来的金融危机促使企业开始运用物流管理来降低成本,从而物流管理进入制度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物流管理处于技术经济变革时代。1986年,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NCPDM )改名为美国物流协会(CLM ),并正式将物流的名称由“Physical Distribution ”改为“Logistics ”。

物流内涵的演进

物流内涵的演进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组成,其中流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必要环节。流通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为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三大间隔问题,这三大间隔分别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间隔、生产地点与消费地点的空间间隔、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的时间间隔。流通消除社会间隔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属交易流通(称为商流);消除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商品物理性转移,属物资流通(称为物流)。 从人类开始商品交易的经济活动起,物资的物理性流动就伴随而来。社会实践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变化,促进人们对物流内涵认识的不断演进和深化。物流内涵在不同经济阶段,适应不同的经济活动目的,在不断在进化和完善;而且即便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经济发展阶段,也因不同的团体组织和学派,或者因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不过物流内涵的变化过程也恰恰反映了不同时期物流理论、物流管理和物流效率化的进步轨迹。 第一节物流内涵的演进 一、PD的物流概念 19 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制造商,开始涉及" Physical Distribution (简称PC)”活动领域。PD汉语意译为“物资配送”或“实物配送”。“ Distribution ”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Arch W.Shaw ”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s in Market Distribution ,哈佛大学出版社1915 年出版”一书中提出了“ Distribution ”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并指出实物供给(Physical Supply ”是流通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同年,L.D.H.威尔德(Weld)指出市场营销能产生 三种效用,即所有权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并提出了流通渠道的概念。1924 年克拉 克(Clerk )认为实物供给功能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要素,是由运输和保管组成。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 , AMA把PD定义为:“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资与服务于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1948 年后,该协会对PD的定义作了两次修改:“是物质资料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或消费地流动过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