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_新常态_十三五_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_郝宇

中国能源_新常态_十三五_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_郝宇

中国能源_新常态_十三五_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_郝宇
中国能源_新常态_十三五_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_郝宇

DOI:10. 15918/j. jbitss1009-3370. 2016. 0201

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 年能源经济展望

郝宇,张宗勇,廖华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征,在此将这些能源方面的新特征称为“能源‘新常态’”。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展望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发展情况,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

关键词:“十三五”;能源“新常态”;能源消费量;能耗强度;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4;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70(2016)02-0001-07

一、背景: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①,指出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是经济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之一(如表1所示)。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和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相比,中国经济出现的增速减慢、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等新特征[1]。在此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且具有迈向中高端经济水平的潜力[2]1-8。

表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侧重方面变化趋势

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

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生产能力和产业

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经济风险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资料来源:年月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遭遇次贷危机冲击增长乏力,中国人均收入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国家行列后,面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②,宏观经济表现出一些失衡的新特点[2]1-8。例如,中国能源资源出现严重短缺,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下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资源环境约束已不允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换言之,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收稿日期:2016-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3015);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42142005)

作者简介:郝宇(1983—),男,副教授,德国汉堡大学经济学博士(2012年),E-mail:haoyuking@https://www.doczj.com/doc/1d2486946.html,

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②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5万元人民币,按照官方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收入分类的标准,中国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 2 ·

北 京理工大学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6 年 3 月

二、能源“新常态”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 宏观政策,旨在改变中国传统的粗放式、高能耗的经 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和中国经济的 “再平衡”,这方面的政策将对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 响[3]。 特别是,能效提升、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意味 着中国单位 GDP 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降低[4], 中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笔 者认为,能源新常态的主要含义是,在中国经济进入 “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后,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 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于改革开放以来 30 余年的新 特征,主要包括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结构加速转 型,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清洁化等。 能源“新常态”的特征体现在以下 6 个方面:

(一)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持续放缓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十三五”期 间,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明显,导致对能源 需求总量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 中国经济处在转型 期, 从第二产业占主导到第三产业占主导, 由粗放 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 两方面作用叠加,使得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①。

(二)能源需求结构加速转型

从总体结构上看,非化石能源占比明显提升,未 来将打破对化石能源绝对依赖的局面。 新能源 (风 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 上升。 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份额将提高,其中增长最强 劲的是可再生能源电力。 从化石能源结构上看,从煤 炭“一家独大”向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结构逐渐合理 的方向演进,同时非化石能源迅速发展,能源消费结 构向低碳化和清洁化转型,如图 1 所示。

(三)能源效率明显提升,能耗强度大幅降低 能源消耗强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反映了能源使用的经济效 率。 近年来大量研究强调提高各个行业的能源效率 与降低碳排放强度等 “ 质 量 ” 指 标 。 Ouyang 和 Lin (2014)[9]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强调提高中国能源使 用效率,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认为应该提高可 再生能源的补贴, 去除化石能源的补贴。 Dai 和 Xue (2015)[10]关注中国在风能市场方面的政策,阐明了中 国实现风能技术跳跃发展的关键 政 策 。 刘 舫 舸 (2015)[11]认为在新常态下,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技术 突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任保平和宋文月(2015)[12]强 调提高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任保平 和周志龙(2015)[13]发现,以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 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 科技产业,具有技术先进、清洁生产等特征将为经济 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这有助于打造并提升“中 国质量”,在增长速度缓步“下台阶”的同时助推增长 质 量 “ 上 台 阶 ” ( 张 占 斌 ,2014)[14]。 根 据 杨 向 阳 等 (2013)[15] 的计算,2013 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

1978 年的近 3 倍, 中国经济开始逐渐进入 “创新驱

动”的新时代。 这些研究均表明,面对世界科技创新和 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逐步 发生转换。 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可能进 一步提升,中国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效益”的新标签。

( 四) 能源消费的区域化特征较为明显且空间 相关性较强

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特点区 域、 板块的能源和经济发展表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 点。 例如,华北地区重化工业发展较快,能源消费结 构 以 煤 炭 为 主 , 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大气污染较为 严重。 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西部地区承接了 东部发达省份转移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行业,在 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上体现出“追赶”现象[16]。 此外, 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内部由于 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较为接近,能源消费 和污染排放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空间相关性[17]。

( 五) 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环境逐步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 BP [6]9、国家统计局[7]、《 中国煤炭消费 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8]6 整理计算①。

图 1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下降

改变

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有所放 缓,经济结构和产业向低能耗、清洁化、高附加值转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5]2 预计 2015 年中国能源消费略有下降,2015 年前三季度的统计也基本验证了

这一判断。

②“建言十三五·中国煤控规划研究”国际研讨会发布报告称,2020 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有望控制在 27.2 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占总 耗能的比重下降到 57.3%。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由包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系统中心、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内的 20 多家政府智库、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完成。

2035

2020

2015

2014

2013

20 40

60

占比/%

80 100

煤炭占比 非煤能源占比

年份

郝 宇 等 : 中 国 能 源 “ 新 常 态 ” : “ 十 三 五 ”

及 2030 年能源经济展望

· 3 ·

2016 年 第 2 期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核电、其他能发电

型,对能源消费需求量增速放缓。 此外,人口年龄结 构变化使得向传统高耗能行业人口输送量减少,全 社会对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的共识不断提高, 有助 于能源消费增速降低、结构优化。

(六)能源价格将长时间低位运行,客观上不利 于对能源消费的控制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能源需求较低、美国页 岩油气产量增加能源供给等因素,国际能源价格预 计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较低水平。 低能源价格虽然 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客观上可能会刺激能 源消费,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本文在其他研究机构的前期成果基础上,预测 “ 十三五” 期间及到 2030 年前中国能源消费、 能源 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 进而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 消耗强度的角度, 通过情景分析来探讨中国 2030 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的可能情景。

三、“十三五”期间及 2020—2030 年 中国

能源经济展望①

( 一)“ 十三五” 期间煤炭、 石油、 天然气的消费 走势

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煤炭消费量有 可能在“十三五”内达到峰值,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 重要一步。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中国煤炭的能源 需求占比在 2014 年已降到 66%。 预计到 2017 年,这 一比重将可能下降到 62%左右,2020 年有望继续下 降到 58%~60%。 此外,Hao 等(2015)[18] 使用面板数 据,在考虑煤炭消费的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预计,在 基准情景(新常态的经济增速)下,中国煤炭消费量 将会在 2019 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

石油需求占比下降,对外依存度基本保持稳定。

2015 年石油需求增长 1.8%,达到 5.2 亿吨。 预计在“十

三五”时期,中国石油需求量温和增长,年均增长率约 为 1.7%左右,到 2020 年石油需求将达到 5.65 亿吨。

2015 年,中国石油的能源需求占比为 18.8%,2020 年 将下降至 17.6%。 考虑到石油进口的稳定增长,石油 对外依存度有望稳定在 58%~62%之间,并可能一直

保持该比重至 2030 年。 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 油气比得以优化, 并且 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 2015 年中 国天然气需求达到 2 000 亿立方米左右。 预期到

2020 年前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天然气需求占 比从 2014 年的 6%左右攀升至 10%以上,到 2030

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11%~13%。由于中俄天然气采购 协议等外购天然气合同保障了相对稳定的天然气 进口量,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有望稳定在 35%~38%之 间。 2015 年、2020 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占能源需求总 量分别为

6.3%和 10.1%。 在生产方面,页岩气、煤层 气、 致密砂

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生产产量将加大, 重要性不断提高。 2020 年油气比为 1∶0.6 左右。

( 二)“ 十三五” 期间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 需求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将持续显著增长 。 2014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 能、海洋能等)需求增速为 16%左右, 达到 3.8 亿吨 标准煤。 2015 年可再生能源增速有所放缓,达到 4 亿吨标准煤左右。 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 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至 5.5~6.0 亿吨标准煤, 占中 国能源需求总量的 11%~13%。

非化石能源需求占比与石油差距明显缩小。 根 据初步计算,2015 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 能源与核能和生物质能)的需求在一次能源消费中 的占比达到 12%, 预计到 2020 年这一比重将进一 步提升至

13%~15%,与石油需求占比差距缩小。

(三)2020—2030 年中国能源经济展望

1.关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走势

在新常态的经济增速下,中国煤炭消费量在达到 峰值之后逐年下降,石油需求增长缓慢,天然气占比 稳定提高。 预计 2030 年中国煤炭的需求占比有望下 降到 50%左右。 2020—2030 年间中国石油供需增长 进一步放缓,年均增长率降低到 0~1%之间,能源结构 中石油需求占比稳中有降。 同期中国天然气供需增长 率也有所下降,年均增长率降低到 2%~3%左右。 到

2030 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占比将达到 12%左右,油气

比约为 1 ∶ 0.7。 总的来说,石油占比下降,天然气占比 上升,油气比趋于合理,是未来中国油气能源结构变 化的大趋势,如图 2 所示。

注:1980—2010 年数据采用发电煤耗法计算 ;2015 年及 以后为预测值。

图 2 1980—2030 年能源消费构成

①本部分的预测基于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以及国家能源、环境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参考了近期发布的相关报告,包括 BP 集团《2035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6]13、国际能源署(IEA )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2015》[4]17、中国能源研究会报告[19]22、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世界能源 中国展望(2014—2015)》[20]14、《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21]9 和《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22]12。

占比/%

· 4 ·

北 京理工大学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6 年 3 月

2.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需求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将持续显著增长。 在可再生能 源中,非水电类可再生能源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 年和 2030 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继续分别提高 到 6 亿吨标准煤和 8 亿吨标准煤左右。

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预计到

2030 年, 非化石能源占比将由 2013 年的 10.2%上 升到 21%。 其中,核能 5.0%,水电 10.0%,其他非化 石能源占比 6.0%。 其中,水电在非化石能源需求中 的 占 比 将 由 2013 年 的 68% 左 右 降 至 2030 年 的 50%以下①

。 2013 年和 2030 年中国能源需求结构变

化如表 2 所示。

表 2 2013 年和 2030 年中国能源需求结构变化 %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14》[23]及笔者预测。

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程度显著提升。 预计到 2030 年,以速生“草捕碳”技术、热电联产、太阳能纳米储 能、光热发电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的推

广,有望使得中国能源高效清洁程度大幅提升。

四、2030 年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 碳排放

量预测与展望

(一)预测方法

正 如 IEA 《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2015》[4]3 指 出 的,中国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能源强度大幅降低的 发展阶段。 本文首先汇兑各个研究机构的成果,结 果如表 3 所示。

在此基础上,按照 2010—2014 年的经验, 假设 能源强度每年下降 4%②,并且在 2016—2030 年间, 根据能源强度的变化③, 分别设置了 3 种不同的情 景: 基准情景( 达到 4%的降速), 低强度情景( 高于 4%的降速)

和高强度情景( 低于 4% 的降速), 预测 2030 年前中国能源消费、 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 量, 进而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 通过情景分析来探讨中国2030 年能源消费总量和 碳排放峰值的可能情景。 3 种情景下在 2016—2030 年时间段中能源强度和碳度变化率的预测值如表 4 所示。

表 3 现有预测对中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的估计汇总

/ /% /%

2010 -4.0④

中国能源研究会

2014 -4.8 中国能源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5 -3.1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24]

-3.2⑤

《世界能源中国展望 2015—2040 -3.4 IE A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2015》[4]18 (2014—2015)》[20]

2015—2035 -2.5

B P 集团《2035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6]8

表 4 3 种情景下各指标变化率

%

指标名称 情景名称

2016—2020 年

2021—2025 年

2026—2030 年

GDP

6.0 5.5 4.5 基准情景

-3.1 -3.7 -4.3 能源强度变化率

低碳情景

-3.4 -4.0 -4.6 高碳情景

-2.5 -3.1 -3.7 基准情景

-3.2 -3.8 -4.4 碳强度变化率

低碳情景

-3.5 -4.1 -4.7

高碳情景

-2.5

-3.1

-3.7

注:实际 GDP 增长率的预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报告[25]。

①2016 年 1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期间,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 生态环境

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水电增长速度,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水电发展可能显著放缓。 相 关信息:https://www.doczj.com/doc/1d2486946.html,/news/gnjj/20160108/3534483.s ht m l 。

②据中国能源研究会的统计,2010 年中国能耗强度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下降 4%。 IE A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2015》[4]16 指出,与 过去 25 年(1990—2015 年)相比,到 2040 年中国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将降低 85%。 BP 集团《2035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6]16 指出, 到 2035 年,中国经济增长 220%,而能源强度下降 50%。

③关于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比如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24]提出,2015 年能源消耗强度要求降低 3.1%以上。 所以本文

分别设置了 3 种不同的情景进行分析。

④“十一五”期间,中国对能源强度提出每年降低 4%的要求,5 年合计降低 20%,但未对碳排放强度提出要求。

⑤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的测算,2017 年中国单位 GD P CO 2 排放量(即碳强度)将比 2005 年下降 41%, 2019 年这一降幅达到 45%,2020 年达到 48%。 并预测可以提前实现中国政府已公布的碳减排承诺。

年份 煤炭 天然气 石油 水电 核能 其他非化石

2013 67.4 5.3 17.1 6.9 0.8 3.0 2030 50.3

11.9 16.8

10.0 5.0 6.0

郝 宇 等 : 中 国 能 源 “ 新 常 态 ” : “ 十 三 五 ”

及 2030 年能源经济展望

· 5 ·

2016 年 第 2 期

能源消费/亿吨标准煤;碳排放/亿吨

具体地,一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初步统计数 据,2015 年中国能源需求与供应分别为 43 亿吨标 准煤和 35.8 亿吨标准煤①。 参考中国社科院 2015 年

9 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

(2014—2015 年)》[22]9, 预测“ 十三五” 时期的总体增 长速度约在 6%。 另一方面,中国官方没有统计 CO 2 排放量。 根据荷兰环境评估机构(PBL )的最新核算 结果, 中国 2014 年 CO 2 排放量已达 106.40 亿吨②。 由于中国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关系紧密, 预计 2015 年中国 CO 2 排放量增长 0.6%,达到 107.04 亿吨。

作为对比, 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 《 世界能 源中国展望 (2014—2015)》 预计,“ 十三五” 时期 (2016—2020 年), 受中高速经济增长、“新四化”的 推动和一系列环境政策等的约束,到 2018 年,中国 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到 3.97%,5 年 年均增长速度为 3.79%。 根据本文的估算,“十三五” 时期(2016—2020 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速度 5 年 年增长速度分别 2.71%(基准情景) 和 3.35%(高碳 情景)。 本文减排约束较强,是因为 2015 年以来雾 霾等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有理由预期政府可能 加大治理污染的决心和力度。

(二)预测结果

根据表 4 设计的 3 种情景,分别预测每一种情 景下 2016—2030 年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变化 情况,如图 3 所示。

140 120 100 80 60

40亿吨。 之后,随着能源需求增长放缓,特别是在煤炭 需求达到峰值之后,中国碳排放的缓增趋势更为明 显。 在这种情景下,到 2025 年左右达到峰值的原因 在于: 第一, 由于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往往 存在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的增速越低, 能源消费的 增速可能越低。 由于 GDP 增速预期的放缓,能源需 求增速回落,可能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加速下降。 第 二,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能源效率的提升,意 味着在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系数在减小,致使 截止到 2030 年时,排放总量会下降。 第三,过去的 研究认为,在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往往存在双向 的因果关系。 然而,也有学者发现在这二者之间存 在 脱 钩 效 应 (Decoupling effects ), 即在经济增长的 同时碳排放不增加(Schandl 等,2015[26];Zhan g 和 Da ,

2015[27];Lu 等,2015[28])。 从实际数据上看,2014 年之

前 CO 2 排放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呈现出明显关联, 但是 2014 年的数据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

脱钩的迹象。

在基准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目标同样有可能 实现。 预计到 2025 年,中国 CO 2 排放总量约 131 亿 吨,并达到峰值。 此种情况下,到 2025 年左右达到 峰值的原因在于:持续的能效提高和风能、太阳能、 水电和核电等低碳能源使中国的排放增长放缓。 特 别是考虑到中国将在 2017 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引 入碳交易机制, 执行强制性的能效标准, 以及提高

低 碳 能源使用都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 现。 然而在基准情况下,截止到 2030 年,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 53.23 亿吨标准 煤,尚未达到峰值。 但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已经增长非常缓慢,2026—2030 年能源 消费总量平均增长率仅为 0.006 5%。

在高碳情景下,中国实现在 2030 年 前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将受到较大挑战。 预计到 2030 年,中国能源消费和 CO 2 排

2016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

年份

放均未达到峰值, 但是二者的增长率将 基准情景碳排放量 低碳情景能源消费量 同时放缓,2026—2030 年能源消费总量

高碳情景能源消费量

高碳情景碳排放

和 CO 2 排放量的平均增 长 率 均 约 为

图 3 3 种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在能源强度的低碳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目标 可提前实现。 预计 2025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

51.6 亿吨标准煤, 并达到峰值,2030 年能源消费量 回落到 50.8 亿吨标准煤。 2025 年,中国 CO 2 排放总 量约127 亿吨,同时达到峰值,2030 年回落到 124.5

0.63%。 203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

58.4 亿吨标准煤,CO 2 排放量约为 145.4 亿吨,二者

均未达到峰值。

五、政策建议

面对未来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 没有“ 一招

①https://www.doczj.com/doc/1d2486946.html,/n1/2015/1230/c71661-27994628.html 。

②http://i nf og raphics.pbl.nl /we bsite /g l o balc o 2-2015/。

·6·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3 月

制胜”之策,需要采取一系列绿色转型措施,重点包括实行质量和总量的“双目标”控制。具体地,根据对能源“新常态”的特点和对不同政策下的情景分析的结果,笔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对于中国2030年能源消费应制定中长期的规划,按“五年规划”分解总体目标。然后向前推出阶段性目标及年度计划性目标。为了实现在2030 年前使碳排放达峰及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到20%以上的目标,可以运用“底线思维”设定能源消费的最高红线和非化石能源“保底”增速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按“五年规划”分解长期任务。

第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两步走”,先调降煤炭比重,再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在“十三五”时期,把煤炭的减量以及清洁利用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20—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推广作为政策重心。

第三,大力降低能耗强度,做到技术支撑和淘汰落后产能并举。能耗强度的降低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支撑,需要采用实用的能效改进技术。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做的仍然不够,各部门缺乏顶层设计和环保技术基金,特别是有些技术融资后,效益见效比较慢,降低能耗的空间有限。而另一方面,通过淘汰高能耗的产能来降低能耗的潜力也不可低估。未来在继续大规模技术改造同时,应特别注重淘汰落后产能。

第四,制定能源和环境规划时应该注重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相关政策的协调。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区域或者省市都应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能源政策。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经济发展和能源发展规划,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第五,挖掘财政潜力,保障节能降耗、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财力支持。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幅也可能相应降低。在这种局面下,更应该提高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加大节能环保投资的力度,建议明确提出环境投资占GDP比例的目标要求。同时,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并引导劳动力到服务业或者污染强度较低的工业和制造业行业。

第六,加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对不同产业和行业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应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倾斜,主动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要从全局高度增强对节能环保行业的重视,从制度上、政策上保障绿色行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此外,还需要促使干部任用和晋升与节能环保绩效挂钩,增强领导干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彭向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论述[J].现代经济探讨,2015(4):10-14.

[2]李善同,吴三忙,何建武.“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与发展新要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1-8.

[3] GREEN F,STERN N. China’s “new normal”:netter growth,better climate[R]. London: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Policy Paper,2015.

[4]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 report [R]. Paris:IEA,201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蓝皮书—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

[6] BP.2035 世界能源展望[E/OL]. (2015)[2016-01-02].https://www.doczj.com/doc/1d2486946.html,/zh_cn/china/reports-and-publications/bp_20351.html.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

[9] OUYANG X,LIN B. Impacts of increasing renewable energy subsidies and phasing out fossil fuel subsidies in China [J].

Renewabl 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4,37:933-942.

[10]DAI Y,XUE L.China’s policy initia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energy technolog y[J].Climat e P olicy,2015,15(1):30-57.

[11]刘舫舸.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110-112.

[12]任保平,宋文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制约因素[J].学术月刊,2015(2):15-22.

[13]任保平,周志龙.新常态下以工业化逻辑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5(2):35-41. [14]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省直管县改革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8-55.

[15]杨向阳,周佳慧,童馨乐,等.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基于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10):56-63.

郝宇等: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7·2016 年第2 期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6]郝宇,张千雪,张宗勇.中国人均SO2 排放的省际收敛性—

版),2015(3):1-9.

[17] HAO Y,LIU Y M.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urban PM 2.5 concentrations in China: 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J]. Journal of

Cleane r Production,2016(112):1443-1453.

[18] HAO Y,ZHANG Z Y,LIAO H,WEI Y M. China’s farewell to coal:a forecast of coal consumption through 2020[J]. Energy

Policy,2015(86):444-455.

[19] 中国能源研究会.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4)[R]. 北京:中国能源研究会,2014.

[2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 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22]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R].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 [23]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4)[J].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

[25]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Economic blue book:China economic situation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in 2015 [R].

Beijing:CASS,2014.

[26] SCHANDL H,HATFIELD -Dodds S,WIEDMANN T,et al. Decoupl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 and economic growth:

scenarios for energy use,materials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5(in press). doi:10.1016/j.

jclepro.2015.06.100.

[27] ZHANG Y J,DA Y B. The decomposition of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 and its decoupling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Renewabl 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5(41):1255-1266.

[28] LU Q,YANG H,HUANG X,CHUAI X,WU C. Multi -sectoral decomposition in decoupling industrial growth from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develope d Jiangs u Province,China[J].Energy,2015(82):414-425.

China’s Energy“New Normal”:The Forecast s for Energy Econom y during

the“13th Five-Yea r Plan”and by2030

HAO Yu,ZHANG Zongyong,LIAO Hua

(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Ab st r ac t:China’s econom y has alread y entered the“New Normal”phase,during which some new characteristic s of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intensity and carbon emission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ast three decades may emerge. In this paper, thes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upply are defined as energy “New Normal”. In the context of the energy “New Normal”,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ergy econom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a nd by 2030 is predicted. Besides,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anges in energy intensity and carbon emissions, a scenario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forecast the chang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by 2030.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benchmark scenario and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scenario, under which the regulations 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are tighter than expected, the peak of carbon emissions would occur before 2030.

Ke y w or d s:13th Five-Yea r Plan;energy“New Normal”;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intensity;carbon emissions

[责任编辑:孟青]

IMF世界经济展望(2011年2月中、英文版)

发布之前,严格保密发布时间 南非(南非时间):2011年1月25日上午10: 00 华盛顿(东部时区):2011年1月25日上午3: 00 全球复苏继续向前推进,但仍不均衡 双速复苏仍在继续。在先进经济体,经济活动放缓幅度小于预期,但增长仍然疲弱,失业率仍居高不下,欧元区边缘国家压力再现正在造成下行风险。在许多新兴经济体,经济活动仍然活跃,通货膨胀压力正在显现,目前还有一些过热迹象,其一部分原因是资本流入十分强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增长也越来越强劲。预计2011年的全球产出将增长4.5%(见表1和图1),相对2010年10月期《世界经济展望》上调了约0.25个百分点。这反映了2010年下半年的经济活动强于预期以及美国采取的刺激今年经济活动的新政策举措。但是,恢复仍面临较高的下行风险。要实现强劲复苏,最紧迫的任务是采取全面和迅速的行动,克服欧元区的主权和金融困难,以及采取政策措施普遍解决先进经济体的财政失衡,修复和改革它们的金融体系。这些措施还需辅之以主要新兴经济体采取缓解过热压力和促进外部再平衡的政策。 全球经济正在复苏 2010年第三季度,按年率计算,全球经济活 动仅扩张了3.5%。第三季度慢于第二季度5% 的增长率是意料之中的,但由于美国和日本 的消费强于预期,第三季度的增长率仍好于 2010年10月期《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较 好的结果部分地要归因于经济刺激措施,特 别是日本的政策。更普遍地,有越来越多的 迹象表明,在危机期间大幅下滑的主要先进 经济体的私人消费正开始巩固(图2)。在新 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业已稳定的私 人需求、仍旧宽松的政策态势以及重新高涨 的资本流入的推动下,第三季度的增长仍然 强劲。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预CE 世界上的地位,世界人民见证着我们的点滴成长是不争的事实。在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之前,中国的GDP总量早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经济都在衰退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增长。虽然我国还有很多未完善的体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毛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现在世界就要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祖国经济的腾飞。 正文 1、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三大主线。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1.1、经济国际化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1.2、产业高级化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1.3、市场深度化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百货公司”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物联网”把网络生活推向新阶段,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城镇化率接近60%。 2、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的发展趋势 2.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 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今后10年,人民币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2014年世界经济展望与分析

2014世界经济展望与分析 1.2014年国际经济展望:复苏之年 2013全球周期拐点确立 根据我们对全球经济周期运行及危机演进节奏的判断,去年底年度报告《2013--拐点之年》中我们预判,2013年将是世界经济的拐点之年,是全球经济从危机时代向后危机时代的过渡之年。 2013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回升奠定了全球经济景气回升的主基调,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 2013年下半年强势反弹,OECD 综合领先指标从2012年底以来持续攀升,OECD 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亦越过零轴。全球经济周期拐点确立,后危机时代来临。 2014全球经济复苏还将持续 展望2014,我们认为由美国引领的全球经济趋势性回暖还将持续,全球经济将在2013年越过拐点之后进入复苏之年。美国经济在货币政策依旧宽松,财政紧缩有望减弱的情况下,景气循环还将持续;欧洲复苏虽基础仍不牢固,但欧债危机趋势性缓和,全球经济大势回暖,管理机构更趋灵活务实,明年复苏持续概率很大;中国增速下移已经到了新的中高速帄衡区间,短期之内继续明显下滑的概率不大;日本在全球经济大势回暖,财政与货币政策继续不遗余力,内部景气已经回暖的情况下,增速虽比2013略有回落,但仍可保持相对乐观的复苏态势。 新兴经济体逊于发达经济体的格局还将延续 在全球经济持续回暖的2014年,受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强度相对有限,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高速增长帄台向中高速增长帄台切换,以及美国势必退出QE 等因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景气回升态势逊于发达经济体的格局还将持续。 美元震荡走强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与货币政策转向领先全球,欧洲形势再给国际市场带来新的惊喜概率不大,日本货币政策必然依旧宽松。美元将呈现上半年受QE 退出影响而震荡走强,下半年受欧洲复苏形势确立牵制而震荡回落,全年呈现震荡走强态势。 股票独秀于大类资产 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资本风险偏好不断回升,股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青睐的对象,对具有避险功能的防御性投资品债券和黄金的追逐不断降温,而在经济复苏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t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煤炭资源分布的面较广,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1458个有煤炭赋存,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从分省探明储量看,超过1000亿吨的有山西、陕西、内蒙古;200~1000亿吨的有新疆、贵州、宁夏、安徽、云南和河南六省区,合占全国的25.3%。 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包括山东)和西北,合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6%,集中程度高于煤炭。储量最大的省区是黑龙江(占全国31.8%)、山东(18.6%)、辽宁(12.7%)和京津冀(12.7%),其次是新疆(8.1%)、河南(4.4%)等。 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在西部和中南部,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3.7亿千瓦)中合计占到93.2%,其中西南占67.8%。占全国10%以上比重的省份有四川(26.8%)、云南(20.9%)和西藏(17.2%),其次为湖北、青海、贵州、广西,各在3%~8%之间。与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 全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占75.2%),水力居次(22.4%),油气为辅(2.4%)。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就省区而言,北方大多数省份以煤炭为主,而南方一些省份则以水力资源为主。在省内能源结构中水力比重在80%以上的

2030 年的中国经济展望

《2030 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 概要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绩效,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印象深刻。GDP 年均增速高达10%,5 亿多人口脱贫。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和制造国,也是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也将可能在2030 年前跻身高收入行列,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届时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这里涉及两个问题。首先,尽管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会有所放缓,中国未来能否仍然以从全球角度看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其次,这种增长能否在与国际社会、生态环境和自身社会结构相互适应而非严重冲突的情况下实现? 本报告对这两个问题给出肯定的回答,也充分认识到相关风险。中国有潜力到2030 年成为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但这并不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现实。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2030 年的发展愿景,中国需要在下一阶段实施新发展战略。邓小平先生倡导的改革使中国转向高速增长轨道,他在凝聚共识、推动根本性战略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到达另一个转折点,需要再一次进行根本性战略转变。“十二五”规划是一个良好开端,在融汇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直到2030 年的长期战略。重要的是,本报告着重阐述“如何做”而不仅仅是“做什么”。研究引出了如下六条重要结论。 第一,通过下列措施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强固市场经济的基础,即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发展民营部门,促进竞争,深化土地、劳动力与金融市场改革。随着一个经济体技术接近前沿水平,引进推广国外先进技术的空间缩小,政府职能及政府与市场和民营部门的关系,均需进行深刻调整。政府直接提供的有形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减少的同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诸如制度、规则和政策之类的无形公共产品,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竞争,便利专业化分工,改善资源配置,保护环境,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在企业部门,应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公共资源的重新定位,引入包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措施在内的现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金融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银行商业化和利率市场化,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法律和监管体制以确保金融稳定,为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建立可信的基础。在劳动力市场上,中国需要分阶段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劳动者今后能在市场信号引导下流动;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反思并调整企业工资政策;形成可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最后,需要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以保护农民权益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根本上完善农地征用政策以遏制城区的过度扩展,降低地方政府对与土地相关收入的依赖,疏解农民的不满情绪。 第二,加快创新步伐,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竞争压力激励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和参与全球研发网络进行产品与工艺创新。中国已经在建立研发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前列。未来的优先任务是提高研发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为此,决策者需要着力提高大学毕业生技能和认知能力;建设一批与产业紧密联系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促进“创新型城市”发展,集聚高素质人才、知识网络、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学习型组织,并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从类别上来讲,能源分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 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是促进社会进步 和文明的主要能源。在讨论能源问题时,主要指的是常规能源。新能源是在新 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常 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以核裂变能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把 它用来生产电力和作为动力使用时,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到80年代世界上不 少国家已把它列为常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被利用的历史比核裂变能要早许多 世纪,由于还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和开发才能提高利用效率,扩大使用范围,所以 还是把它们列入新能源,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2016 年全部类型发电中,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占比分别为 74。4%、17.8%、4.1%、3.6%。火电同比增速由 2011 年 13。9%下降至 2016 年 2。6%,同比增速放缓。水电受天气因素影响波动较大。2012、2014 年来水较好,水 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超过 20%。2015、2016 年来水较少,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 同降 6.4%、同增 5.6%.2016 年风电、核电同比增速分别为 30.1%、24。4%且近几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由于国家鼓励清洁能源、限制火电发展,因此在四种发电类型中火电增速最为缓慢,火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煤炭一直作为我们的主要利用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丰富的煤炭资 源也正好提供了我们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直到现在,无论多少新型能源的开发,也离不开煤炭对我们的帮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煤炭仍旧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能源。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 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 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 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我国煤炭从储量相当丰富,仅次于俄罗斯、美国,所以在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也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 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不过光伏发电占中国发电量的占比并不高。 水力发电始终是中国的强项,其占总发电比也比较高。三峡大坝,葛洲 坝我想无人不知。在水电的开发,设备,施工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并 不算早,但巨大的开发市场与倾向性较强的招标模式,使得中国与水电相关的 企业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全世界前十五大水电站中,中国占了七个,前十大水电站中占了四个,如果算上即将开工投产的乌东德和

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一、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在常规能源中,石油主要分布于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中东北非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地。煤炭储量分布呈现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的特点。且在北纬30°~70°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这个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向西经陕西、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到达北美中部。其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独联体。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波斯湾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世界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但是发达国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远胜于发展中国家的,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均在50%以上。在非常规能源中由于技术资金原因,发达国家的开发程度也较发展中国家高。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上—大别山—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储量最为丰富。费常规能源中,像拉萨等地的太阳能、内蒙古等地的风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核能,虽都有涉及但因技术等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 由于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能源的分布国可能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实力,所以就会出现能源跨区域跨国际合作的机制。发达国家或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收购别国的能源公司的股份而获得该国的油气资源。或者是提供技术、资金给该国在当地进行开发,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为自己国家建立能源贸易往来。当然在购进能源后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率的高低,在这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很高。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原油生产集中于储藏地,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当突出。经合组织成员国消费的石油约占世界的60%,而它所生产的石油只占世界的30%;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2%,却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5%强;而中东地区生产了占世界30%的石油,却只消费了世界石油的不足6%。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石油储量少,产量不足,需要大量消费石油。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移,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石油消费新的增长点。在能源的贸易方面,亚太、北美和西欧地区是世界石油进口的主体,合计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进口贸易量的95%左右。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占26%,其中以法国、意大利、德国进口量最大。欧洲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前苏联和中东地区,其次为北非和西非地区。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能源的出口国主要是中东、北非、俄罗斯等地区。 三、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 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其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发达国家石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国39.7%,日本51.1%。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消费中往往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较大,其中南非为77.1%,中国72%,波兰68.1%,印度56.8%,澳大利亚44.5%,美国24.9%。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

世界银行发布2017年《全球经济展望》

2017年《全球经济展望》 在去年经历后金融危机的低点之后,随着制约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的障碍消退,与此同时进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内需保持稳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温和回升至2.7%,世界银行周二发布报告称。 世界银行2017年1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原文下载,请点击)指出,2017年发达经济体增速预计将小幅回升至1.8%。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财政刺激有望促使国内和全球增速高于预期,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上升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在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从整体上今年的增速应能从去年的3.4%回升至4.2%。 然而,主要经济体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给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漫长的不确定期有可能延长制约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发展的投资增长缓慢期。 “在历经数年令人失望的全球增长之后,我们看到经济前景即将出现好转而深受鼓舞,”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表示,“目前正是利用这一发展势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好时机,这对于加快消除极端贫困所需要的可持续和包容性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报告分析了近来令人担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增长放缓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GDP的1/3,占世界总人口和世

界贫困人口的3/4左右。2015年投资增长从2010年的平均10%降至3.4%,去年可能又降了半个百分点。 导致投资增长放慢的原因之一是对危机前高增长的修正,但也反映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所面临的增长障碍,包括低油价(对石油出口国而言)和外国直接投资放慢(对大宗商品进口国而言),更广泛地说还有私人债务负担和政治风险。 “我们可以帮助各国政府为私营部门提供更多机会增强投资信心,新增私人资本可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球连通性,”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表示。“没有新的道路,私营部门就没有积极性投资建设新项目。没有与新的生活空间相连通的新的工作空间,数十亿希望投身现代化经济的民众就会丧失通过在职学习投资人力资本的机会。”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逐渐回升以及俄罗斯和巴西在经济衰退后恢复增长,2017年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计将从去年微不足道的0.3%加快至2.3%。 相反,进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增速应能达到5.6%。中国的经济增速预计将继续有序放缓。不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体经济前景受到国际贸易不温不火、投资疲软乏力、生产率增长迟缓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在经历疲弱的2016年之后,随着制造业和投资增长重获拉动力,经济增长预计将加快至2.2%。报告审视了美国拟议中的财政刺激以及其他政策措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何种溢出效应。 “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政策方向的改变可能会产生全球性的涟漪效应。更具扩展性的美国财政政策可能促使美国及国外在近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作者: [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 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3] (三)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 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4] 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全球能源互联网题库(含答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知识测试 一、单选 1.全球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超过()亿万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亿千 瓦,太阳能资源超过()亿千瓦。A A.100 1万100万 B. 100 100万1万 C. 100万100 1万 D. 1万100 100万 2.()是实施“两个替代”的关键。D A.智能电网 B. 特高压电网 C. 可再生能源 D. 全球能源互联网 3.截止2013年,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8915亿吨、2382亿 吨和186万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共计1.2万亿吨,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可开采()年,()年和()年。D A.53 55 113 B. 55 53 113 C. 113 55 53 D. 113 53 55 4.目前,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目前仍以()为主,清洁能源和电力比重增长较快; 由于能源分布不均衡,能源供需分离程度不断加深,全球能源贸易不断扩大。A A.化石能源 B. 可再生能源 C. 清洁能源 D. 分布式能源 5.()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 中东、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B A.煤炭 B. 天然气 C. 石油 D. 风能 6.()又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储量丰富、能量密度大、燃烧利用污染排放少等优点, 通常分布海洋大陆架外的陆坡、深海、深湖及永久冻土带上。中国已先后在南海、东海及青藏高原冻土带发现。页岩质地坚硬,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目前全球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实现了大规模开发。A A.可燃冰 B. 石油 C. 天然气 D. 页岩气 7.目前,风电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清洁能源发电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电、核电

2025年世界经济展望

The world economy in 2025
Macro-Economic Projections and the Role of Asia
Lionel Fontagné
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é Paris 1) and CEPII

The world economy in 2025
Lionel Fontagné
Motivation
? What we don’t know about world trade at the 2025 horizon: ? Detailed composition of exports:
? A given product exported by a given country to a given market ? Large churning of exporters ? Specialisation by product unpredictable
2

The world economy in 2025
Lionel Fontagné
Motivation
? Evidence on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margins of world trade at HS6 level
? Intensive: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existing trade flows ? Extensive positive: value of new trade flows ? Extensive negative: value of disappeared trade flows
? 200 countries trading in 5,000 products bilaterally ? Overwhelming proportion of zeros ? Restriction to cases where a country declares exporting a given product to at least one market
3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解读(XXXX)-7页精选文档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解读2007年12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的发表是改革开放以来,继1995、1997年发布《中国能源》(白皮书)后,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宣传既定能源战略、方针、政策,提高国际认知度和透明度的又一个重要文件。 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 白皮书确定了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需求立足国内 近年来,随着中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海外抢油”的论调出现在一些西方媒体上,对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在白皮书发布后发改委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正面介绍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积极引导国际舆论,驳斥“中国能源威胁论”,是十分必要的。他说:“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任何时候,中国都将会一如既往地担当维护国际能源安

全的积极角色。” 目前,尽管中国能源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4,石油人均消费水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该发改委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能源主要靠国内资源解决,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并未对国际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从长远来看,中国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节能潜力也很大,随着能源技术进步和创新,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还会作出更大贡献。他说:“任何诋毁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言论,歪曲中国能源发展政策的论调,都是不符合发展潮流的,都是有害于国际市场安全与稳定的。” 因此,未来的能源供应,立足国内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 据透露,中国长期以来的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远高于多数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本国的能源资源。同时,为了提高能源国内供给能力,中国将重点建设能源基地建设、能源储运、石油替代、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和新农村能源五大能源工程。 在立足国内,提高能源国内供给能力的同时,“节约优先”也被放在了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首要位置。白皮书以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论述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其中提到,推进能源节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中国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解决方法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解决方法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我们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耗也在急剧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1.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 2.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3.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中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

世界经济展望202004

2020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序言 自上一期有关全球经济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发布以来的三个月时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前的经济政策讨论已经将流行病情景作为一种可能性,但没有谁真正意识到实际情况会怎样,对经济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感染病例呈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短短几天时间,感染病例就从一百人增加到一万人。悲惨的是,很多人失去了生命,而病毒继续在全球快速传播。医护专业人员和急救人员全力挽救生命,我们对他们满怀感激。 这是一场截然不同的危机。首先,冲击巨大。这次卫生突发事件和相关防控措施造成的产出损失,可能使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相形见绌。其次,如同在战争或政治危机中,冲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一直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第三,在当前情况下,经济政策所起的作用显著不同。在一般的危机中,政策制定者力图尽快通过刺激总需求而鼓励经济活动。这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必要防控措施产生的结果。这使得刺激经济活动的措施变得更具挑战性,并且可能是不可取的,至少是对于受影响最为严重的部门。 本期报告提供的全球经济预测反映了我们对疫情走势以及为放慢病毒传播、保护生命和维持医疗卫生体系运作而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的现有理解。在这方面,我们得益于与COVID-19治疗领域的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专家和传染病专家的大量讨论。然而,

我们的预测、疫情本身、其宏观经济影响,以及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由此受到的压力,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全球经济很可能经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超过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目前的状态称为“大封锁”,预计它将导致2020年全球经济急剧收缩。预计2021年经济将实现局部复苏,增长率将超过趋势水平,但GDP水平仍将低于病毒爆发前的趋势水平,经济回升力度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糟糕得多的经济增长结果是有可能、甚至是很有可能出现的。如果疫情和防控措施持续更长时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会受到更严重打击,金融状况持续趋紧,或者如果企业关闭和长期失业造成大面积创伤效应,经济增长结果就会比现在预测的糟糕很多。 处理这场危机需要经历两个阶段:防控和稳定阶段,随后是复苏阶段。在两个阶段,公共卫生政策和经济政策都发挥重要作用。隔离、封锁和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很重要,能够减缓病毒传播,使医疗卫生体系有时间应付卫生服务需求的激增,并为研究人员开发治疗方法和疫苗赢得时间。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经济活动出现更严重、更持久的下滑,并为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增加医疗卫生支出对于确保医疗卫生体系具备充足的能力和资源至关重要。应考虑对处于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给予特殊待遇,例如,为他们的家人提供教育补助,或提供慷慨的遗属福利。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