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作3导学案

习作3导学案

习作3导学案
习作3导学案

《习作三》导学案

课型: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总课时:二课时

主备人:孟桂青审核人:陈迪娣

一、教学提示

1、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

(2)明白书信的格式

(3)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

(4)能够按照书信的格式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难点:选择介绍家乡的内容,有重点地写。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

他吗?他就是热情的小男孩王磊。

2、出示【课件】

王磊同学住在哪儿?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风光?有什么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吧。

3、出示【课件】

李阳同学:

你好!

去年暑假,我们在全国少年夏令营认识了,并成了好朋友。今年暑假,我想请你来我的家乡作客。

我的家乡坐落在天山脚下。这里三面环山,风景如画。草原上住着勤劳的哈萨克族人民,他们放牧着一群群牛羊和骏马。每天,他们骑着骏马,挥动着鞭子,赶着牛羊,漫步在草原上。小花儿、牛羊、骏马、牧人,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我们这里有一个古老的风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马活动。每到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人都来观看。草原上热闹非凡,上百名哈萨克族小骑手,把自己的马打扮得英俊漂亮。马尾编成小辫,马身上还批上了美丽的绸带,好像要鼓励马儿争气似的。发令枪一响,十几匹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毫不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经过两天的比赛,冠军产生了。人们簇拥着他,给他戴上大红花,给马配上华丽的马鞍,对他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时,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动心了?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我和家乡会张开双臂欢迎你。

祝你生活愉快!

你的好朋友王磊

2003年6月10日

第二板块:学习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封信,思考:【课件】

(1)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

(2)王磊家乡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1)王磊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赛马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去读读第三段。看看王磊是怎样写出他家乡迷人的风光的?用笔圈画出有关语句。

教师小结:王磊的家乡风景如画。这幅画中有高山,山下是草原,草原上有小花儿、有牛羊、有骏马、有牧人。勤劳的哈萨克族人民,每天骑着骏马,挥着鞭子,赶着牛羊。小作者写得有静有动,让我们读了他的信就感受到那儿迷人的风景真是一幅画。

(2)请同学们再读读王磊信中的第四段,看看他是怎样写出家乡独具特色的风俗的?也用笔圈划出有关语句。

教师小结:赛马活动是王磊家乡的古老风俗。王磊小朋友在信中具体介绍了活动前的场面:“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草原上热闹非凡。”还介绍小骑手们把自己打扮成什么样子:“马尾巴编成小辫,马身披着美丽的绸带。”还介绍了赛马时的情景:马儿怎样,骑手怎样,跑道上又怎样。最后介绍了活动结束时人们怎样向冠军表示热烈祝贺的。让读者感受到了草原上那种欢乐的气氛。

3、同学们,正因为小作者选取平时自己最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所以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第三板块:介绍家乡

1、每个人的家乡也一定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的家乡也是如此。

你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什么呢?

【课件】是家乡的风光吗?是村头的那条不知疲倦的小河,还是后院那几个充满情趣的池塘?是春天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是秋天小山般的打谷场?是丰收在望的果园,还是寸草不生的海滩?【课件】你的家乡有没有特产?譬如:吃的麻花、脆饼,穿的丝绸、皮革,玩的风筝、哨子。

【课件】你听爷爷奶奶介绍过家乡的风俗吗?譬如:过年过节的时候,乡亲们最喜欢做些什么?赶集的时候,是如何热闹的场面?农忙的时候,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如果让你也来写封信向我们远方的新朋友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又想着重介绍什么呢?请大家静静地想一想。

3、现在请你把你想要介绍的内容在小组内向同学们说一说。大家讨论讨论:怎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对了,我们应该选取与众不同的内容向人家介绍。现在就请你写一封信向我们远方的新朋友王磊,当然也可以向你们的亲戚朋友介绍我们的家乡。

【课件】

同学们写的时候请注意两点:1、要选自己家乡与众不同的特点写。

2、要注意书信的一般格式:在正文前写上称呼,问候语,正文后写上祝福语,最后署上姓名和日期。

例如这封信【课件】称呼“小云”要顶格写,接着写问候语“你好”要空两格,┅┅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合作探究

1、有一位同学在信中是这样向王磊介绍他的家乡的。大家读读

看,他的家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讨论并交流)

2、同学们,小作者介绍了家乡的许多方面,但看不出他家乡有什么特点,也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为什么呀?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并交流)

3、【课件】我们最好能选择一些自己家乡最有特色的一、两个方面介绍给远方的朋友,这位同学介绍了家乡的6个方面,【课件】有地理位置、人民好客、电动工具、种植棉花、家乡特产、渔民出海。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建议这位同学重点介绍最有特色的一、两个方面,可以选取家乡独特的地理位置介绍详细,可以选取渔民出海仪式写具体,其他内容可以省去不写了。

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修改之后的习作吧,老师选取了正文的内容。

4、【课件】

我的家乡三面环水,东临黄海,南靠长江,北面就是黄海与东海的交界处。地处江苏的最东部,每天最早看到太阳。只要是晴天,都能看到海上日出。起初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色,不一会儿就在海的尽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这红霞的范

围慢慢地扩大,而且越来越亮。过了一会儿,便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非常的红,却没有多少亮光。太阳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往上升。没有多少时间,它就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我的家乡沿海住着许多渔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出海打鱼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每年的出海捕鱼仪式最为壮观。在经过60天的休渔期后,渔民们就整装待发了。港口聚满出海的船只,一字儿有序地排列着,像一对列队整齐的士兵。每只渔船的船头系着用红布做成的巨大的红球,驾驶舱的前面贴着大红的喜联,写着良好的祝福语:满载而归,一帆风顺等,船尾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好一派喜庆的场面!等到海水涨足的时候,岸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顿时锣鼓齐鸣,领航的渔船带头拉起了汽笛,而后其他的船只紧跟着也拉响汽笛,顿时,港口成了一个巨大的音箱,浑厚的汽笛声一直再上空回荡。三分钟过后,那只最大的领航船第一个驶出港口,其他的船只紧跟其后,宛如一支威风八面的庞大舰队,气势磅礴地驶离渔港,浩浩荡荡地驶向茫茫大海的深处。

5、师小结:小作者在修改后的习作中,只重点介绍了家乡最有特色的一、两个方面。特别是对家乡渔民出海时的盛况,他能抓住着盛装的船只,抓住在鞭炮锣鼓声中、在汽笛齐鸣声中,威风八面、浩浩荡荡驶离渔港驶向大海深处的的船队,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就使人读后对他家乡能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第二板块修改誊抄

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自己的草稿,看看写出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了吗?写得是不是具体?好好改一改,再誊抄在作文本上,誊抄的时候注意写信的格式。

【课件】1、要选自己家乡与众不同的特点写。2、要注意书信的一般格式:在正文前写上称呼,问候语,正文后写上祝福语,最后署上姓名和日期。

9.5-功的原理导学案

第九章第五节 功的原理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分,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知识准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功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 3.简单机械的作用是什么? 4.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是不是也能省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知识点1 1.想想议议: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有哪些方法?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 、2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 图9.5—1,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9.5—2,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2)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____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____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 和手移动的距离s (3)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4)照图9.5—1、图9.5—2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________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杠杆不能省____。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________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____。 总结: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注意: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反馈练习1 1:一个人用杠杆提升一重为500N 的重物时,手下降的高度是1m 时,重物被举高了0.2m,该过程人做了多少功?人用的作用力多大? 2 一人把100N的重物送到10m 高的楼上,采用下述三种方法:用手直接提,使用动滑轮,使用滑轮组,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力,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对重物做的功( ) A .用手直接提时最小; B .使用定滑轮时最小; 实验内容 物重 G (N ) 提升高度 h (m ) 拉力 F (N ) 实移距离 S (m ) 手对物体做功 W 1 (J ) 手对杠杆和滑轮做功 W 2 (J ) 1 2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 (小小说)儿子的孝顺 “爸,您喝茶!” 憋了一肚子怨气的沈洋刚下班回家,便遇上了一件怪事,一向不大懂事的儿子居然也学会了孝顺。望着眼前那杯热气腾腾的茶,沈洋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瞧,儿子才十岁,就会孝顺父母了。一瞬间,满肚子的怨气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颤抖着接过茶,迷濛的热气里,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再轻轻抿上一口,哇,真是从嘴里一直香到脚心。 他感动得一把抱住儿子:“儿子,说,想要什么,老爸买给你!” 儿子也显得有些兴奋:“爸,我正想跟你说,明天我们班去春游,我想多买点东西。” “没问题!”沈洋大力拍拍儿子的肩:“说吧,要多少钱?” 儿子小心地伸出了五根手指,“50块!” 沈洋随手从自己的皮夹里掏出一张“老人头”:“儿子,多买点好吃的,可别给你老爸丢脸!” “谢谢爸!”儿子拿过钱,一溜烟便跑得无影无踪。可沈洋却着实兴奋了几天。 冬去春来,儿子上高中了。 这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爸,快,快换件衣服,我请你去看电影。” 沈洋挺纳闷的,儿子怎么突然想起请他看电影了?他不是一向不爱看电影吗? 儿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特地解释道:“爸,这部电影可是国际大片,不看的话,可是终身遗憾的。” 看到儿子一本正经的模样,沈洋明白了。得,原来儿子是孝顺他,那他又怎能不去呢? 父子俩兴高采烈地看完了电影,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揽住沈洋的肩:“爸,找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你说吧!” “爸,我想买一部便携式录音机,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 “好啊!反正你学习也能用上嘛!” “可是……”儿子的表情有些为难。 “缺钱,对不对?说吧,要多少?” “500块!” 几天后,儿子多了部便携式录音机,沈洋却吃了一个月的白饭。 转眼,儿子成了一名大学生。 大二刚开学,有一天,儿子神神秘秘把沈洋拉出了家门,七弯八拐之后,父子俩坐在了某海鲜酒楼的包厢。一桌子菜很快便上齐了。 儿子给他倒上一杯酒:“爸,我敬你!这些年,你辛苦了!” 沈洋一听这话,眼圈随即便红了。自从老婆死后,这些年,他既当爹又当妈,真是挺辛苦的。 “爸,你放心,等我大学毕业,我会好好孝顺你的!”儿子又倒上一杯酒。 “好!好!”沈洋接过酒一饮而尽,满脸欣慰的笑容。 “不过,爸……” 儿子的欲言又止让沈洋突如其来打了个寒颤,他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有事吗?” “爸,我想买台电脑……” 下面的话,沈洋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有些凉飕飕的。 这顿饭吃掉了沈洋5000块。 终于,儿子工作了。 沈洋也正式退居二线,每天在家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有一天,已经半年没回来的儿子突然回家了。沈洋高兴得手忙脚乱,一下子打翻茶叶,一下子弄破茶杯,儿子却一把拉住他的手,递给他一张机票,“爸,我是特地回来请您去旅游的,你瞧,我连机票都买好了!” 听了这话,沈洋的手停了一下。 “只是……”儿子继续往下说,却听见“扑嗵”一声,沈洋已直直地躺倒在地上。 小小说:老爸的苦心 儿子离开伤病的父亲走了。 儿子回到家里,石破惊天地产生了学习欲。离开了一高,又被二高除名,哪儿是向他开放的校门呢?眼前他已经断了钱路,再依靠老爸去拿钱买学上,已经不可能了。怎么办呢?要依靠自己的

作文教学教案范文

作文教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激发兴趣想像说话初拟草稿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真精神!老师今天想请你们听首歌愿意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听完后可要告诉我你听明白了什么哟! 课件播放《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听懂了歌曲的意思指名回答 对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板书:二十年以后 二、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二十年以后有一天我们相约在一起了二十年不见当我出现在你们面前的一刹那你们肯定不敢相信站在大家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那个厉害的明老师大胆地想像一下二十年以后的明老师会样子指导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想像说话

小结:是啊二十年后的明老师已步入老年人行列皱纹已布满我的面颊青丝中也夹杂着白发见到阔别二十年的你们我怎能抑制信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呢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创设情境:二十年后再相会 师:噢你们是二十年前我在沿滩小学六年级一班的49个孩子啊那是谁呀我认不出来了指名学生想像并模拟当时自己语言、动作在创设的情境中尽量启发学生想像说话说出自己二十年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在个岗位上发挥作用 小结: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的弟子中有这么多有出息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个个都比明老师强 三、同桌交流自由表达 二十后我们相聚在一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变了物也变了咱们学校咱们家乡沿滩咱们的釜溪河书包课桌黑板房子计算机……可能变成什么样了呢放飞你想像的翅膀任你的思绪飞扬把你的想像给同桌说说吧!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么热闹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来把刚才给同座说的内容说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吧! 四、全班汇报相机指导 指名说及时点拨让学生的意思表达更完整更清楚! 五、师生赛写初拟草稿 同学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十分精彩!你们的创造和劳动会使咱们祖国更美好!多想乘坐时空快车去二十年后的世

《功》的导学案

高一《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并会运用功的定义式求解功。 2、理解正负功的含义,并会解释生活实例。 【自主学习】 一:功: 1.定义: 2.定义式: 3.做功的两个因素:(1) (2) 4.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5.功的计算: (1)假如用恒力F推以水平面内的物块,发生了位移X。则这个力做的功W=_________。(2)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夹角为α,则该力做功吗?试着从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推导功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二.正功与负功 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 三.总功 1.如何求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对平衡力所做的总功一定为零吗?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总功一定为零吗?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例1]水流从高处落下,对水轮机做3×108J 的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前,具有3×108J的能量 B.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时,具有 3×108J的能量 C.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后,具有 3×108J的能量 D.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的过程中,能量减少3×108J [例2]一个质量为m=150 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 =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 N,

新材料作文导学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导学案 【使用说明】 1、本学案由预习案、探究案、检测案三部分组成。 “审题立意”,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给出的材料,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将疑问写在我的疑问处。 3、认真完成探究题目,读懂给出的材料,正确理解审题立意的角度。 4、限时完成检测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3、积累素材,锤炼语言。 【重、难点】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预习案 一、新材料作文的含义: 新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画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涵来立意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的种类: 新材料作文大致上可分为事例类材料作文、事理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组合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1、事例类材料作文:材料包括新闻、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2、事理类材料作文:是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3、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 4、组合类材料作文:就是指由两则或两则以上事例或事理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该类作文题的审题切入,重在“抓关系,辨异同”,即通过对照比较,搞清她们的在关系,或者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聚焦点)和不同点,从而准确确定作文的立意。 探究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同为教师的黄海涛、黄芙蓉夫妇,今年7月1日从出发,自费近200万元,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自驾越野车开始环游世界。他们计划先用150天的时间,游玩国31个城市,然后再用150天的时间,走访30个国家,完成环欧亚大陆、北极的探险之旅,行程近12万公里。与他们一路同行的还有他们的女儿黄歆轶和外甥女馨瑶。为了这次特殊的旅行,黄海涛夫妻休假,黄歆轶和馨瑶休学。对于这次耗尽所有积蓄的旅行,黄海涛表达了他的看法:“我们爱好旅行,到世界各处看风景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喜欢一直在路上!”他的话感动并激励了很多人;同时也有不少人说他的行为“另类”,“疯狂”,不可复制。 审题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初三作文导学案

初三作文导学案:托物言志作文 课型写作主备人yang 审核人使用人序号备课时间审核时间使用时间班级姓名 训练目标 1、能对自己写的文章进行语言的修改与提炼。 2、尝试练习写作托物言志作文。 导学内容 导学过程一、托物言志作文的写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为了更巧妙地表达某种愿望某种感情—赞美或者谴责,歌颂或者批判,认可或者否定,常常会在动笔之际先来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选择”,以便选择一个足以寄托其情其理的极生动极具体的“物”,然后再紧扣此“物”,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它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爱莲说》《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又如《白杨礼赞》,为了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要注意: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新,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动形象传神。 4.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七律长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满的感情,背诵全诗。 3. 学习本诗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打的手法。 自主学习 1. 字音互填。 山( 泥丸( 2.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4. 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并记录下来。结合注释,试着写出全 诗的大意。谈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历史事件。 少写出两件) 5. 在预习的过程中, 你还有哪些疑问?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 的问题? 合作探究 1. 学生先自由朗读全诗,教师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 出节奏和重音。 逶迤: 磅礴: --- 4-J-r 云崖: ) 磅礴( \ --- 4-1-4 / ) 云崖( ) min 开颜:

2.学生间交流律诗结构常识,再比照课文明确其主要特征。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4.赏析诗歌: 1)哪一联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 2)把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 、“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衬托出了红军不畏艰险, 敢于战胜困难的伟大形象。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和“寒”应怎样理解? 暖”既体现了当时的环境温暖,也体现了战士们胜利渡江后的喜悦;“寒”体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也体现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 精神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那几幅红军长征 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你最欣赏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全诗描绘了五幅图画,即“翻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 越五岭图”,因为这幅图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红军翻过连绵的 五岭,而只把它看作滚动的泥丸,非常突出地体现了红军战士乐观 积极,不怕困难的精神。 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喜看岷山雪” 。我最喜欢“翻5.小结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 设计者时间:2013-5-24 课题:作文教学(第一案) 怎样审题 (第一课时) 【考点目标导学】作文审题技巧 【重点难点】准确、简洁、新颖、富有文采 【导学建议】提供文题,教师点拨,提供解题技巧。 【学法点拨】1.紧扣关键词语2.把握话题材料3.重视提示语句4.把握文体要求 【课前预习导学】 (提供五个文题,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思考怎样审题,每小组交五个题目) 文题一 下面是一个很长的中考作文题,你读一读,审一审。看你发现了哪些对作文有用的信息。根据下面一 段文字作文: 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父母爱孩子,真有点近乎溺爱。只要求孩子读书、升学,至于待人接物、劳动、生活等等都置之脑后了。特别是家务劳动,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小到洗一块手绢,一双袜子,都是妈妈代劳,这是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我的父母却不然,他们严格要求我会生活,爱劳动,不怕吃苦,勤奋、节约,对我的缺点从不迁就。所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 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或“______这样要求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其中代替父母或老师,正式写文章时将它代进去。本文也可以取材于所见所闻,但要用第一人称写。 文题二 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 文题三 点亮感恩的心 文题四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以“我在春天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题五 精彩____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课堂合作探究】 (一)小组交流展示: 1.请同学们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预习内容,每小组提供五个最佳题目。 2.教师投影参考答案,点拨解题技巧。 文题一 审题中发现:①“学会了走路”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有独立生活的能力②文题中的材料是暗示要写别人对“我”严格要求和“我”自己的努力③作文时不一定要写自己的父母④作文的内容也可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 文题二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1、提示立意角度,2、开拓写作思路。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阂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

七律长征导学案

一七律长征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4、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1、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主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下边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逶迤 ..()()磅.礴.()()mín()山云yá() 难()横() ()() 2.按课文填空。 (1)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 。 (2)五岭逶迤腾细浪,。 (3),大渡桥横铁索寒。

3.律诗共四联,依次是首联、、、尾联。其中和是必须对仗的。4.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其中“”三个字最能概括红军长征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全诗的诗眼是:?????。5.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⑴ ⑵ ⑶ ⑷ ⑸ 【自主合作探究】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7.从这首诗的“不怕”“只等闲”“喜”“开颜”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根据提示,梳理脉络 腾越五岭C A 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不怕”(总领)渡金沙江“万水”乐观(总收) B只等闲 9.本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功的导学案

《功》的导学案 一.学习重难点及价值: 1.理解功的概念 2?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在功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功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让学生关注与关心生活与生产中的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学习,课前准备:(10分钟) ?知识预览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_____________ ,这个力 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___和力的方向上发生的 ___。 3.功的大小: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 这三者的乘积,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简称___,符号是—。1J等于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时所做的功。 5.功的量性:功是量。(矢量、标量) 6.正功和负功:根据 W=FLcosz可知(1)当a __时,W=0,即当力和位移___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这种情况,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2)当___< a<__ 时,W>0即当力和位移的夹角为—(锐、钝)角时,力F为___ (动、阻)力对物体做—功;(3 )当—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有答案)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并能理解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 ,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2.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 ,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三、合作探究 1.材料展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 四、随堂演练 1.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 )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 D.使部队得以休整 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吴起镇 B.会宁 C.甘孜 D.懋功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 )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强渡乌江⑤渡过金沙江 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④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 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6.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 )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1933年秋 2.1934年10月 3.1935年10月 4.甘肃会宁

功与机械 导学案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初二年级) 11.1 杠杆 主备人:审阅:审批:姓名:小组:_____ 学习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⒉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课前热身】 1.一根硬棒在______________下能绕着____ _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支点是______;动力是;阻力是_________________;动力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工具属于杠杆的有____ _、___ __、_____ 等.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_____倍. 【自主学习】 3.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80 N,动力臂是40 cm,阻力臂是10 cm,杠杆平衡时,阻力是_____ . 4.在下列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中: 省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①撬棒②天平③筷子④铡刀⑤脚踏刹车⑥镊子⑦起子⑧钓鱼杆 5.在图中,杠杆有可能平衡的是() A.甲图的杠杆 B.乙图的杠杆 C.丙图的杠杆 D.丁图的杠杆 6.如图所示,把一根均匀的米尺,在中点O支起,两端各挂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恰好使米尺平衡,按下列方式增减钩码或移动钩码,下列几种方式仍能保持米尺平衡的是()

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 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 5.在以下两个图中,画出各力的力臂. 【探究练习】 7.一条扁担长1.5 m,前端挂200 N重的货物,后端挂300 N重的货物,肩膀应离扁担的前端_____ m才能使其刚好平衡. 8.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 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 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 9.一个杠杆已经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则() A.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动力一边 B.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一边 C.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 10.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上的力分别为F1、F2、F3,其中最小的力是() A.沿竖直方向的力F1最小 B.沿垂直杠杆方向的力F2最小 C.沿水平方向的力F3最小 D.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 11.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八上unit1作文导学案-代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period 4 writing) 【学习目标】1. 复习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并根据情景选择正确的时态。 2. 学会表达旅行中的见闻以及心情感悟。 【学习重难点】正确运用过去式描写自己的一段旅程 【导学指导】 一.日积月累(宝剑锋自磨砺出) 1.I arrived in Penang in Maleysia this morning with my family. 今天早上我和我的家人抵达了马来西亚。 句型总结:主语+arrived in+地点+时间+with+人 佳句仿写:我和我朋友们昨天下午到达了北京。 2.It was sunny and hot . 天气晴朗而炎热。 描写天气的形容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 felt like I was a bird.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鸟。(比喻句) feel like +名词/句子,感受到,给...的感觉 佳句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or lunch, we had something very special.午餐我们吃了一些特别的东西。 不定代词+ 形容词 佳句仿写:晚餐我们吃了一些美味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 like this place because I learned something important. 我喜欢这个地方因为我学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不定代词+ 形容词 佳句仿写: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我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厚积薄发:列提纲(自己完成额!) 1.Where: 2.Who: 3.How/weather 4.What /do 5.What/food 6.How/ feel 三.小试牛刀:Write a travel diary by using your notes above. 利用上面的提纲写一篇旅行日记。温馨提示:1. 注意日记的格式,要用过去式,60词以上。2. 按时间发展顺序,条理清晰,末尾要抒发自己的感受)

7.2-功(导学案)

高一年级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2012.04.12 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7.2 功 编写:彭舟校审: 使用说明:上课前必须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用红笔标出自己的疑、难点问题 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L cos a。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 4、知道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学习重点: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难点: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负功的实质,能正确判断正功、负功。 【自主学习】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如果在______的方向上发生一段__________,这个力就 对物体做了_____________ 。 2、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①②。 3、以下四种情况中,力F对物体做功的是() A. 人用力F推车,车未动 B. 吊车的作用力F使货物上升一段距离 C. 人用力F使水桶静止在空中 D. 人用力F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 4、功的公式:W=_____________ ,其中cos a表示,功的单位是__ ___,符号 是____ _。 5、功是_________(矢、标)量,其正负号是否表示方向:_________(是或否)。 【合作学习】 探究1、功的大小 1、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L, 如图所示,则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2、当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例如:人用力F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 力对物体做功为:。 3、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某一角度时 请你推导出力F所做功的表达式。 总结:做功大小的一般计算公式。 探究2、正功和负功 1、根据力和位移方向间夹角α判定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学习内容1、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 学习目标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 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2)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 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1.自读例文,想一想: (1)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 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 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3)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 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 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 下来。 2.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4.拟题,完成初稿。5.组 织修改。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课《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3、课型:新授课 4、时间:第周,年月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 7、授课教师姓名: 一、本课的思维导图 二、预习导学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说说红军长征的路线。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3.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四、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五、精讲释疑: (一)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失败。 (二)经过 1.长征开始: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突围西进,开始。 (2)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人员损失惨重。 (3)根据毛泽东建议,红军强渡,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2.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开始确立了以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走向胜利: (1)毛泽东指挥红军,,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挥师北进,渡过,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强渡,飞夺,翻过,走过茫茫,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4.胜利会师:

功导学案教学文档

11.1《功》 一、学习探索 要点1:功的概念 1.在力学中,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思考:教材“想想议议”中图11.1-1,力不做功的实例。 小组讨论:⑴用力推石头但没推动。用的力是否做了功?,原因是。 ⑵踢出去的足球,运动了几十米。脚对滚动的足球是否做了功?,原因是。 ⑶提着包沿水平方向行走。手是否对包做了功?,原因是。 3.归纳:机械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①. ②. 4.下列哪种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哪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1)人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2)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3)起重机匀速吊起重物 (4)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拉力对物体功 (5)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拉上一段距离 (6)一同学在讲台前提起一桶水,然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在这一个过程中手对水桶做了功吗? 小结:通过以上实例,请你总结出做功为零的三种情 况、、。 要点2:功的计算 1、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的方向移动的。 公式写为W= ,其中表示力;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功的单位是,符号为,1J= N/m 1焦耳的物理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0.02J B.O.2J C.2J D.20J 3、已知甲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乙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现用相同的水平推力, 分别使甲、乙两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距离,两次推力做的功分别是W甲和W乙,则 () A、W甲>W乙 B、W甲<W乙 C、W甲=W乙 D、无法确定 4、在水平桌面上,将重2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5m,所用的推力是4N,撤去推力后,木 块由于惯性又前进1m后停止,则推力做功多少?重力做功多少? 二、课堂达标 1.人拉着重150N的木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20m,人的水平拉力是90N,那么,木

最新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 课题:《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第一课时总第62课时 编制人:夏磊日期:2017年1月10日 1、“审题立意”,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给出的材料,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将疑问写在我的疑问处。 2、认真完成探究题目,读懂给出的材料,正确理解审题立意的角度。4、限时完成检测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3、积累素材,锤炼语言。 【重、难点】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预习案 一、新材料作文的含义: 新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画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的种类: 新材料作文大致上可分为事例类材料作文、事理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组合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1、事例类材料作文:材料包括新闻、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2、事理类材料作文:是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3、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 4、组合类材料作文:就是指由两则或两则以上事例或事理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该类作文题的审题切入,重在“抓关系,辨异同”,即通过对照比较,搞清她们的内在关系,或者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聚焦点)和不同点,从而准确确定作文的立意。 探究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同为教师的黄海涛、黄芙蓉夫妇,今年7月1日从南京出发,自费近200万元,在没有导

小学作文教学导学案

小学作文教学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下面小编给你分享小学作文教学导学案,欢迎阅读。 1、明确作文的性质。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2、从写句子、写话开始。 3、求真、立诚。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 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 4、一定要勤动笔,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6、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7、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8、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10、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习作有内容,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正如叶老所说,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如,写

七律 长征导学案

《七律长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掌握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4、了解有关长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如何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诗句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 预习案 【课前学习】 1. 常识填空:律诗是由句组成,两句一联,依次是联、联 联、联。《七律长征》的颈联是 ,韵脚是。 2.读诗歌三遍,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逶迤 ..( ) 磅礴 ..( ) 云崖.( ) 岷.山( ) 乌蒙.( ) 3.解释词义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磅礴:气势雄伟 开颜:脸上露出笑容,内心充满喜悦。 4. 结合课下解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的山脉弯弯曲曲,就像奔腾的细流,乌蒙山气势磅礴,就像滚动的泥丸。金沙水拍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河上的铁索令人心寒。走过了岷山的千里冰雪,三军过后都笑口颜开。5. 资料链接 长征背景——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真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这一幅幅画并没有随时间如烟淡去,反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越来越清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该诗最早收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一书。后经作者同意,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探究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了他的雄伟壮阔。而这首诗歌是根据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用一句话或一个字概括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 ——写“山”、写“水”,照应了上文的哪个词?——“万水千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