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概历年真题分章汇编(无答案)

马概历年真题分章汇编(无答案)

马概历年真题分章汇编(无答案)
马概历年真题分章汇编(无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历年真题分值分布表

二、历年真题

1.2011年4月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

A.理论品质B.理论基础

C.理论核心D.理论内涵

3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2011 年1月

1.黑格尔、费尔巴哈是(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3.2010年10月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

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3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有()A.相对主义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D.折衷主义

4.2010年7月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学说 B.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31.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5.2010年4月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6.2010年1月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同富裕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民主自由 D.实现公平正义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2009年10月

1.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8.2009年7月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A.理论性 B.阶级性

C.逻辑性 D.实践性

31.下列科学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有()

A.细胞学说 B.狭义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9.2009年4月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民主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0.2009年1月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11.2008年10月

1.在21世纪到来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一、历年真题分值分布表

二、历年真题

1.2011年4月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B.变动性

C.社会性D.能动性

32.下列各项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1.简述意识的本质。

2.2011年1月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

A.一元论B.二元论

C.唯物论D.唯心论

4.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观点

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本质决定现象的观点

5.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6.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表现

3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 )

A.农民收割水稻B.法官审理案件

C.演员演唱歌曲D.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3.2010年10月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

32.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

A.对立统一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46.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2010年7月

2.根据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可以把哲学派别划分为()

A.唯物论和唯心论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古希腊哲学家卡拉迪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的两边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践的反映 B.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C.意识是人的纯粹主观创造 D.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物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

A.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C.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D.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作用的有()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4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

5.2010年4月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B.普遍性

C.特殊性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6.2010年1月

2.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精神是世界的物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同一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特殊性

5.对外国文化具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对立统一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 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6.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

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2.下列表述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41.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7.2009年10月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自然性B.可知性

C.不可逆性D.客观实在性

3.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

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D.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7.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

31.下列各项中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

A.机械性B.局部性

C.不彻底性D.形而上学性

3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会导致()

A.宿命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8.2009年7月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5.矛盾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同一性 B.客观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6.白菜、韭菜、芹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3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3.下列表述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注意分寸 B.掌握火候

C.因地制宜 D.适合而止

41.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9.2009年4月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久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0.2009年1月

3.对物质和意识的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B.持续性

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

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

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因地制宜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D.适可而止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11.2008年10月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历年真题分值分布表

二、历年真题

1.2011年4月

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 )

A.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D.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

10.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认识是( )

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

A.感觉B.知觉

C.概念D.表象

46.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2.2011年1月

8.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9.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C.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D.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因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看,就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

C.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33.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

A.感觉B.概念

C.判断D.推理

4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3.2010年10月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B.间接性

C.客观性D.直接性

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经验材料和新的认识工具

C.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D.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4.2010年7月

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础性的关系是()

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

C.互相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关系

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是抽象性,二是()

A.能动性 B.间接性

C.间接性 D.客观性

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

10.检验认识的真理,就是检验任何其是否同()

A.已被实践证实的理论相符合 B.大多数人的主观愿望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35.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符合原有理论的才是真理 D.能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才是真理

46.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5.2010年4月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6.2010年1月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9.概念、判断、推理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0.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的标准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效果定是非

1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

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33.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46.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7.2009年10月

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能动性B.被动性

C.消极性D.积极性

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真理问题的是()

A.真理是有价值的B.有用即真理

C.真理是永恒的D.真理是万能的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A.黑格尔B.费尔巴哈

C.马克思D.恩格斯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8.2009年7月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唯理论的错误 B.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C.经验论的错误 D.循环论的错误

46.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9.2009年4月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34.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0.2009年1月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11.2008年10月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A.客观性B.相对性

C.绝对性D.全面性

3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历年真题分值分布表

二、历年真题

1.2011年4月

12.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4.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C.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 A.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B.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C.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D.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34.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

A.军队和法庭B.哲学和宗教

C.艺术和道德D.逻辑学和语言学

4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2.2011年1月

12.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自然科学属于( )

A.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

13.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 A.人的发展状况B.地理环境的状况

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34.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 )

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

C.地理环境D.国家政权

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2010年10月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改革性质和特点的有()

A.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进行的

C.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2010年7月

11.在社会意识中,思想体系是()

A.低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B.高级层次的社会意识

C.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D.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12.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人的自觉活动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机械决定论观点

13.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它们之间是()

A.相互孤立的关系 B.相互平行的关系

C.相互决定的关系 D .相互制约的关系

14.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A.思想观念的分歧 B.物质利益的对立

C.宗教信仰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差异

15.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坚持()

A.历史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B.现实主义的原则和精神分析的方法

C.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D.现实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3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观点符合这一界定的有()A.人的本质是后天的 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可变的 D.人的本质是永恒的

5.2010年4月

12.地理环境是()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人的心理素质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自然属性

3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实现社会变革B.创造物质财富

C.创造精神财富D.摆脱一切制约

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6.2010年1月

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13.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

A.渔猎社会 B.工业社会

C.信息社会 D.封建社会

14.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15.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A.物质利益的对立 B.思想观念的对立

C.社会地位的不同 D.政治主张的不同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阶级性质 B.组织原则

C.根本宗旨 D.政治纲领

3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42.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

7.2009年10月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A.意识形态划分法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C.文化形态划分法D.政治形态划分法

1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A.历史决定论B.历史被动论

C.历史宿命论D.历史意志论

14.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政治标准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D.道德标准

1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的标准是()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34.人类生存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B.地理环境决定经济政治制度

C.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和意识形态 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3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4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6.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2009年7月

11.社会存在是指()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

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哲学 B.逻辑学

C.语言学 D.物理学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3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表现在()

A.它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

B.它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C.它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

D.它决定着社会形态有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42.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9.2009年4月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唯一动力 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3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10.2009年1月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基本动力B.最终动力

C.直接动力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B.先进思想的传播

C.英雄人物的组织D.人口数量的增多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A.产生B.性质

C.具体特点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2008年10月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式及其本质

一、历年真题分值分布表

二、历年真题

1.2011年4月

16.从本质上看,货币是( )

A.特殊的资本B.普通的商品

C.一般等价物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18.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

1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

A.法院B.检察机构

C.议会或国会D.政府

35.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 )

A.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

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

47.试述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2.2011年1月

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7.“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货币的所有者在流通中购买到( ) A.劳动工具B.劳动力

C.劳动场所D.劳动对象

19.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 )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C.两党制和多党制 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35.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根源于( )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B.市场供求关系的内在要求

C.竞争的压力D.垄断的需要

4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3.2010年10月

l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

A.社会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

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积聚B.资本集中

C.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

18.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国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

A.国家元首B.政府

C.法院D.议会

36.单位商品价值量()

A.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D.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

4.2010年7月

1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7.资本有机构成可以表示为()

A.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B.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比率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18.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D.平均剩余价值生产

19.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A.议会民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资产阶级专政 D.总统共和制

20.下列各项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

A.以生产工具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D.以厂房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36.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主观因素有()

A.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B.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C.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 D.社会平均的工资水平

39.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包括()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剩余价值

43.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

5.2010年4月

17.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符号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c∶v B.m∶c

C.c∶m D.m∶v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成为商品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5.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4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6.2010年1月

17.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JINGBIAN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元论B?二元论 C.唯物论D.唯心论 3?列宇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亠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B?宗教 C?政治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2020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2020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3.在(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参见教材59页。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支持扶持 C.利用限制改造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答案:A 参见教材63页。 6.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答案:B 参见教材65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0年 答案:C 参见教材58页。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参见教材69页。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 A.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毛概自考历年论述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 26/3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形成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7/3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28/33:简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答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时代的特点和国际环境,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29/33: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答案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M精祌。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0/33: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案 (1)中国工作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1/33: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案 (1)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 用 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 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 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 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 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 能动性的客观解释 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 (唯心主义)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 造商品使用价值 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 系)

2018毛概考试题目和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刘少奇 2、明确提出“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是( ) A《古田会议决议》B《井冈山的斗争》C《反对本本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 ) A《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B《矛盾论》和《实践论》 C《论联合政府》和《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本本主义》 5、最早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6、最早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改造我们的学习》D《新民主主义论》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B政策和策略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D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9、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D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 A坚持纯洁性和增强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B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C坚持民族性和增强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D坚持民主性和增强向心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 A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国家 15、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 ) A实事求是B有的放矢C洋为中用D实践出真知 16、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B英雄人物C社会精英D劳苦大众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密切联系群众

毛概考试试题2017

毛概考试试题201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B)。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2、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B)。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C)。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4、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B)。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以农立国为主

5、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D)。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纪念孙中山先生》 D、《论十大关系》 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报告是 (C)。 A、《党的八大报告》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7、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我国国内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C、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D、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敌我矛盾 8、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A、民主 B、法治

自考马概真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毛概试题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2、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 ( A )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C ) A、剥夺地主、富农的工商业 B、接管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没收官僚资本 D、赎买民族资本主义 4、l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 ( D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七届三中全会后“五反”运动开展的领域是 ( B ) A、国营企业 B、私营企业 C、党政机关 D、合作社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 ( C ) A、加工定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7、农业合作化时期,党对富农的政策是 ( A ) A、保存富农经济 B、没收其土地,保护其工商业

C、消灭富农 D、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 8、在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阶段和平赎买的形式是 ( A ) A、“四马分肥” B、定息 C、核价收购 D、无偿没收 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0、中国共产党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初设想是在 ( A ) A、民主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在我国剥削阶段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2、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 B ) A、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B、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资本主义范畴 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非独立的社会形态 13、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 ( B ) A、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B、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已有认识 C、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D、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实践 1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 C ) A、把圈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按照苏联的经验去做

毛概考试试题选择题

毛概考试试题选择题 毛概是大学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让大家熟悉考试题目的题型,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概考试选择题,希望都能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是(D ) A、李大钊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毛泽东 2、毛泽东思想是( C) A、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B、毛泽东同志的讲话 C、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 ) A、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B、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4、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 B) A、六大 B、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B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A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由几个部分组成谁?( C) A、四部分 B、五部分 C、六部分 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C )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 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9 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C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C )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A 、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12、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哪次会议(A ) A、十六届三次会议 B 、十六届四次会议 C、十六届五次会议 1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C )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 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4、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下列三种做法,你认为哪种是 正确的?( C) A、认真通读毛泽东的所有著作 B、掌握和了解毛泽东的几部主要著作的观点 C、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16、近代中国(1840起)社会性质是什么?(B )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C、半资本主义社会 17、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首要力量以及给中国带来灾难和祸害的根源是什么?( B) A、封建主义统治 B、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政治、经济 C、官僚资本主义剥削 18、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是什么?( C)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

2014年4月自考马概真题加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马原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D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C唯物主义哲学 D 一部分哲学 C客观性C结构性D物质性D可分性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 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9.时间是指(C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 ) B交换价值 D )°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B感觉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 A社会意识B地理条件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C )°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说明(D )°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思维D实践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分章练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2013.4.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P102 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 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 2013.4.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 B.能动性 C.抽象性 D.形象性 2013.4.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P114 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 2013.4.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P119 A.普遍性 B.特殊性 C.不确定性 D.绝对性 2012.10.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P104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 2012.10.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P110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认识—实践—认识D.实践—认识—实践 2012.10.9.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P116 A.相对性 B.能动性 C.绝对性 D.普遍性

马概自考问答题汇总

绪论 练习本上参考答案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P14-19) 答:(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4)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4、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P10) 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他们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

全国2018年4月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D.理论前提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能动性B.社会性 C.历史性D.客观性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D.—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0.除了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矛盾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 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历史唯物论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产品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