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用信息技术 提升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

巧用信息技术 提升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

巧用信息技术 提升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
巧用信息技术 提升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

巧用信息技术提升政治课堂学生参与度

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谢辉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环境,如何巧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丰富学生参与的形式,构筑学生参与的平台,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效率,满足学生参与的诉求,从而提升学生政治课堂的参与度,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成了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政治课堂、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的过程。新课程在实施要求上,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要求学生以学习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种“参与”应该是主动、高效、富有启发性的。那么,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技术的作用,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呢?对此,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这方面的体会。

一、巧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来,需要我们老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和教学环境。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各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flash动画、文字等资料演示出来,化静态为动态,变无形为有形,活跃我们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

例如,在讲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时,我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大型集体舞《云南印象》。饱含激情和渲染力的舞蹈视频给同学们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在看完视频后,我乘热打铁,展示相关的文字资料及设问:“杨丽萍为什么要深入民间采风?这与她的文艺创作有什么关系?”很多同学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兴趣盎然地进入探究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音频、视频、图片、flash动画、文字等信息资源,既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也可以通过网络等信息平台查找获得,但是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取舍。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参与的形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必将发生改变。大众传媒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不再束缚于一间教室,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根粉笔,而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海量的可用信息、资源等为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服务。学生也可以从中拓宽视野,增加知识,更好地实现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使网络成为政治课教师学生学习的新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

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信息平台查找一些时政新闻,然后在课前作简评。这既可以体现我们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也可以丰富了学生参与的形式。又比如,在上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时,

我先安排同学们课前分组去查找潮汕地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这四个方面的资料,然后做成课件,由小组代表上讲台来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各种传统文化。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锻炼了同学们团结协作、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很多同学能够加深了自己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三、巧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素材,构筑学生参与的平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对当前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而我们高中政治课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教学内容都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我们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也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的知识点,认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不妨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各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素材,以此来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构筑学生参与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体味文化》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在学校和家里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请举例说明?”当学生代表发言后,我通过PPT展示了几张同学们在学校参加文艺汇演、歌咏比赛、校运会和在家里参加猜灯谜、划龙舟等活动的数码照片,一下子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的距离,给学生的课堂参与搭建了一座无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可以自由的放飞自己的想象力。

四、巧用信息技术加强实际体验,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听过的忘记了,见过的知道了,做过的理解了。”这说明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事物、发现问题,这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好地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教学三维目标更加有效地达成。因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和信息资源,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学生能参与、会参与,提高学生在政治课堂的参与能力。

例如,在讲政治生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我就请一位同学上来利用教室的网络平台查阅广东省最新公开的“红头文件”,结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该生登陆广东省政府的门户网站,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锻炼了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一个观摩学习的机会。这种动手操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这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们应该巧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五、巧用信息技术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主要采用口授教学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黑板板书也要占用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突显出极大的优越性——它在强大的信息容量、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多元的信息呈现方式的支持下,使课堂的教学节凑大大地加快,教学内容会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也将更趋于现代化和规范化。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时间将会更加充裕,在相同的时间内,为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创造了可能。换言之,巧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效率。

例如我们在上生活与哲学时,经常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即通过一些小故事、小案例来启发同学们探究得出相关的哲学道理。这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条件口头讲述故事的的话,无

疑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学生的思考和交流。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快捷地将案例、问题呈现出来,大大的提高效率,无形中将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六、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参与的诉求

目前,我国的高中普遍实行大班制教学,一个班几十人,学生分层在所难免。因此,在现实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同时面向全部学生,尽量让他们都能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去,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当前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的题中之义。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群体中个性差异的存在,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诉求,因材施教。我们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呈现的优势,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将这些题目同时呈现出来,让不同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参与探究。例如,在讲经济生活《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框题时,我在幻灯片上投影了如下问题:

①股票是谁发行的?

②为什么要发行股票?

③股票投资有什么风险?

④股票、债券的性质有何不同?

接下来,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交流,结果同学们踊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完成了第1、2题,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完成1、2题后,再去探究完成第3、4题。如此一来,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之,作为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我们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刍议网络教学环境中多元智力的培养[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1期

〔2〕史可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3〕蔡进林;网络教育与教师角色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罗江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D];

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降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

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实际教学中,常见老师滔滔不绝时,有学生低头贪玩;老师苦口婆心时,有学生东张西望;老师声嘶力竭时,有学生有气无力。我不禁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何况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精湛教学艺术的表现等,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于是,我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广度指参与的人数和时间的多少,深度指是否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积极的参与是思维的活跃,情感的共鸣,是生师、生生间的有效沟通。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参与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很好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呢?老师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手: 1、了解学生是前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现状,还要了解学生生活的积累、情感与爱好、习惯与性格等等。 2、尊重学生是基础 要在全班树立“参与无错”的氛围。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勇敢积极地参与课堂,参与不精彩、回答不到位的时候,有没有人嘲笑是非常关键的,无论问题解决得如何,老师首先肯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即使不精彩,也应该受到鼓励。因此应树立孩子们在课堂中无所顾忌、参与无错、谁参与谁提高的思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要解放学生的眼、耳、手、口、心等。据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看看,多说说,多玩玩,多做做,多演演,多画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二年级的写话《美丽的秋天》,我是这样做的,先领着学生到田野中去仔细地看一看,再在教室里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才写一写。这样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设计,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写,而且写出了生动优美的句子。 3、激励学生是动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又有老师的外部激励和自我激励。外部激励有上课伊始时的提出目标,学生参与学习后及时的表扬与引导,下课时的点评,一天或一周后的评优等。我班每天评选一名上课积极分子(即上课积极参与的),一周共评选五

浅谈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政治课教学是通过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信息技术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为更好地体现师生互动,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媒体的运用,寻找鲜活的、生动的材料,结合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丰富本学科的教学材料,对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会有较大的促进。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传播。在政治课教学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采用"概念--定义--知识点",即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型教法,教学效果较差。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可以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呈现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创设特定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导入新课与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七年级思想政治《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教学中,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展示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举国欢腾。并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问题,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快乐是怎样产生?学生通过观察生动、直观的影象,被画面上庄严、激动人心的场面所震撼,此时学生容易得出答案,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在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课上慷慨激昂一讲到底,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偶尔提问题,学生无言以对,效果很差。而采用多媒体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动情境,学生则乐学、易学。如七年级思想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中,我在分析“我们身边的规则”时,先给学生播放录相片,在马路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的情景和交通混乱的场景,然后启发思考:这种现象对你有何启示?此时我给学生时间进行课堂议论,以梳理录相中所反映的情景,从日常我们身边的规则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中分析得出,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十分重要。由于我用录相片展示的具有社会代表性实例,创设的情境和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发言踊跃,课堂参与积极,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在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就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了,随着教学手段的的现代化,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对教学方式可以重新处理,它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课下学生利用媒体搜集查找资料,扩展了知识范围,学生依托网络在时空上超越了课堂范围,加快了知识的增长与更新的速度,并建立起与教师平等的自我学习方式。如八年级思想政治《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中“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个重点教学内容是通过学生课下分组在网上查找、搜集、调查等方式学习到的。通过参与实践,亲身体会我国传统节日的隆重、热烈,以及上网搜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表达的文化内涵。然后自由发言,畅谈感受。通过学生亲历实践活动,自主选择,动手动脑,探究发现问题,获得直接经验,培养锻炼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种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多种能力。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的有效途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教必需服务于学,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首要的任务,让其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学生的参与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参与,二是指学生思维的参与,也就是说他未必说话,但是他的思维是参与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的度呢?本人认为主要有收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参与备课 所谓参与备课,就是让学生在上课前搞好预习。让学生充分预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是课堂发言的基础和动力,通过预习,让学生弄清症结所在,让学生明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明白每节课哪些懂了、哪些还不懂,自己懂的如何才能给其它同学讲懂,这样在上课时学生知道了学习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要注意:在指导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2、参与讲课 让学生参与讲课就是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 ①、竞赛激励,使学生乐于参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业已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竞争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课堂上,我们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竞争的氛围,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每节课根据学生的发言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促使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情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学生乐于探究呢?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是很有效的办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高低与否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此,我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课题,加强课堂实践活动,以顺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促使其主动探究知识,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 二、概念界定。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包括语言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几个方面。因而我把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展示方式和行为语言表现程度定义为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即让学生既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又能让所以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目标。 1.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学习活动方式。 乐于参与,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我准备从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学生参与的能力两个方面制定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2)研究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 (3)研究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与参与度的关系。 (4)研究学生合作与参与度的关系。 (5)研究参与度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2.预期目标。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有效整合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涵义就是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政治学科地内容、资源、结构及课程地实施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在这个整体系统中,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政治学科融合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导致社会利益的日益多样化,这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这也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为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尝试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日常教学。在我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这两年中,我感觉在这种整合模式中,教师不可以盲目使用信息技术。但象政治这类文科性质的学科,它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它同时还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带来大量生动、形象、真实的资料,以启发学生,让学生不走出课堂但还能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对生活的感悟。长期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特点: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我深切的感觉到信息技术与文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 以下我将谈一下我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以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使用信息技术,我感觉首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

中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生课堂参与度得调查与分析 吴桥县桑园第一初中徐志章 现在得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得问题: 1、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仍沿用“满堂灌”、“填鸭式”得传统模式,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得学习积极性,无视学生得认识规律,强把学生得思维活动纳入教师设计得轨道,教学中缺少师生间得默契配合,并且不给学生留有充分得学习活动时间,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就是处于被动得接受状态,学生得主体地位被埋没。 2、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知识放在首位,教学得一切措施都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多、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在分析与研究化学现象与问题时,往往就是教师归纳出正确结论,而不就是在教师得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主动探究,在师生共同探索得基础上归纳得出。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懂得内容,教师往往也不敢放手。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得自学、思维、想象等能力特别就是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得发展。 3、重知识、轻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得传授,轻视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所特有得功能。课堂教学中得实验大多就是“教师做,学生瞧”很少给学生创造动手得机会,实验后也很少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得分析,甚至大纲中规定得必做学生实验也不能全部开设。因而影响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发展。 4、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未能得到充分得运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得现象还相当普遍。落后得教学手段制约了教学质量得提高。 5、忽视学生得个体差异,面向少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贯彻因材施教得原则,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一刀切,教学面向少数学习优秀生,教师缺乏对学生得个别指导,导致学生严重分化,一部分学习困难得学生丧失学习得信心,对学习产生厌烦感。 基于现存得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得调查,对于学生得调查我们采用问卷法。见下面内容: 学生课堂参与度得调查问卷 1、您得性别就是男女,年龄就是。 2、通过您得学习与观察,您认为现在中学生得课堂参与度情况如何? A、较高 B、一般 C、较低 3、您认为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成绩提高就是否有帮助?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度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实际教学中,常见老师滔滔不绝时,有学生低头贪玩;老师苦口婆心时,有学生东张西望;老师声嘶力竭时,有学生有气无力。我不禁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何况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精湛教学艺术的表现等,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于是,我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广度指参与的人数和时间的多少,深度指是否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积极的参与是思维的活跃,情感的共鸣,是生师、生生间的有效沟通。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参与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很好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呢老师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手: 1、了解学生是前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现状,还要了解学生生活的积累、情感与爱好、习惯与性格等等。 2、尊重学生是基础 要在全班树立“参与无错”的氛围。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勇敢积极地参与课堂,参与不精彩、回答不到位的时候,有没有人嘲笑是非常关键的,无论问题解决得如何,老师首先肯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即使不精彩,也应该受到鼓励。因此应树立孩子们在课堂中无所顾忌、参与无错、谁参与谁提高的思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要解放学生的眼、耳、手、口、心等。据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看看,多说说,多玩玩,多做做,多演演,多画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二年级的写话《美丽的秋天》,我是这样做的,先领着学生到田野中去仔细地看一看,再在教室里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才写一写。这样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设计,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写,而且写出了生动优美的句子。 3、激励学生是动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又有老师的外部激励和自我激励。外部激励有上课伊始时的提出目标,学生参与学习后及时的表扬与引导,下课时的点评,一天或一周后的评优等。我班每天评选一名上课积极分子(即上课积极参与的),一周共评选五名,并在下周一,这些积极分子的照片贴到表扬栏中。一周结束后,并对全班同学的课堂参与情况予以总结评比,以此来激励全体学生课堂中的积极参与。 二、突显语文学科特点,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式学习为主的课堂。逐步推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发的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调查、研讨等活动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新结论的活动。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呢?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解决好“意识、情景、方法、指导”这八个字上。 一、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产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回答或解释的地方,问题的提出者应当是学生。 传统教学中,课堂中的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只是回答问题,很少有主动提问的机会。教师把问题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在新课程理念下这样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回归。 二、情景。就是要求教师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儿童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着极大地好奇心,求知欲,他们会经常问问这,问问那,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热烈宽松和谐民主氛围,多鼓励,多赞赏,让那颗容纳大海的心与奔跑着小溪泉水的心相撞;让那双触摸风霜雨雪的手与那双捧起露珠花瓣的手共舞。 当学生难以回答出问题时,千万不能讥讽,挖苦,嘲笑,要让他们带着安全感坐下,投入到对问题的重新判断思索之中。让那颗萌发着求知欲望的心永远保持在积极的探索之中,直到解决问题带着种成就感,幸福感完成心灵的积淀。 其次,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还要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其中,投入到情境之中,达到身临其境。在教学《花边饺子》时,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吃饺子的情景。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方法 1、落实预习,让学生从预习中提出问题。我个人认为,学生提出前面提到的那样的问题,虽然幼稚,但是给我们教者提了个醒。我们教师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备课是不是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课文了,课前预习虽然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要求,却不知预习工作是个很费时,又很需要精心学习的过程,好的预习一点都不亚于我们教师的备课。学生提出这样幼稚的问题,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师指导学生的预习,要落到实处,要真正起到预习的效果。我相信,学生课前有效预习了,一定不会提出这样幼稚的问题,一定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从课题上启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来说,标题中有的是文章内容的最简要的概括,有的是提示文章的中心,还有的是截取文章故事的一个重要片断。在教学中,若能很好地在标题上做文章,启发学生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将会很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生接触《长城》这一课题后,教师以启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样的情境,不但使学生思维活跃,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长城究竟有多长?建筑长城产要用了什材料?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而且为下一步教学找到了突破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扣题质疑要抓重点。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在21世纪的今天,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今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善着我们的教学方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告别粉笔、黑板,走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政治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极大热情。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

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第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例如,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统一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如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监视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活动学习——直接经验;观察学习——间接经验)。 2.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3.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二、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理念先行)、敏锐捕捉有用信息(选择性注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有目的的任务驱动)、甄别筛选正确信息(针对性、准确性、价值高低)、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逐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2.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3.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4.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现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理,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如设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护方法——“行为指导”“使用技能”。 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1.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他人、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录像、电视、因特网等),学会从不同的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2.学会利用常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探测器、扫描仪、录像机等)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转换。 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保护文件等,能迅速查找和提取自己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通过比较和实际体验,感受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存储和管理的优势,认识到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4.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mail、因特网等),浏览、查找、

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方法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我的拙见: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比如生活中也有类似重叠的问题),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正是他们生活中积累的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我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有效提炼,从“爷爷,爸爸,儿子”这两对父子去理发的生活情景,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从而设计出图,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从效果来看,都达到了预

期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重叠问题》这节课我创设了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请学生模仿小动物,进行生动的表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生活中的重叠问题。我巧妙的地利用呼啦圈,抽象出集合圈。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实现了从认知到思维的跨越。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集合圈,并由集合圈指导自己用算式来计算。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计划

教育部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 贵阳三十七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子课题 政治组《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个人课题《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016年上半年课题计划政治组王欣 一、课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很多人对政治学 科的理解就是机械灌输、单一传授、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觉得政治课 枯燥、乏味,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寻找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有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现代新开发的教学软件比如智 慧课堂、畅言教师助手等,可以把政治教材中抽象的、静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 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引导启发学生对感性材料 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 势是明显的,但各个具体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 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二、课题目标及内容: 内容: 探索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教学结构。利用这种结构来用于教学实 践,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 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了解解决 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教学结构。 (2)进一步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通过这种教学结构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互联网相关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问卷调查法。通过跟踪课堂教学,调查中学政治课堂案例教学实施后学生的反馈、教学的有效性。 3、经验总结法。教师要对案例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提升效率。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公开课)研究,实施教育,观察结果,留存资料。 四、研究过程 学习理论文章,参加媒体培训,上好实验课,撰写论文小结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实验法。通过一堂堂实验课来探索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很好整合,来观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研究怎样合理有效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五、研究步骤(2016年上半年时间安排) 1、4月1日—4月10日:围绕课题制定政治学科工作计划,进行微课录制培训。 2、4月11日—5月10日,准备多种形式的与课题有关的内容,并做好资料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论文关键词:提高学生参与度英语课堂积极性有效性策略 论文摘要:提高英语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还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指出了英语课堂中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常见问题并分析了成因,提出了提高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性策略。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教师讲得绘声绘色,下面的学生却一脸茫然;有些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如石沉大海,溅不起丝毫水花;有些公开课看似热闹,小组活动不亦乐乎,学生表演异彩纷呈,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课堂上有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学生游离于群体之外,没有真正融人到课堂活动之中,所有的精彩和他们无关。如何把他们拉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的乐园,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课堂学生参与度的主要原因 1.教学设计粗糙,教学目标不明。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有些教师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目标定得过高或者过低。目标定得过高或者主次不分,在实施教学时教师会发现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如听天书,根本不能达到原本期待的目标。例如9A Unit 1 Reading是关于星座和人的性格。有的教师设计时把12个星座的名称以及如何划分当作重点,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没有掌握那些生僻难读的星座名称,而且对这个本该很感兴趣的话题感到索然无味。目标定得过低,课堂活动内容过于简单,形式单一,同样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7B Unit 1 Reading关于My friends,全篇文章生词不多,句式也简单易懂。教师在设计时如果仅仅要求学生看懂这篇文章,而不拓展话题,学生自然提不起丝毫的兴趣,最后一无所获,水平仍旧在原地踏步。 2.课前准备缺乏,学生反应漠然。 如同教师在课前要进行教学设计一样,学生在课前也必须进行一定的学习准备。这种准备不同于以往所说的预习生词和课文,而是针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所做的工作。例如7A Unit 3"Let’s Celebrate"是关于万圣节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8-23T11:08:45.89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田敬录 [导读] 整合不是方法、手段的改变,它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田敬录(大名县张铁集中学河北大名056900)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找准整合链接点 目前,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以为在教学中使用了信息技术就是课程整合,将其理解成“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要使教师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可见,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势在必行。 整合不是方法、手段的改变,它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各个学科教学的深化改革。这场变革正是以赞可夫、布鲁纳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其基本思想是革除传统的教育弊端,实现教学上的两个重心的转移(由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以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和两个最佳结合(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重视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思想观念必须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过渡,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系统。可见,整合不是混合,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中,但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和真正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2.构建新型教学结构找准整合切入点 整合不是为了使用计算机、为了运用信息技术、为了体现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时尚,也不只是通过各个学科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是紧紧围绕改变旧的教学结构、建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来展开的。何克抗教授认为,这种新型教学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完全按原先那样发挥,主导不只是体现以讲为主,而应体现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体现在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之上。即在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合作学习、提供有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源,跟当前课程要求相关联的教学资源或相关信息、合作学习的组织、探究性学习的组织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等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一个新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同时使教师也真正成为课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这种新型教学结构的建立有赖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反,整合也必须有信息技术的环境、多媒体环境、网络的环境。只有通过这些环境才能实现人机交互、图文并茂,便于情景创设、快速获取丰富的信息、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通过多重交互、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学生的地位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媒体也不再仅仅是辅助教师教的工具,而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建构意义的认知工具,教学的来源也不只是教材。无疑,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即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而且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找准整合提高点 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教师不及时“充电”将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而信息化的社会中,终身教育是开放的,这就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显而易见,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信息时代终身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要达到有机的整合,首先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为先导,重视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培训学习。其次,教师必须学会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策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本学科有效的教学模式。另外,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发展很不均衡,许多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这更需要教师及时“充电”,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至少必须熟悉网络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操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平台或多媒体系统的技能以及简单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与使用技能。 4.注重科学管理运行找准整合平衡点 我国中小学都在加大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实际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操作还存在问题,大多数教师对整合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探索融入阶段,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得心应手地达到整合程度。目前,在各种条件还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课程整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既要让教师看到信息技术、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它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学校要充分创造条件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不断地参与到课程整合中去,以适应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如何冲出传统教育弊端的束缚,逐步过渡到完全意义的课程整合上来。如果找不到这一平衡点,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就要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将成为教育改革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但我们确信信息技术在和课程整合中将大有作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