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电视也对儿童的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让家长们和所有社会上关注的人士不得不重新回过头,认真的审视和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的确,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已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电视进入家庭之前,父母一般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报纸,孩子在知识性、娱乐性和情感方面较多的依赖父母。而当电视家庭化后,五彩的电视荧屏就向孩子们直接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视摧毁了隔离儿童世界与成年人世界的那堵墙。”由于看电视不需要特别的指导、无须思考、而且电视的播出不分观众。电视对儿童轻而易举的“俘获”,使得儿童最终“依附”于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据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30万桩。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

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业主的暴力。在这方面,像美国早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改编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圣斗士》等片,都包含了这种因素。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制作的精良上确实让人佩服。但在其更深远意义上对儿童的教育方面的作用确是让人质疑的、不能信服的。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电视节目中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食品和其他穿戴之类的商品。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

传新产品,令人喜新厌旧;广告中使用产品来解决问题,令人误以为所有健康、容貌、社交等问题,均能通过物质消费途径得以解决;还有就是侧重物质拥有,忽视精神生活的需要;而电视已经逐渐取代父母成为儿童了解广告中新产品的最重要的信息渠道。没有经济压力的儿童们,随众心理重,理想的眼光容易满足又容易变化,电视里精美的广告画面展示的儿童产品,令他们快速的改变着他们猎取的目标。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却如同一张白纸。

这样,长此以往会给儿童消费行为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他们会觉得只有不断的花钱、不断的追求物质享受,才是人生最美妙的。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对身边的事不理不睬,很少关心周围发生了什么,主动性、自立性完全朝着退化的方向发展。于是也就自然的忽视了对自己精神生活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所以说,如果电视广告,特别是那些带有诱导和宣扬性质的电视广告应该稍有收敛,至少应该以真实为本。不然过多的广告给孩子们事带来的危害会越来越大。

三、电视媒介对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

电视的速度让儿童容易分心,降低了他们专注在印刷字体的能力。由于阅读时复杂的眼睛移动需要借由练习来发育,对于习惯性看电视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眼睛肌肉被训练成盯在固定的一点上,阅读对他们的眼睛而言就变成一种不自然的负担。久而之,孩子们就只喜欢“看”电视给他们呈现的世界,而失去“读”这个世界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孩子们总是被动的接受着并且无意的习惯等待电视画面和解说来得到答案,看电视能让他们接受新知识,但并不能让他们能像阅读时候那样为一个问题而分析思考和反复求证。”长久的不加思索和看电视的目不转睛无形之中影响着儿童的正常生活习惯。这对于锻炼儿童的左脑发育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儿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遇事先思考的能力显然不足,会经常使自己处于一个不利的局面。

当儿童看电视时,电视占据了他的心智和时间,限制了他练习想象力的机会,电视将大人创造出来的影像直接投射到儿童的脑里,完全被儿童吸收,儿童变成依赖外来的力量来帮他们创造影像及想法,抹杀了孩子自己内在创造影像的能力,严重削弱了他成长成健康成人的过程。要想让孩子无约束的长大成人,应当培养他们发展读、写、分析思考的能力,和使用读、写、思考来发展出对学习的热爱。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有头脑的社会脊梁。

四、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儿童在看电视时,他没办法和电视沟通,在屏幕中的角色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结果是,儿童学到了他的存在不重要,起不了什么作用。儿童和电视中的角色没有沟通及互动的单向关系,影响了他和真人相处的关系。久而久之,这些儿童既不愿和别人说话,也不愿参加活动,既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很差,又不能融入现实生活。他们性格孤独、怕羞,情绪不稳定,缺乏生活常识,缺乏学习能力,不能适应社会。而由于人际关系不良,孤僻者陷入寂寞、抑郁之中,非但其内心很痛苦,精神也会随之消沉、颓废。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既大大降低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思维活动也会受到抑制,致使反应迟钝、学习效率降低,后果严重、不堪设想。

这一切,电视对其的影响,不能不说是罪大于功。孩子其实很需要每天在家和家人表达爱意,多沟通,由此他才可了解人生存在世上的真实意义。儿童原始冲动的意志力必需被保护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发展出面对现今社会的自信心和能力。同样的,儿童长久的与电视为伴,也会影响到他们与同龄孩子的交往能力。儿童长久的与电视难舍难分必然导致其与同龄孩子的接触,他们爱玩好动

的心理渐渐迷失,比起他们上一代每天放学总要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疯上”个把小时相比,他们差的很远。

五、如何减少电视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首先,立足长远,要最大限度地抵消电视对儿童行为的不利影响,就应当从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入手,调节儿童的电视收视,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净化了的电视文化空间。加强对电视节目内容的控制,从根源上减少电视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各电视台在观众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不要再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以及过多虚假、带有诱惑力的广告,而代之以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视剧、科教节目等。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荧屏。另外,“电视分级”制度也应大力推行。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收视的调节和引导。家长每天下班后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跟孩子沟通、交流;应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要选择和孩子年龄相适应的健康节目;还可以陪着孩子看电视,适时适当地讲解电视内容以帮助孩子理解,并要求孩子复述某些内容以便让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对于暴力节目,家长应向孩子指出,虽然节目中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受伤或被杀,实际生活中那样的暴力却会造成伤害或死亡。在孩子面前表示对暴力场景的不赞同和厌恶,强调这样一种信念:暴力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此外,家长应以身作则,要尽可能少看或不看电视,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户外运动,并适当拓展孩子交际圈,让孩子多跟周边的人接触。对自律能力强的孩子,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出可行的学习计划,然后让孩子按照既定的计划有目的地生活,进而让其远离电视。

尤为重要的是,要着力改善孩子与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主动与别人交往来扩大交往范围,特别是应注意融洽孩子和亲人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满足孩子爱与归属的需要,让其充分感受到家庭和集体的温暖,让其心理上有安全感、生活上有舒适感,以消除其戒备心理,进而让其融入正常的生活圈子。交往要从易到难,逐渐扩大其交往范围,从而让孩子走出封闭的自我。

综上所述,其实电视完全可以在培养孩子健康成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电视只是一种大众媒介,本身并无善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多与少年儿童进行沟通,指导他们合理有效地利用电视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不是放任他们在电视机前度过成长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是尤为必要且紧迫的。这既要求家长给孩子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又同时要求家长不要过分宠爱孩子,不要一味为了安全而让孩子长久呆在家里。要知道,人是社会人,社会才是人最好的归宿,要让他们知道生活的精彩和乐趣所在,才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地逃脱对电视的依赖,让其感受到生活的欢乐无处不在,最后为儿童提供一个纯洁的知识乐园。

网络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录入:中共安县县委宣传部aabb https://www.doczj.com/doc/182075242.html, 2009-7-15 人气:2846 近年来,中国网民以每月800至900万的速度增长, 近月,全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3亿,网民数量领跑全球。中国目前庞大的上网人群,使得任何消息在网络上传播的速度和社会影响力都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的宣传方式,成为新的一种最大众化的媒体传播形式。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 网络媒体作为传播方式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 一是网络媒体是智力媒体,使用的工具体系中采用了计算机这类智能工具,网络的发展也是依靠不断改进的知识和技术来实现的。 二是网络媒体是全球性媒体,覆盖地域广,传播速度快。地理距离的阻碍不复存在,人类活动的空间变大,竞争成为全球化。 三是信息获取者真正主导传播过程。信息获取者利用网络与信息创造者直接取得联系,改变了传统媒

体把信息推给受众的局面,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网络资源,于是受众可以决定什么是网络先锋,什么是网络垃圾。 二、网络的积极作用 一是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网络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二是网络媒体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 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

广告媒介选择策略

对媒体策略而言,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道路意味着不同的投入、不同的效果。媒介本身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针对特定广告活动有效与无效的区别。媒介之间不同的特性是不能相互替代的,西瓜有西瓜的作用,苹果有苹果的效果。对于企业而言,广告预算中,有80%以上的费用投入媒体,比例相当高。中国广告起步较晚,一些国际4A广告公司比较重视真正的媒体策划,其他大部分对媒体投放的研究还是处在较粗放的状态,特别是一些小广告公司代理客户充其量就是一个“黄金时段”的观念,一方面让多少企业主承受巨大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广告资金在投放中有多少由于不合理打了水漂。 事实上媒体的评估与选择是技术也是艺术,成功的媒体策略就是在分析目标顾客特点、产品特点和媒体特点的基础上求得三者的统一,进而实现目标顾客的针对性、表达力和适宜性和广告开支的经济性这一广告媒体选择的目标。笔者就试从以上三点出发阐述媒体选择的策略。 营销目标与媒介选择 两者寻求最大程度的吻合。扩大企业以及产品知名度、好感度与增加企业销售额的不同营销目标就有不同的媒介选择,前者以信誉较高的大众媒介为主,后者增加售点广告与邮寄广告为主。如果你业务的区域性很强,只在一个城市甚至几个街区,你就没有必要在别的地方瞎浪费钱了,在本地晚报或者日报上营销就行了,或者挨家挨户发送宣传单。能为你营销目的服务的媒介绝不止是四大媒介,能够传播你业务信息的任何工具,都应纳入你的媒介选择范围。无论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后代价上亿的广告时段,还是网上的一个小徽标,还是只印有你商号及地址电话的名片,都可以是你展开营销的工具。在现实市场运作中,企业在各地市场的销售状况并不相同,正如每个企业都存在重点、次重点或待开发市场一样。 近几年来,我国轿车行业价格降低和经济型车的热卖,必然刺激行业的广告消费。平面广告始终是行业的主流广告媒体。2006年1—4月轿车报刊广告量达到4.27亿元,增长16%,占总体广告量的40%以上,显示出轿车强势媒体的特征。比如,在国内顶级轿车中占一席之地的宝马轿车,由于看好中国的巨大潜力,在平面媒体的广告资金达到每年2000多万元。由于该品牌定位在顶级类的轿车,所以在媒体投放区域的选择上,主要是京沪穗深等一些沿海富裕的城市媒体和一些经济类杂志,如:《商业周刊中文版》《世界经理人文摘》等。 目标对象与媒介选择 消费者行为研究告诉我们,消费者的行为是存在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的表现之一就是消费者接触各种媒体的习惯是不同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及其各节目时段或栏目通常都有其相对固定的一部分观众、听众、读者和网民,在不同的媒体、网站上或不同的节目时段或栏目中刊播广告,路牌广告放置在市中心繁华地段与放置在城市近郊区,显然具有不同的效果。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发放广告宣传单也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此外,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广告媒体在传播速度、覆盖面上也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在选择广告媒体时,首先就应在确定目标顾客的基础上根据目标顾客接触媒体的习惯、他们的喜好,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频道,甚至具体到某个节目,选择合适的媒体及传递方式,使广告讯息能够有效地覆盖企业的目标顾客。 一个具有良好创意的广告,就一定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吗?未必。因为,广告媒体的选(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择同样对广告效果产生影响。“广告要做给买家看”,广告主必须选择买家看的媒体,广告才能出效果。如购买高级化妆品的女性,她们经常喜欢收看时尚和娱乐节目,购买汽车的高收入人群,他们喜欢的是财经频道。掌上电脑的广告较多地出现在22点以后,因为掌上电脑的目标用户业务繁忙应酬多,回家看电视时一般很晚。 重庆市曾有一公司在繁华地段建一交易市场,并在《重庆日报》和重庆电视台上做销售广告,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负面影响;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积极构建了文化,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大众传媒有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有消解文化艺术的个性与深度倾向,有销蚀大众精神活力倾向和一定程度上破坏文化多样性的倾向。 这是一个被大众传媒包围的时代,无所不在的媒体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拒绝的强大力量,正在由表及里地变革着我们的社会面容,制衡着文化。现代传媒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它借助于科技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它改变了文化的机制,造就了文化产业;它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创造了知识民主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同等权利;它使得社会大众成为精神文化价值观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使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崛起;其设置议题的功能、其在娱乐消遣方面的优势,使之具有了对社会的协调作用等等。可以说,大众媒介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积极建构着大众文化。 但同时,大众传媒给文化生产并通过文化生产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自身的复杂性使之不可避免地在构建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在无形地消解着文化。对其进行“吹毛求疵”式的文化批判的根据就在于“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这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人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和行为中迷失方向。”对之进行文化的审视与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传媒建构文化,协调社会。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负面影响首先表现为存在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所谓文化屏障,是指大众传媒在促成文化传播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阻隔了平等的传播。从这个角度

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意义

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意义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五个深度融合: 一是内容融合,积极优化内容生产,带动媒体内容深度融合。就是在内容产品的生产、内容生产的技术,以及内容生产的流程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改革; 二是渠道融合,积极创新传播渠道,带动媒体渠道深度融合。可以理解为“网络+终端”,在实际运营层面,还包括连接双方的接入平台。“网络”是指信息传播经过的通道,而“终端”是指使最终的内容产品得到呈现的设备。渠道融合的关键在于将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渠道改造成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渠道; 三是平台融合,积极构建生态系统,带动媒体平台深度融合。是指用户由于各种功能的需要,在不同的群体里边,组合在一起。通过用户平台建设,汇集海量用户,形成用户数据库,实现用户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及应用。就是要将由不同用户入口形成的用户平台有效地连接起来,将不同的用户数据库有效地打通,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的大平台; 四是经营融合,积极革新商业模式,带动媒体经营深度融合。是传统媒体根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对其以广告为

主的商业模式进行彻底变革,在新的体制机制下形成可依托市场资源良性运转的新商业模式。经营融合主要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两大部分; 五是管理融合,积极重构体制机制,带动媒体管理深度融合。要求主流媒体对其网上、网下的传播内容实行“统一管理”;特别是在未来形成内容聚合的媒体平台之后,需要对平台中的所有内容负有导向管理的责任。 正文 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一年多来,湖北广电集团按照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媒体融合实践,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借用中央关于媒体融合意见中提出的“五个融合”作为工具,来梳理并解读湖北广电集团的实践。 这五个方面到底指什么?我们结合对国内外媒体融合实践的认识,尝试初步给它一个定义。所谓内容融合,是指在内容产品的生产方式、技术应用、生产流程方面的融合举措;渠道融合,更多是指使用什么网络、使用什么终端、使用什么接入平台;平台融合,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就是用户平台的打通和建构;经营融合,是指媒体在组织架构、产品推广、用人机制、运作机制特别是商业模式上的探索;管理融合,主要是如何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保持正确舆论导向,实现网上网下的导向管理标准统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分析及其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分析及其融合发展 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杂志之外,电脑、手机等也都加入了“媒体”行列。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凭借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并对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挑战。但是,传统媒体所固有的优势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就可以仿效成功的,两者相互融合,互促互进,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信息的便捷性,体会到距离不是障碍,还能更有效地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新媒体逐渐融入大众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数字媒体日益发达起来,我们迎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新阶段——全媒体时代。目前,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能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毋庸置疑,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全媒体背景下,报纸已不是读者眼中一张传统的报纸,媒体不再是少数人的领域,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独立地享有传播资源和传播对象。同样,任何一种资源或资讯都会同几种或多种传播手段相连接。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征比较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报道者,才真正实现了新闻视角的无孔不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海量化。新媒体具有较高的信息开放度性和资源共享度,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

网络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摘要网络的迅速崛起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时网络媒体与人们生活方式的相互关系入手,具体分析了网络媒体带给人们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发挥网络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正确引导功能的三条思路。 关键词网络媒体生活方式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的社会影响正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网络媒体的兴起在带给人们生活方式积极作用的同时,究竟有怎样的负面影响?网络媒体应该如何引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网络媒体、生活方式及内在关联 网络媒体是以互联网这传输平台,以多媒体为辅助传播手段的现代信息传播工具。它通过搜索、操作、编辑、存贮、交换等信息传播活动,实现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兼容的目的。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既综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有着许多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传播内容上,朝着丰富性、高速化、专业化发展;传播方式上。信息双向交互、个人化特征日益突出;传播功能上,呈现出综合性、可选择性的特色。 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制约着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及个人情趣、爱好、价值取向等。生活方式所要回答的是人们“怎样生活”的问题。在不同的意义层面上,生活方式具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在社会学上,生活方式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利用生活资料的方式;在心理学上,生活方式是自我认同的表达;在人类学中,生活方式生动地表达了特定的种族特性。Feldman和Thielbar(1971)把生活方式的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生活方式是一种群体现象;生活方式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的核心生活利益;生活方式在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上表现出差异,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社会阶层、宗教和其它决定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等。而网络媒体,作为当今科学技术的体现,作为当代最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网络媒体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一方面,网络媒体突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充分彰显了个性自由;增强了交流的广度、频度和深度;改变了消费观念,使网上购物成为新时尚;打破了传统教育封闭的办学模式,网上远程教育成为主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也同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网络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 1、价值取向上:重个人轻他人而弱化伦理道德规范。在网络媒体的世界里。价值观念的变化正在加速,在相对的价值观里,没有了惟一正确的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念。传统的力量被削弱。由于网络媒体时代更注重个人的传播,且网络又是海量信息的存诸地,网络媒体的伦理道德也因此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网络媒体在重构现代多元价值观的同时。把一些传统的伦理道德生活也解构了,不少人摒弃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推崇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此外,网络媒体的商业化诱导人们的文化需求,使人们过分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一些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也腐蚀着人们,影响人们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2009年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在5、6号两天的新闻联播里重磅曝光19家存在低俗内容的网站,其中百度、谷歌两家搜索引擎成为焦点。而国内四大门户也赫然在列。19家网站几乎占据了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均是业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网站。由此可见,互联网内容低俗之风已经极度泛滥。低俗之风一旦受利益驱使,并成为常态盛行,道德观念也就不成为束缚了。2、交往方式上:隐秘性、虚拟化使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同上交际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隐秘性。你不仅可以匿名,而且还可以隐匿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网络的自由带来了

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8 第2卷第5期 十九大专栏以“新的宣传、经营业态下,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主题,结合绵阳广播电视台的实际,对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进行以下思考。 一、媒体融合的基本情况从2014年开始,绵阳广播电视台筹建全媒体中心,搭建新闻中央厨房,以官方手机客户端《直播绵阳》建设为核心,推进资源整合,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通过“新建平台——打通渠道——重塑工作流程——重新定义表述语境”,全媒体中心以手机客户端《直播绵阳》为抓手,以“新闻中央厨房”为平台,整合新闻宣传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并以新媒体发展反哺传统广播电视栏目。 2016年下半年,《直播绵阳》将成功经验和技术平台向各县市区推广,支持绵阳的各区、市、县低成本、短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移动传播终端。直播三台、直播平武、直播北川、直播盐亭、直播梓潼等手机APP相继快速建成。市县两级电视台APP独立运行又互联互通,互为二级页面,共同发展用户、共享用户。 目前,《直播绵阳》系列手机APP平台成为绵阳市用户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APP。截至2018年8月底,《直播绵阳》注册用户近9万,下载安装用户约45万。 二、媒体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促进媒体融合,以媒体融合为引领实现创新发展,既是绵阳广播电视台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对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认识,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紧迫性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移动端优先发展这个大趋势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成为全媒体中心一家之事,谋划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工作欠缺主动性、积极性,新媒体整体包装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联动,缺乏相关方面的有效支撑与互动。 (二)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不是单纯的传播形态改变,不是简单地建设起所谓的“两微一端”,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型。是要借助于互联网思维,使我们生产的内容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尚任重道远。 比如:“全能记者” “超级记者”我们提了许多年,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得上这个称号的凤毛麟角。伴随广播电视行业的“唱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奢侈,部分编辑记者 功力欠缺,思维方式固化,满足于按部就班,新闻敏感不强、 对口联系不足、表达方式陈旧老套,出精品难,出有影响力的重头稿件难。 再比如:台部分自办节目在新媒体的呈现,往往是简单地进行复制粘贴或“忠实”的节目上载,“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不能以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再加工,从根本上忽视传播效果。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互动不足“用户中心” “服务意识” “产品思维” “交流互动”,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来,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目前,从移动端来讲,我们已经让这些理念植根于发展之中。但从传统电视栏目角度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传统电视栏目创新发展步伐较慢。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更加趋向于对新媒体的单向打造而忽视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反哺。 (四)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融互动不足以《直播绵阳》为抓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并不代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直播绵阳》是唯一抓手。到目前为止,各部门、各栏目“两微”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与指导,新媒体矩阵尚未形成,“两微一端”缺乏有效沟通与互动,未形成整体合力。 三、推进媒体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从大处讲,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战略举措;从小处讲,是绵阳广播电视台生存发展的必然,事关每一位员工切身利益。目前,本台媒体融合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全台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从上到下,从骨子里转变观念,对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给予最大热情和支持。尤其是要牢固树立移动端优先这一理念,关注新媒体,维护新媒体,善用新媒体,为新媒体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二)坚守优质内容,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已经从单纯的报道逐渐演变成了丰富多彩的产品,媒体架构、采编流程、生产机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演变,作为主流媒体来讲,媒体的属性不会变,用优质内容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的新闻理想不会变。智网时代,主流媒体有责任担当优质内容的供给者,而这也将是成就主流媒体主流地位的优势所在。 内容生产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技术的不断更新,也给表现力不断提供着新的载体。文字、视频、照片、动图各有所长,近年来大家趋之若鹜的直播也许即将被各色短视频夺去市场。新媒体语境下,着眼传播效果,我们必(下转第10页) 摘 要: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是传统主流媒体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内容生产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有责任担当优质内容的供给者,有责任着力提升“四力”,更好地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关键词: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5-0008-02 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张 静 (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四川 绵阳 621000) 作者简介:张静,女,汉族,山东荣成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辑。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初探

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初探 摘要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改变,使得传媒市场在短短的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台不再是媒体界的龙头老大,它不断受到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强大冲击。那么,地方电视台如何应对新形势,如何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是每一位电视人必须探究的问题。笔者以运城电视台《法治民生》栏目为例,浅谈新旧媒体的互动融合。 关键词新旧媒体的融合;市场变革;融合的方式; 1 电视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 1.1 电视用户被分流 由于新媒体的传播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因而逐渐抢占了电视绝大部分的市场,尤其是年轻人群。现在电视用户以中老年为主。运城电视台《法治民生》栏目的热线电话所记录的热心观众90%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收视率不断下降。山此可以看出新媒體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远远人于传统媒体[1]。 1.2 电视广告被蚕食 不仅是观众被分流,媒体所承载的广告,也在被新媒体迅速的瓜分。随着新媒体被客户的广泛认可,广告商逐渐将宣传的重点转向了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诸多的新媒体。山此可见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有望成为中国传媒市场的主力军[2]。 1.3 电视影响力被削弱 在过去的几年内,电视一直占据着舆论主导的地位,几乎对于信息拥有着独家发布的权利。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的绝对霸主地位在渐渐地被瓦解。快捷性、及时性、多元性等特点是传统传媒无可比拟的特点,因而为新媒体带来了绝对的优势,因为新生代的团体更注重信息化的传播,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动员能力发展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2 电视媒体应对冲击的策略一一融合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不难看出,电视媒体的空间在逐渐的缩小,但是,并不是说我们电视媒体就该缴械投降了,向新媒体服输了[3]。恰恰相反,我们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有机的融合更有利于传媒业健康、稳定、迅速的发展。所以,电视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2.1 内容上的融合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电视也对儿童的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让家长们和所有社会上关注的人士不得不重新回过头,认真的审视和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的确,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已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电视进入家庭之前,父母一般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报纸,孩子在知识性、娱乐性和情感方面较多的依赖父母。而当电视家庭化后,五彩的电视荧屏就向孩子们直接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视摧毁了隔离儿童世界与成年人世界的那堵墙。”由于看电视不需要特别的指导、无须思考、而且电视的播出不分观众。电视对儿童轻而易举的“俘获”,使得儿童最终“依附”于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据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30万桩。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 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业主的暴力。在这方面,像美国早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改编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圣斗士》等片,都包含了这种因素。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制作的精良上确实让人佩服。但在其更深远意义上对儿童的教育方面的作用确是让人质疑的、不能信服的。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电视节目中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食品和其他穿戴之类的商品。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

广告投放与媒介选择教学教材

广告投放与媒介选择 目标有了,概念有了,创意也就生成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广告投放出去,这时选择载体是很关键的一步。 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创意,也就是广告片的表现;第二,媒体。媒体是特别复杂的,所以必须对其有充分计划,包括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做一个完整的媒体计划、分析媒体的特点、对媒体的投放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考虑到中间可能进行的调整。 一、媒介目标的制定 广告的目标是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媒介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国际上有三种通用的评价媒介目标的方法: 1.GRP GRP,称为收视点或者收视率,就是在特定时间内接触到或者看到产品的人在所有目标客户中所占的比例。 GRP经常用来评价一个媒介做得优劣的点,GRP等于到达率,其计算公式为: 到达率×频次=暴露频次 一个成熟的品牌每一年中GRP不能低于2000个,如果一年中的GRP积累少于600个,说明收视率太低。对于频次,通常的理论是,如果一个广告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每个消费者看到的次数大于8次,就有点偏高;如果只能看到2次左右,就有点偏低;一般情况下,3~5次比较好。 OAT的测试可以准确计算出暴露频次。 【案例】 广告片的OAT测试 某企业做完水的广告后,进行广告片的OAT测试。主持人第一次让目标客户看广告片的前三集,两天后再让他们看四~六集,一星期后再让他们看七~九集…… 依次下去,直到某一次这些人对产品的选择与之后的选择,没有太大的变化为止。 通过几次OAT测试后,企业就能准确地知道广告大概要暴露的次数,也就是一年大概要做GRP的次数。然后确定哪些媒体GRP合起来的到达率,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就是恰当的媒介选择。 2.CPM CPM即收视点成本,也是测量一个媒介计划的标准之一。

耐克广告媒介策划书综述

耐克(中国)平面广告中国地区投放 耐克运动类媒介策划书 姓名:刘卫昊 班级:09广告文史一班 学号:200904081 指导老师:初琦 2010-12-7 目录 一、耐克品牌广告在中国地区的投放情况分析 (1) 一、品牌简介 (1) 二、目标消费群体 (1) 三、耐克签约体育明星 (1) 四、媒体投放途径分类 (2) 五、竞争对手分析 (6) 六、个人总结与建议 (6) 二、耐克品牌系列广告投放媒体选择策划书 (7) 一、媒介评估 (7)

二、媒介组合 (8) 三、媒介排期 (10) 四、媒介购买 (10) 五、广告媒介发布效果评估 (11) 三、耐克品牌系列广告具体设计作品展示 (12) 耐克品牌广告在中国地区的投放情况分 析 一、品牌简介: NIKE于1963年在美国创办。NIKE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中文译为耐克。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Beaverton。该公司生产的体育用品包罗万象:服装,鞋类,运动器材等等。 二、目标消费群体: 一般以男性顾客为主,女性顾客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主要购买对象为年龄集中在15岁至35岁之间;部分为45岁以上男性,职业以学生和中产阶层为主。居住城市指标按照国家公布数据为一二三线城市,即耐克销售网络最低分布布局城市。 四、媒体投放途径分类: ①电视媒体

②报纸媒体 ③杂志媒体 ④户外媒体 ⑤其他媒体 1.电视媒体: 选择原因: ①传播面广,影响力大。 ②图文并茂,视听俱佳,可使广告创意生动的传达给消费者,淋漓尽致的凸显卖点。 ③能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推销产品。 ④能在受众相对较多的频道和时段播放广告,减少广告浪费。 投放频道:CCTV5 CSPN等地方体育频道 投放时间: ①早中晚体育新闻时段 ②体育盛会期间 ③各大体育赛事比赛前后或间隙 ④收视率较高的体育节目前后 ⑤体育赛事本身

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与控制措施

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与控制措施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新媒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新闻界、学术界和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用户终端的新媒体传播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将人们置身于信息的包围之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可接受的信息资源。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越是具有正面的便利作用,越是可能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些问题,真正做到扬新媒体之所长避新媒体之所短。 关键词:新媒体;负面影响;控制措施 一、新媒体概述 眼下以网络和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人们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之一。这些以网络和手机为传播媒介的手机电视、IPTV、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兴媒体成长的速度极其迅速。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活动的速度,而且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截止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到31.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77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5.9%[1]。网络用户和手机用户数量的迅速扩张,几乎波及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各个角落,全面融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所有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其受众规模大有超越电视观众之势,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促进人类社会的传播和互动,带给人们传递信息的便捷和自由。然而由于它的新生和不规范,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被不加控制地传播,造成信息传播的污染,导致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2]。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媒体对人们思想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媒介交流方式和娱乐体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其中网络对人们影响比较大。2010年在青年人当中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神马都是浮云”、“给力”、3Q大战之“非常艰难的决定”、以及李刚门事件背后的“我爸是李刚”;还有“漂漂”——“漂亮”、“东东”——“东西”之类的随意性语言和“TMD”——“他妈的”、“菜鸟”——“新手”等等一些低俗性的语言。这些超越常规的网络语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仍然在不断追求个性、不断追求创新的洪流中。粗俗的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的同时,也给现代汉语的规范和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仅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还冲击着中国语言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还有以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为代表的颠覆传统审美观的网络红人,以及2010年火爆异常的各类相亲节目等等,其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数《非诚勿扰》,从这档节目里争先恐后跳出来的几位“拜金女”,其中有公然宣称“更喜欢在宝马车里哭泣”、“我的手只让男友握,其他人握一次20万”、“你的车可以送给我吗”之类直白的拜金语言。点开网页,各式各样的混乱信息蜂拥而至,这些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简便、快捷的新闻代替深度报道,人们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也随着媒体的思维走,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是良莠不齐,造成青年人思想混乱,迷失自我。 (二)新媒体对人们学习方面的影响 网络是特别受青年学生一代青睐的信息传播媒介,特别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这一代青年学生受到的影响最大。首先是阅读方式方面的影响。过去人们习惯阅读报纸和观看电视,现在,人们几乎不读报纸,很少看电视,人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获得新闻及相关信息。互联网络信息量虽然大,交互性强,但是信息却良莠不齐。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是快速地穿梭过一个又一个信息,已经完全失去了心平气和的阅读习惯,造成现在的人们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其次是写作方式方面的影响。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养成了书写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广告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毕业论文

广告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一)广告的来源与含义 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ture,原意是“我大喊大叫”。后演变为英语中的广告Advertise,其含义是“一个人注意到某事”,再以后演变为“引起别人的注意,通过别人某件事”。 (1)狭义广告:狭义广告是指营利性的经济广告,即商业广告。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广告实为经济广告。哈佛《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认为:“广告是一项销售信息,指向一群视听大众,为了付费广告主的利益去寻求经由说服来销售商品读物或观念。” (2)广义广告:就是泛指一切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广告。 美国广告学家克劳德霍普斯金将广告定义为:“广告是将各种高度精炼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媒介传给大众,易加强火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引导人们的行动的失去和活动。” (二)中国广告的历史 (1)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广告阶段 中国古代光该美亚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距今3000多年。根据《周记》记载,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凡是进行交易都“告子士”。在上周时代,交易要以铭文形式铭刻在青铜器上,这种铭文可以称为最早的广告萌芽。 1.声响广告 利用击打响声来传递独特销售信息的广告形式。这种广告是指是以人员推销为基础,把广告销售与人员推销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商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不同声响代表不同广告信息内容,以叫喊为主的声音推销形式和以金属、食物撞击的声响宣传,构成了声响广告。 2.文物广告 古代社会在进行商品交换式经常采用的形式,具体表现实在出售物品上插上大家都认可的标记,主要是“草标”,以明示该物品待售。作为出卖物品根据待售物品的特性,而采用不同的出售标志。 3.幌子广告 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幌子来传递出售物品信息,从而使古代光该传播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广告传播色彩。幌子是指特意制作的一种旗帜,当时称“望子”在周代幌子作为一种广告形式既在民间被采用,又在官方管里活动中运用。 4.烽火广告 中国古代社会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广告萌芽,在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到积极地作用。为以后广告的发展,起到了渊源和促进作用。 (2)中国封建社会的广告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广告的大发展,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和科学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1.灯笼广告 作为一种标志,常常悬挂于官府、宅建、酒肆、烟华之地以及特定场合,逐渐形成灯笼广告,这可谓是霓虹灯广告的初级形式。在灯笼上一般都有表明主家名称、姓

全媒体时代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262 百家论坛 全媒体时代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蒋程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 大量新媒体,为电视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创建媒介化社会。在这种形势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掘自身优点,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合作共赢。本文主要研究了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状况,希望可以推动我国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电视;媒介融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的媒体形式,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等,逐渐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在应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手机电视,在传统电视当中融入新媒体,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这种新的融合方式将在时代发展中强势崛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1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意义 当前,电视媒体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也存在较多优点,如资源的有序性与原创性等,所以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电视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点,新媒体则利用传统媒体的深入剖析优点,将二者的优点集中在一起,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1.1电视媒体可以为新媒体提供丰富的内容 电视媒体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技术不能与新媒体相比,但电视媒体在人们生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传统媒体还将在一定时期内主导信息传播。新媒体要实现快速发展还需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如传统媒体深入发掘新闻信息价值的能力,这是新媒体不具备的,在时代发展中依然占有较为稳定的地位,大量人群还是习惯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信息,因此,电视媒体拥有的收视人群不可限量。 网络媒体有着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更为宽广的信息传播范围,其融合当前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新闻内容的主题不明确,不能展现新闻信息的深层次价值。电视媒体拥有高知识、高技能的制作团队,依据合理的顺序进行策划、收集、制作、加工、播放等工作,这是明显优于新媒体的特点,电视媒体可以为广大观众发掘出大量高价值信息,对广大观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旦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利用各大视频网站与门户网站播放新闻信息,则会树立良好的电视形象。 1.2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为电视媒体所用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新媒体的发展严重制约着电视媒体,为了实现健康发展,要在传统电视媒体中融入新媒体,将已经制作完成的内容重新包装,利用新媒体的播放渠道进行传播。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电视等就是新媒体与电视媒体深度融合的结果,电视媒体还要与各大视频网站合作发展,才会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 传统媒体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同时可以将自身特色节目提供给新媒体,解决新媒体发展中的不足与缺点,为其制订明确的电视主题。为了给广大观众提供原创节目,创建具有一定特色的品牌节目,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广大观众的收视意见。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交流性,电视媒体也要借鉴这一成功之处,大量电视台已经建立了“官方网站”,进一步细分了电视节目内容,如音乐、教育、旅游等。进入网络时代,新媒体力求为广大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与亲身体验,如果传统电视不能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则只能逐步陷入没落的境地,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移动终端与网络技术,在加强合作过程中实现发展。 2新媒体和电视媒体在融合中合作共赢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能各自为政,如果二者要在社会媒体发展中进行激烈竞争,只能导致二败俱伤。当前报纸与杂志的数量日益减少,接触并应用电子阅读的人群越来越多,手机也不再只用来通话,可以安装QQ、微信、微博等大量交流软件,在人们生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虽然一部分人在空余时间会收看电视节目,但上网的人数将越来越多,人们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还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实现媒介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媒体在制约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也为电视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的诸多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新媒体也可以合理借鉴电视媒体的创意与主题发掘优点实现健康发展。 2.1满足用户需求 媒体行业还需及时转变发展意识,选择最为合理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当前媒体发展的各种情况,如当前社会中涌现的各种传播现象,不同地区观众的收视需求,以及信息时代人们收看电视的时间、习惯、倾向等各种因素。 在研究不同地区用户收视需求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借鉴发达国家媒体行业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传播手段与传播资源,实现传输方式的多元化,强调与广大用户的交流互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2.2电视媒体引入新媒体传播技术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新媒体传播技术日益完善,微博、微信、手机电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当中,而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用具。地方媒体必须审时度势,及时研究时代发展需求,在引入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前提下创建新型传播平台,让广大用户借助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3结语 总之,时代在快速发展,电视晚于广播出现,并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但广播依然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网络信息也不可能全部代替报纸杂志,依然有一部分人群倾向于利用传统媒体接收信息。所以,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还需积极应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问题,新媒体可利用传统媒体深入剖析与创建主题的优势,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健康发展。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就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有助于现代传播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推动二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莹杰,姜晖.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艺术百家,2015(6):82-88. [2]黄雨润.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电视技术,2017,41(3):38-41. [3]吴灿平.电视和新媒体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9).

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理论研究·媒体融合64 新媒体是基于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具有实效性、实时性等许多传统媒介不具备的优点,自发展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影响非常大,电视媒体的观众数量减少、观众结构转变,营收创收模式也被迫发生着变化。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是电视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1.电视业发展 电视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视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使观众获得及时的信息、观看到生动的画面。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广、覆盖面积大。但同时,电视业的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电视传播不是当下最及时的传播方式,容易受到场地、时间、观众经济水平的限制。在传播方式上,电视传播主要是对观众的单向传播;在信息秩序上,主要是以信息传播者为主体;在内容生产上,电视节目的生产基本上是专业的人进行专业的生产;在服务对象上,观众主要是被动的,个别偏远地区观众能收看的电视节目非常有限,电视观众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做出选择;在盈利方式上,电视媒体主要依靠广告投放,这种投放主要对比广告商的资质和出价,很少考虑观众的确切需求。 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当下的电视业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第一,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贬值,营收能力下降明显;第二,用户的观看习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依赖程度下降;第三,电视媒体的营销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市场化充分发展的传媒行业,电视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2.新媒体发展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户外媒体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确切地说,新媒体并不特指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是一种传媒环境,它涵盖了以往所有媒体,将这些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从而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传播优势。首先,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利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人们的手机端、电脑端广泛传播。物联网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电视、广播、户外电子屏幕甚至一面空白的墙壁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其次,在信息秩序上,新媒体以用户为传播主体,可以说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用户既是信息的传播对象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再次,在服务对象上,新媒体的用户是主动的,例如,微博中,人们可以选择关注自己喜欢的明星;微信上,人们可以不看不感兴趣的内容;在内容生产上,新媒体的内容来源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是内容的创作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媒体;最后,在盈利方式上,新媒体的广告投放非常精准地把握了客户的需求。例如抖音平台“醉鹅娘”合作的对象,都是在对客户的经济能力、购买习惯、文化程度等进行了精准的定位之后选择的最适合的红酒品牌。这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大大提高了广告的转化率,受到了广告商的追捧。 3.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 3.1电视与新媒体交融模式 电视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要注重电视媒体的网络化,不断地发展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渠道,这是构建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1]。第一,电视行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重新构建自己的业务模式与组织结构。例如湖南卫视,重新组建了芒果TV业务部,专门负责卫视节目内容的网络化。对电视投放的广告与手机APP上投放的广告进行一体化的宣传,通过手机APP端的业务发展带动电视媒体的发展。随着芒果TV 在视频领域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整个业务部在电视台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高。第二,要将电视节目内容与新媒体进行充分融合,在内容选题与运作上都要进行合理改造。以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业务为例,安徽卫视在工作日的午后时段,这一传统意义上的非黄金时段,播放在网络平台上点击率高、口碑好的电视剧,成功地增加了 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分析 摘 要:电视与新媒体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引领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播方向。当下,新媒体传播是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传播方式。本文从电视传播发展的历史与问题入手,简要介绍了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形式、受众群体主发展优势,并对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做出可行性分析,探索了电视与新媒体融合传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9)01-064-02DOI:10.19483/https://www.doczj.com/doc/182075242.html,ki.11-4653/n.2019.01.012 文/韩志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