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改新理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

武震武清区河北屯中学(301704)

论文摘要: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一文,作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密联系初中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亲历亲为,论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才能使学生由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进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本文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为论述重点,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1、恰当运用讲授法教师要注意“精讲”学生要有自学、讨论。

2、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教师要提炼“问题”,活化教材,整合教材。

3、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由拟定题目、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小结评价四个环节构成。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论文正文:

学习方式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意味着提升思维方式、提升生存方式。使学生由成为学习的主人到成为生活的主人真到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可见,转变学习方式,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共存且互动的的关系。如教师频繁地测验,频繁的评价会使学生更易于为了功利目的而采用深层次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深层次的教学方式,则学生倾向于采用深层次的学习方式。所以,改变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呢?

一、恰当运用讲授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的方法大本可以分为讲授法和发现法两种。发现法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深层次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往往有很好的作用。但它们都有一个缺点就是教学时间较长。因而,不能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教法。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那么在目前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讲授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效果呢?

1、要注意“精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该讲的讲到位,不该讲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

(1)讲知识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知识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而知识结构揭示了概念间、原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所以学生明确了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顺利地进行。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掌握地越扎实、越深刻就越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对新问题、新情况的适应性也越强,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强调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如学习“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首先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建立微观粒子模型,

体会它与宏观物质的不责骂,掌握用微观理论提示宏观变化;最后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样就把本节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概念交给学生,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内化和迁移。因为这样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讲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往往是某一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否理解重点、难点,对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是指在学科体系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的知识。讲好重点是提高课堂效率、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条件。教学难点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易产生困惑的知识点,如果讲解不透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

(3)讲社会生活热点、学生的感受点。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的污染”等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责任意识,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与实践。采取课上学习与课前调研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研究,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行动起来为环境保护、保护水资源贡献力量,同时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增强社会现任感,感受到化学课的理论魅力。

讲学生的感受点,是指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研究表明,当学生发现了知识的个人意义之后,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把学生的感受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入手,探计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要有自学、讨论。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发挥,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这样可以防止教师满堂灌,防止无意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设计每一节课时,留给学生自学、讨论的时间,为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们这里所指的讨论不完全等于后面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我们这里的讨论要侧重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把某一个问题运用讨论法来学习。这种讨论在组织形式上往往是采用就近原则来分组,如同座,或前后座的同学为一组,也可以利用全班讨论的形式。讨论的题目一般不宜过大、过难,否则,容易出现有限的时间内,没有什么明确的讨论结果的现象,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最好是在课前把讨论题目布置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观点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化、升华,达到教学实效。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如果在运用讲授法时,能够注意结合课堂自学、讲学讨论,注意到调动学生的思维,也能够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促进深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运用。

二、研究性学习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通常由下列环节构成: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成果展示阶段。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是研究性

学习得以实施的载体。为此,化学教师要活化教材,整合教材。把教学内容整合成有序的,内在联系紧密的“研究专题”。这样就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研究性学习一般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在目前的教学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一般一个学期进行二三次比较合适。

三、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在系列问题引导下,在教师主导下的以生生、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模式。讨论式教学一般由拟定题目、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小结评价四个环节构成。

首先,要精心拟定问题。讨论题目设置的合理是成功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前提。往往是围绕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一般是以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社会的热点等等,以此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可以把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从认知对象的不同维度思考问题。设置问题应注意,要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就会吸引学生去自主探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失调”是态度发生变化的先决条件,如果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了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即出现认知失调。因而要设置能促成学生自身出现认知失调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形成正克的态度和认知。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金属的性质”内容时,我们组织学生讨论:铁制品锈蚀条件进行探究,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认识铁生锈及对防护措施加以应用,易于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做好课前准备。应当在课前做好讨论课的动员和准备工作。讨论课的质量高低与课前学生的准备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先布置问题,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和主动性。还要根据需要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补充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资料,以拓展视野、深化认识,并提炼观点,列举论据,编写讨论提纲。教师可以大体了解一下学生的观点,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提高讨论的效率。

第三,组织课堂讨论。教师要注意做好在讨论中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学生提出的较有价值的观点,引起注意的观点提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思考问题,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等等。总之,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是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纽带,是学生深化认识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汪新《研究性学习与教师化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化学教育2005年3月

(2)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20日

(3)戴志刚STS 理论在化学课题研究教学中尝试的案例学科教育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11月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参考》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1.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 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1 / 6

这些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一个这样的精神。 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根据《师资建设》 2004 第 3 期,李丽君《透视课程改革----肖川博士访谈录》编写) 2、现在的学习方式有哪些不足和缺点?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 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 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应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 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 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命令学生、简单重复已有的正确结论的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凤来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模式将会改变,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逐步引起重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育,势必走向信息化,即所谓信息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任务驱动式;信息素养;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 1.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在社会踏入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共享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装答案的容器,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苦苦追寻的目标。 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很多信息来不及也不需要装进大脑中,而是装进电脑里,学生只需要学会查询信息的技能。因此,传统的灌输方式,其意义越来越小,而探究性学习方式逐步引起重视。 2.学科教师亟待提高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越来越高,随着技术日益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们也需要学习全新的生活技能,以编制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应该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任何学科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计算机教师。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3.信息技术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如果我们基于传统模式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只能强化传统教学,使传统教学更加传统,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1。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 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祝智庭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新课改全面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深层教学效益、探讨学生评价的新思路,我校承担了“十一五”课题实验,以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实施此项课题实验,以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按学科内容,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教育理念从传统走向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把教育引向现代化优质化的道路,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观念。因此,实施新课程标准,首要的是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使师生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适应现代教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以学习、实践交互探索,不断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1、学生主体观。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 潜能,鼓励学生从实践和创造中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和谐师生观。我们认为教师学学生都是共同学习的伙伴, 随着学习化社会与住处技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有了新的扩展,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发展成为学生学习上的知道者和学习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的要求更为重要。教师角色定位的变化,促进师生和谐合作的教育理念的进一步确立,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师生互动,师生合作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新时尚。 3、教学效能观。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从“会教”到“会 学”转变,注重教学的效能。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中,强调从教师教会了什么向学生学到了什么的转变。教学观的转变影响和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上已由过去的“备教材”发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要实现《标准》中的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下面是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改观念,建立同学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回答出许多令人意外的答案,也会对老师的答案提出异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不能象以前那样就课本教课本,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而应该建立起共同学习的观念和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二、课堂应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也常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但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更多有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发有效的途径。如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等。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某堂课中设计了一个活动,原计划用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可是在活动中出现老师未曾预料到的情节,这一情节激起了学生们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应延长学生的活动时间,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如在上到画三角形的中线怎么画时,我顺口讲了一句“目前,我们画三角形的中线是用刻度尺算出线段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顶点和中点,而中点的确定还可以用尺规来找。”有一学生马上就说:“老师,用尺规怎么找中点,能不能说一下。”我说“这一说,今天这节课就完不成任务,你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吗?”全班学生齐声回答:“感兴趣。”我只好停下当天的教学内容,讲起用尺规如何找中点,刚讲完,又一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这个点就是中点?”我又给他们分析了菱形的性质。后来,我又把如何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都告诉他们。虽然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全班同学加深了对尺规作图的理解,为后继课程做了准备,且及时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意外事件,也使我认识到,在某种情况下,一堂课的不完整,正是为了求得一个学习过程的完整,求得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 三、活动应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新教材中有这样的两节课,一节是“截一个几何体”。上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用白箩卜,红箩卜为原料,切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用小刀切出截面,再研究截面的形状,虽然制作出来的几何体不规范,截出来的面也不规范,但学生觉得这节课有趣,整节课都在动手,都在展示自己几何体的截面。所以,这节课的内容也掌握的很好。课堂小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期编选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成果,建议无论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还是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同志,都能仔细地读一读,并结合本学校本学科的实际,认真地思考和实践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期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优秀教师方面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

教学方式的转变

请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总结新课改前后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 从教15年来,经历了传统教学,素质教育,新课改。在教学方式上,有些许的变化。 刚进入教师队伍时,初中是四年制,在初三就开了化学,每班每周三节。由于教学任务不大,每节课我穿插了很多生活中的知识,一节课总是满满的,看着学生听得挺好,课堂气氛也不错,并通过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我的满堂灌模式形成了。刚从教时,有的是力气、时间、精力,这种模式很快为我赢得了荣誉,所教班的化学成绩突出,屡屡获奖。一年下来,就没啥教了,自己就感觉这桶水已满了,倒给学生一杯是毫无问题的。由于没有新意,再加上精力、时间的限制,教育的懈怠感也出现了,特别是近两年。 干了10年毕业班,每月的考试,每年的升学任务,让毕业班的课改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下去。每当一个课改成功的经验传来,都会让我感到兴奋,很想去尝试。无论是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还是张四保模式,都很推崇导学案和小组学习的,主张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要努力做好组织者。这种思想我刚刚尝试了一周,感到真难。一是教学时间不够,二是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教学效果没底,三是小组活动的操控较难。这样搞的确是参与的学生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让我内心很紧张,考咋了可咋办?这也许是传统思想在做怪,也是对新事物的不了解,这也就是新鞋效应吧。新课改要求,学生要真正的动起来,而要求教师尽量要静起来,即静观其变。尝试的一周,看到了学生的活,课堂的活,的确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及主体地位,可我总是不由的想多说,不能真正的做到静观其变。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应该敢于去尝试和深入,我要继续坚持下去,努力在教学上有所成就!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 挚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全体学生(这是毕业班教师教难做到的,我们往往会以成绩这个有色的眼镜来评价学生),正如爱默森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就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俗话说,满意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应当着重指出的是,教师更要关怀那些在特殊条件下生活的学生。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格是一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爱,严格要体现四个原则:既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总之,要严中有爱。 创造民主平和的教学气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教学方法要民主,不搞一言堂和包办代替,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即真正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态度要平和,平和中的教育,学生更乐意接受,并能达到教育目的。心平气和才能真正去关注每一位学生。三是语言行为要文明,要提倡使用文明、健康语言,点点滴滴地输人学生的心田,不能挖苦训斥,更不能恐吓、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观,并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主体地位真正确立,真正发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师生关系也由古代单纯的尊师变为多种复杂的关系。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目前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学生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基本功扎实,还要一专多能,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本专业不相关的知识。同时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理解他们,知识上传承,精神上依赖,心灵上互为知己。第二、学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电脑网络,电视书籍等,对教师也不像古代社会绝对尊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自己在个体上是与老师的地位平等的,因而更希望与教师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第三、随着孩子思想的日渐成熟,逐渐成人化的思想占据主导。部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采用世俗化的标准来衡量。认为和教师之间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各取所需而已。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那种把学生的头脑当作容器,由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目前在课堂上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教学中很难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非常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怎样教,然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往往预先设计好层层圈套,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从一个圈里引出来,再引入另一个圈子,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仍不知所云。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也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得到发挥的。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和谐的音符,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难以改变的习惯性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的生硬嫁接,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阻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真正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呢?下面,就以旧教材中“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在教学中学生两种不同学习方式的比较与反思,谈谈新课程要求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平等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一边计算这个平等四边形的面积一边思考上面的几个问题,好吗? 2. 大家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来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 启发。 要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我们能不能从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公式中得到一点启发呢?(思考) 请你们先拿出第一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拼一拼,看能拼什么图形? 2. 分组操作交流。 (1)以四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拼出的图形有什么特征? (2)小组展示、交流。问: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请同学们思考: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回答) 3. 请大家拿出第二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

关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目前世界上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学习模式、共同学习模式、团体探究模式、结构方法模式、复杂指导模式、合作方法模式。在我国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也创造了许多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如分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人教版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江苏省清江中学 沈雪芹 邮编223001 [摘要]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重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 学习方式 转变 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培养目的,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重在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转变其学习方式,即重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而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一、促进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模式。学生只要真正投入并欣赏到它的价值,享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喜欢上物理而不是害怕它。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所为,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内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激发其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离不开物理”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促进学生“学物理”转变为“用物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但物理课程的教学却常常重解题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不太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而让物理脱节于生活,没有实用性。 杨振宁曾说:“物理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物理,学物理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物理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利用“科学漫步”、“做一做”、“说一说”、“STS”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探究、思考、想办法、亲自动手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在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去交警大队参观学习,了解他们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如何利用刹车刹痕来判断责任车辆是否超速,不同的车辆的限速以及高速公路上的报速器等,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来分析和区别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匀变速运动的运动特点,不仅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物理的强烈欲望,变“学物理”为“用物理”。 三、促进学生向“权威学”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将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转变为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将“一言堂”“多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要以

转变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 "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主要是在教师的作用下,学生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常常地依赖老师从事学习活动。既没有高涨的参与热情,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看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能使学生成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从事具体工作的人,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后者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去,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由消极变成积极,由被迫变成资源,这样,教学也就会达到不教而教的不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就思维能力而言,要把给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

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始末放他人是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种教学无异于老师在表扬一场木偶戏,老师怎样动作,学生就怎样活动,如此一来,一个富有潜力的生动的学生就变成了老师一个机械呆板的玩偶。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素质教育又成为一句空话。而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应是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就实践能力而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一活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新的语言知识,当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可以表情达意并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新的信息时,便会产生运用英语的欲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是要把学生坐在教师里上课,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的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如:"英语日"、"外语角" 、"课本剧" 、"英语晚会" 、"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语言,让学生获得用语言去做某些事的成功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谈谈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改变

谈谈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改变 未来社会是以信息科学为先导的信息社会。挖掘和开发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描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因为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信息得到更完美地表达,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它使当今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结构,以及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那么,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探究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英语学习方式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具有多方面优势: 一、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例如:课前三分钟播放英语动画片,其动人的画面及纯正的英语吸引学生,使之成为每个学生的“开心一刻”。由于动画片学生爱看爱学,极易在课间自然模仿画中人物语气进行对话,从而在玩耍中锻炼了语言能力。 二、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展现口语交际的平台。 现代英语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实践性,这是由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英语原材料等。农村学生尤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无法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但多媒体能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展示平台。 例如:教“Do Shopping!”时,先认识许多水果,然后多媒体显示水果商店,进行购物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显示多个专营商店,出售特色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商店,教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尤其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小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逐步提高,习惯的逐渐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信息技术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呢?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储存、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信息技术的交互平台,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

改变教学方式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改新理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渗透 武震武清区河北屯中学(301704) 论文摘要: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一文,作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密联系初中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亲历亲为,论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才能使学生由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进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本文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为论述重点,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1、恰当运用讲授法教师要注意“精讲”学生要有自学、讨论。 2、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教师要提炼“问题”,活化教材,整合教材。 3、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由拟定题目、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小结评价四个环节构成。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论文正文: 学习方式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意味着提升思维方式、提升生存方式。使学生由成为学习的主人到成为生活的主人真到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可见,转变学习方式,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共存且互动的的关系。如教师频繁地测验,频繁的评价会使学生更易于为了功利目的而采用深层次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深层次的教学方式,则学生倾向于采用深层次的学习方式。所以,改变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呢? 一、恰当运用讲授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学的方法大本可以分为讲授法和发现法两种。发现法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深层次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往往有很好的作用。但它们都有一个缺点就是教学时间较长。因而,不能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教法。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那么在目前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讲授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效果呢? 1、要注意“精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该讲的讲到位,不该讲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尽量少讲。 (1)讲知识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知识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而知识结构揭示了概念间、原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所以学生明确了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顺利地进行。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掌握地越扎实、越深刻就越有利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对新问题、新情况的适应性也越强,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强调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如学习“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首先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建立微观粒子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