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我国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的特点分析

我国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的特点分析 来自:交通科技作者:陈瑞华 摘要:根据我国的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讨论改性沥青的分类、使用范围、分级和感温性要求,分析改性沥青性能的评价指标,提出改性沥青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特点分析 1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各国改性沥青标准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根据聚合物类型的不同分类,将每一类型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适用于不同的气候条件。美国AASHTO-AGC-ARTBA改性沥青建议标准中,路用性能只控制有限的几种性质,包括感温性、低温开裂、疲劳开裂、永久变形、老化、均匀性、纯度、安全和工作性等。然而,我国提出的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对SBS类、SBR类、EVA和PE类改性沥青,指标包括了针入度(25℃,100g,5s)、针入度指数、延度(5℃,5mm/min)、软化点TR&B、运动粘度(135℃)、闪点、溶解度、离析和软化点、弹性恢复(25℃)、粘韧性、韧性、质量损失、针入度比(25℃)等多种性质。 2 改性沥青的分类和使用范围 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使用的聚合物改性沥青主要是SBS、SBR、EVA、PE。因此,将其分成为3类:①I类为SBS类,属于热塑性橡胶类聚合物改性沥青,1-A型和1-B 型适用于寒冷地区,1-C型适用于较热地区,1-D型适用于炎热地区及重交通量路段;②II 类为SBR类,属于橡胶类聚合物改性沥青,II-A型适用于寒冷地区,II-B和II-C型适用于较热地区;③III类为EVA、PE类,属于聚合物改性沥青,适用于较热地区和炎热地区,通

常要求软化点温度比最高月使用温度的最大日空气温度要高20℃。根据沥青改性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初步选择如下改性剂:①为提高永久变形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和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②为提高抗低温开裂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和橡胶类改性剂;③为提高疲劳开裂能力,宜使用热塑性橡胶类、橡胶类和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④为提高抗水害能力,宜使用各类抗剥落剂。 3 改性沥青的分级及感温性要求 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以改性沥青的针入度作为分级的主要依据,其性能以改性后沥青感温性的改善程度,即针入度指数PI的变化为关键性评价指标。一般的非改性沥青的PI值基本上不超过-1.0,改性后要求PI大于-1.0。标准中规定了各种改性沥青不同等级的PI值的最低要求[1]。从改善温度敏感性的要求出发,改性后希望在沥青软化点提高的同时,针入度不要降低太多。在国外的标准中,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感温性通常采用不同温度的针入度及粘度表示,但低温针入度与疲劳开裂有关。 4 改性沥青性能的评价指标 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分类可知,同一类分级中的A、B、C、D主要是基质沥青标号及改性剂剂量的不同,从A到D意味着沥青针入度变小,沥青越硬,高温性能越好,相反低温性能降低。 SBS类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高温、低温性能都好,并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采用软化点、5℃低温延度、回弹率作为主要指标,适用于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SBR类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低温性能得到改善,以5℃低温延度作为主要指标,采用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后的低温延度可以反映沥青老化试验的延度严重降低的实际情况,采用软化点试验作为施工控制较为简单,主要适用于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使用。EVA及PE类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高温性能明显改善,以软化点作为主要指标,主要适用于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使用。 聚合物改性沥青通常是由聚合物和沥青结合料液相组成的多相混合系统,存在与产生改性效果的聚合物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非兼容性问题。如果不相容性过于严重,以致影响到贮存和操作使用,就会导致改性失败。因此,对不是现场制作马上使用的改性沥青,要求进行离析试验以限制离析,或者规定薄膜加热试验后的延度。然而,一种材料适用的离析试验对另一些材料可能并不适合,只是目前尚没有建立评价这种材料的不相容性的测定方法[2]。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安全要求是由克立夫兰杯闪点最低要求规定的,要求现场所使用的沥青闪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无锡生态文明助推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2011年8月10日) 2008年和2009年,环境保护部批准了两批18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目前,全国有14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另有5个省正在启动。 作为生态省建设的细胞工程,全国超过1000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市、区)的建设,并有38个县(市、区)建成了国家生态县(市、区)。这些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赢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优势。 为鼓励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本版特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刊发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地区的经验。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生态市,江苏省无锡市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本期刊发相关报道,以期对读者有所借鉴。 随着近日金城湾公园的正式开放,太湖内湖——蠡湖长达10年的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画上了圆满句号。夏日的清晨,站在渔父岛西堤拱桥之上,桥下湖水清澈,湖水之下有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是一些沉水植物,如苦草、微齿莲子菜、鱼腥藻等,正是因为这些沉水植物牢牢固定住了底泥,不再搅动,从而使得湖水清澈,透明度显著提高。目前,蠡湖的水质已由10年前的劣Ⅴ类上升至Ⅲ类。 蠡湖水质的变化,让人不禁感叹,怎样的动力才能让一个在水上吃过亏的城市,利用10年时间治理好一个湖泊?又是怎样的动力让它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市?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毛小平一语中的:“蠡湖治理的成功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无锡要走一条发展之路,就是要探索生态文明。” 正是有了像蠡湖成功治理这样践行生态文明的一个个闪光点,才使无锡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加速冲刺。 发展理念与具体行动同步 毛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一项包括建立生态经济体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征求意见稿)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辽东沿海地区和辽西沿海地区(含小凌河)主要地表水水系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定,水域区划范围包括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770 个,其中源头水域14个、自然保护区 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93个、渔业用水区33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1个、工业用水区37个、农业用水区136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and-reproducibility)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又名:R&R研究( R&R study),量具R&R( gage R&,R),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 ?概述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分析对象是由仪器或量具组成的测量系统的变异。测量系统的变异是相对于观测过程的总变异而言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测量的变异足够小,从而确保测量结果能反映真实的过程,因为如果测量变异过大,以致掩盖了过程变异,就不可能了解到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应该继续设法减小过程变异。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两类变异:重复性——指使用相同仪器重复读数时产生的变异;再现性——由不同操作员做同样的测量工作时产生的变异。 ?适用场合 ·当使用仪器或设备进行测量时; ·在研究过程变异或过程能力之前; ·当要在几种测量方法中选择一种时; ·当要对测量方法、程序或培训进行测评或标准化时; ·当作为一个周期性持续改进的程序,保证改进过程保持统计受控时。 ?实施步骤 计划 1确定所要研究的零件或产品、测量过程和仪器。 2确定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和获得样本的方法。通常抽取5~10个样品,如果不能始终保持样本的一致性,就要先找到在研究过程中将样本内变异最小化的方法。 3确定研究需要多少名操作员(执行测量工作的人)以及哪几个操作员,通常是1~3人。 4确定每名操作员要进行的实验次数(重复测量),通常2~3次。 5确定校准、测量以及分析的步骤。 测量 6校准测量仪器。 7确定抽样的随机次序。先由第一名操作员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对所有的样品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8随机产生另一种抽样次序。和之前一样,让第二名操作员测量全部样品。不允许操作员看其他人的结果。不断重复,直到全部的操作员对所有的样品都测量了一次,此时称为完成了一轮实验。 9重复步骤7、8的工作直到计划的试验全部完成。不能让操作员看到样本容量以及之前的结果或者其他可能会透露测量结果的任何信息。 分析和改进 10分析数据。通常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差-均值法和方差分析法( ANOV A),后面会给出对这些方法的简单描述。分析的主要指标是: 重复性(设备变异EV)。反映同一名操作者使用同一测量设备重复测量同样的样品时测量结果的变异程度,通常用反映该变异程度的一个区间来表示(通常用99%),同时,也可利用标准差来反映重复性变异。 再现性(测量者变异A V)。反映由不同操作员在测量同样的样品时产生的变异,也通常用反映该变异程度的一个区间来表示(通常用99%),同时,也可利用标准差来反映再现性变异。 重复性与再现性(R&R)。它是结合上述两种变异来估算测量系统变异大小的,同样也要给出其标准差(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重复性和再现性大小的简单加和,因为标准差不具有加和性)。 11将测量变异与整个过程的变异相比较。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R&R变异在整个过程变异

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全过程

1、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1根据拌和楼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车辆数,保证摊铺机摊铺时前面常保存有4~5辆待卸车,运输车辆采用大吨位运输车,保证运力满足要求。 1.2运输前对车辆性能进行检修,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运输车,防止运料过程中车坏。 1.3运输车辆的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洗刷油水混合物,严禁有泥沙或其它杂物残留车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1:3的柴油水混合液。 1.4装料过程中,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应缩短出料口到车厢的装料距离,往车厢内装一斗料,车就移动一次位置。 1.5不管是否刮风、下雨,运料车均应用完好的双层蓬布覆盖设施,以便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 1.6运料途中运料车不得随意停驶,尽量匀速行进,避免突然加速和急刹车。 1.7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的温度,插入深度大于150㎜,在运料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厢底面约300㎜. 1.8在摊铺现场应凭运料单收料,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混合料的颜色是否一致,有无花白料,有无结团或严重离析现

象,温度是否在容许的范围内。如混合料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应该废弃不用,已结块或已遭雨淋的混合料也应废弃不用。 1.9卸料后,对残余的混合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结硬。 2、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2.1处理下承层,下承层的清扫、修补、处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予以重视。该项工作应在摊铺前1天完成,并验收确认。具体要求如下: 1)彻底清扫、冲洗下承层的污染物,砂浆和其它浮渣应用钢刷擦清。 2)下承层的坑槽、松散和其它病害应按规定用沥青混合料修补。 3)对下承层的标高、横坡、平整度要进行检测,对影响质量且无法在上面层消除的缺陷地段进行调平。 2.2洒布粘层油。由于本工程下承层已受到一定污染,为确保上面层与下承层粘结完好,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应对下承层、横缝接口、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均喷洒一层粘层油。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粘层油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2)粘层油用量控制在0.3~0.4㎏/㎡之间,且应洒布均匀,局部少洒或多洒的地段应用人工补洒或予以刮除; 3)路面有脏物尘土时应清除干净。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做一简要汇报。 一、2017年主要工作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对x工作“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六字方针,始终坚持“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执政理念,积极构建“六大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一年开好局”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达100%,均处于全市前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万元GDP能耗降同比下降5%左右,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140%左右,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建机制强保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底线,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系统性、长期性,加强整体设计,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凝聚合力。一是成立由我挂帅,30多个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出台《xx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建设“六大体系”和“十大工程”,并将

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二)狠抓生态建设工程,巩固生态环境基础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施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召开两次专题会议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生态空间识别与管控、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水资源红线“三条红线”划定工作,为下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全面停止垃圾焚烧,新建垃圾转运站,将垃圾统一转运至xx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力推进城市引供水工程,项目已于2017年元月开工建设,确保2017年春节前竣工,让城市居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同时实施了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2017年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2111亩,达到计划数的110.7%。xx湿地公园成功获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全县已有5个乡镇、17个行政村获评“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称号,分别占全县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45.5%、27%。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坚持源头管控,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构建幸福新x的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绿色“GDP”水平。一是在推动低碳工业方面下狠招。深入推进经开区拓园工作,启动了1平方公里拓园项目,用46天的时间全面完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合料拌→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开放交通→检验 1.2操作要点 1.2.1 施工准备 1) 根据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对拌和机进行调试,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 2) 经检验,下承层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即可进行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摊铺。 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沥青路面的施工,严禁在10℃以下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4) 透层油宜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用量为1.0~1.2kg/m2(沥青含量50%)。 5) 粘层油宜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应保证路面均匀满布粘层油,用量0.5~0.7 kg/m2(沥青含量50%)。 1.2.2实验室操作规定 所有操作规程完全按《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有部分注意事项如下1)、混合料拌和注意事项: (1)按常规方法准备相应的各种集料、矿料、沥青;各种集料、矿料加热温度:180-195℃,基质沥青加 热温度155-165℃; (2)将加热后的集料倒入拌和锅中,加入按比例设计好的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样品,干拌90s;再加入 (按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的)设计好的沥青用量,一起湿拌90s;最后加入矿粉拌和90s; (3)用小铲将拌合好的混合料铲入容器内,进行简单的手工拌合,使混合料中各种粗细集料能均匀分布。 2)、马歇尔击实成型、车辙件成型及养护要求: (1)马歇尔击实成型温度170±5℃,车辙成型温度170±5℃; (2)在成型倒料时,请注意集料的均匀性,禁止直接倒入,应用小铲将混合料均匀沿试模由边至中铲入试 模内,然后按试验规程④进行夯实; (3)成型试件密度应符合马歇尔标准击实试样密度100±1%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是先试压4次(8个来回),然后调转方向再压24次(48个来回); (4)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时间48h为宜; 备注: ①手工搅拌时请注意保持温度应不低于车辙或马歇尔试件成型温度; ②拌合时由于集料大小差别较大,机器拌完后大粒径的在拌合锅上面,为确保集料能均匀分布,请进行简 单拌合; ③指《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全文) 发改委网站12月13日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不超过2个地区,并排出顺序,超过2个的不予受理),做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14年2月17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确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名单。 以下为方案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 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要求,为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有法律、制度、政策尚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不够严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也亟待加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要求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结有效做法,创新方式方法, 探索实践经验,提炼推广模式,完善政策机制,以点带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定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目标。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区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 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全国或本省(市)前列,城镇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市县功能区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学划定生

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

一、重复性 英文Repeatability 定义 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 在中国仪器超市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如下: 1、相同的测量环境 2、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 3、相同的位置 4、在短时间内的重复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上述定义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可以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而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最为常用的是实验标准〔偏〕差。在重复性条件下按贝塞尔(Bessel)公式算得的实验标准〔偏〕差被称为“重复性标准差”,并记以sr。下标r被称为“重复性限”,它是重复性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以95%的概率所存在的区间,即两次测量结果之差落于r这个区间内或这个差≤r的概率为95%。假定多次测量所得结果呈正态分布,而且算得的sr充分可靠(自由度充分大),则可求得,即重复性限约为重复性标准差的3倍。观测者通常可以利用重复性限,来了解测量方法导致的不确定度,并用于评定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重复性条件包括注2中所列的五个内容。质言之,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以及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重复测量任务。这里的“短时间”可理解为:保证前四个条件相同或保持不变的时间段,它主要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仪器的性能以及对各种影响量的监控。从数理统计和数据处理的角度来看,在这段时间内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符合统计规律的随机状态。通俗地说,它是测量处于正常状态的时间间隔。重复观测中的变动性,正是由于各种影响量不能完全保持恒定而引起的。重复性标准差有时也称为组内标准差。

改性沥青知识

1、我国改性沥青概述 根据《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所谓的改性沥青是指通过往沥青中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它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剂则指的是“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它应“可熔融、分散在沥青中”、能够“改善或提高沥青路面材料性能”、“与沥青发生反应或裹复在集料表面上”。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沥青改性可以分为物理改性与化学改性两大类。本文仅涉及狭义的改性沥青,即化学改性沥青中的聚合物改性沥青。 我国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改性的技术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范围基本上涉及到路面使用性能改善的每一方面,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1) 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的SBR橡胶改性产品,如重庆交通科研所研制的湿法SBR; (2) SBS等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技术及PE等树脂类复合改性技术,如国创一号、二号; (3) 作为“八五”攻关项目的土工格栅、土工布等改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物理改性技术; (4) SMA(Stone Mastic Asphalt)及相应桥面铺装的研究;

(5) 成套沥青改性设备开发研制,如北京国创改性沥青有限责任公司的LG-8型炼磨式设备等; 总结我国改性沥青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主要呈现这几个特点:我国关于改性沥青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基本上是与国际同步的;我国的改性沥青研究工作主要停留在实验室与试验路上,而且各研究工作几乎是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独立完成的,缺乏象美国SHRP那样的大型系统工程;我国改性沥青的应用规模很小,或者说根本谈不上应用规模,相应的沥青改性设备与成套生产-施工-管理工艺的研究工作显得滞后。也正是由于此,改性沥青的成本与国外相应改性沥青的成本而言,无多少竞争优势。 2、国内改性沥青的技术水平 2.1沥青改性的关键技术 沥青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与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典型的弹-粘-塑性,并且在高温与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老化现象。因此加入改性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的路用性能,提高其抗车辙、抗疲劳、抗老化及抵抗低温开裂等方面的性能。沥青改性效果的关键在于解决改性剂与沥青的相容性问题[1]。所谓相容性,在热力学上的含义是指明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任意比例形成均相体系(或物质)的能力。但实际生活中能够完全互溶的物质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道路工程上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第一批)及制度创新重点

附件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第一批) 及制度创新重点 序号 地区名称 建议制度创新重点 1 北京市密云县1.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 2.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 3.探索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2 北京市延庆县1.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2.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探索环保法庭审判制度。 3 天津市武清区1.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2.发展节能环保市场,推行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制度,以及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3.探索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及考核制度。 4 河北省承德市1.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2.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3.探索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 5 河北省张家口 市1.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2.探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 3.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6 山西省芮城县 1.探索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2.探索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7 山西省娄烦县 1.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评价考核体系; 2.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8 内蒙古自治区 鄂尔多斯市1.探索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监管制度; 2.探索推行水权交易制度; 3.探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 9 内蒙古自治区 巴彦淖尔市1.探索健全自然资源产权与用途管制制度; 2.健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的能源、水、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制度。 10 辽宁省辽河流 域1.探索建立流域内区域联动机制; 2.探索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 11 辽宁省抚顺大 伙房水源保护 区 1.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 2.探索重大项目生态影响预评估制度。 12 吉林省延边朝 鲜族自治州1.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2.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3.探索流域内区域联动机制。 13 吉林省四平市 1.探索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2.探索差别化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制度。 14 黑龙江省伊春 市1.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2.探索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 15 黑龙江省五常 市1.探索建全农村土地资源的资产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监管体制。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1.概述 2001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了全省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监视和评价工作,其结果显示:我省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较好,但是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岸海域特别是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环境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海洋污染程度加剧,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去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污染面积比20世纪末明显减少,但是局部海域水质污染仍然较重;大连湾、锦州湾海域的海洋沉积物受到较大程度污染;沿海个别地点的贝类体内仍残留污染物质;海洋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发生时间提前,影响的海域面积明显扩大;一些重点海水浴场水质基本良好,能够满足滨海旅游需要;一些临海大型企业的直排口仍排放无机氮等污染物;鸭绿江口、辽河口等重点河口附近海域的污染仍然较重;辽东湾北部的对虾、毛虾和海蜇的产卵水域仍受重金属、无机氮和石油类的严重污染。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鸭绿江、辽河、双台子河、大洋河、大凌河、小凌河、五里河等径流携带入海的大量污染物、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陆源污染。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发展,海上污染源如船舶、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岸工程、海水养殖等排放的污染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海洋污染。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管理职能,加大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力度,使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但局部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海水环境质量 ●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2001年,我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大部分近岸海域为清洁海域和较清洁海域,但局部海域污染较重。全省近岸海域中未达到清洁和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5370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分别约为1700平方公里、1080平方公里和2590平方公里。未达到清洁和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概况: 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支路1路面长491.97米,路幅宽16米;支路2路面长308.22米,路幅宽16米.道路设计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7cm,分两层施工,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我施工段路面施工采用集中拌料的施工法,加强对施工中的材料、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要素的控制,以达到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1.2.主要工程量: 工程量为:支路一4919.7平方米;支路二3082.2平方米。 2、编制依据: 2.1.《道路工程施工合同》; 2.2.《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3.《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2.4.《城市道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1); 2.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2.6.《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 2.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3、施工准备 3.1.根据施工场地,做好总平面布置,施工用水、临时排水、用电要接到位。 3.3根据监理单位和业主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机械、人员进场。 3.4根据基层总进度计划,编制月、周计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主要机械: 1、压路机2台 2、自卸车4辆 3、经纬仪1台 4、水准仪1台 5、洒水车1辆 6、摊铺机1台

7、切割机1台8、小型夯机1台 5、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5.1、施工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5.2、劳动力组织 土建技术员1名、施工员工1名、质检员1名、安全员1名、压路机操作工2名、摊铺机操作工2名、切割机操作手1名、司机4名、后台配合及壮工20名、技工15名、电工1名。 6、施工方法 沥青砼为商品沥青砼。 6.1、混合料的拌和 (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应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并应经工程师批准。 (2)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验证三个阶段进行试拌、试铺后,进行大批生产。 (3)每种规格的集料、矿料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比例进行配料。 (4)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在160-170℃范围内,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在150-160℃,不准有花白料、超温料,混合料超过200℃者应废弃,并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40-150℃。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见下表所示。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160-170 矿料温度:170-180 混合料出厂温度:正常范围150-165超过200废弃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0-150 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低于130-140,不超过165 低温施工不低于140-150,不超过175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一、小试,根据样品,按照改性沥青指标,初步确定配方、工艺路线,技术参数,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步: 1、根据样品性能、改性沥青指标要求,初步确定配方、制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等; 2、通过小试,模拟大生产,制备试样,并检测试样性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改性剂与沥青的配伍,或改变某些技术参数。经过反复试验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

改性沥青小试配方检测 3、初步确定配伍、工艺路线、技术参数。 二、中试,工艺转化的过渡阶段,小试的放大试验,基本接近大生产。采用正常生产改性沥青的成套设备,实现试验和生产

的完全接轨。其过程一般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调整磨机磨盘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2-3吨)、改性剂,经过溶胀、剪切、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其试验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沥青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 3、跟踪检测改性沥青的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伍、技术参数等。 4、基本确定配比、技术参数。 三、大生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接轨,充分检验小试、中试所确定的配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操作过程和中试基本相同,但由于大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质量具有稳定性,又有其不同于中试之处。其过程主要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按照中试的结果,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检查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磨机磨盘保持中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1-10-14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大,中国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特殊生境,我国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依法把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研究和实践证实,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自然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我国的海洋保护区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海域划定的蛇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升级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省、市、县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108个,总面积达769万公顷(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这些保护区分属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管理。 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分为6个类型。其中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区数量最多,共54个,占总数的50%,野生动物类保护区面积最大,共620万公顷,占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制约保护效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比较复杂,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分级管理并存。综合管理是指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是指林业、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相关的保护区;分级管理是指我国把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4个级别,根据保护区级别,由所在地的省、市或县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此复杂的管理体制被认为是制约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类似的问题。 海洋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有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其中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类型比较全面,其主管的保护区数量占40%,面积占70%。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都在积极发展隶属于本部门的保护区,由此造成相互竞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整体效率低下;由于受到部门体制的制约,综合管理部门与具体主管部门之间缺少主动的沟通和协调,综合管理部门也很难对各部门的自然保护区在宏观决策、政策指导与监督检查方面有所作为。导致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市层面,都难以实现保护区建设的统一规划。 (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有效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分区管理。目前海洋自然保护区也实行分区管理,不过由于海洋自身的特殊性,其方式和陆地上

重复性和再现性不确定度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GR&R 是用来检定检测产品的人员是否具备识别产品特性的能力,正常的产品是否会误判,不正常的产品是否会漏判,也就是检定“检测系统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GR&R是研究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是计量型分析。 1.简称:重复性(EV)(equipment variance)设备偏差、(再现性AV)(appriser variance)人員偏差、产品偏差(PV)(products variance), 2.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是用本方法在正常和正确操作情况下,由同一操作人员,在同一实验室内,使用同一仪器,并在短期内,对相同试样所作多个单次测试结果,在95%概率水平两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最大差值。在中国仪器中当测量条件是在以下4个状况下实验时,相同的待测量的测量结果有一致性的称为重复性,4个条件如下:a、相同的测量环境b、相同的测量仪器及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c、相同的位置d、在短时间内的重复 3.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指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对同一物料进行测定两个分析结果接近的程度.再现性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重复性,因为再现性的测量结果把重复性引起的偏差考虑进去了。在很多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再现性指由不同操作者、采用相同的方法、仪器,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检测同一被测物的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检测条件的改变只限于操作者的改变。也就是说别人用你说的方法和仪器也能做出同样的结果来,这就是试验的再现性。当然,这样的试验就叫做再现性实验。 4.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上述定义中的“一致性”是定量的,可以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来表示。而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最为常用的是实验标准。重复性条件。质言之,就是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包括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以及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重复测量任务。这里的“短时间”可理解为:保证前四个条件相同或保持不变的时间段,它主要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仪器的性能以及对各种影响量的监控。从数理统计和数据处理的角度来看,在这段时间内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符合统计规律的随机状态。通俗地说,它是测量处于正常状态的时间间隔。重复观测中的变动性,正是由于各种影响量不能完全保持恒定而引起的。重复性标准差有时也称为组内标准差。 5.活动介绍:1)每个作业员检测二次,每次检验产品50PCS,50PCS中混有不合格品也有合格品,检验员需在同一次内发现该次的不良品,不良品数不定。不良项目在日常不良中可以发现的,为常见的不良现象。2)评价员会先前对合格的产品混入不良品,且此不良品会作好相应标识,作业员在检查过程中在正常检验的情况下需发现该不良,且不良项目与评价员为一致。示为达标,合格员。若未能发现相应的不良品,或发现的不良项目不能对应,或误判。需将检验员重新作合适相应的培训。3)此项测试为个人评价,作业员需独立完成,外部人员不得参与。6.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GRR)的可接受准则是:a) 低于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以被接受;b) 10%至30%的误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的费用等确定是否是可接受的;c) 大于30%的误差—测量系统需要改进;d) 过程能力被测量系统区分开的分级数(ndc)应该大于或等于5(取整数). 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目前对于误差分析中的最新理解和阐述,以前用测量误差来表述,但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现在更准确地定义为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获得的结果的不确定的程度. 不确定度的计算: 不确定度的值即为各项值距离平均值的最大距离。 例:有一列数。A1,A2, ... , An, 他们的平均值为A,则不确定度为:max{ |A - Ai|, i = 1, 2, ..., 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