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精华版

管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精华版

管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精华版
管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精华版

如何理解管理既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实践。管理是一门艺术是指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正确认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有助于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今国家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牧民而轻民自主的影响;(2)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影响;(3)重理想而轻效益的影响;(4)安于继承而不勇于创新的影响。

古典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思想相比,其贡献与不足是什么?

贡献:将传统管理推向科学管理的轨道,在管理的职能、原则、方法、手段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方面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不足:(1)忽视了管理中人的因素、人的需要、动机对管理的重要作用。

(2)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缺乏系统的观点和权变的指导思想。

论述权变学派的主要观点。

权变学派是其它各种管理理论学派的综合。该学派认为在任何情形下都是最好的管理方法是不存在的,必须在特定的

情景变量条件下考虑何种方案最为有效,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该学派认为影响管理的普遍常见的情景变量主要有:①组织规模,②技术常规性,③环境的不确定性,④个体差异。

你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对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是否还有意义?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于20世纪初,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规范作业方法、作业环境以及工具,并且通过选拔一流的人员,采用刺激性的激励等措施来努力达到最高的生产率。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基础性的管理工作还是很不规范,存在众多的凭经验、靠运气的现象因此,应该说科学管理原理通过建立规范来保证实现最佳的生产率的方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论管理国际化对管理的基本要求

(1)对管理者的要求:学习国外社会、历史、经济、政治诸领域知识,摒气狭隘主义。(2)对划的要求:把自身优点弱点放在环境的威胁于机会中进行权衡,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3)对组织工作的要求:在组织结构上要采取新形式,在人员配备上注重使用东道国公民。(4)对领导工作的要求:把领导的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运用激励、沟通手段。(5)对控制工作的要求:执行控制职能时需关注跨国公司独有的环境因素。

管人员应具备哪几项基本技能?

(1)任何组织的管理人员,不管其所处的管理地位怎样,必须不同程度地具备以下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文技能

和构想技能。 (2)三种技能在各个管理层中都是重要的,但其相对重要性则取决于管理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管理层次的高低。

(3)技术技能对于一线监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管理人员职位的提高,技术技能的需要逐渐下降。

(4)人文技能对各级管理人员都很重要。 (5)在较高的职位中,构想技能的需要也随之增大。

管的一个著名定义是:"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请说明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管理者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需要正确确定组织目标(或做出正确的决策),正确设计和维护组织,并且要科学授权和有效激励,最后还需适当地控制。

联系实际谈谈在管理中如何重视人的需要

1)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2)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3)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

有人"当代管理的趋势是逐步由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作为管理者应该怎

样理解这句话?

现代企业中人最重要;四项职能中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决策的管理者,计划(目标)管理法的核心,组织中的人,领导与被领导者的沟通、控制追求的自我管理;人是灵活多变的,人可以随机应变。

为什么高层管理人员花在控制工作上的时间比基层管理人员多些?

因为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偏重于战略规划与中长期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情况、相应的组织与领导工作的成效都需要控制来保证。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低层管理人员工作偏重于执行计划,高管更需要当前控制工作反馈的问题用来修正与指导后续管理工作的展开所以高管人员花在控制工作上的时间不仅而且应该相对多些。

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有何不同?

按层次划分,我产可以将管理人员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

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导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概念技能在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罕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战略决策是确定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大政方针政策,一般指时间较大,范围较大的全局性问题。概念技能在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高层管理人员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并从中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2)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3)提高高层管理人员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

概念技能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的意义是什么?

决定他能否为组织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战略;

为其有效地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奠定基础。

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是否正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主要依据:这些行为是否符合客观的需要和是否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因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也会随着客观的环境变化而变化。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四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筹划。

组织是为组织中的每个单位、每个成员确定在工作中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领导是管理者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

控制是为保证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的实施而进行的发现和纠正偏差的过程。

这四种职能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理论上存在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这些职能并不是被严格分割开来进行的,更经常地是融合在一起进行的。

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

(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是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是社会属性。(2)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①.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②.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管理有一个著名的“管理就是建立良好环境,让人们高效率地工作而完成组织目标”,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

(1)环境充分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计划(目标规划、预算与相关政策法规)。

(2)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分工和协调。(3)良好的激励措施和沟通渠道。(4)有效的控制机制。

有人为:管理理论是从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因此不适用于具有独特个性的单个企业,如国有企业。对这种看法,你如何评价?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理论普遍地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因为尽管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差距,因而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与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

什么是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度,有哪些思想需要明确与坚持?并说明之.

管理是一种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即上下级共同判定组织目标,共同实施目标的管理活动。目标管理用于计划制定,必须坚持做到各级人员均能参与目标的制定和执行,注意坚持自我控制、信息反馈,注重成果,不图虚名,不走过场。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已形成一门新的学科,那么请你谈谈科学管理的内涵所在。

管理越来越专业化;管理方法不断更新;权变的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创新管理

管理有一个著名的定义“管理就是建立良好环境,让人们高效率地工作而完成组织目标”,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

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 对外部环境充分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计划(目标规划、预算与相关政策法规)

2) 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分工和协调

3) 良好的激励措施和沟通渠道

4) 有效的控制机制

市场场环境日趋多变的今天,管理者应如何正确地处理时间敏感型决策和知识敏感型决策?

时间敏感型决策强调决策速度,而知识敏感型决策强调决策的准确性。

二者很难截然地分开,是辩证之统一体,知识敏感型决策的积累,丰富了决策者的决策信息与手段,从而更有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应该加快知识敏感型向时间敏感型的转变。

理解“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行动”?

策不是独立的一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一系列决策中的每一项决策其本身就是一个许多工作的集合体,由众多人参与;从决策目标的确定,到决策方案的拟定、评价、选择、执行结果的评价,构成了一项完整的决策,是多步骤的工作

有种说法“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企业管理者事先所做的计划根本没作用,你认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看法不对。因为一方面“车到山前必有路”本身并不表明工作中不做计划。只不过是计划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进行快速调整,另一方面计划的作用体现在 (1)为企业活动分工提供依据 (2)为企业活动资源的筹措提供依据(3)为企业活动的检查与控制提供依据。

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从企业管理者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应包括哪些内容?

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算”指的是计划行为,其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规定组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所要实现的目标二是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即计划方案

“计划跟不上变化,因此制定计划意义不大”,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1)计划是对未来活动的预行筹划,计划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

(2)计划工作可以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不足。

(3)计划工作有利于主管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4)计划工作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5)计划工作有利于控制。因此,上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本题答成计划的作用也可)

决策与计划,计划与控制职能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①决策与计划:A、计划是管理的一项职能,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B、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延伸与具体。C、决策侧重于方案的选择,计划侧重于对推行方案在时间、空间与人员上的具体安排。

②计划和控制:计划是控制工作的目标和前提,在管理活动中,计划是确立目标,控制是确保目标的实现或对目标的必要休正,使其更加符合实际。

为什么说计划工作有助于降低风险?

风险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计划工作通过预测、内外部环境分析、明确目标、制定应变计划、对资源的整合,为降低风险提供了保障。

工作的程序当中有一步是目标分解,其结果会在组织内形成两种目标结构,需要怎样对目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进行目标结构的合理性分析,是要分析组织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目标实现能否支持和保证长期目标的达成;组织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目标的实现是否能使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获得可靠的保证。只有使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时期的目标相互衔接、彼此协调,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者应如何处理创新和维持企业平稳运作的关系?

树立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的观念,企业管理者应在保证企业运作平稳的前提下,从以下几方面为创新创造条件:(1)始终追踪、及时发现环境的变化(2)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将企业的长期企业的平稳运作和创新均纳入战略(3)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SWOT分析方法帮助决策者根据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特点,为整个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个部门确定其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内容。

SWOT分析法是决策者或决策分析机构根据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的结合分析,来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1)具有良好的外部机会和有利的内部条件时,可采取增长型战略,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2)在具有良好的外部机会但受到内部劣势限制时,采取扭转型战略,设法清除内部不利条件,尽快形成利用环境机会的能力。3)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巨大威胁时,采用防御型战略,设法回避威胁,消除劣势。4)内部存在较大劣势,外部存在威胁,采取多种经营战略,以利用优势分散经营风险。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确定其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内容。

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以及伴随而来的利润率的下滑,某农用拖拉机配件生产厂商决定在今年年底退出该行业,有哪些因素可能防碍该企业退出现有的生产经营?

防碍该企业退出现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资产的专用性2)退出成本的高低3)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政府和社会的限

控制过程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组织的规模(2)管理的层次与地位(3)分权的程度(4)企业文化(5)活动的重要性。

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具体地确立自己的使命?

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注重环境分析;跟踪环境变化;科学的企业定位;富于创新

企业如何对多元化经营实施有效管理?

企业经营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模式之一,按照SWOT分析法,在企业内部具有剩余资源,而所处的行业环境存在威胁,或者发展空间不大的时候,宜采用多元化经营。在多元化经营时,企业应该借助波士顿矩阵,综合考虑各项的市场增长情况和本企业在该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划出金牛“明星”瘦狗幼童”业务,区别对待,合理规划。

环境变化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使命?

企业使命是企业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确定的;

顾客需求变化要求企业重新考虑企业使命问题。

刘先生近日组建了一家快递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性市场,你会对刘先生提供哪些有关行业环境竞争强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刘先生首先要分析他公司所在的市内快递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市内快递行业内现有的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各自的实力以及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如竞争对手的数量有多少,各自的规模资金技术力量如何,以及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化和主要对手的战略动向等.

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市内快递行业只要有利可图就不可避免地招徕新的进入者进而威胁现有商家的市场地位.

替代品生产厂家,即市场上能够提供给顾客同样服务的其他快递业务的公司或邮政部门.

顾客的需求以及讨价还价能力的分析,包括市内对快递业务总需求需求结构和购买力研究,以及购买量的大小,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等因素的分析.

供应商的分析,包括供应商所处行业的集中程度,其他供货渠道,寻找替代品的可能性以及公司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等诸多因素的分析.

小张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楼房内外清洁的"保洁"公司。经营这样一家公司,你认为应关注哪些一般环境因素?

应关注的一般环境因素有:技术因素,如清洁技术的变化等;经济因素,这时清洁业务的需求有宏观上的影响;自然因素,当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时会增加对清洁业务的需求;社会因素,这可以影响对清洁业务的接受程度和劳动力供应等问题;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因素,这决定了清洁行业经营的合法性等问题。

王先生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总裁,该企业主要的产品是车用内燃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范先生要在预见未来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目标和计划的全方位规划。为此,就要求他分析环境当中的多方面因素。你认为范先生应分析哪些特殊环境因素?

特殊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对特定的组织产生某种特殊性影响的因素,这一点区别于一般环境因素。

特殊环境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政府机构以及特殊利益团体等。

供应商: 生产车用内燃机所需原料。

顾客:车用内燃机的购买者。

竞争对手:其他车用内燃机的生产者以及可以替代车用内燃机的其它发动机。

政府机构以及特殊利益团体:工商、税务、环保机构等。

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这种组织跟更适应外界的变化:降低管理费用;使信息传递,沟通快,准确率高;从组织形式上,迫使上级授权,保证下级人员有教大的自主性,较高的积极性;有利于下级人员进行创新。

理解“管理者不要去做别人能做的事,而只做那些必须由自己来做的事”

管理者,其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必要事必躬亲去承担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全部任务。授权可以使管理者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延伸,真正成功的管理者必须知道如何可以有效地借助他人的力量去实现组织的目标。科学合理的授权过程由四个环节构成:确定受权人的任务,授予他采取行动或者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利,因而受权人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所接受的任务、并就任务完成情况接受奖励或处罚,最后,授权者对受权人的工作情况和努力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授予下属完成的任务执行情况负有最终的责任。

管理者如何将组织塑造得更富有创造性?

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激发组织的创造性:

(1)实行工作分工程度低、部门职能分化弱、横向沟通密切、纵向层次设置少,并以分权化和非正规化方式来运作的有机式组织结构。

(2)拥有富足的资源。(3)管理者较长时间的任期。(4)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5)人力资源因素,在人员招聘、培训、激励等方面鼓励创新。

组织表格的目标与重点?

(1)使组织适应环境;(2)改变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交往手段、联系方式;(3)以组织结构为重点;(4)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5)以人为重点。

作为一个系统,一般包含哪几个重要要素?

(1)目标和宗旨。任何组织都是为目标而存在的,目标总是组织存在的前提。组织通过连续地更新宗旨或目标保持其延续性。(2)人员与职务。人构成组织中的管理和被管理两个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组织系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明确每个人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应的职务,便可形成一定的职务结构(3)职责与职权。职责是指某项职位应该完成某项任务的责任。它实质上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职权是指经由一定正式程度所赋予某项职位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职位上的权力,而不是某特定个人的权力。(4)协调。在组织成品付出努力的同时,必须对这些努力进行协调以便可以最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良好的人事管理对实现有效协调非常重要

组既是管理的载体,又是管理的职能。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具有各种各样的组织,但是,这些组织都具有相似的特点,那么,你认为组织的特点有哪些?

目标的一致性(为了实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组合起来)、原则的统一性(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组合起来的)、资源的有机结合性(组织以实现目标所要求的职位设定为中心,使组织资源在组织职位上实现有机结合和合理分布,从而协同实现目标)、活动的协作性(组织中职位角色的明确规定性和相互协调性,活动的合作性和配合性)、结构的系统性(组织的结构由各系统构成

组织目标,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保证组织内部各种目标的一致性,为动员和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提供依据,有利于促成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开展控制活动。

"任何设计得再完美的组织,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也都必须进行变革",这一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战略的形式和内容做出不断的调整,结构追随战略,战略的变化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更新;环境变化是导致组织结构变革的一个主要影响力量,因为任何组织都或多或少是个开放的系统;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的水平,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且会对组织的职务设置与部门划分、部门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结构的形式和总体特征等产生影响。组织成长或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要求有不断变化的组织规模与之相适应。

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组织决策的?

组织文化制约着所有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着成员对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组织文化通常由组织创办者建立并逐步巩固成型,地新任管理者有潜移默化的吸附力;

立志变革的管理者要保持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

保守怀旧式的组织文化会抵御变革决策,开拓创新的组织文化欢迎支持新决策。

一家有几十年经营历史的大型企业需要营造什么样的组织文化以便激发创新?

需要营造激发创新的组织文化,包括在外部联系上,有深化市场参与的学习开放型文化;在战略上,有敢于超前、与时俱进的经营意识;在经营管理上,有鼓励变革,善用冲突的动态文化;在人的管理上,有以人为本、激发竞争、保护创新的组织氛围;

期望理论是如何解释人们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组织设置的目标

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会给个人带来既定的成果、并且该成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才会被激励去做某事以达到组织设置的目标。一个人受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激励力,即受激励的程度,而激励力=

效价×期望值是个人主观做出的对某一成果或目标的吸引力或效用的估价,期望值是个人经主观认知估计出的通过其努力转换为工作绩效的可能性判断、以及个人对工作绩效转换为预期报酬的可能性判断。

管理人员应该怎样对待企业内部的冲突

冲突无法避免,适当的冲突是有益的。对待冲突,可通过强调共同的目标,加强相互沟通,做好直辖市与引导工作,来化解或降低冲突的负面影响。

领导者的研究有多种途径,主要有领导素质的研究途径、领导行为的研究途径和领导情景的研究途径,一个管理者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学习有何意义?

1) 对领导者个性、生理、智力等因素研究提供了一些选拔领导者的依据;

2) 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不单纯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行为,而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情景和场合;

3) 任何一种领导方式,都不可能是绝对最好的,或者绝对最不好的;

4) 没有最好的领导模式,只有最合适的领导模式。

领导效能的影响因素可表述为领导=s(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该模型对管理者的重要启示是什么?1)管理工作的成效是一个综合性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有利的内外环境因素都能对其效能产生重要影响

(2)领导工作的成效是动态的,随着被领导者素质的提高以及环境的变化,领导的管理方式是应变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

(3)领导者作为三因素的主体,在管理成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合理的激励工作,需要对各种理论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实现激励工作?

(1)帮助个体设置适当的目标来引导行为

(2)知人善任并分配难度适合的工作任务

(3)科学、艺术地运用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强化理论

用公平理论简析某些企事业单位“大锅饭”的不合理性?

公平理论主要研究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它认为:1)员工首先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2)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相关他人的收入付出比进行比较,若相同则为公平,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3)员工会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对不公平感进行纠正。“大锅饭”是一种“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既不合理,也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模型认为,领导行为连续流反映的是一系列的领导方式,不能说哪一种方式总是正确的,而哪一种方式总是错误的,为什么?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揭示的从主要以领导人员为中心到以下属人员为中心的一系列领导方式,主要因领导者授予下属权利的大小差异而异,可见领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个适宜的领导方法取决于环境和个性,领导者不能机械地从专制,民主两种方式中做出选择,而应根据客观条件与要求,把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很好地说明领导风格的多样性,以及领导方式所具有的因情景而异随机制宜的特性.

大材小用,不如不用;小材大用,可以一用。”在人员配置中许多管理者都信守这个格言,你认为这句格言的合理性在哪里?

1) 人的工作业绩的取得依靠两种因素,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工作态度、付出)而后者不以人的能力为依据。

2) 大材小用,使人产生松散感,挫折感,不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亦得不理学习和锻炼。

3) 小才大用,使人产生压力感,奋进感,有利于潜能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群体成员的个性、领导(2)群体规范(3)群体凝聚力

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有哪些?

领导者本人的个人特征与领导风格;

被领导者的特征与素质;

所处的工作情景;

成功的领导者是根据被领导者的状况、结合工作环境出台相应模

当代激励理论综合模型图的基本含义。

(1)综合模型图最中间的横向箭头表示期望理论所表达的努力与绩效之间、绩效与奖赏之间、奖赏与目标满足之间存

在着密切联系2)在绩效与奖赏之间,包括了强化理论。 (3)员工在得到组织奖赏时,还会与他人的比率进行比较,公平理论在此发生重要作用。 (4)最后是奖赏与目标之间联系,需要层次论发生重要作用。 (5)这个模型图的最外层环线,表达了高成就需求者不受绩效评估和组织奖赏的影响

军队刘师长亲自将任命李宏为副团长的委任状交给李宏,临走时又拍拍李宏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前途无量。”请问刘师长在这个过程中用了什么沟通形式?你所知道的沟通形式还有哪一些?

刘师长将委任状交给李宏属于正式沟通、下行沟通、书面沟通,临走时又拍拍李宏的肩膀属于用含蓄的形式进行沟通,并且用到了体势语。

一般认为,常用的沟通形式有:(1)书面沟通、口头沟通、非言语沟通、电子沟通 (2)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3)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是什么?

(一)范围: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管理的范围要大一些,而领导的范围相对要小一些。

(二)作用:管理则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等活动,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表现在为组织活动指出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等方面。

(三)从层次上来说,领导具有战略性、较强的综合性,贯穿在管理的各个阶段。从整个管理过程来看,如果我们把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执行和控制三个主要的阶段,领导活动处在不同阶段之中,集中起来就表现为独立的职能,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使计划得以实施,使建立起来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转,组织和配备人员,并对各个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四)功能: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运行的效率,而领导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活动的效果。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导者是不是应该,也只能够把自己做不好的工作授权给他人去做,对于授权后的工作领导者是否还拥有某些方面的权力?

善于授权的领导者应该仅把重要事项留给自己处理,其他事项不管是否是他本人所擅长的,都应该尽可能地授权给他人去做,以使自己集中精力抓大事,要事,同时培养下属的能力。授权绝不是放任不管,领导者仍对授权后的工作保持关注和监控,以及对受权者的激励和撤换的权力,经济机制管理各部门避免单纯行政手段。

授权而言有些企业领导对下属常常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请你用有关权变理论帮忙找原因?

权变理论之一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领导者的风格应当适应其下属的“成熟度”。它包括工作成熟度

和心理成熟度两项要素工作,成熟度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心理成熟度是指一个人做事的愿望和动机。根据下属的成熟程度分为四种领导方式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和授权型。企业领导者应根据下属的成熟程度采用合理的领导方式以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如果一个企业的一把手总觉得别人跟不上他(她)的发展思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解决措施?

组织发展速度太快;一把手缺乏沟通意识;一把手跳跃性思维;下属成熟度较低。

加强培训;加强沟通;建立并实施目标管理制度。

如果一个企业的一二把手都是优秀的领导,但是却纷争不断,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内部怎么解决?

原因:一二把手都是领袖型人才,不符和领导班子组建原则。内部解决办法: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二把手调整心态,改变工作思路,进入副手角色,贯彻落实一把手经营理念,作好企业内部具体工作。

某企业来了个能干的厂长后很快起死因生,但该厂长四年合同期满调离后,这家企业迅速地衰退,试分析这位厂长的管理行为有什么特点?

主要特点依靠个人领导力来进行管理,“人治”色彩过浓,没有使管理过程制度化形成“法治”,任职期间过分注重对短期目标的追求,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厂长个人荣辱没有与所管理企业的长期盛衰联系起来,缺乏一种长短期利益相匹配的激励方案来激励厂长任期内的管理行为趋向。

简述管理与领导的主要区别?

管理与领导的主要区别在于范围不同管理范围要大一些,领导的范围相对小一些 2 作用不同管理为组织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等,而领导则为组织活动指出方向建立目标等 3 层次不同领导体现管理过程的战略性综合性 4 过程不同领导活动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集中起来,表现为独立的职能。

通过激励理论的学习,会对计划工作的开展产生何种影响?

制定计划时让员工参与决策,调动积极性,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时,考虑下属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情况;制定奖惩规定时兼顾公平,效率;给员工留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名俗话主要体现了哪些管理学原理?

这名俗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不断追求更高需求层次的愿望,主要体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系统地阐述人类需求的规律,该理论包括三个基本点 (1)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 这五种需求并非并列的,而是从低到高排列的 (3)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

有些企业单位的领简述指挥者的权利分配时应考虑的因素

(1)权力的重要程度;(2)权力的稳定性和涉及的范围;(3)下属人员的数量和素质;(4)指挥系统的

历史和现状;(5)指挥系统调控手段的完备程度;(6)指挥者在分配权力时,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答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可。

导者在管理工作中总是爱好“只罚懒不奖勤”你认为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这种管理方法不合理。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它分为两大类型(1)正强化即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重复地出现,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强化理论认为管理者应把重点放在积极的强化即正强化上,而不是简单的惩罚。惩罚产生的作用可能很快,但效果可能是暂时的,甚至可能起消极作用。

对两种不同人性假设的信奉,是怎样影响管理者的管理和领导方式的?

X理论基于人"性本恶"的判断,持X理论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是一种对员工严加监督和控制的方式。

Y理论抱持"性本善"的判断,主张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民主的管理方式,使员工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员工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创造有利的条件。

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适合有效的。

为什么说权变是管理中唯一不变的管理手法?

权变就是相机而变;权变强调管理者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对策;

组织处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与环境互动;环境是多变的,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模式。

创业型管理者与守业型管理者在行为特征方面存在什么区别?

创业型管理者富有创新精神,敢冒风险,善于进行非程序性、战略性的决策;守业型管理者追求稳定,规避风险,擅长对正规组织的驾驭。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对管理者类型有不同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界习惯于总结并推广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依靠典型经验(如邯钢经验)推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这种做法的利弊何在?

利在于:1>已有经验的引入,对企业,特别是有相似环境的企业解决特定的问题提供了快捷、低成本、高效的解决办法;2>企业间的学习,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借鉴,增强学习总结与竞争能力;3>有利于企业界规范的管理文化氛围的形成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不利在于:1>由于每个企业面临的环境几乎都不同,容易出现总结成功,一扩广就失败的现象;2>很多情况下,由政府主导的非自主型的经验推广易导致长官意识、短期行为、流于形式;

“小企业在‘成长的危机’中学习如何强化应有的秩序,而面临‘发展中的危机’的大企业则在思索着如何激发变革和革新”。这句话显示了管理的一种怎样的趋势?

①显示着变革型管理与事务型管理相结合的趋势。②变革型管理与事务型管理两者只有融合才能使企业持续成功③但变革型管理与事务型管理两者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职能上有区别。

“小企业在‘成长的危机’中学习如何强化应有的秩序,而面临‘发展中的危机’的大企业则在思索着如何激发变革和革新”。这句话显示了管理的一种怎样的趋势?

①显示着变革型管理与事务型管理相结合的趋势。②变革型管理与事务型管理两者只有融合才能使企业持续成功③但变革型管理与事务型管理两者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职能上有区别。

处在“成长的危机”中的小企业和“发展中的危机”的大企业应当如何实施变革,为什么?

对“成长的危机”中的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事务型的管理,即如何强化应有的管理秩序,因为当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只有使企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企业效率效益的提高。

对于发展中的危机的大企业,应当实施变革型的管理,激发组织的革新和变革,这是由于大企业很少,注重长期性全局性的战略和风险意识,过度强调专业化分工,而使企业失去活力,只有加强变革和创新意识,才能使企业面临变革的环境,保持永久的活力。

有一个企业的管理团队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和强调变革与变革管理,但是没有很好的作好日常行政管理,你认为会导致该组织出现那些方面的问题?

导致问题:企业会忽略短期的计划和预算管理,不注重专业化,制度化和系统性的管理,非正式的组织增多,企业会出现一定的失控

管理者为什么要合理地掌握控制的“度”?

因为控制是保证计划实施,对组织与领导工作成效的检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可不控制;同时控制工作无论是在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存在环境与目标的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时间与成本等因素,决定了控制工作不可能追求完美、无度的控制,另外控制也主要是对人控制,人文精神、救病治人等也决定了管理者应合理考虑控制的度

有人说,计划与控制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这是什么意思?

计划与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首先,计划是实现控制工作的依据,主管人员往往是根据计划和目标来设计控制系统、确定控制标准和进行控制工作的。其次,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有目标和计划而没有控制,人们可能会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但无法知道自己干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有人说,计划就是控制,你怎样理解?

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控制是确保组织按预先要求运作的一项管理活动;控制是依据计划标准,分析组织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制定纠正措施,计划是控制的起点;环境变化使得重新制定计划成为必然时,控制则成为新计划制定的开始;计划与控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在必要时管理者应该如何激发一定水平的冲突?

有一定的冲突会使组织对变化反应迟缓、缺乏革新观念,因此管理者在必要时要激发一定水平的冲突,可以采用的策略有:(1)改变组织文化。在组织中形成一种倡扬和鼓励冲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2)运用沟通。模棱两可的、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促发和提高组织的冲突水平。(3)引进不同背景、态度、价值观或管理风格的人,或是重用那些有意或倾向与大多数人的观点和做法背道而驰的人而提高群体冲突水平。(4)重新构建组织,从而引发组织的结构性冲突。

大型企业集团的高层管理者如何有效实施控制职能?

高层管理者应选择对实现组织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作为控制的对象和关键控制点,选择考虑三方面的情况:一影响整个工作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二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三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制定恰当的定量定性控制标准,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管理控制不同于物理机械生物及其它方面的控制”请你用有关控制的理论,论述其正确与否?

虽然管理工作中的控制活动同物理生物机械等方面控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理一样,但管理控制有其自身的特点 (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4)

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的手段。

有些学者提出,管理工作除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外,应该加创新职能,请分析企业创新的意义和创新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认为:组织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即实施维持性功能,而创新则是确保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即革新性功能,二者均不可缺少。

创新是指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其转化为一种产品,服务和作业方法。

创新包括目标创新、制度和结构创新、环境创新、技术与知识创新,其中,技术与知识创新是各项创新的基础。

众所周知,微软公司成功的秘密就是向未来进军,不断创新,连续创新,那么管理者抓紧时机创新发展主要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的创新;开拓市场的营销策略创新;人员管理,运用人才创新

简述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信息是企业管理组织和管理者进行计划和决策的前提和依据,信息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组织控制的主要工具(2)信息是在企业组织沟通联络的媒介

最近两年人们对于项目管理日益加深认识,都在积极宣传现代项目管理,你认为“项目管理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现代项目管理是针对一次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工作的高管理,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大量的定制化生产,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和各种服务等都属于一次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工作,所以需要项目管理的方法。

判断精华

1理人员通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来实现组织目标。()

2、组织的物质资源包括运转的金融资本。()

3、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4、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的人不能称为管理人员。()

5、非盈利组织中的管理技能不需要非常出色。()

6、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在对工人进行直接的监督管理。()

7、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

8、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之后,管理人员的下一步工作就是通过领导职能,激励和管理员工。

9、管理自从有了人类集体活动以来就开始了。()

10、在马克思所述的管理二重性论述中,指挥劳动体现了管理的社会属性,监督劳动体现了管理的自然属性。11、领导人的威信、魅力往往对非盈利性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2、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去实现组织目标。

13、管理的基本活动对任何组织都有着普遍性,但盈利性组织比非盈利性组织更需要加强管理。()

14、企业以盈利为惟一目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应紧紧围绕盈利这一中心。()

15、业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包括制度产品、提供服务、市场调查、产品调拨与销售等()

16、高层管理人员花在计划决策上的时间相对更多一些。()

17、中级管理人员往往处理现场管理、指导操作等技术性工作较多。()

18、组织中向外界发布信息的管理角色称为组织发言人。()

19、计划工作之后自然就会需要组织工作来发挥作用。()

20、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

21、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

22、管理学研究的是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性,是各专业管理的基础理论。()

23、企业的大量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由中层管理人员来负责进行。()

24、基层第一线管理人员对操作工作的活动进行直接监管。()

25、部门经理属于高层管理人员。()

26、管理人员的沟通联络活动属于决策方面角色的职能。()

27、技术技能是指沟通、领导、激励下属的能力。()

28、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的所在,得出解决的办法。()

29、领导工作涉及为各项职务配备合适人选,并通过激励调动工作积极性。()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10、错 11、错12、错13、错14、错15、错16、对17、错18、对19、对20、对21、错22、对23、错24、错25、错26、错27、错28、错29、对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古典管理理论”。()

2、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罗。()

3、法约尔被誉为“科学管理法之父”。()

4、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5、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原理和例外原理等。()

6、韦伯是一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7、法约尔认为企业存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六项职能。()

8、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9、法约尔是“组织理论之父”。()

10、韦伯认为理想的组织形态是行政性组织。()

11、泰罗对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从差别计件工资制开始的。()

12、关于工长对工人的管理,泰罗提出一种“职能工长制”。()

13、泰罗认为,管理人员不必同工人一样,服从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劳动过程。()

14、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15、法约尔所阐述的管理仅仅是关于工业管理的想思想。

16、法约尔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四要素。()

17、法约尔认为每个雇员只能听命于一个上司,否则无法把事情搞好。()

18、韦伯提出的行政性组织是在的低效率的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19、韦伯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态。()

20、行政性组织体系仅适用于工业企业。()

21、泰罗的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

22、工时研究仅仅是对一名工人完成一件规定任务作出时间上的统计。()

23、差别计件工资制对同一种工作没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按工人完成工作的时间、质量使用不同工资率付酬。()

24、泰罗的例外原理对于“矩阵”组织形式的出现影响很大。()

25、科学管理仅适用于工业企业。()

26、法约尔所阐述的“管理”仅仅是关于工业管理的思想。()

27、法约尔认为在企业的绝大部分工作中都包含六种基本职能。()

28、企业必须制定计划,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的功能。()

29、为适应变化的情况,在运用管理原则时必须具有灵活性。()

30、韦伯认为理想的组织形态是神秘化的组织。()

1.R

2.F

3.F

4.R

5.R

6.F

7.R

8.R

9.F 10.R 11.F 12.R 13.F 14.F 15.F 16.F 17.R 18.F 19.R 20.F 21.R 22.F 23.R 24.F 25.F 26.F 27.R 28.R 29.R 30.F

1、行为管理理论始创于20世纪20年代。()

2、玛丽·福莱特被尊称为管理第一夫人。()

3、组织行为理论是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而来的。()

4、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5、管理科学强调应用质量和数学工具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职能原理、系统工程、作业管理与质量决策。()

7、行为管理理论强调的是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和规范。()

8、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创了运用数量化方法解决问题的先河。()

9、组织可以是封闭系统。()

10、Y理论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工人的,它代表了人际关系学派的假设。()

1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职工是“经济人”。()

12、人际关系学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它研究按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3、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是推动人际关系运动的最主要的三位理论家。()

14、管理科学的运用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估标准的。()

15、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而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16、哈罗德·孔茨将20世纪60年代的管理思想概括为五个有代表性的学派。()

17系统学派认为组织中整体的或部门的运作要防止因局部的优化而造成对其他领域产生负面影响。18、权变理论广泛地运用了古典理论、管理科学和系统观念来解决问题。()

19、与系统工程相比,运筹学更注重新系统的设计。()

20、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之一。()

21、莉莲·吉尔布雷斯提出了“利益结合原则”和“形势法则”。()

22、运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构建模型时,要求所有变量都是可控的,即排除了不可近代因素。()

23、系统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系统发展阶段。()

24、管理科学学说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25、经营管理学派只关心那些它认为对管理最有用、关系最为密切的东西。()

26、权变理论认为虽然两种情景不能完全一样,但有可能类似,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是相同的。27、

玛丽·福莱特、莉莲·吉尔布雷斯、西蒙是早期最主要的三位行为管理学家。()

28、亨利·明茨伯格是推动经营管理学派发展的重要人物。()

29、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有限的理性”、“满意准则”和电脑辅助决策。()

1.R 2。F 3。R 4。R 5。R 6。F 7。F 8.F 9.F 10 R 11.F 1

2.R 1

3.R 1

4.R 1

5.F 1

6.F 1

7.R `1

8.R 1

9.F 20.R

21.F 22.F 23.R 24.R 25.R 26.F 27.F 28.F 29.R

1.一个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有领导技能、人事技能和技术技能三种。 X

2.需要对环境迅速作出反映的组织应当实行集权化管理。 X

3.简单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管理实行了专业化分工。 X

4.在管理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组织的规模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越

窄则管理层次越多。 V

5.领导者除了组织好信息沟通网络外,还应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参与沟通过程。 V

6.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企业家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学界所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 V

7.市场营销理论中的推销观念强调:企业的一切行为要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归宿X 8组织中的帮派就是一种非正式组织。 V

9.控制工作力度越大、越严格,越能保证计划的实施。 X

10.计划过程中必须对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 X

11.领导者不应采取独裁或自由放纵的领导方式。 V

12.领导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X

13.领导者之所以对部下有影响力。全靠手中的权力,拥有权力才能有影响力,权力越大,影响力越大

X 14.根据马斯洛

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行为是由最高一级的需求所决定的。 X

15.强调权力下放,主要是为了减轻领导者的工作负担。 X

16.领导者的责任不能随着权力的下放而相应地全部转移给下级。 V

17.企业的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出来,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 X

15.企业战略决策思想越深入人心,其战略的实施就越有效。 V

19.企业员工的士气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必定越好。 X

20.企业规模越大,其经营的风险性就越小。 X

21.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V

22.控制过程就是管理人员对下属行为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 X

23.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应该相应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 X

24.追求最大利润应该始终作为企业定价的惟一目标。 X

25.管理控制一般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与事后控制三种。 V

26.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就越倾向于采取更为分权的组织形式。 V

27.管理学目前还只是一门不十分精确的学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历史还

很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学也能发展成为一门比较精确的学科。 V

28.因为人们很难获得最优决策,只能接受满意决策,而满意决策完全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所以结

果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X

30 权力高度集中可提高决策效率,因而确保决策质量。 X

31 组织职位的设计应当因人而异,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潜力。 X

32 人的动机是由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决定的。 X

33.管理人员有必要使自己成为自己所在领域技术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与组织内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并实施有效的管理 V

34 预算一旦确定,就应严格照办,不可再作修改。 X

35. 根据管理方格图,对一个企业来说,团队式领导是最理想的领导方式。 V

36. 一个新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发现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此时应进行二次创业 V

37 领导即使做好了对下级的激励工作,也不一定会显著提高工作业绩。 V

38经验决策主要根据决策者的经验智慧直觉等定性因素来作出。而科学决策不同于经验决策,它主要根据

统计数据、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定量因素来作出。因此,科学决策比经验决策更合理、更实用、更有

效X 39.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看,职

工对工作自主权的追求应列归“尊重需要”层次。凡事听命于别人,怎谈得上有自尊?

X

40.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不但无法硬性禁止使之消失,而且还应考虑它们对于满足职工个人心理需要的

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给予适当的指引和疏导,使它的目标能与组织目标一致起来V

41.当前全球的共同趋势是企业对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培训不但会给职工带来新观点、新态

度、新知识与新技能等直接收获,还会给个人带来成长需要的满足和对前途信心的增加等间接收获 V

42 权力高度集中可提高决策效率,因而确保决策质量。 X

43. 组织职位的设计应当因人而异,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潜力。 X

44. 人的动机是由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决定的。 X

45.管理人员有必要使自己成为自己所在领域技术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与组织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

实施有效的管理。 X

46. 预算一旦确定,就应严格照办,不可再作修改。 X

47. 根据管理方格图,对一个企业来说,团队式领导是最理想的领导方式。 V

48 一个新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发现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此时应进行二次创业。V

49. 决策的目的就是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X

50. 根据公平理论,平均分配是最合理的。 X

51. 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决策的基本依据,所以组织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能变动。 X

52. 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由于性质不同,所以其适用的管理原则也不同。 X

53. 分权越彻底,管理越有效。 X

54.孔茨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X

55.管理方格理论认为,9.1型领导方式是注重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X

56.现在我们已懂得,只要人们参与团体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管理就起着关键的作用。 V

57.管理定义中"有效地"指的是要注重组织效果。 X

58.韦伯主张权力有三种合法的纯粹的形式,即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和神授的权力。 V

59目标管理的基本哲学可用四句话加以概括,即鼓励参与决策,注重自我控制促进权力下放强调成果第一

V 60.在实践工作中,大部分

决策工作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 V

61.过分分权会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X

62.领导者的专家权力主要来自于个人魅力。 X

6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V

64.一个组织的管理是否有效,要看它的分工是否彻底,二者成正比关系。 X

65.非正式沟通途径容易使信息发生歪曲,因而领导者不应去注意它。 X

66.持Y理论的管理者认为,对员工必须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 X

67.系统思考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核心。 V

68.21世纪世界将迈入知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知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生产率 V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1d1723908.html,考研资料下载中心,获取更多考研资料,

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1d1723908.html,/zlxz

咨询QQ:4008113567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管理学考研的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考研的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考研的重要知识点 所谓“紧密度”是与松散性相对立的,凡是有固定成员、有活动计划、有固定领导而小道消息又特别多的,都是“紧密度”高的;相反则是“紧密度”低的。可以把非正式组织分为四种类型: 消极型 既不安全,也不紧密。这种非正式组织是内部没有一个得到全部成员认可的领袖,分为好几个小团体,每一个团体都有一个领袖,同时某些领袖并不认同组织,存在个人利益高于组织利益的思想。 兴趣型 很安全,但不紧密。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形成的团体,成员之间自娱自乐。 破坏型 很紧密,但不安全。这种非正式组织形成一股足以和组织抗衡的力量,而且抗衡的目的是出于自身利益,为谋求团体利益而不惜损害组织利益。同时,团体内部成员不接受正式组织的领导,而听从团体内领袖的命令。 积极型 既积极,又很紧密。一般出现在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日本本田公司的QC小组,完全是自发成立,员工下班后聚到一起,一边喝咖啡,一边针对今天生产车间出现的生产问题和产品瑕疵畅所欲言,最后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诱因:员工同质化、核心人员、绩效评估、矛盾、消极作用、组织变革。 正式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 行为系统。 任何正式组织都是由许多要素、部分、成员,按照一定的联结形式排列组合而成的`。它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和相应的机构、 职能和成员的权责关系以及成员活动的规范。我们一般谈到的组织 都是指正式组织。维系正式组织的主要是理性原则。 正式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正式组织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组织目标是具体的。 (2)正式组织的权力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并且还有正统性、 合法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具有层级式的等级特点。 (4)正式组织的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提供的。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这三个要素是正式组织产生的充分 必要条件。 (1)协作意愿。按定义来说,没有人就没有组织。但是,正如我 们强调指出过的,构成组织的应该是人的服务、行动、行为或影响,而不是人。那就很明显,人们贡献努力的意愿是协作体系所不可缺 少的。 2)共同目标。除了要同别人联合这样一种模糊的感觉或愿望以外,必需有一个协作的目的,协作意愿才能发展起来。

管理学考研资料

第1章:管理概述 1.1考点难点归纳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 (2)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3)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要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地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两者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2.管理的特性 (1)管理具有二重性: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管理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构成。 (3)管理具有组织性: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往往具有同一性;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往往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 (4)管理具有创新性:管理的创新性首先来源于管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另一方面,管理的创新性也来源于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深化及更新。 3.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尽管对于管理职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管理活动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出了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 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技能和能力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3.员工-管理者关系的质量是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变量。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的划分 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 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 事业部主任) 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 管理者在哪里工作? 组织的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标)②是由人员组成的③有一种精心 设计的结构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li 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 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寵做野站 同他人合作并通过他人去实现目标。 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比较和纠正 管理角色 管理角色指的是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的技能 1. 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2. 人际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的能力 3. 概念技能:对组织面N 临的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能力 作为管理者,这三种能力都应当具备,但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可能会有所侧重,层 次越高,从事的具体业务就越少,因此技术技能的要求就会低一些,但是概念技能的要 求会增加,而人际技能 的要]求就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大致相同 管理职能 计划:设定目标,确定 动。 组织 领导 控制

2018考研管理学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知识点(九)

2018考研管理学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知识点(九)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学考研的知识点:公共管理学知识点(九),请同学们结合习题加强记忆,基础知识要牢记,供同学们作为参考,祝2018考研的考生们,考试成功! 政府间关系 1、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2、我国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不足。 (1)主要限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政府间其它脉络关系关注少(横向、交叉)。 (2)侧重经济关系,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分析少。 (3)分析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分析不足。 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途径。 (1)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①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体系进行管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②地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控制的,而不是自控制的,是依赖性而非自治的。――“自上而下”的分析视角。 (2)地方自治模式:源自世界性的地方分权潮流。强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权与自主治理,而不是中央的控制与影响。中央政府要对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自下而上”的分析视角。 (3)网络模式。

A、网络的三个基本内容: ①网络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②网络因为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而存在。③网络行动者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B、特征:①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②相互依赖与分权――讨价还价、相互妥协。③策略活动与合作――使障碍最小化。 总之,网络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要求一体化的程度以弱化等级色彩,要求政府间的分权以提高地方的自主性,要求政府间彼此合作以实现各方的共赢。 4、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二是城市地位的上升改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的关系。 (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程度。 (3)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现象日渐普遍:寻求合作,追求更大利益。 5、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 等级控制模式――这一模式下,政府间关系特征如下: (1) 政府间的结合构造上,主要体现为层级隶属关系――金字塔:中央与地方职能高度一致,无明显分工。 (2) 在政府间的权力分配上,实行中央高度集权。①财政管理体制中:中央集中绝大部分财政资金,完全控制地方预算资金使用范围和方向。②事务管理权限:命令和执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 教育计划 7.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起源 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 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 (1)教育计划的定义 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

(2)教育计划的特征 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 (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 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从这种认识出发,一个完整的长期计划应包括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这几个相对部分。 (3)按制定计划主体权力的大小、能控制教育资源范围的大小、计划对象特定化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国家的教育计划、地区的教育计划及学校内部的教育计划在实行计划管理的国家,实际上不可能只有国家的教育计划而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因为如果没有地方的、学校的教育计划,国家的教育计划就会落空。 (4)按教育计划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的教育计划与单项的教育计划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

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核心,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所以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往往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1.5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 5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0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11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2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2.3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性技能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教育财政 9.1复习笔记 一、教育财政概述 1.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的公共性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共品 萨缪尔逊(Samuelson,1954)最早给出了公共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品是指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其消费减少的物品。根据他的观点,是否存在消费量的减少是区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关键特征。其他经济学家根据他的定义概括出了公共品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①非竞争性(也称为供应的联合性)是指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为零; ②非排他性是指排除那些从消费中受益但拒绝付费的人需要很高的成本或者从技术上不可行。 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现实中,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的种类都比较少,大量物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品(准公共品)。尽管纯公共品同时具有消费非竞争性和收益非排他性的特征,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具有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并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 (2)外部性 外部性(外溢效应)是指一方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直接成为另一方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变量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会改变第三方的效用,增进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正外部性,降

低了第三方效用的外部性为负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消费者的效用受到了第三方的影响。由于人类机会主义行为的普遍性,第三方会隐瞒自己的偏好进行“搭便车”。因此,外部性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定,最终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公共性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很多具有外部性的物品同时具有公共性。 (3)教育产品的属性 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多数学者认同教育为混合品,同时具有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特征。但教育还具有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提供的不足。 教育的正外部性和公共性是教育财政得以存在的逻辑基础,也使得政府利用财政举办公立教育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2.教育的公权属性 教育的公权属性是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 (1)公权、私权和社会权 公权和私权的区分主要看强制性的强弱。对于社会权的定义学术界尚没有统一意见,但不论人们对教育权的属性如何进行界定,教育权在现代社会带有一定社会性是肯定的。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公权、社会权与私权本身构成了一条强制性由强到弱的权利链条。 (2)教育的权利属性 教育的权利属性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古代社会,受教育权基本属于私权,随着社会演进,教育才逐步具有了公权与社会权的属性。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与公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权开始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法律属性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最强,因此更多地体现了公权的特点;高等教育的强制性最弱,更多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 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 ?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6.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职能) ?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

管理学罗宾斯考研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三版本章小节,为考试做准备! 解释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 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 第二,管理者是组织完成任务的关键。 第三,管理者对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有贡献;员工被管理的方式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财务绩效,事实表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很重要。 阐释谁是管理者,他们在何处工作。 管理者协调和监管别人的工作,这样组织目标才能实现。非管理雇员直接处理工作或任务,没有人向他们汇报。在传统结构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在其他架构较为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该角色。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这是人为的刻意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 组织有三个特点: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现在很多组织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变化。

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管理是管理者做的事,涉及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成效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的四种职能包括:计划(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和开发计划)组织(安排和建构工作) 领导(与人工作以及通过人工作)和控制(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 名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其他礼仪性/象征性职责(名义领袖、领导者和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收和传播信息(监管人、宣传人和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涉及作出决策(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卡茨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与他人及团队良好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对抽象复杂情况的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

最新年贵州师范大学821教育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资料

贵州师范大学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821 教育管理学) 一、考查目标教育管理学是我校教育硕士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 小题,每小题5 分,共30分。简答题: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分。论述题:5小题,考生任选4小题作答,每小题20 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管理学的概念;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二)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三)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1、教育管理学的内容的层次组成; 2、教育管理学的层次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的内涵 (二)教育管理 1、教育管理的理念 2、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比较的共同特点和自身特点;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一)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1、管理是理性行为; 2、教育管理流派的划分 (二)“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科学管理”的提出及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 2、“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3、“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三)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1、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2、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3、科层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4、行政组织和权力对教育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 (四)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笔记精华整理含课后题答案13.doc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书后题) 根据亨利·名茨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常扮演十种角色,总体可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1)管理者扮演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参加一些重压的社会活动时,所在单位的领导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 2)管理者扮演领导人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3)管理者扮演联络者角色。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沟通。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期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的职责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单位信息传递的渠道。 1)管理者扮演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2)管理者扮演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3)管理者扮演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3)决策角色 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1)管理者扮演企业家角色。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 2)管理者扮演冲突管理者。一个组织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冲突或问题。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3)管理者扮演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组织资源包括财力资源或设备、时间、信息和其他类型的重要资源。 4)管理者扮演谈判者角色。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组织,其管理者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必然要进行谈判工作。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书后题) 根据罗伯特·卡茨提的研究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技术、惯例和工具的能力。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

最新教育管理学全国考研真题打印版.doc

2000-200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教师合格证制度 古典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投资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试分析科层制组织理论。 3、请列举教育管理的方法。 4、简要分析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5、简述巴纳德关于组织要素的理论。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评述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及有效利用。 2、评述行为科学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非正式组织 校本教师培训 行为科学 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 双因素理论 法约尔 二、简答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10分)

2.试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0分)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20分) 2.评述巴纳德组织沟通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教育人事管理 非程序化决策 义务教育 松散结合理论 校本管理 考试科目:教育管理学 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 西蒙组织文化 二、论述题 1.评述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运用(15分) 2.结合《教育法》中有关规定,论证举办学校的必要条件。(15分) 3.你认为学校组织中人际沟通行为主要有哪些障碍?如何才能在学校管理中达到有效的沟通?(30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 教育规划 组织发展 跳板原则 松散结合理论

管理学考研 必背考点整理

管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一、管理者的定义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他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 二、组织层次 管理者往往被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1、基层管理者:是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即生产产品和提供服 务。这样的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也可以称为区域经理,部门经理或工长。 2、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 者,他们可能具有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或者事业部经理的头衔。 3、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 的责任,他们的典型头衔通常是执行副总裁、总裁、管理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或者董事会主席。 三、效率与效果的关系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活的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是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也就是关注效果,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 四、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 明茨伯格研究了管理者从事的工作,得出结论: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10种不同但高度相关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 所谓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行为可以被进一步组合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 (1)挂名首脑:象征性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迎接来访者;签署法律文件 (2)领导者:负责激励下属;承担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有关的职责 实际上从事所有的有下级参与的活动 (3)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关系和消息来源,从中得到帮助和信息 发感谢信;从事外部委员会的工作;从事其他有外部人员参加的活动 2、信息传递 (4)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 阅读期刊和报告;与有关人员保持私人接触 (5)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举行信息交流会;用打电话的方式转达信息 (6)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 召开董事会;向媒体发布信息 3、决策制定 (7)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 组织战略制定和检查会议,以开发新项目 (8)混乱驾驭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纠正行动 组织应对混乱和危机的战略制定和检查会议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2020年管理学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笔记

管理学考研专业课基础复习笔记 考研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准备管理学考研的小伙伴们,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需要做一些基础的复习笔记。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管理学考研基础复习笔记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一: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内容: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实质:通过行政组织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 二:行政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1: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 2:强制性——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等对管理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性,行政方法就是通过这种强制性来达到指挥与控制的目的 3:垂直性——行政方法是通过行政层次来实施的,基本上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 4:具体性——任何行政指令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对某一特定对象起作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定的实效性 5:无偿性——运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人、财、物等的调动和使用不讲等价交换的原则

行政方法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2: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3: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前后衔接,并不断调整她们之间的进度和相互关系。 4: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 三: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 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 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因为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3:信息在运用行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行政管理要求有一个灵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4:行政方法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所以对下属有较强的约束力,这种特点使得上级在使 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的要求,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所以不可单纯的依靠行政方法,要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行政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特别是经济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