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题

浙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题

浙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题
浙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题

发教大题

1.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答:有遗传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2.简述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的意义

答: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限,如过在这段时间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4.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和教学观。

答: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借助于语言的交流,使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在教学观上,维果斯基围绕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

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5.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埃里克森认为,个性是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自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其发展经历八个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成功地完成发展任务,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如果发展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就形成消极的品质。如果能掌握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就可以避免心理危机,使发展达到理想状态。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要解决八对矛盾。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统一,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强调自我在发展中的成熟和作用,并且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人格发展很有价值;同时从毕生发展的角度诠释人格发展的模型对人格发展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比较与评价科尔伯格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及其同事主要从三方面研究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1)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2)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3)儿童的公正观念。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和考察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并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也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就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以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来划分道德观念发展阶段,强调道德发展与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之间的关联。在研究方法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1.简述强化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答:斯金纳非常重视强化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重要性,他详细研究了强化的种类、强化的性质以及强化的作用模式等问题,形成了他的一套强化理论。他把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把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和断续强化。他还比较了惩罚与负强化。在教学中应用:程序教学、课堂管理、行为塑造、行为矫正等。

2.比较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答: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所研究的是应答性行为,是被动的;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使中性刺激变成条件性刺激,即侧重于研究刺激的变化,故也称之为刺激型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物的强化意义在于使中性刺激具有信号意义,即研究的核心是揭示刺激物的信号意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所研究的是操作性行为,是主动的;研究的重点是使自发行为变成操作性行为或工具性行为,即侧重于研究行为的变化,故也称之为反应型条件反射;强化的意义在于使得行为具有工具性,并详细探讨了不同的强化类型和程序所具有的强化作用。

3.评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注社会行为的习得,而非简单的刺激-反应行为,注重学习中认知因素的作用,将认知过程引进自己的理论体系,把行为主义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加以融合,从而超越了行为主义的学习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认知理论学习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严密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摒弃了行为主义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使得研究结果更富有说服力;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的方式,并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而不是主要通过直接学习获得的,从而丰富了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班杜拉关于环境、个体与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理论,强调期望、信念、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强调认知因素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避免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忽视认知的弊端,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影响行为的因素;班杜拉提出三种强化模式,而非单一的直接强化模式,完善了强化学习原理;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和示范教学过程,揭示了示范教学的一般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比较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的主要观点

答:桑代克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他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境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的研究结果,提出三条著名的学习律:效果率、练习率、准备率。苛勒认为,学习是对知觉情境的重新组织,即通过对学习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一种完形而实现的。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从学习的过程看,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通路的联结,而是在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刺激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

5.比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答: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即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各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学习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也是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含三个并行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通过这三个过

程,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布鲁纳积极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要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此外,布鲁纳还特别强调认知需要和内部动机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即是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组,一方面是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机制。奥苏伯尔对学习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者是否对材料意义理解,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一是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二是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必须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发生联系。具备这两个条件,学习者就会积极主动地将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进行相互作用,于是有意义学习就发生了。奥苏伯尔非常重视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已有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会影响新知识的获得:即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学习动机方面,奥苏伯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主要有三方面驱力组成:认知驱力、自我提高驱力和附属驱力。

6. 理解加涅对学习结果划分的教学意义

答:加涅把学习结果看作是学生性能(capability)的改变。五类学习结果分别是:(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运动技能。这五类结果设计到学生的认知领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有相通之处,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

7.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今教育的意义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在学习目标上,要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在学习动机上,强调需要和内在学习动机;在学习内容上,强调对人生发展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在学习途径上,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在教学观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倡导“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方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绪障碍)割裂开来加以分析,这对于当今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主张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行为,尤其关注人的情感、需要、知觉、信念、尊严与价值等,以发展人性、开发潜能、促进自我实现为人生的目标,这对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具有主要的现实意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具有主要的启发意义。

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答: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作为一种认识论思潮,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地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学习的实质是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改变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学习是主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内容不应该事先被确定下来和系统化,学习内容包含在学习环境中,每一个体从各自的现状出发,

学习那些认为是重要的、想要的、有用的东西。学习目标是培养能够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应用的能力。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个人意见。建构主义教学目标强调把“理解认知过程”和有用的“意义建构”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把社会化和文化适应作为教学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简单的、直接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的、反省的、互动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出四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模式;(2)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3)随机通达教学模式;(4)支架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对传统教学的革命,对于改革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等;以及改革学生不加思考被动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知识、机械重复的练习等学习方式,都具有主要的现实意义。

1.小林和小华是初三学生,这次的英语考试他们俩都考了95分的高分。小林对学习充满兴趣,无论对哪门课、哪个新内容,他都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尤其在学英语的时候,他经常会问自己,“如果是外国人看到这个会怎么说呢?”“这个想法用英语怎么表达呢?”于是,每次上英语课甚至做练习他都乐在其中,英语成绩一直很稳定,爸爸妈妈对小林的学习几乎不用操心。小华的情况则不相同。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他,学习成绩一定要好,这样才能考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才能出人头地……上了初中,爸爸妈妈对英语也特别强调,以后上大学考英语四六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只要成绩好,爸爸妈妈就给他奖励(比如钱、零食、玩具、带他去玩等等),而只要成绩不好,就会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慢慢地,小华也知道考出好成绩有多重要。为此,他有时也会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而且,他越来越觉得学英语很痛苦,感到很累。

请根据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对小林和小华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谈谈对教育的启示。

2.期中考试结束了,老师把数学考卷发给学生。学生拿到卷子的时候,各自表现了不同的态度。小A看到自己得了80分的卷子,很不高兴:“上次考85分,这次才80分,都怪自己运气不好,考试那天感冒了,所以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气死我了!”小B虽然考了78分,但高兴极了,他对小A说:“瞧,我一点都没复习就考了78分,你还每天复习呢,比你才少两分,看来我是个数学天才!”小C一向很认真,她考了95分,说:“我觉得上课认真听、多做练习,还有认真复习才能考得好,这叫工夫不负有心人吗!”小D拿着自己55分的卷子,唉声叹气:“认真有什么用,多做练习有什么用?反正我怎么努力都是白费,注定我数学学不好了,唉……”

(1)试分析这几位同学的归因特点;

(2)分析者几位同学的归因对他们以后学习动机的影响;

(3)如果你是他们的老师,如何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归因?

1.答:一方面,小林和小华的学习动机类型不同。小林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即由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小华的动机则属于外部动机,指的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这里的外部诱因就是爸爸妈妈的奖励和批评。另一方面,从案例中也可以看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作用不同。内部动机的这种动机是自发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动机,当个体被内部动机驱使进行学习时,无需外部奖励或惩罚。作用持久而稳定。而外部动机的作用相对微弱和短暂。对教育的启示: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举一些具体的措施说明如何培养内部动机)

2.答:(1)小A把失败归因于运气;小B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小C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小D把失败归因于能力。

(2)小A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会不负责任,产生气氛等消极情绪,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以后也不会努力;小B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会自负和骄傲,不会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以后也不会刻苦学习;小C把成功归因于努力,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也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以后还会努力学习以获得好成绩;小D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会产生自卑,长期下去会产生自弃,不再努力了。

(3)要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归因,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归因对以后学习的影响,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取得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单纯依靠外部因素,依靠运气等不可控因素,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成绩。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试题库题集完整.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 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 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 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体现其学习方法的观点是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教无类 2.问卷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以下关于问卷法实施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问卷中的题目数量不应过多 B.问卷所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 C.回答问卷的方式简便 D.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开放式形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封闭式形式 3.被世人公认的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癔病研究》 B.《精神分析引论》 C.《梦的解析》 D.《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4.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以下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是 A.守恒性 B.去自我中心主义 C.具体逻辑推理 D.命题推理

5.第一个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关系的是 A.高尔顿 B.孟德尔 C.詹森 D.高德尔得 6.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中间环节是 A.教育措施的提出 B.激发个体新需要的产生 C.知识的领会 D.个体心理发展 7.个体的身高在人的一生中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婴幼儿期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8.幼儿游戏的最高级形式是 A.集体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教学游戏 D.活动性游戏 9.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当他们对不同的对象能做出有很大差别的反应时,表明其正处于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定的依恋阶段 D.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0.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 B.学校学习 C.体育训练 D.德育训练 11.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指的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01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B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斯多得 D.冯特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C ) 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C ) 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A ) 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6.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 C )恐惧。 A.本能 B.怕生 C.预测 D.经验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A) 8.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 )

A.家庭教育方式 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 D.家庭文化背景 9.在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 A ) A.一小时 B.一周 C.一天 D.一个月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B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B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12.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A ) 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C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 C )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 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特曼 D.比纳 15.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荣格 D.斯普兰格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D ) 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2003-试卷(真题)

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D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2、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 B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习惯 3、有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被称为…( B )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学派 4、“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 B ) A.从众 B.社会懈怠作用 C.模仿 D.社会促进作用 5、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C )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6、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D ) A.规范 B.凝聚性

C.群体气氛 D.舆论 7、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8、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 )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9、如果说一个人的智力超常,则其智商必须超过……………………( B ) A.80 B.130 C.100 D.95 10、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C )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教师的教学 B.教师的教育 C.学生的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12、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 ) A.尝试错误说 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13、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则容易使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这种现象在宣传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威信效应 D.“名片”效应 14、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称为.( C ) A.意志 B.动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B.弗洛伊德C.马斯洛D.华生 2.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A.成熟B.遗传C.发育D.发展 3.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所构成的研究设计称为() A.聚合交叉设计B.单因素实验设计C.多因素实验设计D.跨文化研究设计 4.华生认为,人格是人的什么系统的产物() A.动机B.内驱力C.习惯D.情绪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最原始、最难以接近的部分是()A.超我B.原我C.自我D.良心 6.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B.勤奋对自卑的矛盾 C.主动对内疚的矛盾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 7.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成熟B.练习和习得经验C.社会经验D.平衡 8.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9.皮亚杰研究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A.实验法B.测验法C.临床法D.问卷法 10.常见的由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为() A.唐氏综合症B.苯丙酮尿症C.杭亭顿舞蹈症D.红绿色盲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B.成熟C.社会环境D.个体心理特征 12.婴儿期的思维主要是() A.具体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觉行动思维D.辩证思维 13.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A.生活活动B.游戏活动C.学习活动D.劳动活动 14.婴儿有选择的社会性笑一般出现在() A.初生时B.5周时C.3个月时D.5、6个月时 15.言语发展的单词句阶段是在() A.9~12个月B.1~岁C.~2岁D.2~3岁 16.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幼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将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 () A.三类B.四类C.五类D.六类 17.幼儿理解性别不会因一个人的服饰、形象或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年龄阶段是() A.2~3岁B.4~5岁C.5~6岁D.6~7岁 18.根据Selman的角色采择理论,到一定年龄时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了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仍可能会有冲突。这个年龄阶段在()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2011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附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第二个加速期是在( D )6-P158 A.婴儿期B.幼儿期 C.小学时期D.青少年时期 2.成就测验试图测量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以便认定学习和训练的成效,亦称作( A )1-P27 A.形成性测验(成就测试) B.性向测验 C.智力测验D.潜能测验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学习的基础是( C )2-P30 A.顿悟B.观察学习 C.条件反射D.遗传 4.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至20岁期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 )2-P41 A.自主性对羞怯、怀疑B.主动性对内疚感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勤奋感对自卑感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D )3-P72 A.经验的积累B.学习的迁移 C.不断的学习D.知识的领会 6.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毕生的过程( B )P9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皮亚杰D.维果斯基 7.如果婴儿对镜中自己的映像很感兴趣,作出微笑、亲吻和到镜后面寻找等动作,这表明该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处于( A )4-P115 A.“伙伴”游戏阶段B.戏物阶段 C.相倚性阶段D.自我认识阶段 8.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是在小学( B )5-P142 A.三年级B.四年级 C.五年级D.六年级 9.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D )5-P154 A.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1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B.人类的心理发展 C.民族心理发展D.个体人生全程发展 2.哈洛(Harlow)的恒河猴隔离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决定作用B.环境的决定作用 C.早期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通常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说明了。 A.遗传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遗传的影响 C.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4.鸟类印刻现象说明。 A.个体发展存在阶段性B.个体发展存在多样性 C.早期经验决定个体发展D.个体发展存在关键期 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1-3岁B.3-5岁 C.1-5岁D.4-5岁 6.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守恒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去自我中心”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强调语言和交往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9.重视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0.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个体的。 A.本我的发展B.自我的发展 C.人际关系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 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所探讨的核心是儿童。 A.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B.道德情感的发展 C.道德意志的发展D.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填空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是岁,儿童音

教师招考通关必背大题(教育心理学)

新课程改革 1、试论述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程唱到的教学观有哪些?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④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3、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有哪些?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请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5、新课程倡导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③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6、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有哪些? ①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②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要有哪些改变?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④在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8、新课程改革呈现的特点有哪些? ①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功能。 ②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 ③关注实施过程和科学评价。 ④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9、新课程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⑤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中出版较早的。 B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着作不曾做到的。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了心理实验,《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D.在影响上,《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当做经典着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 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演变过程?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B.1929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理学的着作。 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 A.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 B.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 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 D.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 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 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 A.心理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免费下载】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2008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答案:1-5:DCCBD 6-10:ABCBA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2018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完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胬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中,强调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指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根据实验研究的创新程度,可将实验法分为 A.自然实验法和教育心理实验法 B.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3.被世人公认为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梦的解析》 B.《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4.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随意机能的发展 B.个性的形成 C.社会文化历史制药性的发展 D.抽象一概括机能的发展 5.遗传学之父”是 A.斯波丁 B.孟德尔 C.高尔顿 D.格塞尔 6.在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上,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皮亚杰总结出有6种观点,其中只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或代表学派是 A.联想主义心理学 B.桑代克 C.皮亚杰 D.格式塔学派 7.婴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A.吸吮 B.睡眠

C.游戏 D.学习 8.婴幼儿怕黑、怕狼、怕坏人等,属于 A.本能的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9.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幼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将婴幼儿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突出特点为经常大声哭闹,容易烦躁和发怒,爱发脾气,不容易接受爱抚,这类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属于 A.容易型 B.困难型 C.延缓型 D.狂躁型 10.学生对学习所做出的评价和学习行为倾向,指的是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态度 D.学习情感 11.以下关于小学生注意广度发展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B.随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C.存在性别差异 D.男生的注意广度优于女生 12.研究发现,性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A.小学六年级 B.初中一年级 C.初中二年级 D.初中三年级 13.美国心理学家派瑞通过对青少年思维过程的研究,提出青少年思维发展要经过 四个阶段才能逐渐成熟。其中思维特点表现出认为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表明学生思维发展处于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一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 1. 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A。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2.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变更某些条件,对被试的心理活动表现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B 。 A.教育经验总结法 B.教育心理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B 。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8.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A.120% B.130% C.140% D.150% 9.动作技能的物点是动作的 A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内隐性、展开性 C.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10.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 D 。 A.平原观象 B.起伏观象 C.低谷观象 D.高原观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编号1)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发展心理是基础,教育心理是根据, 而是本课程的目的。 2. 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从“对 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3.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 和生殖期。 4. 人的情感具有两大功能:功能和信号交际功能。著名教育家 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5.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中的原 则。 6.男孩的兴趣多指向于,喜欢摆弄物体,拆散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微妙,积极 参加小发明、小创造。而女孩的注意多指向,喜欢探索人生,对人际关系很注意,很敏感。 7.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 学习的。 1.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 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故事法 2.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 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 3.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5. 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的() 的培养。 A.情感 B.判断 C.认知 D.意志 6.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特点的表现。 A.主导性 B.双向性 C.民主性 D.互动性 7.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8. 后习俗水平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内容:() A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 B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 C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D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 9. 动机的显著特征为()。 A、启动性 B、方向性 C、持久性 D.、强度 10. 教学的构成因素为()。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教室 1. 研究显示,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10岁以后,随 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 2.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3. 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 4.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进行等基本 功能。 -------------------------------------------------------------------------() 5.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6. 追求成就动机比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样的任务具有足 够的挑战性,满足个体的成就动机。---------------------------------------------() 7. 小学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部分智能超常或者 低下的儿童身上,关注差异化教育。---------------------------------------------() 8. 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都是为着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都属于外部动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