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

分利用。

7、如果一国实际产量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那么,该国的经济状况是存在失业和资源利用不充分,还是处于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度状况,为什么?

答:存在失业和资源利用不充分。因为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的任意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

第二章经济学的方法论

1,解释下列概念。

实证经济学:研究“是”什么,对经济运行进行描述;主要回答某种经济现象怎么一回事,由什么导致的,为什么会变化,后果是什么;不讲价值判断,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经济学:研究“应该是”什么,对经济行为的是非善恶、合理与否作出判断;回答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判断具体方案的好坏以及合理性;涉及道德规范与价值判断问题,要作评价。边际分析法:边际是指“自变量”发生小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动率。这种用边际量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边际分析法。

均衡分析:在研究的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中,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或不变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需具备的条件,即所谓均衡条件。

过程分析:考察调整变化的实际过程。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得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的(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动态分析: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

存量分析:在某一时点上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的分析,具有不可累加性。

流量分析:在某一时期中某种经济变量的增量的分析,具有可累加性。

2,简述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1)实证表述是对现象的客观描述;规范表述是关于看法的描述。

(2)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即使是同一问题,二者的处理很不相同。

(3)最大区别: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规律,不涉及对结论的价值判断和评价问题;规范经济学主要对经济运行进行评价。

(4)从方法论看:实证经济学是在既定假设下,对经济运行过程的判断;规范经济学是伦理判断,因此不可计算,也无法验证。

(5)从方法看:西方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但是也包含规范的因子。二者不是完全对立和矛盾,与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有关,目标的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性,目标层次越低越具有实证性。

(6)在经济发展史中,经济方法论有一个从规范向实证转变的过程。

3,举例说明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应用。

实证经济学举例:我们的地球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变暖;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会使人们更勤奋工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这些问题很难答,但只要利用分析和经验例证就可以找到答案。

规范经济学举例:我们应该减少使用煤以及二氧化碳这类燃料;税收和社会福利应该削减;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否意味着人与人的不平等。由于这些问题涉及伦理,价值而非事实,因此其答案也无所谓正确或错误。他们只能靠政治辩论和决策来解决,而不能仅仅靠经济分析。

4,简述现代经济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

一,证伪主义的普遍化趋势二,假定条件的多样化趋势三,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趋势

四,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五,案例使用的经典化趋势六,学科交叉的边缘化趋势

5,比较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

具体来讲:古典学派:归纳法数学方法演绎方法批判方法经验主义怀疑论方法

现象描述法斯密二重经济方法论:内在方法,外在方法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的抽象法

庸俗经济学

新古典学派:心理学派的方法论数理学派的方法论新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的方法论

现代经济学:凯恩斯的“总量分析法”“两个剑桥”的方法论新经济自由主义方法论

经济计量学方法论新制度学派的方法论

第三章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与发展

1.解释下列概念

重商主义:反应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和经济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现。重商主义以流通领域为考察对象,从商业实践的经验出发说明财富及其增长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他们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主张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保证货币流入本国。

重农主义: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纯产品”,提出自然秩序观。

三位一体公式: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用对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析。认为,由于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产品的效用(即产品价值),哪么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这就是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萨伊定律:即萨伊的销售论,产品在销售时,货币只是一瞬间地起作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物物交换,每一个商品的卖者同时也就是其它商品的购买者,因此,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他相等的其它商品开辟了道路,即供给会给自己创造出需求。

边际革命:边际学派出现的主要标志是19世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之后,在西欧各国都有发展。因此,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也把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理论、观点、方法的变化称作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即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由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创立和发展的理论。政策主张基调仍然是自由放任主义,但却是从新的角度(即不再是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新的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去论述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使社会的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并研究与福利密切相关的失业,产业波动,货币问题的经济学说。

凯恩斯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中客观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使经济中经常存在“非自愿失业”。而这种失业是市场机制本身所难以解决的,只能依靠政府干预,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得到解决。因此,他反对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主义,在政策上主张国家(政府)干预经济。

货币主义:也叫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新自由主义学派。它以对抗凯恩斯革命的面目出现,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为主旨,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的最根本原因,主张实行货币供给稳定增长的货币政策,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生活的唯一政策工具。

理性预期: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①每个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也即是说,消费者把获得消费的最大效用作为行动准则,生产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行动准则,任何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当前决策时所预料的未来会有的情况,总是完全准确地符合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②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通过供求变动,最终使各自的供求达于均衡。

新古典主义:20世纪70,80年代形成的一系列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学说。它以理性预期假设为基础,试图在宏观经济学中恢复古典的理性经纪人假设,并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新解,提出新的政策建议。

2.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

(1)基本理论观点:

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一切物品只有能够实现为货币时,才是财富。

一个国家衡量其富裕程度和经济实力的标志是所拥有的金银数量。

增加财富的与安全有两个:一,开采金银矿二,发展对外贸易

国内贸易是有益的,但不能增加一国财富总量。通过对外贸易将本国商品输出到国外,换回金银回国,可以增加国家财富。

(2)政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3.重农主义的理论有何特点?

第一,重视农业。重农主义把农业看作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并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在“纯产品”的概念下,研究了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才能提供“纯产品”。

第二,提出“自然秩序观”。他们认为要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必须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取消政府的一切限制和干涉政策,保护个人的自然权利。

第三,披上封建主义外衣。他们认为剩余价值是自然的赋予,使地租脱去了土地所有权的封建外壳,被归结为超出工资之上的纯粹剩余价值,这种对土地所有权表面上的推崇,实际变成了对土地所有权经济上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的肯定。

4.新古典学派与古典学派的理论观点有何异同?

相同:新古典学派与古典学派(古典经济学)在核心要义上是一致的。古典学派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自利的经济行为。(2)利益和谐观点。(3)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4)一切经济资源和经济行为都可以增加一国财富,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农业、商业、国际贸易等。(5)市场经济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如收益递减规律、萨伊定律、货币数量理论等等。

不同:新古典学派从新的角度(即不再是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新的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去论述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如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分别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克拉克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马歇尔构建了均衡价格理论,等等。

5.简述新古典综合的具体内容。

“新古典综合”是指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综合起来,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即将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体系。并且认为,现实中存在一种混合经济,即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自由市场经济,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和宏观调控的经济。因此,把新古典经济学称作微观经济学,它以充分就业作为分析的前提。而把凯恩斯经济学称作宏观经济学,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可以被纳入同一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不过是代表同一理论体系所设计的两种不同情况。所以,新古典综合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大综合体系。

6.新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有何异同?

相同: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认为市场是非出清的,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即失业,经济中存在显著经济波动,主张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所以政府的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政府的稳定经济的政策有用武之地。

不同:但新凯恩斯主义吸收了理性预期,自然失业率等概念,并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具有粘性(而不是刚性)的特点,从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市场是非出清的,与新古典主义强调工资和价格是充分灵活的,市场能够自行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的观点相对立。

第四章供求基本原理

1.解释下列概念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和在一定市场上,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就是需求关于价格P的函数,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表示为Q=Q(P)

供给函数:需求函数就是需求关于价格P的函数,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表示为Q=Q(P)

需求价格:是指一定时期内购买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供给价格:是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供给规律: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反之亦然,供给量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

支持价格:所谓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又称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政府规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又称最高价格。

弹性:一般说来,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弧弹性: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言之,它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点弹性: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

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用图形分析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图形见书P63(自己画)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如果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就会出现商品过剩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这时必然会引起供给方内部的竞争,供给者会竞相降价销售并逐步减少商品的供给量,另一方面需求者在压低价格购买时会逐步增加购买量。最终竞争的结果将使价格不断下降,供求数量趋于一致,直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止。

相反,如果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会出现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这时必然会引起购买方内部的竞争,购买者竞相购买会使价格上升并逐步减少购买量,另一方面供给方会因为价格上升愿意增加供给量,最终竞争的结果将使市场价格上升,供求数量趋于一致,直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止。

由此可见,当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或市场出清。

3、影响需求的因素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其自身的价格以外,还有下述一些主要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如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年龄,政府的消费政策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很多,除商品自身的价格外,主要有以下因素:

1.生产成本。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

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经济政策。

(说明:如果是论述题的话可适当展开说明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的)

4、用图形分别说明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的区别。

(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如图4-5所示,a至b点是需求量的变动。

P D

·a

· b

0 Q

图4-5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它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图4-6示。

P D3 D1 D2

P0

0 312

图4-6 需求的变动

(2)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示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如图4—7所示。

P

S

·b

·a

0 Q

图4-7 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是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图4—8所示。

P

S3 S1S2

P0

0 Q3 Q1 Q2 Q

图4-8 供给的变动

5、联系实际说明政府管制价格(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会产生什么后果。

政府支持价格有利于稳定生产、保证供给,同时过多的依赖政府的支持价格,也会造成供给没办法及时的对市场做出应有的反应。具体可结合书P67页案例进行说明。

政府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不利于刺激生产;长期来看,会使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造成资源浪费;造成排队抢购,社会风尚败坏和黑市

交易。具体可结合书P68页案例进行说明。

6、简述厂商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表4—3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

7、说明薄利多销的经济学道理。

薄利多销是针对那些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的商品,即奢侈品属于这种类型。这些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因此,需求量变动比率大于价格变动比率,价格下调,需求量增加,但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调的幅度,由此导致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上调,需求量减少,但需求量减少幅度大于价格上调的幅度,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因此,对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d>1),应实施薄利多销,即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8、影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因素各有哪些?

(1)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程度。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大小。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期长短。

(2)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第一,时期的长短。第二,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第三,生产的难易程度与生产周期的长短。第四,生产成本的变化。

9、说明谷贱伤农的经济学道理。

谷贱伤农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实际上可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作为谷物的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如图4—26所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当农业丰收时,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S1的位置,在缺乏需求弹性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即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矩形OP0E0Q0和OP1E1Q1的面积之差。相反,在歉收的年份,农产品的减少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图4-26 谷贱伤农

10、在商品X市场中,10000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需求函数均为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S=20P。

(1)推导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由题意可得,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120000—20000p Qs=20000p

(2)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销量。

由Qd= Qs,得p=3 ,Q=60000

均衡价格为3,均衡产销量为60000

Q=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11、假定下表是需求函数

d

某商品的需求表

①求出价格2

Ed= (?Q/?P)×((P1+P2)/2)/(Q1+Q2)/2=1.5

②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P=2是价格点弹性为: Ed=-(d Q/d p)×(P/Q)=2/3

③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②的结果相同吗?

几何方法大家自己求一下,上课讲过的题目

Q=-3+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12、假定下表是供给函数

s

某商品的供给表

①求出价格3元和5

由题意可得 E S=(?Q/?P)×((P1+P2)/2)/(Q1+Q2)/2=1.6

②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P=4 时供给的价格弹性为: E S=(d Q/d p)×(P/Q)=2×(4/5)=1.6

③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②结果相同吗?

几何方法大家自己求一下

第五章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1基本概念:

绝对优势: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

比较优势: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具有比较优势,即利益相对较大或不利相对较小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对

贸易双方都有利。

H—O模型: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差异则是由于商品的成本比率不同;商品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不同则是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因此,要素禀赋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

规模经济:规模的扩大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在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规模经济可以引致比较优势。

里昂惕夫之迷: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该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如果

H-O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因为美国资本相对劳动力来说更丰裕)。基于以上的认识,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H-O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有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H—0—S定理:虽然各国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可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要素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萨缪尔森对此进行了证明。所以,这一理论又被称为H-O-S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假使商品价格不变,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使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商品的产量增加,同时,使另一种商品的产量减少。

特定要素模型: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的使用在出口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增加。相反,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地使用在进口部门的产品的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下降。

2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也叫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3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叫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成本理论的内容:

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2)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

第一,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

第二,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比较成本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

(3)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

首先,比较成本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其次,李嘉图为了论证他的比较成本说,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而忽略了动态分析。

最后,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比较成本理论的上述局限性而否定其内涵的科学性。比较成本理论所揭示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作为反映生产力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规律的一般理论,在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增进各国福利方面,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简述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国际交换价格,而国际交换价格又取决于国际需求方程,取决于相互需求均等规律。一个国家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国的全部出口商品恰好抵偿它的全部进口商品所必须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交换。商品的价值本身总是在不断的调整之中,以使需求恰好等于供给,一方的供给构成了他对另一方提供的商品的需求。

5里昂惕夫之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里昂惕夫之迷的内容:

如果H-O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因为美国资本相对劳动力来说更丰裕)。基于以上的认识,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H-O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有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2)里昂惕夫之迷产生的原因:

第一,人力资本说

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括了实物资本,而完全忽视了人力资本。相关学者用人力资本投资这一概念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迷产生的原因。他们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决定的,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教育和其它有关的开支水平,即对智力开发的投资。由于美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本。因而拥有较多的熟练劳动力,因此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劳动力,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就会高于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

第二,要素密集型逆转

a)里昂惕夫在估算进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时使用的是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而不是进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对于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比较大的国家会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然后出口,然而美国是用技术密集型技术生产,美国进口的本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里昂惕夫却以美国的标准把它估算成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这导致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

b)忽略其他要素如自然资源的影响,美国对许多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很强,这些自然资源产品作为进口竞争品在美国国内生产,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而对出口国来说,这些产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投入资本较少,这也导致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

第三,需求偏好差异

美国的需求偏好强烈地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使得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较高,因此美国就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四,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美国的关税政策也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一个重要原因。关税实际上就是对进口征税,它减少进口,刺激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在里昂惕夫的研究时期,美国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护最为严格,这就影响了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了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

6简述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追求规模经济是国与国之间之所以进行贸易和从事专业化生产的重要原因。规模经济(或边际收益递增)使每个国家只能在一些有限的产品和服务上具有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规模经济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按照克鲁格曼的定义,“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无论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是:规模的扩大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在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规模经济可以引致比较优势。

在外部规模经济下,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成本下降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该国成为商品的出口国,但是出口产业的最初建成或扩大纯粹是偶然因素决定的。一旦一个国家建立起大于别国的生产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国就会拥有更多的成本优势。这样,如果该国已先行将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即使其他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后者也不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

内部规模经济的形成是由于具体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和企业的内部分工,规模巨大而复杂的生产设备的使用,高度的劳动分工和完善的管理,大量的研发活动。比如,对于研究和开发费用等成本支出较大的产业来说,规模经济更显得重要。研究和开发费用可视为一种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如果这种产品仅限于国内市场,则由于国内需求量有限,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较高,平均成本也较高,厂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甚至无法收回投入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如果允许国际贸易,使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产量就会增加,厂商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下的生产。

7什么是战略性贸易理论?并说明该理论在中国的实用性。

战略性贸易理论是以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分析工具,主张一国政府应该从战略角度,选择一些能够增强国家竞争力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适当的扶植政策促进其发展,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面临诸多限制,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与条件。第一,我国虽然整体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既有技术水平十分低下的行业,也有技术水平先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部门,因而在局部领域有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能;第二,我国国内市场广阔,潜力巨大,这对于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进口政策,实现国内企业的经济规模和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第三,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建立与完善过程中,这在长期上将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推行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第四,方兴未艾的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为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空间与机会。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1.解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

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本国居民在一年内所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一年内用于销售的一切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即是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国民收入: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它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认为创造的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活动的.

2.说明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并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方式所得GNP是一致的?

支出法:这种方法是从谁购买和使用了最终产品出发,把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时期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

收入法:即通过把所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收入相加来获得GNP数字,这些收入有:劳动所得的工资、土地所得的地租、资本所得的利息,以及企业所得的正常利润和政府的税收等。

因为从国民经济总体看,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以及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支出。这就说明要加总国民经济的总产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支出的角度(将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收入的角度(将各要素报酬加总)。所以,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计算。

3.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存在哪些缺陷,如何弥补?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

第一,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有些经济活动本身不以交换为目的,因此没有市场价格,如家务劳动、义务劳动、农民自给自足生产部分等。

第二,不能反映出人们所得到的福利情况。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注重单一的收入或支出核算,它并不反映人们的福利变动情况。如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高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收入分配状况、环境污染情况等不能得到体现。

(2)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缺陷的弥补。

针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缺陷,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及有关国际组织都在进行探索,试图予以弥补。

英国经济学家托宾和诺德豪斯提出了经济福利尺度(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 简称MEW),萨谬尔森提出了纯经济福利(Net Economic Welfare 简称NEW)理论,试图将国民收入核算的内容扩大到福利的变化。由于MEW和NEW所涉及的计算还未完全解决,因而没有推广应用。

4.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在这一年内因亏损关闭了,这个国家GNP将受怎样影响?这种影响在支出法、收入法计算GNP时是如何反映的?

GNP将减少。

5.假定某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8、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单位:万美元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178.6

(2) 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644.2

(3)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210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3055.7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405.6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41.9

(记住:计算前先把上述公式列出来,即使计算结果有误也可给部分分)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1.解释下列概念

充分就业:它不仅指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而且包括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所有各种生产要素都通按他们的所有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被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经济状态,即全社会的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经济状态。

物价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不出现剧烈、大幅、持续的变动;没有通胀很困难,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是合理的。

经济增长: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GDP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

年度平衡预算:一个谨慎行事的政府应该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每年都要保持预算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不追求逐年的平衡,只求“以丰补歉”,也称之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政府的预算目标不是追求财政收支平衡,而是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状态。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时会有的财政预算盈余或赤字。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商业银行的储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一种政策手段。

收入政策:政府通过某种行政措施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指数化政策: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变量的名义价格,以便使其实际值保持不变人力政策: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善来减少失业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充分就业:它不仅指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而且包括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所有各种生产要素都通按他们的所有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被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经济状态,即全社会的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经济状态。

物价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不出现剧烈、大幅、持续的变动;没有通胀很困难,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是合理的。

经济增长: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GDP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国际收支平衡:要求一国能保持汇率稳定,同时进出口大致平衡,无大量赤字或盈余。

3.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

(1)财政政策的运用

运用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根据所要实现的经济目标,通过有意识地改变和调整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来调节总需求。

运用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的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社会总需求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应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消除失业和经济衰退,具体包括通过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刺激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过度;出现持续通货膨胀时,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具体包括通过提

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刺激社会总需求。

(2)货币政策的运用

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总水平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率三种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也和财政政策一样,坚持“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基本原则。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以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具体包括通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手段实现。相反,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应采取减少货币供给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以控制物价上涨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具体包括通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手段实现。

4.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西方国家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使它们自身具有某种自动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功能。也就是说,即使在政府支出和税率保持不变的时候,财政制度本身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因而被称之为“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自动变化来实现的。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表现为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项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变化。

5.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1)二者定义

平衡预算分为年度平衡预算与周期平衡预算。

年度平衡预算:一个谨慎行事的政府应该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每年都要保持预算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不追求逐年的平衡,只求“以丰补歉”,也称之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政府的预算目标不是追求财政收支平衡,而是追求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状态。

(2)区别:平衡预算是被动的平衡每个经济周期的预算,而功能财政思想认为财政政策的目标不应满足于被动性的补偿性财政政策,而是应该主动去提供足够的有效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在防止出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同时实现和保持充分就业。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B 7.C 8.A 三、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前提:资源稀缺性、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答: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现象与规律;(2)以价格理论为核心;(3)以均衡为目标;(4)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 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答: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的: 第一个层面: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要素供给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面: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局部均衡)。 第三个层面:研究所有市场的价格同时决定。 四、论述题 1.请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答: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在理论上新发展、方法上新发展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方面。 理论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新消费理论,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2)提出了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企业的性质、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3)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4)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方法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学的崛起,二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三是博弈论引入到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假定条件多样化,(2)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3)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假设前提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和资源稀缺,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5)中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

西方文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Greek culture, such as those in religion,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cience. Greek religion really took shape during the Homeric Age and featured polytheism with gods taking human form and feeling. Greek religion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Greek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art. It is an important origin of Greek mythology which was fully developed by the religious tales of the Homeric epic and thus affected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Greek culture. Greek philosophy started with Thales (640 BC–547 BC) who believed that the material world originated in water. His philosophy was materialism. He was followed by Pythagoras who assumed that the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s numbers, on the opposition of the spokesman for idealism. The core Greek philosophers are 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 Socrates had scant regard for material wealth, but was keen on probing into the definition of some ethical and behavioral issues, such as “friendship”and “courage”. Plato established the Academy -the first Greek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His contributions included his theory of ideas and his arguments on “republic”which was supposed to embrace his ideals about a future state where humans could enjoy a happy life. Aristotle is also a learned man and his work covers wide-ranging areas. His reputation as a philosopher largely depends on his argument on metaphysics which he tried to achieve a compromise between matter and divinity.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centred round the two epic poems of 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lyrical poetry by Sappho and Pindar and drama by Aeschylus, Euripides and Aristophanes. Their works combined Greek myths and social life and won much appreciation and enthusiasm from the public. In science the mathematician Euclid established plane geometry and Archimedes discovered the ratio of radius of a circ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and surface of a sphere. (2)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fluence Greek culture has exerted on Western civilization as a whole? Give examples. Greek culture is often termed the cradle of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has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Western culture.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are found in the areas of philosophy, politics, literature, art, science and architecture. Greek politics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fluences on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successfully create a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consensus of the people and thus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Western democracy. The seco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was that of philosophy. The Socratic idea about ethics and knowledge helped the Westerners care more for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and value of morality, both of which give sound guidance to people in the later years to improve and change the world outside themselves, i.e.,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world. Later generations of Westerners have benefited a lot from Greek culture, such as those in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 drama, poetry and historical works. Classicism had Greek culture as one of the crucial sources, and this has helped Westerners so much that they ascribed the origin of the Renaissance to it. This changed the intellectu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r medieval period and opened the way to the modern era in the West. Chapter 2 1. Tell briefly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s of Roman culture, as are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计算题 1.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5Q,供给函数为P=40+10Q。(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由于消费者收入上升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15,则求新的需求函数;(3)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对商品的供给增加15,则求新的供给函数;(4)求供求变化后新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5)将(4)与(1)比较,并说明结果。 2.某市的房租控制机构发现,住房的总需求是Qd=100—5P,其中数量Qd以万间套房为单位,而价格P(即平均月租金率)则以数百美元为单位。该机构还注意到,P较低时,Qd的增加是因为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迁入该市,且需要住房。该市房地产经纪人委员会估算住房的供给函数为Qs=50+5P。(1)如果该机构与委员会在需求和供给上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自由市场的价格是多少(2)如果该机构设定一个100美元的最高平均月租金,且所有未找到住房的人都离开该市,那么城市人口将怎样变动(3)假定该机构迎合委员会的愿望,对所有住房都设定900 美元的月租金。如果套房上市方面的任何长期性增长,其中的50%来自新建筑,那么需要新造多少住房 3.在某商品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均为Q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Qs=20P。(1)推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2)求该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3)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1000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实际上是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税额为多少(4)假设政府对产出的每单位商品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1000名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又有什么影响该商品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 4.某君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求P=60和P=4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5.假定需求函数Qd=500一lOOP,试求:(1)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弧弹性;(2)分别求出价格为2元和4元时的点弹性。 6.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2P,供给函数为Qs=10+4P,试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2)均衡点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7.甲地到乙地的汽车票价为10元,火车的乘客为12万人,如果火车乘客与汽车票价的交叉弹性为,试问当汽车票价从10元下降至元时,乘座火车的人数将会有什么变化 8.假定猪肉市场存在着蛛网周期,供给和需求函数分别是:Qst=-10+3Pt-1,Qdt=30-2Pt,并且在初始状态时产量为20,问第二年的市场价格是多少均衡价格是多少这个均衡能达到吗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 解答:第一,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二,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2.试评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 解答:第一,拍卖者假定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只有当拍卖人喊出的价格恰好使得供求相等时,交易各方才可以实际成交。 第二,拍卖者假定是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基础。 第三,很显然,拍卖者假定完全不符合实际。因此,以该假定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 3.试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福利经济学可以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配置资源的最优状态。 第二,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来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除了“是什么”的问题之外,西方经济学家还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他们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这些便属于所谓规范经济学的内容。 第三,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具体来说,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解答: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5.为什么说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解答:第一,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将交换和生产综合起来看时,也达到了最优。 第二,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是要将交换和生产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技术经济学概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1.为什么说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请举例说明。 答: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2)。例如工业革命使生产效率提高到手工劳动的100倍以上,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高涨。 2、什么是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是什么? 答:技术经济学是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最佳组合以求的科学。(P3)技术经济学是在技术领域内,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经济问题,经济规律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寻求技术与经济最佳组合,资源最佳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主要任务:一、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寻找具有最佳经济效果的方案;二、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三、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3、企业在技术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答:一、技术选择要视经济实力而行(P5),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因为不切实际的技术路线不但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时,发展是中心问题。要创造条件去争取发展速度。因为选择技术路线时如果没有超前意识就可能走入开发(引进)--落后—再开发(引进)--再落后的死胡同,永远摆脱不了落后。 4.为什么工程技术人员要学习一些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答(P9)因为工程师具有三大使命:技术使命、经济使命和社会使命。而技术经济学有三个主要研究任务: 1、技术创新,可以创造具有潜在超额利润的技术方案,帮助工程师完成技术使命;2、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可以确保技术方案的最佳性价比,帮助工程师完成经济使命;3、技术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可以确保技术方案的生态、社会效益,确保工程师完成社会使命。 第二章技术创新 1、什么是创新?熊彼得提出的创新有几种分类?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种类:①、生产新的产品;②引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工艺过程;③开辟新的市场;④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料获半制成品的供应来源;⑤采用新的生产组织方法。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2.1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系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这种孤立系统的;b.如果系统与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称其为封闭系统。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与外界交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c.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2.2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不依靠外力,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19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2.3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学院于1956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用组”,即后来“运筹组”的前身。到1980年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80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1986年钱学森发表“为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又把我国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89年提出“综合集成法”,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2.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它还具有各孤立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行为。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1+1>2”,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2或小于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角度来理解的。 2.5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态,此时系统的熵最大,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维持或减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无序状态,在“杂乱无章”运动中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不同点: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象角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3.0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最优性原理”,这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由后向前,使过程连续地转移,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找到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 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 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 入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 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

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GDP 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如果以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习题参考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教学团队 2010.9

习题1 1.1 选择题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 B )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 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 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 )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 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 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 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 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 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 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 C) ROM D)CRT 1.2 填空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 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 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

2017尔雅-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当代的显学:经济学起源的探秘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以下属于经济学的起源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单一性和有限性不是人的欲望所具有的特征。()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政治经济学转向现代经济学的标志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欲望与资源: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特点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需要不受货币预算约束的需求。()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人类生产的产品产量是无限的。()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按照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属于经济学的正确分类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与微观经济学相比,以下选项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有()。 ?A、 ?B、 ?C、 ?D、 我的答案:BC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多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经济学原理的观点来看,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一定不是消费者。()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的性质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经济学原理的观点,经济人的特征是()。 ?A、 ?B、

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 d Q = 50-5P和供给函数 s Q =-10+5P代入均衡条件 d Q = s Q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d Q =50-5p ,得: Qe=50-5 20 6= ?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s Q =-10+5P ,得: Qe=-10+5 20 6= ?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 d Q =60-5p和原供给函数 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 d Q = s Q ,有: 60-5P=-10=5P 得 7 = Pe 以均衡价格 7 = Pe代入d Q =60-5p ,得 Qe=60-5 25 7= ? 或者,以均衡价格 7 = Pe代入s Q=-10+5P, 得 Qe=-10+5 25 7= ?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7 = e P , 25 = Qe (3) 将原需求函数 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 d Q = s Q ,有: 50-5P=-5+5P 得 5.5 = e P Q Q d Pe - Q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5、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 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 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 6、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7、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8、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 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

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 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A、劳动 B、资本 C、生产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资料 2、生产力是( )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二、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下列哪项问题不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3、下列哪项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C ) A.2007年9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至4.75% B.2007年美国失业率超过4%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5、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基本经济问题() 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 三、判断题 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于人们的欲望存在无限性特征决定的。 3、“一家制药厂研发新药并上市销售”这一事件属于宏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本年度失业人数下降”这一事件属于微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 4、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决策完全是由非政府组织做出的。 5、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6、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人们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 四、简答题 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