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凸透镜成像

(第二课时)预习卷

学习目标:

1、如何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何?

学习方法:

1、学生通过看书知道如何做实验。

2、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得出透镜成像规律。

3、通过练习,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记忆。

预习步骤:

一、阅读课本P69,加油站,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简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光心的距离简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本P69,实验探究及图4—44,回答下列问题。

2、实验用到的仪器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为了使烛焰的像呈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过程

5、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明亮清晰烛焰像,此时光屏得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此时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6、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u=2f)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此时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7、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f<u<2f)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此时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8、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f)时,移动光屏,光屏上_________(填“有”“没有”)像。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_________光线。

9、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_________(填“有”“没有”)得到像。这时,眼睛在_________(填“蜡烛”“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此时像与物_________(填“同侧”“异侧”)。

※四、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分析回答

10、两倍焦距这一个点是成倒立_________实像与倒立_________实像的转折点。

焦点这一个点是成_________像与_________像的转折点。

焦点以内成_________像,焦点以外成_________像。

11、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增大,像距_________像变_________。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_像变_________。

12、实像_________(填“是”“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_________(填“可以”“不可以”)在光屏上呈现。

虚像_________(填“是”“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会聚成的。_________(填“可以”“不可以”)在光屏上呈现。

五、知识归纳

1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当u>2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b)、当u=2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c)、当f<u<2f 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d)、当u=f时,_________(填“成”“不成”)像,而是变成_________光线。

(e)、当u<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知识应用

14、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有(1)没有调整烛焰、_________、光屏的_________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2)是把蜡烛放在了焦点,以______________

※16、一物体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离透镜7cm 处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17、、把一只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一侧,在另一侧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像。如果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凸透镜成像

(第二课时)课堂训练(A)卷(10分钟)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当u>2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b)、当u=2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c)、当f<u<2f 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d)、当u=f时,_________(填“成”“不成”)像,而是变成_________光线。

(e)、当u<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有(1)没有调整烛焰、_________、光屏的_________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2)是把蜡烛放在了焦点,以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其中F为焦

点,P为二倍焦距处)

(1)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时,蜡烛放在_____点上。

(2)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3)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4)当屏上观察不到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5)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凸透镜不可能成像。

4、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5、当凸透镜焦距为20cm时,要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蜡烛可在距凸透镜___________移动,要使像变大些但仍是缩小的,蜡烛应(填“远离”或“靠拢”)凸透镜,同时光屏离凸透镜应___________(填“近”或“远”)些。

附加题:

1、一物体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离透镜7cm处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一侧,在另一侧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像。如果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凸透镜成像

(第二课时)课堂训练(B)卷(10分钟)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当u>2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b)、当u=2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c)、当f<u<2f 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像距__________________。

(d)、当u=f时,_________(填“成”“不成”)像,而是变成_________光线。

(e)、当u<f时,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3、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有(1)没有调整烛焰、_________、光屏的_________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2)是把蜡烛放在了焦点,以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其中F为焦点,P为二倍焦距处)

(1)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时,蜡烛放在_____点上。

(2)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3)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4)当屏上观察不到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5)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凸透镜不可能成像。

※5、当凸透镜焦距为20cm时,要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蜡烛可在距凸透镜___________移动,要使像变大些但仍是缩小的,蜡烛应(填“远离”或“靠拢”)凸透镜,同时光屏离凸透镜应___________(填“近”或“远”)些。

附加题:

1、一物体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离透镜7cm处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一侧,在另一侧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像。如果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光屏上还能得到像吗?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v) 正倒大小 虚 实 应用特点 物,像的 位置关 系 u>2f 2f>v>f 倒立缩小实 像 照相机、摄像机- 物像异 侧 u=2f v=2f 倒立等大实 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 界点 物像异 侧 2f>u>f v>2f 倒立放大实 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 机、投影仪 - 物像异 侧 u=f - - - 不 成 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 界点 - f>u v>u 正立放大虚 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 侧 虚像在物体之 后 物像同 侧 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 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 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 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 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 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 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全

“靠近”,则对光线起会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像清晰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说明几点: 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f u =f u >f u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 f u 2=f u 2>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③ 成实像特点: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 f u 2<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④ 成虚 ↑u ↓v ↑↓v u 像的特点: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 ↑↑v u 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v u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f 4口诀: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大,物远(与焦点 的距离)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 像缩小。 例7: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 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此透镜方向移动20cm ,则此时蜡烛经该透镜所成的像是 ( ) A .放大的虚像 B .等大的虚像 C .缩小 的实像 D .缩小的虚像 例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 B 、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D 、实像是实 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 六、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探究题 例9: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 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 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 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巩固练习: 1.如图8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 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学生姓名: 班级: 复习目标: 1。知道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并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知识储备: 1。回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填写下列表格: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像距v与 焦距的关系 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 u=2f—-———f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

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练习(有答案)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A.B. C.D. 3.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A.、放大B.、放大C.、缩小D.、缩小

4.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A.人脸是光源 B.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5.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 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沪科版(优秀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沪科版(优秀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案 兖州市第九中学孙志刚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内容要点: 、认识凸透镜及其作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在认识凸透镜的基础上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㈢、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知道凸透镜及其作用。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实像概念。 .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数据中发现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物距范围。 二、学情分析 凸透镜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器材。但学生对凸透镜及作用的认识仅局限于放大镜、老花镜等,比较片面,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综合应用学案导学、分组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四、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教师:每组器材:蜡烛、激光手电、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火柴、光具座,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设计 ㈠、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本环节的目的有两个:()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起到对课前预习的督促作用;()通过学生预习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 本节知识点中的“凸透镜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需要器材,学生课前无法完成,所以在课堂上重点处理这两个知识点。 (二)、科学探究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要求学生按照学案的提示完成课本小实验:

八年物理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附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倒正;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 放大镜 投影仪 探照灯 测焦距

1、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 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实像的是图_____,成虚像的是图_____。 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c点,则像到透镜的 距离______,像________。(均选填“变大”或“不 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 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4、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我 的 反 思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难点总结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作图:三条特殊光线 (1)与主光轴平行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3)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1.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互换,左右互换。这就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就向右移动。 所以如果屏上的像在左上角,要把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就要让像向右下移,而要让像向右下移,蜡烛就要向相反方向:左上移动即可。 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2.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在主光轴两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在主光轴同侧。 注意:这里面所说的倒立和正立是相对实物而言的。 3.一倍焦距处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成倒立像: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实像;u=f成等大的实像。 5.成实像时:u减小 v增大像变大;u增大 v减小像变小,即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u减小 v减小像变小。 总之:无论成虚像还是实像,物体离一倍焦距处越近,像越大。 6.一倍焦距处,u=f不成像。因为光线从一倍焦距处射向凸透镜,经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无法汇聚成一点,所以无法成像。 7.成实像时,u>f,v>f。 8.成缩小的像 vu。 9.实像与虚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不同点:实像可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交点,虚像是某一点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或凸透镜上,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0.物体与像运动方向相同。 11.成实像时:u>v 倒立缩小实像;u=v 倒立等大实像;u2f f2f 像移动距离,大于物移动距离。 例:蜡烛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设:蜡烛移动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1>V2。 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蜡烛,像也移动。 设:蜡烛移动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1

凸透镜成像规律难题

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A.10 cm10 cm C.f<10 cm D.f>20 cm 3.(2010天津模拟)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图3-3-1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3-3-2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 图3-3-2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3-3-3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 图3-3-3 6.(河南模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7.(山东滨州模拟)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3-3-5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图3-3-5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8.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 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 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A.8 cm B.10 cm C.11 cm D.14 cm 10.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与作图记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加典型例题).表格记忆: 二:作图记忆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形成的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 实像和虚像都能用人眼观察。 一倍焦距外物体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能用光屏接;一倍焦距内物体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虚像光屏不能接;例一、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g、 h是主光轴上的七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g、

h中: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原理应用于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原理应用于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原理应用于 ⑤把烛焰放在________ 点上不成像 ⑥把烛焰放在_______ 点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例二 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例三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面离透镜的距离是倒立 的放大的实像,求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例四 已知下图直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左边箭头AB与AB经过凸透镜后成的像 已经画出,请在 主光轴上确定凸透镜的具体位置以及凸透镜的焦点位置(画出凸透镜标出焦点) 。 ,应采取: 30cm,此时光屏上成

人教版物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思想】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 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 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光具座。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景进行猜想,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后回答:不是。物体有时会放大,有时又会变小,像还会由正立变倒立。 从前面我们的学习中知道: 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启发学生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那么凸透镜能够成像,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探究 (一)课题板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同学们用桌上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并做好记录。 方法:移动透镜,直到屏上出现最小、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焦距近似等于像距(透镜到光屏的距离) 2.指导学生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最全分类】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 律专题练习【最全分 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层次分类 (一)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及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1、照相时,底片上所成的像是、、。镜头离被照物体距离较,物体距镜头的距离底片离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底片上成的像就越 (最后一问感性认识。答案中的红字部分是必须在本节教学中记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图案的光经过这个透镜成一个像。在经 过,反射到屏幕上。 3、我们使用放大镜的时候,可以发现物体被,物体和物体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侧。且放大镜离透镜越近。成的像就越。 4、在使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时,呈放大像的是,成缩小像的 是,成倒立像的是,成正立像的是,成像能用光屏接到的是。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具体范围。 1、照相时,被照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较,范围是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像所在的范围是。(三)根据物距范围判断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范围(静态的区域判断)1、画出物体在a、b、c、d、e各处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像的大小 2、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丙所示。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3、下图所示,光屏上有清晰地像,像的性 是、、,判断的依据 是。 当蜡烛移到A点时,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像的性质、、,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当蜡烛移到B点时,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烛焰_______的、放大的虚像。此时成像为成像原理。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太阳光线会聚后在距离透镜10cm处发现一亮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①涉及的概念: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有凸透镜、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等; ②涉及的定律:光的折射; 本章有两大特点:①综合性、实用性比较强,于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 ②概念性很清晰, 本节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放大镜”上,对凸透镜能成很多性质的像不能够很快接受,所以本章要教会学生凸透镜能成像以外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光的折射。 本节知识学习比较难,考试时若题目在物距、像距和焦距上下工夫,学生对“放大、缩小、变大、变小、前移、后移…”等变量很难把握。要在学生的概念形成阶段就要理解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本节也是下几节的基本知识,如果本节没学好,照相机、眼睛、望远镜等就很难深入学习。学习本节,学生会提出一些诸如:凸透镜为什么能成倒立的像,实象与虚象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课堂主要为学生解开谜团。 2、目标: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认知水平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就本内容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烛焰、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过程与方法: (1)、设置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产生成功喜悦。 (2)、通过合作、交流、分析、论证、归纳、表述等形式对透镜的成像规律有较好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用“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去探究科学规律。

(2)、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4、重难点:本节是概念课,从课程标准的知识扩展和理解概念层次都有较高要求。 重点知识:(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理解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和区别。 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本课堂用实验引入的方式为主,以问题引入的方式为附并搀加点复习引入的思维方式等。 器材:蜡烛、镜子、凸透镜等 一是小孔成像,二是平面镜成像,三是凸透镜成像。 2、概念形成阶段(包括探究性实验): 体现在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上。 ①、凸透镜的相关概念 ②、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光路图。 ③、教师提倡学生做出凸透镜成像条件的猜想,然后利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进行演示。 ④、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完成探究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这些探究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印成学案发给学生)。 ⑴光屏上能不能找到像?什么条件下(什么距离时)光屏上便找不到像? ⑵当光屏上的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的传播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 ⑶光屏离凸透镜怎样的距离时,光屏上便能出现像,此时,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 ⑷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放大的像? 3、巩固练习:由浅入深的巩固知识以及编写几道“形成性”的练习题。 三、教学体会: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2、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课题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授课教师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 学黄璜教材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凸透 镜成像又是初二物理知识的重点,本节既是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又是进 一步学习眼睛成像和照相机等仪器原理的基础,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 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课。 二、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 但由于初二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 力还不强。 所以要把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对于凸透镜也仅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但对凸透镜能成 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他们是知之甚少的。 三、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 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 知 道什么是凸透镜,以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 知道凸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3 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 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

进行实验操作和总结实验规律,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有意识的渗 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太阳光取火的事例,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四、重点和难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和它的成像规律是本节的重 点。 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五、教具准备 1、不同焦距的凸透镜=5 和=10;光具座;蜡烛;光屏; 平行光源。 2、多媒体课件六、设计理念 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 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 想、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发现者, 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 分析, 从中点拨其思维。 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 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研 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融的情感,具有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 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精神。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及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五幅图 (1)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当u=f时不能成像

(5)当u2f 异侧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U =2f 异侧倒立等大实像V=2f f< U <2f 异侧倒立放大实像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一束平行光探照灯 U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单选题: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8cm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10cm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u=2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B.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C.u=9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D.u=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2、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4、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 A.透镜的焦点以内B.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C.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D.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 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二、填空题: 6、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焦距,得到了________实像.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 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 镜24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 9、物体从焦点处向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大小如何变化?________;像的虚实如何变化?________. 10、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11、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12、下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同一物体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请通过画图大致表示出像的位置和像的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 透镜种类 物的位置 (物距u) 像的位置 (相距v) 像的性质应用 凸透镜 u→∞v f →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 u f >2f v f >>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2 u f =2 v f =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 2 f u f <<2 v f >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 =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 u f <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 3、凸透镜成像实验: (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 (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 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 ③光具座不够长 (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 (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投影片(或幻灯片)上 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被观察的物体 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 6、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易错题精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教学设计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的种类。 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透镜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 ①先让学生观察眼镜镜片,看看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有什么不同,然后学生出示各种各样的透镜: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并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1所示。再说明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②照课本图3.1-2简单介绍一下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对于光心,让学生知道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即可。 2.想想做做 做课本图3.1-3的实验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让学生分组做,最好人人动手,以增加学生的体验,要使学生对凸透镜这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了解得充分一些。这个实验,可以在阳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电筒代替,但距凸透镜要远些)做,还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盘和凸透 镜演示。实验时,可以量出焦距。

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实验,可以说明凹透镜不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对光有发散作用。 3.焦点和焦距 根据实验现象画出板图如课本图3.1-4所示。介绍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并在板图上用符号标出。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说明: 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它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 ②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③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三)课堂小结,作业. 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这个问题已经在“想想做做”的栏目中做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 是不同的。 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第二课时生活中的透镜 一、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