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Data_基于自组织的绿色供应链协同发育机理研究_刘刊

iData_基于自组织的绿色供应链协同发育机理研究_刘刊

iData_基于自组织的绿色供应链协同发育机理研究_刘刊
iData_基于自组织的绿色供应链协同发育机理研究_刘刊

【开题报告】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对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早。199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 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 ”研究,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旨在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发展问题,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至此,绿色供应链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在发达国家兴起。 关于绿色供应链的内涵:Jeremy于2000年提出绿色供应链是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对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消费、回收直到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最优。Zsidisin在2001年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而进行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所形成的合作关系。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决策研究:Joseph Sarkis在2003年指出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决策中将环境因素融入其中,一获取竞争优势,并在考虑诸多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绩效指标、环境友好实实践、绿色化的备选方案等决策要素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框架。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及运作模型研究Geoffrey在2002年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绿色供应链通过对不同类型绿色供应链结构模型的分析,将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分为三类:遵循战略、过程战略及市场战略。Guide,V.Daniel R.Jr等人在2000年研究了基于再制造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强调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来实现制造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同时降低整个工业所产生的废弃物。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Kristie Mclntyre在1998年提出如果没有在供应链绩效中考虑环境要素,各企业的经营风险会越来越大,通过研究了绿色采购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过绿色供应链在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同时也能提高公司的商业绩效。2008年,Yu-Shu Peng基于

(完整版)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导论 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1.供应链的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的类型:①稳定的和动态的;②平衡的和失衡的;③效率型和响应型;④风险规避和敏捷。 3.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5.基于供应链的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8.供应链业务外包的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 ④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⑤降低成本。 9.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⑴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⑵用户牵引式:①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 10.推—拉结合的供应链系统:拉动式(效率型,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推动式(响应型,供应链上游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 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1.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⑴供应链环境下的运作组织与管理;⑵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⑶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 2.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①简洁性原则;②集优(互补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⑤创新性原则;⑥战略性原则;⑦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及措施

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及措施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企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保证企业经营和自然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那么,下面是为大家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问题及措施,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思想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企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保证企业经营和自然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管理手段,生产出绿色产品,使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供应链在运作环节中对资源利用率最大,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和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与观念模糊。在物流、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等观念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供应链的思想还没确立,政策决策部门难以制定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整体发展策略;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内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对于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是没底。 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不高。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资产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并且在绿色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企业还必须考虑供应链的社会成本。但是,目前绿色供应过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均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各项资源,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充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各环节综合水平不高,这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绿色供应链中,由于逆向物流的引入,物流形成了闭环,用户使用过的产品经过逆向物流再次进入了供应链系统。由于逆向物流的发生时间、地点和数量难以事先确定,而且其发生的地点分散、无序,所以不能集中一次向上游移动的特点。因此对于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协调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确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加强企业内部的绿色管理。首先,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以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为出发

绿色供应链模板

引言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现代化进程,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虽然一些核心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从整个供应链视角来看,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并不遵循同样的标准,经济的发展已经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不同链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被更多的现代企业所利用和推崇这就令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处理环境管理、资源效率等问题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以绿色制造和环境管理为主题的企业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企业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社会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有机地统一起来。 目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方式已由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涟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合作要求参与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企业间开展合作。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快速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并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1 基本理论回顾 从中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机构模式。它不仅是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条增值链。因为物料在供应链上进行了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了其价值,从而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收益.这一点很关键。它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即增值,相关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条链能继续转动吗? 1.1 供应链的概念 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

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思想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那么,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绿色供应链是在供应链思想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企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现代化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保证企业经营和自然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管理手段,生产出绿色产品,使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使企业供应链在运作环节中对资源利用率最大,自然环境负面影响最小。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的全过程。主要内容: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供应过程、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包装、运输和使用和产品废弃阶段的处理。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与观念模糊。在物流、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等观念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供应链的思想还没确立,政策决策部门难以制定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整体发展策略;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企业内部绿色供应链的发展规划,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对于如何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还是没底。 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不高。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资产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并且在绿色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企业还必须考虑供应链的社会成本。但是,目前绿色供应过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均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各项资源,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充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各环节综合水平不高,这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绿色供应链中,由于逆向物流的引入,物流形成了闭环,用户使用过的产品经过逆向物流再次进入了供应链系统。由于逆向物流的发生时间、地点和数量难以事先确定,而且其发生的地点分散、无序,所以不能集中一次向上游移动的特点。因此对于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协调管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亟待 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着眼于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改革措施,希望对我国以后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在理论上起到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对策分析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企业及其各企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以较高的资源效率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终端用户以及回收处理商,其目的是尽量使得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同时使对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进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又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规避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改善环境和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这种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对环境高污染的高增长与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回收处理五个方面全盘考虑各个物流环节的环保问题,既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源的高效配置,是我国保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我国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首先,

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作者:————————————————————————————————日期: 2

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供应链信息协调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是实现供应链信息协调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供应链信息协调提供统一、协作的基础平台,实现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间充分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在从信息视角研究供应链管理的文献中,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是重要的分支之一。对此,相关文献有的研究信息共享模式,有的研究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Agent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供应链的建模与仿真,也可以作为实现技术用于供应链系统的构建。例如:Barbuceanu等构造了一个基于Agent的供应链系统;Swaminathan等描述了一个基于Agent的供应链模型框架;Xue等基于多目标谈判和多目标效用理论设计了一个基于多Agent的框架。由于研究目标的不同、供应链组成成员和环境的差异,利用Agent技术进行供应链系统的构建体现出巨大的灵活性。 笔者曾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及Agent的应用开展了前期研究,且在文献[12]中指出供应链信息协调的实现是信息协调四要素之一。本文正是针对这一要素所做的进一步研究。 1供应链信息协调实现的相关信息技术 1.1支撑技术支撑技术包括电子数据交换、Internet/Intranet/Extranet、XML/Web服务和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等。利用EDI作为信息平台成本高,实施起来有很多困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net全球化和基于Web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利用以XML技术为基础的Web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XML跨平台、与具体语言无关,所以利用以XML为基础的Web服务能够整合不同语言开发的制造业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的信息系统,而且比使用EDI作为信息平台更简便,成本也小。EAI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EAI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企业内部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他重要内部系统之间无缝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有了EAI,企业就可以将企业核心应用和新的Internet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 1.2 多Agent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以支撑技术为支持,实现供应链信息协调的技术主要包括多Agent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等。Agent不仅能以智能的方式响应用户的需求,具有学习能力,具有与其他Agent协商、沟通以及对复杂问题进行联合求解的能力,而且使整个供应链的决策体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可重构性。另外,Agent可以通过定义Legacy系统接口,配合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等技术,直接在接口层进行Legacy系统的信息交换,这样在系统进行集成或者对供应链进行重构时,程序的设计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有系统而无需重新设计,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开发时间。 2 供应链信息协调的实现模式 2.1阶段划分及信息技术支持 一般来说,实现供应链信息协调可分为基础建设、职能集成、内部供应链信息协调、外部供应链信息协调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为各阶段提供相关支持。 基础建设阶段主要是在企业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现状和外部环境,完善企业供应链。职能集成阶段主要是围绕核心职能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实施集成化物流管理,优化职能部门。这一阶段一般采用MRP系统等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制造资源合理计划、管理和控制,IT技术在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企业内部生产计划问题,但没有彻底解决由于分销网络的需求得不到准确预测而造成的需求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内部供应链信息协调阶段采用的IT技术主要是基于C/S体系结构的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Planning,SCP)和MRPⅡ/ERP系统来实施集成化计划和控制。有效的SCP集成了企业所有的主要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控制、资源配置、设备管理、优化路径等。MRPⅡ/ERP系统集成了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doc 5页)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doc 5页)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 一、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 要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协调供应链的目的在于使信息能无缝(seamless)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现象的发生,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有两种划分方法。根据协调的职能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不同职能活动之间的协调与集成,如生产-供应协调、生产-销售协调、库存-销售协调等协调关系;另一类是根据同一职能不同层次活动的协调,如多个工厂之间的生产协调。根据协调的内容划分,供应链的协调可划分为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 二、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中心化协调、非中心化协调和混合式协调3种。中心化协调控制模式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决策,因而忽视了代理的自主性,也容易导致"组合约束爆炸",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比较迟缓,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分散协调控制过分强调代理模块的独立性,对资源的共享程度低,缺乏通信与交流,很难做到供应链的同步化。比较好的控制模式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各个代理一方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运作,另一方面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体系,保持了独立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图7-2和图7-3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控制的特点。 三、供应链的信息跟踪机制 供应链各个代理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信号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可使企业生产与供应关系同步进行,消除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因此应该在供应链系统中建立服务跟踪机制以降低不确定性对供应链同步化的影响。 供应链的服务跟踪机制提供供应链两方面的协调辅助: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非信息协调主要指完善供应链运作的实物供需条件,采用JIT生产与采购、运输调度等;信息协调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的生产进度的跟踪与反馈来协调各个企业的生产进度,保证按时完成用户的订单,及时交货。 供应链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使用跟踪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对下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在企业集成化管理的条件下,跟踪机制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跟踪机制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客户(上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在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渗透。其中,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发展物流企业,绿色供应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宗旨的绿色设计,使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 物流企业要把环境责任纳入自己的战略管理中,积极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全球经济一体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趋势意味着以后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绿色供应链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代表了未来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21世纪英国论文格式的物流活动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站在物流与环境共生的立场上来不断推进物流管理的全方位发展,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绿色供应链循环物流系统。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的基础上。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对下一代的影响,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把围绕着核心企业的整条“链”看作一个集成组织,并引入全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采购、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直到废弃后回收利用的一系列增值活动过程,进行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宗旨的绿色设计,把“链”上的各个组织都看作合作伙伴,对整条“链”上涉及的组织和活动进行集成管理,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源于这样一种观点,即物流企业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效果和环境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除了实现经济利益目标外,还强调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它有如下特点: 1、可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在流通领域中,众多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冗长复杂的流通渠道使消费者的反馈速度慢而凌乱,甚至失真,使供应无法协调,物流企业无暇顾及环境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与优化,既顾及经济利益,又考虑环境效应,使各环节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流通渠道达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需求信息沿供应链逆向准确而迅速的反馈到生产厂商。生产厂商据此做出快速反应并保证供应。 2、促使物流企业采用现代化手段。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是其成功的关键。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等处理的自动化,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在绿色供应链整体中,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要求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必须畅通无阻,这就促使物流企业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生产与流通规模越大,越要考虑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问题,则越需要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及管理手段现代化。 3、可以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消耗。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各环节都达到优化,采用先进的设备使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迅速流动,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环境影响,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大大缩短流通路线,从而有效的减少流通费用。

国内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内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国内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改进的对策,对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企业;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柔性制造与即时物流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筹码。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多种多样,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强调供应链上战略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与销售以及资金回收全过程考虑环境影响,通过信息和资源共享实现经济利益及环保效益的双赢。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发展新的战略模式,是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供应链管理思想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绿色”或“环保”理念,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与消费,直到废料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进行生态设计,通过供应链中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个链条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求得资源消耗对环境的负作用最小,从而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的目标。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选材、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等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二、国内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环境观念束缚了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萌芽。由于从众心理,大多数企业经常忽视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认为企业经济效益好就是对社会做出的最好的贡献,实施环境管理只会增加企业相关方面的成本,浪费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源。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整个供应链上各环节齐心协力,才能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但是,陈旧的环境观念禁锢了企业管理当局的头脑,思想上把环境治理作为一项经济负担,行动上就不能主动实施生产过程的绿色管理。 2.不完善的环保制度限制了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倡导。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较轻且缺乏有效监督,如现有排污费的收取标准远低于污染的综合治理费,本意是扶持企业发展,表象上却产生了重生产轻污染的后果。企业是经济实体,会算“经济帐”,只要通过成本比较,往往会直接选择交纳排污费而不考虑治理其污染。尤其是某些地方政府没有绿色生产观念,往往为了获取政绩实施短视化行为,认为地方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企业,而企业发展必须牺牲环境,只有先让企业发展了,才有能力治理环境,更谈不上对企业的监管。这种不完善的环保制度和政策让企业有利可图,有空可钻,供应链上各成员都在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个体目标必与绿色供应链整体目标冲突,环境相容的原则在各成员之间得不到遵循,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也自然得不到倡导。绿色供应链的“绿色”目标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而不是某一

供应链协调机制分类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01475306.html, 供应链协调机制分类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姜丽 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15期 [摘要]本文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在基于现有文献综述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总结了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重点对供应链协调机制中的生产—库存、生产—配送和库存—配送之间的关系类别进行了文献整理。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文献综述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101475306.html,ki.zgsc.2015.15.081 1 引言 近几年,在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同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M)研究也逐步逐渐发展了起来,成为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管理包括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管理活动以及全部物流活动。较为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与渠道成员(如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客户等)之间的协调和协作。随着国际生产体系中合同生产关系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依靠纯粹的市场关系进行的国际贸易以及跨国公司内部通过垂直一体化所进行的生产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衰退,供应链系统成员之间的生产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其中运营如何协调成为这种变化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2 供应链协调的定义及目标 供应链协调问题的研究起源于Forrester(1958)对产业动态现象的关注。Malone(1994)将协调定义为管理各种活动间独立性的过程,系统协调的目的就是通过某种方法调控该系统,使系统达到协同状态。系统的协同程度越高,输出的功能和效应就越大,结果就越有价值。供应链是典型的需要协调的系统。链中各节点企业不一定能同时满足各自满意度最大的愿望,容易产生冲突竞争,因此需要协调机制的存在,使整个供应链获得的利益大于各节点企业单独获得的利益之和,最终实现帕累托改进。供应链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各个企业节点的各种决策,包括订货数量、订货价格、订货周期和库存数量等。 3 供应链协调的分类 Thomas(1996)认为在供应链中有三个传统的阶段:生产、库存和配送。相应地,其协 调有四种类型:采购商—供应商协调;生产—库存协调;生产—配送协调和库存—配送协调。 3.1 采购商—供应商协调

第二章--物流服务供应链综述.docx

题目: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链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二章物流服务供应链综述 2.1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理论背景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制造企业越来越关注服务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截止到2009 年,我国三类产业中服务业对GDP 的贡献已达到52.5%,就业人口比重达到33.19%。 自德鲁克1962年在《财富》杂志首次明确提出物流是经济领域“最后的黑暗大陆”以来,物流整合已经扩展到供应链整合[1]。制造业或零售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其重点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所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主营业务成本,必须将物流业务外包,这就为物流服务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物流服务外包的不断增长和物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物流服务企业为满足物流客户的要求,不断渗透到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逐步演化出物流效用集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 2.2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较多,而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共鸣。ELLRAM等从服务采购者的角度,并针对专业服务给出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信息、流程、能力、服务绩效和资金的管理;高志军等指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由物流能力集成所形成的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以顾客物流服务需求为动力,通过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所订立的契约对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控制,整合链上所有的物流资源,将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流程管理、服务绩效管理与服务价值管理进行综合集成所形成的从单一物流服务分包商到物流服务需求方的效用网链型结构模型;申成霖等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集成物流服务企业为核心企业的新型供应链,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刘伟华认为LSSC是在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过程中,从效用型物流服务供应商到物流服务集成商直至客户形成的一个链状企业供需合作结构模式;阳明明提出了港口服务型供应链;魏然认为,航空物流服务链是指以满足客户(货物所有者)需求为目的,由航空货运代理企业、航空运输企业及客户等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闫秀霞等将物流服务供应链定义为物流服务核心企业将链上的物流服务业(如物流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和配送等)与物流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效用网链结构,网链上的加盟物流服务企业在协同作战和竞争取胜的过程中,共享信息、共担风险、配合决策、互相受益、配合发展。总体来说,狭义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可理解为:为提供一体化的集成物流服务,从上游的效用型物流企业到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再到末端的客户所形成的网链供需合作结构;而广义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则可以延伸至更上游的物流设施设备、信息技术等提供商,并包含中间所有为实现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而互相配合的企业或部门所组成的合作结构。 2.3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可知,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青睐,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结构、供应商的选择、协调机制等方面。但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相对于产品供应链而言,物流服务供应链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国内的文献定性研究较多,定量化研究相对较少; 第二,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研究中,把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相关的物流服务考虑其中的很少,作为集成化物流服务供应链而言,从采购服务到回收服务的链条结构研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 第三,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有共性,但客观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性,现有文献大多数是针对产品供应链而言,以这些差异性来研究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文献相对较少,但对于服务供应链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合作联盟的形成与否; 第四,在服务供应商的选择以及总体绩效评价方面,大多还是以方便、快捷、经济性等指标为主要考虑因素,而作为我国资源匮乏、环境破坏的社会中,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物流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的供应商选择与绩效评价中考虑这些因素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 2.4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未来趋势 从LSSC的研究现状看,国内外方面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的分析框架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不足。而对于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才能使其得到解决。笔者认为,以下问题正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影响着物流能力的发展趋势: (1)LSSC定义和模型的构建。虽然众多学者对LSSC的含义和模型提出了看法,但还处在争议阶段。对LSSC定义和模型的构建仍需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深入研究基础上,开展对不同行业的LSSC的共性研究,通过探讨形成共鸣,并以此作为今后相关研究的配合起点。 (2)企业层面、供应链层面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LSSC服务能力的执行和服务质量的控制,有利于企业分析自身物流能力的差距与不足,制订正确的物流发展战略,以较低投入提高自身绩效。 (3)LSSC的多维结构下的供应商的选择、服务质量的控制以及多维产能的界定等,都将成为未来系统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趋势。 (4)LSSC实证研究。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理论层面,以定性为主,即使是定量模型,也仅停留在仿真层面,尚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 2.5本章小结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在产品供应链研究方面已经取得非常丰富的成果。随着物流服务产业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供应链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文献查阅,现有的关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服务供应链内涵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模型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应用研究,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 针对物流服务与其他服务的特殊性,专家们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于物流服务的研究,提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文摘要:传统掠夺式的经济发展观,单纯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相容性,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恶性发展的严重后果。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从而促进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veDuoShi from purely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ngle one-sided emphasi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gnore the human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mpatibility, to the human society caused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malignant developmen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n realiz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enterprise and optimization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upply chain.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阶段性特征实施途径 进入21世纪,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绿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由此产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首次提出的,旨在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原材料,包括产品采购,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运输,产品使用和回收产品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绿色技术和供应链管理工具,以达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能源效率最高的整体系统的效率和供应链优化的目标。 一、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完整地参与了整个绿色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绿色供应、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和绿色回收等。 (1)绿色供应。 在环境方面,企业和供应商需要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设计并完成企业的环保目标和准则,在双方互相督促下,最终实现绿色环保目标。绿色供应为供应商实现了即时供应,并在生产产品时确保资源的低成本和高质量。 (2)绿色设计。 作为绿色供应链的基础和前提,绿色设计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完整地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从低碳的角度实施可回收的设计,以达到根本防止污染的目的。完全分析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环节,使产品具有可重复使用的功能。绿色设计的宗旨是摒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环境模式,实施“源头治理”的低碳环保方案。 (3)绿色生产。 作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绿色生产以节能和减污为目标,通过管理和技术等手段,来降低或消除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治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4)绿色营销。 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支持,绿色营销通过展示企业绿色文化,对顾客传输绿色消费观念,引导绿色消费潮流,并树立起绿色的企业形象。 (5)绿色物流。 作为绿色营销的支撑,绿色物流包括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在运输、包装等过程中,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08094107 周玉翠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的出口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及建议,揭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意义。 【关键字】绿色供应链发展现状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也正日益关注对环境问题的研究。环境与资源问题是社会问题, 不是一个企业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的, 需要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共同配合,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加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发展的现状 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解通常需要建立在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之上。早在2001年我国人世之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了了解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整体水平,对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相关情况做了问卷调查。2004年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情况又做了问卷调查。而我国现有的情况表明,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如我国企业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我国企业关于供应链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普及率较低、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 由此可见,一方面,我国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尽管又经过了两年发展和实践,但上述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对供应链理论的认知、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正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策略,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也受到了以上列出的三方面问题的制约。下面简要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 与“供应链管理”相比,我国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更为陌生,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绿色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供应链上各种物流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以包装物同收率为例,我国就存在很大差距:纸包装回收率,美国为47.8%,日本为37.1%,我国为20.4%。玻璃包装回收率,西欧国家平均为30.5%,日本为49%,我国为20%。对甥料包装,西方国家主要采用回收利用、焚烧和深埋处理三种方式,达到100%的回收率。其中,西欧国家平均同收利用率为15%,焚烧率30%,深埋率55%;日本同收利用率5%,焚烧率70%,深埋率25%;美国回收利用率为10%,焚烧率5%,深埋率85%;我国对于塑料包装的回收率仅为lO%(因为统计原因,该值可能偏小)。 同时,在相应的科学研究方面:由于在我周,供应链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更高要求——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理论研究也为数不多,尤其是企业在实施绿色管理方面较国外先进企业有明显不足。 三、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发展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