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总结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总结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总结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总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总结

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1.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1)政治上: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交流与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为秦小篆,促进国内文化交流;焚书坑儒,控制思想,摧残文化。

(4)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

(5)交通上: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

3.历史功过

(1)功绩: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过失:穷奢极欲,不惜民力,制定酷刑,导致秦朝灭亡。

二、唐太宗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2)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经济逐步复苏。

(3)文化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4)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设立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

(5)对外政策上: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2.历史评价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也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同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繁荣局面,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其治国策略对以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5)唐太宗晚年求治之心日减,骄逸之心渐萌。

三、康熙帝

1.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

(1)原因:17世纪中叶,沙俄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2)概况:从1685年开始,康熙帝组织清军两次在雅克萨重创俄军。

(3)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双方在平等谈判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康熙帝的历史功过

(1)功绩:康熙帝清除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过失: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盛世之下潜伏着危机。

考点2 东西方的先哲

一、孔子

1.基本观点

(1)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这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节用而爱人”。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爱护。

(3)中庸: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主张“和而不同”。

名师提醒:仁、礼和中庸思想三者的关系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孔子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

2.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结合起来,提出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涵,使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使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

3.孔子又提出中庸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过犹不及”,继而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4.仁、礼和中庸思想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

2.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2)“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促使文化、教育下移。

(3)“因材施教”,强调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孔子的影响

(1)开创了儒家学派,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毁于秦火未能流传下来)《春秋》等典籍,是他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遗产,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奠定了古代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

二、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

认为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2.政治思想——理想国

(1)概况:理想国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组成,国家统治者由“哲学王”担任。

(2)评价: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并非纯粹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3.教育方面:建立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柏拉图学园,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

4.地位和影响

(1)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其思想存在争议,理念论、理想国等思想也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精神令人佩服。

考点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一、克伦威尔

1.革命活动

(1)军事上:领导议会军取得内战的胜利;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满足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政治上: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了共和国;就任护国公,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3)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2.评价

(1)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2)他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和海上商业利益。

(3)他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和侵略爱尔兰、苏格兰等行为使其受到很大争议。

二、华盛顿

1.主要事迹

(1)领导独立战争:1777年指挥萨拉托加战役,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率领大陆军取得约克镇大捷,这标志着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2)制定宪法: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3)首任总统:创立总统否决制度,既维护了民主制,又完善了总统制;建立国家银行,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确立中立的外交政策;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

2.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他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三、拿破仑

1.主要事迹

(1)军事起家:1793年收复土伦;1795年平定保王党人叛乱;1796年远征意大利,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2)建立帝国:1804年,拿破仑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

(3)改造法国:重用人才,奖励有功之人;精简编制,建立高效的军事体制;整顿国家财政,建立法兰西银行,扶植资本主义经济;颁布“大陆封锁令”;废除雇佣兵制,推行征兵制;编纂《拿破仑法典》。

(4)对外战争

①前期战争维护了法国的主权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②后期战争使法兰西第一帝国走向灭亡。1812年进攻俄国失败,帝国由盛转衰;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失败,帝国开始瓦解;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1815年兵败滑铁卢,拿破仑的政治生涯结束。

2.历史功过

(1)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和一个时代的象征。

(2)过:君主制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趋势;过度崇尚武力,发动侵略战争,奴役欧洲人民,激起了全欧洲人民的反对。

考点4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孙中山

1.主要事迹

(1)辛亥革命前

①创立政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②制定纲领:孙中山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

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辛亥革命后

①维护民主共和: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捍卫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

②领导国共合作: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2.历史评价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2)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思维拓展:孙中山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与时俱进

二、甘地

1.主要事迹

(1)以“仁爱”精神为主旨,形成了一套非暴力的理论;在南非创建非暴力训练基地“凤凰新村”。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二战期间,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4)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

2.历史评价

(1)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把一生都奉献给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被尊为“圣雄”“国父”。

(2)甘地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3)甘地的思想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三、凯末尔

1.主要事迹

(1)领导革命

①一战后,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土耳其的企图。

②1923年,签订《洛桑和约》,土耳其的国家独立和基本主权得到承认。

(2)进行改革

①政治上,实行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的举措,有利于巩固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②经济上,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进行工业化建设,使土耳其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奴役,初步发展了国家经济。

③文化教育和社会风俗上,推动文字改革,颁布改革服饰和其他传统象征物的法令,采用以西方为榜样的新法律,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结构的改变。

2.历史评价

(1)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人,他不但领导土耳其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而战斗,建立起新的国家,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土耳其从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2)凯末尔的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忽视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示出国家主义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考点5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马克思、恩格斯

1.革命活动

(1)1847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2)1848年参加德国三月革命,创办《新莱茵报》。

(3)1864年,马克思起草《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等文件,领导第一国际。

(4)1889年,恩格斯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

2.理论贡献

(1)1844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合刊上发表文章,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伟大转变。

(2)1845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写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3)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整理出版。

3.历史地位

(1)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们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2)他们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

二、列宁

1.创建国家

(1)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列宁主义诞生。

(2)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直接过渡”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

(2)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个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3.历史影响

(1)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创立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

论。

(2)列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思维拓展:列宁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贡献

1.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2.领导十月革命,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3.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4.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苏俄(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毛泽东

1.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1)开创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2)指导抗日战争:1938年,毛泽东写出著名的《论持久战》,指导全民族抗战。

(3)领导解放战争: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1)经济上:1956年春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

(2)政治上: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具体阐释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3.历史功过

(1)功:领导党和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苦奋斗,并为以后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过: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犯了“左”的错误,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总的来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四、邓小平

1.革命历程

(1)1929年,组织发动了广西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开辟了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

(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勇挑重担,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1)1978年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中国开辟改革开放新道路的宣言书。

(2)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一系列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新阶段。

3.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成功解决了港、澳历史遗留问题。

4.历史地位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考点6 杰出的科学家

一、李时珍

1.主要事迹:完成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2.重要影响

(1)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医学和药物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2)李时珍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二、詹天佑

1.主要事迹: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成功建造滦河大桥。

2.历史地位

(1)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自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参加保卫铁路的斗争,始终捍卫中国的铁路权益。

(3)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三、李四光

1.主要成就

(1)地质力学:创立了中国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进行石油勘探、发展核能事业、开展地震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2)冰川学: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提供指导。

(3)古生物学:创立虫筳科化石鉴定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历史地位

(1)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李四光为我国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四、牛顿

1.主要成就

(1)力学领域:著有《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

万有引力定律,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天文学领域: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证明天上的星体运动和地面上的物体运动都受力学规律的支配。

(3)数学领域:提出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开辟了数学新纪元。

(4)光学领域

①发现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②制成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提出光的“微粒说”。

2.历史地位

(1)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2)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奠定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基础。

五、爱因斯坦

1.科学成就

(1)提出狭义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2)提出广义相对论,推动了人类对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和理论探讨。

(3)提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2.捍卫和平:一生积极参加世界反战运动,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3.历史地位

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的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名师点拨: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从纵向关系来看,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针对不同阶段作出不同评价;从横向关系来看,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原则。

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大众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解题反思: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要客观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2.正确处理阶级属性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个人追求并不总是以所属阶级的利益为转移(中国近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应把客观后果放在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后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结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

来“好”的结果。

4.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而应着眼于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这是错误的。

2020高三历史工作总结

2020高三历史工作总结 教研工作究其主旨就是教学研讨工作,其目的在于用集体的智慧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用集体的智慧打造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成长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历史教研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切合,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合作育人,活动育人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幸福的乐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当然这与全组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就本学年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一、确立本学期工作重心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县局教育教学精神为依据,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为依托。 二、本学期具体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积极贯彻县局、学校教育工作精神。 (二)继续推进课堂改革,积极实践。我校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成效卓著,在此基础上,学校力主继续深化,历史教研组积极响应,本组成员在学校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积极准备,勇于实践。 (三)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精”制导学案。有“本”可参,有“案”可寻。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引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学期,教研组的各备课组员都能以高度负责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限时,不限地,随时随地作研讨,做到自觉、合作、有效。共同制作导学案,做到精备、精练、精讲、精评。 (四)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与省市县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理论比赛。

(五)加强高三备课组的备课研讨工作,以高三备课组为龙头带动教研组整体教学工作。高三历史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在 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主题。为此,高三历史备课组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精心制作导学案, 经常性地讨论,研究阶段性课堂学习重点,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目的性。思想要永远走在工作的前面,老师的工 作要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考试的准备要永远走在高考的前面,我 相信,只要有心,我们都是无愧于老师这一称号! 本学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卓有成效,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课改还要继续进行,永远没有最好的一节课,只有更好的一节课。 (二)教研组的各位成员之间的默契性还要进一步磨合与加强。 (三)教学教学的各种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总之,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研组建设势在必行。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历史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本学期,每位历史组老师 都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抓住教学常规,全面推进新课程,探究 有效教学课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群体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高三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资料

2016高三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我担任了高三两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并任高三历史备 课组组长,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即学校制定的功勋目 标。对本学年的教学做一下总结: 一、落实教学常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 效率。这学期我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着重抓了以下 几个点: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上课时间短,而教学任务重也不算太多。因此, 基于这种情况,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教 材的知识重难点,写出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从不上没有教 案的课。努力把重点难点讲清楚,让同学们能够自己知道重 难点在哪里,再利用中午或晚自习时间完成作业,巩固所学 的知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方式选择,无一不经过深 思熟虑,有时甚至为了一个课堂的导入花一两个小时去查资 料去构思。可以说,课外花在准备教材及钻研题目上的时间 远远多于上课的时间,用经常所说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上40分钟的课,通常备课的时间远远超过四个小时”。 正因为如此,我在上课时才能做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 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避免满堂灌。给学生消化 和接受的时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注意主观题的训练。每一 课结束以后,把课课练落实到位;每一周结束以后,都有一个周周练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 及时、认真,判定等级和批改分数的方法相结合,激发同学 们的学习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 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落实导师制。对我负责的不 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 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 导力度。对后进生来说,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新知 识又接踵而至,往往令他们应接不暇。所以我尽量去了解和 鼓励后进生,在课外的时间辅导他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现在一些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就过来问我,还取了个意的名字

2020年工作总结-高三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docx

高三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1) 本人在工作中,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敬业爱岗。平时注意学习理 论和党的有关文件和法规,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主动团结身边的同志共同进步。 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认真学习新的 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能积极组织 各年级的教学研讨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平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探究,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教学效果好。几年来,先后自觉参加了教 师继续教育、省现代教育技术、北师大远程教育等培训活动,学习了《大教育论》《教育简史》等教育理论与著作,全面提高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注意研究教材教法 和班情学情,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细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辅导,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从每一节 历史课上都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得到薰陶,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 能力和水平。 为了上好课,我坚持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逻辑体系,认真了解学情,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落到实处。 课堂上,我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动学 生情绪,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几年来,从事七年级的历史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课堂的趣味性,注意培养学生对历 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 ; 而九年级因为面临升学考试,我则在努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历史体系, 培养其正确认识、辨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几年来,结合教学实际,我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精简版)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62016学年度,根据学校要求,特别是新高考的形势需要,按照高三年级组的各项具体工作安排,高三历史备课组积极围绕学校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在进行深入的教学研讨中探寻教学质量的突破与提升。经过一个学期备课组全体同仁努力工作,比较顺利地完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6 2016学年度,根据学校要求,特别是新高考的形势需要,按照高三年级组的各项具体工作安排,高三历史备课组积极围绕学校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在进行深入的教学研讨中探寻教学质量的突破与提升。经过一个学期备课组全体同仁努力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高三的教学任务,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其中的某些不足,特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由四位教师组成:薛主任、曹伟、陆萌、孙孝利。在立足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与其它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的联系,以便于相互交流、学习。本组内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教研、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阅卷。 高三历史备课组每星期五下午进行集体备课,就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共识,基本上按质按量地完成了集体备课的任务,同时在教研组范围内,就高三教学开展专项研讨。虽然其它教学业务有时会影响和占用周五的集体备课活动,但是由于我们几位老师就在一个办公室,集体备课活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中。彼此都受益匪浅。 二、备课组活动情况 1、明确了每个学期的备课组活动安排和任务,并就备课、上课、作业、测试等环节进行总体规划。根据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讲究教学的实效性。只有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以及正常开展。 2、每次活动任务主要是两项:一是总结上星期集体备课的成功与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可编辑)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可编辑)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泸溪五中龚勇军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一、教学方面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三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但是由于一个是文化班、两个特长班学生水平差距较大程度把握不太准。 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上下联系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等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 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同时把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二、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 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方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大纲》、《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极端年代》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 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不足方面本学年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还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也还缺乏一些有效地办法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地方向。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优生的辅导为高考做好准备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本人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近年来一直承担高三历史教学任务现将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求改善教学方法和思路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一、教学内容方面、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中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高三历史组工作总结

2018届高三历史组高考备考总结反思历史学科在文综三科中地位微妙,学生好学却不得要领,与学科成绩息息相关的思维品质提升较慢,再加上试卷设置问题(历史学科放在最后,很多学生做历史题是很仓促的),导致历史学科的平均分在三科中是最低的。有鉴于此,针对高考复习,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提出了2018学年度备考总的指导思想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实高效。操作原则是:落实基础方法,构建知识框架,准确把握考点,训练思维品质,不断总结反思,确保有效复习。 具体方法及要求主要有: 1、狠抓基础不放松。高考题给人以错觉,往往让人觉得基础知识无用,实际上是学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所致,掌握了相关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用,但不管怎样,基础是第一位的,我们在复习备考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做法是以课标和考纲为指导,教材内容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侧重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一轮复习中,每节课前都要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通读教材,然后采用授新课的方法进行系统复习,但又注意将三本必修和三本选修的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达到高考所要求的深度和宽度;认真学习课标,依据课标落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课本细化课标要求,逐点过关;以教材为读本,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读透教材。同时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视历史结论的掌握,并能够科学分析其原因。 2、在备考中既侧重于同步教学的内容,又重视历史学科整体内

容的覆盖。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在起初阶段,对还没有复习到的内容的题目可以力求常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随着复习的深入进行,再逐步过渡到接近高考难度的程度上来。如此长期训练下来,学生的能力要求才逐步到达或基本接近高考的能力要求。 3、注重教学研究 (1)以一课一研为契机,研究考纲及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和全国高考试题:一方面,认真学习考纲,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的新课标试题以及2016年2017年的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另一方面,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的研究,深入理解知识的来路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 (2)加强对学生的学情研究:我们分阶段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学习历史的障碍所在,以及对本学科教学的合理化建议,以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分层教学和有效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注意和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科学合理处理复习备考中的教学辅助资料。对资料的使用要做到,服务于教学,但不冲淡教学,对其中的题目,备课时要在认真研究,精心筛选其中能够训练学生阅读、分析史料能力,并高考有很强针对性的题目安排给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型、方法和覆盖面。总之,在拥有众多资料的情况下,必须要清醒头脑,有的放矢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25. ①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 ②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 ③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 ⑤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 ⑥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 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是非”是李贽。 ⑧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宗羲 ⑨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29.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0.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是指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知识点整理(二) 1.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按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会》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_高三历史教师工作 总结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 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 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 了系统复习提纲。 我们两位老师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 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 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 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 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 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 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 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 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

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 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反思一年教学复习过程,也还有一些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11张复习提纲当然包罗万象,但学生却往往无从下手,我们 设想要根据学情、考情进一步去粗取精,让复习提纲更便于使用。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教师个人的学习,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 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 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 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 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 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 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 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3、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对导师生进行相应的 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 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高三历史教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高三历史教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高三历史教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二6、7、8、9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及担任高二 8班班主任,在一个学期的师生磨合中,更多的了解了我所教授的班级的不同学情以及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这种了解让我在历史教学中因材施教,更能更好的完成我的工作。同时,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中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向学科的教师请教,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的结合新课标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曾经对我们说:“一堂课的内容对老师来说可能要讲几遍甚至几十遍,可是对学生来说可能他这辈子就听这一次。”所以我深刻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 第 2 页共 8 页

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 回顾高三一年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都比较繁琐。作为一名第一次带高三的老师,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进行了一些新尝试,当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问题。以下分别就这两方面作简要阐述。 1、对教材的处理。个人觉得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实效,落实考点,在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同时,注意打破章节顺序,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时代特征,理清知识构建体系,活化了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提升了最终的解题能力。 2、对方法的指导。我的理解是除了回归课本外,近几年来常见的另一种现象是逐渐脱离了死记硬背型的知识考查,转而充分利用新颖材料来设置思考问题的情景,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用意显而易见。要想短期内实现突破读题解题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常规教学外,我比较注重练习部分的讲解和交流。针对学生在

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表达时的语言粗糙、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我们反复练习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3、还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研究高考方向努力还不是很够。没有注意好对各种信息来源的鉴别和甄选,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和鉴别。其次,在时间分配上还不够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点知识容量过大的盲目和仓促之嫌。再次,引导学生落实基础方面,没有做好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技巧很好的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工作。在最后的冲刺中也没有注意好教会学生在时间紧,作业多的环境中如何调整复习节奏合理安排学科的方法。 综上,这一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锻炼和一次提高。 高三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二】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高三已经走完一半了,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自己的业务进一步提高积累经验,所以要在这一学期结束之际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一、确定目标。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已经全面了解所带班级的班情,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结构和学习现状,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符合所带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力争班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听得

高考历史知识点精简版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高三已经走完一半了,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同时也为自己的业务进一步提高积累经验,所以要在这一学期结束之际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一、确定目标。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已经全面了解所带班级的班情,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结构和学习现状,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符合所带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力争班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学得好。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始,必须把这一铺垫工作做好做实。 二、认真备课。 作为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首先备好课,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这一学期历史教学进入到了复习阶段,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同时也要求老师要系统的备课,为了上好我所教的历史课,我在我们高三年级历史组其他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

备课既包括备教学内容,也包括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教学的内容,为此,我们每天必须翻阅十几种教学参考书和其他的教学辅导资料,从中汲取养分,以期把每节新课备得更加完美,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超前听课。 作为年轻的老师,由于自己教学实践比较短,经验就显得明显不足,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我基本上是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要超前听我们历史组其他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达到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的目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学期我都坚持听课,评课,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大大的缩短了自己的工作适应期,使我自己在教学业务上信心十足,游刃有余。超前听课,备课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在我的成长路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四、提前试讲。 在做好其他的教学准备环节之后,因为我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所以我要求自己在每上一节新课之前,必须自己找一个空教室或别的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多次的试讲,通过试讲,我可以发现我的板书和语言表述上存在的问题和

高三历史组工作总结

2018届高三历史组高考备考总结反思 历史学科在文综三科中地位微妙,学生好学却不得要领,与学科成绩息息相关得思维品质提升较慢,再加上试卷设置问题(历史学科放在最后,很多学生做历史题就是很仓促得),导致历史学科得平均分在三科中就是最低得。有鉴于此,针对高考复习,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提出了2018学年度备考总得指导思想就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实高效。操作原则就是:落实基础方法,构建知识框架,准确把握考点,训练思维品质,不断总结反思,确保有效复习。 具体方法及要求主要有: 1、狠抓基础不放松。高考题给人以错觉,往往让人觉得基础知识无用,实际上就是学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所致,掌握了相关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用,但不管怎样,基础就是第一位得,我们在复习备考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得做法就是以课标与考纲为指导,教材内容为依据,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侧重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得基本能力。如:一轮复习中,每节课前都要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通读教材,然后采用授新课得方法进行系统复习,但又注意将三本必修与三本选修得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达到高考所要求得深度与宽度;认真学习课标,依据课标落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课本细化课标要求,逐点过关;以教材为读本,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读透教材。同时重视对历史概念得理解,使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得内涵与外延;重视历史结论得掌握,并能够科学分析其原因。 2、在备考中既侧重于同步教学得内容,又重视历史学科整体内容得覆盖。强调知识间得联系。在起初阶段,对还没有复习到得内容得题目可以力求常识性、基础性与工具性,随着复习得深入进行,再逐步过渡到接近高考难度得程度上来。如此长期训练下来,学生得能力要求才逐步到达或基本接近高考得能力要求。 3、注重教学研究 (1)以一课一研为契机,研究考纲及近三年得新课标高考试题与全国高考试题: 一方面,认真学习考纲,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得新课标试题以及2016年2017年得有关省市试题,把握各考点在高考中得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出现几率、命题走向,然后针对各单元情况分类归纳,从中精选出一些题目用于课堂教学,以确保教学针对性。另一方面,重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得研究,深入理解知识得来路去脉,从教材中挖掘考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落实考点要求。 (2)加强对学生得学情研究:我们分阶段调查了解学生得基础情况、学习历史得障碍所在,以及对本学科教学得合理化建议,以促使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得针对性,实现分层教学与有效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注意与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得与谐师生关系;特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XX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近年来一直承担高三历史教学任务,现将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求改善教学方法和思路,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 一、教学内容方面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教学中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我形象地称这一轮复习为“地毯式”扫描,如果把备战高考比作盖高楼,那么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应是这座高楼的基石。 2、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历史考纲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近年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

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还要研究考纲新增内容。一般 来说,新增的一定要考。 3、高三历史科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这由同学们在校教学复习中完成。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使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对同学们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历史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 于总结规律。 4、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人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该总结这段时间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了。你知道领导和老板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我们高三历史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团体。本学期备课组共有6位教师组成,负责北校应届班的历史教学,其余4人负责南校高三文科班(含复习班)的历史教学。 回顾整个学期的工作,我们付出了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顾一下这个学期的工作,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二、备课组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根据我校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定好基调,并及时灵活调整。第一轮复习我们定的基调是:“扎实、准确”。 “扎实”:本届学生的特点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任务落实难度大,基础不扎实。根据这种情况,在注重教学进度的同时打好基础,针对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情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宁牺牲速度也不能赶进度导致夹生饭。稳步前进,以稳求胜,不盲求进度。力求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到位。在制定计划或调整计划时都事先向学生预告,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准确”: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点归纳不到位的情况,备课组在备课过程中依考刚为准,准确定位,把握准确难度,讲练分析准确到位,以求杜绝学生对知识点含糊不清的情况。 2、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但要考察学生记忆能力,还要掌握辨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