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谈判技巧浅谈毕业论文

中美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谈判技巧浅谈毕业论文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C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of Tourism & Commerce

题目:浅谈中美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谈判技巧

引言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根基,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等诸方面。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交际者为达到交际目的,应积极地采取必要对策。目前中美两国间经贸发展较快,双方商务谈判越来越频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商务谈判在双方经贸往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两国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 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的人用自己的文化模式为依据来评价另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动、观点、风俗,往往会导致文化冲突。中美双方在商务谈判中必须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了解在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和谈判风格上的差异,为达成协议打下基础。在语言交际方面,文化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中词的内涵意义和比喻意义不同;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对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行为的不同理解都会影响谈判;在谈判风格方面,从各个案例可见,中美谈判者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决策方式、时间观念和对待冲突的态度都有所不同。针对以上差异,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中美谈判者提出了利于和谐交际的建设性意见。

一、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1)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1)

(一)商务谈判各国的文化差异 (1)

(二)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语言差异。 (1)

(三)价值观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 (2)

(四)思维方式差异。中美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对立上。 (5)

三、商务谈判中潜藏的风险 (6)

(一)存在使商务谈判双方发生误解的风险。 (6)

(二)存在使商务谈判议程无法统一的风险。 (6)

(三)存在使商务谈判陷入僵局的风险。 (7)

(四)存在使商务谈判最终破裂的风险。 (7)

四、在谈判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该如何处理 (8)

(一)寒暄是借此了解客户的背景和兴趣,从而为选择适当的后续沟通方式提供重要线索。 (8)

(二)说服就是处理“反对意见”。 (8)

(三)达成协议。 (9)

(四)建立跨文化交流意识 (9)

(五)有备而来 (10)

(六)克服沟通障碍 (10)

(七)消除偏见 (11)

(八)几种比较有效的应对政策 (12)

专家型团队组合策略。 (12)

营造氛围策略。 (12)

沉默和倾听策略。 (12)

务实语言策略。 (12)

多方案策略。 (13)

拖延策略。 (13)

弹性承诺策略。 (13)

简约礼仪策略。 (14)

摘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美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商务谈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中美文化差异对两国商务谈判造成影响不断加深,引起了中国商务谈判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就中美贸易谈判现状作出分析,指出中国在商务谈判方面存在的弱势和问题,并提出了在文化差异背景下提高中国商务谈判人员谈判能力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文化差异商务谈判沟通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the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d , what’s more ,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Negotiation also came to stand out obviously. All of those cause great concern among Chinese business negotiators. This article will set 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iness Negotiation, then point out the china’s weakness and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 and try to put forward to solutions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Chinese negotiat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difference .

Key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 Business Negotiation Communication Tactics

一、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化主要包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它们对中美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很大。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一)商务谈判各国的文化差异

当前,帮助商务人员避免因不同文化而失礼,在美国已形成价值1亿美元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比较出名的除“哈里斯不同文化培训”外,还有设在旧金山的“顶点资源”公司。像英特尔公司等国际级大企业,都会在这类公司的帮助下,定期为自己的员工举办训练课程,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别。以下是“哈里斯不同文化”和“顶点资源”传授的一些方法。记住它们,你也许就不会在与外商合作时因小失大了:*美国人在提出批评之前,有时会先讲一番溢美之辞。但意大利人、德国人和法国人不喜欢这么做,他们认为这样有先予后夺、企图操纵他人的嫌疑。*以色列人开会向来风风火火,他们在谈判中没有耐心听别人说闲话。*英国人大多中规中矩,而且在商言商。他们在谈判时不愿意说太多的废话。美国人那种不拘礼节、见面三分熟的做法,往往会让他们产生不快。*欧洲人不像美国人那样喜欢佩带胸卡,如果强求的话,他们就会觉得

自己被当成了小孩。*印度人在交谈的时候喜欢打断对方,如果听他们说话而不插嘴或提出问题,他们就会认为你听得不移认真。*和马来西亚人或日本人谈判的时候,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就沉默6秒钟左右。但如果你是和以色列人谈判,那就千万别停顿。

*在向外国人提出“周末过得如何”这样的问题之前,请务必三思而行。有的外国人把公事和私事分得很清楚。提出这样的问题,难免有干预他人私生活之嫌

(二)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语言差异。

一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与该民族所拥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谈判语言有明显的制约关系。美国是个典型的低语境语言(文化)国家。在这种文化中,大部分信息是用明确而具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的。美方谈判者推崇明确、坦率、直接的方式交流,说话力求清楚,不模棱两可,他会直陈所想要的东西。另外,美国人对争辩情有独钟,语言具有对抗性,口气断然。这些都是具有开拓精神、“求胜欲望”强的欧洲移民后代的典型特征。而中国则属于高语境文化,在高语境文化中非语言交流和间接的表达方式是传递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如用体态、眼神、外貌、音调、位置、距离、环境等非言语因素来进行沟通。要理解话语的含意,领会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是必要的。并且中国人显得温和,不喜欢争辩,很少对抗,说话间接隐晦,而且常常使用沉默这一非言语行为,对某问题有看法,或者不同意某条款时,有时不直接说“NO”,

而用沉默来代替,以此表示礼貌和对对方的尊重。中国人在谈判桌上是很有耐性的,有所谓“东方的耐性”。中国人奉行“和气生财”的古训,把和谐看作实现价值的先决条件,谈判中尽量避免磨擦,用语礼貌含蓄,追求永久性的友谊和长久合作。非语言差异。除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外,国际商务谈判中还广泛使用非语言表达方式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当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这种不知不觉中所产生的个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商业关系的正常展开。中国人常用沉默或表示认可,或表示对某问题有看法,或者不同意某条款,以此表示礼貌和尊重,这对沉默持有消极看法的美国人来说,自然很难接受,他们把沉默看作拒绝。一般情况下,“笑”被看作高兴,而中国人有时会用“笑”表示无奈,不认可,这是美国人很难理解的。美国人在说“I DON’T KNOW”的同时双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不知道”“我无能为力”,“这种状况毫无希望”等;而同样表示上述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动作往往是摇头或摆手,有时中方谈判者喜欢做这一动作,却因不解其含义而步入了不伦不类的误区。中国人说“对不起”的同时会微微一笑表示歉意;美国人则可能误认为“笑”表示歉意是虚假的。由此可见,若没有敏锐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便会感到困惑,乃至产生误解。

(三)价值观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

隐藏得深,因此也更难以克服。价值观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因客观性、平等和准时等观念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和厌恶。客观性。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客观性反映了行为人对“人和事物的区分程度”。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如“美国人根据冷酷的、铁一般的事实进行决策”、“美国人不徇私”、“重要的是经济和业绩,而不是人”及“公事公办”等话语就反映了美国人的客观性。因此,美国人在国际商务谈判时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感兴趣的主要为实质性问题。相反,在世界其他地方,“把人和事区分开来”这一观点被看成是不可能的。例如,在裙带关系比较重要的东方和拉丁美洲文化中,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在家族控制的领域内实现的。因此,来自这些国家的谈判者不仅作为个人来参与谈判,而且谈判结果往往会影响到该个人,个人品行和实质问题成了两个并非不相干的问题,而且实质上两者变得不可分开。平等观念。西方社会经历了争取平等自由权力的资产阶级革命,平等意识深入人心。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英美等国奉行平等主义价值观,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认为双方进行交易,无论哪一方都要有利可图。在情况的介绍方式上,西方人使用具体的方式,特别喜欢用数据说话。美国人虽然注重实际利益,但一般不漫天要价,报价和提出的条件比较客观。在买卖关系上,美国卖方往往将买方更多地视为地位相等的人,对利润的划分相对而言较日本人公平。许多美国经理认为,利润划分的公平性似乎比利润的多少更为重要。而东方人受等级观念的影响较深,表现在商业活动中的平等意识就不如美国和其他西方人。如日本人,善于做大“蛋糕”,但划

分“蛋糕”的方式却不怎么公平。在日本,顾客被看作上帝,卖方往往会顺从买方的需要和欲望,因此,对利润的分配较为有利于买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观念意识往往具有西方早期市场经济时期的某些特点,在商务谈判中往往采取“单赢”策略,涉及经济利益时,较多地考虑己方的利益,而不太关注对方的利益。而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则相当成熟,所以西方国家谈判者更多地采用“双赢”策略,基本上能考虑双方的实际利益。

时间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表现出不同的时间观念。如北美人的时间观念很强,对美国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中东和拉丁美洲人的时间观念则较弱,在他们看来,时间应当是被享用的。爱德华·霍尔把时间观分为两类:直线型时间观和循环的时间观,前者强调“专时专用”和“速度”,北美人、瑞士人、德国人等具有此类特点0 后者则强调“一时多用”,人们可以有宽松的时刻表和信息反馈的延期,中东和拉丁美洲人具有此类特点。由于持不同的时间观念,导致不同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和谈判方式各异。美国是直线型时间观的典型。美国人具有强烈的现代竞争意识,追求速度和效益,这就造就了美国商人雷厉风行的商业作风。他们会在各个环节尽量缩短谈判时间,力争使每一场谈判都能速战速决。对他们来说,要衡量一个谈判的进程如何,就是看解决了多少小问题。而中国人的时间观是循环往复的,中国人会用长远的眼光和系统的方法,在广泛的范围内综合分析议题和衡量议题的重要程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其一,东方文化重演绎推理,习惯于从一般到个别,即根据一般原理推出个别

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一些社交活动。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爱面子,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怕被人笑话、议论和误解。美国人则比较实际,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美国人在与人交往时不会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等方面,他们认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而在中国却经常询问这些内容。美国人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国人则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意思。美国人一旦被问及某事,一般必须给予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而中国人提倡“沉默是金”。在美国常见到长辈与晚辈见面时相互拍肩膀、亲吻的情形,而在中国几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景。美国人非常守时,而中国人往往可以理解有原因的迟到。在许多生活习惯上中美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

(四)思维方式差异。中美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对立上。

中国文化侧重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按照整体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世间万物,分析问题总是从事物的总体出发,注重思考整体事物整体功能、复杂关系和运行过程,而不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美国人侧重个体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简单的要素,逐个地进行研究。

三、商务谈判中潜藏的风险

(一)存在使商务谈判双方发生误解的风险。

中美商务谈判人员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除此之外还有非语言性的交流。但由于两国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双方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例如“山羊”一词,在汉语里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goat在英语中却表示“色鬼”的意思。那么“山羊牌闹钟”就变成“色鬼牌闹钟”了。还如对中国人来说,盯着人看表示不尊敬;而在美国,直盯着说话人的眼睛才表示尊敬。这样的不同理解会使谈判双方都误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

中美之间还有很多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这为中美双方谈判人员的沟通制造了误解和障碍。

(二)存在使商务谈判议程无法统一的风险。

由于中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谈判者倾向于采取横向谈判,即把谈判要涉及的问题横向铺开,也就是把几个议题同时讨论,同时取得进展,然后再同时向前推进,直到所有问题谈妥为止;美国人则倾向于采取纵向谈判,即明确谈判所涉及的问题后,逐个把条款谈完,这个条款不彻底解决,就不谈第二个。

横向谈判与纵向谈判是两种完全迥异的谈判方式,如果双方都坚持按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谈判议程,谈判便无法进行了。

(三)存在使商务谈判陷入僵局的风险。

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方的谈判者更愿意采取非对立和非直接冲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很少直接予以拒绝或反驳,而是迂回曲折地陈述自己的见解。美国的谈判者则力求阐明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直接,是非分明,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和好辩性。美国谈判者的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会伤害到中国人的自尊心,因为对方不给自己面子。中国谈判者的委婉的表达方式则会令美国人不适应,因为他无法真实地领会中方的态度。

这些差异将使谈判过程变得艰难,甚至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四)存在使商务谈判最终破裂的风险。

中国商人之间注重友情,一般可以通融变更合同条款。美国人则注重利益,他们一旦签订了合同,非常重视合同的法律性。如果签订合同不能履约,那么就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违约条款支付赔偿金和违约金,没有再协商的余地。这两种对待合同的不同态度会为签约后的履约带来困难,并可能使谈判成果化为泡影。

中国人热情好客,对来访的美方谈判人员会悉心照料,热情款待。这种待客方式美国谈判人员会觉得太铺张浪费。而美国人则是平等待客,不会优待客人。这种待客方式很容易让中方谈判代表认为美方不友好。这样不同的认识会使双方难以信任对方而有可能直接导致谈判无果而终。

四、在谈判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该如何处理

谈判一般包括四个阶段:一是寒暄,谈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话题;二是进行说;三是作出让步并最终达成协议。进入正式商务谈判之前,人们一般都对商务谈判的进程有一种预期。这种预期往往影响着谈判进展的控制和谈判策略的选择。由于来自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在语言及非语言行为、价值观和思维决策方面存在差异性,使得他们所持有的预期也不尽相同,而不同的预期又会引起这些谈判者在谈判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差异。

(一)寒暄是借此了解客户的背景和兴趣,从而为选择适当的后续沟通方式提供重要线索。

(二)说服就是处理“反对意见”。

说服是谈判的要害所在。人们对说服的认识、说服方式的选用往往因文化而异。在注重垂直型地位关系的文化中,人们往往趋向于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寒暄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交流上,说服阶段要“争论”的内容就很少。即便进行说服,出于保全面子的心理,往往会选择含蓄或幕后的方式,而且说服的方式和结果还与地位关系有关。如在日本文化中,因为比较放肆或强硬的谈判战略可能会导致丢面子并破坏重要的个人关系,所以较少被使用。但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会被买方使用让步和达成协议

(三)达成协议。

基于客观存在的思维差异,不同文化的谈判呈现出决策上的差异,形成顺序决策方法和通盘决策方法间的冲突。当面临一项复杂的谈判任务时,采用顺序决策方法的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人常常将大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将价格、交货、担保和服务合同等问题分次解决,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从头至尾都有让步和承诺,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然而采用通盘决策方法的东方文化则要在谈判的最后,才会在所有的问题上作出让步和承诺,达成一揽子协议。

(四)建立跨文化交流意识

所谓跨文化是指在交往中“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是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而后者被认为是陌生新异的。因此,跨文化包括所有的自我特征和陌生新异性、认同感和奇特感、亲密随和性和危险性、正常事物和新事物一起对参与者的中心行为、观念、感情和理解力起作用的关系。跨文化是指通过越过体系界限来经历文化的归属性的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得通俗些,跨文化就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参与和进行的交流。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加强跨文化意识,认识到不同文化类型背景的谈判者在需求、动机、信念上的不同,学会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当然,认识到文化差异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能很容易地克服它们的影响,但至少会提供一个克服的机会,以避免因对文化差异的无知而导致的国际商务谈判障碍。在

正确谈判意识指导下,涉外谈判者要灵活多变,使自己的谈判风格和策略适应不同的商务文化影响。

(五)有备而来

在国际商务谈判之前,我们应该熟悉谈判对手的文化准则、风俗习惯、社会价值观、国情。这样才能做到不会引起不快,或者误会,以至影响谈判的进展和结果,而且我们不能只知皮毛,要深刻的了解。成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如果不作一些必要的准备,那就意味着在准备失败。一个英国商人通过长期的市场调研发现了一家比较理想的中国企业,他为了和这个企业建立比较好的业务关系,决定到这家企业进行参观和拜访,听说送一份见面礼能够更好的表达诚意,他就想买一份礼物来给他的中国伙伴。他本来想买一瓶白酒,可是又怕中国人认为他是一个贪杯之徒,他想买一个高科技的产品又怕不够人情味。后来他突然想到,广东当地的餐馆到处都供奉佛像,他就想大概中国人也都有这样的信仰,所以他就买了一包香蜡送给他的中国伙伴。结果,当然他就丢掉了这个生意,一包香蜡,中国的伙伴觉得很难接受。

(六)克服沟通障碍

语言是最重要的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跨文化之间交流的工具。有时候,如果不能够理解对方的语言,就无法进行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在国际谈判,一般都使用英语交流,如果双方的母语不都是英语,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

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跨国文化交流中不可以主观地认为对方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我们的习惯去理解我们的发言,或从对方的发言中我们所理解的意思正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yes”和“no”的使用和理解。“yes”有“我明白了”和“我将考虑一下”的意思。“no”的表达方式也很复杂。有些文化的价值观反对正面冲突,因此人们一般不直接说“no”,而用一些模糊的词句表示拒绝,巴西人用“some what diffcult”代替“impossible”。在选择翻译人员时要慎重,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人员特别要注意本国与异国的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再现。

(七)消除偏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习惯于“自我参照”,想根据自身文化的个性和价值观念去解释或判断其他一切群体的行为,从而产生了对异文化的偏见,导致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消除偏见,这样才会有利于谈判顺利地进行。在与外国对手进行商务交往时,他们的有些习惯在我们看来是十分刻板甚至是好笑的。但是,我们要尊重对方,维护谈判局面,使谈判和谐进行。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其他国家的人,也不可以以自己国家的文化来衡量其他人的文化,更不能崇洋媚外,不坚持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时,要理性地处理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障碍。

(八)几种比较有效的应对政策

专家型团队组合策略。

美国人的谈判团队一般由专家组成,他们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而且美方非常重视合同的法律性。所以中方谈判团队一定要安排谈判、技术、财务、翻译等方面的专家或顾问,特别是法律方面的专家。这样在谈判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才能应对自如,在合约签定方面才能保证无纰漏出现。

营造氛围策略。

中国谈判人员尊重美方的文化习惯能够营造一种平等、融洽的谈判氛围。如美国谈判者喜欢直接谈具体条款,中方谈判者可以从对方的习惯出发调整思维从具体条款开始谈判。这样会使美方觉得中方对他们的尊重,进而他们也会相应尊重中方的一些不同于他们的谈判行为。这样谈判的氛围会变得和谐友善。

沉默和倾听策略。

针对美国谈判人员准备充分和专业性的特点,中方谈判人员在谈判前要认真做好市场信息、对手信息和法律信息的搜集,在谈判过程中可以使用沉默策略,通过多听多思,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对方更多的信息。

务实语言策略。

中方谈判者在与美方谈判时,要采取直接、坚决的务实语言策略。

在谈判是尽可能直接了当,冷静地争论,避免使用诸如“可能”、“也许”之类模棱两可的回答。语气要坚决而礼貌,要明确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

多方案策略。

针对美国谈判人员自信和注重实际利益的特点,在谈判陷入僵局时中方可采用多方案策略来作出有条件让步。多方案策略就是在谈判前确定多种双方可以接受的要价方案,在谈判遇到僵局时提出来来讨论,可以为谈判提供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拖延策略。

根据美国人谈判讲究效率的特点,中方谈判人员可以运用拖延策略获得主动权。拖延策略就是通过拖延谈判时间来化被动为主动,迫使对方在谈判要价上作出让步。这样还可以使美方谈判代表有压迫感,从而尽早签署合约。

弹性承诺策略。

由于美国商人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严格按合同履约,所以中方谈判人员运用弹性承诺策略。

来保护自己合情合理的要求。弹性承诺策略就是强调合同内容要有适度弹性,将未来合同期内可以预见的多种情况及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写入合同。这样就不会因情况变化、更改合约而遭遇赔偿起诉。

简约礼仪策略。

由于美国人的实用主义谈判观念,中方谈判人员可以运用简约礼仪策略。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运用简单而实用的礼仪,达到友善、尊重的目的。在语言上用敬语称呼但不必过于自谦;在行为上温文尔雅;在服饰上男士着西装革履,女士着套装套裙;在接待上简单而随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