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 利率风险2

第9章 利率风险2

第9章 利率风险2
第9章 利率风险2

第9章利率风险II

主要内容

第一节有效期概述

第二节运用有效期模型进行免疫

第节有效期概述第一节

有效期的概念

有效期(duration)也称为持续期,是美国经济学家Frederick Macaulay于1936年首先提出的。与到期期Frederick Macaulay年首先提出的与到期期限比,有效期是一种更准确地测定资产和负债敏感度的

方法。因为它不仅考虑了资产(或负债)的到期期限问方法因为它不仅考虑了资产(或负债)的到期期限问题,还考虑到了每笔现金流的情况。

银行发放一笔金额为1000元的1年期贷款。假设贷款利率为12%,年初发放贷款,要求在6月底时偿还一半

本金,另外一半在年底时付清。利息每6个月支付一次。

在6月底和年底银行从贷款中收到的现金流。

与付息债券之间的差异

与付息债券之间的差异?

哪一笔现金流更重要?如何体现这种相对重要性呢?

CF1/2=560CF

=530

1

01/2年1年

图5.11年期贷款应收到的现金流

现值分析

CF=560 PV=560/(1+0.06)=528.30(元

1/21/2

()() CF1=530 PV1=560/(1+0.06)2 =471.70(元)

/PV/

CF1/2+CF1=1090 1/2 + PV1=1000(元)

对相对重要性而言,除了考虑折现率外?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信用风险,期限溢价等

有效期

有效期是利用现金流的相对现值作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到期期限。有效期与到期日期限之间的区别?

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有效期测定了金融机构要收回贷款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在有效期内所收到的现金流反映了对初始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在有效期内所收到的现金流反映了对初始贷款投资的收回,而从有效期未到到期日之间所收到的现金流才

=

是金融机构赚取的利润。到期日期限投资收回时间(有效期)+利润时间

z金融机构分别在半年末和一年末的时候收到了两笔现金流。有效期分析的是根据每一个时点上现金流现值的重要性来确定每笔现金流的权

析的是根据每个时点上现金流现值的重要性来确定每笔现金流的权重。

从现值的角度看t=1/2t=1

z从现值的角度看,t1/2年和t1年的现金流的相对重要性如表5.1所示。

以W 1/2和W 1作为权数,来计算有效期,或者说是计算贷款的平均到期期限:

=052831/2+047171=07359(=0.5283×1/2+0.4717×1=0.7359(年)

尽管贷款的期限是年但是它的有效期仅为07359年这是因1/211/21

L D W W =×+×尽管贷款的期限是一年,但是它的有效期仅为0.7359年,这是因为有52.83%的现金流是在半年末的时候就收到了,有效期也就小于到期期限

就小于到期期限。

到期日期限缺口管理无法完全规避利率风险一笔利率为12%的1000元1年期定期存款。

笔利率为年期定期存款

假设金融机构应在年底向存款人一次性支付本金1000元和利息120元,即CF 1=1120元。

元即C1120元

PV1=1120/1.12=1000元,W1=PV1/PV1=1。

D D=W1×1=1×1=1年

到期日期限缺口为零,M L-M D=1-1=0。

但有效期缺口仍然存在:D L-D D=0.7359-1=-0.2641。

=07359-1=-02641

有效期的定义

有效期的一般公式

N N

∑∑D 为有效期(以年为单位)11t

t

t t N N

CF DF t PV t

D ==×××==为证券在t 期期末收到的现金流N 为证券的年限

为贴现因子等于其中11t t t t CF DF PV ==×∑∑t C F 为贴现因子,等于,其中R 为债券的年收益率或者说是当前市场的利率水平

t 1t N 1/(1)t R +t

DF N 为从时期t=1

到t=N 的求和符号是在t 时期期末的现金流的现值,等于1

t =∑t PV t t

CF DF

×

每年付2次利息

对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的债券来说,有效期公式变为:

N

CF 21/2(1/2)t t t N

t R D CF =×+=∑21/2(1/2)

t

t t R =+∑t=1/2,1,11/2,…,N

注意:有效期公式的分母是在该证券持有期内所有现金流现值的和,而分子是每笔现金流的现值与收到该笔现金流所需时间的

乘积的和。

欧洲债券的有效期

【练习1】假设投资者持有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3年,每年付息一次的息票债券。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或目前的市场利率)为8%。

2表2 票面利率为10%的3年期息票债券的有效期

t CF t DF t CF t ×DF t CF t ×DF t ×t 092599269261100.92599.269.262100.85738.5717.14079388732261963

110

0.7938

87.32

261.96

105.15 288.36

288.36

2.742()

105.15D ==年05.5

美国公债的有效期

【练习2】假设投资者持有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2年,每半年付一次息的息票债券。当前市场利率为12%。

表5.3票面利率为10%,到期收益率为12%的两年期息票债券的有效期

t CF t DF t CF t×DF t CF t×DF t×t

1/250.9434 4.72 2.36 150.8900 4.45 4.45

3/250.8396 4.20 6.30 21050.792183.17166.34

96.54179.45

179.45

17945

D==年

1.859()

96.54

零息债券的有效期

零息债券是指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的,在到期时按照面值支付的债券。这些债券在发行日和到期日之间不会产生现金流,即不会产生支付。假设每年利率为复利,投资者愿意购买该债券的当前价格将会等于该债券的现值。

N

F P =R-要求的复利利率,N-期限年数,P-价格,F 为票面面值

由于证券的所有现金流只发生在到期日所以(1)

R +由于证券的所有现金流只发生在到期日,所以D B =M B ,即零息债券

的有效期一定等于到期期限

【例三】假设投资者持有面值为100元的零息债券,期限为5年,市场利率为10%。由于该债券不付息,在整个债券期限中,只会在第5年底产生现金流,如表5.4所示。

5.4 5

表期限为年底零息债券的有效期

t CF t DF t CF t×DF t CF t×DF t×

t

51000.620962.09310.45

310.45

D==年

5()

62.09

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免疫工具

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免疫工具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凸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传统上对于利率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由于假设条件的限制,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已经大大降低。有鉴于80年代以来利率波动的加剧,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利率风险管理的新方法,特别是对传统持续期模型的改进,产生了许多扩展的持续期模型及免疫策略,但这些研究普遍将重点放在与传统模型的对比上。而本文主要对新提出的持续期模型进行系统的梳理,将重点放在新模型之间的优点比较上。 这些新模型包括:Fisher-Weil持续期模型、方向持续期模型、部分持续期模型和近似持续期模型。在对新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之后,本文利用我国上海交易所的国债交易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探讨适合中国市场的持续期配比免疫策略。最后,结合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发展状况,讨论这些模型应用于中国市场时的免疫有效性问题。本文除序言外,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章、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章主要从我国目前由于利率风险管理不当引发的问题入手,以列举实例的方法阐述了债券发行者、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部门因为对利率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或管理方法不当而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然后,将重点转向中国国债市场,从国债市场规模、期限结构、投资主体行为以及投资主体的风险意识几个方面详细叙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利率风险管理不仅是迫切的还是相当重要的。本文认为,市场主体若不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将难以生存。 第二章、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本章主要以简介的方式回顾了从传统意义上讲,一些被利率风险管理者普遍应用的风险管理手段,以及这些方式方法的发展演进历程。这其中包括:再定价模型、到期日模型、Macaulay 持续期模型。本章中,笔者将重点放在了Macaulay持续期模型上,细致地总结了Macaulay持续期的三种重要含义。 第三章、利率风险免疫模型研究的新进展。这部分主要以综述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一些关于持续期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新模型包括:Fisher-Weil。

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账簿经济价值和整体收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银行账簿记录的是商业银行未划入交易账簿的相关表内外业务。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与本行系统重要性、风险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缓释。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在法人和并表层面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第六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水平和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风险治理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治理架构,制定包括风险策略、风险偏好、限额体系等在内的风险管理政策框架,并定期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完善。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设定风险偏好; (二)审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体系和超限额批准流程; (三)审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四)监督高级管理层落实相关限额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其与董事会既定的风险管理策

略和风险偏好一致; (五)审议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报告; (六)审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 (七)其他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履行其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 第九条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承担银行账簿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架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清晰的执行和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有效实施; (二)制定并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限额、超限额审批流程、风险报告和评估流程等; (三)建立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计量体系,明确利率冲击情景和关键模型假设的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四)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 (五)其他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职责。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缓释,并确保其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利率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利率风险系统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 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利率管理开始实行“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赋予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权;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但商业银行长期潜伏的利率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央行控制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可以引导其他利率(美国的基准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其他国家主要为再贴现率)。央行的任务主要是制定、调整基准利率,不决定金融市场利率。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根据资金供求、期限结构、风险结构自主决定。利率市场化包含以下内涵:市场利率的高低,不是由中央银行来确定,而是通过基

准利率的引导,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又能改变资金的流向,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利率市场化使得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丰富了风险管理的工具。挑战主要表现在存贷款利差将缩小,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可能受到负面冲击:利率波动频率、波动幅度扩大,利率风险放大。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造成银行的净收入减少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一)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来源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期限与重新定价的时间差,是利率风险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匹配,利率变动导致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减少。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存在正缺口)时,利率下降将导致银行收益减少。反之,存在负缺口时,利率上升将导致银行收益减少。在我国当前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状况下,重定价风险突出表现在计息方式上。根据中央银行规定,人民币活期存款以结息日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对于定期存款,按存单开户日的利率计息;对于短期贷款,按照合同利率计息。对于中长期贷款,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计息。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一旦

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2018版知识讲解

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 (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账簿经济价值和整体收益遭受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缺口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银行账簿记录的是商业银行未划入交易账簿的相关表内外业务。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与本行系统重要性、风险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缓释。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在法人和并表层面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第六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水平和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风险治理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治理架构,制定包括风险策略、风险偏好、限额体系等在内的风险管理政策框架,并定期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完善。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设定风险偏好,并确保风险限额的设立; (二)审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三)监督高级管理层建立并实施相关限额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确保其与董事会既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偏好一致; (四)审议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报告;

(五)负责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 (六)其他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履行其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 第九条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承担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架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清晰的执行和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有效实施; (二)建立并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限额、超限额审批流程、风险报告和评估流程等; (三)建立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计量体系,明确利率冲击情景和关键模型假设的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四)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 (五)其他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职责。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缓释,并确保其具备履行职能所需资源。该部门应独立于业务经营部门(或人员),并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在综合考虑银行风险偏好、风险状况、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基础上制定清晰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策略。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基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对其经济价值和整体收益的影响制定书面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偏好,并及时更新。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管理,确保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水平与风险偏好一致。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体系应与商业银行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资本充足程度及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必要时应针对业务部门、投资组合和金融工具类别设定子限额。商业银行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管理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设置应基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计量方法;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 摘要: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意外变动而造成银行的盈利状况和市值对其预期值的偏离。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 一、引言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是伴随着其建立而产生的,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其经营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尤其是在我国逐步放开利率、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利率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一种主要风险。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类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意外变动而造成银行的盈利状况和市值对其预期值的偏离。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 年9 月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定义为银行的财务状况暴露在利率变化之中。利率风险虽然给银行带来了经营危机,但它是创造利润和股东价值的重要来源。可是,过度的利率风险会对银行的收益和资产净值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利率风险进行分析并加以有效管理,

对于银行的安全与稳健经营至关重要。利率风险主要源于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的到期日和合同重定价日的不匹配。利率风险衡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1]利率敏感性缺口(GAP)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之间的差额。若IRSA>IRSL,则GAP>0,即银行有一个正的缺口,为资产敏感型。随着利率上升,净利息收入将上升;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下降。若IRSA1,则银行为资产敏感型;敏感性比例<1,则为负债敏感型;敏感性比例=1,则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匹配,利率风险免疫。利率敏感性缺口、敏感性比率和净利息收入的关系可用表1 表示。 表1 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浅谈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与防范对策

2012年第5期下旬刊(总第481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5,2012 (CumulativetyNO.481) 浅谈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与防范对策 陈国平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分行,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渐增大,银行管理者意识到一旦利率完全放开交由市场决定,如果不加以及时防范,将会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利率风险。当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诸多隐患。文章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通过从根源上剖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概念,正视其面对的风险挑战,因病制宜,提出适当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防范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利率政策逐渐从早期的严格管制逐步过渡到当前的“存款只管高限、贷款只管低限”的政策,央行制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于存贷款基准利率间具有一定的利差,商业银行只要做大存贷款总量,并做好信用风险的管理,经营效益自然会产生。然而,商业银行经营者对利率管理和利率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利率的制定由中央银行决定,商业银行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没有制定利率的决定权,缺乏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渐增大,银行管理者意识到一旦利率完全放开交由市场决定,那么利率的波动幅度将会增大且频繁,由于,当前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存贷利差”将逐步缩小,并对银行经营带来很大冲击;银行不会倒闭的“神话”也会成为过去,如果不加以及时防范,将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利率风险,稳定自身发展,保障国家利益。虽然经过将近20年的利率改革过程,我国的利率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诸多隐患。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从根源上剖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概念,正视其面对的风险挑战,因病制宜,提出适当的防范对策。 一、利率波动频繁引发商业银行危机 随着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正在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由于市场变化多端,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此,使得市场利率不断出现变化,难以准确预测,宏观调节难以发挥预计的作用,因此,市场的波动带来利率的波动,利率的波动带来经济的波动,三者互相循环影响的模式。这种对经济态势把握不准的状况,给商业银行的发展政策制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难于预测利率变动趋势,无法准确制定策略来规避利率变化带来的种种金融风险。与此同时,不仅是国内市场变动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深,由国外金融市场变动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也正逐步的加深影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更使商业银行处在了危机的风口浪尖。 二、商业银行利率自主化引发危机 由于我国逐渐放开对市场的调控,加大市场发展的自主性,因此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也逐步放宽,使得商业银行获得一定利率定价权。随着商业银行定价权的扩大,商业银行业务拓展中,为有效应对同业竞争,做大资产负债总量,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中价格手段被频繁使用;存款业务理财化,贷款利率按低限执行就是最好的表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逐步收缩,盈利空间不断被挤压。可以预见,价格手段的过渡使用将使商业银行陷入财务危机进而对商业银行生存带来威胁。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收益率大幅下降,威胁到银行财务稳定和长远发展。 三、忽视利率风险管理引发危机 由于长期受到中央银行利率管制和庇护,使得商业银行本身忽视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应对手段不多。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商业银行面对的利率风险也日益突出,由于缺乏管理意识及人才匮乏;面对危机时,商业银行缺乏应对手段来有效缓解风险压力,只能被动接受、适应市场利率变化,给银行经营活动带来较大的损失。同时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活动中的不成熟也加大了利率风险,从而对银行经营活动带来影响。例如为做大资产、负债总量,过渡使用价格手段;利率管理粗放,对利率执行中的明细条款缺乏管理,利率上行时期执行固定利率定价、利率下行时期执行浮动利率定价;缺乏预警机制,不能准确判断利率趋势,且面对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以及利率政策固化,不能贴近市场和形势等。商业银行以上在利率管理中的不成熟行为终将会影响自身的高效、正常运作。但是,面对以上困境和不足,我们也应该清醒理智的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出现时利率由管制向市场转化的必经之路。清楚地认识问题,及时找到应对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必定会越来越好。如何改善这种境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提高风险意识,完善自身建设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大方向,也是改革中的深水地带。当前由于宏观形势和微观条件尚未具备,国家还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规定,并在具体执行中实行“存款只管高限、贷款只管低限”的政策,使得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能保持一定的利差水平。对此,各商业银行要有清醒认识,要充分运用好利率真正市场化前的有限缓冲期,练好内功,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务经营带来的冲击。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银行高层管理者(决策层)要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意识,重视利率管理工作,要把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放在与信用风险管理同等的位置,并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从而带动并提高全系统对利率风险认识,做好自身的利率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在完善利率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首先是要完善机构设置,建立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确定管理部门和人员),定期对全系统的利率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自身面对利率风险,并能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面对的利率风险情况,及时调整利率执行策略。其次要建立利率管理制度,规范利率执行授权管理,做好利率明细条款执行和管理,加强利率执行中的内控。同时要确立自身的存贷款业务定价模型建设,按照成本加利润的原理建立商业银行自身的贷款业务定价模型;按照贴近市场的原则建立主动负债业务的定价模型,确保业务经营中主体业务的收入。最后是要加强前台经营机构和客户经理的定价、议价能力建设,运用考核、培训等措施来有效提升前台机构和人员的定价、议价能力。 Times Finance 215

第八章 投资银行的风险管控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一个或多个市场的价格、利率、汇率、波动率、相关性或其他市场因素水平的变化,导致投资银行某一头寸或组合发生损失或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结算过程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带来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来自交易一方不能对另一方履行合约的可能性。法律风险包括合约潜在的非法性以及对手无权签订合同的可能性。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而引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失控所产生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地卖出或将某金融工具转手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包括不能对头寸进行冲抵或套期保值的风险。 体系风险:体系风险是指:(1)因单个公司倒闭、单个市场或结算系统混乱而在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金融机构相继倒闭的情形;(2)引发整个市场周转困难的投资者“信心危机”。体系风险包括单个公司或市场的崩溃触发连片或整个市场崩溃的风险。 风险价值模型(VaR):VaR模型是一个投资组合市场风险的检测工具。VaR模型加入大量的可能影响公司交易组合公允价值(fair value,也即市场价值)的因素,如证券和商品价格、利率、汇率、有关的波动率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值。VaR模型一般考虑线性和非线性价格暴露头寸、利率风险及隐含的线性波动率风险暴露头寸。借助该模型,输入历史风险数据,进行模拟运算,可求出在不同的置信度(比如99%)下的VaR值。对历史数据的模拟运算,需要建立一个假设交易组合值每日变化的分布,该假设以每日观察到的市场重要指标或其他对组合有影响的市场风险因素的变化率为基础。据此计算出来的投资银行某一天VaR值与当天该投资银行交易组合的可能损失值相对应。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对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银行的赢利水平,也影响其资产、负债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按照来源的不同。其主要形式有: 1、重新定价风险,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头寸到期日(对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同及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对浮动利率而言)而产生的风险。 2、收入曲线风险,是由于收入曲线的斜率和形状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收益曲线是用来反映银行收益与期限关系的。一般而言,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收益也越大,所以收益曲线呈向上倾斜状。 3、基准风险,即当其他重新定价特点相同时,因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而产生的风险。 4、期权性风险(即期权风险),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中的或暗含的各种期权风险。尽管这些风险是银行业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但严重的利率风险会给银行的赢利水平和资本带来巨大的威胁。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客户应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地应对利率风险,如何管理利率风险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衡量 我国的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表现在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不敏感,在发现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后又难以确定合适的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要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首先必须对利率风险进行衡量。对利率风险的衡量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利率风险衡量主要是对利率风险的来源、性质、范围做具体分析。只有对银行利率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量化,以准确地测算出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银行才能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国际上利率风险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缺口分析法、估计法和衡量法。三种方法的复杂程度依次增加,相应的成本也增大,金融机构在决定选取何种方法时应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 1、缺口分析法。利率风险缺口是指一段时期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缺口分析是对利率变化导致净利息收入的变化所做的一种粗略的静态估计,通过对增量缺口和累积缺口的分析,银行管理人员可以很快地确定利率风险的头寸,并采取措施来化解相应的风险。缺口分析法包括敏感性缺口分析和久期缺口分析。 2、估计法。随着利率风险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对其管理的需求不断加大,付出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利率风险的衡量由缺口法向估计法转变。估计法主要是指静态模拟法。静态模拟只对一种或几种假定利率场景下的银行当前资产负债表表内、表外的现金流和收入流进行估计,通常这种模拟都限定收益率曲线或平移或扭曲或不同期限利差之间的变化。 3、衡量法。衡量法包括情景压力测试和动态模拟。情景压力测试是指在不同的利率背景下将所有资产负债表项目都盯住市场来衡量利率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美国财政部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所推崇的投资组合净值模型法(NPMV);另一种是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所推崇的多情景现金流检验法(MCSFT)。动态模拟衡量法是目前最先进的利率风险衡量方法。与静态模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对未来一段时期内利率的变动路径以及银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预期收入建立了更加详细的假定。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对利率风险衡量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基础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起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特点的利率风险控制框架,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努力将利率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1、制定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监控规程。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是了解银

(完整word版)债券投资中的利率风险及管理

债券投资中的利率风险及管理 债券是一种典型的利率产品,套用一句“国债利率是国债的灵魂”,可以说利率是债券的灵魂。风险识别的内容就是分析对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债券投资中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市场利率的改变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债券的价格在到期之前都是不确定的。债券价格对利率的变化很敏感,利率变化越大,债券投资者潜在的损失或收益也越大。 投资附息债券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增殖,其中利息收入包括息票的利息支付,即债息,以及用临时现金流动(息票支付或本金偿还)进行再投资时所赚取的利息。资本增殖是指到期时债券的面值或到期前卖出的价格高于原始的买进价格的差额。投资零息债券的收益主要来自资本增殖。市场利率的变动决定债券投资总报酬率的高低。利率变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价格效应和再投资效应,或者说是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对一个计划持有某种债券直至到期的投资者来说,到期前那种债券价格的变化与否没有多大关系;然而,对一个在到期前不得不出售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在购买债券后利率的上升,将意味着遭遇一次资本损失。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效应或价格风险。债券主要有两种偿还方式,一种是到期时一次归还本金,如零息票债券,另一种是每年支付一次或两次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如息票式债券。 投资者为了实现购买债券时与所确定的收益相等的收益,就要求在持有债券期间将所获得的现金按等于买入债券时确定的收益的利率进行再投资。若市场利率下降,再投资时的利率低于预期收益率,则投资者所赚得的收益就比购入债券时所确定的收益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再投资效应或再投资风险。 决定利息的利息收入的重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再投资风险程度的是债券的两个特征:偿还期限和票息收入。在给定偿还期和到期收益率的情况下,息票利率越高,偿还期限越长,这张债券的总收益就越是依赖于利息的利息收入,以便实现购买时的收益率。换一句话说,偿还期越长,再投资的风险就越大。这一点的含义在于,长期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的衡量结果,说明不了一个投资者如果持有债券直至到期而可能的潜在收益是多少。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给定偿还期和到期收益率的情况下,溢价债券比平价卖出的债券更加依赖于利息的利息收入。折价债券比平价卖出的债券对利息的利息收入的依赖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GAP分析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GAP分析 一、利率风险分析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造成银行的净收入减少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一)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来源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期限与重新定价的时间差,是利率风险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不匹配,利率变动导致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减少。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存在正缺口)时,利率下降将导致银行收益减少。反之,存在负缺口时,利率上升将导致银行收益减少。在我国当前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状况下,重定价风险突出表现在计息方式上。根据中央银行规定,人民币活期存款以结息日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对于定期存款,按存单开户日的利率计息;对于短期贷款,按照合同利率计息。对于中长期贷款,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计息。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一旦利率变动,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将影响银行的收益。尤其是在中长期存款与贷款业务中,利率下调时,“一年一定”的利率政策将导致贷款先于中长期存款重新定价。存款现金流支出固定不变,而贷款利息收入减少,因而银行将面临未来收益减少的风险。 (二)收益曲线风险 利率变化也会影响银行收益曲线的斜率与形态,收益曲线的意外位移对银行的收益不利影响时,就会形成收益曲线风险。以债市为例,银行是主要参与者,在总资产中,配置了相当比例的国债和金融债券。当利率变化导致债券收益曲线变陡时,银行收益就减少。 (三)基准风险 银行对不同金融工具定价所依据的利率指数不同所导致的风险。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完全匹配时.也同样存在此类风险。 (四)内含期权风险 银行存贷款合同中的各种选择性规定导致银行承受的风险。大多数贷款合同都允许债务人提前还款,存款人有随时取款的权利。一旦利率变动对债务人或存款人有利,银行客户会选择重新安排存款、贷款而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 (五)逆向选择风险 由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通常不能直接评估借款项目的风险程度 和贷款人的道德品质,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有可能从事高风险项目。如果银行提高利率,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会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结果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高利率的结果是高风险项目挤出低风险项目,产生“逆向选择”现象,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整体质量下降,从而提高了项目的违约概率。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利率风险头寸很大,并呈快速上升的态势,面临的利率风险很高。200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计37万亿元,其中贷款占6O%左右;负债中存款占80%左右。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85%左右,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往来支出占营业支出的65%左右。资产、负债以及收入的利率

基于VaR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财经论坛 基于VaR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李丽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5) 【摘要】随着利率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已从信用风险的控制转移到利率风险上来。作为巴塞尔协议的成员国之一,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是全球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及经营管理模式的国际接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度量方法等问题,提出通过结合VaR模型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化解利率风险的管理体系,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VaR模型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投资自由化的趋势,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日趋加剧,金融风险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内容。在固定利率时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对利率风险的关注度较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批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对传统的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挑战。西方金融监管当局重新修订政策,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放宽了利率上限,并最终取消了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也直接暴露于频繁的利率波动中,使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我国从1996年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996—2002年7年间利率调整了8次,2004—2006年调整了3次,2007—2008年调整了11次。我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随着金融开放力度的逐步加大,其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利率的波动变得更加频繁,波动幅度也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将进一步面临利率风险的挑战。本文采用的VaR方法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研究VaR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使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于未然,更重要的是,VaR方法提供了一种风险管理的思路。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1、各国的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基准利率来间接影响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自主定价权,不过其外在表现形式或其结果是利率水平波动幅度和频率增大。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经济基础较好,宏观调控能力较强,而且往往采取渐进模式,所以自由化的过程比较平稳。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在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仓促改革,短时间内就放开所有利率,造成了利率水平过高、国内金融动荡、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严重后果。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推动也是利率市场化兴起的原因之一。 纵观世界各国利率化改革的成果,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先后解除了利率管制制度,亚洲国家在80年代开始掀起利率市场化的浪潮,非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先后完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2、利率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对于利率风险的定义,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巴塞尔委员会(BIS)在1997年9月公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指出,利率风险是银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利率的逆向(负面)波动所形成的暴露。 根据风险成因不同,利率风险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重新定价风险(R epricing R isk)、收益曲线风险(Yield Curve R isk)、基差风险(Basic R isk)、隐含期权风险(Embedded Option R isk)。 (1)重新定价风险。又称为期限错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时间差异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是由于银行的负债和表外头寸的到期日在时间上的不同和重新定价所引起的。由于这些重新定价不相配性,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它们可以使银行的收益和主要经济价值暴露于不可预测的变动中。 (2)收益率曲线风险。即期限结构风险,有的银行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础绘制内部收益率曲线,收益风险是在收益曲线发生了对银行收益或内在价值不利的变化时产生的。收益曲线的变动包括平行移动和斜率变化两种主要形式,银行通过关注内部收益曲线的斜率与形态发生的变化,指导资金短期拆借及中长期债券投资等业务,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业务风险。 (3)基差风险。在期限一致的情况下,计算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时采用不同的基准利率,而当基准利率发生不同幅度的变化时就产生了基差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基差风险大多是由人民银行公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同步变化所导致的。 (4)隐含期权风险。由于利率变化,商业银行客户凭借所持金融工具中的内含期权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前提取存款而使银行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所包含的具有隐含期权的金融工具,这些具有隐含期权的金融工具的未来现金流都随利率波动而发生变化。 二、VaR模型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计量中的应用 1、VaR的基本原理和分析 在险价值(value au risk,VaR)是一个以美元标识的对于不利情形下风险的概括性度量,它是对市场风险的一种测度,目标是试图将由于市场因素的改变而带来的投资组合价值变化 118 《当代经济》2011年1月(上)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第二节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第三节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1、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原则 总量平衡原则 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和负债的来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率关系,实现动态上的平衡或实质性平衡。 商业银行是依靠正常的资金来源来满足银行的资金运用 当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资金需求旺盛时,商业银行能积极组织资金来源满足资金需求 结构对称原则 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资金来源的结构,合理配置其资金运用。 组合效益原则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配置,都必须围绕一个基本点:组合效益最大化。 分散性原则 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构合理的目标

1.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 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以资产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以负债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金来源的管理20世纪70年代 以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为主 20世纪80年代 流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1.3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背景 金融市场不发达,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融资工具单一、被动。 管理中心 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 核心观点 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以控制额外生变量,银行主要通过管理资产实现“三性”统一,即管理的重心是银行如何把所筹集到的资金恰当地分配在现金、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银行资产上。

主要理论 商业性贷款、资产可转化性、预期收入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 (自偿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 亚当·斯密,1776年 基本观点 商业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只适宜发放自偿性的短期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且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 评价 该理论是早期资产管理理论,符合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的经营状况。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缺陷 第一,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长期借如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消费贷款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些贷款有的不是短期性的,也不是自偿性的。如果固守这一理论,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对银行的要求,也使银行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

金融风险分析答案第七章

页焰内殍 金融风险管理第七章答案 1什么是信用转移矩阵? 信用转移矩阵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质量变动的历史数据建立起来的信用等级转移的概率矩阵。矩阵中的槪率反映了从经验的水平看,不同信用质量的借款人在下一年保持原状、升级、降级或者违约的相应的概率。信用转移矩阵为贷款管理着提供了管理信用风险的参照。 2如何设泄贷款集中限制? 金融机构在管理一个贷款组合的时候,往往需要对贷款组合中的单个借款人或部门设立最大贷款规模或者最大贷款比例限制,以控制其在贷款组合中的风险集中程度。对一个企业设巻贷款集中限制需要事先进行综合评估。比如,评估企业目前的资产组合的现值,考察企业的商业计划或者财务分析人员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等方而都是最终限额决策的依据。 5?简述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思想,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局限性是什么?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起源于马柯维茨在1952年发表的一篇需为《资产组合选择》的论文,此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思想成为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马柯维茨建立了一个单期的投资模型,即投资者在匸0时刻购买一个投资组合,在匸1时刻卖出,把收回的钱用于消费或在投资。同时,以预期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标准差来描述一个证券的所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方差分析模型。由于证券组合中具有一系列不同风险一一收益特征的证券,不同的比例安排会影响整个组合的风险一一收益状况。人们能通过购买多种证券,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下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优组合,实现在给左收益水平下的最小风险,或者给泄风险水平下的最大收益。在厌恶风险的前提下,不同投资者的风险一一收益效用曲线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同一条有效边界,不同的效用曲线与之相切得到不同的最优投资组合安排。 如果在一个资产组合中的各单项资产的收益率相关系数越小,或者为负,则会减小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对于一个资产组合的管理者来说,善于利用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就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MPT为贷款组合管理者对风险一一收益的权衡提供了一个即为有用的框架。一个贷款组合中贷款的相关系数越低,则越有可能通过贷款组合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但不幸的是,将MPT理论运用与非交易性的贷款和一些债券时,存在许多操 作上的困难 (1)收益的非正态分布。 (2)收益的不可贯彻性。 (S)不可观测的相关系数。 (土)土什么是风险价值VaR? 风险价值VaR是在给左的置信区间(比如95%, 99%)下衡量给泄的资产或负债。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的价值上的损失。通常,在假左贷款价格服从正态分布时,99%的VaR表明在下一个年度初,有99%的把握的最大可能的贷款价值损失,但是VaR不能防范1%可能的极端情况,也就是,有1%的可能,贷款价值损失超过这个VaR. 5-信用度量法如何量化贷款和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貝运用的条件是什么? 信用度量法对风险的度量仍然是在MPT基础上的方差分析法。即使用贷款的价值的波动,贷款价值偏离均值的方差来衡量贷款或者组合的风险,同时,风险价值可以为贷款管理者提供在一立置信水平下的可预期的最大贷款损失。不同的是,贷款价值的波动不是贷款交易的时间序列数据而是由于信用事件的发生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理论价值的变化。信用事件的槪率分布建立在对各借款人的历史数拯基础上,贷款的理论市场价值由预期国库券无风险利率加上该贷款信用等级的风险生水率决定。 信用度量法的运用适合于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和分析能力的大型金融机构。对于小型的或者资产单一的金融机构,进行这一分析是高成本而不必要的。 6?现有某银行的一个两笔贷款的贷款组合。贷款A的占比为50%,预期收益率为10%,贷款收益的标准差为15%: 贷款B 的占比为70%,预期收益率为15%,贷款收益的标准差为20%;两笔贷款的收益协方差为0.02. 入计算贷款组合的预期收益和标准差: B若相关系数为-0.02,计算组合的和标准差: C简述相关系数与协方差对贷款组合的风险有什么影响。 (1)组合的预期收益=50%* 10%+ 70%* 15%= 1 S.5% 组合的方差二(0.5)2(0.15)2+(0.7)2(0.20)2+2*0.3*0.7*0.02二0.030025 组合的标准差二JOO3OO25 =0.1733=17.33% 镇脚内祥2

第八章 风险评估与资本评估-风险评估总体要求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八章 风险评估与资本评估 知识点:风险评估总体要求 ● 定义: 有效的评估能够量化风险 ● 详细描述: 1、原则 (1)风险评估的原则之一是由表及里,在流程网络的不同层面中由表及里依次识别操作风险因素.具体可分为: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控制派生风险。 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时,一般要坚持符合银行实际、符合监管要求、保证一定的前瞻性 (2)商业银行应当评估内部评级体系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确保用于资本充足率的风险参数,明确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限额管理、报告、审 方面的原则和要求。贯彻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审慎性的原则。 2、总体要求 (1)商业银行应当有效评估和管理各类主要风险 (2)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加总的政策和程序,确保在不同层次上及时识别风险 (3)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加总,应当充分考虑集中度风险及风险之间的相互传染 例题: 1.风险评级的原则包括()。 A.全面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E.审慎性原则

正确答案:A,B,D,E 解析:商业银行应当评估内部评级体系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确保用于资本充足率的风险参数,明确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限额管理、报告、审方面的原则和要求。贯彻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审慎性的原则。 2.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不包括() A.商业银行应重点分析和评估影响最大的风险 B.商业银行应当有效评估和管理各类主要风险 C.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加总的政策和程序,确保在不同层次上及时识别风险 D.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加总,应当充分考虑集中度风险及风险之间的相互传染正确答案:A 解析:A不属于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 3.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时,一般要坚持()原则。 A.符合银行实际 B.符合监管要求 C.保证一定的前瞻性 D.根据市场发展规律 E.符合国家政策 正确答案:A,B,C 解析:在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时,一般要坚持符合银行实际、符合监管要求、保证一定的前瞻性 4.风险评估的原则之一是由表及里,在流程网络的不同层面中由表及里依次识别操作风险因素.具体可分为: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控制派生风险。()属于控制派生风险。 A.人力资源配置不当 B.欺诈 C.操作失误 D.增加人工授权控制产生的内部欺诈 正确答案:D 解析:控制派生风险是流程中控制环节所派生的操作风险因素,如增加人工授权控制所派生的内部欺诈等风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