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理解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理解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理解

社会主义法制,这个观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日起,一直是党和人民以及社会各阶层民主人士的共同目标。在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有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旨在在当代大学生中间,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深刻理解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主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教育而言,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问题,需要在环境营造、观念转变和程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为此,需要我们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一共同目标。

社会主义法制是党的工作重心,党的十八大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特别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且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1]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习近平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教材),专设一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在介绍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以及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2]希望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研究法治思维及其培养问题,延伸和拓展教材相关内容,帮助一线教师备课,使讲课更接地气。

对我们来说,想要深刻理解法治思维,还要弄清它的基本特征或内涵。对此,学界也有不同归纳,有的认为,法治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法律至上、良法之治、人权保障、司法公正是其基本的内涵。有学者从四个方面来诠释法治思维的特征:第一,法治思维是受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的思维,第二,法治思维在现阶段主要是指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的思维;第三,法治思维在价值追求上是一种趋于实

现公平、正义,保护权利、自由的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是讲究逻辑推理、修辞论辩和解释技术的思维方式。修订版教材则从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四个方面来概括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其学理基础是将法律、权力、权利和程序视为治国理政的四个基本要素,正确认识四要素的价值及其相互关系,自然就构成了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或特征。当然,这仅仅是观察和解读法治思维的一个视角。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完全可以以此为基本遵循,大胆吸收学界不同的观点,以扩大学生的理论视野。

我们认为,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可以从修订版教材所讲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等“五大关系”着眼。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这个难点入手。关于“五大关系”,修订版教材论述得比较清楚。对于“三者统一”,党的重要文献和领导人讲话中多有论述,而且在相关课程和教材中也有涉及。为了避免重复,我们认为,可以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有关论述为依据,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授。这样,既有助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也是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有效途径。可以考虑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2013年2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时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视为“三者统一”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给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组织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鲜明特征。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14年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政法战线要旗帜

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3]

三是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习近平指出,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4]习近平不仅强调了要依法推进改革,而且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三者统一”中,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追求。

从以上党的思想方针中,我们总结出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

(1)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养,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必须要培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方式。

(2)重证据: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在诉讼程序中是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事实的,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这就是重证据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证据意识,注意保存和搜集证据。(3)讲程序: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因此,讲程序是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法治思维并非与生俱来,其包含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需要通过后天的培育才能逐渐养成。江泽民曾经指出,“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无疑是法制教育的重

要任务。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努力探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在我看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学校教育而言,也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问题,更需要在环境营造、观念转变和程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

为了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素质,对己,我们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我修养;对社会,我们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让我们一起携手,拿起法律武器,捍卫祖国的明天,让这个社会,更加绽放和谐光彩。

[1]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https://www.doczj.com/doc/1a1167336.html,/jxkj/466.htm

[3]北晚新视觉网https://www.doczj.com/doc/1a1167336.html,/viewnews-200921.html

[4]新华网https://www.doczj.com/doc/1a1167336.html,/politics/2014-02/28/c_119558018.htm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

成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