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型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实证研究_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

知识型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实证研究_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

知识型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实证研究_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
知识型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实证研究_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

企业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 问题提出 (1) 1.2.2 研究目的 (2) 1.2.3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1.3.1 研究方法 (2) 1.3.2 技术路线 (3) 1.4 章节框架与内容安排 (3) 第2章文献综述 (5) 2.1 资源基础理论 (5) 2.2 企业社会资本综述 (6) 2.2.1 社会资本的概念及构成 (6) 2.2.2 社会资本的维度 (6) 2.3 知识管理能力综述 (7) 2.4 技术创新绩效综述 (8) 2.4.1 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及构成 (8) 2.4.2 技术创新绩效的维度 (9) 2.5 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综述 (9) 2.6 知识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综述 (10) 2.7 研究评述 (10) 第3章概念模型 (12) 3.1 理论框架 (12) 3.2 研究假设 (13) 3.2.1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 (13) 3.2.2 知识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 (15) 3.2.3 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管理能力 (15) 3.2.4 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 (15)

3.3 研究理论模型 (16) 第4章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8) 4.1 变量的测量 (18) 4.1.1 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 (18) 4.1.2 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 (19) 4.1.3 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 (19) 4.1.4 控制变量 (20) 4.2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0) 4.2.1 问卷设计 (20) 4.2.2 研究数据的收集 (20) 第5章数据分析 (21)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5.1.1 个人信息描述性分析 (21) 5.1.2 样本企业信息描述性分析 (22) 5.1.3 各题项描述性分析 (23)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24) 5.2.1 企业社会资本探索性因子分析 (24) 5.2.2 知识管理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 (25) 5.2.3 技术创新绩效探索性因子分析 (26) 5.3 信度分析 (27)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27) 5.4.1 企业社会资本验证性因子分析 (27) 5.4.2 知识管理能力验证性因子分析 (29) 5.4.3 技术创新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 (30) 5.5 区别效度 (32) 第6章模型检验 (33) 6.1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与分析 (33) 6.1.1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 (33) 6.1.2 知识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 (39) 6.1.3 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管理能力 (41) 6.1.4 企业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 (42) 6.1.5 Bootstrapping中介作用检验 (45) 6.2 结果分析与讨论 (47) 6.2.1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47) 6.2.2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 (49)

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管理和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知识管理和创新(附照片)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2012年04月30日06:55来源:文汇报作者:唐玮婕知识管理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本报记者唐玮婕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或许并不算新鲜。对于不少成功的企业来说,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招必备的“杀手锏”。 然而,数字时代的到来似乎正悄然改变着一切。微博、社交网络、维基百科……越来越多新媒体、新技术破茧而出,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在给知识的创造与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期“文汇-复旦管理学家圆桌谈”聚焦新媒体时代下的知识管理,探讨在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冲击下,个人如何挑选和应用,企业又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所拥有的知识为自身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应时代而生 问:知识管理这个概念兴起于何时?大概分为哪些研究方向? 张成洪:所谓知识管理,其实是对组织中各种有用知识的系统化管理。组织中的有用知识不仅包括以纸质或电子媒介为载体、可以用书面形式表述的显性知识,也包括存在于员工个人的大脑之中、很难用书面形式表述的隐性知识,系统化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创造、获取、组织、存储、传播、共享、服务、利用等全过程的管理,形成永不间断的知识创新、累积与利用的良性循环系统,促进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转换与共同提升。知识管理一般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

事实上,在所有的知识中,显性知识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80%甚至以上的,都是隐形知识。因此,企业管理知识一般会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强调的是编码化策略,也就是尽可能地把知识显性化,并进行知识编码后保存起来,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共享;另一种则把焦点放在隐性知识上,更多强调营造知识分享的氛围,通过人际交流,把隐藏在人们大脑中的知识传递出来。 徐笑君:知识管理这个概念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1959年首次提出。 他预见到社会经济形态将要发生质的跃变由工业经济迈步向知识性经济。在这个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员工主体将从操作工人转变为知识工作者。德鲁克认为,20世纪管理学的重要命题是如何提高操作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而到了21世纪,管理学的焦点转移到了知识工作者身上。于是,知识管理应运而生。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内涵得以迅速扩展,逐渐形成多个学派。 首先是狭义知识管理学派,主要研究如何有效管理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知识,如何定义知识,如何存储、转移、共享知识,其目的就是通过知识的创造和利用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简单来说,狭义知识管理学派有两个关注的重点,一是静态的知识,包括组织的记忆、知识库;二是动态的知识管理,比如如何创造、共享、传递等。 第二个是组织学习学派,更关注“如何学习”,研究各种学习的方法。譬如,探究个人、团队、组织学习方法的差异性,或者知识应用型学习和知识创造型学习之间的区别。 第三是学习型组织学派,研究通过营造何种氛围或机制搭建出一个学习型组织。最有名的研究成果之一,当属由彼得·圣吉撰写的《第五项修炼》。眼下众多企业从组织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出发,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已成为一大热点。有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00的企业中,40%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改造过;美国排名前25位的公司中,更有80%建立了学习型

他山之石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完整篇.doc

他山之石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1 他山之石——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安达信 安达信(Arthur Anderson, AA)公司主要从事会计与审计、税务、商务顾问、咨询服务等业务,因为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99.5%基于知识,因此,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贯穿于决策和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所有信息组合成一个中心知识库。该公司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促进个人和组织学习的过程”。在实施知识管理时,该公司的一些重要理念还包括: ●知识与学习密切相关; ●在将知识与管理结合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知识不容易管理,因为它存储在人们的头脑中; ●知识管理策略应该与公司的商业策略密切结合。 目标 ●帮助员工表达他们的思想; ●帮助知识经理们更好地组织知识; ●不断充实知识管理系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鼓励员工使用它;

●力求使企业的所有知识都变成可以查询和获取的显性知识。 计划的实施 安达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知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一个产业部门都有责任保证知识的共享。同时,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个产业部门都配备了一名知识经理,共计60名,其中一些人全职负责知识管理工作。 ●CIO与CKO的职责 前者关注技术,后者的工作集中于知识处理、调查和评估用户对知识产品的使用情况。但无论工作重点如何,两者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在企业内部,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上载到网上去,需要对它们进行评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上载。 ●技术平台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普通的软硬件平台(Windows、Lotus Notes和PC机)。所采用 的三大技术是:群件技术、Internet/Intranet、数据库和指示系统(Database & Pointer System)。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技术是以下三种: ①Lotus Notes 确保信息能够安全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②语音邮件允许人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交流; ③知识基地提供最佳实践数据库。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文档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盛大网络知识管理 专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帅威 学号 100497119 指导老师郭亚军 2011-6-02

1.案例 1.1盛大网络公司简介 盛大(NASDAQ: SNDA)是中国领先的互动娱乐传媒公司,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娱乐服务。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公司秉承运营网络娱乐媒体的雄厚实力,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及先进网络技术,最大限度为用户挖掘网络娱乐产业的乐趣。盛大的服务、技术及管理团队每时每刻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用户的娱乐需要。 1.2盛大遇到的问题 盛大CEO天桥最近为一个事情而头痛,史玉柱旗下的征途网络2005 年发布的同名网游《征途》与天桥此前发布的《英雄年代》极为相似,无论史如何辩解,事实就是这《征途》的研发队伍几乎全部来自盛大,而网游界后辈征途现在已成为盛大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件事留给天桥心中多大的痛,这些员工的跳槽,带走了大量的盛大公司资料,以至于盛大处于被动的处境。这究竟是为什么?该怎么解决?怎么去防止一个员工的离开,整个计划就瘫痪的情况? 1.3盛大的解决办法 对于盛大而言,除了企业的惨痛教训之外,还有其更深远的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是抓住产业的发展,寻找一些机会和点子,而在管理方面难以和传统企业相比,盛大也未能免俗。2005年盛大转型做的盒子娱乐计

划市场反应不理想,同时盛大主营的网络游戏的收入持续下滑。2006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盛大净营收3.414亿元,同比下滑31.3%;净利润1180万元,同比下滑95%。与此同时,网易凭借网络游戏《梦幻西游》的成功,逐渐超越了盛大。天桥当时经受了来自华尔街和舆论界的多方质疑。 2006年,当媒体蜂拥报道盛大进行战略调整,天桥在盛大部狠抓管理和控制,寻求一套机制以实现“没有天桥,盛大也能运转”时,少有人注意到,信息化已纳入天桥的视野。实际上,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ERP等信息化系统早就是企业的重要战略支撑,但是在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没人关心“向管理要效率”。显然,当天桥不管有多忙,每周五必到IT部门的例会上报到时,信息化已开始成为盛大的一项重要的企业策略。米丹宁告诉记者,“盛大开始把知识管理当做企业的一个战略来进行。” 而盛大在2007年脱胎换骨般的表现似乎在印证着天桥的正确。 1.31天桥的项目 盛大是在2006年5月启动知识管理项目的,当时盛大的情况并不乐观。实际上,短短几年来,盛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千余人,在急剧转型扩背后,各种管理问题纷至沓来。员工频繁流动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往往一名员工走后,随身带走U盘或移动硬盘,就带走了盛大的很多资料。 不会有人比天桥更能感受到这种痛了。在2006年年初IT部门的一次例会上,天桥了解到目前在实施的工作流系统具备的一部分文档管理功能后,他觉得远远不够。后来在听了米丹宁介绍的知识管理后,天桥当即决定上知识管理项目。实际上,这个信息化项目竟然与盛大的其他业务项目一起,名列盛大 2007年的十大项目。当天桥开始寻求信息化的支持时,他再一次体现了其做事的超前性和前瞻性。也许是天桥太超前了,米丹宁与其产生了一点分歧,他认为当时并不是上这个项目最合适的时间。“这个项目真的能做起来吗?”当时来自盛大其他高层的质疑声也不断,原来盛大2004年上马的ERP系统并不成功,至今只用到财务等少数模块,盛大上下由此对信息化项目不“感冒”。当时的工作流系统还没开始运行,效果好坏有待考察,紧接着就上知识管理,看上去怎么都有些冒险。 但在盛大这样一个企业中,天桥的想法是别人很难撼动的,这一次依然如此。但天桥却无法左右知识管理界。当米丹宁带着他的团队考察了包括IBM、微软等国外七八家企业的产品后,心里凉了半截。原来,知识管理系统供应商本来就没有几家,而且提供的产品并不成熟,各家产品多数倾向于某一方面而非一个全面的平台,有的公司冠名的知识管理系统实际上只是在OA软件上加了一些功能。 而对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调查同样不容乐观。按常理,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本身就在IT圈里,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应该不差。但互联网企业没有像传统企业那样,把信息化单独提出来做,更多的是在做业务系统时顺带做的,而知识管理系统更是鲜有企业在做。最终,盛大选择了微软的平台,出动了部最优秀的员工和微软部分资深的技术员一起,一共耗费100多人/月合作开发了盛大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于自己开发这一事实,米丹宁有几分无奈:“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一条路,其实是没有办法才选择自己开发。” 实际上,一切似乎有些机缘巧合。10年前的方正基本上是一年员工数量翻一番,半年业务模式可能发生变化,信息化建设追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市场上“没有几个像样的系统”。而在10年后,盛大面临了同样的问题,米丹宁的选择

知识管理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知识管理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4-11-25T14:26:31.10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9月上旬供稿作者:刘璐 [导读] 摘要院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知识管理能力作为中国城市提高创新能力的源泉,越来越受到城市的关注和重视。 Study on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the City Innovation Ability in China刘璐LIU Lu曰裴小兵PEI Xiao-bing(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摘要院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知识管理能力作为中国城市提高创新能力的源泉,越来越受到城市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旨在采用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知识管理与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模型以及相关假设。最后,利用SPSS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路径分析,对建立的关系模型及假设进行了验证。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knowledg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s the source of city innovation ability in China, knowledge managementcapability draws more and more concern and attention. With combined method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y, this paper aims to buildrelation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capacity of Chinese cities, and make basic assumptions. Finally, the paper usesSPSS software to carry out path analysis against survey data and to verify the model and assumption. 关键词院知识管理;城市创新能力;路径分析;实证研究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city innovation ability;path analysis;empirical research中图分类号院F20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003-04 0 引言 在全球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中国正经历着由制造型国家向自主创造型国家的转变,城市也正面临着以知识竞争为基础的新挑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作为经济发展主导因素的新型经济形态,可以通过知识的获取、配置和利用而形成规模的产业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具价值的不是有形的资产,而是无形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作为城市成长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重要支撑。只有改变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采用全新的思想和观念,才能为城市找到新的发展机遇。科学的知识管理过程是提高城市管理竞争力的动力,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因此,明确知识管理对现代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文献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管理能力与城市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其中,Cairncross 指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国家要在宏观层面不断调整知识的创造和吸收能力,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国家创新能力的规范性和连贯性[1]。Freeman首次提出“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国家和地方部门组成的,通过部门间的交流和互动来完成各种新型技术的吸收、修改和转移的网络结构[2]。 Groshbymark 指出城市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五部分,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创造、技术流动、外部创新环境、城市创新绩效,并且认为知识的获取和创造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Todtling 通过研究不同城市的创新数据发现资源相同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4]。可见,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而知识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能力的源泉和根本。Griliches 从系统学的理论出发,认为区域创新是相互关联的大系统,系统内的各城市间要相互协调、共同发展[5]。JOHANNESSEN 等认为知识管理要遵循特定的规律,不同的技术创造形式要配合相应的知识管理方式,才能实现城市创新绩效的最大化[6]。 在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中,詹湘东认为知识是区域创新体系中最为重要而又难以管理的战略资源,要确保知识在创新过程的有效管理,以最大化地实现知识的效能[7]。赵光州等人将知识管理活动分为创造、加工、扩散、应用四个过程,并强调知识管理活动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8]。石峰等人认为基于知识链接的城市创新系统存在正反馈机制,即系统对创新知识的管理能力决定了城市创新能力的高低[9]。赵峥通过分析知识管理与区域创新能力间的联系,找到了提高区域城市创新能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10]。李柏洲、苏屹认为知识管理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际生产中,要充分利用好知识管理这一管理手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城市创新系统,成为系统内的各个部门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桥梁[11]。张钢、王宇峰以区域创新为理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索知识管理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最后得出知识管理能力与区域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影响[12]。 通过上述研究,国内外学者在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做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多数文献注重知识管理与城市创新体系的研究,很少有学者将知识管理与城市创新能力间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合进行研究。本文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30 多个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建立知识管理与城市创新能力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找出知识管理和城市创新能力的内在关系,使知识管理能更好地为城市创新体系服务。 2 理论模型城市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将自身的科技知识、人力资源、文化体制等要素转化成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它能够推动城市的持久发展和长期进步。城市创新能力一般包括:知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体制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开始实施城市自主创新政策,随后全国涌现了大量的创新型城市。由于地理条件及区域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各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也不尽相同。本文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2012》[14]一书中31 个城市的知识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不同知识管理指标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和方向。 本文将集中研究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两个阶段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将知识获取细分为科技合作、技术转移、科研论文、外资投入等四个不同方面,知识应用分为产品研发、产业结构优化、新技术的投入产出率等三个方面。由于关于城市创新能力的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本文提出了两类不同的创新能力:以经济指标为标准的城市创新能力和以竞争力为标准的城市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详见图1。 根据知识管理与城市创新能力间的关系模型,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科技合作有助于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假设2:技术转移有

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部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班级:2010年硕士5班 学号及姓名:2010209450 曹刚 学号及姓名:2010209458 李如萍 学号及姓名:2010209463 孙营营 学号及姓名:2010209468 温文 学号及姓名:2010209471 张丽媛 提交日期:2010年11月11日

目录 一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3) 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综述 (5) (一)不同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问题分布 (6) (二)知识管理的定义 (6) (三)知识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过程 (11) (四)知识管理模型 (11) 1 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KBM) (12) 2 基于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模型(KTBM) (17) 3 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OPKM) (22) 三关于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管理内容的综述 (25) 四关于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综述 (29) (一)国外研究状况 (29) (二)国内研究状况 (30) 参考文献 (34)

一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创新一般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制造新的产品:制造出尚未为消费者所知晓的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采用在该产业部门实际上尚未知晓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开辟国家和那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尚未进入过的市场;(4)获得新的供应商: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创造或者打破原有垄断的新组织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M·Mansfield)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产品或工艺首次引进市场或被社会使用。曼斯菲尔德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学者认可并采用,曼斯菲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即 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在报告《1976年:科学指示器》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顾客知识管理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目录....................................................................................................................................... V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相关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的研究 (2) 1.2.2 国内的研究 (3) 1.2.3 研究述评 (3) 1.3 研究目的和方法 (4) 1.4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4) 1.4.1 技术路线 (4) 1.4.2 结构安排 (5) 1.5 创新之处 (6) 2 相关理论基础 (7) 2.1 顾客知识管理理论 (7) 2.1.1 顾客知识的内涵 (7) 2.1.2 顾客知识管理的构成维度 (8) 2.2 营销动态能力理论 (10) 2.2.1 营销动态能力的内涵 (10) 2.2.2 营销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 (11) 2.3 产品创新绩效 (12)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3) 3.1 理论模型构建 (13) 3.2 顾客知识管理与产品创新绩效 (14) 3.3 顾客知识管理与营销动态能力 (15) 3.4 营销动态能力与产品创新绩效 (16) 3.5 营销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16) 4 研究设计 (19) 4.1 变量的测量 (19) 4.1.1 顾客知识的测量 (19) 4.1.2 营销动态能力的测量 (20) 4.1.3 产品创新绩效的测量 (21) 4.2 问卷设计 (21) 4.3 问卷收集 (22) 4.3.1 预调研阶段 (22) 4.3.2 正式发放问卷 (22) V

知识管理与创新以公务福利为例

知识管理与创新 —以公务福利为例 蔡祈贤摘要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知识始终是一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独领风骚,俨然代表一种财富与竞争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迎应知识爆增、全球化与信息革命的冲击,知识需要妥适的管理,经由良善的管理策略,使各种有用的知识能有系统的选取、储存、分享,而其终极目的,则在便利的运用与创新。因此,知识管理与创新是新世纪组织最重要的竞争源泉。住福会于93 年5月成立知识社群,在团队的合作努力下,已建构完成公务福利知识管理系统,内含1743 个知识对象,形成一个丰富且便捷运用的知识平台。同时再经由持续的建置更新与鼓舞同仁点阅应用,一年来已创新多项福利措施,计有低率的优惠贷款、多元的协助服务、优利的住宅辅购、生动的文康活动、活力的休闲旅游等。对提升公务同仁的福利服务与增益福祉,帮助甚大,此系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之原则,使公教员工享受更多、更精致福利的有效作为。壹、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kno wledge )系指人类透过认知或思考过程,而获得一切有用的有形或无形的事物。千百年来,人类文明不断进化,知识亦不停的积累。挽近以来由于科学的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进步,知识的增长更为快速。根据学者的研究,当前人类总知识,每二至三年即增加一倍;每天有6千至7 千篇科学论文发表,平均每日出版13,000 本书。 管理大师于1993 年出版「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 ), 主张在资本主义之后的知识社会,资本不再是主导经济发展的力量,知识的运用与制造,才是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企业知识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安达信 安达信(Arthur Anderson, AA) 公司主要从事会计与审计、税务、商务顾问、咨询服务等业务,因为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99.5% 基于知识,因此,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贯穿于决策和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所有信息组合成一个中心知识库。该公司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 促进个人和组织学习的过程”。在实施知识管理时,该公司的一些重要理念还包括: ? 知识与学习密切相关; ? 在将知识与管理结合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知识不容易管理,因为它存储在人们的头脑中; ? 知识管理策略应该与公司的商业策略密切结合。 目标 ? 帮助员工表达他们的思想; ? 帮助知识经理们更好地组织知识; ? 不断充实知识管理系统,使其容更加丰富,鼓励员工使用它; ? 力求使企业的所有知识都变成可以查询和获取的显性知识。 计划的实施 安达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知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一个产业部门都有责任保证知识的共享。同时,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个产业部门都配备了一名知识经理,共计60 名,其中一些人全职负责知识管理工作。 ? CIO 与CKO 的职责 前者关注技术,后者的工作集中于知识处理、调查和评估用户对知识产品的使用情况。但无论工作重点如何,两者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在企业部,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上载到网上去,需要对它们进行评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上载。 ? 技术平台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普通的软硬件平台(Windows 、Lotus Notes 和PC 机)。所采用的三大技术是:群件技术、Internet/Intranet 、数据库和指示系统(Database & Pointer System)。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技术是以下三种: ① Lotus Notes 确保信息能够安全地在全球围传播; ②语音允许人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交流; ③知识基地提供最佳实践数据库。 实践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项目获得了以下成果: ①全球最佳实践项目(GBP ) ②网上安达信 所有员工都是部网的用户,网上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告(例如,金融市场产业)、相关资 源(例如,有关会议和有关公司其他投入产出的结果)以及网上对话与讨论。 ③电子知识蓝图 ④ 全球最佳实践基地(Global Best Practice Base ) 汇集了各类项目报告,共 2 万多页(同时有光盘版)。在总部有25 个人监督它的使用情况,并对容进行整理。该项目的定量和定性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构建事件的框架,并按优先次序排列。 ⑤ 商务咨询顾问 提供安达信所有的商务咨询方法(被制作成光盘),并提供50?100种工具,咨询人员可以将其作为辅 助工具。 ⑥ 专家向新手传递知识知识管理的难点之一是专家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新手,在安达信,新手通过全球培训数据库获得知识。 经验教训 ? 引入Lotus Notes 时,并没有提供全球最佳实践数据库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这个数据库很有用,因此安达信应该与Lotus 协作,提供能满足全球最佳实践需求的产品信息。 ? 应该尽早采用委员会或小组方式推进知识共享的策略,在知识创新、评估以及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知识经理的

创新与知识管理

创新与知识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尤其是在高速变化的动态市场和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创新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同时,在物质型经济向信息知识型经济的深刻转变过程中,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动的价值增值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组织效率更多建立在知识整合的弹性能力上。企业创新与知识管理结合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必然路径。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被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尝试,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战略和日常管理职能。这表明现代管理学已经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已成为社会的核心概念,人们也不断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溶入创新变革之中。最重要的进步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相应的对创新定义转变为:创新是将发明商品化的过程;是组织变革的过程;是有目的地引入和应用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反复性、迭代性的复杂过程;是在隐性知识作用下,包含一定反复性的线性的过程。透过定义,可看出创新不是简单的知识发现或知识创造,而是将企业资源整合的复杂过程,源自机遇发现或知识创造,经过技术开发、市场匹配、生产开发、市场开发得以实现,并通过评估反馈进入下一个更高层次创新的周期性过程。 把企业的商业创新分为选择新技术、商业匹配、创新实施和顾客价值评估四个阶段。相应于这四个阶段,创新过程中有四种能力,即选择能力、匹配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估能力,他们会影响到企业的动态创新能力。其中,各个阶段能力的高低都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能力,同时各阶段的反馈,又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前阶段的能力。选择、匹配、执行和评估能力的高低和各能力间的协调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随着人类在生产等活动中投入的智力不断增加,由智力活动创造的价值不断提升,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知识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组织的适应性、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通过确定、捕获、收集、组织、标引、存储、集成、检索、共享组织的知识资产,是对组织的知识资产及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识能够创造巨大的企业价值,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可是,如何创造、收集、分享和利用这些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主要通过一个项目型公司的案例,介绍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同时还将介绍一家名列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知识管理计划的部分内容。 一、客户的背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我们的客户是一家以对外工程承包为核心业务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几十个国家承担过数百个各种不同形式的对外经济援助项目和国内建设项目。公司对外工程承包总额在12亿美元以上。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亚洲、非洲、中东、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均设有代表处,承办公司的各类业务。 由于公司从事的大都是国际工程项目,项目的时间跨度一般比较长,有的甚至在10年以上,因此,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就变得至关重要。为此,在2001年,公司制定了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迈进的战略远景。 然而,许多因素制约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司在非洲承接了一个电站建设项目,项目组成员克服了语言文化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终于按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电站建设;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将这些重要资料和经验进行及时整理,当公司投标非洲另一个电站的建设项目时,新的项目组差不多是从头开始收集当地的资料,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许多原本已经解决的问题又一次出现,项目组不得不花费宝贵的时间进行重新协调和谈判,对项目成本和进度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公司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和机制。由于缺乏规范的和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每个项目组都是各有一套。公司中的绝大部分知识是以个人知识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员工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与保存在个人电脑或文件柜里的显形知识。公司领导早就意识到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必要性,然而在推行知识共享体系的过程中,公司面临着许多挑战: ?每个项目组都有各自的经验和诀窍,许多经验都是通过教训才取得的,因此, 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措施,就不愿意贡献出来 ?即便愿意同大家分享个人知识,又不知道谁需要以及通过什么有效 的途径来分享,许多知识散落在各处,不了解如何分类,很少进行 整理,难以查找

知识管理与创新的小抓手

知识管理与创新的小抓手 ?科研记录本 科研记录本制度就是一例。在华天公司每个科研人员都有一个由公司统一提供的本,用以记录有关科研技术活动中的每一个想法和细节,只要是头脑中想到的与技术有关的内容都要记录在上面。记录本的每一页上都有编号,如果与技术有关的内容不写到本上,让公司审计人员发现会立即被开除;如果一种想法是你在公司以外的地方想出来的,可以暂时写在别的纸上,但事后必须剪下来贴到记录本上。当这个人离职的时候,公司要收回这些记录本,审计人员还会检查是否缺页。这样万一你想带走这些东西只能复印,不会带走原件。 这样的记录本制度再加上职业人员发明条例的约束,就会形成一种威慑力:带走任何资源都是不行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华天公司也会花很多的钱来打官司。 ?产品定义 在华天公司,每种新产品最后都会形成一本产品定义,记录好有关这个产品的来龙去脉,定位属性和竞争分析等。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拿出来看它,如果这个产品是成功的,可以拿出来看成功在何处?如果这个产品失败了,也可看出问题出在哪一步?你可以随时研究和分析当时的思路。如果该产品有了改善,公司就会重新写一本,让后人知道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做的改善等等。这样的产品定义一般只印10本左右,印之前就已经非常明确是给谁的,再加上登记记录制度,每本是谁的、在何处,非常清楚明了。 在华天总部,类似这样的制度很多,以充分保证知识不流失,同时公司的IT系统又保证了知识的充分共享。再加上华天公司的企业文化历来注重知识分享,使华天的这些知识管理活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目前还没有知识管理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的统计数字,但华天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却毋庸置疑,并已成为知识管理界津津乐道的服务客户。 一切从理顺流程开始 华天总部的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后端的管理,但像中国华天这样的分公司,主要是做前端的市场开拓等工作,而总部的知识管理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于是在2001年下半年,中国华天开始了销售系统的知识管理实践。 流程规范大赛 时任中国华天助理总裁的龙飞阳开始像一个企业内部顾问一样,先是协助孙振耀做好整个中国华天3~5年的战略发展规划,接着又与每一个部门一起做规划,把每个事业部的5年战略理顺。在这一过程中,龙飞阳发现公司的战略流程存在一定问题,在流程的中间经常有脱节,于是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战略流程的规范与管理。 在这个时期,龙飞阳想起了过去经常在华天公司内部进行的TQC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这次为了理顺流程就又把这个项目弄了起来,成立了9个小组,针对公司中跨部门的问题,开始了整理流程和规范。这个项目用去了半年时间,最后还举行了大赛,这次大赛的一等奖直到现在仍然给龙飞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话应该转给谁? 这是对公司呼叫中心的改进。华天有多个呼叫中心的电话,经常接到客户对于电话多次转接的投诉。研究发现:客户一般只能容忍两次转接,但在中国华天,3次转接电话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顾客抱怨很多。于是华天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把所有客户打来电话的可能性都找到,理清每类电话都可能牵涉到谁……把流程整理以后,龙飞阳发现了一个问题:总机人员其实根本不知道有些事该归谁管!于是又要先给他们培训,使他们知道什么方面的问题应该找谁。前台人员也是如此。后又经过各个呼叫中心间人员互相交流,彼此互相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典型例题讲解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典型例题讲解 1.()就是从事信息分析,运用专门的专业或技术去解决问题、提出想法,以及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2.共享行为的产生与行为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乃至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解决分享行为中的许多心理因素及社会影响。 3.从总体来看,目前的信息管理正处()阶段。 4.知识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是()。 5.从数量上来讲,是知识员工的主体,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这是知识员工职业发展的起点的知识员工类型是()。 6.人类在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三个阶段后,目前正进入第四个阶段——(),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时代。 1.对信息管理而言, ( )是人类信息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和 增长与社会信息稀缺的矛盾是信息管理产生的内在机制,这是信息管理的实质所在。 2.()就是从事信息分析,运用专门的专业或技术去解决问题、提出想法,以及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3.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特点() 4.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是() 5.下列不属于信息的空间状态() 6.从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度来看,网络信息服务可以分 1.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的()观点是指,知识管理在历史上曾被视为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近年来才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管理领域。 2.着名的Delicious就是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的网络服务。截至2008年8月,美味书签已经拥有()万注册用户和160万的URL书签。 3.激励的最终目的是() 4.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 5.存储介质看,磁介质和光介质出现之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越来越() 6.下列不属于信息的作用的选项() 1.社会的信息化和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从几方面影响着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 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根本就是“()”,根据不同用户的行为、兴趣、爱好和习惯,为用户搜索、组织、选择、推荐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丰田的案例表明:加入( )的供应商确实能够更快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促动了生产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4.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需具备三个条件() 5.下列不属于文献性的信息是() 6.下列不属于()职业特点划分的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知识管理案例 ——对流程的知识管理 一、公司简介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蝶)始创于1993年8月,主要为顾客提供企业管理软件产品(金蝶EAS、金蝶K/3、金蝶KIS)及相关服务。金蝶拥有38家以营销与服务为主的分支机构和2000余家咨询、技术、实施服务、分销等渠道伙伴;营销、服务及伙伴网络分为南方、北方、华东、西部四大区域,遍及200多个城市和地区。 金蝶是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亚太地区企业管理软件龙头企业、全球软件市场中成长最快的独立软件厂商之一。金蝶是中国软件产业众多“第一”的缔造者:第一个WINDOWS版财务软件及小企业管理软件--金蝶KIS的缔造者;第一个BOS平台的缔造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三层结构的ERP系统--金蝶K/3的缔造者。 金蝶以引领管理模式进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帮助顾客成功为使命,为全球范围内超过5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成功提供了管理咨询和信息化服务。金蝶连续四年被IDC评为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占有率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福布斯亚洲》评为亚洲最佳中小企业、2007年被Gartner评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能力提供下一代SOA服务的十九家主要厂商之一。2007年,IBM与雷曼兄弟入股金蝶国际,成为集团战略性股东,金蝶与IBM组成全球战略联盟,共同在SOA、市场销售、咨询与应用服务、Sass多个方面进行合作。同时金蝶拥有“中国名牌产

项目管理中的创新知识管理

项目管理中的创新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金钱,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收益极为重要。从知识到效益,需要依赖于项目,在项目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创新知识管理,是把知识转化为财富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对项目管理中的创新知识管理问题进行主要分析。 一、知识管理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迅速,知识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甚至已经开始成为生产要素,需要专门地对知识进行组织管理,这主要表现在知识的传播速度变快、在产品和服务中知识的运用越来越高、各个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保护等各个方面。所谓知识管理,即把现有的知识交给会使用它的人才,然后分配到最恰当的地方,创造最大的效益。知识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二、项目管理中的知识分类 知识从深度来看,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写在书本上、文字化、而且可以通过正规系统的语言来传播的知识,也叫言传性知识,例如,技术理论、文件、专利等;隐性知识则是通过人的积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得独特的知识,它具有只存有于特定的场合和个人的思想中,无法进行正常的传播等特点,是一种相对隐藏的知识,也叫意会性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显性知识是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深化总结,上升为理论而来,在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时,其自身也得到深化,持续修正。多年以来,人们在日常中对显性知识的关注超过了隐性知识,其实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显性知识来宏观指导我们的工作,还要用到隐性知识,在一些细微的方面给我们特别的灵感,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 知识从本体论来分类,可以分为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两类。人是知识产生的基本,知识的产生来自于人对经验的深化和总结,没有人,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