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概述次氯酸钠的分子式为NaClO,分子量等于74.454。次氯酸钠是白色粉末,易溶解于水。商品次氯酸钠是无色或带淡黄色的液体,俗称漂白水。因浓度高,不能直接使用,在应用前必须用清水冲淡到需要的成分。次氯酸钠是目前重要的漂棉剂。

次氯酸钠的性状

规格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0~140克∕升的液体。

贮运需放在阴凉、通风处,务使不受强烈日光曝晒。搬运时小心轻放,不得与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放在一起。严防震动、撞击、容器渗漏。因其稳定性差,不宜久贮。

次氯酸钠的制备

次氯酸钠的制备方法有三种:

1.电解食盐溶液:电解食盐溶液在正常反应下,阴极放出氢气,生成次氯酸钠于溶液中。可以下式表示:

(1)NaCl→Na++Cl-

(2)2Na++2H2O→2NaOH+H2

(3)2NaOH+Cl2→NaClO+NaCl+H2O

2.加碳酸钠于漂白粉液中:漂白粉液与碳酸钠液相混和,成次氯酸钠与碳酸钙,如下式所示:

CaOCl2+Na2CO3→NaClO+NaCl+CaCO3↓

静置之,碳酸钙沈降器底,可得次氯酸钠的清液。

3.通氯于烧碱液中:通氯于氢氧化钠液中,则得次氯酸钠,反应式如下:

2NaOH+Cl2→NaClO+NaCl+H2O

注次氯酸钠的应用大致与漂白粉相同。就棉的漂白来说,次氯酸钠与漂白粉对比,有下列优点:

1.次氯酸钠无害粉末,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是安全的。

2.次氯酸钠易溶于水,配制漂液便利,工作场地也比较清洁。

3.漂白粉内有较多杂质,所以有效氯不能充分利用;次氯酸钠漂液很清洁,没有什么渣质。

4.漂白粉溶液是钙盐,次氯酸钠漂液是钠盐,钙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对布匹的渗透能力不如次氯酸钠漂液那样好,所以漂白效果也不如次氯酸钠那样好。

5.用漂白粉溶液漂白棉布后,在空气中透风时,布匹上生成了碳酸钙,附着在布上后水洗不易去除,易使布匹形成粗硬手感和在印染时发生不匀疵病,而次氯酸钠漂液没有这种缺点。这是因为次氯酸钠漂棉时所形成的盐类不是钙盐,而是钠盐,钠盐很易溶解于水,极易洗去。

6.次氯酸钠漂棉后,布匹上的漂液在透风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纯碱和次氯酸。反应式如下:

2NaClO+CO2+H2O→Na2CO3+2HCIO

纯碱极易溶解于水。因此,酸洗工作对次氯酸钠漂棉并不十分重要,漂白后只要加以充分水洗,就能得到柔软的漂物。但因漂布在加工过程中常易造成水渍黄斑,例如因屋顶或管件上滴下水滴而造成污迹,在布匹烘燥以前这种污迹不易发现,同时为了彻底分解次氯酸钠并中和布上碱质,一般仍在漂后用淡酸进行酸洗,以保证织物的洁白。

7.次氯酸钠不含钙质,不会引起钙斑,不会与肥皂作用。

次氯酸钠的性质

1.次氯酸钠的水溶液如果是中性,很不稳定,如果是酸性也不稳定,若是碱性(与氢氧化钠共存时),就比较稳定,所以常见的都是它的碱性水溶液。碱度不低于2~3%的溶液,可以储存10~15天。碱度较小的溶液分解较快,并放出不稳定的次氯酸HClO,次氯酸再分解而失去氯或氧。总的说来,次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性较一般商品差,故不宜久贮。

2.次氯酸钠是弱酸盐。次氯酸钠溶液属于一种复杂和不稳定化学系统,它的组成按溶液pH值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不同pH值下具有不同的氧化性能:当pH值=2时绝大部分为Cl2;

pH值=2~3时主要为Cl2和HClO;

pH值=4~5时主要为HClO,少量为Cl2;

pH值=5~6时主要为HClO和NaClO;

pH值=9时主要为NaClO。

3.次氯酸钠溶解于水后生成烧碱及次氯酸:

NaClO+H 2O NaOH+HClO

次氯酸再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氧:

HClO→HCl+[O]

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强,所以次氯酸钠也是强氧化剂,漂白作用的产生也就是由于这种新生氧的关系,把色素团破坏而漂白。

4.次氯酸钠对棉纤维的漂白作用,有人认为不是一个单纯的氧化作用。在弱酸性溶液中,有催化剂存在时或在光的照射下,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确是很快发生(HClO→HCl+[O]),对纤维的损伤比较剧烈。但事实上一般漂白都在弱碱性溶液中进行,漂白效果好,纤维的损伤也较少,足见次氯酸钠漂白是简

单的氧化作用之说不能令人信服。次氯酸钠的漂白作用主要由于次氯酸对色素双键所起加成作用。

总的说来,次氯酸钠和棉纤维上天然色素间的反应是比较复杂的,还有待于研究。

5.次氯酸钠溶液有腐蚀性,能伤害皮肤,操作时应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次氯酸钠溶解于水后的这项反应,作用的方向是同时向左和向右进行的,即既有烧碱和次氯酸的形成,又有回复成次氯酸钠的趋势。这种作用化学上叫做可逆反应,方程式中用两个反向的箭号来表示。

次氯酸钠分析法

商品的分级,依所含的有效氯量来决定,其分析方法和漂白粉相同。但必须指出,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是靠它经水解后析出初生态氧,如下式:NaClO+H2O→NaOH+HClO

HClO→HCl+[O]

像漂白粉放出的有效氯和水作用所生成的初生态氧一样:

Cl2+H2O→HCl+HClO

HClO→HCl+[O]

次氯酸钠的分析,是将一定量的样品于酸性介质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而释出相当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来滴定碘,然后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耗用量来计算出次氯酸钠中有效氯的含量。反应式如下:NaClO+2KI+H2O→NaCl+2KOH+I2

I2+2Na2S2O3→2NaI+Na2S4O6

操作1用称量瓶精确称取试品约10克,用水洗入500毫升的量瓶中,加水稀释至500毫升,摇匀。移取上述所制的试品溶液50毫升,加入预先放有1

0%碘化钾溶液20毫升、水100毫升及6N醋酸溶液15毫升的300毫升锥形烧瓶中,立即用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释出的碘I2,在黄色将近消失前加入淀粉溶液3~5毫升,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时为止。

计算

或1毫升0.1NNa2S2O3=0.003547克有效氯

操作2简捷法:用称量瓶精确称取试品1克,加少量水,做成次氯酸钠溶液,然后倾注入预先放有10%碘化钾溶液20毫升、水100毫升及6N醋酸溶液15毫升的锥形烧瓶里。立即用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释出的碘I2,在黄色将近消失前,加入淀粉溶液约3毫升,继续用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蓝色消失时即为终点。

计算举例:称取次氯酸液体1克,用0.1N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时耗用30毫升,那么,这次氯酸液体里所含的有效氯是10.65%。计算式如下:

次氯酸钠在印染上的用途

(一)作漂白棉纤维用剂在印染厂中多用次氯酸钠代替漂白粉漂白棉布、手帕、毛巾、汗衫等织物。用次氯酸钠漂白较漂白粉漂白的半制品品质为好,毛细管上升较高,不致产生硫酸钙等的拒染白斑。此外,对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也有显著的改善。次氯酸钠是最常用的漂白剂,对设备要求也不高。次氯酸钠价格低廉,除杂能力强,但也很容易产生氧化纤维素而损伤纤维,因此严格控制漂白工艺条件,以免纤维降解。次氯酸钠适用中、低档漂布及一般色布、花布的漂白。棉布用次氯酸钠漂白,通常有轧漂、淋漂和连续轧漂等方式。现举轧漂一例,轧漂时,先将棉布在绳状浸轧机中以次氯酸钠溶液浸轧,然后将其堆置于积布池中。次氯酸钠的浓度为含有效氯0.8~2.5克∕升,溶液pH值为9~10,温度20~30℃,堆放时间为1~2小时。继以冷水洗除布上残余漂液。为了彻底分解次氯酸钠并中和布上碱质,需将棉布用浓度3~5克∕升的稀硫酸室温酸洗,最后充分水洗,使布呈中性。

注 1.棉布的退浆和煮练程度对漂白有显著的影响,退浆和煮练良好的棉布,所需的漂白时间较短,漂液浓度较低,而所得漂白效果较好。反之,所需漂白时间较长,漂液浓度较高,而所得的白度较差,纤维的损伤也较多。

2.许多重金属或重金属化合物,对次氯酸钠具有催化作用,能促使其分解,并使纤维遭受严重损伤。催化作用以钴、镍和铁的化合物为最强烈,其次为铜,锡的情况较好。因此,漂白设备不能采用铁器,漂液不能含有铁质。漂白时,必须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免引起次氯酸钠溶液迅速分解和纤维脆损。

3.用次氯酸钠漂白比用漂白粉合宜。漂白粉在漂白过程中产生碳酸钙沈淀,如溶解不完全,沾在织物上还会产生破洞。因此漂白后必须经过有效的酸洗。而次氯酸钠则不然,它水解时生成的氢氧化钠为强碱,溶解度很大,和二氧

化碳作用生成的碳酸钠易溶于水,在溶液中能够产生缓冲作用,所以溶液的p H值降低较少。

(二)作漂白维纶用剂维纶纤维一般具有氧化镁白度的92~94%,卷曲纤维约相当于氧化镁白度的85~88%。因此,在染深色时,可免除漂白,但染浅色时仍需要漂白。维纶纤维适用的漂白剂有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等,维纶纤维与羊毛混纺织物的漂白,可采用双氧水。亚氯酸钠与次氯酸钠比较,亚氯酸钠的漂白作用较为温和,因此较适用于维纶。

注用次氯酸钠漂白维纶纤维大致是将维纶纤维在常温下浸入含有效氯3~5 g∕升的漂液中,经10~30分钟后,取出脱水,再用3~5克∕升硫酸液处理10~30分钟,温度30~50℃。然后用水冲洗,直至不含游离氯为度。游离氯必须去除干净,否则纤维在干燥过程中会发黄。为了彻底去除游离氯,可用大苏打脱氯或用氨水中和。

(三)作较难氧化的还原染料氧化发色剂士林黄G用于着色拔染色浆时,必须随印随蒸随洗,否则难于氧化发色。必要时可用过硼酸钠或次氯酸钠溶液处理,效果较好。

士林黑BB用于棉纱染色后需用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5克/升左右)室温氧化15~30分钟,才能使墨绿转变为乌黑色。士林黑BB用于棉纱染色后,先经酸洗去除棉纱上的余碱,再经水洗去除余酸和浮色,接着需用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5~2克∕升)冷处理10~20分钟,透风,再经水洗、酸洗、水洗,然后皂煮,使染料充分氧化发色。

注士林蓝GCDN、汽巴蓝2B、溴靛蓝4B、士林艳绿4G、士林蓝3G等均不宜用次氯酸钠氧化。如发生过氧化以致色泽变萎暗时,可用葡萄糖肥皂液充分沸煮,或用淡烧碱保险粉液处理纠正。

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是一些真菌,如曲霉属、青霉属及镰孢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易引起人和动物病理变化和生理变态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证实,真菌毒素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可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部分真菌毒素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据世界粮农组织(FAO) 报告,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遭受真菌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千亿美元。 几种典型的真菌毒素及其危害: 迄今发现已有300 种真菌毒素,粮食中主要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不同种类的毒素有各自的特点及危害。 (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AFT是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包括B1,B2,G1,G2,M1,M2,P1,R1等十七种异构体。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发出荧光,根据荧光颜色的不同,可以把黄曲霉毒素分为B族和G族。AFT耐热,加热到280℃是才发生裂解而破坏,所以一般的烹调加工很难将其清除。AFT 在中性、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PH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钠盐,但此反应是可逆的,在酸性条件下又能形成带有荧光的AFT。 1、易受污染的食品 黄曲霉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非常广泛,主要受污染的食品有: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棉籽、大米、小麦、大麦及豆类及其制品。其中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污染严重,其次是大米、大麦,豆类很少受污染。 2、对人体的危害 AFT按急性毒性分级属于极毒类,其LD50为0.24~0.32mg/KgBW(雏鸭)对人主要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脑病。 黄曲霉毒素的慢性中毒发生在高温高湿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表现类似雷耶氏症,如1963年发现于泰国的神经系统疾病,每年泰国有几百名1-13岁的儿童,由于类似于雷耶氏症的急性脑病和内脏脂肪变性而死亡。 大量的动物试验表明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只是由于缺乏有力的人类流行病学证据,世界卫生组织将黄曲霉毒素定为人类的可能致癌物,但由于黄曲霉毒素可以引起几乎所有实验动物的癌症,包括灵长类动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Ⅰ类可能致癌物。 (二)赭曲霉素(Ochratoxin ,OT) 赭曲霉素是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的某些种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基本结构为苯甲酸异香豆素,包含7 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 在自然界分布最广泛,毒性最强,对人类和动植物影响最大。它是一种稳定的无色结晶化合物,溶于极性溶剂和碳酸氢钠溶液,微溶于水,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绿色荧光。OTA的溶点为134℃,其甲醇溶液在冰箱中保存一年而不会分解。赭曲霉素耐热,焙烤只能使其毒性减少20%,蒸煮对其毒性不具有破坏作用。 1、易受污染的食品 赭曲霉素的产毒菌较多,包括赭曲霉、疣孢青霉和碳黑曲霉,在自然界分

各种消毒剂优点和缺点

精心整理一、含氯消毒剂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该消毒剂分为以氯胺类为主的有机氯和以次氯酸为主的无机氯。前者杀菌作用慢,但性能稳定,后者杀菌作用快速,但性能不稳定。 常见消毒剂型: ①液氯,含氯量大于99.5%(V/V);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① ② ③ 优点: ①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毒性低; ③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pH等的影响。 杀菌作用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 ② ③ 面: ④ ⑤ A B C温度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 D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E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用。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6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④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清除; ⑤勿用于手术缝合线的灭菌; ⑥ 1 2 3 ① ② ③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国外称它为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缺点: ①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有一定的影响; ②对碳钢、铝、不锈钢等手术器械有一定的腐蚀性;

次氯酸钠消毒方案一

次氯酸钠消毒方案一

次氯酸钠方案 目录 一、次氯酸钠消毒原理说明 二、方案(一)免楼顶水箱 -------供水系统消毒及控制方式 -------此供水方式的优点及缺点三、方案(二)增加楼顶水箱 -------供水系统消毒及控制方式 -------此供水方式的优点及缺点四、方案报价

用;而使用次氯酸钠则没有这样的反应。因此,在越来越要求环保和健康的今天次氯酸钠更具环保优势。 因此,从系统的运行和安全方面比较,投加次氯酸钠比投加纯氯更加方便简单,更加容易控制,也更加安全可靠。 方案一 供水系统消毒及控制方式 1、现场情况: 现场由井水通过深井泵加压后到各用水点,供人饮水以及畜牧业。在此饮水过程中,水必须进行有效、可靠的消毒。为了能够达到用水卫生以及可靠的供水压力原理说明如下:(详细见图纸) 在井下放入一台不锈钢深井泵,放入的深度根据一年内以枯水期时的为准,水通过水泵加压后进入各用水点,在进入各用水点的总管上安装一台次氯酸钠消毒设备(即水泵的总出水管处)。 深井泵控制方式:采用变频恒压控制,根据用水点的压力进行恒压供水,保持用水点正常供水,不会出现水压忽大忽小,同时在控制方式上增加液位保护装置,当井水用完时水泵能够自动停机,保护水泵。 次氯酸钠消毒设备控制方式:在供水总管上加装一套旁通,通过计量泵加药投加到管道上,投加的药量根据用户的用水量要求自行设定。 深井变频控制柜与加药设备必须同时联动:水泵在恒压供水同时,变频控制柜必须给消毒设备一组信号,让加药设备开始通过计量泵开始加药。当用水点无人用水,水泵休眠时。即通知加药系统停止加药。 此供水方式的优点及缺点 此供水方式优点在于能够在用水点达到恒压的目的。缺点是水泵在无人用水的情况下休眠的时间很短。比较浪费电,以及水泵的使用寿命会减短,加药设备在水泵在运行时。必须不断加药。增加成本费用。

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 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发现历史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 黄曲霉毒素B1 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其中M1 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G1,G2,M1 和M2 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 发展史 1960年,英国发现有10万只火鸡死于一种以前没见过的病,被称为“火鸡X病”,再后来鸭子也被波及。追根溯源,最大的嫌疑是饲料。这些可怜的火鸡和鸭子吃的是花生饼。花生饼是花生榨油之后剩下的残渣,富含蛋白质,是很好的禽畜饲料。科学家们很快从花生饼中找到了罪魁祸首,一种真菌产生的毒素。它被命名为“aflatoxin ”,就是全国人民在蒙牛的努力下学会的又一个科学名词——“黄曲霉毒素”。自那以后,黄曲霉毒素就获得了科学家们的特别关照,对它的研究可能是所有的真菌毒素中最深入最广泛的。目前发现的黄曲霉素有十几种。蒙牛介绍给公众的“黄曲霉毒素M1”主要出现在各种奶中。M就是“奶”的意思。它还有一个兄弟M2。其实M1和M2并不是黄曲霉菌产生的,毒性也并不是最强。毒性最强的排行“B1”,B表示蓝色,因为它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蓝色荧光。除了亲兄弟B2之外,它还有堂兄弟G1和G2,因为在紫外光下发射黄绿色荧光而得名。B1 、B2和G1、G2,就是经常经常出现在农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代表。B1和B2被奶牛吃了之后,分别有一小部分会转化为M1和M2进入奶中。这就是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无法避免,不想饿死的人类也只好无奈地吃下一些。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不超过那个标准,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粮食。这也就是那10万只可怜的火鸡被害的原因。或许会有敏感的读者想到:既然那些花生被污染了,那么它们榨的油呢?1966年,就有一篇科学论文探索过这个问题。研究者找了一批严重发霉的花生,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已经超标到不可思议的地步。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用ppb为单位,1ppb相当于1吨粮食中含有1毫克。中国的现行标准是花生中不超过20ppb,而那批花生中的含量是5500ppb,无异于毒药了。

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

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消毒效果比选消毒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毒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加热、冷冻、辐照、紫外线和微波消毒等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剂有多种氧化剂如氯、臭氧、碘高锰酸钾等、某些重金属离子(银、铜等)及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属于化学方法消毒。 次氯酸钠为一种强氧化剂,在水溶液中生成次氯酸离子,通过水解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与其他氯的衍生物相同的氧化和消毒作用,消毒效果不如Cl 强。 2 但是采用次氯酸钠消毒会产生较多的消毒副产物,如三氯乙酸、二氨乙酸、氯仿等。次氯酸钠由于所含的有效氯易受阳光、温度的影响而分解,一般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操作简单。 次氯酸钠含有效氯6-11mg/mL。每产生1kg有效氯,耗食盐量为3-4.5kg,耗电量为5-10kW小时,其成本低。 次氯酸钠具有原材料价格低,刺激味小的优点,但其氧化性较差,脱色过程投加量大,接触时间长。 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溶解度是氯的5倍而且不产生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二氧化氯具有易爆炸,易挥发的特性,不宜储存,一般采用现场制取和使用。 二氧化氯不与氨氮等化合物作用而被消耗,故具有较高的余氯,杀菌消毒效果比氯更强。Ph=6.5时,氯的灭菌效率比二氧化氯高,随着Ph提高,二氧化氯的灭菌效率将很快超过氯。 二氧化氯在较广泛的Ph范围内具有氧化能力,氧化能力为氯的二倍。能比氯更快地氧化锰、铁,除去氯酚、藻类等引起的嗅味,具有强烈的漂白能力,可去除色度。 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消毒与去除色度的优缺点见下表

次氯酸钠性质.-共13页

次氯酸钠 目录[隐藏]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特性 ?第十七部分:制作 [编辑本段]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中文名称2:漂白水;漂水 英文名称2:hypochlorous acid sodium sait bleach 技术说明书编码:919 CAS No.:7681-52-9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编辑本段]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7681-52-9 [编辑本段]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腐蚀品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编辑本段]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编辑本段]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doc

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标 中文名:天然气[ 含甲烷,压缩的];沼气危险货物编号:21007 英文名: natural?gas, NG UN 编号: 1971 识 分子式: / 分子量: / CAS号: 8006-14-2 理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化 熔点(℃)/ 相对密度 (空气 =1) 0.55 性 相对密度 (水 =1) 0.415 沸点(℃)-161.5? 饱和蒸气压( kPa)/ 质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LD50: ??LC50: 健 康 健康危害 危 害 急救方法 燃烧性 闪点 (℃) 燃引燃温度 (℃) 烧 爆 危险特性 炸 危 险 储运条件 性与泄漏处理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其性质与纯甲烷相似,属“单纯窒息性”气体,高浓度时因缺氧而引起窒息。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25%~30%时,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 应使吸入天然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当呼吸失调时进行输氧;如呼吸停止,应先清洗口腔和呼吸道中的粘液及 呕吐物,然后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急救。 易燃燃烧(分解)产物/ / 爆炸上限( v%)15 537 爆炸下限( v%) 5.3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明火着火、爆炸危险。与五氟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溴、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或大型气 柜,远离容易起火的地方。与五氟化溴、氯气、二氧化氯、 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氧化剂隔离储运。泄漏处理:切断火源,勿使其燃烧,同时关闭阀门等,制止渗漏;并 用雾状水保护阀门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 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气要用排风机排至空旷地方。

各种消毒剂优点和缺点.docx

精心整理 一、含氯消毒剂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 一种优良的消毒剂。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该消毒剂分为以氯胺类为主的有机氯和以次氯酸为主的无机氯。前者杀菌作用慢,但性能稳定,后者杀菌作用快速,但性能不稳定。 常见消毒剂型: ①液氯,含氯量大于99.5% ( V/V ); ②漂白粉:含有效氯25% (W/W ); ③漂白粉精:含有效氯80% ( W/W ); ④三合二,含有效氯56% (W/W ); ⑤次氯酸钠,工业制备的含有效氯10% (W/W ); ⑥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 (W/W ); ⑦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90% (W/W ); ⑧氯化磷酸三钠,含有效氯 2.6% (W/W )。 杀菌原理: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有 3 点: ① 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它能通过扩散到带负电荷的菌体表面,并 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衡而致细菌死亡; ②新生态氧的作用,由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 ③ 氯化作用,氯通过与细胞膜蛋白质结合,形成氮氯化合物,从而干扰细胞的代谢,最后 引起细菌的死亡。 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毒性低; ③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 pH 等的影响。 杀菌作用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 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 的消毒液浸泡10 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 的消毒液浸泡30 分钟以上;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2000mg/L 的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 ② 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 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用1000mg/L 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m2 ;水泥地面: 350mL/m2 ,土质地面, 1000mL/m2 ),作用 30 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 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 分钟以上。 ④ 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漂白粉等粉剂含氯消毒剂按排泄物的物中,略加搅拌后,作用 2-6 小时,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中并搅拌均匀,作用 2 小时后排放。 1/5 50mg/L 用量加入排泄 用量加入污水 ⑤影响杀菌因素 A浓度与作用时间一般规律是药物浓度愈高,作用时间愈久,杀菌效果愈好。但漂白粉与三合 二药物浓度增高,其溶液 pH 值亦随之上升,有时反需延长作用时间才能灭菌; B酸碱度 pH 值愈低,杀菌作用愈强。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主要依赖于溶液中未分解的次氯 酸浓度,而溶液 pH 值愈低,则未分解的次氯酸愈多,随着 pH 值上升,愈来愈多的次氯酸分解成氢 与次氯酸根离子,而失去杀菌作用; C温度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 果降低; D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E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 用。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F水质的硬度硬度小于 400mg/L ,对其杀菌作用影响不大。

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919 CAS No.:7681-52-9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真菌毒素分析

真菌毒素分析 一般固体食品多选用浸渍、洗脱、索氏回流方法等,将样品和提取液混合后搅拌30~40min,或快速搅拌3min;液体食品则多选用液液分配的方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真菌毒素时,为了降低动物蛋白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为使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如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有效释放出来,在提取溶剂系统中可适当加入一些蛋白水解酶以提高回收率。必须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在确保不损失待测毒素的前提下除去干扰杂质,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通常是将提取的有机溶剂经石油醚或正己烷处理,以除去脂质和杂质。但这一方法较为烦琐,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柱色谱法是最常用的净化方法,其具体方法虽因样品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操作是相同的。 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一直是制约真菌毒素与人类疾病研究进展的关键。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通常分为三类:①理化检测方法,包括层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液)质联用等;②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皮肤毒性实验、致呕吐实验、种子发芽实验等;③免疫化学检测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进行真菌毒素检测,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三类方法中以免疫化学检测法灵敏度最高,但因需要特殊的抗体而受限制。 真菌毒素的分析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理化检测方法,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取 从样品中提取真菌毒素回收率的高低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食品基质严重影响真菌毒素的提取。食品基质不同,所采用的提取方法和溶剂系统各异。一般固体食品多选用浸渍、洗脱、索氏回流方法等,将样品和提取液混合后搅拌30~40min,或快速搅拌3min;液体食品则多选用液液分配的方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真菌毒素时,为了降低动物蛋白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为使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如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有效释放出来,在提取溶剂系统中可适当加入一些蛋白水解酶以提高回收率。 在食品和农产品基质中提取真菌毒素所选择的溶剂取决于待测毒素种类(一种还是多种)、毒素性质、毒素在提取溶剂中的溶解度、提取溶剂的毒性和价格、非测定成分(杂质)在提取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等。一般选用毒性小、极性大、价格低廉的溶剂系统。常用的真菌毒素提取溶剂包括甲醇、氯仿、丙酮、己烷、乙酸乙酯、乙腈和水的一种或多种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评价一种溶剂系统提取效果优劣的依据是回收率和提取时间,优良的溶剂系统应是毒素回收率高、干扰杂质少、提取时间短。如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vnialenol,DON)标准品添加到饲料中,用乙腈水(21:4,体积比)充分混合搅拌3min即可将毒素几乎全部提取出来,而要从天然污染的饲料中提取相当量的该毒素则需要16min,因此确定检测方法的回收率时应以天然污染的样品为基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 1、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如何?次氯酸钠溶液为什么是消毒液?(即为什么有消毒灭菌的特性)? 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 含量: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一般由电解冷的稀食盐溶液或由漂白粉与纯碱作用后小滤去碳酸钙而制得。 (1)理化性质 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R-NH-R+HC10-RNC+H2O(细菌蛋白质) 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 NAC10+H2O-NAOH+HC10 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 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次氯酸钠使用范围及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含氯消毒液推荐用量

次氯酸钠消毒.

一、概述 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双氧水、臭氧 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碘水、高价氧化水、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手段。 在所有的消毒剂中,尽管氯气最为经济,但是,由于氯气运输、管储方面的不安全;而且在投加上气体 同水体的溶解性较低,氯气瓶气压不断变化,存在投加计量不够准确的问题;加之,氯气等气体的极强扩散性 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游离氯的高活性同许多有机物容易形成诸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恶因等一类致癌的 氯代有机化合物,造成环境的第二次污染,故而,取消液氯的主张越来越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国外,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相当限制氯气的使用,尤其是公用场所和自来水厂主要以 使用次氯酸钠液体来进行消毒。氯气主要用于大型污水处理中最后的尾水排放消毒。 众所周知,次氯酸钠液是一种非天然存在的强氧化剂。它的杀菌效力比氯气更强,属于真正高效、广 谱、安全的強力灭菌、杀病毒药剂。已经广泛用于包括自来水、中水、工业循环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等各 种水体的消毒和防疫消杀。 同其他消毒剂相比较,次氯酸钠液非常具有优势。它清澈透明,互溶于水,彻底解决了象氯气、二氧化氯、臭氧等气体消毒剂所存在的难溶于水而不易做到准确投加的技术困难,消除了液氯、二氧化氯等药剂时常 具有的跑、泄、漏、毒等安全隐患,消毒中不产生有害健康和损害环境的副反应物,也没有漂白粉使用中带来 的许多沉淀物。正因为有这些特性,所以,它消毒效果好,投加准确,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于储存,对环 境无毒害、不产生第二次污染,还可以任意环境工作状况下投加。 但是,由于次氯酸钠液不易久存(有效时间大约为一年),加之从工厂采购需大量容器,运输繁琐不 便,而且工业品存在一些杂质,溶液浓度高也更容易挥发,因此,次氯酸钠多以发生器现场制备的方式来生 产,以便满足配比投加的需要。 单就次氯酸钠发生器来说,国家已于1990 年1 月12 日发布了GB 12176-1990 准。是一种已经 国家标认可、技术非常成熟、工作十分稳定、并有权威资料可查询的产品。诸多实际应用已经证明,次氯酸钠发 生器是一种运行成本很低、药物投加准确、消毒效果极佳的设备。目前,次氯酸钠发生器作为一种安全实效的 常规水处理设备已引起全社会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次氯酸钠发生器 1、工作原理 次氯酸钠发生器是一套由低浓度食盐水通过通电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以后生成次氯酸钠溶液的装置。其 总反应表达如下: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附件1: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①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他辅助成分的消毒液;②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 对原材料的要求 2.1. 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 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 2.2. 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 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 2.4. 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 2.5.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 对消毒液的要求 3.1. 外观 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3.2. 有效氯含量 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3. 稳定性 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4. 杀灭微生物能力要求

3.5. 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 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饮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 检验方法 4.1. 外观 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2. 有效氯含量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3. 稳定性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室温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 4.4. 对微生物的杀灭性能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5. 标签说明书 5.1. 产品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5.2. 在注意事项中至少要标明下列内容: 5.2.1. 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织物有一定的漂白性。 5.2.2. 产品应贮存在阴暗干燥处和通风良好的清洁室内。 5.2.3. 运输时应有防晒、防雨淋等措施;装卸应避免倒置。

次氯酸钠性质课件资料

次氯酸钠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中文名称2:漂白水;漂水 英文名称2:hypochlorous acid sodium sait bleach 技术说明书编码:919 CAS No.:7681-52-9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腐蚀品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以有效氯计)一级13%; 二级10%。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饲料中真菌毒素生物脱毒的研究进展

饲料中真菌毒素生物脱毒的研究进展 张晓琳汪洋*李爱科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真菌毒素是某些有害真菌产生的分子质量小、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存在不仅严重威胁着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也给畜牧业和食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法存在着营养成分流失、脱毒不彻底等问题,而不能被广泛应用。生物脱毒法不仅避免了上述缺点,还具有作用条件温和、安全环保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脱毒方法。本文对饲料中常见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其生物脱毒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生物脱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研究人员探求实用高效、经济可行的真菌毒素生物脱毒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饲料;真菌毒素;生物降解;生物脱毒;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S816.17;S3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真菌毒素(mycotoxins)是某些真菌在污染谷物或者食品的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由其引起的中毒症状被称作是真菌毒素中毒症状(mycotoxicoses)。目前,已经发现真菌毒素的种类达400多种,其化学、生物学和毒理学性质多种多样,主要的毒性作用包括致癌作用、遗传毒性、致畸作用、肝细胞毒性、中毒性肾损害、生殖紊乱和免疫抑制。真菌毒素的存在不仅给人类及牲畜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也造成了相应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被真菌毒素污染,约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营养和经济价值,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另外,2003年末至2004年秋,由于养猪行业大量使用发霉玉米,动物出现多种并发传染病,养殖场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据调查,仅河南省死亡猪只就达1 000万头。如果以平均每头100元计算,经济损失达10亿元;如果再考虑饲料转化率低下、动物药品消耗增加,则2004年中国范围仅养猪业损失就在100亿元以上[2]。因此,如何解决真菌毒素对粮食和饲料的污染,对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人类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毒素污染饲料的脱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法。虽然物理、化学脱毒法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存在操作困难、降低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等缺点[3-4]。与物理、化学脱毒法相比,生物脱毒法具有作用条件温

各种消毒剂优点和缺点

精心整理 一、含氯消毒剂 凡是能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它是一种古老的消毒剂,但至今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通常所说的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并非指氯的含量,而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该消毒剂分为以氯胺类为主的有机氯和以次氯酸为主的无机氯。前者杀菌作用慢,但性能稳定,后者杀菌作用快速,但性能不稳定。 常见消毒剂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① ②③优点: ① 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② 毒性低; ③ 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精心整理 ①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②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③有腐蚀性; ④易受机物,pH等的影响。 杀菌作用通常能杀灭细菌繁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胞。 使用方法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① ② ③ 面: ④ ⑤ A B 氢与次氯酸根离子,而失去杀菌作用; C温度温度增高可加强杀菌作用。但不能对次氯酸钠溶液加热,否则会导致其分解,使杀菌效果降低; D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可损耗有效氯,影响其杀菌作用。对低浓度消毒液的影响比较明显。淀粉、脂肪、醇类的影响较小(甲醇对次氯酸钠反而有增效作用),但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影响较小; E还原性物质硫代硫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含氨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亦可降低其杀菌作用。在消毒污水时应予以注意;

. . F水质的硬度硬度小于400mg/L,对其杀菌作用影响不大。 6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置有盖容器中保存,并及时更换; ②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③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 ④勿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物品消毒前,应将表面粘附的有机物 清除; ⑤勿用于手术缝合线的灭菌; ⑥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纺织品时,消毒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二、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作用。它不属于含氯消毒剂,实际上为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在生产稳定性二氧化氯及二元包装的二氧化氯。 1杀菌原理 二氧化氯的杀菌原理: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能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导致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失去功能,使微生物死亡,它的作用即不是蛋白质变性,也不是氯化作用,而是强大的氧化作用,这种作用比氯化作用至少强2.5倍。 2杀菌作用 二氧化氯杀菌谱广,包括几乎所有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真菌病毒以及抵抗力强的肝炎病毒等。 3主要优缺点: 优点: ①广谱、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快速无毒使用安全; ②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作灭菌剂,也可作为消毒、防腐剂和保鲜剂; ③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国外称它为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缺点: ①有机物对该消毒剂有一定的影响;

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高等生物,是一类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叶茎,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微生物。自然界中的真菌分布十分广泛,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用来加工食品,但在特定情况下又可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些真菌本身不仅作为病原体引发人类疾病,其代谢产物真菌毒素(mycotoxins)也对人及动物造成危害。真菌毒素是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人畜进食被其污染的粮油食品可导致急、慢性真菌毒素中毒症(myco—toxicc)ses)。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玉米、大米及花生等是居民的主要食品原料,每年因霉变而导致25000t粮食不能食用。出口粮食由于真菌毒素超过输入国限量标准而遭警告或降低等级的现象时有发生。某些食物中毒、慢性病及癌症的发生与摄入含有真菌毒素的食品有关。1985~1992年,我国河南、广西、河北、安徽和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共发生由赤霉病麦或霉玉米导致的人畜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vnivalenol,DON)中毒15起。特别是在1991年春夏之交,我国部分省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受灾严重的安徽、江苏、河南等省正值小麦收获季节,暴雨使小麦的收割、脱粒等操作无法进行,导致大量小麦发霉,仅安徽一省就有13万多人因食用霉变小麦而发生急性中毒,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一、真菌毒素的种类 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现了300多种结构不同的真菌毒素,其中已经被分离鉴定的有20多种。Hesseltine就真菌毒素对农业及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对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黄曲霉毒素,其次为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0TA)、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橘青霉素(citrinin)、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ST)、展青霉素(patulin,Pat)、圆弧偶氮酸(cycloplazonlc acid,CPA)等,该项调查进行之时伏马菌素(fumonisins,FMs)尚未被发现。调查还发现,被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农产品是玉米、花生和小麦。因此,真菌及其毒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二、真菌毒素生长环境及其食物中毒特点 真菌毒素的形成与真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大部分真菌在20~28℃都能生长,在30~100℃,真菌生长显著减弱,在0℃几乎不能生长。一般控制温度可以减少真菌毒素的产生。温度25~33℃、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最适合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最容易形成真菌毒素。真菌食物中毒是指产毒霉菌寄生在粮油食品或饲料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有毒代谢物,人畜摄食后导致的中毒。真菌毒素病的特点:无传染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暴发常由某种食物引起;常有季节性;检查可疑食物,可发现真菌毒素。此外,根据真菌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或真菌毒素引起的病理现象,可将真菌毒素分为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震颤毒等。 三、防止真菌毒素污染的措施 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都有极大危害,但在自然界中要完全避免真菌毒素对食物的污染是很不容易的。目前仍没有十分可靠的方法可以完全去除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因此,需要综合的预防和控制真菌毒素的污染,要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防止产毒真菌直接污染食物,是防止真菌毒素污染食物的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 预防真菌毒素污染食品,必须做好两点。 ①隔离和消灭产毒真菌源区,尽量减少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无毒食品,造成二次污染。要防止粮食、油料等原料不被真菌污染,把好粮食、油料的入库质量关,如入库粮食不仅要作水分、杂质、带虫量以及一些品质指标的检测,而且应作粮油的带菌量、菌相及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 ②严格控制易染真菌毒素及其毒素的食品的贮藏、运输等环境条件,抑制微生物在食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