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

九阴真经之课程篇

一、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

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二、课程教育的形态的分类:

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智、体、美、劳等课程。

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

课程等。

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课程。

4、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

程和经验的课程。

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形课程和隐性课程。

6、还有人提出悬置课程的概念。

三、理想课程:

四、幼儿园课程概述:定义,形态与结构,性质与特点,要素:

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形态与结构:基本以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同时隐形课程特点十分突出。

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

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二)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

2、生活化

3、游戏性

4、生活性和直接经验型

5、潜在性

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课程理念:

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

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课程目标:过程取向←-----------→结果取向

课程内容:儿童经验←-----------→知识逻辑

课程实施:

教育方法:启发、诱导←----------→传递、灌输

教育形式:个别、小组←----------→小组、集体

课程评价:过程评价←-----------→目标评

五、课程开发的两种模式:

(一)目标模式:

1、代表人物:泰勒

2、涵义: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指导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4、对目标模式的评价

1、确定VS偶然

——怎样看待课堂内生成的内容?

2、分解VS整合

——怎样看待儿童的学习?

3、外显VS内隐

——怎样评价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5、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影响:

可取之处:

(1)课程设计条理清晰

(2)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性

(3)课程评价简单易行

(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缺陷:

(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应。

(2)容易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课程目标强调细化,与学前儿童整体地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4)课程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

过程模式:

1、代表人物:斯坦豪斯

2、涵义: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

3、过程模式的特点:

(1)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3)教师应当是课程方案的设计者、研究者,在课程评价中,教师应是诊断者

(4)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5)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的目标”或“总目的”。

4、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影响

可取之处:

(1)强调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

(2)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

(3)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缺陷:

(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

(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此往往会因为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

(3)容易造成完全否定教育工具价值的倾向

(4)可能会造成知识的工具价值不同程度地萎缩。

六、学科设计

诞生于二次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以内容的内在组织形式为依据科目中心和学科中心的区别:

学科中心强调系统的、学术化的、结构化的知识。

科目中心的知识可能是事实知识、缺少内在联系的知识为主,如家政、驾驶培训等领域,如强调各种生物事实的生物学等。

学习者中心取向

学习者中心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动机和需要为中心设计课程。

比较学习者中心设计与学科中心设计

第一,它以个别学生而不是以内容为其组织的线索。

第二,它不预先进行确定性规划,而是随教师和学生展开教育任务而变化。

问题中心取向

重点是关于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问题,从社会问题及学生(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因此内容经常是跨领域的。

一般包括:

(一)生活情境设计(P29)

(二)核心设计(P30)

七、课程内容的构成

(1)客观世界的知识

(2)活动方式的经验

(3)创造性活动的经验

(4)对待世界和客体的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

八、态度形成的途径

环境的同化作用:周围人对某事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影响儿童,使他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权威人物,如对儿童来说,家长和老师,进一步发展如同伴等,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经验的情绪效应:经验影响主体对客体本身的情感。幼儿对使自己体验到愉快满意的事物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如喜爱;对使自己感到痛苦的事物则形成相反的态度,如厌恶。

理智分析:当幼儿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特定行为的实际含义时,会根据这种认识对他们形成好或恶的态度。只要我们依靠研究所揭示的有关规律,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关

键性的学习经验,幼儿的情感态度同样可以按照我们希望的那样培养出来。

九、课程决策:

定义: 课

理论层次的决策:课程决策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问题,这一层次的决策常被称为“理论层次的决策”,是对课程的方向性问题进行把握。如幼儿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课程的效果及适宜程度? 技术层次的决策

在理论决策的指导下,对课程要素如目标、内容、组织和实施以及评价等作一些技术性的处理,这一层次的决策被称为“技术层次的决策”。

幼儿园课程编制就是通过上述两种层次的决策来制定出课程方案和计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进行课程的“再设计”,最后使课程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十、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课目的的具体化。

十一、课程目标的来源和依据

儿童发展、社会要求以及人类知识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源”。因此,要科学地制定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发展、社会要求以及人类知识,从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信息中寻求支持

十二、线”的评价之一——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就是对教育活动结果的预期。 标准:

1、内容:全面

2、具体:达成或发展

3、难度:适中

4、表述:简明

十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课程工作的“终点”,又是课程继续发展的“起点”,而且伴随着课程运作的全过程。

评价目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完善原有课程或者开发、发展新课程。

管理课程,包括选择、推广课程和幼儿园教育质量鉴定。

课程要素界定: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是要素,那么,课程组织就是把这些要素顺序化结构化。课程是经验——幼儿(主体)、材料(客体)、活动方式、活动情景等都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了。那么,课程组织不仅要考虑知识和技能,更要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以及对学习情境的要求,以及课程在向学习者学习经验或经验转化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

十四、课程组织的涵义

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要素科学地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十五、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

1、论理组织法

2、心理组织法

十六、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形式:

1、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分科形式、广域形式、综合形式

2、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核心课程较多地是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学习内容的。

3、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十七、教育组织的4种途径:

1:教师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

2:游戏和其他自发的探究活

3: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

4:环境-无言之师

十八、课程实施;

教师教的方式和策略:

(一)直接教学: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

(二)间接教学:特点: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物质环境或人际环境),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以发现学习为主。

(三)支架式教学:教师与儿童在儿童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

十九、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二十、区域活动:

定义: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在当前的幼儿园,特别是在城市幼儿园中颇受重视。它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埂

特点:

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的需要。

2、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学习。

3、活动区活动多为小组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区域活动的设计

1、拟订区域的种类:这是设计活动区应首先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

(1)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决定了活动区的种类

(2)创设活动区的目的本就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创设时,就要考虑尽量满足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3)幼儿人数与活动室面积决定了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

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是5—7人,因此在设计活动区时,必须考虑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室可能提供的空间,不能过于拥挤。

2、选择适当的活动材料:活动区的种类确定下来之后,教师就应去选择、收集适当的活动材料。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材料的性质及其使用方式决定了幼儿能学到哪些方面的经验。一般来说,各活动区都有一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材料。例如:

积木区:中大型号的积木。需要的话,还可以有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如易拉罐、各种小动物造型等。

角色扮演区:各种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其用途的服装、道具、家具等。

科学区:放大镜、天平、尺子等工具和各种适宜于幼儿探索的材料。

操作区:桌面积木、积塑片等各种拼插玩具、串珠、七巧板等各种拼图等。

语言区:图书、录放机、故事磁带等。如有可能,也可准备一些小木偶、小幻灯机,另设一个小剧场。

美工区:纸、笔、画架、橡皮泥、胶水、剪子、各种空纸盒等制作材料。

木工区:锤子、钉子、锯子、各种木条、木块等。

但活动区材料的这种稳定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需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或特殊需要与兴趣加以适当的调整或改变。

3、思考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与目标:区域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机会,但并不排斥教师加以巧妙的安排与干预。因此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思考各区的活动内容和具体目标。每隔一段时间,视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学习情况,删除已达到的目标,代之以更高一些的要求。当然,这必然伴随着材料的相应调

整。

区域活动的布置

1、确定各个活动区的空间位置:

(1)动静尽量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2)区域之间要有适当的“封闭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确而产生消极影响。

(3)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以避免儿童在活动时产生拥挤、碰撞等情况。为此,活动室中央和各个门口最好不要设置活动区。

(4)最好留有一块供集体活动用的场所。当然这个场所不一定非要单独开辟,如果有的活动区能够容纳下所有的儿童则完全可以代替之。

(5)避免出现“死角”,即教师视线不能随时看到的地方。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2、逐一布置各个活动区

要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是安全的。如家具的摆放要牢固、平稳等。

(2)自理问题。投放的材料应该是幼儿自己就能取到,并放回去的。

二十一、项目活动

概念:所谓项目活动(project work)指的是,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主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知。

项目活动与单元主题活动的相同点:

都强调儿童的兴趣和经验;

都主张课程要生活化,要以完整的学习促进儿童整体的发展;

课程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主题展开的等等。

具体不同:

1、项目活动的课程设计是动态设计,是随机生成的。单元主题活动是预先设计好的,活动中要按照预成方案进行。

2、项目活动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没有严格的区分。而单元主题活动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是严格区分开的。

项目活动的要点:所谓项目活动的要点,指的是它的五种结构性的活动形式。

1、团体讨论

2、实地考察

3、发表

4、探究

5、展示

二十二、学科活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学科教育目标的“一般发展”性

(二)学科教育目标的综合性

(三)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

(四)教学方式的活动化和教学结果的经验化

(五)教学计划的弹性化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二十四、单元主题活动

概念:单元主题活动,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特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能够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强调: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幼儿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自然事件”为本位的,而不是以抽象出来的“学科知识”为本位的。幼儿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较为全面、较为生活化的认识,而不是虽然精确但相互割裂的认识。

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

单元是课程的基本单位,所以单元主题活动的结构、设计程序、原则、要注意的问题等与前面所讲的有关内容基本一致。下面着重谈的是单元主题活动的设计应特别注意的方面。

设计的流程

1、列出单元名称、选择这一单元的理由和大体需要的时间

目前国内一般不把理由写出来。其实,这一步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思考这一主题的选择是否是非常必要、非常适合的。

2、确定单元活动总目标

由于选择单元主题时已经是多方面考虑的结果,设计者已经相当了解该主题的教育价值,所以将这种价值转写成目标不应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于一个单元往往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完成,所以,特别要注意目标的全面性。

3、拟订单元活动纲要

即考虑组成单元的系列活动具体有哪些,内容是什么,涉及哪些教育领域,每个活动可能有助于达到哪些单元总目标。一个活动可能针对某个目标,也可能针对某几个目标;而某个目标则可能通过几个活动共同实现。如果总目标中的某些条目没有对应的活动,那就必须考虑增加相应的内容。

二十五、五指活动课程

活教育的目的论

陈先生把活教育的目的划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必须具有五个条件: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服务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世界的眼光。

活教育的课程论

特征:

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作参考资料,这是直接的活知识,是直接的经验。各科应混合或相互关联。

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分节的时间表,时间为功课所支配。

内容丰富。

活教育的方法论

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主张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

例:让孩子自己倒水喝

课程的组织

从幼儿周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选择儿童感兴趣且又适合幼儿学的物和事作为“主题”,组织、融合儿童的科学、社会、语文、艺术、健康活动,从而使这些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就是五指活动课程的“整个教学法”或“单元教学法”。

课程的实施

1、应十分注意“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2、应注意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

3、应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法教导儿童

4、应多采取小组教学法

5、应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

6、教师应成为儿童的朋友,使幼儿不害怕、肯接近

教育评估

幼儿园应当有随时可以考察幼儿学习成绩的标准。

评价

五指活动课程的一些思想、观点与方法对我们现阶段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和编制仍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局限:

在理论层面上,五指活动课程想要努力避免课程中的知识中心倾向,力求课程向幼儿靠拢,但在实践层面上,仍然比较重视教材,对幼儿的反应重视不够。

尽管陈先生一再强调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五指不是五个学科,应整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施教,可惜在推行时,有时仍被误解而分科进行。

同时,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方面仍有不足等。这是我们在借鉴时应注意的。“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他创建这一课程的两大基本原则。在今天,这两大原则仍是有指导意义的。

二十六、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基本理论观点:

1、儿童发展是一个社会建构和社会共享的过程

2、教育要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

3、幼儿园的教学是一种自发—反应型的教学

4、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即课程)应具有过渡性

5、给儿童的知识要系统化

6、作业是重要的教学形式

教育评价

一般有关儿童发展评价主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很少采用西方式的智力测验。因为智力测验测的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对教学来说重要的是知道儿童即将能达到的水平。这就必须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观察、情景测验、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来评量了。

《幼儿园教育大纲》是评估教育工作质量的尺度。园长、视导员主要根据大纲的完成情况来评量教师工作,教师本人也以此为标准来进行自评。

评价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缺点:

(1)过于严格按照统一的大纲进行工作,束缚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2)过于强调幼儿园课程的入学准备功能

(3)过分注重集体作业教学

(4)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压制了儿童的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

优点: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一些应用性研究仍是有其科学性和严谨性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十七、认知理论的学前教育:

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的一般特点:

一、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的一般特点

1、高度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起源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且这种相互作用的动力来自儿童自身。同化、顺应和平衡化是儿童建构其认知结构的心理机制。

根据这一原理,认知理论的学前课程方案均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认为它无益于儿童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无助于儿童获得新的知识,因此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方案的一个主

要特点就是都倡导儿童的主动学习。

2、强调活动与游戏的教育价值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起源于动作和动作的协调,活动能激活儿童思维的内部运算,是智慧的源泉与发展的基础,所以重视活动和游戏的教育价值,是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的另一特点。这也就必然会重视活动教学。所谓活动教学,即是向儿童提供这样一些场合或机会,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广泛意义的试验,试验各种东西以观察结果,操作各种东西,操作象征物,提出问题并给自己寻找答案,把一次发现的东西与另一次发现的相吻合,把他的发现与其他儿童的发现相比较。

原因: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成人不同,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守恒实验

儿童的思维是单方面的,是直观形象的。

皮亚杰式的学前课程方案都努力遵照这样的原则:课程内容和指导方法尽量适应幼儿的自然能力和限度,不人为地加速其发展。

凯米—德芙里斯课程:经过这样的精心分析,凯米课程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内容体系。总体上看,由日常生活、传统活动和来自皮亚杰理论启示的活动三部分组成。

HIGH/SCOPE课程:这一课程方案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恩/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研制的。与凯米课程一起,被称为最有影响的皮亚杰式早期教育方案。这一方案还被称为皮亚杰式课程中最重视教师作用的一种。

什么是关键经验:关键经验不是特定教学活动的“菜单”,而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营养”。对教师而言,它只是一种提示物,指明应努力促使儿童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为教师观察、支持幼儿学习、为幼儿计划活动、评价早期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提供了指南。

关键经验是儿童通过适合自己的多种活动获得的。

它像是维生素,是儿童良好的智力发展需要经常吸取的基本营养。

课程结构

HIGH/SCOPE的课程由兴趣区(自选)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组成。

“幼儿园课程”复习纲要

幼儿园课程复习纲要 一、选择题 B 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斯坦豪斯 C 2.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 A.艾斯纳 B.杜威 C. 斯坦豪斯 D. 泰勒 B 3.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 看做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 A 4.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那些教育目标、怎样才 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和。 A.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B.进行哪些教育设计 C.提供哪些教学案例 D.运用何种方法进行评价 C 5.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是: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和。 A.课程内容即学习过程 B.课程内容即学习的认知过程 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即课程的实施过程 B 6. 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效果 D.课程活动 B 7.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秩序发展的高峰是。 A.2岁左右 B.3岁左右 C.4岁左右 D.5岁左右 C 8.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属于。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方式课程 D 9.不属于课程评价对象的是。 A.课程方案 B.课程效果 C.实施过程 D.课程活动 B 10.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A.“做” B.“做和学” C.“教和学” D.“教和做” A 11.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特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教师预定,选择和组织内容的主要依据是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它体现了()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 12. 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 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A 13.()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 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瑞吉欧教育体系 B、凯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 C、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D、海伊斯科普课程 C 14.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的两种设计倾向是: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复习题培训资料

《幼儿园课程》复习 题

12学前本《幼儿园课程》复习题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名词解释题 1、课程:其基本含义是指课业及其进程。(一)进程及学习科目和教材(二)课程及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三)课程及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四)课程及教学计划(五)课程及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综合课程:就是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 4、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5、多元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要素。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是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必要因素和组成部分.不同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包含着不同的要素.当幼儿园课程是指一种静态的课程文本时,其要素包括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四种;当幼儿园课程是指课程的编制过程(即动态的生长过程)时,它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动态要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程编制中的设计过程就是课程文本中理念、目标、内容、结构的形成过程.由于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对课程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课程文本的层面,所以,我们在此主要分析一下课程文本的四个要素.

2、简述古德莱德五层次课程理论。 ①观念的课程——理想的课程②社会的课程——正式的课程③学校的课程——领悟的课程④教学的课程——运作的课程⑤体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3、简述艾斯纳提出的课程类型 (1)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的课程。 (2)隐性课程,即学生在学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 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3)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三、论述题 1、论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一样,都注重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是,由于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期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 2、幼儿园中隐性课程的因素及重要作用 幼儿园隐性课程又称为潜在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

幼儿园课程论重点资料

《幼儿园课程论》形成性作业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25 道试题, 共50 分。) 1. 幼儿园课程与其它各级各类课程最明显的差别在于要求教育 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 A. 正确 B. 错误 2. 儿童中心课程是从( ) 来界定的课程。 A. 从学科维度 B. 从计划维度 C. 从经验维度 D. 从目标维度 3. 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反映”准备状态”的概念, 是依据的( ) 的理念。 A. 浪漫主义 B. 文化传递 C. 进步主义 D. 行为主义 4. 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 ( ) 的问题。 A. 为什么教 B. 如何教

C. 教什么 D. 教得怎么样 5. 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主要解决的是幼儿园课程中( ) 的问题。 A. 为什么教 B. 如何教 C. 教什么 D. 教得怎么样 6.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 ( ) 问题。 A. 为什么教 B. 如何教 C. 教什么 D. 教得怎么样 7. 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 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的课程定义维度是( ) 。 A. 从学科维度 B. 从计划维度 C. 从经验维度 D. 从目标维度 8. 以经验维度界定课程, 起源于( ) 。

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B.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C.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D. 迪卡尔的唯理论 9.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立场看, 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 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 A. 正确 B. 错误 10. 父母的职业状况、社会地位、经济收入, 幼儿园在社区的 地位, 幼儿园的师资水平等, 都属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所说的( ) 。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11. 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的课程模式是( ) 。 A. 发展适宜性课程 B. 光谱方案 C.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D. DI直接教学模式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整理.docx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是通过课程实现的,“没有课程,教育便没有借以传递其要旨、转达其意义、传播其价值观的媒介或工具”。止因为其重要性,课程被称为教育的“心脏”。 《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它既具有宏观性与理论性,乂具有具体性与应用性,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它既是幼儿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原理的具体化,乂是学前各领域教育的统整和综合,是一门 从理论到实践的”中介性”课程。 课程问题是教育系统中最繁难的问题之一。 概念的不确定性 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涉及的面广而多。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収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一)课程的词源 汉语中,课程一词始于唐代:课业及进程。英语中来自于拉丁语的"curriculums即 “跑马场”,据此,课程最常见的含义为“学习的进程”。课程的含义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二)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 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 这种课程定义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既代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是以往学校教育实践的真实反应。

基本观点 一?般认为,课程是科目和学科的代名词,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日的总和。也有人把课程与教材合二为一,视教材为课程的具体体现。这使得通过课程而进行的教育被简化为“教书”(教教材、教课本)。于是,教师就成为“教书匠”,学生也就成为“读书郎”。 2、评价 这种课程定义虽然把握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把教师的视线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圈子里,使得教师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定义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认知方面的学习,而非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対课程内容本身的理解也过于狭窄,仅局限于外在的间接经验,而忽略了学习者在校获得的直接经验。所以,这一定义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 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是针对传统教育屮的课程观念以及它所导致的“教材屮心"、“教师屮心”、“课堂中心”的弊端,从学习者的角度而提出来的。市于这一课程定义强调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所以它始终成为20世纪课程改革中的一面旗帜。 基本观点 由于学习经验是学生在与学校相互作用屮形成的心理生成物,所以,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扩大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屮心,使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等这样的问题。 评价 这种课程概念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以及所学东西对他们的个人意义。所以,有人将这一转变称为课程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其核心就是界定这一概念的视角的转移,即从关注书本到关注学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贴近它的本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这一概念有其合理的一面,是一种教育观的转变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反应。但它真正的影响范围较多地局限在学者的圈子和理论的层面上,它能够真正地被广大的教师接受并形成共识还尚待时原因Z—在于学习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带有主观性、个人性和模糊性,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07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 2.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3.斯坦豪斯 4.作业,秩序 5.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ABC 3.B 4.AD 5.A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2.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4.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课程即科目: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 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 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课程即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2.(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指的是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联为一体。 (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直线式组织指的是将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使前后内容互不重复;螺旋式组织指的是在不同的阶段,课程内容会重复出现,但是这些重复出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 3.(1)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程度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 (2)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次序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发展程序相近 (3 )所计划的教育活动应尽可能与个体和群体儿童的需要相符合 4.方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式,一切应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灵活地确定活动的操作步骤。 一般而言,方案教学可以包括以下3个步骤: (1)方案的起始阶段:包括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方案教学主题网络的编制。 (2)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在方案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双方始终处于积极互动状态之中,多种类型的活动保证了这种互动。家长的参与和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方案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方案活动的总结阶段:回顾儿童在方案活动进行过程中运用过的技巧、策略以及儿童的探索过程。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1)涵义 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 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 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取向反映在连续体的相对位置上。 (2)启示 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各种常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 在具体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时,能把握该教育活动性质及在结构化程度方面所具有的弹性范围; 幼儿园课程整体的价值取向确定以后,能比较清晰和理性地组合该课程的各种教育活动。 2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 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 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 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 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 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 发展,课程容应随学生的变化而 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 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 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这一 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 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容随 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与课 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 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有开 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能。 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识 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 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 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 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 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 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 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 类型。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 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 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 点。它以学生、问题和实践活动 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与个性发 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注重养成 教育,注重教育过程,注重问题 解决,课程评价以主观综合评定 为主,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 验。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五)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 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 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 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 育实践和结果。隐性课程有如下 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 道:(1)物质一空间。(2)组织一 制度。(3)文化一心理。 (六)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 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 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 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定义的涵义:1.幼儿 园课程是“活动”。 2.幼儿园课 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 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的活动。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 活动的总和”。 (七)幼儿园课程具有以下基本 属性:1.基础性。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八)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2.生活化。3.游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1、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层次把课程分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体验层次课程 5、美国斯坦福教授艾斯纳从课程内容出发,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 6、隐形课程发挥的作用:从物质空间方面:学校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从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文化心理方面:学校的文化价值、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其行为表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开放的正规课程。 7、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对目标模式进行详尽而透彻的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并系统的确立了过程模式。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9、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 2 页共 6 页

幼儿园课程复习备考方法总结

《幼儿园课程》 一、学科概述 1.幼儿园课程设计主要研究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 2.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原理),是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具体建构。因此幼儿园课程是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和转化的中介。因此,很少部分选择题考点在本书没有明确说明,需要考生结合理解进行做题。 3.课程结构: ①幼儿园课程的概述; ②课程的设计(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资源的开发); ③课程的实施(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④课程评价(评价的观念、要素、评价的实例); ⑤幼儿园课程设计(常见的三种课程活动:主题活动、学科活动、区域活动),该部分作为难点,活动设计题的考点,本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的体现。 ⑥典型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这部分与儿童发展理论比较相关,如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高瞻课程、蒙台梭利课程等,如果已经备考了儿童发展理论,这部分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所以也建议大家,在备考了儿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原理等基础性课程之后再备考幼儿园课程) 二、真题剖析 1.选择题。 思维导图:红色字体部分为重复考题。 重复率很低。多考一句话中的关键词,类似于填空题的考法。从8套真题的总数量来看,偏重于第2章和第8章。 (1)第2章:依次介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这是一套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①首先确定理念(导图: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②其次确定课程目标(导图:是课程运行的指南针,也就是要给一个方向,有了方向才有步骤);然后是确定课程内容(导图:是课程的心脏,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应教什么、幼儿应学什么) ③而后是课程实施途径:目标内容确定后,就需要设计相适应的课程实施途径。采取何种方式发挥课程的独特价值。 (2)第8章: ①内容都是典型的幼儿园课程方案,主要是使我们从中了解其理论基础和课程特色,领会不同课程模式的精髓,思考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的相关启示。 ②该章节和其他学科相连接,可结合刷题进行掌握。 (3)由于选择题重复率很低,所以我在思维导图里面也补充了相关知识点,所以内容看着可能较多。题量为20道,占得比重也不是很大,所以同学们可就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备考,刷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主观题的复习上。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图文稿

自考幼儿园课程各章复习要点超好的资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幼儿园课程各章考试要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 (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4.课程即教学计划。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 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 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 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这 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 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 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 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 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 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 学。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 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 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 性轻个 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 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 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 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 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 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的设 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 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 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 程,课程内容随学生变化而 改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 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 习,全面发展。这类课程具 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 多方面潜能。它的局限性在 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 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 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 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 他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 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 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 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 一种课程类型。活动课程本质 上是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 的,它集中体现着经验中心课

30002自考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复习重点校对版)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组织30002 自考课程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生活性和游戏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从课程类型的角度可分为学科(领域)活动.主题活动和经验活动;从组织形式的角度可分为全班集体括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从目的性程度的角度可分为教学话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就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定的教育理念,选择和确定每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基本步骤和方法的过程。幼儿同教育活动计划是具体的活动方案,它规定了活动的目标、括动的准备、活动的进程和环节以及活动的延伸等。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程序:明确理念,确定活动目标,确定内容和方法,确定环节,确定延伸活动。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经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适宜性原则 6、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是指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得到运行的过程,是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也是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7、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程序是:把握幼儿的状态,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幼儿活动的机会,引导幼儿获得新的经验,评估活动的成效。 8、幼儿同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主动活动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注重多种感官参与的原则和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二章 1、学科活动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划分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连贯教学的一种教育活动组织方式。内容分科、系统性、计划性是幼儿同学科活动的主要特点。虽然学科活动具有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便于教学组织的优点,但也存在割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割裂教育与社会及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学习的主体等方面的缺点。 2、领域活动是依据分科活动的属性,将具有相同或者相近属性的学科整合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模式。领域活动是在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继承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参考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幼儿园的学科活动也吸纳了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成果,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儿童化、综合化、生活化和弹性化几个方面的变化。儿童化表现为学科活动从幼儿出发学科活动、从幼儿出发修改现成的教育活动设计、教师基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进行指导。 4、综合化是指学科活动会逾越严格的学科边界,为幼儿呈现相对完整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课程复习资料全

《幼儿园课程概论》思考题 一、概念(23个) 1.P5幼儿园课程: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P12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内容,依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音乐等。 3.P12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所有体系的完整性。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综合课程并不以牺牲学科体系为代价。 5.P12显性课程: 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隐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6.P 3 9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7.P40生成性目标 :也称形成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8.P41表现性目标: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的。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 9.P66 幼儿园课程内容: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10.P89课程组织: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11.P97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2.支架教学: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就是通过教师的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的过程。 13.间接教学: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教育意图不直接通过教师,尤其是不直接通过教师的语言而借助于教学环境的中介作用传递给幼儿,是间接教学的最大特点。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发现学习为主。14.直接教学: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学 习。 15.P132形成性评价 :也称过程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作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

《幼儿园课程》参考复习题

《幼儿园课程参考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课程即( c ),这种定义力图纠正课程"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行动说"的失之浅表。 A.学习科目和教材 B.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C.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D.教学计划 2.( b )原则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A.兴趣性 B.发展适宜性 C.价值性 D.基础性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中,( B )形式最能为幼儿提供与同伴、教师交谈、讨论、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机会。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全班活动 D.个别活动 4.( C )主要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教师的变化和提高等等。 A.课程方案评价 B.实施过程评价 C.课程效果评 价 D.课程背景评价 5.幼儿园课程评价应该以( B )为主,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A.幼儿自评 B.教师自评 C.幼儿的他评 D.教师的他评 6.儿童从出生到五岁这一时期,不仅能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而且开始建立并完善各种感觉功能,因此可以说这是儿童的( B )敏感期。 A.语言发展 B.感觉发展 C.秩序感发展 D.群性发展 7.下列不属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范畴的是( D )。 A.有准备的环境 B.教师 C.教具 D.游戏 8.在蒙台梭利教室里,不是教师直接将知识教给幼儿,而是幼儿通过自己操作教具来自我学习,这是蒙台梭利感官训练教具的( D )特征。 A.教具的孤立性 B.操作的顺序性 C.工作的趣味 性 D.教育的自动性 9.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 C ) A.各种游戏的总和 B.各种科目的总和 C.各种活动的总和 D.各种教学的总和 10.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应是( A ) A.活动课程 B.游戏课程 C.隐性课程 D.学科课程 11.下列关于游戏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 A 没有目的的 B 注重过程的 C 愉悦的 D 积极参与的 12.认为游戏能使儿童实现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的人是( A )。 A 弗洛依德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艾里克森 13.儿童中心课程——是从哪种维度来界定的课程( c )。

电大《幼儿园课程论》考试复习题汇总

幼儿园课程论 填空 1.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认为,(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 2.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会表现出(以老师为中心)(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 导向)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 3.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 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4.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5.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 这4个方面组成。 6.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念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皮亚杰和维果 茨基的心理学理论(或建构主义理论) 及战后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7.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 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 8.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 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9.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 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0.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有(以学科为中心)和(以儿童为中心) 1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的采用括动的形式 1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 织与(螺旋式组织)。 13.幼儿园综合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 (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儿童生成为主的 教育活动) 14.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选择 1."ECCD"词汇的出现说明了( A )的趋势。A.保育和教育相结合 2.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B )。B. 泰勒 3.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A )A. 行为目标 4.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B )B 中 间系统 5.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 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D)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6.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BD)A.非真实性B.积极情绪D.自 由选择 7.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AB )A 建构活动 B 调查活动, 8.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AB )A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B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 9.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 A 蒙台梭利课程 10.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D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11.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ACD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C.能促进儿童系 统地把握知识、技能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12.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 D )D.海伊斯科普课程 13.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 BC )。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 14.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AB )。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 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5.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 C )的价值取向。C.课程内 容即学习经验 名词解释 1.DI直接教学模式: DI直接教学模式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 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 第1页共4页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五大领域: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隐性课程: 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即非预期的影响。 3.园本课程: 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4.单元主题活动: 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五指活动课程: 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分别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两个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的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7.维果斯基“心理工具”: 指的是认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能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 8.有准备的环境: 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 二、选择/判断: 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的标志)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 (1)确定教育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3)组织学习经验 (4)评价教育计划 2.高瞻理论(High/Scope)的来源: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注重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智力。《认知中心课程》的出版,标志着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70-80年代。1979年,High/Scope课程模式的著作《活动中的儿童》诞生,它进一步发展了High/Scope课程,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册答案也是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_课程即科目_、课程即经验、_课程即目标__、__课程即计划__。 2.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_____哲学__、心理学和___社会学_____,它们分别主要解决幼儿园课程中__教什么_____________、如何教和__为什么教__的问题。 3.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是__教育理念__________。 4.皮亚杰曾对教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__以及_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1.以学科维度定义课程,课程通常表现为(BD )。 A 学习者的经验 B 教学大纲 C 课程计划 D 教科书 2.“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 大系统 3.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作(ABCD )。 A 生活课程 B 经验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儿童中心课程 4.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A )。 A 蒙台梭利课程 B 瑞吉欧教育方案 C 方案教学 D 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具有下列哪些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ABD ) A 非真实性 B 积极情绪 C 目的导向 D 自由选择 1.活动课程 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 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 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1.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区别有哪些?

最新《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归纳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归纳 1、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层次把课程分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体验层次课程 5、美国斯坦福教授艾斯纳从课程内容出发,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 6、隐形课程发挥的作用:从物质空间方面:学校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从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文化心理方面:学校的文化价值、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其行为表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开放的正规课程。 7、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对目标模式进行详尽而透彻的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并系统的确立了过程模式。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9、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儿童发展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1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直接经验性);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价值性原则 12、不同的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13、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本质不同的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相应的课程价值观。它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1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可理解为: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15、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 16、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1.课程实施之前,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需求及社会需求;比较和选择课程 2.课程实施中,评价的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