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

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

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
2015年秋季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

2015 年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简答题:

答:1.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一)分析哲学由于它重在方法,不考虑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这样必然使方法分析有时陷于困境,不仅无法回答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甚至对一些教育概念和术语也很难分析清楚。(二)分析哲学不仅反对建立本体论、认识论的体系,而且反对回答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在分析哲学中是没有地位的。(三)由于分析哲学只重视对问题进行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其结果常常是走向支离破碎或咬文嚼字,成为烦琐哲学的一种形式。

2.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市民阶级的一种社会思潮。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12 世纪以前,培养僧侣的修道院是学校教育的唯一形式,神学是唯一的学科。12 世纪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了非教会的世俗学校和教授语言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文学科”,同“神学”相区别、相对立。所以,人们把14~16 世纪欧洲的世俗文化以及其中所贯彻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新社会思潮称为人文主义。就其主流来说,人文主义代表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它宣扬以人为本,赞美人的力量,讴歌世俗生活,鼓吹个性解放,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

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

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答: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二、论述题:

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

答:1.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特点问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塑造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性格。我们说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涵盖了全部,或者说其他各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没有任何影响,相反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在文化

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他各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各派的相互之争,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此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的又是全面的研究,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博采众长,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教育哲学体系所用. 2.(1)坚持历史观点传统都是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历史的评价事件和人物;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注意,我们尊重历史但不是颂古非今,而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2)坚持科学分析态度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既是历史传统,又是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就难免良莠杂陈,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删选工作,对过去的东西进行缜密研究和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上某些错误的结论中吸取教训,以免再重蹈覆辙,,因此,对于历史遗产,即使是优秀的,也必须持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态度,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都不可能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3)要在现代化上下功夫要做到“古为今用”,就需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接轨,涌现当代的科学观来审视过去,用现代的科学成果来丰富过去和解释过去。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智慧的民族,对人类文化教育曾经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在继承中进行创造和发展,把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教育服务,这就是我们对待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当采取的科学态度

第二次作业:

一、简答题:

.答:1.理性主义者都认为单靠经验不能获得真知,甚至认为从经验得来的感性知识是混乱的、不正确的。理性主义者都主张真知的来源是靠“天赋观念”,他们认为从先天得来的范畴或形式是普遍的和不变的,因而也就保证了知识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理性主义者都主张知识的构成靠一定的先验形式,他们把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当成了先验形式,并认为这些先验的形式,如同现成的模型一样,对知识起着规范的作用。影响:(1)在教育价值上,理性主义的一般倾向是:重知识,轻实践;重视文科教育,轻视实际教育;重视理论学科,轻视实用学科。他们把文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学科和实用学科分为高低、贵贱,引起了后来有关教育价值问题的许多争议。在理性主义者看来,为知识而知识的理性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理性主义这些主张,当然越来越不易为人们所接受。(2)在方方面,理性主义者偏重理性训练,注意人的内心的活动;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形式训练。他们把理性的训练,看得比传授某些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他们认为记忆许多死的知识是徒劳的。理性主义者注重形式训练,从发展一个人的智力的意义上看,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如果完全脱离实际,只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推理的活动,这种训练也不可避免的要犯形式主义的错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分歧,经常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当前在心理学上

的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之争,也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争论中的一些问题。

答:1920 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公布了“七点原则声明”:

⑴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2)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3)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一个布置作业的监工。(4)进行有关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5)对于儿童身体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注意。(6)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7)在教育运动中,进步学校是一个领导。

3.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

答:(1)课堂管理目标的确定,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是从明确目标开始的。(2)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建设两个方面。(3)课堂管理手段的运用――沟通:沟通是信息的交换。良好的师生沟通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沟通这一管理手段,采用简单、有效的图像、符号等作为载体,使沟通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保持一种真诚、信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还要主动积极地创造利于沟通的良好气氛,并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4)课堂管理有效进展的保证――激励:激励的方式有利用物质剌激作为鼓励手段的物质激励;有利用精神因素作为鼓励手段的精神激励;也有利用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作为鼓励手段的情感激励。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这三种激励方式,使其产生有效的效果。

4.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1)思想**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2)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能力素养。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永恒主义教育的出现有其历史与社会原因。针对西方教育面临的问题,它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重视学习效果和学习努力的原则,提出学习经典著作的学习方法。从本质上讲,永恒主义是一种非常保守的教育理论,但其合理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很启发的。我认为,在一个浮躁的现代社会,阅读经过历史检验过的人类经典著作,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类知识的本质,是很有帮助的。一永恒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基本观点(一)永恒主义产生的背景永恒主义是20 世界30 年代在美国产生的教育思想。当时美国由于发生了经济危机造成了经济的萧条,,社会政局动荡,,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面对这样的局面,社会各个阶层对社会各种情况进行反思。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呼吁教育应该真正培养有素质有文化的社会公民,,以维持社会秩序,永恒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二)代

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永恒主义课程观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艾德勒和英国的利斯文通,法国的阿兰等。他们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心灵;主要培养青年适应社会环境,并且形成良好的品质;去改变现实环境,实现更加美好的一种生活。永恒主义反对实用主义的课程观念,提倡发展人的理性,学习古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来改变社会道德的缺失现象。二永恒主义的课程观永恒主义强调学习永恒的课程,永恒主义的代表人物赫钦斯在《高等教育》一书中说“我们提倡永恒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抽绎出我们学科的共同因素,因为他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因为他使我们和人们曾经有过的最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因为他们对于如何进一步的研究和对于世界的任何理解是首要的。”(一)永恒主义教育观的思想基础1、永恒的存在的实在论永恒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是实在观。在介绍永恒主义的教育观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永恒主义的基本思想。永恒的原则控制着变化。永恒主义认为宇宙中的一切运动变化都受到永恒原则的控制,要使人真正成为一个人,要消除社会中的混乱现象,使人生活幸福,就必须理解这些永恒的原则。教育的任务就是使青年人理解这些永恒的原则,否则他们便不能理解宇宙和生活的意义,人类也就没有希望。永恒的原则高于科学。永恒主义认为,科学可以确定事实,给人以力量,然而科学并不能告诉我们发展、变化的目标。科学本身无法认识人、知识、道德的价值,它也无法发现生活的真理,所以科技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发展。人的生活的价值,取决于人的灵魂、理性对永恒原则的理解。人获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就是发展人的灵魂和理性,为此,需要教

育对其训练。永恒原则只有通过自由教育才能获得。永恒主义认为永恒的原则并不存在于经验科学之中,而是存在于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科学之中,永恒的原则只有通过“旨在帮助人类学会为他自己思考,发展他的最高级的人的力量”的自由教育去获得。2、不变的永恒的人生观永恒主义认为,人性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不变的、永恒的。赫钦斯指出:“每个人都具有作为人的职能。一个公民或臣民的职能在不同的社会可能各不相同,而且,训练、适应、教学或满足直接需要的体制可能也随之而变化。但是人之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相同的,因为它来自作为人的本性。”在永恒主义者看来,“人类最显著的特征是推理的能力,理想的成熟的人类是完全具有理性的。只有人类才能领会有关存在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不变特性,全人类都有同样的潜在能力,去实现个人和社会成就的完善性”。正是持这种人性观,永恒主义提出人要接受理智和道德的训练,即教育要精心设计教育方案。而且由于人类是不变的,对教育的需要是不变的,所需要的教育也是不变的。(二)永恒主义教育观的现代启示永恒主义把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力图让人们掌握哪些控制世界不变的真理,成为不近能够适应世界,还能创造世界的人。教育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主题是人,人是社会的,这就决定了教育与社会须臾不可分。同时,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不能是封闭的、脱离社会的。人们追求的理想是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同社会一样不可避免地处

在一个不停变革的状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教育能够给人以什么样的帮助,才能使人生活得更美好呢?对于我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管承认与否,似乎总是难以摆脱一个错误的倾向,即习惯于把教育看作实现政治或经济目的的手段。教育的工具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很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把教育看作政治统治的工具。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教育又被看作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即一定“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教育的经济功能被提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度。社会永远在变化,教育要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停的变革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技术等。这样,教育的稳定性和恒久性就显得日益突出与重要了,那就是对人自身的重视。本文以日本教育家井深大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我们必须面向未来,不拘泥于已有的概念,开展崭新的而又是最需要的教育。同时,既然人类建立了社会,那么,就不仅要保持不断提高作人必备的不变价值,才是教育的宗旨。”(三)永恒主义课程观的对课程改革的要求1、课程目标要设置的更为合理,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永恒主义课程以古典实在观为哲学依据,认为事物的精神先于物质本身而独立永恒地存在。他们认为教育的基本原理是永恒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理性的公民去参加未来的社会生活。永恒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赫钦斯说:“所谓改善人,意味着他们理性、道德和精神诸力量的最充分的发展。一切人都有这些力量,一切人都应最充分地发展这些力量。”这也就是他们的课程目标。永恒主义教育思潮把课程乃至教育的最高目的定位于学生理智的培养和教育,其真实用意在于,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

增强人的理智教育能力,使人们能够按照统治阶级要求的理性去生活和控制天性的冲动和叛逆,不要为追求物质的满足和平等与社会发生激烈的对抗,从而拯救处于严重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2、课程内容应当由永恒学科构成,培养具有知识构成稳定的人从“永恒真理”观、永恒人性观与发展和培养理智的课程目的出发,永恒主义认为“永恒学科”是训练理智的最好方法。赫钦斯指出:“课程应当主要地由永恒学科组成。我们提倡永恒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抽绎出我们人性的共同要素,因为他们能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因为它们使我们和人们曾经想过的最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因为他们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和对于世界的任何理解是首要的。”永恒主义提出的永恒学科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进行理智训练的工具。就理智训练的内容来说,永恒学科有哲学、文学、历史,就理智训练的方法来说,永恒的学科有数学、科学、艺术,就理智训练的工具或技能而言,主要是指读写算的知识技能,此外要掌握本国语即英语,还要掌握古典的语言,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在大学课程方面,就是把“名著”作为课程和教材。在高等教育名著课程和教材的统摄之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为名著课程和教材的学习作好准备。在小学课程方面,永恒主义者认为其主要任务不是提供经验,而是为年幼儿童的将来成熟的理性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课程主要是进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养成道德习惯,熟记古典著作中的个别部分。三、永恒主义课程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一)教育目的在理性的基础上更加趋向人文理念永

恒主义教育代表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类共同永恒不变的特性。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发展人的理性,培养人的永恒“理性”是教育的永恒性原则。永恒主义教育的倡导者赫钦斯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出人性的共同要素,为培养永恒的人性服务。永恒主义代表者在批判实用主义教育时,指责该教育思想只注重眼前得失和学生对现实的一味适应,而忽视了教育对人类宝贵精神遗产进行传递的使命。永恒主义教育流派在他们的课程论中,将古典人文知识、传统文化遗产几乎置于至高无上的圣座,并认为其中蕴涵了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这是教育所要培养的永恒“理性”的源泉或途径。永恒主义的理性培养论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20 世纪之初,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西方欧美国家,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大爆炸,却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与人文知识的日益肤浅和庸俗。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暴露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中的幼稚和不成熟与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的本性。人们开始怀念那些曾经放射出灿烂文化光芒的古典文明,渴望以传统文化来滋润干枯的现代工业文于是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第一次遭遇经济危机的打击所带来的经济萧条、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加剧的混乱,作为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教育自然成为人们进行反省时所关注的焦点,一直占传统地位的进步主义教育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使之即刻成为众矢之的。这样,一些人文主义者带着对旧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中世纪以来曾长期辉煌的古典文明教育的怀念,寻得古典实在论为其自身的哲学基础,将人性视为人类永恒不变的属性,将

培养永恒理性归结为教育的根本目的,高举古典文明教育回归的大旗,向只重视实科教育而忽视文科教育、只强调个性而忽略作为共性的人性的进步主义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对传统和古典文明的掌握永恒主义教育认为知识是真理,而真理是永恒的,即“知识是永恒的真理”,这是培养人的永恒人性的必需。永恒真理体现在“永恒课程”之中,永恒课程由永恒学科组成,永恒主义把古典语言和古代名著收纳为主要课程,有助于受教育者了解民族的传统并理解生活的意义。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有传统文化都是该民族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抉择、奋斗意识、生活理想在本民族历史发展长期的积淀的结合物。发展不能割断历史,教育不能抛弃传统。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学校里学生的人格缺失令教育者不得不陷入反思中,传统文明和人文精神遭受冷落给教育带来的紧迫感。对于传统文化,已经不是要不要继承的问题了,儿应该提升到怎样更好的创新构建传统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教育必须挖掘优秀的民族遗产和传统文化,达到传承与发展,更好的对现代人起到文化教育和洗礼的效果。

第三次答案一、简答题

1.简述经验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经验主义者的观点,在知识论上主持如下主张:感觉是人们认识的起点。经验主义者一般否认先验的原则,不承认有普遍的必然的理性原则。在认识过程中,经验主义者只承认心灵的被动性,否认主动性。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如下:第一,经验主义者把知识看作经验

的产物,因而特别看重教育的效能。第二,经验主义者否认先验的理性,不承认有超经验的一般原则,因而也就不崇拜权威。第三,由于经验主义者重视感觉经验,便重视感官训练和直觉教学。 2.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信条对教育实践行为的影响。

答:“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中心命题。它所讲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本质”是指个人的特殊本质。“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个人的本质是由个人的存在自由选择决定的。(1)在教育目的上。

(2)在师生关系上。(3)对于知识的看法(4)在道德教育方面

3.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4)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5)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7)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4.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答: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指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面对突发情况,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抓住关键环节,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归结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是智慧、理智、胆识和意志四者的独特结合和巧妙运用。二是对平时积累的教育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长期而深刻的了解,如果没有把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脉搏,班主任就不可能当机立断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三是其职业的特殊要求。一个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度健康而稳定的情绪,他应当有能力把自己个人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情感之外,他必须高度重视自己言行的后果。因而,讲求“教育分寸”并做到恰如其分,是教育机智能否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二、论述题 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

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包括: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三层。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持续、稳定、平衡、协调地发展。包括完成教育立法、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选择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确定可行的教育培养目标、建构合理的建议结构体系、安排合理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实施依法治教等方面。学校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

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设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轴,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特别是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享受、学会工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事;通过教育使得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发展自己;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全面的发展基础,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使得学生能够为适应职业的需要、享受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地学习。社会要个体可持续发展而推进教育终身化,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才是促进人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第四次作业答案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2、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

答:(1)、分析哲学由于它重在方法,不考虑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这样必然使方法分析有时陷于困境,不仅无法回答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甚至对一些教育概念和术语也很难分析清楚。(2)、分析哲学不仅反对建立本体论、认识论的体系,而且反对回答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在分析哲学中是没有地位的。(3)、由于分析哲学只重视对问题进行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其结果常常是走向支离破碎或咬文嚼字,成为烦琐哲学的一种形式。

3、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答: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第一、教育的永恒性。第二、教育的生产性。第三、教育的历史性。第四、教育的继承性。第五、教育的相对性。第六、教育的长期性。第七、教育的民族性。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上。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手段一方面是由人类智慧结晶的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其次教师必须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传递人类文化的精华。再则其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完善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都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其智力水平。(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论述题 1.结合我国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评价实用主义知识观(个

人在回答中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现实展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曾一度大行其道,引来了许多崇拜者和追随者。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实践产生过直接渗透,且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学术的理论建设。但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本质上乃是美国社会的产物,显然不可以拿来直接套用,而要求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进行理论再创造。这方面我国近现代的经验教训对本次新课程改革应该是具有很实用的启发意义的。其一,引进外来理论要准确理解其体系,不可无原则地“照单全收”,盲目崇外。杜威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本身并非尽善尽美。且不论它在理论上的一些致命缺陷(如期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这一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质的区别等),也不论其教育无目的在表述上的难以自圆其说,只看它实际上是社会改良派却被理解为“儿童中心论者”这一点所产生的危害就已经很严重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加评判地将杜威教育思想奉为行动指南,必然在实践上造成混乱,同时也不利于学理上的再创造。其二,引进外来理论要结合本国国情,服从和服务于本国的实际需要。任何一种文化教育思想都是特定社会条件的产物,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一思想对于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当代教育仍受封建弊病严重影响,现在考学在某些方面仍如同过去的科举,家长、学生一心寄望于通过学习而促使向上层流动,这一点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与科举时代的教育没什么两样。学子毕业以后寻求的

出路无非是以下几种:要么出来做公务员,吃官饭;要么进外资企业,挣高薪;要么进事业单位,求稳定;否则只能待业在家,成为累赘。学生学无所用,他们只能寄生于家庭或社会。这种状况决定和制约了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实用取向。例如,尽管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但另一方面许多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初中毕业生却仍然愿意排长队、托关系、交大钱要求上普通高中而不愿上职业学校。这说明了造成应试状况的社会原因,也表明了如今教育不符合社会所需,当今中国社会所需要的除了知识精英外,还有正如美国20 世纪初时所需要的一样,是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我们的教育却未能满足此需。因此,盲目照搬美国资本主义教育思想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陈鹤琴曾明确指出,美国固然有很好的教材与教法,但“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强调要“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与之相应,陶行知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的教育需要,主张根据中国近代社会国情的发展需要,将其改造成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并最终把“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去,实现了杜威理论的中国转型。其三,引进外来理论要结合本国国情,开展自主的实验再探索。一种外来文化教育思想是否适合本国国情,不能靠主观臆断,而应该通过实验进行检验与再探索。这就如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离不开其芝加哥实验学校、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离不开其晓庄实验师范学校、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离不开其南京鼓楼实验幼稚园与江西

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一样,陶陈二人都像杜威那样能够结合国情开展自主的实验探索,从而创造出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教育理论,为后人的教育探索留下了宝贵经验。反之,缺少自主的教育实验再探索,则必然不可能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复杂情况及其发展方向做出理性判断,这是近代教育改革为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

2018年西南大学教育学考研(专硕)真题分析

2018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解析 勤思考点命中率:80% 2018年考研已经落下帷幕,勤思教研室第一时间综合我们拿到考卷与学员反馈的信息,对2018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进行了分析与点评。其中除“校本教研”属于考纲外拓展考点外,基本上所有考点在勤思的模拟卷、习题库、讲义和日常教学、辅导中都强调过(详见真题与勤思各类教学辅导资料对照)。 面对2018年考研初试,大家都拼尽了全力,认认真真地对待过自己的梦想,所以你们都是这场战役的勇士。对于专业课这场硬仗你打的怎么样呢?这里勤思考研教育学为大家带来了2018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的一手战报。 一、题型分析 从西南大学的历年真题来看,今年的题型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变化,一改往年传统考题风格,首次设置六大大题,每道大题均只设一道题目,属于六道专题性的考题,每题均为24分-30分的大论述题。具体为:理论阐述、分析应用、课程教学、名著研讨、实践探讨、管理研究。总体题量不大,但是分值较大。 不过,参考西南大学自14-17年以来的题型,基本上是年年在变,18年也变也算是符合发展趋势的一种正常态了。大家在备考中首先要扎实基础;其次应考时要沉着冷静,不要为题型变化所限制;最后是针锋相对,考题问什么就回答什么,而且满坑满谷地全部答满,就是这样任性,不看花样只看内容就OK啦。 具体题型分值是第1-5题(24分),第6题(30分)。 二、考试内容 从考试题目来看,总体难度是中等略有难度。六道大题中四道注重对考试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道大题也是讲义的考点,考查对知识的全面了解与细致

复习程度;另一道属于考纲外拓展考点,考查对现实知识的灵活理解与开放回答。从考试科目来看,今年五道大题属于教育学原理考点,一道大题属于外教史考点。 总结而言:教育学原理的考点占据六分之五强,属于考试的重头戏,考到的考点也很基础扎实;外教史的考题,转换一下思路是很好回答的,千万不要被考题表述的形式所局限。这就要求考生一方面扎实基础知识,答题迅速且完满;另一方面,开放思路、转换思维、拓展回答。 三、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对照 一、理论阐述(本题24分): 描述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分析未来教育的产生背景及其教育应对的启发。 【勤思对照】《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基础强化班讲义》第一章第三节涉及 二、分析应用(本题24分): 概括全面发展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探讨该关系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 【勤思对照】《2018年西南大学教育综合模拟题(三)》第四大题1小题;《全国333教育学真题汇编·教育学原理》第五章第三大题2小题涉及

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讲解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答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 2、非指导性教学 答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3、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4、活动课程 答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 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活

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 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首先,导向功能。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其次,选择功能。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再次,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第四,激励功能。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最后,协调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 2.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一、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文化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要依据两个重要尺度一是社会需要二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教育主要依据这两个尺度对文化作出肯定和否定的选择即对符合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成为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对违背社会需 要又不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及以排斥、弱化或消除其影响。教育所选择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乃至核心的成分教育

西南大学《文字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参考答案: 一、分析汉字的结构。 1.象形 2.形声 3.会意 4.会意 5.形声 6.象形 7.形声 8.象形 9.形声 10.形声 11.形声 12.象形 13.形声 14.象形 15.象形 16.象形 17.指事 18.形声 19.形声 20.象形 21.象形 22.形声 23.象形 24.形声 25.形声 26.形声 27.象形 28.形声 29.形声 30.象形 31.象形 32.形声 33.会意 34.会意 35.象形 36.象形 37.形声

38.象形 39.象形 40.象形 41.象形 42.象形 43.形声 44.形声 45.会意 46.会意 47.象形 48.象形 49.象形 50.指事 二、名词解释。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2.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小学是我国古代关于汉语言文字学的术语,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汉字起源有很多传说,影响比较大的有结绳记事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2)汉字不是一时一地由某个人创造的,汉字是由汉族先民集体创造的,起源于6000年前,成熟于4000年前;(3)汉字来源于图画与刻画符号。 2.汉字不是低级文字;文字发展三阶段说是错误的;汉字时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文字;表音文字与汉字没有优劣之分;清末以来否定汉字有认识上的偏误;建国以来的简化汉字运动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汉字的前途应该让历史来回答,不应该人为规定;目前看不出汉字被拼音文字取代的倾向,但是要警惕矮化汉字和神化汉字的不良现象。 3.(1)表意字上加注音符。例:?简化字作鸡,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加注了音符"奚”,象鸡的形符被换成了鸟,成了一般的形声字。 (2)表意字字形上部分改换成音符。例:何是负荷的"荷”的本字,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潜在课程:指学校潜在课程指学校内部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式课程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 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4、课程:“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5、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一般来说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答:(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3)教和学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和学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教与学两种活动既是双边活动又是双向活动,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2、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

西南大学2016《教育学》网上作业(共4次)

第一次作业: 简答题 1.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 (一)分析哲学由于它重在方法,不考虑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这样必然使方法分析有时陷于困境,不仅无法回答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甚至对一些教育概念和术语也很难分析清楚。 (二)分析哲学不仅反对建立本体论、认识论的体系,而且反对回答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在分析哲学中是没有地位的。 (三)由于分析哲学只重视对问题进行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其结果常常是走向支离破碎或咬文嚼字,成为烦琐哲学的一种形式。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市民阶级的一种社会思潮。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12世纪以前,培养僧侣的修道院是学校教育的唯一形式,神学是唯一的学科。12世纪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了非教会的世俗学校和教授语言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文学科”,同“神学”相区别、相对立。所以,人们把14~16世纪欧洲的世俗文化以及其中所贯彻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新社会思潮称为人文主义。就其主流来说,人文主义代表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它宣扬以人为本,赞美人的力量,讴歌世俗生活,鼓吹个性解放,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 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二、论述题 1.论述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 答:1.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特点问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塑造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性格。我们说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涵盖了全部,或者说其他各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没有任何影响,相反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在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他各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各派的相互之争,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此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的又是全面的研究,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博采众长,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教育哲学体系所用. 2.(1)坚持历史观点传统都是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历史的评价事件和人物;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注意,我们尊重历史但不是颂古非今,而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

西南大学0209的答题卡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1515470353003 姓名:姚凯华 201 6 年 6 月 课程名称【编号】:文字学【0209】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答题不需复制题目,写明题目编号,按题目顺序答题 问题1答案:汉字与汉语的区别 (1)、汉字除受汉语的制约、推动外,还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和使用规律。汉字在发展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构形系统。有些异体字与构形系统不切合而被淘汰。 (2)汉字史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但不等同。如独体象形字一般比由它构成的合体字特别是形声字产生早,但并不意味着前者记录的词早于后者记录的词。 (3)在书面语言作品中,字与词或语素的对当关系是不平衡不整齐的。异体字、借字、古今用字的分合等都说明这一点。 问题2答案:(1)汉字的形体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后期的甲骨文、金文。在此后的三千多年中历史沧桑而沿用至今,其间汉字形体虽然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体变化是一脉相承的,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 (2)汉字的字体演变,总的来说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从古至今汉字的形体发展有几次大的变化,即篆变、隶变、楷变、简化。正体、俗体之分,始终伴随着汉字发展的全过程。 问题3答案: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1、结绳说: 《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3、河图洛书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 4、仓颉造字说: “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问题4答案:根据书写材质,古文字材料可以分为:陶文、货币文、玺印文、玉石文、简帛文、金文、甲骨文。 \

2020年西南大学岗培考试复习要点_高等教育学

北大改革标志性事件 高等教育的理念重点把握(见教材详细阐述):

德育是基石,

1.名词解释强调基本概念,重点把握: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制度(学校制 度、招生考试、),高等教育内部构成(教师、学生、课程与教学), 2.简答题:观点阐述(某一主题涉及的观点),eg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对已 有高等教育特点的归纳)、高等教育内部构成要素(学生学习特点、课程的主要特征eg专业性、探究性等)、高等教育遵循原则、师生关系的特点、招生考试类型等 3.论述题:我国德育改革的认识、困境、举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eg 现代化、双一流)、高等教育教师和学生特点、

一、外国高等教育: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1. 高等教育的数量、规模和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2. 高等教育的职能多样化; 3. 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 4. 高等教育的管理的现代化; 5. 高等教育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二、我国高等教育: 1. 萌芽(萌芽于夏商奴隶社会时期)、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于封建社会末期。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北大改革:1917年,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围绕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额等方面进行9个改革措施) 2. 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7阶段) (1) 1949-1956 起步阶段 (2) 1956-1966 探索阶段 (3) 1977-1985 恢复与发展阶段 (4) 1985-1992 改革起步阶段 (5) 1992-1999 改革初探阶段 (6) 1999-2010 改革深化阶段 (7) 2010-至今综合发展阶段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经济性、文化性和政治性对高等教育发着的影响,高等教育对三者功能的影响)

西南大学20年6月机考(0405)《教育学》第一套答案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课程名称:(0405)《教育学》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道题 3.0 分,共 30.0 分) 1. 在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A.桑代克 B.杜威 C.斯宾诺莎 D.荣格 2. 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学术流派,其中产生持久影响的是()和道家。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孟家 3. 以( )、杜威等人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 A.杜威 B.桑代克 C. 赫尔巴特D. 卢梭

4. 三级课程包括:()、地方、学校。 A.家庭 B.国家 C.社区 D.街道 5. 董仲舒的“三纲”即()、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A.君为臣纲 B.天为地纲 C.人为物纲 D.天地统一 6. 从性质划分,教育活动可分为教授活动、()活动和管理活动。 A.学校 B.学生 C.教师 D.学习 7. ()是按照一定教育目标而确定的在教育过程中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所有学习科目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 A.课程 B.教材

C.教辅 D.教程 8. 《学记》提出“未发先预”、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 A.相互补救 B. 长善救失C. 互为依赖. D. 因人而异 9. 以()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支配地位,从而主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0. 人类的教育价值包括:()和个人价值。 A.集体价值 B.团体价值 C.社会价值 D.虚无价值 二、

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0926作业

1、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是( ) C.《儿童权利公约》 2、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提出者是() C.马拉古兹 3、学前教育是通过()形式实施的 A. 学前家庭教育与学前公共教育 4、幼儿园的项目活动,又称为() A. 方案教学 5、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江西实验幼师 6、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A. 创造性游戏 7、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 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8、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D.育人的功能 9、学前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下列因素中属于教育活动的核心因素的是( ) A.活动目标 10、“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B. 杜威 11、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 0 一3岁末 12、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

B.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3、学前教育效益包括() B. 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 14、设立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 B.福禄培尔 15、幼儿园教学活动,其直接指导的方法有() A.讲述法 16、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 A.核心家庭 仃、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B.个别差异 18、幼儿园教育环境的首要特性是 D.安全性 19、托幼机构教育的原则是() C.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0、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为() A.互动性、民主性 B.互主体性、分享性 C.激励性 2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22、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包括的领域课程有() D.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23、课程评价有不同种类,从评价的作用和时间上进行划分,可分为() C.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24、认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 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26、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C. 环境

2020年秋西南大学0209《文字学》在线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0209学年学季:20202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A. 同化 声化 繁化 简化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徐铉 段玉裁 许慎 王筠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与“返”是()。 F. 代词 形容词尾 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繁简字 4、属于繁简字的是()。 岳—嶽

止—趾 猿—猨 寶—宝 5、下列人物不属于文字学家的是()。 蔡元培 许慎 顾野王 李斯 6、“日”是()字。 象形 形声 会意 指事 7、“武”是()字。 形声 指事 会意 象形 8、下列人物不属于文字学家的是()。 王力

唐兰 陈梦家 郭沫若 9、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繁化 简化 讹化 同化 10、“宴尔新昏,如兄如弟”中的“昏”与“婚”是()。 古今字 通假字 异体字 繁简字 11、下列著作,研究金文的是()。 《三代吉金文存》 《草字编》 《说文解字》 《文字学概要》 12、段玉裁的著作是()。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义证》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解字》13、许慎是()人。 东汉 西汉 北宋 清代 14、“果”是()字。 会意 指事 象形 形声 15、“域”是()字。 会意 形声 指事 象形 16、不属于今文字的是()。 隶书

楷书 章草 小篆 17、“闻”是()字。 象形 会意 形声 指事 18、“好”是()字。 象形 会意 形声 指事 19、“国”是()字。 象形 会意 形声 指事 20、“上”是()字。 会意

形声 指事 象形 21、《说文解字》主要分析()。 小篆 古文 籀文 重文 22、甲骨文是()代的文字。 商 周 商周 夏 23、“问”是()字。 会意 形声 指事 象形 24、“下”是()字。 会意

2016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

2016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真题试卷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简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我国的课程学者采用辛德等人的观点,将课程实施取向分为以下三种:(1)忠实取向。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如何,实现程度愈高,则愈为忠实;实现程度愈低,则愈不忠实。(2)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等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3)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为这个经验创生过程提供选择的工具而已。) 解析: 2.简述革命根据地的教学经验。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育为政治服务。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共产党通过教育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军队里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①在安排各类教育的发展时,按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保证了最迫切需要的满足。 ②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上,始终以服从战争的需要为原则,以形势教育、对敌斗争教育、阶级斗争教育、纪律教育、群众教育路线为主。③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课程方面少而精,以速成班为主,教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战斗和工作中学习。 (2)新型的教育体制。新型的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三部分。三个部分有主次之分,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又重于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现职干部的教育重于未来干部的教育。因为成人受教育后能立刻投入生产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干部,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的任务是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在教学制度和方式上,它缩短学制,注重教育联系实际和实效,普遍推行小先生制。(3)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联系。第一,在教育内容上,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第二,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注意适应生产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第三,革命根据地的师生还广泛参加各类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锻炼革命意志、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支援革命斗争和解放区的建设。 (4)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依靠群众办学。解放区的人民需要教育,但是政府能力有限,不可能包办教育,办教育需要走群众路线。“以民教民”是当时根据地教育的一个特点,其中“民办公助”的办学形式更是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即一方面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取集资、提取结余、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另一方面政府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群众办学就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群众自愿办学,教学内容也和群众息息相关,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尤其是成人教育要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的教育经验。 (5)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①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采用了更加实际和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缩短学制,有利于学生尽快学到革命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收到及时的成果。②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各类学校精简课程门类,删除不切合实际的内容。③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不受正规教师、课堂的制约,提倡小先生制,破除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干部教育中,多以自学为主,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相结合。) 解析: 3.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分数:2.00)

西南大学《教育学》网络作业题及答案1

2011年秋季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2、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不难看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试图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使既能集体上课,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仍在使用。 3、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4、非指导性教学: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二、简答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

2018秋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作业标准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302 学年学季:20182 《学前教育学》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 . D. 蒙台梭利 . 德可乐利 . 福禄贝尔 . 夸美纽斯 2、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认为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是( )。 .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评价过程 . 注意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和反思过程 .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替代过程和动机过程 3、构成幼儿发展的三大方面分别是( )。 . 社会性发展、体格发展和认知发展 . 思维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

. 心理发展、体格发展和认知 发展 . 情绪发展、心理发展和体格发展 4、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版《幼 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 . 每天4小时 . 每天3小时 . 每天2小时 . 每天1小时 5、在幼儿园课程理论发展中,教育家( )提出了行为课程。 . 张宗麟 . 张雪门 . 陈鹤琴 . 陶行知 6、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儿童公育思想的是( )。 . 梁启超 . 蔡元培 . 康有为 . 陶行知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容幼儿教师劳动的( )。 . 引导性

. 长期性 . 方向性 .艰巨性 8、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在小班进行 .在大班进行 .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在中班进行 9、3岁以后,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 .直觉行动性 .形式运算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10、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是()。 .F. 注重知识教育 .注重道德教育 .德智体并重 .注重身体锻炼 11、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西南大学教育学学德教育2020年上半年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教育学学德教育2020年上半年大作业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自觉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培育和自我陶养的过程。 参考答案: 道德意识 2、瑞士心理学家主要从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来研究道德发展的特点,并出版了《儿童道德判断》一书。 参考答案: 皮亚杰 3、儿童道德发展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社会进化过程中进行和道德转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 道德学习 4、道德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把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中教师在其中起到作用。 参考答案: 主导 5、我国古代儒家的创始人高度重视德育,提出了仁学道德理论。 参考答案: 孔子 6、古希腊人的教育有两种典型模式,即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强调培养发展的人。 参考答案: 和谐 7、回答的是德育实施中的“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它是德育活动能够发生、展开的起点,是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和现实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基础。 参考答案: 学校德育内容 8、德育方法中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和() 参考答案: 环境熏陶 9、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自觉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培育和自我陶养的过程。

道德情感 10、从教育效果看,教师作为道德示范者具有影响的社会价值,从教育主体看,教师作为道德实践者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 参考答案: 学生 11、儿童道德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大中小学段各有具体的德育目标,其中 在学段应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参考答案: 小学低年级 12、德育评价按照手段划分,包括量化评价、()和()。 参考答案: 质性评价;中性评价 13、德育过程的阶段需要教育者,研究与领会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有关资料,了解德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设定与明确每一德育过程的具体目标;选择与确定德育过程实施的具体内容;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科学的施教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答案: 准备 14、构成学生道德的结构要素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道德意志 15、()是指道德主体把外部的道德要求通过认知与情感的结合而变成内部需要的过程。 参考答案: 内化 16、教师提升道德素养过程中的自省是教师由道德他律向转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参考答案: 道德自律 17、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也是教师发展的过程,从知识的传递者、道德教育的权威转向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儿童道德成长的()。

2020年西南大学春季[0304]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学期:2020年春季 课程名称【编号】:学前卫生学【0304】 A卷 考试类别:大作业满分:100 分 答题要求: 1.第一、二、三、四题选做三题,第五题必做。 2.认真审题,按要求回答。 3.表明要点、阐明理由;每个要点要用番号标明。 一、什么是健康和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目标是什么?(20分) 答:1.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群体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促进个体或群体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养成或改变需要相应态度和理念的建立,态度和理念的建立需要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健康教育是一个传播知识—-建立态度—形成行为的过程模式,即KAP模式。 2.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卫生学的核心概念,因此,对于健康的了解和认识是研究和学习学前卫生学的基础和核心,关于健康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一个动态、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的概念。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判断个体是否健康。不能根据偶尔出现的健康或者不健康表现来认定个体的健康状况。同时,健康也是动态的变化的。美国健康教育专家科纳千叶和尼克森曾与上世纪90年代就指出:“健康乃是有机体从良好健康至不良健康或从完好至疾病连续谱上所呈现的状态”。人在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维度往往是健康与疾病的成分共存的,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3.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目标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幼儿园健康领域的目标是:(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012年10月由教育部引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了3-6岁儿童的健康发展目标:身心状况(1)具有健康的体态;(2)情绪安定愉快;(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动作发展;(4)具有一定的平衡力,动作协调、灵敏(5)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6)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7)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8)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9)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什么是体育锻炼?学前儿童体锻炼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0分) 1.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2.学前儿童体锻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宜性原则 学前期是儿童基本运动技能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体育锻炼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适宜性原则是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一项基本原则。一方面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应与其年龄所对应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不超出预期承受量。另一方面,要照顾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个体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各有差异,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开展体育锻炼时,教师应针对学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运动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情况,合理安排不同难度的动作和运动项目,并引导儿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对特殊儿童、肥胖儿童,以及有疾病、体质差等体弱儿童,应在体育锻炼中给予重点保护和指导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锻炼原则是指运用多种多样锻炼材料、组织形式和项目选择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可采取多种锻炼途径和活动类型,对于各类体育活动安排要考虑多样化和对称性。 (3)一贯性原则 由于学前儿童动作的习得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建立起条件反射,形成动力定型,体育锻炼对机体生理机能的良好影响,也是通过逐步适应经常变化的外界环境来实现的。因此,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必须坚持一贯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动过程的循序渐进。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时,首先应组织一些身体准备活动,帮助他们放松身体,消除肌肉和关节的僵硬状态,防止体育锻炼过程的运动伤害。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负荷也应适度,避免产生过度疲劳或造成运动创伤。在锻炼结束之前,放松身体,逐步减少运动量,促使身体能量和心率的逐渐恢复。第二,运动内容的循序渐进。学前儿童如突然从事高难度动作,易因神经系统或其他器官的过度紧张而发生运动创伤。所以,在选择运动内容时,应注意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逐步提高练习难度,使其机体能够逐步适应,从而提高运动技能。第三,运动量的循序渐进。在确定儿童运动量时,不能一开始定的很高,应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提高运动负荷量后,也应给予一段时间适应再提高,再适应,从而确保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谈谈如何应对幼儿的偏食挑食行为。(20分) 答:(1)首先孩子吃饭的地方要固定,吃饭前,父母尽量不要安排孩子进行看电视、听广播、看书、玩玩具等活动,应将电视等关掉,玩具、书籍收起来放好。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吃饭,研究表明,经常没有父母等亲人陪伴吃饭的孩子会滋生出孤独和被遗弃的感觉,以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年6月考试题答案文字学答题卷

2.汉字与汉语相适应。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汉语的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与印欧语系有明显不同.比如,英语词有形态变化,像动词根据时态而变化,如,“eat”有“ate, eaten,eating”的不同形态.名词有数的变化,如,one table,two tables (加”s“).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学号:姓名:层次:专升本 化,如,good,better best.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如,主格”I“,宾格”me“.数词有基数和序数的变化,如,one ,first.汉语“吃”在什么时态用都是“吃”.所以汉语不需要有表类别:网教专业:汉语言文学201 6年6月 示形态变化的语素符号,只有音节符号就可以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但汉字不是音节文字),一般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或一个词.它有一定的形体、一定的读音和一定的意义,课程名称【编号】:文字学【0209】A卷 这样,一个汉字既是语义符号,又是语音符号,又是语素符号,使用起来很是方便.这是汉字能长期作为表意文字而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 另外,汉字又可以克服因为汉语音节少而出现的问题.从语音角度来看,汉语一共有得分1600多个音节,这要表达复杂的事物,是远远不够的,而形体不同的汉字可以把口语里的同音词区别开来.“数目和树木”、“夕阳和西洋”、“中心和忠心”,在口头语言里是没有差别的,可用汉字写出来,意思就大不一样了.这也是汉字与汉语相适应的又一表现.(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3.汉字虽然数量很多,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但有规律可循.汉字并不是一些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方块符号,它是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而创制,按 一、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25分) 照一定顺序而书写的.早在西汉末年,人们就归纳总结了古人造字的六种方法,这就是“六答: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汉字是书写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二者关系紧密而且是相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