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2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3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4 On Self-destruction of Laura in Flowering Judas

5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6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7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9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10 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

11 广告英译汉中的创译原则

12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3 失败的逃亡—从《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亡看个人意识对社会的超越

14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5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16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17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18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19 Humanism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20 思嘉丽是淑女还是魔鬼?

21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

22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23 美国律师辩护中的预设

24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25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26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

27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28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

29 xx大学翻译方向学生发展规划

30 英汉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31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32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33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34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

35 (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36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37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38 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39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40 英语中的汉语词汇

41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42 非语言行为在英语交流中的应用

43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

44 论中英文习语翻译的处理技巧及文化差异

45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46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

47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48 The Services of Selfless Love---A Thematic Study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49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

50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51 中英姓名文化内涵的探究

52 中美动画电影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53 A Magic World: A Study of Magic Agents in Harry Potter

54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

55 从顺应论角度看劳伦斯小说中关于心理动机的语码转换

56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57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58 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分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小海鸥的成长危机

59 An Analysis of Symbolic Metaphor in To the Lighthouse

60 浅析《简爱》的主人公简爱

61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

62 网络语言特色分析

63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与婚姻的关系

64 从认知语境角度探究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

65 《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

66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67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

68 论电影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69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70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

71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72 阅读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73 浅析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74 学习英语词汇方法初探

75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

76 讨论型课堂与英语学习

77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78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

79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论委婉语的翻译

80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

81 论《百舌鸟之死》中的百舌鸟象征

82 英语双关语语境分析及其翻译

83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

84 斯嘉丽:独特的新女性

85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86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87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88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

89 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

90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91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

92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

93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94 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95 从卡明斯的L(a 看视觉诗的可译潜势

96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

97 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以《阿凡达》为例

98 浅谈公示语英译

99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100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

101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102 中西方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研究

103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104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

105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

106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107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08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109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110 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的翻译策略研究

111 Whose Portrait Is This—Exploring Oscar Wilde’s Complex Personality

112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113 初中英语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差异

114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15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

116 紧身胸衣和缠足:十八世纪欧洲和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解释

117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118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119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120 揭开马丁伊登死亡之谜

121 An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122 On the Fighting Spirit of Buck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123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124 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25 Psychoanalytical Study of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

126 《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形象分析

127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Racism and Black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

128 委婉语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应用

129 简爱性格研究

130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

131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

132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

133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

134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135 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

136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

137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138 全身反应法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9 商务英语评论中的态度意义分析

140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

141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

142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43 夏洛克悲剧性原因探究

144 论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45 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

146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

147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

148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149 Feminism in The Awakening

150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

151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教主题的研究

152 论《苏菲的选择》中的悲剧性冲突

153 An Analysis of Racism in Of Mice and Men

154 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pret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155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156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

157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

158 论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

159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

160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

161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

162 The Temptation and Disillusionment of Gatsby’s Pursuit of Dream

163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

164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165 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66 英语中法语外来词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167 论艾略特《荒原》中的宗教信仰与价值观

168 浅谈中国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69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策略研究

170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

171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

172 欲望与死亡——对马丁伊登的精神分析

173 中英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

174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175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176 试论旅游文本英译策略

177 化妆品商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178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179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180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181 浅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182 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应用与翻译

183 论《荆棘鸟》中拉尔夫的形象

184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185 从认知视角谈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186 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

187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

188 借代和提喻的对比研究

189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

190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191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192 论《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福雷人生悲剧的原因

193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94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195 DOTA游戏英雄名称汉译策略

196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197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198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

199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200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动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专题研究的论文也相继公开发表,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意义:中西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它们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选题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文化对比研究,反映一个民族的礼仪、宗教信仰、风 俗习惯、饮食等特征的表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基本内容:本选题重在研究礼仪文化、饮食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理论说明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难点: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总结文化差异。 创新点:将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重点加以研究。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中西礼仪的差异 1.1称呼语 1.2感谢和答谢 1.3赞美 1.4节日 2.中西饮食观念得差异 2.1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2.2中西饮食方式、餐具不同 2.3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3.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 3.1称谓及称呼 3.2敬语谦词 4.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5.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研究方法和措施: 本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是在选定课题后, 由小 组成员分工协作, 从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 上网寻找资料和有价值

的参考文献,最后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四、研究工作进度: 11 月,查找相关资料。 12 月,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五、主要参考文献: 邓炎昌、刘润清 : 《语言与文化》 刘炳善 : 《英国文学简史》 王福祥、吴汉樱 : 《文化与语言》 胡文仲 : 《文化与交际》 朱维之、赵澧 : 《外国文学简编》 张今、陈云清 :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解读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 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 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

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2)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

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及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作者:鲁鸣阅读2846次更新时间:2007-7-12 我在美国呆了14年,与其说了解了美国和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不如说更了解了我自己,因为我会有意无意地用中美两种文化来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讲的是这种相对共同的东西,即华人和美国人群体性格的比较。当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个性不一样,与环境的互动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同样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华人或中国人主要以大陆开放后从国内到美国的定居者为主,涵盖大陆、港台的华人和北美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而文中的美国人主要指占大多数的欧裔,涵盖其他种族。身为华人,我们有长处有出色的地方。我侧重讲毛病,因为我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有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 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生命的风景自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美国化了,但同时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我们很多人在出国前要比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国后我们发现,在风景之外与进入其内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我们到了美国虽然会改变,但我们的性格已经定形,很多传统和过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们的意识里或下意识里了,哪怕我们自己并不察觉。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献综述 引言: 西方人运用先进的科学征服了自然,也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但现代化的光辉毕竟出现在西方;中国人克制自己以适应自然,但对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奋起直追。有比较方见差异,有差异方见和同。 每种文化都有有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每个国家都是,我们也同样,就象我们自己的古代经典,它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我们有我们文化的土壤,就象我们特有的牡丹一样,它不可能在外国生根发芽,只有在本土的自然条件下,他才能呈现出它那天生的雍容华贵。西方文化也一样,因而东西文化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体现在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等方面。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注重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 肖尚军的《传统文化概要》中指出,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中指出,西方持幸福论为主的维度,追求主体权益满足的自我确证;中国持功德论的维度,追求“顺天意”的功名。 (2)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历史上基本奉行以和为贵的政策,西方人则有征服天下的野心。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亲仁善邻”和“协和万邦”,而西方则奉行“征服天下”。檀江林所著的《中国文化概论》指出: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原则上,中国的原则是亲仁善邻、协和万邦、顺俗施化、以德怀远,西方民族的原则是以武力征服天下。 各位学者在诸多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现将原因归纳为以下两点: ㈠文化的基础不同直接决定了中西方的性格、思维等等的不同。 《安全文化新论》指出,中国文化有两大基础: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同样有两大基础:科学和法律。在各自的两大基础中,中国文化又以艺术为主要精神,西方文化以科学为主要精神。科学和艺术有着显著的差别:科学的题材一定要合理并依据事实,艺术的内容可以不合理,也可以不必忠于事实。唐君毅也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中说,从宏观上看,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宗教和科学。 ㈡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造成中西文化中人伦关系的差异:中国文化侧重艺术精神,西方文化侧重科学精神。 《安全文化新论》中指出,艺术精神孕育于农业社会,科学精神却从商业社会发展而来。《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一文中,提出,西方建立的是以平等、独立人格为基础的一种法理性规范;而中国建立的是以对血缘关系从属为基础的一种宗法制规范。 评述 西方人运用先进的科学征服了自然,也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但现代化的光辉毕竟出现在西方;中国人克制自己以适应自然,但对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奋起直追。有比较方见差异,有差异方见和同。两种文化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人类更幸福,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只有经过互相取长补短后,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才能更合理的解决生存中的个体化满足问题,从而是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

中西文化差异ppt

中西文化差异ppt 中美文化基本差异:中国观念与美国观念对比分析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 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 义务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 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 时间观念: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 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 此篇作为我的“中国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能够把浅显的道理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洋洋大观,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不成敬意。 今天我们首先谈一谈什么是文化。之后对中美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看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陈娇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融入自己的文化,当前,中国文化处在了危机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做一个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其它教育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日后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中西方之间的三个不同方面作为范本,从中引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从饮食文化文化、宗教差异以及建筑差异三个角度,对中西差异进行对比,并在古今历史变迁中为学生了解一些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其它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及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对重要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做到理解,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要求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来龙去脉。 知道:知道相关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理解:理解作品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等。 熟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作品的核心思想。 学会: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经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 主讲人:陈娇 资料制作人:陈娇、肖德凤、吴晓芳、张加丽、徐俊、罗进、郑宏伟。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看图法、列举法 教学手段:ppt讲解 2.学习、研究方法指导: 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比较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宗教差异、建筑差异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在充分掌握资料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加大课外学习的力度和深度,内容主要基于课堂讲述的重点作为自学的要点,课外内容需要结合课上内容将自学的思路和范围加以相当程度的拓宽,在自学的同时,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既有的内容,学生需要做的是突破教材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自学逐渐锻炼起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渐突破现有知识的条条框框,实现自己知识体系以及思维体系的重新构建,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doc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动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专题研究的论文也相继公开发表,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意义:中西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选题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文化对比研究,反映一个民族的礼仪、宗教信仰、风 俗习惯、饮食等特征的表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基本内容:本选题重在研究礼仪文化、(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饮食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理论说明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难点: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总结文化差异。

创新点:将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重点加以研究。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中西礼仪的差异 1.1称呼语 1.2感谢和答谢 1.3赞美 1.4节日 2.中西饮食观念得差异 2.1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2.2中西饮食方式、餐具不同2.3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3.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 3.1称谓及称呼 3.2敬语谦词 4.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5.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研究方法和措施: 本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是在选定课题后, 由小 组成员分工协作, 从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 上网寻找资料和有价值 的参考文献,最后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四、研究工作进度:

中美两国文化差异

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 中国人通过节庆活动企盼丰收、享受喜悦,而西方人则更偏向借此发泄个人情绪、张扬个体人格。 思维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辩细节分析;中方重经验、直觉整体综合。 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因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 时间观,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 客套语,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餐饮习俗,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 行为规范,比如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风俗习惯,中国人对龙有着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他们是中华民

族的象征。西方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为恶。中国人将红色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而白、黑两种颜色为“不吉利”的颜色。 饮食文化,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也难以涵盖全部。 宗教信仰,中国以儒学为核心,以佛教为宗教的文化体系和西方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666”在中国是吉祥数在外国却是魔鬼复活的日子。

中美文化对比研究

中美文化基本差异:中国观念与美国观念对比分析 作者: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 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 义务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 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 时间观念: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 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 此篇作为我的“中国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能够把浅显的道理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洋洋大观,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不成敬意。 今天我们首先谈一谈什么是文化。之后对中美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看出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巨大影响。 什么是文化(Culture)? 简单的说来,文化是那些你不知道原因但还愿意接受的,来自上辈的规则与认识,在实践中大多数人能够体会带来的益处,或者相信可以带来益处,使得这些规则与认识又成为当代大多数人的选择,此时就构成文化主体内容。但是如果这条规则或认识已经完全被客观实践证明不可行的时候也不会坚持,也是文化具有的更新能力。所以文化主要是那些难以给予定论的规则与认识(属于价值观和哲学层面),并具有主观性,延续性,群体性,有益性四个特点。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一位美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不断地给他夹菜很不安,事后他抱怨说“主人把我当猪一样看待。”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结果).” 这种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1)自己为自己负责。在弱肉强食的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比较姓名:陈家梅 院系:教育与音乐学院 班级:艺术管理 学号:20111062417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可以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同时,基督教也在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教传至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佛教又衍发出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大多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其它一些哲学思想,渐渐地中国佛教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社会的规则与条例,融入了一些新的教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并带有自己的特色。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美学、政治、文学、哲学和医药等方面,当然也影响着我们的电影。 1 基督教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基督教三大教义分别是三位一体、原罪与救赎。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与圣灵是上帝的三个不同表现。原罪是人类堕落的结果,人类始祖偷吃禁果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原罪的起因,只有上帝的恩赐可以解救堕落的人类。救赎就是上帝和其他一些更高的力量,通过赐予人类永恒的生命或来生,来拯救人类精神上的死亡与终身诅咒。基督教认为人类需要从现状中解脱出来,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人类要完全得到救赎是不可能的。救赎在基督教中是一个核心教义,意思是只要人们心中有上帝,也终将被上帝所救。 救赎的理念代表着基督教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也影响着西方电影,不仅反映在宗教电影中,如《约翰福音》、《马太福音》、《最后的诱惑》等,也反映在其它一些电影当中,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有关救赎的故事,救赎的是信仰,被救赎是希望。救赎是一场战斗,希望对绝望,自由对监禁。这也是人类尊严与人性的斗争。安迪救赎了他的狱友,因为他坚定的信仰是对邪恶与绝望最好的武器。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电影,《肖》中的救世主不是上帝,而是希望,被救赎的是自由。在安迪入狱之前,肖申克监狱的条件非常恶劣,犯人毫无人权可言。典狱长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把犯人当作廉价劳动力。安迪入狱之后,这位不满现状的银行家虽无力改变,但他的出现至少给犯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生命之光。至于安迪,他就是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也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陈娇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融入自己的文化,当前,中国文化处在了危机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做一个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其它教育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日后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中西方之间的三个不同方面作为范本,从中引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从饮食文化文化、宗教差异以及建筑差异三个角度,对中西差异进行对比,并在古今历史变迁中为学生了解一些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其它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及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对重要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做到理解,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要求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来龙去脉。 知道:知道相关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理解:理解作品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等。 熟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作品的核心思想。 学会: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经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中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视友谊。相应地,在一些名言或谚语中,对友谊都有所表达。尽管汉语中的“朋友”、“友谊”对应英语中的“friend”、“friendship”,但是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朋友、友谊的内涵和对朋友、友谊的理解大不相同。在中国文化中,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泛指交谊深厚的人,友谊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而美国的friend,是指有共同感受或喜好、能在一起愉快地交流的人,可以用来指非常广泛的人际关系,friendship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伙伴关系。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对朋友和友谊的认识和表达方式有很多差别。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重视或无视这种差异,将二者等同理解,就有可能带来交际的困难,造成交际双方的 误解。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方朋友和友谊的内涵差异。一、范围不同 金庸曾谈到中国人把好朋友视作兄弟,通过义结金兰这种方式和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并立誓:“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 日死。” 金庸说:“西方社会中,只有热烈相爱的恋人,才会立誓同死。但在中国这个重义气的社会,友情比爱情更受重视。”这也说明在中国文化里,“朋友”是指可以互相信任,互相倾诉,感情很深的关系。 与中方来比,西方中朋友概念的范围更广泛。对西方人来说,“朋友”可以用来指童年的玩伴、在新地方刚认识几天的人、关系密切的商务伙伴、一个深受信赖的知己等。友谊可以是肤浅的、暂时的也可以是 深厚的、 长久的。这也由于美国人一贯开放自由的态度,能够轻松、随时随地交上朋友。雷尼尔(AlisonLanier)在其撰写的《生活在美国》(Liv-ingintheUSA,1981)一书中指出:美国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国家。美国人很容易结交到朋友,但是,一旦环境改变,友情也会变化。另外,在中国,朋友贯通各个方面,朋友之间无所不谈,生活上、工作上都互相帮助。而在美国,朋友只局限于一个领域,不会延伸至其他领域。对于美国人来讲,在不同的生活领域里有不同的朋友,有打高尔夫球结识的朋友,有车子加油时认识的朋友,有旅游时认识的朋友,有的是家长会上结交的朋友,,有的是修理汽车时认识的朋友等,但这些朋友都不会干涉到彼此其他的领域。姚明在2009年12月10日接受美 国著名的男人杂志《君子》 的专访中,以自己的经历诠释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谈及比赛时,他说:“中国有句老话是,友谊第一,比 赛第二。” 可是在美国这句话必须改成,“比赛是比赛,友谊是友谊。”对于人情味很重的中国文化,在比赛中要兼顾友谊,而以理性著称的美国人认为比赛和友谊是两个互不干涉的方面,比赛是一回事,友谊是另一回事。 二、时间不同 首先是确定朋友关系的时间不同。中国人建立朋友关系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最初的时间,中国人一般很少打开心扉,但是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对彼此的逐渐了解,双方才变得亲密。西方人可能在一分钟内就能交到朋友,但是想要达到至交的水平却很困难。这也容易造成误解,因为中国人以为已经同西方人成为朋友了,可是却发现西方人已经忘记上次热情的谈话了。 另一方面,中西方维持友谊的时间不同。中国人更期望长久不变的朋友关系。朋友可能一辈子都是朋友。在中国文化里,人们怀有传统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态度,故友谊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消失。然而,西方人友谊往往同特定的条件与情况有联系。一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2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 3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 4 从《河东狮吼》与《套礼服》的对比中分析中美婚礼的差异 5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 6 《傲慢与偏见》折射出的奥斯汀的婚姻观 7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8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 9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10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11 《雾都孤儿》中南希双重性格分析 12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 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4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 15 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 16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 17 论《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克拉的家庭关系 18 王佐良《雷雨》中的汉语俗语英译的信息减值研究 19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 20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21 英汉禁忌语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比较研究 22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23 从孤独心理学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中老年人的心理 24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25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 26 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 27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28 托尼?莫里森《柏油孩子》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 29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30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31 英汉动物习语对比研究 32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 33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34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 35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36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37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 38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39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 40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41 对比分析中西方魔幻影视中英雄主义——以《哈利?波特》与《西游记》为例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目录 引言。。。。。。。。。。。。。。。。。。。。。。。。。。。。。。。。。。。。。。。。。。。。。。。。。。。。。。。。。。。。。。。。。。。。2 一、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3 (一)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3 1、美国人的个人荣誉感。。。。。。。。。。。。。。。。。。。。。。。。。。。。。。。。。。。。。。。。。。。。。。。。。。。。。。3 2、中国人的谦虚谨慎。。。。。。。。。。。。。。。。。。。。。。。。。。。。。。。。。。。。。。。。。。。。。。。。。。。。。。。。3 (二)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3 1、美国人的自我中心的表现。。。。。。。。。。。。。。。。。。。。。。。。。。。。。。。。。。。。。。。。。。。。。。。。。。3 2、中国人的无私奉献。。。。。。。。。。。。。。。。。。。。。。。。。。。。。。。。。。。。。。。。。。。。。。。。。。。。。。。。3 (三)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4 1、美国文化鼓励创新。。。。。。。。。。。。。。。。。。。。。。。。。。。。。。。。。。。。。。。。。。。。。。。。。。。。。。。。4 2、中国的中庸之道。。。。。。。。。。。。。。。。。。。。。。。。。。。。。。。。。。。。。。。。。。。。。。。。。。。。。。。。。。4 (四)在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上。。。。。。。。。。。。。。。。。。。。。。。。。。。。。。。。。。。。。。。。。。。。。。。。。4 1、美国的个性自由。。。。。。。。。。。。。。。。。。。。。。。。。。。。。。。。。。。。。。。。。。。。。。。。。。。。。。。。。。4 2、中国的团结合作。。。。。。。。。。。。。。。。。。。。。。。。。。。。。。。。。。。。。。。。。。。。。。。。。。。。。。。。。。4 二、社会习俗的差异。。。。。。。。。。。。。。。。。。。。。。。。。。。。。。。。。。。。。。。。。。。。。。。。。。。。。。。。。。。4 (一)对女性的态度。。。。。。。。。。。。。。。。。。。。。。。。。。。。。。。。。。。。。。。。。。。。。。。。。。。。。。。。。。。4 1、美国妇女受到尊重。。。。。。。。。。。。。。。。。。。。。。。。。。。。。。。。。。。。。。。。。。。。。。。。。。。。。。。。4 2、中国妇女地位。。。。。。。。。。。。。。。。。。。。。。。。。。。。。。。。。。。。。。。。。。。。。。。。。。。。。。。。。。。。4(二)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4 1、美国人的平等意识。。。。。。。。。。。。。。。。。。。。。。。。。。。。。。。。。。。。。。。。。。。。。。。。。。。。。。。。4 2、中国人的等级观念。。。。。。。。。。。。。。。。。。。。。。。。。。。。。。。。。。。。。。。。。。。。。。。。。。。。。。。。4 三、婚姻家庭差异。。。。。。。。。。。。。。。。。。。。。。。。。。。。。。。。。。。。。。。。。。。。。。。。。。。。。。。。。。。。。5 (一)婚姻稳定。。。。。。。。。。。。。。。。。。。。。。。。。。。。。。。。。。。。。。。。。。。。。。。。。。。。。。。。。。。。。。。5 1、美国人的婚姻观念。。。。。。。。。。。。。。。。。。。。。。。。。。。。。。。。。。。。。。。。。。。。。。。。。。。。。。。。5 2、中国人的婚姻观。。。。。。。。。。。。。。。。。。。。。。。。。。。。。。。。。。。。。。。。。。。。。。。。。。。。。。。。。。5 (二)核心家庭与四代同堂。。。。。。。。。。。。。。。。。。。。。。。。。。。。。。。。。。。。。。。。。。。。。。。。。。。。。5 1、美国家庭结构较简单,家庭成员间独立。。。。。。。。。。。。。。。。。。。。。。。。。。。。。。。。。。。。。。5 2、中国家庭结构较复杂,家庭成员间相互依赖。。。。。。。。。。。。。。。。。。。。。。。。。。。。。。。。。5 四、家庭教育的差异。。。。。。。。。。。。。。。。。。。。。。。。。。。。。。。。。。。。。。。。。。。。。。。。。。。。。。。。。。。5 (一)中美教育传统的差异。。。。。。。。。。。。。。。。。。。。。。。。。。。。。。。。。。。。。。。。。。。。。。。。。。。。。5 1、美国基础教育重视实践,重视创造课堂教学形式。。。。。。。。。。。。。。。。。。。。。。。。。。。。。。5 2、中国基础重视教育知识,重灌输的课堂教学形式。。。。。。。。。。。。。。。。。。。。。。。。。。。。。。5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目的。。。。。。。。。。。。。。。。。。。。。。。。。。。。。。。。。。。。。。。。。。。。。。。。。。。。。5 1、美国家庭教育目的的期望值不高。。。。。。。。。。。。。。。。。。。。。。。。。。。。。。。。。。。。。。。。。。。。5 2、中国家庭教育目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5 五、社会礼仪的差异。。。。。。。。。。。。。。。。。。。。。。。。。。。。。。。。。。。。。。。。。。。。。。。。。。。。。。。。。。。6 (一)礼仪。。。。。。。。。。。。。。。。。。。。。。。。。。。。。。。。。。。。。。。。。。。。。。。。。。。。。。。。。。。。。。。。。。。6 1、中美礼貌用语的比较。。。。。。。。。。。。。。。。。。。。。。。。。。。。。。。。。。。。。。。。。。。。。。。。。。。。。。6 2、中美对接受美言的比较。。。。。。。。。。。。。。。。。。。。。。。。。。。。。。。。。。。。。。。。。。。。。。。。。。。。6 3、中美在礼仪场合的比较。。。。。。。。。。。。。。。。。。。。。。。。。。。。。。。。。。。。。。。。。。。。。。。。。。。。6 (二)风俗习惯。。。。。。。。。。。。。。。。。。。。。。。。。。。。。。。。。。。。。。。。。。。。。。。。。。。。。。。。。。。。。。。6 1、中美收礼的态度。。。。。。。。。。。。。。。。。。。。。。。。。。。。。。。。。。。。。。。。。。。。。。。。。。。。。。。。。。6 2、中美待客的态度。。。。。。。。。。。。。。。。。。。。。。。。。。。。。。。。。。。。。。。。。。。。。。。。。。。。。。。。。。6 结论。。。。。。。。。。。。。。。。。。。。。。。。。。。。。。。。。。。。。。。。。。。。。。。。。。。。。。。。。。。。。。。。。。。。。。。。。6 参考文献。。。。。。。。。。。。。。。。。。。。。。。。。。。。。。。。。。。。。。。。。。。。。。。。。。。。。。。。。。。。。。。。。。。。。6 致谢。。。。。。。。。。。。。。。。。。。。。。。。。。。。。。。。。。。。。。。。。。。。。。。。。。。。。。。。。。。。。。。。。。。。。。。。。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