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

实验一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

2、掌握样品稀释处理的方法和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

3、掌握国标法测定菌落总数的方法和技能

4、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试剂和仪器

(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

规格名称数量用途

1、500ml广口瓶1个稀释样品

2、500ml三角瓶1个配制生理盐水

3、250ml三角瓶2个配制营养琼脂

4、18×180mm试管3支稀释样品

5、1ml移液管 5 支

6、直径为90mm平皿10套倒营养平板

7、250ml量筒1支

8、玻璃珠:直径约5mm

(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

剪刀1把不锈钢药匙1把称量纸:适量

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开瓶器

(三)应制备的培养基

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

1、0.85%NaCl生理盐水1瓶300ml/瓶500ml三角瓶

2、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2瓶100ml/瓶250ml三角瓶

四、实验内容

(一)、基本操作过程:

样品称量→→样品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二)、样品的稀释(样品的处理)

样品:袋装乳粉

外包装消毒→→无菌称样品25g→→加无菌生理盐水→→加盖振荡摇均匀

1、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袋口,用无菌剪刀开封取样。称取检样25g,放入装有适量玻璃珠的灭菌广口瓶子中,然后用225mL温热的灭菌生理盐水徐徐加入(先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将乳粉调成糊状,再全部加入,以免奶粉结团),采用振摇法(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不小于40cm)振摇均匀,即为1:10的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另一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稀释液1ml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

5、用1ml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试验,做2个平皿。

注意:

①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瓶口或试管口外部,也不得触及管内稀释液。

②吸管插入检样液内取样稀释时,插入深度要达2.5cm以上,调整时应使管尖与容器内壁紧贴。

③进行稀释时,应使吸管内的液体沿管壁小心流加入,以免增加检液。

④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三)、倒平板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放置于46℃水浴保温)倾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注意:

①培养基不能触及平皿口边沿,加入培养基后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但不可用力过度,以免溅起触及上盖。

②检样从开始稀释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所用时间不宜超过20min。

(四)、培养

待琼胶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6±1℃温箱内培养48h后取出,立即计算平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每毫升)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注意:

(1)琼脂凝固后,就立即将平板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培养,以免细菌蔓延生长。

(2)如果把不能立即计数,要将平板放入0~4℃冰箱中,但不能超过24 h。

●不同产品菌落总数测定的培养时间:

肉、乳、蛋及制品:37℃培养48h

水产品:30℃培养48h:

清凉饮料、调味品、糕点、果脯、酒类等:37℃培养24h

五、结果报告

1、平皿菌落数的选择

(1)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作为菌落总数测定标准。每一个稀释度应采用两个平皿,大于300的可记为多不可计。

(2)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则可以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以代表一个平板的菌落数。

(3)当平板上有链状菌落生长时,如呈链状生长的菌落之间无任何明显界限,则应作为一个菌落计,如存在有几条不同来源的链,则每条链均应按一个菌落计算,不要把链上生长的每一个菌落分开计数。

2、菌落总数的计算

(1)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

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mL)中菌落总数结果。

(2)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如下公式计算:

N=∑C/(n1+0.1n2)d…………(1 )

式中:

N ―样品中菌落数;

∑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l ―第一个适宜稀释度平板数;

n2 ―第二个适宜稀释度平板数;

d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3)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300,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4)若所有稀释度平板菌落数均<30,则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计算。(5)若所有稀释度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应按<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6)若所有稀释度均不在30~300之间,有的>300,有的又<30,则应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3、报告方法

(1)菌落数在1~100时,按四舍五入报告两位有效数字。

(2)菌落数≥100时,第三位数字按四舍五入计算,取前面两位有效数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以10的指数表示。

(3)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4)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5)称重取样以CFU/g 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 为单位报告。

计数下表中的数值:

实验二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测定霉菌和酵母菌的方法和技能

2、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

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三、试剂和仪器

(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

规格名称数量用途

1、500ml广口瓶1个稀释样品

2、500ml三角瓶1个配制生理盐水

3、250ml三角瓶2个配制营养琼脂

4、18×180mm试管3支稀释样品

5、1ml移液管5支

6、10ml移液管1支

6、直径为90mm平皿10套倒平板

7、250ml量筒1支

8、玻璃珠:直径约5mm 适量

(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

剪刀1把不锈钢药匙1把称量纸:适量

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

(三)应制备的培养基

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

1.灭菌蒸馏水:1瓶300ml/瓶500ml三角瓶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2瓶120ml/瓶250ml三角瓶

四、实验内容

(一)、基本操作过程:

样品称量→→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5天→→计数报告。

(二)、样品的稀释(样品的处理)

样品:糖果

用灭菌镊子夹取包装纸,称取数块共25g,加入预温至45℃的灭菌水225mL,待溶化后检验。

1、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袋口,以无菌操作开封取样。称取检样25g,放入装有适量玻璃珠的灭菌广口瓶子中。然后加入225mL的灭菌水,采用振摇法(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不小于40cm)振摇30 min,振摇均匀,即为1:10的稀释液。

2、用10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入无菌试管内,另用带橡皮乳头的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菌孢子充分散开。

3、用1ml灭菌吸管,吸取上述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内,换一支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次,制成1∶100稀释液。

4、另取1ml灭菌吸管,吸取上述1∶10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水的试管内,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另一支1ml灭菌吸管。

5、根据对检样污染的情况估计,选择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

6、用1ml无菌水作空白对照试验,做2个平皿。

注意:

①加入检样液时,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瓶口或试管口外部,也不得触及管内稀释液,并将吸管内的液体沿管壁小心流加入,以免增加检液。

②吸管插入检样液内取样稀释时,插入深度要达2.5cm以上,调整时应使管尖与容器内紧贴。

③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另一支1ml灭菌吸管。

(三)、倒平板

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及时将凉至46℃的培养基(可放置于46℃水浴保温)倾注入平皿约15ml,并正反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注意:

①培养基不能触及平皿口边沿,加入培养基后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但不可用力过度,以免溅起触及上盖。

②检样从开始稀释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所用时间不宜过长。

(四)、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25~28℃温箱内培养5天,从第3天开始观察后取出,共观察培养5天。

五、菌落计数及报告:

选取菌落数在10 CFU~150 CFU 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数。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1)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计算。

2)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150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3)若所有平板上菌落数均小于10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4)若所有稀释度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如为原液,则以小于1计数。

五、结果报告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

实验一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 2、掌握样品稀释处理的方法和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 3、掌握国标法测定菌落总数的方法和技能 4、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试剂和仪器 (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 规格名称数量用途 1、500ml广口瓶1个稀释样品 2、500ml三角瓶1个配制生理盐水 3、250ml三角瓶2个配制营养琼脂 4、18×180mm试管3支稀释样品 5、1ml移液管 5 支 6、直径为90mm平皿10套倒营养平板 7、250ml量筒1支 8、玻璃珠:直径约5mm (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 剪刀1把不锈钢药匙1把称量纸:适量 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开瓶器

(三)应制备的培养基 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 1、0.85%NaCl生理盐水1瓶300ml/瓶500ml三角瓶 2、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2瓶100ml/瓶250ml三角瓶 四、实验内容 (一)、基本操作过程: 样品称量→→样品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二)、样品的稀释(样品的处理) 样品:袋装乳粉 外包装消毒→→无菌称样品25g→→加无菌生理盐水→→加盖振荡摇均匀 1、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袋口,用无菌剪刀开封取样。称取检样25g,放入装有适量玻璃珠的灭菌广口瓶子中,然后用225mL温热的灭菌生理盐水徐徐加入(先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将乳粉调成糊状,再全部加入,以免奶粉结团),采用振摇法(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不小于40cm)振摇均匀,即为1:10的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另一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稀释液1ml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 5、用1ml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试验,做2个平皿。 注意: ①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瓶口或试管口外部,也不得触及管内稀释液。 ②吸管插入检样液内取样稀释时,插入深度要达2.5cm以上,调整时应使管尖与容器内壁紧贴。 ③进行稀释时,应使吸管内的液体沿管壁小心流加入,以免增加检液。 ④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微生物实验室现场检查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 .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 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 .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 检修 ,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 .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 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 5 .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 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 .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 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 pH 计、高速离心机。 2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 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 .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食品微生物实验之黄豆酱的制作

实验九黄豆酱的制作 一、黄豆酱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利用霉菌进行发酵食品制备。 (2)掌握米曲霉在豆酱制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掌握豆酱制备过程米曲霉的变化。 (4)了解豆酱制备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 (二)实验原理 黄豆酱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曲霉菌。自然发酵酱曲中每克干曲的细菌总数超过106个,占分离出微生物总数的38.46%,酵母菌占分离出微生物总数的12.09%,霉菌占分离出微生物总数的49.45%。 (三)实验材料及容器 1、黄豆、面粉。黄豆400g,要求无半粒、烂粒等,面粉250g,黄豆与面粉比例8:5。 3、制曲匾一个。 4、纱布1-2块。 5、酱坛一个。 6、粗粒盐: 96g。 (三)主要步骤要求 主要分两个主要步骤,即: 1.制曲 1)黄豆处理:将浸泡好的400g黄豆,滤干水后,用纱布包住放入高压锅中,在121℃的条件下蒸煮20-30分钟(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并未做这一步

骤)。等黄豆冷却到45℃左右,放在盆子里。 2)接种:向黄豆加入三分之二的面粉,拌匀,用剩下三分之一的面粉混3.5g的曲精,接着把面粉和曲精全部混进黄豆中,拌匀,制成曲,将曲放入曲匾,用纱布盖好,放入室内常温培养。 3)培养:在常温下培养1天后,均匀地翻曲。然后继续在常温下培养1天,进行第二次翻曲,再培养1天,做第三次翻曲,可得初态的酱曲。 2.曲料发酵 1)把成熟的酱曲放进酱坛中,加入600ml 70℃的12%食盐水,然后搅拌,加盖,放在常温下培养。培养两天后,再加入200ml 12%的食盐水。(四)结果要求 1、制曲结果 1)每组每天两次来实验室观察曲的变化,详细记录并拍照(时间与变化要 对应记录,并写在报告中由于时间和实验室的原因,我们没有进行这一步骤) 2)对制好的曲进行感官评价。 注:事先对制曲变化及曲的质量提前查资料。 2、下酱发酵 2)发酵过程的现象,感官变化记录。 3)产品灭菌条件或若想制备配方豆酱如加辣椒等都可自查资料。 4)感观指标:色泽:红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不发乌。 香气:具体黄豆酱特有的香气和酯香气,无其他不良气味。 滋味:鲜美、咸淡适口、味柔醇厚,无苦、酸、涩、焦糊等味道 体态:鲜艳有色泽,表面无白点,有豆瓣,稀稠适度。 结果记录表: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二个层次: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围绕着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而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专业性实验主要围绕着微生物学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而设计,要求学生能把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应用到食品生产、加工、检测中去。 二、课程目标 《食品微生物实验》是继《微生物学》课程之后而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可作为食品工程、发酵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作为食品工程、发酵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及这些方法在食品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食品类必修课,系主干实验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2课时,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1、本课程实验单独设课,开课时,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实验前要求学生必须先预习实验技术指导,进入实验室后,由实验教师讲解完有关实验内容之后,方可开始做实验。 3、实验2~5人为1组,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4、实验一律在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5、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可以选用高等学校教材[如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也可以选用公认的水平较高的其它教材或自编教材。 六、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用平时实验成绩、总结报告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平时实验成绩占70%,总结报告成绩占3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量化标准详见有关规定。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食品科学、食品安全专业使用) 食品微生物教研组

前言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加深和巩固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事项:1.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实验的顺利进行,非必要的物品和书包,不得带入室内,实验时不得高声谈话和随意走动。 2.每次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合理安排。 3.实验中要认真观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4.实验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带菌物品洒漏、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醚、丙酮、酒精等易燃药品接近火源,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凡实验用过的菌种以及带有活菌的各种器皿,应先经高压灭菌后才能洗涤。制片上的活菌标本应先浸泡于3%来苏儿溶液或5%石炭酸溶液中,半小时以后再行洗刷。如系芽孢杆菌或有孢子的菌,则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7.实验中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注明组别、名称及处理方法,实验完毕,应将仪器、用具等洗净,放好,做好桌面及地面的清洁工作。

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与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主要设备及材料 微生物标本装片,香柏油,二甲苯,光学显微镜,擦镜纸。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则为0.22μm。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倒立的虚像)介质为空气与介质为香柏油时光线通过的比较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 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负责人严格执行本制度,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 2.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

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由经理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6.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 7.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管理不善致使仪器械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 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1.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出厂日期等,领回后建立账目,专人管理,每半年做出消耗表,并清点剩余药品。2.药品试剂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瓶签完整,剧毒药品加锁存放、易燃、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 3.领用药品试剂,需填写请领单、由使用人和室负责人签字,任何人无权私自出借或馈送药品试剂,本单位科、室间或外单位互借时需经科室负责人签字。 4.称取药品试剂应按操作规范进行,用后盖好,必要时可封口或黑纸包裹,不使用过期或变质药品。 四、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 1.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申报玻璃仪器的采购计划、详细注明规格、产地、数量、要求,硬质中性玻璃仪器应经计量验证合格。2.大型器皿建立账目,每年清查一次,一般低值易耗器皿损坏后随时填写损耗登记清单。 3.玻璃器皿使用前应除去污垢,并用清洁液或2%稀盐酸溶液浸泡24 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4.器皿使用后随时清洗,染菌后应严格高压灭菌,不得乱弃乱扔。 五、安全制度 1.进入实验室工作衣、帽、鞋必须穿戴整齐。2.在进行高压、干燥、消毒等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蒸馏易挥发、易燃液体时,不准直接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思考题答案 1. 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 列表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答:使用高倍镜和油镜时镜头距离标本较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 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4. 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物镜的NA 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5. 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 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 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6. 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7. 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8. 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答:不可以。因为碘与染料会结合成大分子,使得染料分子不能穿过细胞的细胞壁,对

《食品微生物》教案

一、《食品微生物》教学内容 (一)目的和任务 1.教学的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解有关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论知识(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等)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和微生物的接种操作技术,进一步掌握利用微生物进行常见发酵食品生产的技术,并能有效进行发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教学的要求 1)标准的校内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2)配备一名实训指导教师。 3)相关教学软件、影像及图片资料。 4)铅笔、彩色染料笔、图画纸、坐标纸等 (二)实训所需设备设施及实验地点 1、校内生产型实训环境 标准的校内小型生产型实训室,面积200㎡,并配备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不锈钢锅、水浴锅、超净工作台、杀菌锅、恒温培养箱、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生产设备先进,配套良好,使用效率高,效果好。 2、校外实训基地: 千禾食品有限公司、苏东坡酒业有限公司、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眉山公司等。 (三)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1

2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占60%,包括平时表现和任务考核;结果考核占40%,主要是期末综合技能考核。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唐艳红,王海伟.《食品微生物》. 2.无锡轻工业学院编写:调味品酿造加工技术 二、附录

(一)《食品微生物》理论教学教案 1、《微生物概论》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要求

自来水水池至少有两个,工作台,药品试剂柜,超净工作台(无菌室),灭菌锅,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电子天平,显微镜,平皿,试管,三角瓶等玻璃器皿。这些都是必备基本设备,只要能摆放的下就可以。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

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1.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 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大实验报告格式

20 -20 学年第学期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适合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实验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任课教师: 教师所在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010-05-05制 实验须知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为了上好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酒精、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机。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用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炭酸液覆盖其上半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捧等)在洗涤前须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科,应标明自己的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格中,力求简明准确,并连同思考题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离实验室前应将手洗净,注意关闭门窗、灯、火、煤气等。

食品微生物教学大纲与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课程号:0432904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周学时:5.0 学分:5.0 预修要求:无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述了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特征;微生物遗传变异与优良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条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各种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及其功能;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引起的人和畜禽类食物中毒的种类及预防措施等。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部分。 选用教材: 朱乐敏.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万萍.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董明盛,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陈红霞,李翠华.食品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吕嘉枥.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张文治.新编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何国庆,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食品微生物》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食品微生物是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这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研究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技术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胜任食品检验中的有关微生物的检测工作。 基本要求: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实验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和应用,能够检测微生物,结合微生物的营养组成和生长的理论,掌握微生物培养、接种等操作技能;学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掌握菌种的保藏。通过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其应用的广泛性,帮助学生深入自学食品卫生等质量控制,对今后从事食品卫生方面的检验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及演示教学。 2.实验课单列,每周4学时。 3.每周布置复习重点,主要针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理论课每周3学时,共16周;实验课每周2学时,共16周。 理论课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微生物概念及其特性1 一、微生物的概念1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 三、微生物在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2 四、微生物的特点2 第二节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发展4 一、微生物形成前的历史4 二、微生物学的形成4 第三节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5 一、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5 二、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5 三、食品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6 四、食品微生物学研究任务6 第四节微生物的应用与前景7 一、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 二、微生物与环境7 三、微生物菌体食品(食用蕈菌)7 四、微生物风味物质8 五、微生物与食源性感染8 第二章微生物的主要类群9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9 一、细菌9 二、放线菌17 三、其他原核微生物19 第二节真核微生物22 一、酵母菌22 二、霉菌26 第三节非细胞型微生物30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doc 10)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doc 10)

3.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菌液,按无菌操作进行,如发生菌液,病原体溅出容器外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有离开现场。 4.工作完毕,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可用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泡手,然后用水冲洗,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 5.实验完毕,即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对染菌带毒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每日下班,尤其节假日前后认真检查水、暖气、电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关好门窗,方可离去。 六、环境条件要求 1. 实验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清扫整理,桌柜等表面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保持无尘,杜绝污染。 2. 实验室应井然有序,不得存放实验室外及个人物品、仪器等,实验室用品要摆放合理,并有固定位置。 3. 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测试用过的废弃物要倒在固定的箱筒内,并及时处理。 4. 实验室应具有优良的采光条件和照明设备。 5. 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水平和无渗漏,墙壁和地面应当光滑和容易清洗。 6. 实验室布局要合理,一般实验室应有准备间和无菌室,无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安装空调设备及过滤设备,无菌室内空气测试应基本达到无菌。 7. 严禁利用实验室作会议室及其他文娱活动和学习场所。第二节实验室技术操作要求 一、无菌操作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 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实验室管理】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那么,对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操作要求有哪些? 无菌操作要求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无菌间使用要求 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 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

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 1.灭菌前准备(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2.装放(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2)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3.设备检查 (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2)检查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 (3)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 4.灭菌处理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尝试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尝试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关键性环节。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阐述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通过优化和改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理论、实践俱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4-0142-04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Food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Course//ZHU Ling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 dents’practice,inno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Food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ood related majors. Considering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 ching,reforming measures of adjust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for- ming teaching method are primarily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Optimizing and reform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were de- signed to explore the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enhance the stu- dents’activ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help them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环境因素 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02班 指导老师:郭玉宝 学号:14 姓名:何月 实验目的: 1、了解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学习抗菌谱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物理,化学,生物及营养等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制不同,而,不同类型微生物对同一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别。 1、生物因素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网速间的颉颃现象,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的一致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当滤纸条上的抗生素溶液在琼脂平板上向四周扩散后可形成抗生素浓度由高到低的梯度,将不同试验菌与滤纸条划线接种。培养后,根据抑菌带的长短可判断出该抗生素对不同试验菌生长的影响程度,初步确定其抗菌谱。 2、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燃料和表面活性剂。 实验器材: 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溶液和试剂 青霉素溶液、无菌生理盐水、%碘酒、5%石碳酸、1%来苏尔、75%乙醇、%新洁尔灭 4、仪器和其他用品 酒精灯,接种环,玻璃棒,报纸,牛皮纸,镊子,无菌平皿,无菌滤纸片,滴管,无菌滤纸片,涂布棒,记号笔,高压蒸汽灭菌锅、三角瓶,量筒,棉线 实验过程: 一、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倒平板: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熔化后倒平板,注意平皿中培养基厚度均匀。 (2)贴滤纸条:无菌操作,用镊子取无菌滤纸条浸入青霉素溶液中润湿,在容器内壁沥去多余溶液,再将滤纸贴在平板上。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编码1002527032 课程类别专业课 所属学科预防医学(食品卫生) 实验总学时40 开课学期春季 开课单位流行病教研室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依据郑州粮食学院教材《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自编。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人材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实验教学可使学生掌握食品中微生物的各项检测技术,是应用性较强的重要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可使学生为将来所从事的食品卫生检测和食品卫生监督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⒈掌握常用培养基配制技术,了解各种消毒灭菌方法。 ⒉掌握食品中细菌活菌计数方法及原则。 ⒊掌握食品卫生指标菌检测技术。 ⒋熟悉各种食品检样的采样方法。 ⒌掌握食品检样中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检测方法。 四.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总学时80学时,实验教学40学时,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50%。 教学文件郑州粮食学院主编《食品微生物学》教材自编实习指导。实验报告学生自拟 教学形式验证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占本门课程10%,现场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六.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学时适用专业(食品卫 生方向) 1 食品中(饮料、牛 奶等)菌落总数的测定4 必修 2 食品中(饮料、牛 奶等)大肠菌群的测定6 必修 3 食品中沙门菌的 检验 6 必修 4 食品中副溶血弧 菌的检验 8 必修 5 食品中蜡样芽胞 杆菌的检验 8 必修6 食品中常见产毒 霉菌的检验 8 必修

卫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教学项目表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编码:1002527032 实验课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开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验依据:专业自编教学大纲 成绩考核:考试 实验项目的内容及要求: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 2.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位pH计、高速离心机。?? 3.实验室仪器安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 ?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7.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6.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 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管理不善致使仪器械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 1.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出厂日期等,领回后建立帐目,专人管理,每半年做出消耗表,并清点剩余药品。 2.药品试剂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瓶签完整,剧毒药品 3.领用药品试剂,需填写请加锁存放、易燃、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 领单、由使用人和室负责人签字,任何人无权私自出借或馈送药品试剂,本单位科、室间或外单位互借时需经科室负责人签字。 ? 4.称取药品试剂应按操作规范进行,用后盖好,必要时可封口或黑纸包裹,不使用过期或变质药品。??四、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 1.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申报玻璃仪器的采购计划、详细注明规格、产地、数量、

食品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定义: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及其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特点:研究对象及范围广,涉及学科多样,实用性及应用性强,采用标准化。目的:为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意义: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的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它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意义。检验的主要内容:生产环境、原辅料、加工运输、储藏、销售过程、成品。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菌落总数定义: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温度、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形成微生物菌落的总数。只包括一群在平板技术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不等于细菌总数。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细菌群落。意义:是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是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反应食品新鲜度、被细菌污染程度、生产过程中是否变质、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状况。多于10万个,足以引起食物中毒;人的感官能察觉食品因细菌的繁殖而发生变质时,细菌数约已达到106-107CFU/g (mL或cm2)。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对评定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质量起一定的卫生指标作用,但还必须配合大肠菌群和病原菌项目的检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GB/T 4789.2-2010: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磷酸缓冲溶液、无菌生理盐水。菌落总数计算方法:N=ΣC/(n1+0.1n2)d。ΣC—所有符合计数要求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1—较低稀释度有效平板数;n2—较高稀释度有效平板数;d—较低稀释度的稀释倍数。致病菌: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蛋与蛋制品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米、面类食品以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霉菌;罐头食品以耐热性芽胞菌。指示菌定义:又称指标菌,是常规安全卫生监测中,可以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三种类型:第一类为了评价被检样品的一般卫生质量、污染程度以及安全性,最常用的是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第二类粪便指标菌主要是大肠;第三类其他指示菌。微生物检验的发展:致病菌检测阶段、指示菌检测阶段、微生态制剂检测阶段(主要菌株的特性和数量成了20世纪末食品微生物检测重要内容)、现代基因工程菌和尚未能培养菌的检测。检验技术基础知识: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实验室操作规范(GLP):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标准操作(SOP)、监督体制。原则:安全、质量、快速、可操作、经济。无菌室熏蒸消毒主要采用甲醛熏蒸消毒法:加热熏蒸、氧化熏蒸。无菌程度测定:平板法检验的一般程序:样品采集→1.样品保存→样品处理→菌落总数、大肠;2.选择参考菌群→检验前准备→致病菌→分离培养/增菌后分离培养→纯化→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动物实验;3.结果报告。采样的目的和意义:便于食品卫生质量监督管理;鉴别食品中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为新产品、新资源利用、新食品化工产品、新工艺投产前进行卫生鉴定。样品种类:大样,一整批;中样,混合样200g;小样,即检样25g。采样步骤:调查、现场观察、确定采样方案、样品封存、开具采样证明。采样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样品要具有代表性;防止污染,防止变质、损坏、丢失;不得加入防腐剂、固定剂;要两人以上参加。取样方案:国际食品微生物学规范委员会(ICMSF)取样方案;美国FDA微生物学取样方案;世界粮农组织(FAO)取样方案;其他方案。ICMSF的取样方案:包括二级法及三级法,二级法只设有n、c及m值,三级法则有n、c、m及M值。M即附加条件后判定合格的菌数限量。原则:各种微生物本身对人的危害程度各有不同;食品经不同条件处理后,危害度变化情况:①降低危害度;②危害度未变;③增加危害度,来设定抽样方案并规定其不同采样数。I类危害:老人和婴幼儿食品及在食用前可能会增加危害的食品;Ⅱ类危害:立即食用的食品,在食用前危害基本不变;Ⅲ类危害:食用前经加热处理,危害减小的食品。 将检验指标对食品卫生的重要程度分成一般、中等和严重三档。n:系指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二级抽样方案:只设合格判定标准m值,超过m值的,则为不合格品。美国FDA的取样方案:与ICMSF的取样方案基本一致,不同点的是严重指标菌所取的样品分别混合,混合的样品量最大不超过375g。样品的处理方法:液体样品;固体样品:捣碎均质法、剪碎振摇法、研磨法、整粒振摇法、胃蠕动均质法;冷冻样品。送检要求:快速运送不能超过3小时;路途远可在1~5℃低温运送;放污染、散漏、变质;填写检验申请单。样品的保留:阴性样品在发出报告可及时处理;阳性样品:在发出报告以后3天才能处理样品;进口食品的阳性样品:保留6个月才能处理。微生物检验不进行复检。 第三章、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 细菌学检验基础一、无菌技术: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二、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分离:倾注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三、细菌的培养方法:温度和气体。方法:需氧培养法(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CO2培养法(布鲁杆菌、溶血链球菌等);厌氧培养法四、细菌的生长现象:(一)固体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菌落透明度,形状,菌落大小,表面性质,边缘情况,颜色,质地,粘度,乳化性)鉴定培养基:①血平板:α溶血:在菌落周围出现狭窄的草绿色的半透明区域,而红细胞外形完整。β溶血:在菌落周围出现一个大小不一的完全透明清楚的宽带。γ溶血:看不到溶血带的溶血。双环:菌落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部分溶血的圆圈。②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