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结构部分

建筑结构部分

建筑结构部分
建筑结构部分

投标编号:

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

勘察设计投标文件

第3卷技术部分

第1分卷工程技术方案

第10册建筑结构部分

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7年3月哈尔滨

图纸目录

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

勘察设计投标文件

第1分卷工程技术方案

第10册建筑结构部分

目录

1概述 (1)

1.1设计依据 (1)

1.2 建设规模 (1)

1.3 厂址简介 (1)

2 厂址自然条件及设计主要技术数据 (2)

2.1 水文气象 (2)

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2)

2.3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数据 (4)

2.4 主要建筑材料 (4)

3 地基与基础 (5)

3.1 主厂房的地基形式 (5)

3.2 主厂房基础 (5)

3.3 锅炉基础 (5)

3.4 辅助及附属建筑的地基基础 (5)

4 主厂房建筑结构设计 (5)

4.1 建筑设计 (5)

4.2 结构设计 (9)

5 其他主要生产建筑物 (11)

5.1 烟、尘、渣建筑 (11)

5.2 电气建筑 (11)

5.3 输煤建筑 (11)

5.4 化学建筑 (12)

6 附属建筑 (12)

附件一:主厂房室内装修一览表 (13)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

1.1.1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招标编号:CWEME0701JXSJ001)

1.1.2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工程情况简介;

1.1.3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1.1.4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

1.1.5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机组相关设计规定及文件;

1.1.6工程标准及规范

本工程设计中执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技术规定,国家、行业颁布的其它与火力发电厂、集中供热等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规范标准。

1.2 建设规模

本期工程拟建设两台300MW国产循环硫化床供热机组、相关的公用设施及土建部分。

1.3 厂址简介

大唐鸡西B厂2x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拟建厂址位于鸡西市滴道区东部的化工二厂处,距鸡西市市中心直线距离约7km,距滴道火车站约3km、新发矿5km,距拟选的二道沟灰场约5km,距本期主要供水水源地团山子水库约7.5 km。厂址南侧和西侧分别有穆棱河和滴道河通过。

林密(林口到密山)铁路线与方虎(方正到虎林)公路在主厂区南侧经过,此段公路和铁路将厂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为穆棱河和滴道河的河漫滩地,丰水期此漫滩被水淹没,枯水期农民在此开荒种地。铁路接轨方案的要求,本工程拟将此处填高后布置贮煤场。北区为滴道区东山西侧的坡地,自然地面坡度约为8%,采用阶梯布置方式,布置主厂房区域与循环水冷却塔区域等,两个区之间采用输煤栈桥进行连接。

百年一遇(P=1%)洪水位为199.83m,根据可研审查意见,考虑团山子水库溃坝计算后,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将抬高至200.83m,厂址局部区域受百年一遇洪水威胁,厂区土石方量较大。

厂址处除有两条岩层断层穿过外,其它地质构造简单,规划厂区内的主要建构筑物可避开断层布置。根据黑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对“拟建鸡西B厂场址断裂影响评价”,该断裂不是发震断裂,可不考虑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2 厂址自然条件及设计主要技术数据

2.1水文气象

厂址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厂址地区水文气象特征值:

2.1.1 气温

累年平均气温 3.7℃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37.0℃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 -38.0℃

2.1.2 降水

累年年平均降水量 543.0mm

累年年最大降水量 818.8mm

累年最大24小时降水量 121.8mm

2.1.3 湿度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64%

2.1.4 风

累年最大风速 23.3m/s

2.1.5 冻土深度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255 cm

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大唐鸡西B厂2X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补充《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摘录如下。

2.2.1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现场所作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统计值,结合当地地区经验,采用多种常用的计算或经验方法,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见表2-1。

2.2.2 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

(1)场地土类型

据本工程勘测成果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判定:拟建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

根据场地的地质、地形地貌特征,按规范(GB50011-2001)表4.1.1判定:拟建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

(2)建筑场地类别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4.1.6判定该地段建筑场地类

别为Ⅱ类。

(3)设防烈度判定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2.3 基坑开挖与降水

场地地下水位埋深3.0m,当基坑开挖时,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若需放坡,当坡高在5m以内时,建议采用小于1:1.25的坡度允许值(高宽比);当坡高在5~10m时,建议采用小于1:1.50的坡度允许值(高宽比),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时,应进行井点降水开挖,并进行专门的降水设计。

2.3 设计主要技术数据

基本风压:0.55kN/m2(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

基本雪压:0.65kN/m2(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地震基本烈度:6度;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2.4 主要建筑材料

混凝土: C10,C15,C20,C25,C30,C40,C60

水泥强度等级:32.5, 42.5, 52.5

砂浆:一般为M5,M7.5混合砂浆及M5,M7.5水泥砂浆

钢筋:HPB235级钢;fy=210N/mm2

HRB335级钢;fy=300N/mm2

HRB400级钢;fy=360N/mm2

钢板及型钢:Q235A,Q235B,

焊条E43XX、E50XX型

砖:MU7.5、MU10粘土多孔砖

墙板及压型钢板:彩色复合保温压型墙板、压型钢板底模

预应力大型屋面板、薄腹梁

陶粒混凝土砌块

石材:MU30毛石

普通螺栓

防水材料:地下结构内外防水:玻璃钢、防水涂料、防水混凝土。伸缩缝:橡胶止水带。

防腐材料:变电构架﹑钢桁架用热喷锌防腐。有防腐要求的化学建(构)筑物用聚尿弹性体及玻璃钢防腐。钢煤斗及翻车机卸煤斗用铸石板防腐。所有钢结构考虑涂防腐涂料,根据防火要求刷防火涂料。

3 地基与基础

3.1 主厂房的地基形式

本期主厂房所在区域属于挖方区域,并且挖方深度较大。由于受到工艺布置的限制,主厂房基础埋深一般在-5.5m左右。另外,由地质勘测报告得知,在主厂房区域-1.5m左右的土层为④碎石混粘性土层,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0kPa,可以作为基础的持力层使用,采用天然地基。

3.2 主厂房基础

主厂房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5.5m。

3.3 锅炉基础

锅炉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5.5m。

3.4 辅助及附属建筑的地基基础

根据现阶段的地质勘测报告,辅助及附属建筑区域的地基形式为天然地基或人工复合地基。

4.1 建筑设计

4.1.1 主厂房布置(方案一)

主厂房柱距9m,每台机组7个柱距长63m,汽轮机纵向布置,两台机中间有9m宽的检修场地,伸缩缝处设双柱,插入距为1.2m,主厂房总长136.2m。汽机房共分三层:±0.000m、6.300m及12.600m。运转层设在12.600m层。汽机房跨度为27m,吊车轨顶标高为24.430m,屋架下弦标高为27.140m,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A轴12.000m。

除氧间共分三层:±0.000m、6.300m、12.600m,屋面底标高为22.740m。除氧间跨度为9m。

煤仓间侧向布置,位于两炉之间,下部布置集控楼,23.430m层为给煤机层,

42.000m层为输煤皮带层,51.000m层为输煤皮带头部,煤仓间跨度为17m。

炉前通道总长度为117.6m,跨度为5m。共分二层:±0.000m、12.600m。

本期共设2台锅炉,锅炉房本体每台炉宽度为51.2m,跨度为40m。

集中控制楼布置在两炉之间、煤仓间的下部。控制楼共分六层。分别为±0.000m、3.800m、6.300m、9.900m、12.600m、18.300m。集中控制楼±0.000m 布置凝结水精处理控制室、1号蓄电池室、2号蓄电池室、#1炉MCC、#2炉MCC、1号炉工作PC段、2号炉工作PC段、柴油机房,3.800m为电缆夹层,6.300m布置#1机炉保安段、#2机炉保安段、公用PC、#1机事故照明段、#2机事故照明段、直流及UPS设备间、CO

气体消防间、通讯机房、风机室,9.900m为电缆夹

2

层,12.600m布置集中控制室、交接班室、会议室、电子设备间、SIS室、工程师站、加药间、汽水取样间。18.600m布置空调机房、控制室等。

汽机房A排外设偏屋作为热网首站和电气220KV配电装置室(GIS)层,跨度为12.000m。共分三层:±0.000m、6.300m、12.600m。±0.000m、6.300m 长度为82.200m,12.600m为电气220KV配电装置室(GIS)层,长度为109.200m,屋面底标高为22.600m。

4.1.2 水平和垂直交通

水平交通:除氧间零米靠B轴设有一条纵向通道,通道两端与厂房室外出口相连。

横向通道:汽机房设有横向通道与纵向通道相连。汽机房零米中间设有检修场地。零米检修场处设置设备主要出入口,锅炉房在炉的两侧设有横向通道与纵向通道连接,炉后设供设备检修的对外出口。

垂直交通:除氧间固定端、扩建端和中部各布置一部封闭楼梯间,侧煤仓端部加设一部疏散楼梯,为运行人员到达各层楼面及屋面提供安全疏散通道。在楼梯处设置了通道疏散和导向标志,标志色彩醒目,位置突出。汽机房内每台机各设一部独立的钢梯,供运行人员到达汽机房的各层楼面方便运行维护。每个锅炉房内各设置一部客货两用电梯,供运行人员到达锅炉房的各主要层平台。此外,锅炉本体、钢梯可通达各主要楼层及锅炉各层平台,集控楼交通主要为单侧走廊,两端设置疏散楼梯,其中一部利用除氧间的中间疏散楼梯,另外一部利用煤仓间的疏散楼梯。

4.1.3 采光与通风

采光:主要以自然采光为主,不足部分辅以人工照明。侧窗全部采用双层塑钢平开窗。

汽机房、除氧间和煤仓间为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锅炉房底层及运转层开2.4m高的小窗。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为人工照明,照明设计不仅满足照度要求,同时也考虑了避免眩光。

通风:通风形式为自然与机械通风相结合。进风为自然进风,排风为机械排风,汽机房、锅炉房屋面设有屋顶通风器。

4.1.4 卫生及生活设施

主厂房底层、运转层分别布置了卫生间。卫生间设有洗手盆及污水池。卫生间地面采用带防水层的防滑地面砖,瓷砖墙裙,铝板吊顶。

主厂房底层及运转层的适当位置布置了洗手盆、污水池,以满足清扫与检修的需要。

4.1.5 建筑处理及装修:

主厂房的立面造型在满足生产和工艺的合理要求下,同时考虑了工作人员的心理卫生及精神需要,使厂房具有简洁、明快的建筑形象,并能和其它建筑相协调,体现了整个电厂的群体效果。

主厂房12.6 m以下外墙为陶粒砌块,饰面为浅灰色外墙面砖。12.6 m以上所有外墙为彩色金属压型保温复合墙板,在墙面局部位置改变色彩,增强建筑立面变化,为建筑外观增添了光彩。

集中控制楼的集中控制室是控制中心,控制室的设计注重了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并为运行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平面布置以集中控制室为主,与之联系紧密的房间有电子设备间、交接班室等。

控制室地面采用磨光花岗岩,天棚采用轻钢龙骨矿棉吸音板吊顶,内墙涂料采用白色乳胶漆。灯具布置除满足照明要求外,还要考虑室内视觉效果。控制盘色彩设计以求和室内墙面、天棚色彩协调,以达到洁净、高雅的效果。

控制室采用双向弹簧白钢玻璃门,并有隔噪音措施。

4.1.6 防火防爆及安全运行措施:

主厂房及集控楼的结构严格按照有关的防火规范,在有要求的部位,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刷防火涂料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第 2.0.4条:“汽轮机头部油箱及油管道附近的钢质构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非承重构

件的耐火极限为0.5小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为1小时。”涂刷防火涂料的部位为汽轮机头部油箱周围半径5m范围内的钢质构件。主厂房设置两个防火分区,在C轴设置一道防火墙,除氧间与煤仓间之间防火墙上的门的耐火极限为1.2小时(甲级防火门)。楼梯间的门耐火极限为0.9小时(乙级防火门)。集控楼内电缆夹层及配电室的门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6小时(丙级防火门),GIS与汽机房之间隔墙为防火墙。

控制室的内部装修为了满足防火要求,其装修材料全部采用非燃烧材料装修,满足规程规范的要求。

由于楼梯、通道布置适中,能满足主厂房的防火要求。汽机房的屋面采用金属压型保温复合板及屋顶通风器排风,符合防爆要求。

为检修、运行安全,凡楼地面人孔、吊装孔等均加设活动盖板或栏杆。

4.1.7 主厂房的门和窗:

主厂房的门:汽机房检修场大门为电动卷帘门。

主厂房的窗:全部采用单层双玻璃塑钢窗。

4.1.8 建筑构造及设计要求:

汽机房和锅炉房屋面为混凝土板组合结构,除氧间和煤仓间屋面防水采用三元乙丙卷材防水,锅炉房电梯井及机房墙壁采用非燃烧材料。屋面排水采用虹吸式内排水系统。主厂房的底层、除氧器层、煤仓间各层等经常有冲洗要求的楼地面组织排水,并根据需要设置了防水层。暖通空调机房楼面设有防水层、并考虑排水,墙面及顶棚做防震及隔声处理。

4.1.9 主厂房布置(方案二)

方案二为三列式,汽机房全长137.2m,柱距为8m和10m,汽轮机纵向布置,两台机中间有9m宽的检修场地,伸缩缝处设双柱,插入距为1.2m。汽机房共分三层:±0.000m、6.300m及12.600m。运转层设在12.600m层。汽机房跨度为27.000m,吊车轨顶标高为24.430m,屋架下弦标高为27.140m,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A轴12.000m。

除氧煤仓间共分五层:±0.000m、6.300m、12.600m、23.700m、42.000m,屋面底标高为58.970m。除氧间跨度为9.000m。

锅炉房共分二层:±0.000m、12.600m。

本期共设2台锅炉,锅炉房本体每台炉宽度为40.0m,长度为68.008m。

集中控制楼布置在两炉之间,共分六层。分别为±0.000m、3.800m、6.300m、9.900m、12.600m、18.600m。集中控制楼±0.000m布置凝结水精处理控制室、加药间、1号蓄电池室、2号蓄电池室、#1炉MCC、#2炉MCC、1号炉工作PC段、2号炉工作PC段、柴油机房,3.800m为电缆夹层,6.300m布置直流及UPS设备间、#1机炉保安段、#2机炉保安段、公用PC、#1机事故照明段、#2机事故照

气体消防间、三氟甲烷、通讯机房、风机室,9.900m 明段、直流及UPS设备间、CO

2

为电缆夹层,12.600m布置集中控制室、更衣室、电子设备间、工程师站。18.600m 布置空调机房、控制室等。

汽机房A排外设偏屋作为热网首站和电气220KV配电装置室(GIS)层,跨度为12.000m。共分三层:±0.000m、6.300m、12.600m。±0.000m、6.300m 长度为82.200m,12.600m为电气220KV配电装置室(GIS)层,长度为109.200m,屋面底标高为22.600m。

水平和垂直交通

水平交通:除氧煤仓间零米靠B轴设有一条纵向通道,通道两端与厂房室外出口相连。

横向通道:汽机房设有横向通道与纵向通道相连。汽机房零米中间设有检修场地。零米检修场处设置设备主要出入口,锅炉房在炉的两侧设有通行大门,炉后设供设备检修的对外出口。

垂直交通:除氧煤仓间固定端、扩建端和中部各布置一部封闭楼梯间,为运行人员到达各层楼面及屋面提供安全疏散通道。在楼梯处设置了通道疏散和导向标志,标志色彩醒目,位置突出。汽机房内每台机各设一部独立的钢梯,供运行人员到达汽机房的各层楼面方便运行维护。每个锅炉房内各设置一部客货两用电梯,供运行人员到达锅炉房的各主要层平台。此外,锅炉本体、钢梯可通达各主要楼层及锅炉各层平台,集控楼交通主要为单侧走廊,两端设置疏散楼梯,其中一部利用除氧间的中间疏散楼梯,另外一部靠炉后设置。

主厂房装修详见附件一:主厂房室内装修一览表

4.2 结构设计

4.2.1 主厂房结构体系概述

方案一对应于结构设计方案为:主厂房按汽机房偏屋、汽机房、除氧间、锅

炉房(两锅炉房之间为煤仓间)的顺序排列,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汽机房偏屋、汽机房横向组成框排架结构体系(局部为排架结构体系),纵向为框架体系,构成独立的受力体系;锅炉钢架与煤仓间框架形成联合的的受力体系,锅炉边柱简支在煤仓间钢筋混凝土框架上,承受垂直、水平荷载。集中控制室位于煤仓间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两台锅炉之间。

方案二对应于结构设计方案为:主厂房按汽机房偏屋、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的顺序排列,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汽机房偏屋、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横向组成框排架结构体系,纵向为框架体系,构成独立的受力体系;锅炉钢架由锅炉制造厂负责设计,亦构成单独的受力体系。地震作用及风荷载均由各自体系独立承受。集中控制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位于两台锅炉之间,并与主厂房脱开。

4.2.2 主厂房结构方案

本工程遵照安全运行、经济适用、节约钢材、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a) 汽机房

本工程汽机房设计为大平台,分6.300m中间层及12.600m运转层两层布置,平台为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凝土现浇板组合结构体系。汽轮发电机基座为框架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平台结构设缝脱开,基座底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结构。汽动给水泵采用弹簧基座,放置在汽机房运转层平台上。汽机房内装设二台桥式吊车,其吊车梁采用钢结构吊车梁,汽机房的固定端山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风柱、混凝土梁承重结构。汽机房的扩建端山墙考虑了扩建时拆除的可能性,12.600m标高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风柱,12.600m标高以上采用钢柱、钢梁结构,设一道钢结构抗风桁架。

b) 主厂房屋盖及各层楼面结构

汽机房屋面为跨度27m的双坡钢屋架,通过在各榀钢屋架之间合理的设置水平支撑、纵向垂直支撑及系杆,保证屋面的水平刚度。屋架顶面压型钢板做底模钢-混凝土板组合结构;汽机房偏屋、除氧间、煤仓间的楼(屋面)及汽机平台采用钢梁混凝土板组合结构;楼面的水平刚度由钢筋混凝土楼板来保证,各层平台根据活荷载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区域进行平台设计。

c) 煤斗

本工程每台炉设4个原煤斗,煤斗设计采用钢结构矩形筒仓,下挂矩形钢斗方案。煤斗支座支承在下部煤斗大梁上。

d) 锅炉房

锅炉炉架采用钢结构(由锅炉厂设计、供货),锅炉采用紧身封闭,金属复合保温墙板围护,加设轻型炉顶小罩,锅炉炉架及炉顶小罩由锅炉厂负责设计并供货。

e) 锅炉房电梯井架

锅炉电梯井架采用钢结构,外依附式布置,在垂直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水平支撑连接在炉架平台处。围护结构采用复合金属保温墙板。机房楼面采用钢梁现浇板,压型钢板做底模。

4.2.3 主厂房零米

根据工艺布置的要求,汽机房零米设有较大面积的地下坑沟(循环水泵坑),底板及侧壁采用防水混凝土。

5 其他主要生产建筑物

5.1 烟、尘、渣建筑

a)烟囱采用单筒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衬为整体耐酸浇筑料。出口直径

7.0m,高度210m,基础为天然地基环形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b)灰库:共3座,高25.0m,内直径15.0m。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由于电厂位于寒冷地区,冬季灰库内外的温差较大,因此采用轻质耐热浇注料作为内衬,以减小筒壁的温度应力,灰库基础为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c)布袋除尘器:共2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墙封闭,基础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d)引风机室:共2座,长×宽×高=30m×10.8m×12.6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墙封闭。基础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e)烟道支架:钢烟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架,基础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5.2 电气建筑

A排外的主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启动/备用变压器基础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所有电气接线构架均采用钢管结构,进线、出线构架的横梁采用钢桁架,所有钢结构采用热喷镀锌防腐。

5.3 输煤建筑

a)卸煤沟: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地上部分:横向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纵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薄腹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b)转运站:共2座,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地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楼板及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c)碎煤机室:一级碎煤机室共11层,尺寸:长×宽×高=16.5m×15m×50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楼板及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基础采用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级碎煤机室共四层,尺寸:长×宽×高=18m ×21m×35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楼板及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基础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输煤隧道及栈桥:隧道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地上部分:桥开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栈桥与相邻的转运站之间设铰支座或变形缝,以考虑不同结构单元沉降差异及变形的影响。根据工艺专业要求考虑桥面水冲洗做好防排水处理。从碎煤机室至主厂房段输煤栈桥横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架,纵向采用下承式钢桁架承重形式,围护结构采用刚架、压型钢板内加漂珠料保温,楼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槽板,三布五油AE玻璃钢防水层。栈桥支架基础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d)斗轮机基础:1座,各长178m。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e)煤场皮带尾部拉紧小间:1座,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墙封闭,尺寸:长×宽×高=9m×7.5m×6m。

5.4 化学建筑

a)化学水处理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上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基础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b)除盐水箱基础:共2个,圆环板式基础,基础中间填沥青砂,基础直径13m,基础采用石灰桩复合地基。

c)化学综合楼:1座,长×宽=18m×9m,两层,采用砌体结构,基础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d)酸碱库:单层,长×宽×高=12m×10.5m×9m,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上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基础采用天然地基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e)制氢站:单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6附属建筑

根据大唐鸡西B厂2×300MW煤矸石热电联产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附属建筑中综合楼建筑面积设计为4493m2,功能包括办公、档案、会议、食堂、浴池、夜班宿舍等,按功能合理分区,流线组织明确。

附件一主厂房室内装修表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 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建筑结构概论

【建筑结构概论】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Conspectu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0321116】 课程学分:【2 】 面向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系 使用教材:主教材【建筑结构概论庄艳自编教材】 辅助教材【同上】 参考教材【基本体系概念】 先修课程:【无】 并修课程:【建筑设计与原理】 后续课程:【建筑设备】【建筑装修材料与构造】【建筑设计与原理】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建筑结构认识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备的结构安全的知识,是从事室内设计、装修施工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三. 选课建议 本课程适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第三学期学习。 四.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的结构受力分析。 2.掌握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3.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建筑结构的结构布置、受力特点,具备初步确定 承重构件受力特点和断面尺寸的估算方法。 4.掌握结构安全的知识,具备在室内设计及环境小品设计中解决设计中结构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深入理解建筑结构的定义与功能;理解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与建筑装饰工程的关系。 掌握建筑结构的定义与功能,了解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了解建筑力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掌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基础 理解静力学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建筑结构的特点及功能要求、建筑结构传力路线及建筑结构构成。 深入理解荷载及荷载分类,理解常见的约束类型;深入理解杆件、内力与应力结构的特点;了解结构的极限状态;理解建筑结构传力路线及建筑结构构成。 第三章骨架结构 掌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了解钢筋种类及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和锚固受弯构件;了解各类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荷载、内力分析、弯矩图、剪力图;掌握凸阳台的结构布置,了解预应力混凝土预加应力的方法;会各类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断面尺寸的确定。掌握梁板布置原则、板的类型,梁的配筋、梁、板、柱混凝土保护层。 第四章建筑结构的类型 掌握建筑结构的类型;掌握各种承重类型的建筑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各类型建筑的受力特征;了解筒体结构的结构形式。熟练掌握砖混合结构的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的设计要求;重点掌握砖混结构各种承重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五章木结构与钢结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同时期建造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

2010年3月第26卷第2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 ianzhu U niversity (N atural Science ) M ar . 2010 V ol.26,N o.2 收稿日期:2009-10-26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1006B0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基金项目(2008-k3-7);沈阳 建筑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JG -200911) 作者简介:张延年(1976—),男,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防震减灾和结构检测与加固研究. 文章编号:1671-2021(2010)02-0261-07 不同时期建造的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 张延年1 ,邢 然1 ,武 迪 2 (11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21山东建固特种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目的研究依据不同时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差异.方法基于Pushover 分析方法,建立依据不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混凝土框架 结构三维分析模型,采用S AP2000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根据能力谱法,将Pushover 曲线转换为能力谱曲线,将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转换得到弹塑性需求谱,通过能力谱和需求谱的叠加,求出结构的性能点,进而得到结构的顶点位移及塑性铰分布、层间位移角和楼层位移,从而得到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结果通过一个5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能力分析,分别得到依据我国1974年、1989年和2001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的建筑物能力谱曲线和达到性能点时的塑性铰发展过程.结论依据不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异明显,建议在抗震能力评估时,应给予充分考虑. 关键词: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评估;静力弹塑性分析中图分类号:TU 435 文献标志码:A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严重威胁着 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1]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0年来因地震死亡的人数超过全球的一半,经济损失十分巨大[2]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M 810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谢礼立院士指出汶川地震的最重要的教训是没有将土木工 程防灾放在预防工作之首[3] .地震中建筑物的大量破坏与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直接原因[4] ,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取决于建筑物的震害情况,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轻震害最有效的措施. 在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确定性评估方法和非确定性评估方法.目前,确定性评估方法被广泛使用.确定性评 估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5-8] :①经验评估法、②振动测量评估法、③规范校核法、④能量 法、⑤简化的弹塑性分析评估方法、⑥以地震影响 系数为指标的反应谱法.在国外主要有简化非线 性分析方法[9] 和以一个抗震指标作为抗震能力 评估的方法[10] 等. 由于建筑物新、旧时间间隔长,依据不同时期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差异明显,大量建筑物抗震能力差,急需进行抗震能力评估与加固改造.笔者建立了依据不同时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评估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建筑物的动态抗震能力,并能对其在未来地震中的破坏程度进行预测,明确抗震薄弱环节,对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1 抗震能力评估模型建立 111 分析模型建立 采用SA P 2000软件中的Pushover 分析方法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框架结构是当前建筑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之一,利用框架结构可以最大化地保证建筑内部的可使用面积,还能够节约材料,有效减轻自重,更重要的是建筑框架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复杂条件下的使用需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确保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才能够保障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1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的承重体系,这种承重体系不仅要承受来自建筑物外部的作用力,还要承受内部的荷载。而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并不承受重量,仅仅起到了分隔的作用。作为受力的主体,一旦框架结构在设计上出现问题,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1 刚柔并济 建筑物的刚性和柔性是不可调和的两个方面,刚性越大则柔性越差,柔性越大则刚性越差。在自然环境下建筑物框架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刚性可以满足建筑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需求,但是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刚性太强意味着变形能力差,无法抵抗建筑物的形变,在外力作用下整个建筑物会出现整体倾覆的情况。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刚柔并济的原则,虽然柔性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但是却很容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产生形变,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兼顾刚性和柔性,在刚性和柔性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多道防线 建筑物的稳定性依靠的不是某一结构,而是整体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树立多道防线的原则,避免某一结构承重过大,要让整体建筑所有的结构都能分担外力。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而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体现的就是这一原则。 1.3 抓大放小 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说法,刚性较强的柱子要搭配较弱的横梁,这是因为如果所有的构件都很强,这种结构体系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置上是没有绝对安全的结构的,组成同一结构的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同,功能不同意味着其重要性也有主次之分。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各个构件之间虽然能够协作抵抗外力,但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必须要保障重要的结构在最后才遭摧毁,而次要的构件要先去承担最大的外力。因而如果建筑物的柱子刚性很强,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首先损坏的是建筑物的横梁,而柱子还能够对整体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如果首先损害的是建筑物的柱子,整体结构就会瞬间倒塌,横梁也就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柱承担的责任是比横梁要更大的,因而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柱子是在最后倒塌,而横梁起到了吸收作用力的作用,可以减少作用力对于柱子的破坏。如果柱子和横梁是同样的结果,只会产生玉石俱焚的效果。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即有的结构是

《建筑结构》论文模板

《建筑结构》论文模板 总体设置:、页面上边距为,其余均为;页眉、页脚,页码为外侧;文档网格:只指定行网格,每页行。、题目、摘要部分单栏,左右各缩进个字符。、正文双栏、中距个字符。、英文和数字均为。、全文均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均为。 轴向拉力作用下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之间钢梁 传力系数实用计算方法* (题目:二号宋体居中,上标*表示有基金项目资助) 李国强,李亮,李武波 (作者姓名:小四仿宋居中,上标…表示单位序号,按顺序标出)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 (单位名称:五号宋体居中,单位全称,所在市,邮编,两个及以上单位前加序号) [摘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以剪切变形为主,混凝土核心筒以弯曲变形为主;楼板和钢梁构成的组合梁将钢框架和 核心筒连接起来迫使其协同工作,在组合梁内将产生反复轴力作用。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选取的可能影响钢梁和楼板拉力分配 关系的个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钢梁传力系数的实用计算公式,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证明该 公式计算结果略偏于安全,对大多数工程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摘要二字小五,黑体;摘要正文小五宋体,两端对齐) [关键词]剪切变形;混凝土核心筒;组合梁;反复轴力 (关键词三字小五,黑体;关键词正文小五宋体,两端对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小五黑体,中图分类号查询网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基金前加“*”,在括号内添加基金编号,多个基金号间用逗号隔开) 作者简介:李国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四字小五黑体,内容包括姓名,学历,学位,职称,等,为小五宋体) (英文题目:小五,加粗居中) , , (姓名拼音:小五;姓在前、名在后,姓名间空格,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所属单位) ( , , , ; , , , ) (单位英文名称:小五,居中) :, , . , . . , . :; ; ; (英文摘要、关键词:小五,其中, 加粗) 概述(一级标题:五号黑体,若有引言或概述,题号从开始) (正文五号宋体段前缩进个字符,两端对齐)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是由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钢框架强度高、自重轻、构件截面小、楼面跨度大,主要用于承受竖向荷载;混凝土核心筒造价低、侧向刚度大,主要用于承受风和地震等水平作用[]。(参考文献:按照顺序在文中相应位置标出,连续序号用“”连接,如[],不连续序号用“,”隔开,如[])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

框架结构设计要求

框架结构 目录 特点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的区别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编辑本段] 特点 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点 水平方向仍然是楼板,然后楼板应该搭在这个梁上,梁支撑在两边的柱子上,这就把重量递给了柱子,沿着高度方向传到基础的部分,即梁、板、柱构成的承重体系。框架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所有的墙都不承重跟厂房的承重没有关系,那个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传给了柱子,墙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轻质材料,墙都不会承重,应用的时候都很灵活,如想要大房间不要墙,就要大房间,不想要大房间,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轻质材料来进行房间的划分,房间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因此它的墙不承重,及起着一个划分空间的作用,仅起着一个保温,隔热,隔声的部分。注意:框架结构: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 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编辑本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特点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 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 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适用于非抗震设计; 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 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 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 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 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 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 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滑模 滑模工程技术是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场地占用少、 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安全作业有保障、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施工技术,通常 简称为“滑模”。 建筑层高 建筑物上下两层间的高度差值(一般以楼面高度间的差值或上下横梁间的差值)称建筑层高。 结构层高 结构层高系指房屋上下两层结构层层面的垂直距离。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参考资料:框架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它们设置的原因、设置的方法各不相同,有区别也有联系。分 别介绍如下: ㈠伸缩缝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使房屋产生裂缝而设置的。设置伸缩缝时只需断开上部 结构,基础可不断开。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

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建筑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习题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 一、填空题: 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 、 、 、几种类型。 2、框架结构是由 、 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3、框架的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4、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 ;边框架梁 。 5、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 ;边框架梁 。 6、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 。 7、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有: 、 、 。 8、弯矩二次分配法的三大要素是: 、 、 。 9、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方法有 、 两种。 10、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移由 、 两部分变形组成。 二、判断题: 1、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 )。 2、框架结构布置原则中,尽可能增加开间、进深的类型,以使结构布置更趋于灵活机动合理。( ) 3、弯矩二次分配法适用于层数较少竖向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 )。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3 1( )。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下: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4,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 7、一般多层框架房屋,其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柱的轴向变形所

引起的侧移值甚微,可忽略不计。因此,多层框的侧移只需考虑梁、柱的弯曲变形,可用D 值法计算。( ) 三、选择题: 1、地震区的承重框架布置方式宜采用( )框架。 A 纵向承重 B 横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 C 横向承重 D 纵横向承重 2、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 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为( )。 A 05.1I I b =、02.1I I b = B 02.1I I b =、00.1I I b = C 00.2I I b = 、05.1I I b = D 05.1I I b =、00.1I I b = 3、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 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为( )。 A 05.1I I b =、02.1I I b = B 02.1I I b =、00.1I I b = C 00.2I I b = 、05.1I I b =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 )。 A 各杆件均取21 B 首层31,其它层21 C 各杆件均取31 D 首层21,其它层3 1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 下:将上层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A 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B 将上层各柱(底 层除外)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底层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C 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85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4。 D 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2。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 ),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 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A3 B4 C5 D6 7 、框架结构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下列几种方法考虑的计算原则中,( ) 有误。 A 满布荷载法 B 分层组合法 C 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D 逐跨施荷法 四、简答题: 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哪几种? 2、什么是框架结构?有何特点? 框架结构布置原则是什么? 4、框架结构的承重方式有哪几种?特点如何? 5、如何估算框架梁、柱截面尺寸? 6、在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时,如何利用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 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

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 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 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

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详细!)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 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与型制 一、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一)、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

建筑主要结构形式介绍 1、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 特点: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4-7层)或低层(1-3层)的建筑,对于承重墙体不能改动。 2、框架结构 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特点:可以建造较大的室内空间,房间分隔灵活,便于使用;工艺布置灵活性大,便于设备布置;抗震性能优越,具有较好的结构延性等优点。 使用:不宜超过10层的建筑。 3、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特点: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竖向荷载(重力)、抵抗水平荷载(风、地震等);剪力墙结构中墙与楼板组成受力体系,缺点是剪力墙不能拆除或破坏,不利于形成大空间,住户无法对室内布局自行改造。 4、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 特点: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5、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变和发展而来。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 特点:主要抗侧力,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的框筒,形成整体,整体作用抗荷,多用于写字楼建筑。 6、钢结构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 特点: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特点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的区别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特点 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点 水平方向仍然是楼板,然后楼板应该搭在这个梁上,梁支撑在两边的柱子上,这就把重量递给了柱子,沿着高度方向传到基础的部分,即梁、板、柱构成的承重体系。框架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所有的墙都不承重跟厂房的承重没有关系,那个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传给了柱子,墙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轻质材料,墙都不会承重,应用的时候都很灵活,如想要大房间不要墙,就要大房间,不想要大房间,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轻质材料来进行房间的划分,房间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因此它的墙不承重,及起着一个划分空间的作用,仅起着一个保温,隔热,隔声的部分。注意:框架结构: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是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同时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④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

框架结构专项模板施工方案

框架结构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施工流程的划分 4模板设计与安装 基础梁与导墙模板 基础梁模板 导墙模板 柱模板 主要技术参数 柱模设计 柱、梁节点模板设计 顶板模板设计 梁模板设计 墙模设计 楼梯模设计 门、窗、洞口模板设计 墙体模板安装 穿墙螺栓 顶板模板和梁板模板安装 柱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拆除 5质量保证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模板工程质量 6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成品保护 1工程概况 一、建筑设计 本工程设计室内外高差为1.2 m。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为15.7 m,局部高度为19 m。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二、结构设计 梁式条形防水板基础,地下室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内墙厚240mm非粘土烧结砖,±以上填充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300 mm,内墙200 mm。 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采用一道4厚高聚物改性沥青(SBS)防水层。门窗选用90系列PVC白色塑钢中空玻璃窗。设外墙保温及楼板保温层。 2编制依据 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JGJ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DG/JJ08-016-2004 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本工程施工图纸。 3施工流程的划分 根据地下室后浇带布局该工程被分为二个区域,根据以上情况将其分为二个施工段即:I区为第一施工段,II~III区为第二施工段,按照以上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 4模板设计与安装 4.1条形基础、基础梁与导墙模板

框架结构经典工程案例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设计者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 平面分析 建筑表面面积:约90,000平方米;体积:430,000立方米; 楼层高度:共8层,其中6层为地上建筑;共166米长,42米高,60米宽; 室内面积:每层7,500平方米的巨大平台;2000年1月1日维修后重新开放,增加了8,000平方米的空间;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顶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整座建筑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它的每一 层面积都有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地l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 交通流线分析 外部交通流线图 蓬皮杜中心前院,占据了总建筑面积的一半,这座被誉为意大利复兴时期,理想城市回想的广场,今天已经成为了巴黎人享受午后阳光的理想场所之一。在广场上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免费空间。他和意大利西耶那的康波大广场异曲同工,有一个平缓的坡度,吸引着路人慢慢走到入口。建筑师认为“把面积全都用上是错误的,真正的城市空间是前院,正是前院使蓬皮杜中心的成功成为可能。有了前院,人们才有城市归属感。入口是城市的延续,而前院则展示了城市的生活,正是前院把人们引向了蓬皮杜。

建筑是把通常设在内部的功能部分全部设在建筑外面,每一层面向前院的方位,都设有宽阔的人行走廊,外层有大型电梯,通过半透明的大管道,参观者能够上到顶楼,就像是在骑游乐场的木马。 剖面分析 筑 物 的 底 层 是 一 个大通间,天花上也同样布满了蓝色和黄色的管道,空间上部的各色指示牌,已暗示着时代的转型,给人一种新颖与激动的印象。3层以上是现代艺术展览馆部分,进入展厅后,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黑白画面,这种大大小小的黑色圆盘组合画象征着机器时代的特征,在白色塑料板的背后还打着灯光,使得画面对比更加强烈,而且具有立体感。转向右面的对景是一幅红绿相间对 比强烈的抽象图案,它似乎在说明当代社会和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的

建筑结构论文模板.doc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建筑结构》论文模板 总体设置:1、页面上边距为2.7cm,其余均为2cm;页眉、页脚1.5cm,页码为外侧;文档网格:只指定行网格,每页47行。2、题目、摘要部分单栏,左右各缩进2个字符。3、正文双栏、中距2个字符。4、英文和数字均为Times New Roman。5、全文均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均为0。 轴向拉力作用下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之间钢梁 传力系数实用计算方法* (题目:二号宋体居中,上标*表示有基金项目资助) 李国强1,2,李亮2,李武波2 (作者姓名:小四仿宋居中,上标1,2…表示单位序号,按顺序标出) (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单位名称:五号宋体居中,单位全称,所在市,邮编,两个及以上单位前加序号) [摘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以剪切变形为主,混凝土核心筒以弯曲变形为主;楼板和钢梁构成的组合梁将钢框架和 核心筒连接起来迫使其协同工作,在组合梁内将产生反复轴力作用。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选取的可能影响钢梁和楼板 拉力分配关系的6个参数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钢梁传力系数的实用计算公式,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证明该公式计算结果略偏于安全,对大多数工程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摘要二字小五,黑体;摘要正文小五宋体,两端对齐) [关键词]剪切变形;混凝土核心筒;组合梁;反复轴力 (关键词三字小五,黑体;关键词正文小五宋体,两端对齐) 中图分类号:TU39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五黑体,中图分类号查询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d333125.htm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项目(5062106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1B02)。 (基金前加“*”,在括号内添加基金编号,多个基金号间用逗号隔开) 作者简介:李国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gqli@https://www.doczj.com/doc/1d333125.html,。 (作者简介四字小五黑体,内容包括姓名,学历,学位,职称,Email等,为小五宋体) Prac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research on axial tensile force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steel beams at joints connecting steel frame and concrete core tube (英文题目:小五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Li Guoqiang1,2, Li Liang2, Li Wubo2 (姓名拼音:小五Times New Roman;姓在前、名在后,姓名间空1格,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所属单位) (1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2 Departm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单位英文名称:小五Times New Roman,居中) Abstract: Under the lateral force, the main deformation of steel frame is shear deformation, and the main deformation of concrete core tube is bending deformation. The steel frame and core tube are connected by composite beams to work together, and repeated axial forces would be created within the composite beams.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research six selected parameters which may effect the axial tensile force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steel beams at joints connecting steel frame and concrete core tube by ANSYS.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practical calculation formula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re made to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practical calculation formulas are lean to security, and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precision for most projects. Keywords: shear deformation; concrete core tube; composite beam; repeated axial force (英文摘要、关键词:小五Times New Roman,其中Abstract, Keywords加粗) 0 概述(一级标题:五号黑体,若有引言或概述,题号从0开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