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教师理论考试相关试题 (9)

美术教师理论考试相关试题 (9)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资料(常考)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

(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

(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

(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2)内外价值并举。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

(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

(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①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性善论注重自省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矫正。

②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主体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①要认识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基础,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②要相信学生确有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

③明确判断教学活动中谁是主体的标准。看学生是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

体,主要取决于他是否确定或参与确定有关活动的目的,是否决定或参与有关活动的过程。如果是,则为主体;如果不是,则为客体

④要帮助学生完善主体结构。学生的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两部分。操作系统主要由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对客体(教学内容)的感知、概括、记忆、运用等任务;动力系统主要由非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激发和维护主体认识活动的任务。

(4)差异观——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人,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二、创新教育与教师

1、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创新”、“创新教育”首先是作为一种观念提出的。任何一种新观念的提出,都是时代时展的必然结果。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创新教育是走教育创新的必经之路。同时,新观念都具有超前性。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活动。俗话说通情才能达理,情是基础,理是目的。创新教育要注重人的情感投入,创设怀境、培养情感,使课堂充满人情味。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的重要依据。现行教材中蕴藏着大量创新的好题材,如:“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等等。但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同时又有简约性的特点,加上时代

的变化,观念、知识的更新,往往显露出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实际,进行及时的充实和变通。

(四)创新教育与学生。

1、强调主体的参与。

2、强调知识的应用。

(1)课本知识生活化,培养应用意识。

(2)重视实践,培养应用能力。教师要精心创设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提高应用能力。

三、素质教育

(一)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1、结合教材,自然渗透。教科书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并有意识地去揭示它们,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到感觉,从而自然地受到教育。

2、见缝插针,适时渗透。除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外,其他学科都有它自身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适时向学生渗透。

3、持之以恒、不断渗透。一种正确的思想、科学观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和树立的,它需要长期的实践,反复不断地认识,逐步形成或树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持之以恒、进行不断地渗透。

(二)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优化课堂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虽代表不了学生外在

环境和教育的全部,但却象一面聚光镜一般,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集中起来发挥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生的学习。现代教学研究认为:“既然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就当然是主体。”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现代教学论把教与学的关系看作:“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的学的主导。”这就明确指出了,教与学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教学活动中辩证统一的两个侧面的关系。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并把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

教师要在认真学习《纲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结合认知、技能、情感等要素,分别制定学期、单元和课时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要在不断调控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认识、思维条件,有目的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讲效率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复习铺垫、引入新

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总结评价等环节构成。优化教学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就不让少数或个别人代替。

3、优化教师的“教法”,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的方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操作法、练习法、讨论法、游戏法、阅读法等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舍弃一节课只用一种教学方法的做法,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三)突出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不是他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他们心理发展的起点。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识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认识的发展主要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等。主要表现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敏捷、正确、深刻和完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意向的发展,也有称为个性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认识的发展与意向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铺相成的关系。

1、创造良好的气氛效应,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力求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并善于运用气氛去引发或转变学生的行为,这种气氛应该是和谐的、认真的、合作的、追求科学的一种学习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注意、期望、鼓励、关怀和爱护。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做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证明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情感是促使学生积极上进的物质力量。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品尝到成功的愉快,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组织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发展能力。

人的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在学习活动中的锻炼。

四、注重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注重参与的广度,让全体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参与“量”的飞跃。

1、采取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采取“合作研讨”、“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展示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完成知识的“发现”和“获取”过程。教师引导

学生通过准备性参与、尝试性参与、理解性参与和巩固性参与,从而达到全程参与的目的。

3、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读书、计算、操作、推理、判断等任何一项学习都不可能由眼、耳、口、手、脑某一感官独立完成。必须密切合,才能使学习卓有成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听觉通道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效率可达70—80%。为确保学生的全方位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二)注重参与的深度,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参与“质”的飞跃。

1、培养自主意识,增强独立性。“独立性”指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能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策略能作出适当的评价,并进行调控。

2、调动积极因素,增强主动性。“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特征的总和。表现为对学习有兴趣,能主动确定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1)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兴趣,使学生“想学”。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2)教给学习方法,具有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3、注重思维发展,增强创造性。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对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的培养等。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1)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2)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

五、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呆板单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教材内容时,也习惯于机械呆板地照本宣科,严格遵循教材,紧扣教材、忠实于教材,不敢越教材半步。

在现代的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生活化、趣味性等特点,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打破传统的教材处理方法,既要尊重教材,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

(二)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多年来,教师一直处于知识传授的权威者的地位。老师对学生总有许多不放心,总怕学生的能力有限,总放不下师长尊严的架子,在教学中总喜欢采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说你做的讲授方法,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一定的定势。

实现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获得系统的知识。(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课堂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受到限制,教学与现实生活、学生的学习实际脱节,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要接受讲授式的教学内容,进行千篇一律的问题训练,思维过程主要是对课本例题的模仿。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实效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学习活动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四)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结论,而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在教学中形成了学生死记硬背,喜欢套用公式、例题机械模仿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欠佳。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学习的机会,要找准让学生探索学习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整理,在探索中学会求新求异。同时,我们要把探索性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探索性学习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

(五)教学目标的多元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在评价时更多地偏重于知识技能领域里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要求,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过程目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受、探索性学习的过程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明显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既重视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更重视教学活动的过程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方面的体会,更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等。

六、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的原则

1、全体参与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创新学习的根本方向。

2、主体主动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新学习的前提。

3、启发探索原则。在创新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启发探索创新学习的基本方式。

4、求异求优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创新学习的灵魂。

5、民主愉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创新学习的重要保证。

6、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创新学习的客观要求。

7、实践操作原则。引导学生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

8、评价激励原则。对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创新学习的动力因素。

七、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一)指导“做”,培养操作能力

1、操作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与目的本末倒置。

2、要指导操作过程,明确程序,不能把操作活动看作是一般的随意的活动,动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操作过程要有序、明确,学生完成的是一个从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

3、操作要同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

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更好地理解知识,构建良好的认识结构。(二)启导“思”,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从传播和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教育中要从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四点要求着手;要不拘泥于教材,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拓宽思路、施展才华,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诱导“说”,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教学有效调控的主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留足让学生口述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以体现自主学习精神。

(四)引导“联”,培养迁移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知都是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迁移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人们认识活动之中。

八、学会参与走向未来

1、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喜欢学习,有较高品质的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因此,除了认知技能领域外,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能力、方法、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学会参与”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使学习成果得到恰当的评价,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将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更好地统一起来,注重人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习者的亲身参与中进行才会有效。没有学习者的参与,学会学习将是一句空话。

2、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活动。

3、在做人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做人。

在“学会参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动与静的关系;个体活力与规范约束的关系;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系;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

九、学生心理引导技巧

1、步难以上青天——层递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层递效应,俗称“进门槛效应”。(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1996年),心理学家查尔尼(1975年))

2、榜样太高不可攀——差错效应

能力比自己强,总体上各方面优于自己,然而和自己一样不时会出现一些可以原谅的小差错的人更能吸引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差错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

3、术家写评语——巴奴姆效应

心理学家把人们乐于接受概括性的性格描述现象称为“巴奴姆效应”。(泰勒巴奴姆)

4、疯狗唾液救人命——接种效应

心理学在研究人们的态度变化与过去对某个问题体验的关系时证实:处于态度改变情境的个体,若受到某种反向态度的轻微攻击后,就好像是在“接种疫苗”,大大刺激其对这种攻击作出抵抗反应,并不断地增强了抵抗力,以后再受到同一反向态度强大攻击时,不但不会改变其原有态度,反而使个体更加执着于自己的态度,并“抵抗”任何不同意见。这就是“接种效应”。(巴斯德)

5、响鼓要用重锤敲——强刺激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受性与刺激的阈限有关。如果作用于人的刺激阈限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那么感受性会因此而麻木。刺激阈限大大超过中等水平,感受性十分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谓之“强刺激效应”。刺激阈限大大低于中等水平,十分微弱,如一条小虫在皮肤上爬行,其感受性也会因此而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弱刺激效应”。

6、难以自禁激扬情——组场效应

众人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如同物理学中磁场一样的心理场。当个体进入这个心理场后,在感人场景的渲染下,人的情感、行为就会被磁化而变得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升华为与场景一致的情感与行为。这种能磁化人心理的强大、特殊场景称之为大众心理场,它所产生的效应称

之为“组场效应”。

7、滴蜜赢得他人心——认同效应

引导者表达与对象之间在观点或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引导者实际上向对象出示了一张“自己人”的心理名片,这使被引导对象产生一种“同体观”,视引导者为“自己人”,从而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或弱化对方的“反引导定势”和防范心理,取得倾向于对方的观点,接受对方引导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认同效应”。

8、先抑后扬见奇效——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他们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显得喜欢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人们喜欢逐渐增加的人,比一贯喜欢人们的人更令人喜欢。心理学家阿伦森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9、适得其反在禁令——潘多拉效应(禁果逆反)

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以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那么,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形成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心理学上移用潘多拉打开魔盒的神话,称之为“潘多拉效应”。

10、好戏连演令人厌——超限逆反

同样的刺激物,由于刺激强度过大、过强,刺激时间过长,或者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作用于个体,引起个体产生的一种逆向态度。

11、烽火连天戏诸侯——信度逆反

指由于以往经验积累、人格特征等因素,产生对信息源、引导者的不信任,导致消极、反常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12、好意此时被曲解——情境逆反

指在特定的时机、场合,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引导者不顾个体当时所处的情境,会诱发情感障碍,使个体紧闭心扉,对引导逆向、排斥态度。

13、小人之心度君子——自比作用

心理实验证明:如果有一个陌生人,要猜测他人的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等,最大的可能性是把对方估计得和自己一样,当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年龄、籍贯相仿是尤其如此。心理学上把这种假设他人与自己相同,怀有一样的心情、想法、好恶、品质等心理现象称为“自比作用”。14、奖励结果事愿违——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其效果反而会降低,外加报酬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这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故称之为“德西效应”。

15、心灵绿洲待开垦——罗森塔尔效应

由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在学生身上产生符合期望的心理现象,罗森塔尔把它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16、情境变换难注意——斯特鲁效应

所谓“斯特鲁效应”,就是当着人们对某一特定刺激作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顺利地对这些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这一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家斯特鲁首先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17、大失所望星期一——月曜效应

所谓“月曜效应”,是指点星期一与其他工作日相比,人们的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大大影响工作和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

18、新官上任放把火——首因效应

心理学上把人际交往中,由初次见面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被称为首因效应。

19、妩媚一笑遮百丑——晕轮效应

心理学上借用“月晕”这一自然现象,把一个人某种突出品质或特点的清晰、深刻印象,由此作出整体印象的评价,从而掩盖对这个人其他品质和特点的印象,称之为“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20、前功一朝化烟云——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新形成的印象淡化,甚至抹去以往已形成的印象,给人们留下更深刻、更持久的印象,并以此指导人们的行为。

21、药铺抽屉密密排——刻板效应

所谓“刻板效应”,是指由社会刻板印象所形成的人际知觉定势。社会刻板印象是社会对一类对象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笼统的看法,而不管这一类对象间的实际差异。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2、锦上何须再添花——马太效应

人们把“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类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如“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23、险把巨星当鞋匠——黑票作用

所谓“黑票作用”,是指不管一个人具备其他任何品质,只要有一种极端消极的坏印象,就把对方的其他好品质都一票否决掉。

24、失之东隅收桑榆——补偿

所谓“补偿”,是指个体在某方面的需要或目标受到挫折后,便用可能成功的活动或其他高度发展的能力来弥补,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以获得他人的承认,获得心理的寄托和成功的快慰,满足新的需要与实现新的目标。

25、小题大做起作用——升华

所谓“升华”,是指引导对象的“动机替代”,即用高尚动机代替低级动机,用社会性动机代替自然性动机,从而使引导对象地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自身动机的社会责任、社会价值,从狭隘的低水平认知和情感中“跳”出来,正确看待个人的得失,产生新的意向,去追求新的目标。

26、文过饰非自解嘲——合理化作用

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它。以“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最为典型。个体在追求某地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

称之为“甜柠檬”机制。

27、有了陪衬始宽慰——觅类求同

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为了减轻其所受到的心理压力,于是寻找一些与他同样遭受挫折的伙伴,以此聊作自慰,并减轻受挫折感,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觅类求同”心理。

28、色若无事实内荏——反向形成

所谓“反向形成”,是指个体的需要和目标受到阻碍后,为防止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欲望表现出来,而在外在行为上采取一种与此相反的行动来表现的现象。

29、混为一谈减重压——融合效应

所谓“融合效应”,是指个体受到挫折后,不愿意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把自己在挫折中应有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或者与同样受到挫折的他人相提并论,证明自己与他人等值,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30、责难他人为平衡——投射效应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当个体遭遇挫折后,不进行自我检讨,而把挫折引起的内心不安,自己不愿意承认的某些行为、欲念、态度等排除于自身之外,转移或推向他人和周围事物,以此逃避自己心理上的不安的心理现象,也叫“推诿作用”。

31、羡慕名人自炫耀——自居作用

所谓“自居作用”,是指为了迎合能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人们,于是就在思想、行为上模仿他们,或按照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去做;或者把他人

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理论试题

黄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理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艺术)课程。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2、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 3、新课程标准按照美术活动方式将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4、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5、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6、美术教学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7、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 8、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9、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10、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辩析题:(20分,每题分,对的打“∨”,错的打“Ⅹ”)。 1、美术课要特别注重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Ⅹ) 2、美术课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4、顾名思义,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好主体作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试题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的人是( )。 A.弗洛伊德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B.教育的社会起源论 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 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来进行,这种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是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发展个性 D.养成品德 5.以下哪个观点不能解释“狼孩”、“豹孩”、“猪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适应的原因?( ) A.人类个体早期经验的剥夺 B.先天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 C.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 D.个体心理发展中存在关键期 6.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某县级人民政府仍然决定将原本划给全县小学校舍修建的钱用到了城区建设中,该做法( )。 A.违反了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B.违反了不得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C.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责任 D.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 7.玛丽同学回到家发现自己的房间变干净了,推测今天上午妈妈一定打扫卫生了。这说明思维具有( )特征。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指向性 D.集中性 8.《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的本质、目的 B.教育的任务、原理 C.教育的内容、方法 D.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最新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三)

2015年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 A.红、黄、蓝 B.红、绿、白 C.绿、黄、紫 D.黄、绿、白 2.写意山水画法的一般步骤是()。 A.“勾”“皴”“染”“描” B.“勾”“皴”“点”“染” C.勾线、罩染、涂色 D.写生、勾线、染色 3.人物画“没骨”画法,由()所创。 A.李公麟 B.恽寿平 C.黄荃 D.曾鲸 4.相传落墨成蝇的东吴画家是()。 A.曹不兴 B.卫协 C.宗炳 D.张僧繇 解析:曹不兴曾事于孙权手下,画艺高超,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画面生动欲活,有落墨为蝇等传说。绘事兼善马、虎、龙之属。故选A。 5.皮影戏的发源地是()。 A.山西 B.陕西 C.陕北 D.潍坊 6.明代中期,书坛声势最大的一个流派是()。 A.三宋 B.晚明四家 C.波臣派 D.吴门书派 解析:明代中期,吴门书派是明代书坛声势最大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文徵明、祝允明、王宠等。故选D。 7.下图的雕塑杰作,它的作者是()。

A.吕德 B.罗丹 C.米开朗基罗 D.多拉泰罗 8.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下列哪一项不是它的柱式?()A.多利亚式 B.科林斯式 C.爱奥尼亚式 D.多立克式 9.洛可可之风盛行的时代,法国画家()以朴素无华的静物画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趣味。 A.格勒兹 B.夏尔丹 C.华托 D.布歇 10.下图的作者是()。 A.毕加索 B.伦勃朗 C.丢勒 D.巴拉 11.下列建筑中属于罗马式建筑的有()。 A.意大利的比萨教堂 B.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C.法国巴黎圣母院 D.法国夏特尔大教堂 12.被人们认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的是()。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范文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 1/ 8

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共七套) 2020 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个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 3/ 8

小学美术教师考试精彩试题及基础知识点整理

小学美术教师考试试题及基础知识点整理 1.造型艺术领域最基础的学科是() A.国画B.素描C.水彩D.油画 2.我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方法之一是() A.速写B.默写C.想象D.临摹 3.正常视域是指人眼所看到的空间围视角为() A.60°时B.90°时C.45°时D.180°时 4.素描是与下面哪种美术形式相对而言的() A.色彩画B.速写C.雕塑D.图案 5.当立方体上下两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他体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为() A.倾斜透视B.平行透视C.成角透视D.俯角透视 6.色光中的三原色是() A.红、黄、蓝B.青、黄、红 C.红、绿、蓝D.橙、绿、紫 7.以下颜色纯度最高的是() A.三原色B.间色C.复色D.无彩 答案:BDAAC CA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1、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4、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5、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6、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8、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9、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 10、什么叫纯度?答:色彩纯净的程度 11.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1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13.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14.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15.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16.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17.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18.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19.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斯普兰格 C.拉伊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卢姆 C.凯洛夫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知识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A.共产主义接班人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谈话法 C.问卷法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独立性B.灵活性 C.自愿性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

2021年度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2021年度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等几种要素。 A.幼儿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2.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有()。 A.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B.无意识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识 记忆 C.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 D.形象记忆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 E.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3.教学环境中社会环境涉及()等。 A.课堂纪律B.课堂气氛C.师生关系 D.同班关系 E.社会文化 背景 4.()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 段 D.公正阶段 E.他律道德阶段

5.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等几个方面。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6.()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A.动机理论B.品德学习C.问题解决D.知识学习E.学习理论 7.根据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努力是属于()。 A.内部因素B.外部因素C.可控因素D.稳定因素E.不稳定因素 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B.知识结构 C.原有认知结构D.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E.教育与教学指导 9.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的儿童。 A.100B.110C.120D.130 E.140 10.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等几个阶段。 A.活动的定向阶段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08-18 20:03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

美术教师职称考试题转载

美术教师职称考试题转载

美术教师职称考试题(转载) 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不知道评高教师素质测试的考题形式与考试范围,下面提供一张美术高中(高职)教师评高素质测试样卷供高中(高职)美术老师们参考。另提供一些考试资料题希望对参加评高的高中(高职)美术老师们有帮助。温州市高中(高职)美术试题卷

部分基础知识:(收集于各类媒介仅供大家参考用)

美术课程标准基础知识部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学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学习领域包括: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3、美术的六大分类: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4、美术的含义: 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以自然和人造材料,经过平面和立体的形式,表示人类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的物质化显现。 5、美术的作用:审美、认识、教育、社会 6、三大面:黑、白、灰; 7、五大调: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

光 8、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如绿叶的色相就是绿色。 9、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鲜艳程度。 10、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11、色调:指色彩的主要倾向性。 12、构图的基本法则是均衡与多样统一。 13、均衡是画面左右视觉重量基本平衡而稳定。 14、多样是指丰富而有变化。 15、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16、标志: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形式。它是以装饰图案为手段来传递、代表和象征某一特定概念的图形符号;标志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7、商业标志社会标志公共标志交通标志 18、标志设计基本规律: (1)标志图案必须符合易于识别和记忆的功能要求。因此,装饰图形设计要单纯、简洁、清晰,不能繁琐复杂。 (2)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介,标志图形要具有意象表示的功能,即经过装饰图形准确的表示某个特定的信息概念。

宁波宁海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洛克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 1.“瘸子里选将军”是一种()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下列哪项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A.有利于因材施教 B.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C.有利于获得完整的科学知识 D.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普及 4.范例教学在教学上坚持的三个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5.张红于2015年取得了高级教师资格,她不能应聘下列哪类岗位() A.小学教师 B.初级中学教师 C.高等学校教师 D.技工学校文化课教师 二、判断题 6.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法律制度的存在。( ) 7.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一直为后人接受和继承,这正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8.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 三、材料分析题 9.案例一一天,班里的学习尖子朱小东给语文老师说:“老师,您好,我向您提个建议,你布置的字词我早已写过了,能不能再给我布置点别的作业,我不想再机械地抄写这些词语了,真没意思。” 案例二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老师,董小明的作业又没写。他每次这样的实践作业都不写。”小组长认真地向老师汇报。老师把这些没交作业的同学叫过来大声训斥,询问原因,他们仿佛也很无辜:“老师,不是我们不写作业,而是这样的作业我们不会写。”

美术教师职称考试题(转载)

美术教师职称考试题(转载)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部分基础知识:(收集于各类媒介仅供大家参考用) 美术课程标准基础知识部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学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学习领域包括: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3、美术的六大分类: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4、美术的含义: 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以自然和人造材料,通过平面和立体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的物质化显现。 5、美术的作用:审美、认识、教育、社会 6、三大面:黑、白、灰; 7、五大调: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8、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如绿叶的色相就是绿色。 9、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鲜艳程度。 10、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11、色调:指色彩的主要倾向性。 12、构图的基本法则是均衡与多样统一。 13、均衡是画面左右视觉重量基本平衡而稳定。

14、多样是指丰富而有变化。 15、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16、标志: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形式。它是以装饰图案为手段来传递、代表和象征某一特定概念的图形符号;标志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7、商业标志社会标志公共标志交通标志 18、标志设计基本规律: (1)标志图案必须符合易于识别和记忆的功能要求。因此,装饰图形设计要单纯、简洁、清晰,不能繁琐复杂。 (2)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介,标志图形要具有意象表达的功能,即通过装饰图形准确的表达某个特定的信息概念。 (3)标志的个性特征是标志相互区别、引人注目的主要因素。标志图形的个性越鲜明,越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9、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 (1)以具象的标志构成。用动物、植物、人物、器物等形象处理成简洁单纯的标志图形。 (2)以标志物的名称文字构成。可运用中文、外文及数字。这类设计往往将文字与意象性图形结合为一体。 (3)以抽象的几何图形构成。运用几何图形的象征性去代表特定的对象。20、审美鉴赏力 是指人的一种历史地形成的鉴别、认识和评价现实现象和艺术品之美丑的能力,亦称审美判断力。 21、艺术形象 所谓“艺术形象”,顾名思义,就是采用艺术的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涉及到所采用的语言和手段两个方面,就是说由于采用的语言和手段不同,产生的艺术形象也就不同。 22、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23、好的风景画应是:气氛、情调、意境的完美体现。

2020年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三)

2020年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三) 一、填空题: 1、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2、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 4、世界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 5、《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 6、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7、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丢勒和霍尔拜因。 二、问答题: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后附答案

2020教师招聘模拟题及答案 36.春秋时期的稷下学宫是一所官办学府,倡导学术自由。 A.对 B.错 37.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降低教育投入,提高力学效率和效益的学校被称为绿色学校。 A.对 B.错 38.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反进教育教学工作。 A.对 B.错

39.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我国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确立小学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A.对 B.错 40.学习者们往往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相信的知识去帮助他们理解新的经验。因此,先前的知识和信念会促进学习者新的学习。 A.对 B.错 41.智力被认为是与学习能力有关的一个重要心理变量,但是这一概念是人为建构的很难被精确地测量。 A.对 B.错 42.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老师应该为学生布置一些只有通过他人的帮助才能成功完成的任务。

A.对 B.错 43.代币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管理手段其理论思想来源于认知主义教学观。 A.对 B.错 44.主张从实际生活中获取学习材料,打破教学科目界限。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利用环境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材斗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设计教学法。 A.对 B.错 45.随着儿童逐渐长大,他们往往在不考虑行为的外部结果的情况下,采纳身边他人优先考虑的事情和价值标示准作为自己的,接受他人所推崇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动机的外化。 A.对 B.错

46.在小学低年级的某次数学测验中,由于数学试卷中试题的文字表述过于复杂,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干的要求,也不能正确地解答题目,以致于该试卷无法正确测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据此可以判断这次娄学测验是_______ A.高信度的 B.低信度的 C.低效度的 D.高效度的 47.下列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文件是_______ A.《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美术老师考试试题

美术老师考试试题 美术老师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美术课程具有______人文_____性质,是学校进行____美育_______的主要途径。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____欣赏与 讲述_______________、 ___造型与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与应用___________、______综合与探究_________________四大学习领域。 3、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_____东晋_____兴起,元、 _明___、清____朝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它在创作上张扬个性,强调____诗___、_书______、_画 ______、_____印__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4、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常用幅式有条幅、__对联_______、__屏条 ______、___横披______、 ___扇面______ 手卷等。 5、伦勃朗群像画《夜巡》,画面用一种___________式的___________把众多人物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构图,油画颜料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对比使物体质感得到完美的表现。 6、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美术史使我们对画家的个人风格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19世纪的上半叶,享受当时社会最高赞誉的画家是安格尔,他精于以_________、_________的线条和细腻、深入的描绘来营造出一种符合__________理想的美,而他的反对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却相信在绘画中___________的运用比素描法则重要得多,他一改古典派素描的表现手法,强调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偏爱幻想的___________世界,追 求灿烂的色调。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件名为( )的灯具,利用虹吸的原理,即使以今天的设计观 点看,也是一件超凡脱俗的佳作。 A.树形灯 B.银错铜牛灯 C.铜雀灯 D.长信宫灯 2、在京剧《野猪林》中,林冲身受重刑,步履艰难地向前行进,演员采用跪步前行连带 ( B ),把林冲承受着的钻心的疼痛,形象地传达给观众。 A.甩水发 B.抖水袖 C.吹髯口 D.撩褶子 3、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 ( D ) 。 A、红、黄、蓝 B 、红、绿、白 C、绿、黄、紫 D、黄、绿、白 4、古代阴阳五行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象征神,青龙为 (B ) 之神。 A、 北方 B 、东方 C、西方 D、南方 5、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分两个部分,打开以后先看到画面,接着是占据画幅左半边的 题跋,记录了画面的内容,题跋的书体是 ( B ) 。 A、隶书 B 、行书 C、篆书 D、楷书 6、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 ( C ) 。

2019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五套)

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共18分,每空1分) 1、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色彩的三属性包含()、()、()。 3、纯度是指色彩的()。 4、不同颜色的相貌、名称称为()。 5、在色环中,互成(150 1 )的色,为强烈对比。位于60°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6、()也叫邻近色,指()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如紫红、红、橘红等。 7、国画中,用清水和墨汁调出的()()()()()等不同墨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8、凡.高是()世纪的()国家的画家,作品有《向日葵》等。 9、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和()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二、判断(共1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Ⅹ”)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2、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布鲁纳。()

4、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试题答案 一、填空:(共18分,每空1分) 1、(教学过程) 2、(色相)、(明度)、(纯度) 3、(鲜浊程度) 4、(色相) 5、(150°——180°) 6、(类似色)(色相) 7、(焦)(浓)(重)(淡)(清) 8、(十九)(荷兰) 9、(先天)(后天) 二、判断(共10分,每题2分) 1、∨ 2、∨ 3、X 4、∨ 5、∨ 三、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2020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合集

2020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合集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B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A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B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4.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A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C )A.生物界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6.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B )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 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B )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8.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D ) A.教育规模的限制 B.学生数量的限制 C.教师水平的限制 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缓作用D.加速或延缓作用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1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生理前提作用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3.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4.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最新小学美术教师职称考试考试题(五套)

小学美术教师职称考试(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2、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3、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4、美术课程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5、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6、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7、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8、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9、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0、美术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方式有(ABCD ) A.学生自评 B.小组互评 C.教师评价 D.座谈交流 2、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AD ) A. 教科书 B.美术学习档案袋 C. 美术学习工具 D.教师参考用书 3、“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它分为三个层次( ABD ) A.融美术各学习域 B.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C.美术教学 D.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4、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ABCD )的现代公民。 A.人文精神 B.创新能力 C.审美品位 D.美术素养 5、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AD )两类。 A.创作 B.工具 C.媒材 D.欣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要说明“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

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特殊道德要求_______,是___一般社会道德_____和__阶级道德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职业道德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共产主义道德原则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教育劳动过程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道德规范______和__行为准则______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___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热爱学生____。 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坚定的事业心,______和__较强的荣誉感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组织经管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____清晰的自我意识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教育民主______、___尊师爱生_____和__教案相长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教育______而生,又为_教育 ___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教育_____功能。

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放任型______、_****型_______和__民主型______。 (二)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A______。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B_____。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B_____。 A.经管型 B.放任型 C.****型 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D_____。

教师资格证试题(美术专业)

中国美术史试题 D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是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2、依陶器的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3、春秋时代的青铜器连鹤方壶,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4、画像石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5、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门阙。 6、“为冢象祁连山”,指的是汉代霍去病的墓址 7、《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顾恺之,《画山水序》的作者是宗炳《叙画》的作者是王微。 8、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来。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 10、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1、宋代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12、“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13、“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出于明代画家王履的《华山图序》中。 14、清初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陈洪绶、崔子忠。 15、清初“四僧”中的恽寿平,被视为新安画流的代表人物。 16、清代画家“金陵二谿”指的是髡残、程正揆。 17、清代木板年画中,杨柳青年画风格雅丽、,桃花坞年画风格写实、杨家埠年画风格质朴。 18、“海上三任”是活跃在上海画坛的任熊、任薰、任颐。 19、近代画家高剑父,从日本回国后,在广州设“春睡画院”,致力于艺术教学。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 B)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B) A、洛阳永宁寺 B、登封嵩岳寺塔 C、慈恩寺塔 D、五台山佛光寺 3、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