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学》本科学习指导

《学前教育学》本科学习指导

《学前教育学》本科学习指导
《学前教育学》本科学习指导

《学前教育学》本科考试指导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建立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指导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服务。考试题型涉及基本概念、填空题、判断正误、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主要题目答题技巧

基本概念,考察的内容一般都是一些比较小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能是某种理论或某种观点的关键词,所以在学习某种理论或解除都某个比较重要的方法等时,要把关键性的词汇抓住,并注意细节问题。

简答题,简述题要求简略地回答出所要求的问题答案,简略的结果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来完成,再用自己的话将其加以叙述。不要事无巨细地将教科书或讲义中相关的内容不加整理与概括地全部搬到试卷上。这样的回答虽然内容上有了保障,把可能的答案都给了出来,但不符合题的要求。简答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为主要的是考察学生把握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化繁为简,是对知识深入理解和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过程和重要步骤。所以,能否在几百字间将简答题的答案写清楚,是考察简答题质量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如果全答对了,但是不够简练,也不会得到满分。

论述题,论述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生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共同的目的。但是,这里的论述题,不是简单的将所学相关内容套到考试题重的问题上就可以了,而是要用来分析解释问题,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课堂上讲述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实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

第二部分复习重点内容

本课是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共分十一章,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儿童观和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目标、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的游戏、幼儿园环境、教育的衔接与合作、幼儿教师、独生子女问题与教育。前五章从宏观上阐述了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基本问题,叙述了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规律,使学习者对学前教育有一个总体把握,中间三章探讨了幼儿园教育的主要问题,对现代幼儿教育工作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从理论和操作层面探讨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及组织实施。最后一章则揭示了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具体各章主要知识点如下: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常见题型:基本概念)

◆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一般认为,从出生到3岁前为婴儿期教育阶段,也称先学前期。从3岁到6、7岁称为学前期。先学前期和学前期共同构成了完整学前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前教育指的是0——6(7)岁儿童的实施的保育和教育,主要通过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来达成;狭义的学前教育仅指幼儿园教育,也就是对3——6岁幼儿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学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学前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其在体、智、德、美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0——6岁的学前儿童。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总结学前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探讨学前教育运行的规律,进而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提高学前教育机构或家庭的科学教育水平;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教育政策、措施、以及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学前教育学的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我国更是如此,可以说学前教育学“有久远过

去,但仅有短暂的历史”;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前教育学是以诸多学科作为其理论来源的,

如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和伦理学等等;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身发展认知的不断深化,

以及其他相关科学发展所致。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常见题型:论述题)

◆孕育阶段

时间:15世纪以前,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概述:有关学前教育的思想散见于各种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著作中,最初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

在国外,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提出关于儿童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主张。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其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在专门机构中进行养育;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提到了胎教思想,特别是主张对孩子进行母乳喂养,并且尝试对个体发展进行了年龄分期。

在国内,古代教育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如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对儿童应从“婴稚”时期起“便加教诲”,也就是说“早欲教”——“教儿婴孩”;强调父母对幼小子女不能“无教而有爱”;宋代朱熹也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认为“生子必择乳母”,“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必须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才有助于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

◆萌芽阶段

?时间:十六世纪以后,在此阶段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开始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概述:在此阶段产生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教育学专著。其中不少论著均概述了学前

教育的思想,与古代相比则显得更为系统、完整和更具有现实性。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著作主要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

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尔》和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特点:首先,提出了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并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

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该有其特殊的内容和方法;其次,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

然”,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首先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如果用适

宜的教育加以培养,就能使儿童一切内在潜力和谐地发展起来;第三,系统提出

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1632)被认为是历

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他在《母育学校》中全面地论述了儿童出生后

头6年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学前家庭教育的体系,认为家庭是一所

母育学校,母亲便是主要的教师,对一至六岁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最后,重视

儿童主动参与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教学法等

◆初创阶段

?时间:十八世纪——二十世纪前半期,在此阶段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

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人物:(一)国外的有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等;国内的有蔡元培、陈鹤琴、陶行

知和张雪门。以下主要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思想加以说明:

福禄培尔重要贡献:

(1)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

在福禄培尔看来,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学前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园的教育理应与学校教育存有很大差别。他为学前儿童创设了一种不用书本的学校。

(2)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儿童是天生善的,儿童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的发展。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不进行干预,必要时才要儿童服从一定的要求。他还认为儿童生活在社会中,重视儿童与他人的交往是其应有的品德。

(30游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福禄培尔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认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能促进儿童的成熟与学习。他将游戏视为幼儿园的一种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是继福禄培尔之后对学前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又一为世界级代表人物。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能力,儿童的生长是其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她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方法,儿童通过与教学材料和学习玩具的互动进行学习,鼓励儿童自我指导和自我创造。蒙台梭利认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是学习某些知识与发掘某些潜力的最佳期,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其自我发展。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但她的训练方法过于程序化和机械化,脱离儿童实际生活,因此受到有些学者质疑。

蔡元培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要以儿童为本位,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并认为应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教育;

陈鹤琴的贡献: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他又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并撰

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著作;

陶行知的贡献:认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要“中国化”、“平民化”,并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他还专门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的

相关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等著作;

张雪门的贡献:主办了香山慈幼院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并出版了《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组织法》等著作。

◆发展阶段

?时间: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至现在

?特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提升其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其次,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

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工作者总结本国学前教育经验,并积极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学前教育的规律。对在园一日生活过程的组织,儿童健康和体能发展,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常识、体育、音乐、美工、计算等各科学前学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常见题型:论述题)

◆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社会政治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性质:政治主要指国家性质、各阶级和阶层在政治生

活中的地位、国家管理的原则和组织形式等。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

并为政治所决定。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

1、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学前教育得以发展的决定条件。

2、政治导向对教育财政分流的影响,终将影响并反应在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之中。财政拔款、教育经费等都是政治影响物质化合现实化的具体表现。

●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必为学前教育

的发展提供必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而促进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

的产生与发展;生产力水平主要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主要制约

着学前教育的性质。学前教育的内容、手段和设施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学和心理

学的研究表明,提高人的素质不只是在入小学后的教育,很重要的是在入学前的

教育。学前教育在解放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方面的作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学前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工作,减轻家长

养育幼小孩子的负担,使他们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从而为发展经济服

务。学前教育是一项事关民心的民生事业。

●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文化水平与教育

文化水平实际上就是指一个社会中人口受教育的水平,社会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之间存有显著相关性。一方面,文化水平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具体而言:文化发达将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又会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教育资源的丰富又会增进人口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具体表现是,教师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学生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家长文化水平——下一代的文化水平。

?文化传递与教育

文化传递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上的流动。文化传递需要物质载体、精神载体和人的载体,这三种载体不断转化才能完成从客体文化到主体文化的转化。在此过程之中教育是文化传递的前提、动力与重要途径,并在传递过程中起到补充、发展和丰富文化的作用。

?文化选择与教育

文化选择是对某种文化的问题选取或排斥的过程。文化选择以社会需要为基点,同时又具有人的主体性特点。在文化选择与教育的关系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要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文化;二是按照社会需要选择文化;三是选择有利于受教育者发展的社会文化。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作用

1、中介作用

文化是政治、经济作用于学前教育的中介,教育就是通过文化传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并进而达成培养符合社会期望与要求的个体。

2、渗透作用

文化主要表现为以其主动的且相对独立的形态影响着学前教育,例如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总是通过文化渗透功能达成的。

3、制约作用

一定社会文化对学前教育发展所产生制约作用总是显而易见的。其具体表现为:一种形式是积极推动作用,另一种形式是消极的滞后作用,也就是文化约束和妨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分丰富,有精华也有糟粕,且同时都对学前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在教育目标上,我国古代文化是以崇善为终极目的,特别主张对正人君子的培养,因此传统的学前教育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传统对学前教育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与作用,具体表现是对社会文化道德的机械划一的灌输,忽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用成人要求去塑造和评价孩子的所作所为,其结果正如卢梭所言,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我国传统文化仅重视内省而不重视外求,尤其是不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探求,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对儿童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这些也将反映在学前教育之中,其具体表现是十分重视对单纯的、分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机械传授与学习,而忽视了儿童自身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主动活动与主动探索。因此极大限制了学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并对学前儿童创造精神培养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与作用。

在个体发展上,由于我国长期的封建宗法制社会导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个体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群体模式的社会文化形态,尤为重视群体观念、血缘关系,而忽视个人观念,于是在学前教育中也表现为只有群体观念、群体行为和群体发展,而没有个体观念、个体行为和个体发展。其结果使我国学前儿童在个体发展以及创造性能力上均受到不利影响与作用。

社会变迁与学前教育

1、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或者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社会变迁既包括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

2、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

教育社会学者通常把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分为三类:从社会变迁对教育制度的影响而言,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从教育导致人们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最终引发社会变迁而言,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从教育对大多数社会变迁的影响而言,教育往往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社会变迁(尤其是剧烈的社会革命)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功能的变革等几乎都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在现代社会,社会任何方面的变化都会在教育方面留下痕迹。

(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人、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方面。早在韦伯那里,就已指出了观念和意识形态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其看来,西方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形成于近代西欧,主要是因学校广泛传播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使社会成员具有了勤俭节约、自我奋斗、自我约束等的精神与品质所致。

(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教育具有双重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即预期达成的目标)往往是在通过教育引起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加以设计的;同时教育还具有隐性功能(即在未被预计的情况下,在完成显性功能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后者正是导致其他社会变迁的条件。同时,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还意味着,教育在引起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功能有限性",教育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有其他相应的条件和环境。

现代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常见题型:论述题)

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行为,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既包括了生活环境、文化环境,自然也就包括了相对包括相对前两者较小的教育环境。通常我们认为,社会发展带来的观念更新、行为、环境变化,对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更为丰富的人际资源。这是积极的一面。消极的呢,现在社会的紧张以及对电脑等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人们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那么社会的变迁对于儿童来讲其作用又如何?以下对此加以详细讨论:

(1)高度科技化与学前教育

高度科技化是现代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它带来了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科技化,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在科学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伴随着科学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和负面效应。我们常常可以听说,高科技是一柄双刃剑。但是我们应该能够理解,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使它具有有正负效应之别的,是因为占有和使用它的人。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产品的高度技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学前儿童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承受着高新技术对其发展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电视机的普及、电脑的产生、电动玩具的开发,极大的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拓展思维、开发智力;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批电视儿童:越来越多的儿童以电视、电脑、电动玩具为玩伴,被过多的限制在荧屏前、桌面上,以大脑活动和小肌肉操作取代其他各种丰富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儿童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时间单独一个人被动的接受信息,只追求视觉、听觉的刺激,而舍弃触觉、运动觉的感受,特别是长期生活在一种虚拟环境之中,这对于学前儿童的人格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经常会导致各种行为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2)高度工业化与学前教育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加剧了工业化的进程。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往往又是以高度工业化为明显特征。可以说,生活在日益工业化的社会的学前儿童,在领略

现代文明的同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电磁污染、水污染等等。对儿童来讲应该受到很大的关注的可能还有铅污染。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深受其害的首先是学前儿童。如铅中毒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极大,近十年来,国内外的一些调查已证明,工业区内居住的儿童,铅中毒流行率多在85%以上,普通城市居住的儿童,有50%铅中毒。

(3)高度城市化与学前教育

环境缺失:自然环境的缺失;活动空间的缺失。城市是水泥丛林,生活于其中的儿童被人为的与自然界隔离开来,这对于儿童身心两方面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4)住宅高层化、独户化与学前教育

高层化、独户化大大的改善了居住条件,是现代社会的又一个特征。日本的研究发现:住高楼的儿童,由于室外活动少,与社会的隔离机会增多,机体抵抗力下降,患传染病、受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还发现:与伙伴的交往能力降低,自理能力形成较晚。我国的有关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高层独户化对于成长期的学前儿童,有碍于其能力、人格和健康的发展。例如,在我国最为明显的就是庭院文化的消失,这对于儿童发展特别是情感、社会能力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5)食品精细化与学前教育

1、营养补品对儿童的影响;由于各种喊有激素的所谓的营养食品的摄入,导致儿童性早熟,扰乱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次序,破坏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正常功能。

2、洋化食品对儿童的影响;洋化食品的质量问题,以及高消费等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与作用。

3、软化食品对儿童的影响

软化食品将使儿童的咀嚼和消化系统可能发生功能衰退,这种功能衰退的发生进而会影响到儿童智力等方面的正常发展。

第三章儿童观和儿童发展

●儿童观的演变

◆儿童观(常见题型:基本概念)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它主要包括人们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的生长发展的原因与形式,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的看法或认识。

◆儿童观的演变(常见题型:论述题)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儿童是“小大人”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2、儿童是“有罪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3、儿童是“白板”

“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4、儿童是“花木”

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看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

5、儿童是“私财”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6、儿童是“资源”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利国利民,多投资才能多受益。

7、儿童是“主体”

人类的童年期长于动物的童年期,这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儿童在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不能

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1、“子子”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的

3、儿童看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4、儿童被看成是光宗耀祖的工具

5、儿童被看成是父母防老的工具。

6、重男轻女的传统教养性别歧视

◆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1、鲁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检视,发现满是仁义道德的封建文化中到处隐藏着“吃人”二字,而儿童在这种文化中更是倍受其害。他认为要想拯救整个民族,首先应当拯救孩子。

2、陶行知——提出了尊重儿童,解放儿童以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等许多有价值的口号和见解。

3、陈鹤琴——以科学实践的理论为依据,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体格,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这个时期打下基础”。

◆现代儿童观(常见题型:简答题)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和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潜力;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地作用;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儿童的生长发展过程

中,有时表现为进步,有时也表现为退步。但是,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有方向、有

价值选择的概念,但是只有当儿童身心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

有序演变时,我们才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发展。而且其心理方面的变化,尤其是社

会思想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变化,是以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及其发展趋势,作为儿

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方向。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常见题型:论述题)

?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个体获得了祖先所具有的某些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被称之为遗传素质。

遗传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儿童发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我们说它只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是因为一方面遗传素质具有的发展能力,并不会确定无疑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因为儿童身心的发展变化,均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身体的发展要从外界吸收营养成分,心理的发展也需要有适当的外部环境刺激,才能调动儿童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儿童获得某些发展。

遗传素质由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也并不是一种完全取决于外部影响的过程,遗传本身蕴含着生物学意义上的自身演变规律。外部刺激并不能改变儿童机体的成熟规律,恰恰相反这些规律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外部刺激能否转变为儿童发展。只有那些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可以与儿童自我调节机制产生相互作用的外在刺激,才能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因此,旨在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就必须把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则。

总之,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儿童心理发展走向何方,并不取决于遗传而是决定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环境

儿童生活其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为儿童提供物理经验,社会环境主要为儿童提供社会经验,它比起自然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力更大,而且这种影响力随着心理的发展而日益显著。社会环境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社会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方式、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社会政治法律、思想意识形态、社会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与其他民族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上的交往程度。微观的社会环境包括人际交往、家庭、幼儿园、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居住区域等。

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中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父母发挥着榜样示范的重要作用;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学校的教育理念、规模、制度、环境、课堂、教师和教材都是儿童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在同一家庭、同一幼儿园和同一学校中一

起成长的同卵双生子,他们与周围的人、事、物的具体关系各不相同。因此,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地位并不相同。所以,天底下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一个家庭中不可能走出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个体,一方面接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也主动作用于环境,儿童有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对环境的作用也是有所选择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对不同儿童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自身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自身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部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儿童是否对这种外部刺激作出反应,是儿童根据自己感觉到的外在事物与自己的关系的性质而做出的,是自己的活动过程。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儿童选择的范围,并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外在环境对自身的价值。这也是较之于其他外在因素,教育能够对儿童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但是,教育只能帮助、引导儿童作出选择,但是并不能代替儿童做出选择。因此,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正常的生理发展和成熟过程,只为儿童个体的发展及其连续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使儿童个体的发展成为可能,但这个条件还不够充分,实现儿童个体的发展,还必须有儿童个体生存的环境条件和儿童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的参与。亦即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及儿童如何对这个环境作出反应决定着儿童发展的能够达成的现实水平。

儿童的发展既不仅仅是一种先天存在于儿童机体内等待发现和发掘的结构或功能的自然展开,也不仅仅是完全由外在刺激的性质决定的一种反应模式。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作为主体的活动之中,是作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个体的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也就是说,以儿童自身为主体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本源。

●儿童发展的特点(常见题型:简答题)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生物学特点,人类个体的发展作为生物性个体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必然受到人类发展特点的制约,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身体和心理变化上普遍存在的特点。概而言之,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顺序性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其所表现出的这种发展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其中先前的发展变化是后续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后续发展变化是先前发展的继续,如此一来儿童身心发展表现出一种连续的、不可逆趋向。

◆不平衡性

在连续不断成长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一般认为,新生儿与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

不平衡性是指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其身体和心理发展并不完全平行、同步、协调和统一的现象。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很多。但是,就个体发展的某个具体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现其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条件控制的情况。例如,3——5岁的儿童的掌握语言的能力和记忆能力较之于成年更优。

◆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和典型的特征。这些特点无论从表现方式上、发展速度上,还是发展的结构上,与其他阶段相比较,都会具有相当不同的特征。这种情况又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不同于别人的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例如,同样年龄的儿童,在身高方面有明显的高矮之分。同年龄的儿童也会由于他们各自神经过程灵活性的不同,在学习中表现出注意的持久性以及知觉的广度方面的差异。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结果还是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对其作用的不同。而且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还能对遗传素质的优势与不足起到一定发挥与弥补作用。

以上这四种规律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儿童后续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儿童身心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的根本之道。

●教育与儿童发展

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为儿童发展服务的;它们之间也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儿童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性恰恰表现在教育活动的目的设置、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上,都是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为基础的。因为它考虑到并

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所以,与同样能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一般性的社会人文地理条件等相比较,教育的影响力量更强大,更具有决定性。所以我们说,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能够加速儿童身心发展的良好愿望能否转化为现实,除了受制于教育是否真实地了解和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还取决于教育工作者是否正确理解了社会生活,提供给儿童的教育内容、方法等是否真正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相一致,即教育的科学性是减少儿童发展中儿童自身对环境反映的盲目性、歧意性的有效保证。

●格塞尔的成熟说(常见题型:简答题)

美国的心理学家格塞尔(1880——1961)根据大量临床的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命题,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体的成熟取决于基因规定的顺序。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这是格塞尔在处理遗传与学习二者关系时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在格塞尔看来,对于儿童的发展学习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促成儿童发展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格塞尔认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在儿童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结果没有多大作用,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基此格塞尔被认为是遗传决定论者,其在儿童发展上观点与见解也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

●洛克的白板说(常见题型:简答题)

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基于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经验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在他看来观念来源于两种途径:一是感觉,其获取的是外部经验;一是反省,其获取的是内部经验,绝大部分人的经验是从感觉而来。基于以上思考,洛克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他说,“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常见题型:简答题)

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1878——1958)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华生十分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产生过程的探索,他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他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话:“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这段话一直被人们公认为

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确信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起决定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常见题型:简答题)

皮亚杰(1896——1980)是当代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研究所所长。他以儿童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他认为,遗传素质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展得以产生的动因,更不能预定发展结果,而且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会随儿童的生理成熟的提高而降低。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环境因素作为客观存在,也不能自动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只有儿童把环境因素选作自己的反应对象,借此来构造或改变自己的认识结构和反应方式时,这一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在遗传、环境和儿童的活动这三者之间,惟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起因。所以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常见题型:简答题)

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他认为,由于人的心理是在人掌握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经验的教育就起着主导作用。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和成人教育影响下逐渐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类心理的发展不能在社会环境以外进行,同样儿童心理的发展离开了教育教学也就无法实现。在社会和教育的制约下,人类或儿童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属于外部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以后就内化而成为人类或儿童自身的内部活动,并且随着外部和内部活动相互关系的发展,就形成了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

他说,“任何一种高级心理机能在儿童发展中都是二次登台的,第一次是作为集体的活动、社会的活动,亦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而登台的;第二次是作为个人的活动,作为儿童思维的内部方式,作为内部心理而登台的”。也就是说一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发展都要经历外部阶段,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机能,然后才能内化为个人内部的心理机能。因此,“人的心理的实质乃是移置于内部并成为个性的机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运用这种观点观察儿童的心理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另外,教学如何促进儿童发展以及教学与发展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学习期”的概念,并将之精致地概括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他认为在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不能以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为标准,而应该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便是最近发展区。最

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为人们重新审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为了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茨基还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一概念。他认为,任何教学都存在最佳或最有利的时期,在此期间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任何过早或过迟的教学都会对儿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一切教育和教养过程而言,最重要的恰恰是那些处在成熟阶段但尚未成熟到教学时机的过程”,只有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当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常见题型:简答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经验,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杜威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就是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等进行组织,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惟有如此,儿童才能真正地从教育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才能从这些感受和经验的积累、变化中,进行比较、判断和选择,把某些经验内化到自己的知识、行为结构中,形成自身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常见题型:简答题)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教育家,1907年在意大利开始创建“儿童之家”,1919年发表了她的第一部著作《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蒙台梭利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儿童,她说“不要尊我为教育家,我所做的工作只是研究儿童”,“儿童是人生的第一部分,又是人类的未来,成年人的得失成败和他自己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蒙台梭利主张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秘密”,然后用科学的教育帮助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其在儿童教育上的主要观点有:(一)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在适宜环境中的自然表现,也就是她所谓的“吸收性心智”;(二)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三)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四)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第四章幼儿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目标(常见题型:基本概念)

◆什么是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者对教育结果的预期,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对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方面的要求。

2、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制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如学前教育目标,中小学教育目标等。

3、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操作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作用

一方面,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它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育活动,确定教育方法与手段。

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它指明了受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结果,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实行某种教育控制,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水平制定的。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统一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之中,体现在教育目的的表述之中。

◆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结构有层次结构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构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标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在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诸方面的发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者为什么阶级服务。例如,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和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自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几经变化,但是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进而言之:首先,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其次,坚持全面发展,第三,培养独立个性。

作为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虽然在任务与功能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的整体。

此外,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之间也不是互相排斥的。其中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要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具体化。它是根据统一的教育目的,结合幼儿园孩子身心发展的水平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它是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所应该承担的教育职责。幼儿园教育目标经常又被称之为幼儿教育目标。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常见题型:简答题)

1、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目标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制定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意义

(1)在幼儿教育阶段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教育过程。人的发展与教育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表现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前一阶段的教育是后一阶段教育的基础,后一阶段教育是前一阶段教育的继续。

(2)防止和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现象

以我国教育目的为依据.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幼儿教育的目标.在实践中可以防止和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现象。

3、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特征

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充分反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幼儿教育目标的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人的素质发展的顺序结构上,幼儿教育的目标把“体”放在首位,是“体”、“智”、“德”、“美”的顺序结构,而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德”、“智”、“体”、“美”的顺序结构,充分考虑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2)在体、智、德、美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上,反映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可能性。

◆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其次,教育要受社会性质的制约。其三,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前者指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后者指知识技能的获得,生活经验的丰富,智力潜能的开发,思想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兴趣、爱好、志向和性格发展等。由于幼儿“身”、“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所以必须保证二者协调、和谐发展,即常说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发展的实质又是不断开发其个体的潜能,即表现为各方面都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对幼儿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达不到发展潜能的目的。所以,制定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需求为依据。

3.依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这是因为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尚处于朦朦胧胧的阶段,还不能分门别类地接受系统科学知识。所以,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其入小学和后续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启蒙性质的特点是:

第一,幼儿认识的内容应是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初步培养幼儿数、量、形、关系以及时间和空间等概念,发展其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等。

第二,对幼儿认知发展的要求虽是粗略、浅易的,但必须是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

第三,幼儿教育的方式应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活泼,并要求多种形式、手段、方法合理结合,综合运用,创设立体的、开放的和易引发认知冲突的教育环境。

第四,幼儿教育不能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为目标,重在发展其素质,开发其智能和创造性才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等。

总之,把握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在于严格区别其与小学教育之不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或成人化倾向,使教育目标确实建立在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规律的基础之上。否则,如果幼儿园教育不得要领任意妄为,孩子在幼儿园不仅不能从中获益却反受其害。

只有把握好上述三个方面的依据,特别是结合本园的具体情况制定保教目标,才能有可能体现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并适应本园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而构建与发展本园保教特色。

●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体系(常见题型:论述题)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是在国家幼儿教育总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包括各教育领域分类目标、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目标、学段目标、单元主题教育目标及一个个具体教育活动的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是保育、教育。 2.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的。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阶段性, 可塑性和可变性。 4.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5.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现代幼儿教育应把教师、儿童与环境三要素看作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6.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恒常性(持久性)、兴趣性(多样性)、渐进性原则。 7.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是知、情、行、意。 8.幼儿活动室以向南或向东为宜,每个儿童占地面积平均为2。5~3平方米。 9.战后国外幼儿教育的地位和职能发生了变化,从照管和保护的意义转而着眼于教育. 10.幼儿教育基本体操包括徒手操、轻器械操和模仿操. 11.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 提出来的。 12.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 1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 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 14.“尚自然,展个性"是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所强调的教育主张。 15.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深刻、强烈。 16.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恒常性、循序渐进性. 17.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恒常性、兴趣性、渐进性原则。 18.幼儿园健康检查包括幼儿入园体检和定期健康检查。 19.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立体系的学科. 20.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跨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 21.幼儿道德意志的特点是自觉性差、抵抗力弱、。 22.保育、教育是幼儿园的双重工作任务. 23.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2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 25.有规则游戏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娱乐游戏。 26.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或称为“内在的潜力”。 27.“使人类一切心智按照一种自然的顺序和谐地发展”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 28.知、情、行、意是构成儿童品德的四个因素。 29.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深刻和强烈。 30.幼儿园课程设计应坚持三个原则:和谐发展、统合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31.现代幼儿教育展现出“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人类化的趋势。 32.瑞典爱伦凯女士提出了20世纪将是儿童世纪的口号。 33.基本体操包括徒手操、轻器械操和。 34.现代儿童观把儿童作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并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民主 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基本发展方向。 35.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在1632年出版的。 36.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从而订立了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准则。 37.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恒常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渐进性原则. 38.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顺序性和阶段性,可塑性和可变性. 39.陶行知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教育方法。 40.道德认识越深刻,道德情感就越深刻、强烈。 41.幼儿体育锻炼要坚持全面性、恒常性、循序渐进性。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幼儿园的创始人是()。 A.张之洞B.陈鹤琴C.张雪门D.蔡元培 2.被称为“中国的福禄贝尔”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马寅初C.胡适D.陈鹤琴 3.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即()。 A.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公共教育B.学前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C.学前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教育D.学前社区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4.杜威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思想,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A.游戏是生命的镜子B.儿童中心主义 C.归于自然D.绅士教育 5.()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A.幼儿园园长B.幼儿教师C.幼儿园教育要求D.家长 6.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指()原则。 A.幼儿参与性B.发展适宜性C.开放性D.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7.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8.从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要类型来分,幼儿园环境可分为游戏活动环境、学习活动环境和( )。A.交往环境B.文化心理环境C.语言环境D.生活活动环境 9.()岁的幼儿开始能够正确辨别上、下两个方位。 A.4 B.6 C.5 D.3 10.在游戏的条件下,幼儿注意的稳定时间比一般条件下()。 A.短得多 B.差不多 C.长得多 D.视情况而定 11.婴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易兴奋,也易疲劳,对长期的刺激耐受力小,注意力很难持久,在从事某种活动后,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将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疲劳。因此,幼儿教师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应注意()。A.形成动力定型 B.保证劳逸结合 C.保证睡眠时间 D.保证饮食营养 12.幼儿园环境的特点是()。 A.教育性和可控性 B.物质性和精神性 C.装饰性和安全性 D.趣味性和空间性13.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为前提。 A.丰富幼儿生活经验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C.间接指导D.完成教学要求 14.当前学前教育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人们普遍认定学前教育的两大基本价值是()。A.政治价值、经济价值 B.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学前教育学答案 (3)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①教育幼儿;②为家长服务。 2、①康有为;②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3、①罗伦斯;②50年代。 4、①智力游戏;②音乐游戏。 5、①外国病;②花钱病;③富贵病。 6、①蔡元培。 7、①知、情;②意、行。 8、①向东或向南;②2.5平方米。 9、①越深刻;②越稳定。 10、①经常性;②渐进性。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表演游戏: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体质:指人体的质量,是身体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榜样示范法: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行为影响幼儿的方法。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共20分) 1、错。福禄倍尔。 2、错。角色游戏。 3、对。 4、对。 5、对。 6、错。智力游戏。 7、错。社会现象。 8、错。身体素质。

9、错。智力技能 10、对。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要说明品德四要素的关系? (1)道德品质四要素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2分) (2)道德认识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余三者只有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才会有稳定性和自觉性。(1分) (3)道德情感是动力,有了道德情感,才能使道德认识转化成外部行为,并坚持下去。(1分) (4)道德意志是坚持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去行动的精神力量。(1分) (5)道德行为是关键。它是其余三者的集中表现。(1分) 2、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1)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分) (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2分)(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2分) 3、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1)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2分) (2)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2分) (3)帮助幼儿组织游戏(1分) (4)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1分) 4、简述视觉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保护视觉分析器,保护视力(2分); (2)创设清洁、优美、明亮、有色彩但又不过分浓艳的环境(2分); (3)利用玩具和游戏进行视觉的专门练习(2分)。 五、学习活动分析:(16分)((一)题计9分,(二)题计7分) (一)这道题应从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及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方面入手去分析。 1、(1)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较低,认识肤浅;(1分)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4.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5.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D ) A.幼儿园创收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服务社会6.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 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7."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C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8.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 )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9.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C )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

学前教育学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考-0002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2分) 幼儿园中的()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A、生活 B、教学 C、游戏 D、体育 2.(2分) 教师提高观察能力的前提是()。 A、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B、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C、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D、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3.(2分) 幼儿园环境设计具有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 A、制约儿童的行为方式 B、制约儿童的发展方向 C、对于儿童行为的态度具有强化儿童行为的意向 D、满足儿童的需要 4.(2分) 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 A、《母育学校》 B、《世界图解》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5.(2分) 在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中,经常出现祖辈和父辈相左的情况。这一现象违背了()。 A、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 B、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2分) ()是幼儿模仿和想像,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A、劳动 B、游戏 C、学习 D、体育 7.(2分) 不属于沟通能力的基本构成的是()。 A、目光沟通 B、动作沟通 C、深度沟通 D、语言沟通 8.(2分) 社区教育起源于()。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9.(2分) 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A、侧重的领域 B、儿童的参与程度 C、组织形式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测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 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

A.过度教育 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 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 A.目光直视 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 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三、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最近发展区 2.幼儿园生活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案例题(共16分) 菜例: “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太阳在我们眼里不是绿色的,但是我们怎么能断定在孩子眼里不是绿色的呢?我们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打一个大叉子。 请你用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学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

单选题 1、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疼痛宜用( D )。 A.休息 B.硝酸甘油 C.消心痛 D.吗啡 E.安定 2、动脉穿刺部位首选( A ) A.左手橈动脉 B.右手橈动脉 C.腹股沟处股动脉 D.右手肱动脉 E.左手肱动脉 3、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 D ) A.胸骨中、上1/3交界 B.胸骨角 C.胸骨 D.胸骨中、下1/3交界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哪种心电图表现在心搏骤停中最常见( B ) A.心—电机械分离 B.室颤 C.房颤 D.心室停顿 E.室速 5、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B )。 A.5:1 B.30:2 C.15:1 D.5:2 E.15:2 6、急性强酸强碱中毒应给予(B )以保护胃黏膜。 A.牛奶或蛋清水 B.液体石蜡 C.清水或生理盐水 D.10%活性炭悬液 E.1:5000高锰酸钾液 7、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B )。 A.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B.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 C.低血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 D.头痛、恶心、呕吐 E.发热、黄疸、腹痛 8、机械通气时的吸氧浓度一般不宜超过(E )。

A.21% B.30% C.40% D.50% E.50%~60% 9、需要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最好行( D ) A.经口明视插管术 B.经鼻明视插管术 C.环甲膜切开 D.气管切开置管术 10、人工呼吸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 A.胃扩张 B.肺炎 C.误吸 D.返流 11、心肺复苏时的给药途径目前不常用的是( D ) A.周围静脉 B.中央静脉 C.气管插管 D.心包穿刺 12、患者血乙醇浓度达到( A ),进入兴奋期,即感头痛、欣快、兴奋。 A.11mmol/L(50mg/dl) B.43mmol/L(200mg/dl) C.87mmol/L(400mg/dl) D.33mmol/L(150mg/dl) E.54mmol/L(250mg/dl) 13、以下哪一种休克不属于根据病理生理学方法进行的分类( C ) A.低血容量性 B.心源性 C.过敏性 D.阻塞性 14、下列对ICU设备管理中错误的是( D ) A.专人负责仪器的清洁、消毒、定期检查和维修 B.搬动仪器时应先关机 C.ICU抢救器械和药品应做到专人负责,定位置、定数量、定品种 D.ICU仪器可短时外借或挪用 15、进行心电监护,安装电极时,选择的导联应明显显示(A ) A.P 波 B.QRS 波 C.T 波 D.均应明显显示 16、代谢性酸中毒时最突出的表现是(A ) A.呼吸深快 B.心跳加快 C.嗜睡 D.恶心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_学前教育功能_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__0-6__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_现实功能______。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一--易感性---一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__求知__的兴趣、__创造__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一,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一。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一”。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游戏__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__表现力__。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___语言环境___游戏环境__。 5.社区教育最初是一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一--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环境---------- 。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本------。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一----结果------。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二、选择题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江西实验幼师 )。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发展性原则 )。 A.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0-3岁末 )。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注意力分散 )。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赏识教育 )。 4.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 )。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 1.推动各囡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福禄培尔)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保育和教育 )。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目前院外急救机构统一使用的电话是120. 2.如病人有一侧上肢或下肢受伤 ,脱衣裤时,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二.单选题 1.院前急救是指 C A.急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护D.途中救护 B.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的抢 救E.现场自救、互救 C.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2.关于伤员的转送,下列哪项错误 D A.对昏迷病人,应将头偏向一侧 B.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病人应暂缓汽车长途转送 D.遇有导管脱出应立即插入 E.途中不能中断抢救 3.大批伤员中,对于大出血的病人应用何种颜色进行标记 D A.黄色 B.绿色 C.棕色 D.红色 E.黑色 4.现场急救区的划分,后送区主要接受的是 C A.所有伤病员 B.有红色、黄色标志的危重病人 C.能行走、病情较轻的病人 C.途中严密观察病情 D.死亡病人 E.需就地抢救的病 人 5.现场对危重病人进行病情评估时 ,如果桡动脉触摸不清,则说明收缩压 A A.<80mmHg B.<70mmHg C.<60mmHg D.<50mmHg E.<40mmHg 6.疑有颈椎或脊椎骨折病人在搬运时,下列哪项错误 C A.尽可能用颈托固定颈部 B.搬运时应固定头部,避免摇摆 C.可用海绵垫抬动 D.保持脊椎的轴线稳定 E.将病人固定在硬板担架上搬运 7.关于病人的转运,下列错误的是 D A.病情不稳定者,应暂缓汽车长途转送 B.担架在行进途中,伤员应头部在后,下肢在前 C.脊椎受伤者,应保持脊椎轴线稳定 D.腹胀者去除胃肠减压术后再空运 E.途中要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 8.下列不属于急救物品的是 A.除颤器 B.心电图机C C.纤维胃 镜 D.电动洗胃 机 E.简易呼吸器 9.关于抢救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哪项错误 E A.专人管理 B.定品种数量 C.定期检查 D.定位放 置 E.外借时一定要登记 10.急诊病人就诊多长时间内应得到处置 B A.2min B.5min C.10min D.15min E.30min 11.急诊分诊准确率应达到 A.≥80% B.≥85% E C.≥90% D.≥100% E.≥95% 12.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要求不包括 A.器材药物完备 B.分诊迅速准确 E C.抢救组织严 密 D.抢救效率 高 E.极易交叉感染 13.以下哪项不属于分诊护士的职责范围 E A.分清病人的轻重缓急 B.对所有急诊病人进行登记 C.维持就诊环 境 D.护送病人入病 房 E.参与急救 14.观察分诊不常用的方法 E A.视诊和触诊 B.听诊和嗅诊 C.问诊了解病人主诉和伴随症状 D.护理体检查病变部 位 15.一位急诊创伤病人同时出现下列病情,你先抢救那一项 A A.窒息 B.昏迷 C.骨折 D.心律失常 E.伤口出 血 E.诱导病人快速说出不适 16. A.SOAP分诊公式 B.PQRST分诊公式 B C.CRAMS 评分 法 D.QRS 分诊公 式 E.RSTRS评分法

学前教育学#答案1

学前教育学#形考-000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2分) 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儿童。 A、4-6岁 B、0-6岁 C、0-3岁 D、6岁以上 2.(2分) 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实践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 B、范例 C、练习 D、评价 3.(2分)

研究发现,()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A、2-3 B、4-6 C、5.5 D、5-6 4.(2分) 所谓()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益 5.(2分) 幼儿园中的()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 A、生活 B、教学 C、游戏 D、体育 6.(2分) 下列游戏中属于我国幼儿园中的有规则游戏的是()。 A、角色游戏

C、表演游戏 D、智力游戏 7.(2分) 对学前儿童而言,()是影响其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A、家庭 B、幼儿园 C、社区 D、社会 8.(2分) 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这是()型教养方式的特征。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9.(2分) 所谓的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学前儿童 B、学前教师

D、环境 10.(2分)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A、《母育学校》 B、《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C、《爱弥尔》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1.(2分) 幼儿园中的()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A、生活 B、教学 C、游戏 D、体育 12.(2分) 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是()。 A、北京香山慈幼院 B、上海劳工托儿所 C、南京鼓楼幼稚园 D、江西实验幼师

学前教育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试卷及答 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信息工程与服务部《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天中重要的往往被忽视的生活活动是()。 A.入园 B.睡眠 C.饮水 D.如厕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有力途径是()。 A.睡眠 B.饮水 C.盥洗 D.如厕 3.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D.长期目标 4.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5.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决定的。 A.计划B.目标 C.评价D.国家 6.在幼儿园运用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A.活动法B.直观法 C.口授法D.实验法 7.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是()。 A.保育员B.幼儿教师 C.保健医生D.园长 8.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B.上课C.玩耍D.游戏。 9.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活动过程不具有()特点 A.复杂性 B.灵活性 C.重复性 D.随机性 10.关于幼儿散步,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散步时,幼儿不可以在队列中自由自在的走、停、玩、讲 B.组织散步活动应事先了解散步地点和沿途安全卫生状况,并提醒幼儿如厕,饮水 C.散步中,要引导幼儿对环境的观察,并随时注意清点人数 D.教师可以在散步过程中因时因景进行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A.遗传B.先天因素 C.环境D.生理成熟 12.课上,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让幼儿离开座位去饮水B.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D.让幼儿坚持到下课 13.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 A.示范法B.直观法 C.观察法D.演示法 14.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尊重儿童原则 C.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D.实践性原则 15.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A.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D.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16.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是首要的因素,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 A.爱心 B.观察力 C.组织能力 D.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17.“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 A.环境 B.邻居 C.母亲 D.成熟 18.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 )。 A.按规定不能用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C.说否定句有损教师形象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19.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班级 学号 姓名班级学号 姓名

急危重症护理学考试题

5. 院外急救应遵循的原则(E) A先救治后运送 B.急救与呼救并重 C.先复苏后固定 D先重伤后轻伤 E.以上都是 E.双手在病人头肩臀部同时施力以保证身体以脊柱做一轴线转动 10.固定的作用是(E) A.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减轻疼痛 B.有利于防治休克 C.防止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 D.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 E.以上都是 2. ICU室空气细菌菌落数控制在(A) A<200cfu/m3 B>200cfu/m3 C>100cfu/m3 D>250cfu/m3 E<300cfu/m3 4.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为(D) A.90%~100% B.85%~90% C.90%~95% D.96%~100% E.80%~100% A3型题 病人男,40岁,突然呕血,解黑便2天住院经输液输血治疗后测血压90/60mmHg,中心静脉压为20cmH2O 5.以上情况提示(A) A血容量不足B右心功能不良C左心功能不良D贫血E呼吸衰竭 6.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C) A加快输液B减慢输液速度使用强心药C使用升压药 D继续大量输血E使用血管扩张药 2. 简易呼吸器挤压一次入肺的空气约(C) A200~300ml B300~600ml C500~1000ml D600~1200ml E1000~1500ml 3. 使用人工呼吸机时潮气量一般约(C) A.1~5ml/kg B.5~10ml/kg C.10~15ml/kg D.15~25ml/kg E.20~25ml/kg 4. 使用人工呼吸机时应调节吸气与呼气的比为(B) A.1 1 B.(1.5-2):1 C.1:(1.5-3) D.2:1 E.2:( 1.5-3) 5. 简易呼吸器每次的送气量及呼吸速率为(D) A.200~400ml/次22~24次/分 B.200~400ml/次16~20次/分 C.500~1000ml/次22~24次/分 D.500~1000ml/次16~20次/分 E.1000~1500ml/次22~24次/分 6. 通气量过度时病人的临床表现是(D) A皮肤潮红B浅静脉充盈消失C动脉搏动消失D抽搐E血压测不到 7.使用呼吸机时除哪项外属通气不足的临床表现(E) A出现二氧化碳潴留B皮肤潮红C大量出汗 D标签静脉充盈消失E肢体抽搐 8.病人男性70岁出现极度的呼吸困难一天大汗淋漓不能言语。 查体呼吸34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10.0/6.0kPa两肺布满哮鸣音。 下列抢救措施正确的是(ABDE) A氧疗 B.机械通气 C.给予抗生素 D.给予糖皮质激素 E根据失水和心脏情况予以补液 9.下列几种机械通气模式中最常使用的是哪一种(B) A.辅助通气 B.控制机械通气 C.辅助-控制通气 D.压力支持通气 E.间歇指令通气

中国医科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 中国医科大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5年12月 一、单选题 1.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的病因应除外( e )。 A. 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 B. 药物中毒或过敏反应 C. 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D. 电击、雷击 E. 严重的内分泌失调 2. ARDS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aCO2;35mmHg或正常,PaO2小于( d)。 A. 45mmHg B. 50mmHg C. 55mmHg D. 60mmHg E. 65mmHg 3. 患者血乙醇浓度达到( a),进入兴奋期,即感头痛、欣快、兴奋。 A. 11mmol/L(50mg/dl) B. 43mmol/L(200mg/dl)

. C. 87mmol/L(400mg/dl) D. 33mmol/L(150mg/dl) E. 54mmol/L(250mg/dl) 4. 患者无自主呼吸应选择( a)。 A. CMV B. SIMV C. PSV D. CPAP E. PEEP 5. 氧浓度在60%以上仍不能维持氧分压达60mmHg应使用( b)。 A. CPAP B. PEEP C. 100% D. PSV E. SIMV 6. 以下哪项表现符合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e)。 A. P波与QRS波无关 B. 按压颈动脉窦能终止发作 C. QRS波群时限小于0.12s

. D. 心电图无室性融合波 E.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室早 7.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c)。 A. 意识丧失 B. 大动脉搏动消失 C. 反射消失 D. 呼吸停止 E. 瞳孔散大 8. 下列那种情况需要戴手套( e )。 A. 无菌操作 B.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C. 接触患者的分泌物 D. 接触患者的排泄物 E. 以上都是 9. 关于胸外心脏按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抢救者的腕掌关节、肩关节及髋关节应呈直角 B. 抢救者按压的掌横轴和肩关节长轴应与患者的胸骨长轴平行 C. 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 D. 以肩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第一、二章)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 2、学前教育学的开创这是(福禄贝尔)。 3、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功能首先表现在(经济功能)。 4、狭义上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与人效益)。 二、简答题 1、夸美纽斯对于学前教学的发展的贡献(P7~8) 2、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P8) 3、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P37框) 4、简述学前教育的个人效益(P47框) 三、论述题 1、试述蒙台梭利对于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贡献。(P13) 2、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前教育功能(P44) 第二次作业(第三、四章) 一、填空题 1、个体的启蒙教育阶段是(学前教育阶段) 2、影像学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幼儿园) 3、我国幼儿园承担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4、在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家庭往往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掩护” 的现象,这种现象违反了德育的(一致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的内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P62框) 2、简述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之间的关系(P61) 3、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P114框) 4、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P86) 三、论述题:举例分析如何贯彻和实现幼儿园的双重任务(P88框) 第三次作业(第五、六章) 一、填空题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三类。 2、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进行构造和建筑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叫做(结构游 戏)。 3、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可以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两大类。 4、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具有制约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P149框) 2、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P158框) 3、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P185~186) 三、论述题 如何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P149~154)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 B ) A.示范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参观法 2.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B ) 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4.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 C )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5.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D ) A.幼儿园创收 B.补偿教育 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服务社会 6.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 A.出生的第一年岁岁岁 7."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 C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和教育 D.生理成熟 8.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 A )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 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9.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C )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10."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B ) A.蒙台梭利 B.杜威 C.维果斯基 D.加德纳 11.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 B )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培尔 C.卢梭 D.洛克 12.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 ( A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13.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D ) 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1 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于( B ) A.儿童平均发展 B.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C.创造力的培养 D.儿童智力的开发 15.幼儿的完整学习的概念是建立在( D )基础上的。 A.蒙台梭利教学法 B.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 C.戈尔曼的情感智力理论 D.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 16.个体社会化是( C ) A.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急危重症护理学测试题

急危重症护理学测试题 1. 下列哪项不是院前救护原则 A. 立即使伤员脱离险区 B. 先救命再救伤 C. 先固定后搬运 D. 不必保留呕吐物和排泄物 E. 加强途中监护和记录 2. 下列哪项不是现场急救中常用的基本护理措施 A. 保持半卧位 B.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C. 维护生命体征 D. 去除不必要的约束 E. 加强途中监护和记录 3. 接到救护指令,在市区10km以内,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为 A. 10mim B. 20mim C. 10~15min D. 20~25min E. 30min 4. 反映急救速度的主要客观指标是

A.急救中心的面积B.服务区域C.平均反应时间 D.基本设施E.基本设备 5. 一般要求,市区的平均反应时间为 A.8min B.10~15min C.20min D.25min E.3~5min 6. 急救单元的郊区、县的服务半径为 A.3~5km B.5~8km C.8~10km D.10~15km E.15~20km 7. 院外急救中,现场分诊时检查一个伤员最好在多长时间以内完成 A.1~2分钟B.5~6分钟C.10~15分钟D.10~20分钟E.8~15 分钟 8. 胡某,男,外伤后呼吸困难,转运时应采取的体位是 A. 平卧位 B. 左侧卧位 C.右侧卧位 D.半卧位 E.俯卧位 9. 对危重病人的搬运,错误的是 A. 昏迷病人取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 B. 休克病人采用平卧去枕位,脚抬高 C. 身体带有刺入物者,拔去刺入物 D. 颅脑损伤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E. 腹部损伤常用仰卧位、下肢屈曲 10. 关于畅通气道,不正确的操作是 A.将患者仰卧B.松解衣领及裤带 C.有义牙者应取出D.用食指、中指挖出口中物及呕吐物 E.有脊髓损伤者采取仰面抬颈法 11. 一名小学生10岁,在水库游泳时不慎溺水窒息,急救是首要步骤是 A.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B.挤压简易呼吸器C.急送医院抢救 D.口对口人工呼吸E.胸外心脏按压 12.胸外心脏按压术哪项是错误的 A.下压比向上放松的时间长一倍 B.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按压部位的定位先确定胸骨下切迹 D.按压频率为100/min E.按压与放松时,重叠的掌根不能离开胸骨定位点 13. 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为 A.600-800ml B.800-1200ml C.1000-1500ml D.400-600ml E.300-500ml 14. 关于人工呼吸,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是 A.每次吹气量800-1200ml B.首次吹气2次 C.保证病人吸入氧浓度为16%-18% D.吹气时松开病人鼻孔,吹气后捏紧鼻孔 E.注意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