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治疗网络成瘾

如何治疗网络成瘾

如何治疗网络成瘾

成都军大为您讲解如何治疗网络成瘾

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导致沉迷和上瘾

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

理学家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很多时间,并因此忽略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些行为称为成瘾。”无论学术界如何争论,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问题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和社会的发展。

应该由具有精神科的医疗单位收治,为这些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提供了途径。医疗专

疗摆脱瘾病。

网络成瘾症的治疗方法

病种:网络成瘾症 “网瘾”具体可分为网络交际瘾、网络色情瘾、网络游戏瘾、网络信息瘾和网络赌博瘾等类型。如何识别网瘾呢?每天上网超过8小时以上。且越来越长,无法自控、特别是晚上,常至深夜;行为反常,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不仅会有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逃学、废寝忘食、不与人交往,对人冷漠、暴躁、关机后急躁不安;经常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通电话、约会等;电脑里常出现暴力、色情、赌博等图片;有说谎隐瞒上网的情况及程度等行为; 网络成瘾的治疗措施: 建议先把关于网络的东西收起来。多去外面玩玩。或者去旅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网络成瘾。用每个人所特有的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使其暂时忘记网络的诱惑。例如,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可以通过打球、下棋等方法有效地转移注意力,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1)是直接隔断与网络的联系。成瘾程度较重的人往往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上网的,对于那些明知过度上网只会加重症状而不能自制的成瘾者可以在他们的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将其与电脑完全隔离一段时间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其他的兴 趣爱好或者重新安紧张有序的生活,待到他们能够完全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后,再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科学地安排上网时间。 (2)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让心理医生与网络成瘾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做一面可以从精神上给成瘾者理解和支持,调动他们积极性,

树立治愈的信心;心理医生会根据成瘾者的痴迷程度,用准确、生动、专业、亲切的语言分析“电子海洛因”的危害、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过程及治疗措施,逐步帮助患者摆脱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瘾危害案例

网瘾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主宰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潮流。网络既提供给人们各种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其中13岁-18岁的中学生网瘾现象最为严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带来的危害性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网瘾的概念及其属性 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的简称。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 网瘾与药瘾、毒瘾等有明显的不同,药、毒瘾有明显的生物学基础,即有明显的躯体依赖。而网瘾者虽没有明显的躯体依赖,但却有着强烈的心理与行为依赖。因此,它应该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 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网络成瘾归属为精神病的范畴。因为,网瘾者除了精神不集中,影响社会交往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迷恋网络者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的界限,常常陷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格迷惘中。如沉迷《魔兽世界》的网游者,就以为现实世界也充满了魔幻属性,以一种唐吉珂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挑战和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仿佛魔兽入脑入心,缠绕病态心魔。 将网瘾者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应急举措,也具标杆意义。毕竟,信息时代深度触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管理防火墙,游弋于虚拟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网络病。病态的意识和行为蔓延至现实世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所以,将网瘾者看成精神病是人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举措。 青少年网瘾者以上网玩游戏为主,基于对精神病讳莫如深的文化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摘要: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大,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它。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带给人们诸多方便,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也会让人沉溺其中,大受其害。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个体辅导案例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77-1 一、案例分析 陈海,男,十四岁,初二年级学生,性格外向。来自句容县城,父亲经常外出谈生意,母亲则经营一家印刷厂,家庭很富裕。 父母比较娇惯陈海,物质上对他是有求必应,但很少关注他内心想法,双方基本上没有沟通。小学时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是周围孩子的“典范”。初一开始接触网络,开始还好,初一下学期开始沉迷网络。逃课、逃学,最终退学在家,天天上网吧玩游戏,有时甚至彻夜不归。

和陈海初次见面,他是打着哈欠、一脸倦容,原来又是玩了通宵。在和他交谈时,他不太配合,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据陈海母亲说,陈海的一天可以总结成这样一句话:要么在网吧,要么在去网吧的路上。但以前的陈海和现在判若两人。初一上半学期前,陈海成绩优异,在校表现良好,下半学期,他就突然像变了个人。在家几乎不说话,特别冷漠,开始沉迷于网络。 我又找到陈海的同学和班主任老师,从他们那我了解到:1.陈海要么不玩游戏,要玩就要玩到最好,玩到最好后他又觉得没意思,就另换一个游戏玩,如此重复。2.陈海在初一上半学期快结束时,班里搞了次郊游,陈海带了几瓶酒,几个男生哄了起来,为此老师给了陈海一巴掌。 二、诊断 1.诊断结果:对陈海进行心理测验,结果为网络成瘾。 2.初步分析:陈海同学网络成瘾的最初原因是想逃避现实。老师的那一巴掌对陈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青少年需要自我实现,他们急需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认可,需要在人前表现自己。但大庭广众下的那一巴掌扇掉了孩子的自尊,扇掉了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扇掉了他对学习的热情。另外陈海的父母很少和儿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尤其是陈海的父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在老师给了陈海一巴掌后,父亲回家又为此事狠狠揍了他。在这双重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案例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网络成瘾影响了学业,甚至被退学。因此,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积极寻求对策,加强上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而提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24-02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无节制的上网使大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下降;过度迷恋网络导致补考、作弊、退学等现象屡见不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80%中断学业的(包括退学、休学)大学生都是因为上网成瘾。据2009年12月CNNIC的统计,在上网的大学生中,约有67.1%的人经常玩游戏。而网络游戏大多以多人共同参与

的“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容。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上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案例介绍 ××,男,某985高校信息学院本科生。该同学高中阶段非常喜欢计算机,并由于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免试保送到该985高校信息学院。入学后不久,该同学发现学院的课程设置与其理想中的计算机学科的课程不相同,再加上自从获得保送资格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于是开始上网玩游戏并逐渐网络成瘾。过度、失控的网游严重影响了该同学的学习、甚至日常生活。大一第一学期就经常逃课、学习成绩排名年级靠后、多门课程挂科。辅导员经常找他谈话,开始还能正常沟通,后期或者约谈不来,或者谈话时流露出一些思维、情绪、认知方面的障碍或异常。有同学问他“为什么辅导员找你谈心你不去,而玩游戏你却这么守时”,他回答“老师不会因为我不去而丢下我,而我如果不准时玩游戏,我就失信于玩家了”。在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下,该同学于大二期中阶段逐渐克服了网瘾,并于2011年顺利毕业、考取了本校研究生。 在对此案例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导致××同学在大一入学不久就形成网瘾并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的主要因素有:

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一例网络成瘾青少年的成长案例报告 南昌创能心理教育专修学校朱文娟 摘要: 网络成瘾是怎样炼成的?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洞见一个本质非常好的孩子,因为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深渊。通过本案例,让我们更好地总结网络成瘾学员的培养工作,同时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提出更多的警醒。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罗永年,男,1995年1月29日生,江西南昌人,独生子,初三;入校时间:2009年11月8日至2010年5月8日;兴趣爱好为踢球,打乒乓球。 2、家庭背景: ①父亲,小学文化,做过很多工作,如开车、电工等,很会弄饭,现就职于中行江西省分行,当司机。母亲,高中文化,做医药,买断,家庭居住地址:江大南路。 ②外婆比较要强,性格开朗,经常出去跳舞,读过老年大学;伯父很有钱,在银行工作。 ③结婚之前,母亲有一个恋爱对象,但遭外婆干涉,与父亲结婚。父亲一没有文化,二没有钱,她是带着愤怒情绪嫁给他的。 ④在家里所有事情由外婆担任,母亲就像个大小孩。外婆就像这个小家庭的操控者,罗永年来学校所花的学费,也是外婆出的。 ⑥家里经济条件困难,没有自己的房子,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爷爷奶奶非常爱罗永年,整个家族的气氛都非常好,互帮互助,相互关爱,一同游乐,相互提携。整个家族都非常爱罗永年,以至于母亲认为孩子从小都被亲朋好友给宠坏了。罗永年说,自己有个非常好的家族,却有一个这样的“家庭”。 ⑦父母经常会吵架,家庭气氛非常沉闷,没有温暖,吵过后才会过得比以前感觉更好一些。 3、成长经历: ①父亲由于文化水平低,没有办法对小孩进行辅导;母亲则认为管理孩子是父亲的任务,所以对孩子采取的是放弃的态度。 ②从三岁开始,父亲就开始罚跪,以打为主,孩子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爱和温暖。 ③从学前班到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再到江西教育学院。小学四年级以前,学习成绩都很好。但不管是成绩好与不好,既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也不予以关注,完全处于放任态度。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由于玩双杆,胳膊被甩伤,休了三个月,玩了三个月的电脑,

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

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也成为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就其现状、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积极对策,旨在为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小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网络游戏成瘾的小学生更是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网络成瘾比例达到7.1%,另外,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报告显示,约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上网玩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比例超过9成,是小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1]根据这些数据的显示,我们也不难看出,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已然成为了我国小学生网络成瘾最主要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探讨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及危害,揭示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健康的上网,也是为网络游戏成瘾矫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一、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11)》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在6-23岁呈上升趋势,其中小学生占有8.9%的比例,“角色扮演”和“竞速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网络游戏类型,年龄越高越倾向于“角色扮演”类游戏,年龄越低越倾向于“竞速游戏”。[2]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已然成为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小学生上网情况我对几所小学四至六年级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上网人数达65.9%,其中,83.7%的人数在玩游戏,并且,上网玩游戏学生随着年级升高,人数呈上升趋势,且男生多于女生。调查还表明:在上网学生中有6.8%的人几乎不能自拔,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造成网络游戏成瘾,不仅直接影响睡眠休息效果,也挤占了课余体育煅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严重影响身体发育。由此可看出,网络游戏成瘾对小学生已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假期,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我县多数网吧内都是小学生,而且全都是在玩游戏,如洛克王国、胡菜三国、跑跑卡丁车、捕鱼大亨等等。之后我在与其他县市的同学谈论这个话题时,发现这类现状在他们那也比比皆是。而在大的城市里,家中有电脑的小学生多数是在家里上网玩游戏。这些状况不得不令人担忧。于是我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发现这些年来,很多关于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案例都令人触目惊心。天津13岁男孩因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跳楼自杀,重庆一学生因索要上网费不得而对其父母拳打脚踢,黑龙江一母亲为唤醒沉溺网中的孩子绝望地投入了牡丹江……一系列因网瘾而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3]由此可看出,网络游戏成瘾不仅是对未成年人中的小学生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于家庭,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危害。 二、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

沉迷网络案例分析

沉迷网络案例分析 网络日益成为新世纪、新时代的主流,是信息时代的显著标志。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它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人们的交流渠道……然而,未成年人由于社会认知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缺乏,沉湎于游戏会引发违法犯罪,带来游戏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伤害:一、网络成瘾带来心理和躯体疾病;二、在校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三、沉迷网络游戏而引发的道德缺失、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案例介绍 阿斌,男,17岁。他在上高中之前学习成绩很出色,只是性格内向一点罢了。高一之后,他的成绩急速下滑,还经常花钱请人写请假条,不去上课。甚至暴力威胁他母亲给他买电脑,否则要杀了母亲。阿斌的学习动机十分模糊不清,他的思想显得十分幼稚,好像和六七岁的孩子一样。家庭坏境:父母感情不好,两人经常争吵,现在父亲去了另一座城市,造成了阿斌与父亲空间上的距离和心理上的疏离。母亲将一切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儿子的呵护、要求、管束都比一般母亲要多得多,造成儿子的个性不能独立。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心里存在挫折感,进入青春期后,这些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都能处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很多的挫折,如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差等,导致其心理不稳定。他们不自觉地逃入虚拟世界,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二是缺乏沟通。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平时没有过多管教,等孩子出现问题了,就习惯那种“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导致他们与父母之间无法很好地进行沟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自控能力差,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富于幻想,而现实中的他们总是“无所事事”,情感空虚,一旦陷入网络中,往往不能自拔。 长时间在网上聊天或者玩网络游戏,容易导致出现持续的心理问题。那些长期进行在线聊天,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并满足于在游戏中扮演英雄形象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回到现实将会变得非常苦涩,让人感到失望,产生心理压力。某些人可能由于这些压力而变得易怒或者富有攻击性,最终出现极端行为。网络提供了匿名登陆以及扮演另外角色的可能,这也可能带来长期的人格干扰。“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将会导致人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之间差异很大,将可能给人们带来长期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的几点建议:1、上网追求新的信息有其好处,但必须限制在两个小时之内。2、网络游戏只是一种虚拟的世界,青少年朋友应该不断充实人的各种体验,在现实和虚拟之中取得平衡,如多参加社会活动,体育运动,与同学建立友谊等。3、如果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要尽快借助亲友、社会或医生的力量来帮助矫正,严重到一定程度是需要药物治疗加行为干预的。4、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督促孩子守时。一旦发现孩子有网络成瘾倾向,应与孩子一起找到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帮助他们摆脱成瘾。

“网事如梦”中学生网络成瘾治疗小组

网事如梦中学生网络成瘾治疗小组计划书 计划人:李明珠赵小林 2012/5/15 Tuesday

“网事如梦”中学生网络成瘾治疗小组 一、背景资料 引导者:zhu1990zhu83(社工) 协助人:xxx(助理) 地点:XX市高级中学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不少青少年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道德意识、人际交往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而此次小组就是针对在这方面问题突出的中学生学生开展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他们的网络成瘾问题化、严重化,从而使其认识到沉溺于网络的害处,将注意力转移至生活、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最终能够健康成长。 二、设计理念 (一)问题界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另一方面又给这些孩子带来了极大是危害:性格孤僻、学习恐惧、精神不济、焦虑、失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等。他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青少年沉溺于网络问题的出现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自我发展,因此,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二)分析问题成因及可导致的后果 网络成瘾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引起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课余生活单调,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差;摆脱孤寂,宣泄压抑情绪;逃避学习,逃避现实;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满足好奇心等几方面的内容。我们这次小组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小组成员就网络成瘾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成瘾状况,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解决它。从认知的层面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关键阶段,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网络成瘾程度确定目的,制定行动目标和计划,对每个成员的行为变化给予反馈。最终使成员合理上网,将注意力转移至生活、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摘要: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大,工作、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它。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带给人们诸多方便,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也会让人沉溺其中,大受其害。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个体辅导案例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案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77-1 一、案例分析 陈海,男,十四岁,初二年级学生,性格外向。来自句容县城,父亲经常外出谈生意,母亲则经营一家印刷厂,家庭很富裕。 父母比较娇惯陈海,物质上对他是有求必应,但很少关注他内心想法,双方基本上没有沟通。小学时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是周围孩子的“典范”。初一开始接触网络,开始还好,初一下学期开始沉迷网络。逃课、逃学,最终退学在家,天天上网吧玩游戏,有时甚至彻夜不归。 和陈海初次见面,他是打着哈欠、一脸倦容,原来又是玩了通宵。在和他交谈时,他不太配合,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据陈海母亲说,陈海的一天可以总结成这样一句话:要么在网吧,要么在去网吧的路上。但以前的陈海和现在判若两人。初一上半学期前,陈海成绩优异,在校表现良好,下半学期,他就突然像变了个人。在家几乎不说话,特别冷漠,开始沉迷于网络。 我又找到陈海的同学和班主任老师,从他们那我了解到:1.陈海要么不玩游戏,要玩就要玩到最好,玩到最好后他又觉得没意思,就另换一个游戏玩,如此重复。2.陈海在初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教学提纲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 策和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得快感会一直有心里上与生理上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因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性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有一下三个;第一,网络的可获得性,很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条件,而且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上网。第二,大学生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倾向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第三,另一相关的发展性问题是同一性的建立;即大学生更加注中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需要及其他相关方面。有些大学生可能利用网络来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感,在虚拟的现实中,他们把自己定位的更加积极,甚至相信这种新的特征会变为现实。 所以,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他们喜欢上网,慢慢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沉溺于某一新鲜事物不能自拔的身心特点有关,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不强。二是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不完善,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能力,经常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进而封闭自己。三是目前的游戏软件产品大多来自境外,很多涉及暴力、色情等,这种电子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在游戏玩家中青少年是主体,网络游戏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上瘾的心理疾病。 二、防治措施 1心理干预 首先要了解成人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性情绪的根源;其次,由于成人网络成瘾者都具有比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因此,可以与去其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络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生物钟,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第四,对于部分严重的成人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 2 自我效能 由于在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是一个关键变量,因而能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除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1)抵抗性自我效能。它是对于还未成瘾的个体来说,能够抵制网络的能力的信念。这就要求成瘾者训练抵抗来自网络对自己内心的诱惑的能力的决心。(2)减少伤害型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已经卷入到网络成瘾行为之中,并对此

大学生网络成瘾案例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案例分析 基本资料 王某,男,1993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一)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局级干部。案主的父母工作较忙,他自幼长期跟姐姐一起玩耍,因此姐姐对他影响比较大。案主姐姐从小比较喜欢上网,每次上网的时候都喜欢带着案主一起去网吧,久而久之案主逐渐养成了上网的习惯并形成了网瘾。个人情况:案主从小学到高中因为父母在自己身边,因此对其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力,所以案主的网瘾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后案主进入安徽省一所高等学校就读,从此父母对其管教变得越来越少。由于案主性格比较内向,进入陌生环境后平常与同学交流比较少,因而更加比较喜欢进入网络世界宣泄自己的情绪。 (三)主要问题 案主进入大学学习后迷上了一款某著名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游戏,因此沉迷于网游,经常出入网吧,彻夜不归。由于案主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对于案主在大学的生活费并没有做出严格限制,所以案主的上网成本不成问题。案主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欲望基本消失,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当被问及大学学业完成以后案主有什么规划或者目标时,他却无法给出什么具体答案,表现十分茫然。 三、学院处理过程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辅导员决定先让他认识沉迷于网络游戏

的害处,在办公室辅导员和王某进行了谈话。辅导员先让他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瘦成什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消瘦,目光无神,是父母亲不给你吃吗?他说主要是因为经常玩游戏缺乏锻炼才这样的,然后辅导员给他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沉迷网络的害处,还给他说了父母赚钱养家的艰辛,以及他们的期望等。虽然王某年龄小,有些大道理还不大懂,但我看到他的脸变红了,头低得下下的,表现出了明显的悔意。于是,辅导员问他:“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王某想了想说:“我今后要控制自己不再去网吧,好好学习,努力去锻炼身体,不再让父母和导员担心”“那你可一定要做到哟!”“好!”他答应了。 辅导员告诉他:“其实网络成瘾并不可怕,我们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成功摆脱网瘾”王某坚定的点了点头。从班级了解到王某对各种活动并不热心,所以在学校,所有活动都叫他参加。比如乒乓球比赛、合唱队练习、护绿小组活动……让他和同学们接触,在班级上让同学在各种体育活动上叫上他,让他在集体中感受和大家交往的快乐,培养他的积极乐观的兴趣爱好。由于平时只顾玩游戏,基本不与同学们玩耍,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这些都是不利于他的成长的。所以我有意识的安排几个同学平时多亲近他,多和他说话、多和他一块游戏、读书做题目等等,让他感受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电脑游戏外还有很多事情可做。

论文一例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案例报告 李慧敏 摘要:调查表明,在我国,上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上瘾,就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网络游戏上,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冯某,男,2003年1月8日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现为我校六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父母均为浙江乐清人,来张家口做生意已多年。父母因忙于生意,照顾孩子比较少,由其爷爷奶奶照看,老人非常疼爱这个孙子。 冯某语数外三门功课都曾经有过不及格的现象,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偏下水平,性格有点内向,但言语表达清楚,喜欢玩网络游戏,见了电脑眼睛就发光,操作电脑灵活自如。 2、个人成长史 冯某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滑坡。2012年下半年,父母关掉了经营多年的五金电料销售门店,创建了一家防盗门制造企业。,父母处于创业初期无暇照顾孩子,便应冯某要求为其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2013年1月,同学约他玩网络游戏,他便偷偷地装上了游戏软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三月份开学不久,家长了解到冯某因为玩网络游戏不完成作业、上课打瞌睡、影响学习很着急,将家中的台式电脑和孩子的笔记本电脑全部搬到厂子里,只准冯某休息时间到厂子里使用。但冯某每天放学后不回家,先到网吧玩游戏,直至几个小时后父母将其强制带离,后来甚至发展到撒谎、偷家里的钱去网吧、彻夜不归。暑假期间,家长无奈只得将电脑重又搬回家中,并对冯某上网玩网络游戏的行为进行监控,但并未解决根本性问题。 升入五年级,冯某上课听不懂,而且不遵守纪律,但无品行方面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作者:于鹏飞摘自:心理教育网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学生。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但他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榔头杀死了生养他的爸爸。当刑警抓捕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关于网瘾的案例分析

关于网瘾的案例分析 网瘾成因很多家长认为网络害了孩子,尤其是网络游戏,很多学校还一度劝诫学生不要上网。但是研究者的结论恰恰相反:网瘾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孩子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家庭是上网成瘾的主导因素。 游游6岁以后,父母出去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照顾他,属于留守儿童并且隔代抚养,导致他安全感和稳定感的缺乏,养成了冷漠,粗暴以及行为放纵等不良品德。游游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朋友,并且认为朋友比家长好,不会打驾他,就跟着他们;被他们带着去上网,喝酒,抽烟,后来慢慢的到打架,最后还偷东西和抢东西以及勒索,至始至终还以为朋友对他是真心好的。而且他越在外面玩,家里的人越骂他,越不喜欢他,他就越叛逆。游游还只有1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还比较重,认知也比较固执,也不具有良好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导致他与社会朋友交往密切,却与家人产生隔膜。 在美国,有网瘾的人群主要是老人和家庭妇女。但是在中国,玩网游的几乎90%都是青少年。因为文化原因或者经济原因,中国的家庭成员多进行相对封闭式的家庭活动及休闲游戏,而国外的家庭多喜欢开展户外形式的家庭活动,如旅游、健身活动等。 中国的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本来就不多,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取消了。许多学校为了应对各个不同层面的考试,只强调应试教育,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在校听讲,完全无视了孩子的主观感受,他们被动、压抑。而国外的孩子在学校享受的活动非常丰富,学校里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社团组织,既丰富了孩子的业余生活,又让孩子有了许多机会来选择发展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多姿多彩的活动会让孩子发现,现实中的快乐要远远大于虚拟世界中的乐趣。 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可能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人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父母盼子成龙的愿望,使孩子压力过重,感到很累、很辛苦、感受不到快乐。在网游世界,他们主宰一切,自由放松。如此“天壤之别”的两个“世界”让孩子本能地躲避现实,因此他们一旦在网络世界寻找到了快乐,马上就会沉迷于网游当中。国外的孩子则没有这样大的压力。他们的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快乐,而不是一定要求成功。中国的文化教育孩子只有取得成功才会感到快乐,国外的文化告诉孩子快乐是成功的源泉。这样的文化差异,很容易使我们的孩子逃避到网络世界里去获得 网瘾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是一种认识问题。在了解了中国孩子的网瘾成因后,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根本的途径就是:家庭亲情+素质教育。走进孩子内心,做好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是真正的科学戒网瘾办法。亲情的温暖也是科学的方法,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听似简单,但实际上,这正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戒瘾方法。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并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其次,导致孩子上网成瘾的根

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咨询案例报

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报告介绍了一例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描述进行分析,并对其同学和老师进行了访问调查,并进一步了解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所处的状态,在与来访者进行协商后,确定咨询方案,征得来访者的同意,经过6次咨询,一次随访调查,认为来访者基本改善了心理状态,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游戏沉迷焦虑缓解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王某,男,19岁,某大学大一年级学生。自大一第二学期以来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前来咨询。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来自祖国西北,从小父母老师都要求严格,自小学到高中毕业以来学习成绩都很好,当时高考毕业时自己的理想就是考上外地大学,出来见见世面,学学知识。2015年考上某所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活。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一个月以来严重失眠,白天不上课时间很兴奋。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不是很好,与同学接触不多。 6、心理测验结果:SCL-90:躯体化 2.2,强迫 1.5,人际敏感2.9,抑郁2.7,焦虑2.5,敌对 1.4 ,恐怖 1.3,偏执 1.8 ,精神病性 1.7 ,阳性项目数:49,总分:157。躯体化、人际敏感、抑

郁、焦虑因子分均高于2分。 二、主述和个人述 1、主述:近来经常会失眠,上课打盹,这种情况发生有近3个月。 2、个人述:我于去年考上大学之后,就远离家乡了,由于去年过年时有点特殊情况,我也没有回家,对于头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家人的我,看着同学们都能回家,我心里有种失落感,也挺孤独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寝室的一个同学说新出了一款游戏,挺好玩的,我试着去玩了一会,结果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渐渐的控制不了自己了,开始时是一下课便后,发展到后来上课逃课去网吧,甚至有时周六周末在网吧包宿玩网络游戏。就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又挂了一科,觉得自己很堕落,同学都看不起我这样的人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从那么大老远来就是为了好好学习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才来到这所大学上学的,您是心理咨询师,我想你肯定能帮我解决问题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步入咨询室时衣着得体,意识清楚,谈吐大方,应答切题,条理性强,但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精神倦怠,面色忧郁。在向他的同学了解情况后得知,近期来访者总是晚上在寝室坐立不安,不愿睡觉,唉声叹气的,以前他下课后喜欢和同学聊天,现在一下课,就找不到人去哪儿了。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目前单位的同事,无泛化。 四.评估与诊断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毛井中学郭文东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三年级学生。他在上小学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但上了初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匕首刺伤了生养他的爸爸,后果非常严重。当民警抓捕、询问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伤人行为和伤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匕首刺伤,而且伤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一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但切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赣南医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 姓名:王淼生 学号:200930040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09级公管本科班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到8月10日 指导教师:陈匡明

摘要: 本文通过各国专家研究的可靠数据真实的放映了当今青少年网瘾这一社会问题,并通过一份关于网瘾的社会调查报告体现。同时列举了网络成瘾实例,分析其带来的危害。最后针对着一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网络使用程度、网络被害、网瘾解决措施 一、导言 网络对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进了青少年的学业学习,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乃至产生网络成瘾却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至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忍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二、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⑶网民中18~24岁的年青人所占比例高,达到37.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4%)和18岁以下的网民(15.8%),3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比较低,网民在结构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三、各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者金.S. 杨(K.Young)在1996年有开拓性的研究,该研究借鉴DSM—IV对物质成瘾的标准来探索网络成瘾的存在,496名被测试者参加了调查,回答有关他们上网行为的开放性问题。经过分析,在496例用户中,有396例是网络成瘾用户。Young进一步研究表明每星期有40~80小时在网络上的网络成瘾者对其生活会有负面影响,例如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降低、人际关系障碍等,还会出现与过长时间使用电脑相同的其他症状。美国针对277名本科大学生的调查,有8.1%的人有网络成瘾倾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瘾。澳大利亚“网络依赖与大学生的心理社会成因”研究课题,被调查的217名大学生中有4%的人网络成瘾,27.9%的人属于程度较轻的网络依赖。2005年韩国网络用户中受网瘾影响的人数比例为12.6%,少年儿童受网瘾影响的比例为15.3% 。2000年台湾一项名为“台湾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程度、满意度和快乐体验”的研究,调查了台湾12所大学的910名大学生,网络成率为5.9%。台湾对8所大学的752名大学生的测试,网络成瘾率为 11.7%。 四、我国青少年网瘾现状调查数据 福建省林绚浑等人对310名大学生的调查,网络成瘾率为9.6%。民盟北京市委2002年对北京市602名中学生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4.8%。上海师大心理系顾海根教授,2005年对上海市8所大学39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2.9%。学校之间差别很大,成瘾率从7.6%到20.5%,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也很大,从11.1%到39.6%,

大学生网络成瘾案例分析

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网络 成瘾案例分析 个案分析 基本资料 王某,男,1993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一)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局级干部。案主的父母工作较忙,他自幼长期跟姐姐一起玩耍,因此姐姐对他影响比较大。案主姐姐从小比较喜欢上网,每次上网的时候都喜欢带着案主一起去网吧,久而久之案主逐渐养成了上网的习惯并形成了网瘾。 个人情况:案主从小学到高中因为父母在自己身边,因此对其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力,所以案主的网瘾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后案主进入安徽省一所高等学校就读,从此父母对其管教变得越来越少。由于案主性格比较内向,进入陌生环境后平常与同学交流比较少,因而更加比较喜欢进入网络世界宣泄自己的情绪。 (三)主要问题 案主进入大学学习后迷上了一款某著名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游戏,因此沉迷于网游,经常出入网吧,彻夜不归。由于案主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对于案主在大学的生活费并没有做出严格限制,所以案主的上网成本不成问题。案主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欲望基本消失,长

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当被问及大学学业完成以后案主有什么规划或者目标时,他却无法给出什么具体答案,表现十分茫然。(四)问题分析 案主的主要问题是由不肯面对现实引起的。首先案主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在网络游戏世界中案主有着卓越的成就,案主从网络世界中获得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赞许与认可。其次,案主通过网络游戏得到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无法给予他的东西(如友情、成就等),网络对他的回报在他看来是非常大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案主沉溺于网络世界,并与现实世界脱离得越来越远,甚至对大学及其以后的人生连一个简单的规划都没有,这也是案主不肯面对现实的一种表现。 (五)服务模式:交流治疗法 基本步骤: 与案主加强感情联络,巩固朋友关系,引导案主积极融入现实生活,使案主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 对案主进行心理干预,使案主明白自身目前的状况,并了解网络成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积极劝导案主主动配合,接受治疗。 案主答应接受治疗以后,对案主进行行为评估,使案主对自己目前的行为有比较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 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针对案主自身情况量身定制治疗计划,并积极协助案主严格落实计划。 (六)服务计划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 一、案例 1、个案描述 小丁,男,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据他的母亲女士的叙述,小丁是以优异成绩考上现在所就读的省级重点中学的。但是上高中以后迷上网络游戏,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现在,他的成绩非常糟糕,已经下滑到班级的倒数。班主任找小丁谈过话,但是效果不大。 2、问题表现 小丁是走读生,以前读初中时一回家就会自觉学习、写作业,但自从上高中迷上网络游戏后,他一回到家里就玩游戏,甚至会以不吃饭、不上学甚至断绝母子关系等方式来威胁母亲,最后女士只得妥协。女士曾经把电脑锁起来,小丁就跑到外面的网吧上网。由于担心儿子的安全,女士只得再次妥协。一次,小丁因停电无法玩游戏,表现出激动、烦甚至破口大骂等行为。此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据班主任反映,小丁上课经常睡觉,做作业经常抄参考资料上的答案,成绩下降。 3、原因分析 据了解,女士已经离婚三年,她的前夫在做生意,每个月定时给儿子寄来一笔不菲的生活费,却从来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女士

一直视小丁为她全部的希望。她一直希望小丁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因此对小丁的要求十分严格。 从个案看,小丁的问题是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 internet game addition),是指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的现象,一般是指不可抑制地、反复而长时间地玩网络游戏,并且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极度依赖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并可能造成个体明显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上网行为。根据中国《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细化出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为: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 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游戏成瘾。具体表现为:(1)对玩网络游戏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同时,以下5条标准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和投入程度;②玩网络游戏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地玩网络游戏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玩网络游戏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玩网络游戏而减少或放弃了其它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玩网络游戏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主要有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而个体原因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个体原因主要有:(1)不良的认知方式。心理学认为,行为或情绪的障碍不是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