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的传递规律一轮复习

基因的传递规律一轮复习

基因的传递规律一轮复习
基因的传递规律一轮复习

遗传定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分离定律

(1)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

测交实验及其意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定义——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分离定律的实质

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相关概念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植物体中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上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个体相交,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关方法

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区分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发生性状分离。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方法有两种;

(1) 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a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b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 自交法

a 待测个体

b 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

F2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

随之分离,并自由组合。

【高考真题】1(08北京)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2(10北京).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1/16B.3/16C.7/16D.9/16

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方式的类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常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细胞核遗传伴X显性遗传

b、性染色体遗传伴X隐性遗传

伴Y遗传

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1)母亲将她母亲患病,则后代一定患病(2)母亲将患病基因传递给儿子和女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V D佝偻病,果蝇眼色的遗传。

思考: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和性别有关吗? 不是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 隐性遗传病

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 X 染色体 (该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隐性 )

Y 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 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基因随着X 染色体遗传传递。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4、人类红绿色盲(伴X 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⑴红绿色盲患者男性 多于 女性。

原因:女性中同时含有两个患病基因才是患病个体,含一个致病基因只是携带者,表现正常。而男性中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是患病个体。

⑵ 交叉遗传 。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 母亲 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女儿 。 女性色盲患者的 父亲 和 儿子 均有病。

(3)一般为 隔代遗传 。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 色 盲基因携带者 。

5、伴X 隐性遗传的其它实例: 血友病、果蝇的白眼 。

【例题1】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男孩,这个男孩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

组成为XXY ,这是由于该对夫妇中的一方在形成配子时出现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可能发生在 D

A .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B .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C .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 .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例题2】某男性色盲基因,当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该细胞可能存

在 C

A .两条Y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一条Y 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C .两条X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 .X 、Y 染色体各一条,一个色盲基因

【例题3】假设某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若男性发病率为7%,那么,女

性发病率应为 B

A .0.51%

B .0.49%

C .7%

D .3.5% 【例题4

】下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隐性

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几号传下来的? B A.1号 B.2 号 C.3 号 D.4号 三、抗维生素D 佝偻病----伴X 显性遗传病 基因位置: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 X D X D 、X D X d 。

患者基因型: X D

Y 。 ①患者女性 多于 男性,但部分女患者病症 较轻 。 遗传特点 ②具有世代连续性。

③ 男患者 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男患者和正常女性的后代中,女性为 患者 ,男性 正常 。

基因位置:致病基因在 Y 染色体上,在X 上无等位基因,无显隐性之分。

患者患者基因型:XY M

四、伴Y 遗传遗传特点:患者为 男性 ,且“父子,子孙”。

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五、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性别决定的其他方式:ZW 型 ⑴雌性:(异型)ZW ,雄性:(同型)ZZ 。

⑵分布:鸟类,蛾蝶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⑶实例:芦花雌鸡(Z B W )和非芦花雄鸡(Z b Z b )交配,F 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Z B Z b

花雄鸡 Z b

W 非芦花雌鸡 。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伴Y 遗传。

第二步:判断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三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 遗传。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父子有正非伴性(伴X )。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母女有正非伴性(伴X )。

【例题1】人类血友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在X 染色体上。多指现由显性基因(B )控制,

基因在常染色体。已知父亲是多指患者,母亲表现正常,由他们亲生了一个手指正常而患血友病的孩子,据此分析回答:

⑴父亲的基因型是BbX H Y ;母亲的基因型是bbX H X h

⑵若它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的基因型有8种。表现型正常的几率是 3/8,兼患两病的几率是1/8。

【例题2】

A .有些生物没有X 、Y 染色体

B .若X 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 ,就不会产生X b

Y 的个体

C .伴性遗传都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

D .X 、Y 【例题3】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 ,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1与Ⅱ—6是 D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乙病由X 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C .Ⅲ—1与Ⅲ—4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种的孩子的概率是1/16

D .Ⅲ—2与Ⅱ—3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8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合子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

2019年高考生物(江苏专用)二轮复习专题五基因的传递规律专题强化练B卷

专题五基因的传递规律 专题强化练(B卷) 1.甜豌豆的紫花(B)与红花(b)是一对相对性状,长花粉粒(R)与圆花粉粒(r)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自然条件下A、B、C、D四个品系(性状各不相同)的豌豆种子。A、B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C、D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F1和F1′的性状与A品系性状相同,再使F1和F1′分别自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却各不相同,多次实验结果不变(注:不考虑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 (1)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各不相同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1)中解释,请从题中杂交过程中选择材料进行一代杂交实验。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1)中解释也可以采用荧光标记法。如对C、D品系杂交得到的F1′植株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B和b被标记为黄色,R和r被标记为绿色,则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次级精母细胞中已被标记的一条染色体的荧光标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bRr B、b与R、r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F1与F1′分别与B品系(或F2中的隐性纯合子)杂交F1与B品系杂交得到的子代性状比为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1∶1;F1′与B品系杂交得到子代性状比为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1∶1(3)两黄两绿或者一黄一绿 解析(1)根据题意,甜豌豆的花色和花粉粒形状分别由B、b和R、r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各不相同的四个品系的基因型分别为BBRR、BBrr、bbRR、bbrr,F1和F1′的性状与A品系性状相同,据此推测A品系应为BBRR,B品系应为bbrr,C、D品系分别为bbRR、BBrr,则F1和F1′的基因型均是BbRr,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和F1′自交的子二代均应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F1和F1′自交的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相同,应是B、 b与R 、r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验证(1)中解释,可利用测交法,让F1与F1′分别与B品系(或F2中的隐性纯合子)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F1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从而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由于B品系只产生含br的配子,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可产生含BR和br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与B品系杂交得到的子代性状比为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1∶1;F1′可产生含bR和Br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与B品系杂交得到子代性状比为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1∶1。(3)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D品系杂交得到的F1′植株基因型为BbRr,且b与R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和r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对F1′植株细胞进行荧光标记,花色基因被标记为黄色,花粉粒形状基因被标记为绿色,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自身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2、基因突变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正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异常(2)镰刀型贫血症病因的图解 (3)镰刀型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但杂合子对抗疟疾有一定的疗效。基因治疗是根本的方法。 3、基因突变的概念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突变三种情况中影响相对较小的是碱基对的替换 ①氨基酸的密码子有多个可能经突变后控制决定的仍是同一个氨基酸 ②基因突变发生在不编码氨基酸的DNA片段上如:突变在内含子或非编码区部分 ③也可能是基因有选择性表达而在某些细胞中没得到表达。 ④显性纯合子突变成杂合子(AA→Aa) ⑤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3)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 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因为在间期DNA复制解旋使DNA成单链结构不稳定。 ①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②原核生物(分裂生殖); ③病毒(增殖)。 (4)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A→a或a →A),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只改变基因的内部结构,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的变化. (5)突变后的基因遗传问题 ①基因突变发生在配子中可能遗传给后代。②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遗传,但有的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③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可发展成癌细胞。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 (1)自发突变(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 (2)诱变突变(外因)物理因素:如X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如病毒和某些细菌等 2、基因突变的特点 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普遍性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随机性 自然情况下突变频率很低(10-5-10-8)—低频性 多数对生物有害——多害少利性 突变是不定向的——不定向性 3、基因突变发生的类型 (1)显性突变:如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表现出相应性状。 (2)隐性突变:如A→a,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 状即可稳定遗传。 4、基因突变的意义 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5、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诱变意义: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 (1)常用的方法:物理方法: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化学方法: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2)优点:①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②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缺点:①成功率低,有利个体往往不多②需大量处理材料 三、基因重组 1、定义: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基因分离定律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二、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优点及方法: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在条件和时间等方面不具备,就用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 (球的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并要有一定重量)。 3.实验方法与步骤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

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 的雄配子。 (1)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2)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记录下这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4)统计小球组合统计小球组合为DD、Dd和dd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记录并填入上表。 (5)计算小球组合计算小球组合DD、Dd和dd之间的数量比,以及含有D的组合与dd组合之间的数量比,将计算结果填入上表中。 4.实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出合理的结论(可将全班每一小组结果综合统计,进行对比) 五、自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 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2.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3.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方法: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一、基础知识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4、水稻的糯与非糯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 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种类型。 二.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知识梳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突变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实例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定义形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3.发生时间 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因素 (1)外因[连线] (2)内因DNA分子偶尔出现差错。 5.突变特点 ①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②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DNA 分子上和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③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④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还可能发生回复突变。 6.突变意义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通过模型构建理解基因突变的机理、类型及特点 2.分析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氨基酸序列 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2)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4大原因 ①突变部位: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 ②密码子简并性:若新产生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改变。 ③隐性突变: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④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位置,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 3.下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酸链,c是肽链。请分析: (1)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故实际上述基因并没有发生突变,对吗?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 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 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 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 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

集体备课基因的分离定律

集体备课: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 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 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决办法] (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 [解决办法] 相对性状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并口头测试。 杂交方法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基因的传递规律一轮复习

遗传定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分离定律 (1)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 测交实验及其意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定义——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分离定律的实质 成对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相关概念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植物体中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上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个体相交,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相关方法 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区分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关键是掌握一条原则,即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发生性状分离。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方法有两种; (1) 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a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b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 自交法 a 待测个体 b 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得到F1,再让F1自交得到F2 F2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

基因突变(第一轮复习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纲要求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概念: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 结果: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物理因素:紫外线、X 射线等 原因外因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内因:

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考点探究: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1、基因突变是分子的某一位点上碱基对的改变 ,光镜下不可见 2、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 替换突变 错义突变 移码突变 同义突变 无义突变 3、基因结构改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显性突变 ) (隐性突变 ) 考点探究: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 ┯┯┯┯┯ ATAGC TATCG ┷┷┷┷┷( 增添d1) ┯┯┯┯ ATGC TACG ┷┷┷┷ (缺失d2) (替换d3)

考点探究: 1.增添、缺失或替换中,哪种对性状的影响最小? 替换 1)、如果替换前后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则不改变编码的蛋白质,也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2)、如果替换前后不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则只改变所对应的一个氨基酸。 关注增添或缺失 3)如果碱基对以三整数倍增添或缺失的, 则蛋白质中增加或缺少相应的氨基酸 4)如果碱基对不以三的整数倍改变, 则会发生移码现象,突变部位以后的所有氨基酸都会发生改变,对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大。 典型例题:

变式: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分子的改变 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 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 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 基的缺失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 碱基的缺失 考点探究: 2.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吗? 不一定 1)、突变前后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2)、隐性突变出现在杂合子中。 例如,在豌豆中,高茎基因D对矮茎基因d是显性;若在基因型为的受精卵中,有一个D突变为d,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为,矮茎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其控制的矮茎性状不能得到表达。 3)、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域(内含子、非编码区) 考点探究: 3.基因突变对个体有何影响?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位置不同对个体的影响不相同 1)、一般说来,发生越早,影响越大 2)、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嫁接、扦插)的方式传递; 人体某些细胞的基因突变(原癌基因癌基因)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基因的传递规律(I)

基因的传递规律(I)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解析及知识扩展》 (一)本单元知识概述:首先,介绍了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在杂交试验和遗传理论研究上的贡献,接下来开始研究孟德尔定律——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每一个规律的学习都是从遗传试验表现入手,在对遗传表现做出理论解释,之后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并总结规律,最后总结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其中,领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内的存在形式、相互作用、遗传行为,从而掌握分离规律的实质;掌握测交实验结果及分析,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是重点之一。领会杂合体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和重组的互不干扰关系,从而掌握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实质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是重点之二。 (二)在基因的分离规律中,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是怎样的,如何对这一遗传表现做出理论解释? [解析]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是揭示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依据,书中以孟德尔的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的遗传实验为例,结果可概括如下: (1)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的杂交子代(F1)全部表现高茎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2)杂种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F2)植株,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3∶1。杂种后代中同一性状的不同类型按一定比例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对这一实验结果如何做出理论解释?孟德尔大胆地做出了如下假设: (1)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遗传。 等位基因的概念: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a.异质性:控制相对性状(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等位性: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 c.同源性:隐性基因来源于显性基因突变 d.存在形式:体细胞中成对,配子中成单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2天-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与假说 ? ????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 1代全为高茎,,F 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 ? ①F 1代中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②F 2代中矮茎出现了,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后代的比值都接近3∶1 ???? ? ①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 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 2代中出现了矮茎②高茎相对于矮茎来说是显性性状③相对性状可能受到遗传因子的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隐性之分 ???????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有 显性与隐性之分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 将F 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 ???? 实验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30∶34约为1∶1

? ???? 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巧记“假说—演绎过程” 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 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下图表示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 由图得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精(卵)原细胞可能产生A 和a 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比例为1∶1。 3、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设计实验,判断显隐性 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 比 较 纯合子 杂合子

高考生物冲刺精讲习题第8讲基因的传递规律

专题跟踪训练(八) 一、单选题 1.(20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豚鼠的黑体色对白体色是显性。当一只杂合的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豚鼠杂交时,产生的子代是三白一黑,以下对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A.等位基因没有分离 B.子代在数目小的情况下,常常观察不到预期的比例 C.这种杂交的比例是3∶1 D.减数分裂时,肯定发生了这对等位基因的互换 [解析]由于后代出现了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说明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A错误;一只杂合的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豚鼠杂交后代中,理论比例应该是白∶黑=1∶1,但实际为三白一黑,最可能的原因是子代在数目小的情况下,常常观察不到预期的比例,B正确;这种杂交属于测交,后代的比例是1∶1,C错误;由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所以减数分裂时,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互换,D错误。 [答案] B 2.(2018·上海市崇明区二模)猫的色素淡化基因属于复等位基因,如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等。其中,Cb、CS对c均呈显性。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则Cb和CS的显隐性关系不可能是() A.Cb对CS完全显性 B.镶嵌显性 C.Cb对CS不完全显性 D.CS对Cb不完全显性

[解析]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的基因型为CbCS、CSc、Cbc、cc四种。依题意可知,F1中基因型为CSc、Cbc、cc的个体依次表现为纯白色、奶白色、白化;又因为F1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说明Cb和CS的显隐性关系可能有三种,即镶嵌显性、Cb对CS不完全显性、CS对Cb不完全显性,但不可能是Cb对CS完全显性,A正确,B、C、D均错误。 [答案] A 3.(2018·江苏省兴化市联考)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交可以纯化显性优良品种 B.测交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 C.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D.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解析]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隐性个体,最终得到显性纯合体,A正确;测交可以用来验证分离定律,鉴定杂种子一代的基因型,B错误;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C错误;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D错误。 [答案] A 4.(2018·江西省新课程质量监测)一对灰毛鼠交配所产一窝鼠中出现1只栗色雄鼠。让该栗色鼠与同窝(多只)灰毛雌鼠交配,子代雌雄鼠中灰鼠和栗色鼠数量相等。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对该栗色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栗色雄性鼠来自隐性基因携带者亲本的隐性基因组合,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习题精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习题精选 1.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2.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 3.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 (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发生了变化 (D)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变化 4.人工诱变区别于自然突变的突出特点是() (A)产生的有利变异多(B)使变异的频率提高 (C)可人工控制变异方向(D)产生的不利变异多 5.下面列举了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射线的辐射作用(B)杂交 (C)激光照射(D)秋水仙素处理 6.人类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A)减数分裂的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D)有丝分裂末期 7.人工诱变是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人工诱变() (A)易得大量有利突变体 (B)可按计划定向改良 (C)变异频率高,有利变异较易稳定 (D)以上都对 8.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给种子种下,后代仍为白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 9.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外祖母正常,母亲正常,儿子色盲 (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 (C)纯种红眼果蝇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 (D)肥水充足时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 10.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环境的影响 11.如果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则这种变化叫() (A)遗传性变化(B)遗传信息变化 (C)遗传密码变化(D)遗传规律变化

新人教版最新高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必修生物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分析 (1)症状: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2)病因图解 (3)分析 (4)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的一个碱基对改变而产生的一种遗传病。 3.对后代的影响 (1)若发生在配子中,将传递给后代。 (2)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 4.时间、原因、特点及意义

(1)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二、基因重组 1.概念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比较 类型发生的时期发生的范围 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的交换而交换3.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阅读教材P83[思考与讨论],探讨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

提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结合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复制过程,分析DNA分子复制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原因。 提示:DNA分子复制时,DNA双链要解旋,此时结构不稳定,易导致碱基对的数量或排列顺序改变,从而使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2.分析教材P70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结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探讨下列问题: (1)从DNA分子结构上分析,囊性纤维病的病因是什么?与正常人的CFTR基因相比,碱基数量、排列顺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2与正常人的CFTR基因相比,碱基数量减少,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变化后导致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碱基替换。2碱基种类可能变化,数量不变,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3)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可知,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吗? 提示:1脱氧核苷酸(碱基)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改变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2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 3.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遗传信息和生物性状吗?试分析原因。 提示:(1)遗传信息一定改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发生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 (2)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发生碱基对的改变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并

一轮复习: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一轮复习:必修二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60分) 1.(2013·深圳调研)科学家发现一种AGTN3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能提升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其另一等位基因E能提升运动员的长跑成绩。现有一家庭,父母都具有E基因,擅长跑;一个儿子也具有E基因,擅长跑;但另一个儿子因不具有E基因而不擅长跑。请据此信息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准确的是 ( ) A.不擅长跑的一个儿子肯定善短跑 B.E基因对AGTN3基因具有显性作用 C.AGTN3变成R或E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突变 D.一个儿子擅长跑,另一个儿子不擅长跑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2.(2013·南京调研)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的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图b所示的变异( )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均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由此可推断,该雌鼠突变型基因为( ) A.显性基因 B.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基因 D.X染色体基因 4.秋水仙素和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分别是( ) A.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都能抑制中心体的形成 5.(2012·嘉兴模考)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6.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A表示)经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15 kb和0.2 kb的两个片段(其中0.2 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S表示)因为突变恰好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后只能形成一个1.35 kb 的DNA片段,如图1;现用Mst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编号1、2、3的三份样品实行处理,并实行DNA电泳(电泳时分子量越小扩散越快),结果如图2,则1、2、3号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37北师大教案设计

1 小专题 自由组合定律 突破1 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无论豌豆种子的形状还是颜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分离定律。(P10—正文)( ) 2.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P10—正文)( ) 3.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P10—正文)( )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4种。(P10—正文)( ) 5.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基因”。(P12—正文)( ) 6.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正确地选择实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等。(P13—本章小结)( ) 7.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P12—基础题)( ) 8.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因为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P13—本章小结)( ) 真题回放:(2018·全国卷Ⅲ)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突破2 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细胞学基础 1.[经典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① B.①和②

C.② D.②和③ 2.[经典模拟]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2 问题:观察下面的图示,分析两对等位基因遗传实质 总结归纳: 突破3 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推知亲本基因型 4.(P12,拓展题)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黄色圆粒), 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如果用F1在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考纲导引】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考情分析】 1.基因重组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等都是 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在复习时采用对比的方式,能够化难为易 2.从近几年新课改生物试题看,知识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分析与特点的 理解上 3.在命题角度上都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当前热点密切相关,另外从实验探究与设计的角度考查 考生探究能力的试题也非常多 【基础自测】 (三)基因与性状 ①基因通过控制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②基因通过控制控制过程,从而影响生物 性状,如白化病 ③生物的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突变:概念——指基因的改变,包括的、或原因——根本原因是过程中发生差错 特征①性:在各种生物都可以发生 基因突变②性:自然状况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③性:一种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可以再突变为该基因 ④性:一个基因经过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等位基因 ⑤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和中 发生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时 基因重组种类 可遗传的变异 【要点透析】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数量变异(整倍性)多倍体单倍体 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某些生物进行单性生殖时 产生机理非同源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的自 DNA上发生碱基对的 增添、缺失、改变, 由于细胞分裂受阻,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直接由生物的配 子,如未受精卵细

由组合;交叉互换从而引起DNA碱基序 列即遗传信息的改 变倍的增加胞、花粉粒发育而 来,使染色体组数 成倍减少 是否有新基因产生没有产生新基因, 但产生了新的基 因组合类型 产生了新基因 没有产生新基因,但 增加了某一基因的数 量 没有产生新基因 在生物进化中地位对生物进化有一 定意义 生物变异的主要来 源,提供生物进化的 原始材料 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 义 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不大 实践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例1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基因突变的类型 指点迷津要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当DNA分子的碱基对增添或缺失时,会使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从增添或缺失处到最后都发生改变,进而使基因所决定的氨基酸顺序从此处开始都改变;而当DNA分子的个别碱基对替换时,只会影响一个氨基酸的种类(种类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其他的氨基酸则不会改变。据此,分析上述三个突变基因所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知: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参考答案 A 例2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变异的知识。 指点迷津生物的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由几种遗传密码与它对应,故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会遗传给后代。应用重组DNA技术,改造的基因,也属于基因重组。有些生物染色体变异时,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产生的后代就形成了多倍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