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012年陕西省富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012年陕西省富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012年陕西省富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2012年陕西省富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

项目类型:流通设施项目——储藏保鲜

项目代码:30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

2012年陕西省

渭南市富平县

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渭南市富平县年储藏3000吨果品气调库建设项目项目单位:渭南市富平县金圣苹果专业合作社

项目法人代表(负责人):段俊发

项目建设地点:渭南市富平县觅子乡西上官村

申报时间:二O一一年八月十日

目录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1)

(一)合作社概况 (1)

(二)运营状况 (2)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3)

二、项目立项背景 (4)

(一)必要性分析 (4)

(二)优势分析 (6)

(三)市场分析 (8)

(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9)

三、项目目标 (10)

四、项目建设方案 (11)

(一)主要建设内容 (11)

(二)主要技术参数 (13)

(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 (13)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14)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9)

(一)总投资估算 (19)

(二)资金来源 (19)

(三)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20)

(四)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21)

六、效益分析 (22)

(一)经济效益 (22)

(二)社会及生态效益 (24)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合作社概况

富平县金圣苹果专业合作社位于“中国早中熟苹果之乡”——富平县梅家坪镇车家村,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册号为610528NA000054X),法定代表人段俊发。合作社拥有成员32户,辐射带动果农300多户,建有苹果种植基地1640亩、办公楼120平方米,库房150平方米。

由段俊发出资180000元、任正安、段新平、段俊贵、段俊岗出资50000元,联合其它9户苹果种植户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出资87万元。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规定了收益分配机制,就是从当年盈余中提取20%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提取的公积金按成员出资额20%与交易额20%相结合的方式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并记入每个成员账户。扣除当年生产成本、经营支出和管理服务费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可分配年终盈余,经合作社成员大会决定,按照下列顺序分配:(一)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具体比例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二)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入成员个人账户中。

合作社在服务当地苹果生产过程中,注重技术指导、新品种引进,帮助合作社成员开展苹果“四大生产栽培”技术推广,开展优质示范园建设,2008年被陕西省果业局认定为省级优质苹果示范园。

合作社法人,段俊发,出生于1960年10月8日,富平县梅家坪镇车间村人,多年从事苹果生产、技术服务、销售等,带领梅家坪镇、觅子乡附近的农民,进行早中熟苹果的推广、栽培、销售,使富平的早中熟苹果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先后受到县委县政府和梅家坪镇和觅子乡人民的好评,曾被富平县人民政府评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富平县金圣苹果专业合作社管理机构设置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理事3名;设执行监事1名。有办公场所120平方米,办公室设施齐全,现有员工23人,配有管理人员、生产技术员、财务人员,合作社技术力较强,并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社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十二项。

(二)运营状况

富平县金圣苹果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以生产、销售早中熟苹果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的辐射范围主要分布在富平县的西北部梅家坪镇、觅子乡和庄里镇等乡镇,其主导产品主要是早中熟苹果,主要品种为皇家嘎啦,产品80%以上销售到北京、上海、

湖北、江西、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合作社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销售,促进产业壮大,促进农户增收。

2010年合作社资产总额48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24.8万元,目前合作社经营服务能力位居全县苹果加工行业前列,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26.5万元,实现利润156万元,向成员盈余返还74.8万元,剩余盈余分配50万元。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合作社目前还没有得到财政资金扶持。

二、项目立项背景

(一)必要性分析

实施该项目是培育壮大苹果优势产业、、促进合作社发展的

1、实施该项目是培育壮大苹果优势产业

需要。。富平县是全国著名的“早中熟苹果之乡”,全国最大的晚熟需要

苹果基地,近几年,富平县紧紧抓住省、市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和创建全省优质苹果基地县建设的机遇,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高起点、快速度推进标准化苹果基地建设。主栽品种“皇家嘎啦”早熟苹果和“粉红妇女士”极晚熟苹果以“个大、形正、色艳、质脆、汁丰、甜香、上市早、耐贮藏、无公害”等特点,驰名国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20多次荣获国家、省级以上大奖。1999—2008年,富平早熟苹果“皇家嘎啦”和极晚熟苹果“粉红女士”被中华果业协会认定“中华名果”,被陕西省农业厅评为优质水果。“十一五”期间已迈进全省果业十强县,全国果业三十强县之列。2006年又被评为“陕西省果业生产先进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县”,“十一五”初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苹果重点基地县。但随着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面积大,而且销售时间过于集中,这对增加果区农民的收入不利,实施苹果储藏建设项目,可以实现苹果错时销售,增加苹果附加值,有得于增加农民或合作社成员的收入,也利于增强合作社为成员服务的能力。

、实施该项目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2、实施该项目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富平县位于陕西中部,是陕西渭北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主要生产小麦、苹果、蔬菜和肉奶蛋,工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全县总人口78万人,农业人口高达62万人,占总人口的80%,农业劳动力36.5万个,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粮食的销售,产业结构极不合理。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8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200元。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是历届县委、县政府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和论证,结合富平的自然资源和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做出了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决定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经济林面积,特别是发展苹果基地建设。因富平地处中国早熟苹果和极晚熟苹果的最优生产区,加之又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早中熟苹果之乡”,早中熟苹果生产居全国前列,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截止2011底,富平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25万亩,年底挂果面积10万多亩,产量20万吨,其中早中熟和极晚熟苹果10万亩,为全国最大的早中熟和极晚熟苹果基地。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2010年,早熟苹果每斤销售达到3.2元,明显高于普通苹果,经济效益可观,果农收入也明显提高。如果再加以贮藏保鲜,则到春节期间刚可以达到4.3元/斤,效益增长明显。

、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的需

3、实施该项目是落实加快林业发展

实施该项目是落实加快林业发展、

要。苹果是经济、生态兼用树种。苹果林不但能产生较高的经济

效益,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对促进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树种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促进优质苹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和稳定发展,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绿色富平、三秦厨房”的需要。

。发、实施该项目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4、实施该项目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该项目的建设既能促进富平苹果产业化发展,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又能提高参与农户的科技文化知识,促进农村的社会进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二)优势分析

1、优越的区位优势。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东经108°57′—109°26′,北纬34°42′—35°06′之间,全县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5千米,属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邻蒲城县、临渭区,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闫良区,西连耀县、三原县,北依铜川市,距省会西安60公里。梅家坪镇、觅子乡两乡镇是富平早熟和晚熟苹果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早熟和晚熟苹果最佳的适宜生长区。

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富平县海拔处于376—439米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总辐射量月124千卡/cm 2,年日照时数2500h,日照百分率月56%。年平均气温约13℃,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年大于10℃积温约4276℃,无霜期226天度,年均降雨量533mm,降雨时间主要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冬季干燥少雪雨,这样的气候特点和优良的土质条件为苹果的早熟苹果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果业界公认富平是全国最佳适宜栽培早熟和晚熟苹果的地区。

3、富含营养的土壤资源富含营养的土壤资源。

。富平全县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9.42%,其中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优质土壤占总面积81.55%,中等土壤占16.66%,低产土壤仅占1.79%。北部山区主要是褐土性土、红土;山前洪积扇区主要是洪淤土和灌淤土;黄土台原区主要是黄善土和垆土;一般原塬多为梯地黄善土、白善土;原面较平缓处多为红垆土和灰垆土;河流阶地和洼地区,土类较多,分布零散,主要是河淤土、淤泥土及少量的潮土、盐土、沼泽土、草甸土。项目实施地址的土壤为山前洪积扇区的洪淤土和灌淤土。

4、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富平县是关中通往陕北的要冲,是连接渭北东西方向的枢纽。两条高速公路(西禹高速、西铜高速)、2条省道(106、208省道)、4条铁路(咸铜线、西韩线、西延线、梅七线)穿境而过。近年来新修改造县乡主干道路380公里,硬化乡村道路1400多公里,县内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公路通车里

程达到2188公里,其中县级道路177公里,形成了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同时梅家坪镇,觅子乡地处210国道旁,交通十分便捷。

。富平县金圣苹果专业合作社已有多

5、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年从事早熟苹果生产、销售的基础,特别是销售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销售苹果总量名列富平县前茅,2010年,合作社共销售合作社成员和周围群众的苹果5000多吨。

富平县重点发展产业。。近年来,富平县委县政府为了更好

6、富平县重点发展产业

的发展苹果产业,出台《关于加快苹果产业发展的决定》,有力地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富平苹果产业,富平县委县政府在《富平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早中熟和晚熟苹果产业,把富平早中熟苹果产业打造成“富平名片”,规划到2017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重点建设以梅家坪镇和觅子乡为核心的早中熟苹果生产示范区,引导全县果业的快速发展。

(三)市场分析

1、市场前景预测

近年来,随着富平“早中苹果”和“极晚熟苹果”的知名度日益增长,每年来富平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市场对优质苹果的需求量不断的上涨,价格也一路看好。2009年富平极晚熟苹果—粉红女士鲜果收购价为5元/kg,冷藏果子价格为8-10元/kg,到了2010年鲜果收购价为6元/kg,冷藏果子销售价为10-12元/kg。

同时随着陕西与东盟签定的苹果出口协议,外销量会进一步的增加。加之粉红女士苹果高端产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收入人群数量会不断的增加,消费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因此,果品贮藏果子市场行情看好。

2、市场风险分析

该项目基本不存在市场风险,产品是大众化日常消费产品,加之早熟苹果和晚熟苹果与一般普通苹果形成了错时销售,市场容量非常大。该合作社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已初步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该项目风险极小,但并不是没有风险,主要是产品质量风险,这就要求合作社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严格按照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执行,把无公害食品的质量监管落实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道工序,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生产。并及时准确地提供政策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以利成员决策;要优化品种结构,做长产业链。

(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经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决议,一致同意申报“年储藏3000吨苹果气调库建设项目”,并承诺按项目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科学制订项目实施方案,严格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收益分配。全体社员一致决议积极要求参与并出资项目建设。

三、项目目标

三、项目目标

项目主要产品为早熟苹果和极晚熟苹果。设计目标为年储藏保鲜早熟苹果1000吨、晚熟苹果500吨、红富士苹果1500吨,总共储藏保鲜能力为3000吨,冷库储藏。

所储藏的果品必须保证个大、形正、色艳、质脆、汁丰、甜香、上市早、耐贮藏、无公害等品质特征。

收购储藏季节,主要在8月——12月安排收购,消费旺季相对集中在冬春两季。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渭南市富平县觅子乡西上官村五组(2010国道855km 处),富平县苹果生产核心区,距富平县城20公里,紧邻210国道,交通方便快捷,周围环境无污染,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理想之地。

土地来源:租赁土地5亩。

社员参与方式:资金与技术投资,二次返利。

2、技术路线及流程

本项目产品的生产工艺,将引进先进冷冻机械设备,减少物流工作量,实现流水线生产。采用净化储藏保鲜车间,减少污染。

苹果储藏保鲜工艺:是通过对鲜苹果冷藏、保鲜,再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包装,然后进行冷链出售。

工艺流程:

图4-1工艺流程示意图

3、设备购置

采用现代先进储藏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以操作简便,运行平稳,高效节能为原则,要求设计合理,工艺先进,外形美观,工

艺先进,操作简单。

表4-1设备清单表

序号项目

数量

(台套)

单价(元)

金额

(万元)

备注

1双极氨压缩机165000 6.58ASJ17 2螺杆式冷库制冷机415800063.2

3检测仪器1200002

4杀菌机133WFP20 5清洗消毒设备1600006

6配套设备 1.8

7车辆220000040

合计122.5

4、设施建设

表4—2设施建设一览表

名称结构面积(㎡)

单位造价

(元/㎡)

总造价(万元)

加工车间

砖混1208009.6

冷库600100060包装车间20080016销售用房20080016电力设施8合计1120109.6

5、科技措施

技术来源: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的指导下进行储藏保鲜,具有稳定技术力量,机械化程度处同行业领先水平。

抓好农民技术培训,由合作社技术人员专人负责,按生产要求进行培训,骋请食品工业专家讲课,项目计划农民技术班培训300人次。

(二)主要技术参数

冷库制冷量为156.6kw(中、低温系统)总装机功率为266.4kw (不含冷却塔和冷却水循环泵及风扇电机),冷库温度在-2℃—2℃之间,库容为3000吨。产品质量符合GB/T20014.5-2008,DB11/T 603-2008。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

(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

该项目位于富平县觅子乡上官村,该区域有统一环境保护设施。

(1)污染物

本项目的污染主要为清捡果品的废弃物以及设备发出的噪声。

(2)治理措施

清捡果品的废弃物,相对较好的果品可以做为生产果汁所用,运送到果果汁厂进行加工,残败果可以做为生产有机肥之用,选择空旷在方掩埋。

噪音处理,在有较大噪音的设备安装,在墙和门上装吸音板,减弱噪声传播,同时在设备安装时,采取防震措施减弱噪声,采取装隔音罩、消声器以及安装时放防震垫等。在生产厂房周围空余地方植树美化,减弱外界噪声。经过这些治理措施,噪声也能达到环保要求。

①环境管理

在建筑施工期内,施工部门有专人负责环保工作。加强日常管理,使污染物尽量消除在源头(车间内)。车间应经常打扫,保持清洁。环保设施的保养、维修应制度化,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健全环保制度,落实环保岗位责任制。

②执行防治污染及其它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

③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设计中积极采用节能型、低噪声的先进高效设备,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④环保工程设计应体现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处理后的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

⑤应采用综合利用与回收技术,在污染治理及综合回收过程中,尽量避免二次污染,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

项目建设阶段,由县财政局,农业局、农发办组成协调小组,指导项目规划建设。合作社成立以理事长为组长,由技术、财务、生产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建设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施工管理、质量、进度监督,及时解决协调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

2、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按照合作社治理结构,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设立生产部、检测部、营销部、财务部。

图4-1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图

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根据生产班次和各工序工作、劳动强度,确定劳动定员。管理人员从专业院校对口招聘,一般操作人员可以从本村农民、企业下岗职工中招聘。本项目劳动定员为35人。

各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协调统一,负责管理项目的生产、产品质量和技术管理的工作。

表4-3人员配备表

序号岗位名称人数(人)

一管理人员2

1食品工程技术员(检测)2

2销售人员1

3管理人员(包括财务)2

二生产人员15

合计22

3、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7个月,2012年2月—2012年8月。项目实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项目审批、勘察设计、设备订购、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人员培训、调试生产、竣工验收等。

表4-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建设期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

1项目审批▲▲

2勘察设计▲▲

3设备订购▲

4土建施工▲▲

5设备安装

6人员培训▲

7调试生产▲

8竣工验收▲

4、管理措施

(1)建设期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成立项目实施小组,以理事长为组长,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建设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施工管理,项目施工进度,项目施工质量监督,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并对生产加工车间、冷藏库、水电路等单项验收。财务管理上要设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帐,核算项目建设资金,自筹资金先投入,财政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做到会计凭证规范齐全。并及时做好完工后的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2)运行期管理措施

按照规范化合作社管理模式进行运作,项目建成后拟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挥合作社的功能,主动承担起带动农户任务,解决好分散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包括生产岗位责任制、产品销售制度、日常操作规程等,明确职责分工以制度以有效控制生产和经营活动,为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加工生产全过程卫生监测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与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按食品卫生法指导生产,注重产品“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原料、半成品、成品一系列质量检验制度,同时加强财务和销售管理,做好资金回笼及资金调配工作。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个人实行责效考核,按劳取酬。

通过引进人才,不断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运用新技术,自主创新,确保产品高质量,高品质。技术培训工作在项目竣工前

先期启动,技术工人培训分批进行,上岗培训期1个月,为合作社健康稳定奠定基础。项目建设重点是抓好农民技术培训,由合作社技术人员专人负责,按生产要求进行培训,骋请食品工业专家讲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工程建设监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财发[]号)以及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监理的政策规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是指承担监理任务的单位受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或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监理委托单位)的委托,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对本办法规定的应当进行监理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工程建设监理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计划、审定的项目扩初设计和施工设计图、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监理委托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原则上应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定具备相应建设监理资格或监理能力的单位。 有监理资格的单位是指具有一定资质、经国家认可的专业监

理单位;有监理能力的单位是指有相关专业技术力量的法人,其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名,有承担同类工程的建设监理或质量监督工作经验,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完成监理任务。 第四条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的单位和监理人员,应当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工程建设监理活动。 第二章监理范围及内容 第五条国家立项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中,年度财政投资万元以上(含万元)的单项工程纳入监理范围,包括小型水库、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防渗渠道、机耕路、桥涵闸等,可委托专业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或者委托具有监理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理。 对于上述范围以外的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是否需要进行监理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决定。 第六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工程建设合同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监理单位的具体工作应包括:审查项目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下同)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 审查与控制工程建设所需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对不能满

农业综合项目开发流程

农业综合项目开发流程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流程 土地治理项目 一、前期工作阶段: 总体规划:县级农发办事机构依据国家农发办及省级农发办事机构规划,以及本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农业开发后备资源情况,编制本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五年总体规划。 前期准备:(一)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意识。(二)项目申报单位提出立项申请前,应由村民委员会采取民主方式征求是否愿意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和是否自愿筹资筹劳,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编制项目建议书:(一)县级农发办事机构要指导乡镇等项目申报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二)编制项目建议书按国家农发办有关要求编制。

建立项目库:(一)项目建议书经省(地)级农发办事机构或委托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实地考察(审查)合格后,方可存入项目库。(二)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报想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入库项目材料应存入计算机并报上级农发办事机构。(三)县级农发办事机构采取竞争立项办法,从项目库中选择扶持项目。 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依据经审查合格后的项目建议书,由有资质的单位或县级农发办事机构组织专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国家农发办有关要求编制和上报。(三)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作为年底项目实施计划的编报依据,各级农发办事机构须加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质量。 评估审定:(一)省级或委托地级农发办事机构对所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定或审查。(二)地级农发办事机构组织专家对所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省级农发办事机构抽查。(三)省级农发办事机构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或审查意见和项目实施考察结果,择优确定项目。(四)需国家农发办办组织评估审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须在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下达前报送国家农发办。(五)项目评审应建立责任制,明确评估人员的职责。 二、申报批复阶段:

农业项目管理制度

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各县(市)农业项目建设单位要贯彻落实《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条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能挤占、挪用、套用项目资金。规范财务核算管理,项目资金要实行专 帐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条各县 ( 市) 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定,设置独立的 规范会计行为,严禁白条入 基建财务会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工作,账,严禁 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项目单位违反以上规定的,停止拨付工程款,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撤销该项目,追回全部中央投资,同 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项目单位财会人员明知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不予制止,又 不向有关领导和上级部门反映的,要追究有关财会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建议当地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证。 第三条不得擅自改变批复的投资规模和资金使用结构,财务管理不规范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和规 范; 第四条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各地承诺的配套资金要明确,当年县(市)配套、自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下 年不得申报同类项目。 农业项目监督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项目监管工作力度,地区农业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地区农业局将把项目督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把在建项目执行情况做为项目推荐申报的重要依据。 第一条项目县市应成立相应的项目管理机构并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同时由地区农业局项目办公室组织 牵头,局相关业务科 (室 )、局属单位参与组成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最后形成总体督查情 况总结,并向局务会议汇报通过后,及时上报农业厅项目监管部门,并在一定范围内以书面形式进行情况通报; 第二条各相关业务科 (室) 、业务(中心)站要结合业务工作、调研任务对本行业项目进行认真 检查,完成项目建设阶段性或专项总结上报地区农业局项目办公室; 第三条局项目办公室及相关业务单位、科(室)结合地区负责的竣工验收项目,对在建的重点项目进行严 格抽查; 第四条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今年项目督查的安排开展认真自查, 2 月、6 月、 9 月底前向地区农 业局项目办公室、相关业务单位上报自查自验报告;所有项目验收前必须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第五条各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项目监管职责,加强项目建设督促检查,检查辖 区内已建成竣工项目的验收准备情况。及时向地区农业局上报县、市项目督促检查工作情况总结。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8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4号) 财政部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第60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已经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楼继伟 2016年9月6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有效和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第四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

土地治理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 产业化发展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第五条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民办公助的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资金和项目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二)集约开发,注重效益; (三)产业主导,突出重点; (四)公平公开,奖优罚劣。 第六条依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下统称省)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国家农发办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订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和发展规划,管理和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进行监管。 省级农发机构负责管理和指导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定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具体政策和发展规划,分配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确定本地区各级农发机构的管理职责,对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进行监管。 第七条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扶持农业主产区,重点扶持粮食主产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以下简称部门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等规定,结合部门项目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部门项目是指为了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供示范、服务、保障作用,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供销总社(以下简称中央农口部门)组织实施、地方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未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下同)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三条部门项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第四条部门项目分为两类: (一)土地治理类项目,主要是为提高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实施的项目,包括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土地复垦,水利部组织实施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土保持,农业部组织实施的良种繁育,林业局组织实施的林业生态示范。 (二)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包括农业部组织实施的优势特色示范,林业局组织实施的名优经济林等示范,供销总社组织实施的新型合作示范。 第五条部门项目应坚持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择优选项,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并实行自下而上联合申报项目。 土地治理类项目应突出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 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应体现公平性、示范性、引导性。 第六条地方各级农口部门应与同级农发机构建立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合作机制,共同做好部门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农口部门以组织项目实施为主,应与农发机构主动沟通协调;农发机构以资金管理为主,应把部门项目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成部分,主动配合和参与。 第二章扶持重点 第七条部门项目主要扶持农业主产区,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确定各自的重点扶持区域。项目原则上安排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农业项目管理与评价

浅议农业项目管理与评价 浅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 【摘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对今后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抗灾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当前农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基建项目前期工作、实施、竣工验收三个环节提出了加强农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加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逐年增加,单项资金规模动辄成百上千万。以“十五”期间国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例,投资资金规模达18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92.7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88.5亿元。然而,这些庞大的基建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贪污、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现象经常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规范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势在必行。 一、当前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项目建设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项目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建设资金管理不严,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建设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不熟悉新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重视项目资金管理,部分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甚至改变了资金用途。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的职能仅限于会计核算,既不参与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又无法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主动参与监督,造成被动应付,弱化了项目财务管理的职能。 (三)项目概算科学性、合理性差,细化程度不够 有些基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甚至捏造论证的基础数据,项目工程投资成本测算不合理,导致概算不切实际,造成项目投资建设内容不能完成。项目预算细化不够,概算不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需要。 (四)重“争项目”、轻“建项目” 一些地方在申报项目时,受“跑步(部)前(钱)进”潜规则影响,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态度,只重视项目资金的争取,不注重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设计方案不切实际、内容粗糙,不适应项目实际建设需要。项目执行时难以按正常的程序做出合理的调整变更,随意调整建设内容。 (五)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 自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落后地区本级财政收入较少,基层财政可支配财力不多,保吃饭、保机构运行都有问题,基本上无力解决基本建设项目配套资金问题。但有些项

浙江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浙江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农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财政性资金设立的,具有特定目标和专门用途,实行项目管理的各类农业专项资金。 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农业救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动植物疫病防治补助资金和面向农民的各类直接补贴资金等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对农业专项资金设立、申报、分配、拨付、使用、监督和绩效评价的管理。 第四条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原则; 2.公开、公正、公平和效率原则; 3.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原则; 4.公共财政和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 5.资金整合和以绩效为导向原则。 第五条财政部门会同农口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农业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业专项资金整合工作机制,通过规划引导、部门协调、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支农资金,逐步形成项目安排科学、投向重点突出、使用规范高效的支农资金管理运行机制。要建立完善农业专项资金整合考评制度和考评结果应用制度。 第二章设立 第七条农业专项资金的设立要符合各级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扶持导向目录。

第八条设立农业专项资金须有必要性分析、政策依据和绩效目标,同时明确支持范围、支持对象、支持环节和资金用途、支持方式、起止时间等要素。 支持范围是对支持对象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定。 支持对象是指符合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立项指南规定资格和条件的种养大户、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村级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 支持环节和用途是指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全流程中的具体环节和支出内容。 支持方式即财政补助方式,包括补助、贴息、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先建后补等具体方式。 起止时间是指农业专项资金初始设立和结束的期限。 第九条对申请设立的农业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应建立评审制度,进行可行性综合评价,明确相应的项目管理措施,并区分轻重缓急,按序排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条财政部门对拟设立的农业专项资金各要素的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进行综合平衡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农业专项资金设立后不得随意变更,执行过程中因政策等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原程序报批。 第十二条已设立的农业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安排与绩效及预算执行进度挂钩。 第十三条农业专项资金执行到期后应自动停止。如需继续执行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十四条农业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管理。 第十五条农业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单位即项目建设单位,应按有关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立项指南的规定向所在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交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标准文本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必要的附件,并按规定如实提供本单位的组织形式、财务状况、自筹资金以及项目实施拟达到的目标等有关情况。项目申请单位要保证提交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及附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六条申报省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立项的农业专项资金,应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关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立项指南的规定,由当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以正式文件上报省级主管部门,抄送省财政厅(另有规定的除外)。符合申请条件的省级部门或单位,可按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或立项指南的规定,向省级主管部门申报项目, 抄送省财政厅。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申报部门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和上报文件的合规性负责。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一年。做好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持农民增收良好势头、有效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以下简称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工作要点是: 一、以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力度”等要求,切实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步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继续坚持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中央财政资金分配要进一步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倾斜,项目安排要进一步向13个粮食主产省份集中。各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省份要进一步集中资金,重点加大对本地区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粮食生产大县(市、农场)的扶持力度,支持其集中连片地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促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进粮食核心产区建设。 (二)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土地治理项目投入的比重,确保达到75%以上,重点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除少数生态建设任务较重的省(区、市)外,其他各省(区、市)安排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财政投资不得低于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总投资的

农业项目管理规定

农业项目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各县(市)农业项目建设单位要贯彻落实,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条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能挤占、挪用、套用项目资金。规范财务核算管理,项目资金要实行专帐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二条各县(市)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等规定,设置独立的基建财务会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工作,规范会计行为,严禁白条入账,严禁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项目单位违反以上规定的,停止拨付工程款,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撤销该项目,追回全部中央投资,同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项目单位财会人员明知资金使用不符合规定,不予制止,又不向有关领导和上级部门反映的,要追究有关财会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建议当地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证。 第三条不得擅自改变批复的投资规模和资金使用结构,财务管理不规范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和规范; 第四条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各地承诺的配套资金要明确,当年县(市)配套、自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下年不得申报同类项目。 农业项目监督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项目监管工作力度,地区农业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地区农业局将把项目督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把在建项目执行情况做为项目推荐申报的重要依据。 第一条项目县市应成立相应的并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同时由地区农业局项目办公室组织牵头,局相关业务科(室)、局属单位参与组成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最后形成总体督查情况总结,并向局务会议汇报通过后,及时上报农业厅项目监管部门,并在一定范围内以书面形式进行情况通报; 第二条各相关业务科(室)、业务(中心)站要结合业务工作、调研任务对本行业项目进行认真检查,完成项目建设阶段性或专项总结上报地区农业局项目办公室; 第三条局项目办公室及相关业务单位、科(室)结合地区负责的竣工验收项目,对在建的重点项目进行严格抽查; 第四条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今年项目督查的安排开展认真自查,2月、6月、9月底前向地区农业局项目办公室、相关业务单位上报自查自验报告;所有项目验收前必须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第五条各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项目监管职责,加强项目建设督促检查,检查辖区内已建成竣工项目的验收准备情况。及时向地区农业局上报县、市项目督促检查工作情况总结。项目监督检查应重点围绕项目程序、前期工作、工程质量、项目资金、招投标及合同、、开工条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 (国农办〔2004〕48号)中对草原(场)建设的相关标准 在牧区实施的草原(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人工草地、天然草场改良、天然草场划区轮牧、饲料基地、草籽繁育基地和畜牧基础设施等建设内容。 一、综合标准 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天然草场成片面积在5000亩以上,人工草地在1000亩以上;人工草地覆盖度达到95%以上,亩产优质青干草达250kg以上;天然草场退化草地改良治理后,优良牧草占40%以上,牧草产量在原基础上提高30%以上,草地覆盖度达到90%以上;沙化草地经治理后,草地覆盖度达到90%以上,优良牧草占40%以上,亩产青干草达到150kg以上;天然草场划区轮牧,牧草产量增加20%以上,载畜量提高0.8倍以上;饲料基地亩产青贮饲料2500kg以上,精饲料200kg以上,多汁饲料3000kg以上;草籽繁育基地亩产草籽18kg以上。 二、水利措施 1、灌溉人工草地、饲料基地和草籽繁育基地,有可靠的水源和配套齐全的灌溉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方法与技术,灌溉人工草地灌溉保证率在50%以上,饲料基地、草籽繁育基地灌溉保证率在75%以上。 2、天然草场改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小塘坝、集雨工程等,以适时对退化及沙化草地实施灌溉。

3、划区轮牧区的牧道和饮水点设置合理,一般轮牧区采用固定和移动饮水方式,固定饮水点与放牧场适宜距离为1.5km左右。 三、草业措施 1、围栏。网围栏符合ZBB92001-003环扣式镀锌钢丝网围栏标准,围栏高度在1.1~1.3m;生物围栏采用密实种植,宽度l.5~2.0m;划区轮牧小区利用网围栏、太阳能、风能围栏或活动围栏进行分隔保护。 2、耕作。选择适宜的播期、播深和播量,精耕细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苗全、苗齐、苗壮。旱作人工草地原则上采用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3、良种。选择适合当地水土条件,抗旱、抗寒、抗逆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的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牧草种籽和饲料作物种籽的纯净度达到85%以上,发芽率达到95%以上。1000亩以上的草籽繁育基地,根据需要配置仓库、晒场和种子精选设备。 4、畜牧基础设施。标准化棚圈符合当地统一设计标准,砖木结构,建筑面积按一个羊单位0.5㎡计算,但不少于150㎡;配套活动场院面积按一个羊单位3㎡计算,但不少于600㎡;配套贮草棚面积按一个羊单位0.6㎡计算,但不少于180㎡平方米;青贮窖就地取材,坚固耐用,内壁光滑,防冻,不透气,青贮体积按一个羊单位0.1立方米计算,但不少于30立方米;药浴采用洗浴池和移动淋浴式,洗浴池坚固耐用,防冻,长度在15m以上。 5、牧业机械化。地势相对平坦的草场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小丘陵和沙丘作业实行机械和人工相结合。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 第84号 财政部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第60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已经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楼继伟 2016年9月6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有效和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第四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 土地治理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综合治理,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

产业化发展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第五条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民办公助的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资金和项目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二)集约开发,注重效益; (三)产业主导,突出重点; (四)公平公开,奖优罚劣。 第六条依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下统称省)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国家农发办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订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和发展规划,管理和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进行监管。 省级农发机构负责管理和指导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定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具体政策和发展规划,分配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组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确定本地区各级农发机构的管理职责,对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进行监管。 第七条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扶持农业主产区,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非农业主产区的省应当确定本地区重点扶持的农业主产县(包括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及农场,下同)。 第八条农业综合开发应当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开发布局。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的区域实行重点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但有一定恢复潜力、能够达到生态平衡和环境再生的区域实行保护性开发,以生态综合治理和保护为主,适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生态比较脆弱的区域实行限制开发,以生态环境恢复为主。 第九条农业综合开发以农民为受益主体,扶持对象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涉农企业与单位等。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方案(农计发[2005]39号)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方案(农计发[2005]39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计发[2005]39号 【发布日期】2005-06-14 【生效日期】2005-06-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方案 (农计发[2005]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按照农业部党组关于转变作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要求,我部制定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方案》。现将方案印发执行,请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方案,并于今年7月15日前报我部备案。 农业部 二○○五年六月十四日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按照农业部党组关于转变作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项目管理,实现投资目标,是落实中央投入政策,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随着“两个趋向”论断的提出,农业投资规模将继续增加,农业建设领域将不断扩大,项目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时,基本建设管理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对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管理实效。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业建设工作,采取了完善规划,健全制度,强化监管,落实责任等一系列措施,农业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农业投资效益明显提高。但“重争取投资,轻项目管理”的倾向依然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建设进度缓慢,财务管理薄弱,以及违反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等问题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抓紧解决上述问题十分必要而紧迫。 二、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以完善规划为基础,加强前期工作;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管理行为;以队伍建设为手段,增强服务能力;以监督管理为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以总结评价为依据,改进管理工作。通过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投资效益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的目标。 从今年开始,力争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培养一批业务熟悉的农业项目管理人才,创建一个透明高效的项目管理信息网络,形成责任明确、监管有力、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建设规划,搞好前期工作 根据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以农业“七大体系”为主体的重大农业建设规划。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与国家相关规划和地方发展规划相衔接,研究制定本区域的农业建设规划。以建设规划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区分轻重缓急,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为争取投资打好基础。当前要重点做好优粮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渔政渔港、农村沼气和退牧还草等方面的项目前期工作。 (二)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建设行为 农业部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和相关配套规章的要求,修改和完善基建项目管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章。组织制定《农业建设项目专家评估办法》、《农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委托管理办法》、《农业建设项目检查工作细则》、《农业建设项目违规问题处理规定》和《农业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制度》等管理工作制度。同时,加快制定农业工程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各级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农业部颁布的项目管理规章,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把项目管理真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 知 【法规类别】农业资金专项资金管理 【发文字号】农财发[2002]36号 【失效依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部门预算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02.12.10 【实施日期】2002.12.10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财发[200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农机)厅(委、局),部直属一级事业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2]356号),我部对2000年印发的《农业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农财发[2002]19号)进行了修改,制定了《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二年十二月十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以下简称“财政项目支出”)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根据财政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项目支出是指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农业部行政司局和部属单位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实现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的农业项目支出。项目按照其性质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的财政项目按项目性质分,包括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不包括基本建设类项目。按预算方式分,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既包括列入农业部部门预算建议,又编入农业部部门预算草案的财政项目,还包括列入农业部部门预算建议,但未编入农业部部门预算草案的财政项目。 (一)行政事业类项目,主要包括: 1、专项计划项目,是指国家批准设立的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工程、基金等项目。 2、专项业务项目,是指农业部和部属单位为履行其职能,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中持续发生的特定支出项目。 3、大型修缮项目,是指农业部和部属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鉴定需要对其危险性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修缮和大型专业设备修理等项目。 4、大型购置项目,是指农业部和部属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基本支出以外的设备购置项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2、建设性质:指新建或改扩建 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7、资金筹措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简要说明项目达产年的产量和销售收入,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内 的新增产量、年平均销售收入、总成本、利润、税收、投资利润率、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 值、静态投资回收期。 9、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重点说明项目的辐射区域,带动农户数量,基地规模,农民 人均纯收入增长量,增加就业人数。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包括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方针 政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关于扶持多种经营项目的有关政策,项目所在省、地、县的农业中长 期发展规划,项目所在省农发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定意见等。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环境评价等。 2、论证结论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阐述项目提出的理由和主要依据,如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行业规 划、投资方向、市场因素,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和决定等。 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主导产业结构、布局,基地建设规模和龙头企业分 布情况等。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分析阐述项目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 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含 量,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第三章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2、自然资源状况:包括水文、气象、土壤、河流水系等。 3、社会经济状况:包括耕地面积,农村人口及农业劳动力,项目所在县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 入情况等。 4、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产前、产中、产后的发展现状 5、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 2、资源优势 3、市场优势 4、科技开发能力 5、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运输、通讯、能源及市场建设状况等。 三、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财政农业资金监管规则..doc

LOGO 财政农业资金监管规则

一、项目库管理办法 1、为确保专项资金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各乡(镇)街财政所、经济发展办应加强财政支农的信息系统建设,分级建立支农项目库,并上报区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区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汇总后建立区级项目库,使项目管理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经审核论证的项目,纳入区级项目库管理。纳入的项目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库按照已建项目、在建项目和备选项目进行科学分类排序,逐步做到申报和审批项目从备选项目库中提取。 3、将农产品基地纳入项目库管理时应注意规模效应,集中连片开发,避免重复建设。 二、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 1、市级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分级次管理,不得越级申报。凡乡镇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乡镇财政所与乡镇政府共同审核同意后向区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申报,由区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农业部门申报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经农业局、水务局审核后会同财政局审定,并联合发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区级

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经分管农业的区长同意后由区财政局和区农业局联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市级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是:(1)资格审核。项目单位是否符合专项资金管理规定。(2)形式审核。申报材料是否按规定填报,相关资料是否齐备等。(3)内容审核。申报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否真实可靠,项目预算是否合理。(4)资金来源审核。项目投入资金的构成极其来源是否明确,申报承诺的自筹配套资金是否能够到位。 2、每年区级预算的农业、农村水利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为:分管农业的乡镇(街)长(主任)组织乡(镇)经济发展办、乡镇财政所对本乡镇应解决的农业、农村水利方面的重点项目进行全面调查,严格筛选后,经乡镇(街)长(主任)同意、加盖公章后分别报区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区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共同调查研究审核后汇总并报分管区长签审,后经区长办公会审核同意,最后经区人大审核通过后实施。 3、项目申报单位要切实做好所申报项目的论证工作。乡镇财政所要严格审核把关,申报单位必须填写《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及项目预算表。凡申报项目资金达10万元以上必须严格按标准文本格式上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肃州区清水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 项目背景: 清水镇地处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属沿山冷凉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经济优势。近年来,该镇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强化基础,挖优势、抓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制种和洋葱为主的经济区域,种植业的整体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有关政策,镇上决定通过积极争取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一步有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优化土地资源,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保持全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在清水镇西湾村,建设面积500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措施等四个方面。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开发区建设规模为5000亩,按照每亩490元计算,总投资24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

配套资金55万元,其中:省财政配套44万元,市财政配套2万元,区财政配套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0万元(其中:现金和实物折资24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56万元,折工日2.8万个)。 1.4 项目建设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新增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完善服务体系2个;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了加强对项目组织实施的领导和管理,镇上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安排部署和协调工作。同时,与中寨村签定目标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列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固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项目工程招标制和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开发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 第二章项目区自然概况 2.1 自然概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部署,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任务,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两个聚焦”的原则,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机制和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完善风险防控和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 一、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3年“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国财政会议指出:继续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创新完善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合作化、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国家农业综合开

发联席会议明确,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体,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两翼,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效益。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中心,以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基础;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建平台。继续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导优势,充分体现中央财政集中财力办大事和农业综合开发抓推进的导向作用;继续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特色优势,充分体现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相衔接,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相统一,国家引领和地方发力相呼应的联动作用;继续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化优势,充分体现综合性开发、示范性辐射、区域性带动作用。创新资金分配管理方式,在优化结构,理顺关系,集中开发等方面做适度调整;创新项目规划管理方式,变当年计划立项当年实施开发为定期规划立项实施滚动开发,改进项目评审和绩效监管方式;创新现代管理模式,实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创新机构运转方式,使农发机构工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做好基础建设、制度建设、效绩建设、功能建设、队伍建设五方面工作。 按照这个思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实现三个转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