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

第六章酶学分析技术

1.酶的国际单位(IU)1IU指在规定的条件下(25°C,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每分钟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

2.1katal: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

3.抑制剂:凡是能降解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4.连续检测法:是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在酶促反应的线性期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产物或底物的变化

量,根据其变化量间接求出酶活性浓度,又称速率法。

5.同工酶: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功能,但其分

子组成、空间构想、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和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类酶。

6.亚型:也称同工型,指基因在编码过程中由于翻译后修饰的差异所形成的多种形式的一类酶。

7.米氏常数Km:是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一般是在10ˉ6~10ˉ2mol/L之间,是酶的特异性常数

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8.简述同工酶产生的机理:①不同基因位点编码②由等位基因变异编码产生③多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第七章蛋白质检验

1.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通过释

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IL-1、IL-6、TNF,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APR).参与急性时相反应的蛋白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M蛋白:又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行为的免疫球蛋

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一般无抗体活性。

3.C-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是第一个被认定为急性时

相反应的蛋白质。

1.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调节血浆pH;免疫与防御功能;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等功能。此外还有营养、催化、代谢调控等功能

2.清蛋白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正常的pH;运输作用

3.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增高:仅见于严重失水

降低:⑴清蛋白合成不足:①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②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⑵清蛋白丢失:①肾病综合征,Alb可由尿中丢失②肠道炎症性疾病③烧伤及渗出性皮炎

⑶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组织损伤或炎症

⑷清蛋白的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肝硬化

⑸无清蛋白:遗传性缺陷

评价标准:

>35g/L为正常,28~34g/L为轻度缺乏,21~27g/L为中度缺乏,<21g/L为严重缺乏

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4.双缩脲法测血清总蛋白:

原理:蛋白质分子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作用生成紫红色复合物,其显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由于这种反应和两分子尿素缩合后的产物双缩脲与碱性铜溶液中的Cu2+作用形成紫红色产物的反应类似,故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甲酰胺基的任何化合物都能发生此反应。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升高见于:

⑴血液浓缩:严重腹泻、呕吐、高热、休克以及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时,⑴由于水分丢失使血液浓缩,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但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变化不大,临床称为假性蛋白增多症。

⑵合成增加:多见于球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

⑴合成障碍:如慢性肝炎、急性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等

⑵血液稀释: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

⑶蛋白质丢失:如大量失血,肾病综合征时的蛋白尿,溃疡性结肠炎。

⑷其他:如慢性胃肠道疾病,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综合征、长期营养不良、恶性肿瘤。5.溴甲酚绿法BCG测定血清清蛋白

原理:BCG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pH4.2的缓冲液中与带正电荷的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前的黄色变成蓝绿色,在626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清蛋白浓度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厄清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清蛋白的含量。

6.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和M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有何特征?

肝硬化:ALB下降,γ带升高,甚至出现β-γ桥。肾病综合征:ALB下降,γ带不变或下降,α2和β带尤其是α2带显著升高。M蛋白血症:ALB下降,出现一个色泽深染的窄区带即M蛋白带,多位于γ带之中,也可出现在α或β带。第八章糖代谢紊乱检验

1.糖尿病D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性高血糖症,系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综合征,以高血糖为特点,其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无原因的体重下降。

2.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在妊娠期间首次范闲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不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或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但不包括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患者。

3.低血糖:指由于某些病理或生理原因使血糖浓度低于参考值下限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脑功能障碍,从而引起饥饿感、心悸、出汗、精神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

4.糖耐量实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口服或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后,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

5.高血糖症: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若超过肾糖阈值(8.9~10mmol/L)时则出现糖尿。为渗透性利尿。

6.胰岛素抵抗IR: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细胞效应减弱,即机体对正常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7.反应性低血糖:被定义为一种临床病症,即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餐后低血糖症状,且血糖浓度低于2.5~2.8mmol/L。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物质②肝贮存的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入血③糖异生作用④其他单糖的转化

去路:①氧化分解供能②肝和肌肉等组织将葡萄糖合成糖原而贮存③转化为非糖物质④转变成其他糖及糖衍生物

⑤当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糖阈时,葡萄糖即由尿中排出,出现糖尿。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⑴糖尿病症状,同时随机血糖浓度≥11.1mmol/L。典型糖尿病症状包括多食、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⑵空腹血糖浓度FPG≥7.0mmol/L

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⑶2小时血糖≥11.1mmol/L.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单独用来诊断糖尿病,但需要重复试验,两次的试验结果有相关性才能确诊。

3.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定义: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集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方法:①标本采集:检查前三天停用胰岛素治疗,维持正常的饮食及活动(每天食物中糖含量不低于150g)。试验前应空腹10~16小时,静脉采血2ml左右,迅速分离血清后测定空腹血糖浓度。

②口服葡萄糖: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ml冷开水中5分钟内饮完(妊娠妇女常用量为100g)。

③绘制糖耐量曲线

结果分析:

①FPG≤6.1mmol/L,2hPG<7.8mmol/L,为糖耐量正常(NGT)

②FPG在6.1~7.0 mmol/L之间,2hPG<7.8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

③FPG<7.0 mmol/L,2hPG在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退(IGT)

④FPG≥7.0mmol/L,2hPG≥11.1mmol/L,尿糖+~++++,为糖尿病。

4.1型DM特点:⑴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⑵起病较急⑶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

曲线呈低平状态⑷B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数病人可检出自身抗体⑸治疗以依赖胰岛素为主

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5.2型DM特点:⑴典型病例常见于40岁以上肥胖的中老年人,偶见幼儿⑵起病较慢⑶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

并不降低,但在糖的刺激后呈延迟释放⑷ICA等自身抗体呈阴性⑸初发病人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⑹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DM⑺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

第九章脂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检验

1.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E的脂蛋白如VLDL,β-VLDL均可与LDL受体结合,内吞入细胞使其获得脂类,主要是胆固醇,这种代谢称为LDL受体途径。

2.动脉粥样硬化AS:指动脉内膜因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坏死及钙化等一类慢性进行性的病理改变。

3.胆固醇的逆向转运途径:HDL可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回到肝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这一过程称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4.血脂:是血浆中脂质(类)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TG、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酯CE、游离脂肪酸FFA等。

1.引起动脉硬化的脂蛋白

⑴乳糜微粒与AS:CM颗粒大,不能透过动脉内膜,不易进入动脉壁,故一般不引起AS。

⑵极低密度脂蛋白与AS:①当血浆VLDL浓度升高时,其颗粒变小生成VLDL残粒,并且胆固醇含量相对增加,

因而具有致AS作用。②VLDL浓度升高时,可影响其他种类脂蛋白的浓度和结构。③血浆VLDL浓度升高伴有血浆HDL浓度下降,导致题记抗AS的因素减弱。④VLDL增高常与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想伴随。

⑶中间密度脂蛋白与AS:因富含TG的VLDL经LPL水解生成脂蛋白残粒(IDL),并转变成富含胆固醇和ApoE的颗粒沉积于血管壁。故IDL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具有致AS作用。

⑷低密度脂蛋白与AS:LDL升高及LDL被氧化是发生AS的前提条件。

⑸脂蛋白与AS:Lp(a)与AS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公认的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

⑹HDL与AS:HDL可将泡沫细胞中得胆固醇带出来,逆转运至肝进行分解代谢,可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

2.测定

血清总胆固醇-------决定性方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化学法中得ALBK法;常规方法为酶法(COD-PAP 法)

血清三酰甘油-------决定性方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参考方法:美国CDC采用化学法中的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常规方法:酶法(GPO-PAP法)

3.高脂蛋白血症按临床表型分类

表型血浆

4℃过

夜外观TC TG CM VLDL LDL 备注脂蛋白

电泳

Ⅰ奶油上

层,下

层清澈↑→↑↑↑↑↑→↓→罕见,

易发胰

腺炎

CM↑

Ⅱa 澄清↑↑→→→↑↑常见,

易发冠

心病β脂蛋白带浓染

Ⅱb 澄清或

轻混↑↑→↑↑很常

见,易

发冠心

β、前-

β↑

Ⅲ奶油上

层,下

层混浊↑↑↑↑↑↑宽β带很少

见,易

发冠心

宽β带

Ⅳ澄清或

混浊↑→↑↑→↑↑→较常

见,易

发冠心

前β-脂

蛋白带

增宽浓

Ⅴ奶油上

层,下

层混浊↑↑↑↑↑↑↑↓→较少

见,易

发胰腺

显示

CM带

和前-β

脂蛋白

带增宽

浓染

4.载脂蛋白的功能:

⑴与脂质的亲和作用而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

⑵运转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⑶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构成分,与脂蛋白外生物信息相联系

⑷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的连接物

⑸激活某些与血浆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类

第十章钠、钾、氯和酸碱平衡检验

1.血气分析:临床上将血液气体分析和血液酸碱度测定统称为血气分析。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项目的检测。

2.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

3.氧分压(P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O2所产生的张力。

4.氧饱和度(SatO2):指血液在一定的PO2条件下,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

5.缓冲碱(BB):指血液中的所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HCO3-,HPO42-,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等。

6.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7.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肺部疾病、呼吸中枢抑制以及呼吸肌麻痹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CO2呼出不畅,使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

8.代谢性碱中毒:由于各种原因使碱性物质在体内积蓄过多或酸性物质大量丢失,造成体内HCO3-增多,血浆PH有升高趋势的现象。

9.呼吸性碱中毒: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换气过度,CO2呼出过多,使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而造成的。

10.Donnan平衡学说:体液中阳离子总数应与阴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阴离子常常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

而改变,而某一种阴离子的减少会使另一种阴离子增加来维持电中性。

11.P50:指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

酸碱平衡的类型:

代谢性酸中毒:Ph<7.34,HCO3-减少,BE为负值

代谢性碱中毒:Ph>7.45,HCO3-增多,BE为正值

呼吸性酸中毒:Ph<7.34,PCO2增多,BE为正值

呼吸性碱中毒:Ph>7.45,PCO2下降,BE为负值

第十二章肝胆疾病的检验

1.生物转化: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性代谢转变,使其极性增加,水溶性增强,易于排出的过程。

2.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排入肠道的各种胆汁酸,在发挥作用以后,绝大部分可以被肠黏膜细胞主动或被动重吸收,

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肝细胞将游离胆汁酸再转变为结合胆汁酸,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起,被再次排入肠道的过程。

3.黄疸:由于胆红素在组织细胞内沉积而造成的黄染现象。

4.显性黄疸:当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umol/L时,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染现象,称为显性黄疸。

5.隐性黄疸: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umol/L时,为高胆红素血症,肉眼观察不出巩膜、

皮肤有黄染,称为隐性黄染疸。

6.初级胆汁酸:肝初生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主要包括胆酸CA和鹅脱氧胆酸CDCA。

7.次级胆汁酸:经过肠道细菌转化生成的胆汁酸叫做次级胆汁酸,主要包括脱氧胆酸DCA和石胆酸LCA。

1.肝组织结构的特点

⑴解剖学特点:①有双重血液供应:肝静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②有双重输出通道

⑵组织学特点:①组织结构特点:有大量的微绒毛;具有较高的通透性;有丰富的线粒体;有丰富的内质网、核

蛋白体和高尔基体;有众多的酶系②肝细胞可再生

2.肝细胞损伤后各物质代谢变化

⑴蛋白质:①血浆蛋白含量降低②血氨升高,血尿素降低③血浆氨基酸比例失调

⑵糖代谢:①丙酮酸含量升高②血糖平衡紊乱③血清半乳糖浓度增高

⑶脂代谢:①分解减少,合成增多②酮体代谢紊乱③血清胆固醇增高④磷脂增高

⑷激素代谢:在体内堆积,引起物质代谢紊乱。

⑸维生素代谢:吸收减少,活化减少

3.简述肝脏在人体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1)接受来自消化道吸收的各种物质,如氨基酸、糖、脂肪酸、胆固醇、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并进行加工和储存。(2)合成除γ-球蛋白以外的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如清蛋白、α和β球蛋白、凝血因子和转运蛋白质等。(3)合成并分泌胆汁酸,调节胆固醇代谢并促进脂肪的吸收。

(4)加工处理体内产生(如氨、胆红素等)和外界进入(如药物、毒物、致癌物等)的非营养物质,保护机体免遭侵害。(5)肝脏也是多种激素(如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等)在发挥调节作用后降解的主要部位,籍此可调节血浆激素水平。

4.生物转化

反应类型:氧化、还原、水解(第一相反应)和结合(第二相反应)

特点:连续性、多样性、失活与活化双重性

意义:①对体内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灭活,同时有利于排出废物及异物,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②对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有时反而出现毒性或致癌、致畸等作用。

5.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意义:

①黄疸及黄疸程度的鉴别②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判断③新生儿溶血症④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数种继发性贫血

6.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⑴胆红素形成过多: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在血中积聚而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⑵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⑶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造成结合胆红素升高

第十三章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检验

1.肾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双侧肾的血液量,是肾小球滤过的物质基础。

2.肾小球滤过率(GFR):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来反应。

3.逆流倍增:指平行的髓袢降支和升支中的液体流向相反构成了一个“逆流系统”,降支段对水易通透,而对NaCl

不易通透。

4.肾清除率:单位时间内(min)肾脏能将多少量(ml)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结果以

ml/min表示。

5.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点的综合征。

6.蛋白尿:若尿蛋白含量持续>100mg/L或>150mg/24h,尿蛋白定型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分为:肾小球

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性蛋白尿。

通过定量可将蛋白尿分为:轻度蛋白尿(<1g/d)、中度蛋白尿(1~3.5g/d)和重度蛋白尿(>3.5g/d)

7.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

8.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障碍,尿中低分子量蛋白质排泄增加,

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1.内生肌酐清除率临床意义

Ccr能较早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并估计损伤程度

Ccr <80ml/min时,提示肾功能有损伤;Ccr 50~80ml/min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 25~50ml/min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 <25ml/min为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Ccr 10ml/min为尿毒症终末期。

2.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

㈠肾清除功能试验:肾清除率试验

㈡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菊粉、Ccr

㈢肾血流量测定:氨基马尿酸PAH-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盂肾炎、高血压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休克;升高见于甲亢、妊娠。

㈣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检测:

⒈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排泄分数Fe,FeNa可作为估计肾小管坏死程度的指标

⒉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酚红排泄试验PSP-是临床常规判断近端小管排泌功能的粗略指标。

⒊肾小管和集合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⑴尿比重与尿渗量测定⑵自由水清除率测定

⒋肾小管和集合管酸碱调节功能检查

⑴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给病人服用酸性药物氯化铵,使机体产生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有助于远端小管的诊断。

⑵HCO3ˉ负荷(碱负荷)试验:服用一定量的碱性药物碳酸氢盐,使尿液碱化,有助于近端小管酸中毒的诊断。

生物化学检验

第二章 1.⑴清蛋白,功能:运输游离脂肪酸、某些激素、胆红素、多种药物(运输载体、运输营养)。 ⑵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功能:运输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及脂肪酸。? 2.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 噬细胞等细胞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APR)。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3.⑴前清蛋白(PA):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 醇结合蛋白(RBP)和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 ⑵PA生理功能:PA为转运蛋白和组织修补材料。RBP转运视黄醇,TTR转运T4 。 ⑶PA临川意义:①属负性APP;②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PA200~400mg/L为正常); ③作为肝脏功能不全的指标。 4.⑴触珠蛋白(Hp)又称为结合珠蛋白,在SPE中位于α2区带。 ⑵生理功能:①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结合两分子Hb; ②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的损伤。 ⑶临川意义: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5.铜蓝蛋白(Cp),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 6.转铁蛋白(Tf):临川意义: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贫血时,Tf代偿性合成增加。 7. C-反应蛋白(CRP): 其临床意义:CRP是一个被认识的AP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是非特异性指标,主要用于结合临床监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度;③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并发的感染;④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8.⑴蛋白质测定一般利用以下蛋白质特有的结构或性质:①重复的肽链结构;②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③与色素结合的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 ⑵凯氏定氮法:是公认的参考方法,用于标准蛋白质的定值和校正其他方法。 ⑶双缩脲法:是临床常用常规方法。 ⑷直接紫外吸收法:用于较纯的酶、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测定。 第三章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3.89~6.11mmol/L(70~110mg/dl) 2.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由胰腺的胰岛B(β)细胞所产生的多肽激素。 3.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由A(α)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 其功能作用: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②促进脂肪动员;③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 4.高血糖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若超过肾糖阈值(8.9-10mmol/L)时则出现尿糖。 5.糖尿病(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6.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DM的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和无原因体重减轻等),同时随机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组合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组合 功能检测项目: 肝功能五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 肝功能十四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胆碱脂酶 肝功能十八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腺苷脱氨酶、总胆汁酸、前白蛋白、甲胎蛋白、5-核苷酸酶、胆碱脂酶、a-L-岩藻糖苷酶 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功能五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 肾功能九项:肌酐、尿素氮、尿酸、二氧化碳、β2-微球蛋白、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a1微球蛋白。 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七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 血脂八项: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全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 氢酶、α-羟丁酸、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同型半胱胺酸。 血脂类及心血管类检测项目: 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全量程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胺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糖尿病检测项目: 葡萄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β-羟丁酸。 胰腺疾病检测项目: 淀粉酶、脂肪酶 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D-二聚体 风湿三项: 抗‘O’、类风湿、C-反应蛋白 微量元素及电解质: 铜、铁、锌、无机磷、镁、钙、CO2-CP

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重点

第六章酶学分析技术 1.酶的国际单位(IU)1IU指在规定的条件下(25°C,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每分钟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 2.1katal: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umol底物的酶量。 3.抑制剂:凡是能降解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4.连续检测法:是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在酶促反应的线性期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产物或底物的变化 量,根据其变化量间接求出酶活性浓度,又称速率法。 5.同工酶: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功能,但其分 子组成、空间构想、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和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类酶。 6.亚型:也称同工型,指基因在编码过程中由于翻译后修饰的差异所形成的多种形式的一类酶。 7.米氏常数Km:是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一般是在10ˉ6~10ˉ2mol/L之间,是酶的特异性常数 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8.简述同工酶产生的机理:①不同基因位点编码②由等位基因变异编码产生③多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第七章蛋白质检验 1.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通过释 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IL-1、IL-6、TNF,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APR).参与急性时相反应的蛋白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M蛋白:又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行为的免疫球蛋 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一般无抗体活性。 3.C-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是第一个被认定为急性时 相反应的蛋白质。 1.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调节血浆pH;免疫与防御功能;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等功能。此外还有营养、催化、代谢调控等功能 2.清蛋白的生理功能:营养作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正常的pH;运输作用 3.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增高:仅见于严重失水 降低:⑴清蛋白合成不足:①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②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⑵清蛋白丢失:①肾病综合征,Alb可由尿中丢失②肠道炎症性疾病③烧伤及渗出性皮炎 ⑶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组织损伤或炎症 ⑷清蛋白的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肝硬化 ⑸无清蛋白:遗传性缺陷 评价标准: >35g/L为正常,28~34g/L为轻度缺乏,21~27g/L为中度缺乏,<21g/L为严重缺乏 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4.双缩脲法测血清总蛋白: 原理:蛋白质分子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作用生成紫红色复合物,其显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由于这种反应和两分子尿素缩合后的产物双缩脲与碱性铜溶液中的Cu2+作用形成紫红色产物的反应类似,故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甲酰胺基的任何化合物都能发生此反应。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升高见于: ⑴血液浓缩:严重腹泻、呕吐、高热、休克以及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时,⑴由于水分丢失使血液浓缩,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但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变化不大,临床称为假性蛋白增多症。 ⑵合成增加:多见于球蛋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 ⑴合成障碍:如慢性肝炎、急性肝细胞坏死、肝硬化等 ⑵血液稀释: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 ⑶蛋白质丢失:如大量失血,肾病综合征时的蛋白尿,溃疡性结肠炎。 ⑷其他:如慢性胃肠道疾病,消耗性疾病如严重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综合征、长期营养不良、恶性肿瘤。5.溴甲酚绿法BCG测定血清清蛋白 原理:BCG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pH4.2的缓冲液中与带正电荷的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前的黄色变成蓝绿色,在626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清蛋白浓度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厄清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清蛋白的含量。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选择题 1.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A.荧光物质的浓度 B.溶剂的性质C.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温度E.溶液的pH值 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3.在区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A.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B.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D.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是() A.凝胶层析法B.吸附层析法C.分配层析法D.亲和层析法 E.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A.基因芯片B.蛋白质芯片C.细胞芯片D.组织芯片E.芯片实验室 6.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的离心为() A.低速离心B.平衡离心C.高速离心D.超速离心E.等密度离心 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A.标本号B.标本类型C.组合号D.月份E.日期 8.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A.一级标准品B.二级标准品C.控制物D.参考物E.原级参考物 9.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A.决定性方法B.推荐方法C.参考方法D.常规方法E.对比方法10.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A.重复性试验B.回收试验C.线性试验D.干扰试验 E.检测能力试验 二.X型选择题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A.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B.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最佳酶作用的底物D.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2.免疫比浊测定应注意的事项为() A.抗原或抗体量不能大大过剩 B.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量始终过剩 C.高血脂标本易受干扰D.易受环境温度和pH值的影响 E.加入聚合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3.流式细胞仪接受并分析的信号主要有() A.光散射讯号B.光吸收讯号C.荧光讯号D.电流讯号 E.生物发光讯号 4.鉴定纯酶度的常用方法是() A.比活力测定B.电泳分析C.免疫学分析D.活性浓度测定 E.Km测定 5.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有()

临床生化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临床生化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1、在标准状况下,44.8升氨气溶于500毫升水中,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 A. 2mol/L B. 0.4mol/L C. 4mol/L D. 8mol/L 2、体液是一种缓冲溶液,它的缓冲作用是: A A.维持PH值不变 B.增加阴阳离子的浓度 C.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 D.扩大PH的范围 3.作为缓冲对的是 A A.醋酸-醋酸钠 B.盐酸-醋酸钠 C.盐酸-氯化钠 D.氢氧化钠-氯化钠 4.缓冲溶液的一个例子是:C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A.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氨水和醋酸钠 C.醋酸和醋酸钠 D.醋酸和氯化铵 5、下列哪组物质可组成缓冲对 D A.盐酸—氯化钠 B.碳酸--碳酸钠 C.醋酸---碳酸氢钠 D.碳酸---碳酸钠 6、下列离子既能水解又能电离的是: C A. NO3- B. NH+4 C. HCO- D. HCOO- 7、设弱酸HA的电离度为α,0.1mol/L 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是:B A.αmol/L B.0.1αmol/L C.0.01αmol/L D.0.001αmol/L 8、下列关于酸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盐酸和氨水等体积混和的水溶液显中性 B.某弱酸的水溶液浓度越小,该酸的电离度越大 C.磷酸比盐酸的酸性强 D.因为氨分子不含氢氧根,所以不是碱 9、已知0.1mol/L 某一元弱酸的PH值为3,该弱酸溶液的电离度是 C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A.0.01% B.3% C.1% D.0.1% 10、同离子效应使弱电解质电离度 C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在酸性溶液中增大 11、在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铵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 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12、100毫升0.6mol/L的盐酸加到等体积的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得的PH值是 C A. 0.2 B. 0.7 C. 1.0 D. 2.0 13、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按其PH值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D A.氢氧化钠、盐酸、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铵 B.氢氧化钠、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铵、盐酸 C.盐酸、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氢氧化钠 D.盐酸、氯化铵、氯化钠、醋酸钠、氢氧化钠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14、将0.23克金属钠溶于水配成100毫升溶液,其溶液PH值为:D A. 1 B. 2 C. 7 D. 13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第十章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血浆中几种重要蛋白质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机制;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蛋白电泳的检测方法。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及生理功能;原发性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概念;含硫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了解:苯丙酮酸尿症、酪氨酸血症、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 蛋白质是人体中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45%,种类约有10万之多。几乎在所有的生理过程中蛋白质都起着关键作用。血浆蛋白质是血浆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已有所了解的血浆蛋白质约有500种。 血浆蛋白的IEF/SDS-PAGE电泳图谱 取一滴血浆在电泳板的左下角点样。 先在水平方向进行等电聚焦电泳(IEF),接着在垂直方向进行SDS-PAGE。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 盐析法: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大类。 通过醋酸纤维膜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成清蛋白和α1、α2、β、γ-球蛋白等五个主要区带。 二、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 (一)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图谱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正常图谱,由正极到负极可依次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五个区带。 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组分 各条区带中多个蛋白质组分可有重叠、覆盖;两区带之间也有少量蛋白质;某些蛋白质组份染色很浅。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得血清各区带蛋白质的参考值: 清蛋白(Alb):57%~68%、35~52 g/L α1球蛋白: 1.0%~5.7%、 1.0~4.0 g/L α2球蛋白: 4.9%~11.2%、4.0~8.0 g/L β球蛋白:7%~13%、 5.0~10.0 g/L r 球蛋白:9.8%~18.2%、6.0~13.0g/L 。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agarose):从琼脂(agar)中去掉杂质和能沉淀脂蛋白的琼脂果胶(agaropectin)后所得,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 评价:电渗作用小,对蛋白质的吸附极微,分辩率和重现性均较好,电泳图谱清晰。 常用的浓度:0.5~1.0%。 商品化的琼脂糖凝胶板透明度好,散热均匀而且快,电泳重现性好,适当的条件可以保存半年。加之结合半干胶技术,电泳时可以不需要缓冲液,是目前自动化电泳系统最佳的介质。(二)血清蛋白电泳的异常图谱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浆细胞病与M蛋白 1.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生化检验操作规程ok

生化检验操作规程 一. 血脂血糖 1.胆固醇 (1)方法学:胆固醇氧化酶法 (2)实验仪器:科华卓越3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试剂成分:R1-胆固醇酯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ESPAS,R2-胆固醇氧化酶,4-氨基安替比林 (4)操作流程:开机->进入主程序->开始->杯空白测定->正常->将待测管放入样品盘检测孔中(如1孔)->进入样品界面->在界面左侧输入相应起始样品号(如1号)以及相应起始杯号(如1杯)->在右侧检测项目界面中选择“胆固醇”->点击下方申请测试->开始测试->加样针吸取样品管血清3μL于比色盘的1号比色杯中->试剂针吸取胆固醇 R1试剂250μL于1号比色杯中->搅拌器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试剂针再吸取胆固醇 R2试剂125μL于1号比色杯中->搅拌器再次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后比色测定->结果数据传至主程序开始菜单的报告列表界面->检测完毕->在报告列表输入检验报告单相关信息->点击右下方打印报告->签字审核后发单。 (5)注意事项: ①保证比色盘与试剂盘的洁净,定期检查。每日检查试剂剩余量,及时补足。 ②注意主程序界面的试剂盘的温度变化,一旦持续增高,则考虑冷冻剂问题,予以更换。 ③保证样品的良好待检状态,样本为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血浆,若当时不能检测则可2℃~8℃冷藏保存。过度溶血的宜重新取血,若无法重新取血的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脂血的样本也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并且稀释后再行检测,黄疸的应先做空白对照,再行检测并将结果减去空白对照后再行出单。 ④每日跟随样品进行质控检测绘出质控图,观察质控值是否在2SD以,3SD为失控限,以便据此观察机器与试剂的状态是否在控。 ⑤注意试剂的效期问题,定期检查试剂是否变质,保证试剂在有效期使用。避免接触眼睛、皮肤与衣物,若接触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受害部位或衣服,擦拭干净接触的物品,以免中毒或损坏衣物。 2.甘油三酯 (1)方法学:甘油三酯氧化酶法 (2)实验仪器:科华卓越3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 试剂成分:R1-甘油-3-磷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甘油激酶,4-氨基安替比林 ,R2-脂蛋白脂肪酶,过氧化物酶,ESPAS (4)操作流程:开机->进入主程序->开始->杯空白测定->正常->将待测管放入样品盘检测孔中(如2孔)->进入样品界面->在界面左侧输入相应起始样品号(如2号)以及相应起始杯号(如2杯)->在右侧检测项目界面中选择“甘油三酯”->点击下方申请测试->开始测试->加样针吸取样品管血清4μL于比色盘的2号比色杯中->试剂针吸取甘油三酯 R1试剂250μL 于2号比色杯中->搅拌器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试剂针再吸取甘油三酯R2试剂125μL 于2号比色杯中->搅拌器再次搅拌混匀->37℃恒温5分钟后比色测定->结果数据传至主程序开始菜单的报告列表界面->检测完毕->在报告列表输入检验报告单相关信息->点击右下方打印报告->签字审核后发单。 (5)注意事项: ①保证比色盘与试剂盘的洁净,定期检查。每日检查试剂剩余量,及时补足。

医学检验生物化学考试复习题

2012年上半年生化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B ) A.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2.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该物质为:( A ) A.一级标准品 B.二级标准品 C.校准品 D.控制物 E.参考物 3.从结构上看能较好的避免交叉污染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是:( B ) A.流动式 B.分立式 C.离心式 D.单通道式 E.多通道式 4.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分析技术是:( C A. B. C. D. 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的离心为:( C ) A.低速离心 B.平衡离心 C.高速离心 D.超速离心 E.等密度离心 6.反映神经系统疾病最好的测定标本是:( C ) A.血清 B.全血 C.脑脊液 D. E.溶血血清 7.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 B )A.一级标准品

B.二级标准品 C.控制物 D.参考物 E.原级参考物 8.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 A )A.决定性方法 B.推荐方法 C.参考方法 D.常规方法 E.对比方法 9.影响电泳的因素包括:( D ) A.电场强度 B.电泳缓冲液的PH值 C.电泳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D.以上都是 E.以上均不是 10.干化学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学系统是:( B ) A.分光光度计 B.反射光分析仪 C.比色计 D.浊度计 E.原子吸收光谱仪 11.下列哪项不属于NCCLS所规定的纯水等级标准的特性指标:( C ) A.微生物含量 B.电阻率 C.钙离子 D.PH值 E.硅 12.有关比浊测定法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D ) A.比浊法不是比色分析 B.比浊法分为化学比浊法和免疫比浊法 C.免疫比浊法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D.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不能做散射比浊分析 E.干片式生化分析仪不能做比浊分析 13.临床生化实验室用水一般采用:( B ) A.一级水 B.二级水 C.三级水 D.次级水 E.自来水 14. 生化质控目的是:( E ) A.使随机误差逐渐缩小 B.消灭随机误差 C.使随机误差得到监测和及时发现

检验师生化检验(初级)知识点集锦

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最终产物:乳酸。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 2、糖氧化——乙酰CoA。有氧氧化是糖氧化供能的主要方式。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3、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唯一途径。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防止乳酸中毒。 4、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 5、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糖异生),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 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唯一) 6、糖尿病分型: Ⅰ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 Ⅱ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胰岛素生物活性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 特殊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7、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加随意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FVPG)≥7.0 mmol/L;(OGTT)2h血糖≥11.1 mmol/L。初诊需复查后确证。 8、慢性糖尿病人可有:白内障(晶体混浊变形),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9、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40岁,年轻人),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血糖极高,>33.6mmol/L,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多>40岁,老年人),乳酸酸中毒(LA)。

10、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GOD-POD法)。己糖激酶法(HK):参考方法 (>7.0mmol/L称为高血糖症。<2.8mmol/L称为低血糖症。) 11、空腹低血糖反复出现,最常见的原因是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胰岛B细胞瘤临床特点:空腹或餐后4—5h发作,脑缺糖比交感神经兴奋明显,有嗜睡或昏迷,30%自身进食可缓解故多肥胖。 12、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13、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4、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5、肾糖阈:8.9—10.0mmol/L。 16、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17、糖化血红蛋白:可分为HbAIa,HbAIb,HbAIc(能与葡萄糖结合,占绝大部分),测定时主要测HbAI组份或HbAIc(4%--6%),反映前6~8周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评定血糖控制程度和判断预后。 18、糖化血清蛋白:类似果糖胺,反映前2—3周血糖水平。 19、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20、乳酸测定:NADH被氧化为NAD+,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度。(NADH和NADPH在340nm有特征性光吸收) 21、血脂蛋白电泳图(自阴极起):乳糜微粒,B-脂蛋白,前B脂蛋白,A-脂蛋白。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临床化学 2、前带效应 3、色素原底物 4、溯源性 5、酶的比活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翻译下列英文缩写(英译汉):IFCC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文简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CCLS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NPP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AMS 为_____________。AChE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M 为________________。质量保证中的 VIS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十几个步骤简化为样本采集、样本分析、质量控制、解释报告等四个步骤的过程称为病人身边检验 (床边检验),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3、最早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4、NCCLS的精密度评价试验中,规定合乎要求的批内不精密度CV范围为_______________,批间不精密 度CV变异范围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的E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的规定标准。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的吸光度读数次数应不少于()次 A、2 B、3 C、4 D、7 2、测定待测酶Ex的酶偶联反应A??E?x→B??E?a→C ??Ei→D 之中,关于零级 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x和Ea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C、Ex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a和Ei催化一级反应 D、三个酶催化的都是一级反应 3、测定代谢物Ax的酶偶联反应A B C D Ea Ea Ei x ???→ ???→ ??→ 1 2 之中,关于零级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 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a1和Ea2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生物化学检验各章节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临床生物化学是 A 一门独立学科 B研究器官、组织、人体体液的生物化学过程 C化学、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D以化学和医学知识为主要基础 E在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疾病的科学 2 ?临床生物化学的主要作用有 A阐述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B研究体液生化组成发生的继发性改变 C阐明疾病生化诊断的原理 D临床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 E临床生物化学技术的研究 3?临床生物化学的主要作用不包括哪一项 A阐述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 B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C开发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和技术 D论述疾病的生化机制 E物质结构与功能 4. 在哪一年Waiter Cannon使用了" homeostasis ('内环境相对稳定)一词 A 1918 年B1926 年C1931 年D1957 年E1959 年 二填空题 1. 随着组学和组学研究的兴起,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转换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细胞内复杂的网络式生物化学过程变化的模式。 2. 生物体的突出特点是具有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1. Cli nical Biochemistry 四简答题 1. 简述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五论述题 1. 试述临床生物化学的主要作用

A 纤维蛋白原 B al 抗胰蛋白酶 C al 酸性糖蛋白 D 甲胎蛋白 E 咼密度脂蛋白 14. 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中 丫区带不包括 16. 下列关于脑脊液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测定方法有浊度法和双缩脲法 B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时可以升高 C 血性脑脊液总蛋白测定需要先离心,采用上清液进行测定以去除血红蛋白的干扰 D 通常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病毒性脑膜炎 E 通常脑脊液蛋白质的含量大约相当于血清蛋白质含量的 40% 17. 需要较纯的蛋白质样品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是 A 凯氏定氮法 B 双缩脲法 C 比浊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染料结合法 18. 痛风症是因为血中某种物质在关节、软组织处沉积,其成份为 第二章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单项选择题 1.AMP 在体内分解时,首先形成的核苷酸是 A IMP B XMP C GMP 2.AMP 和 GMP 在细胞内分解时,均首先转化成 A 黄嘌呤 B 次黄嘌呤 C 次黄嘌呤核苷酸 D CMP E UMP D 黄嘌呤核苷酸 E 黄嘌呤核苷 3.血浆清蛋白所具有的功能一般不包括 A 营养修补作用 B 维持胶体渗透压 D 作为血液酸碱缓冲成分 E 免疫和防御功能 C 运输载体作用 4.血浆清蛋白水平一般不下降的病理情况是 A 手 术后 B 吸收功能紊乱 C 营养不良 5.不属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是 A AL B B AAG C Hp 6.急性时相反应时一般不增高的蛋白质是 A Hp B CKP C AAG 7.最早被认识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 A Cp B TRF C AAG D 肾病综合征 D C3 D ALB D CRP E 急性肝炎早期 E LDL E Cp E AMG 8.正常人血清进行琼脂糖凝胶蛋白电泳后,区带按泳动速度快慢依次为 A 清蛋白,a 1, 3 , Y , a 2 B 清蛋白,a 1, D 清蛋白,a 1, a 2, 3,丫 E 清蛋白,a 1, 9.测定血清清蛋白时临床常规使用的方法是 A 溴甲酚绿法 B 双缩脲法 C 磺柳酸法 10.蛋白质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波长是 A 320nm B 280nm C 260nm 11.目前血浆蛋白质定量的参考方法为 B A 双缩脲比色法 B 凯氏定氮法 C 磺柳酸法 12.血清蛋白电泳时出现 M 带的疾病为 A 病毒性肝炎 B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 多发性骨髓瘤 E 急性心肌梗死 13. 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 丫, 3, a2 丫 , a 2, 3 C 清蛋白,a 1, a 2 , Y , 3 D 免疫浊度法 E 凯氏定氮法 D 220nm E 190nm D 盐析法 E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C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A IgA B IgG C IgM D CRP E UDL 15. 血清蛋白电泳发现清蛋白下降, 种疾病的可能性 a2球蛋白和3球蛋白增高,丫球蛋白不变,应考虑哪 A 慢性炎症 B 营养不良 C 肾病综合征 D 多发性骨髓瘤 E 肝硬化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复习题.doc

临床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治愈量的改变,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的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科学。 光谱分析技术:是指根据化学物质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系特征,对它进行性质结构,含量分析的一门技术。 互补色:两种单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 电泳迁移率:即单位电场强度时粒子运动的速度。取决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大小y和形状。M二V/E二Q/6n n Y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它带电荷相反的方向泳动的现象。 电渗:在电泳过程中,缓冲液相对于支持介质的移动。 层析分析技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不同,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能力不同,随流动相移动速度不同而分离的一种试验方法。 电化学分析技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真值:某一物质客观存在的,但永远测不到。 定值:用决定性方法或几种参考性方法进行测定的测量值。 准确度:测定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医学决定水平(XC):对临床结果判断有意义的临床被分析物浓度。 回收试验:测定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衡量方法的准确度。 干扰实验:测定方法的恒定误差,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急性时相反应(APR):对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血浆蛋白质(如。1-抗胰蛋白酶、(1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等)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增口的蛋白质称为正相APP,减少的蛋白质称为负相APPo 痛风: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或瞟吟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当出现尿酸结晶形成和沉淀,并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高血糖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niol/L。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 低血糖:指血糖浓度低于空腹血糖参考水平下限。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 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有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酶活性: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血浆特异酶:主要指在血浆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的酶。 工具酶: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 同工酶:是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酶:是能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国际单位(IU):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分钟内使底物转变一微摩尔的酶的量。 催量: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转化一摩尔底物的酶量。 微量元素:指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宏量元素:指占人体总重量1/10000以上,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的元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阴离子间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或AG二(Na+ +K+)-(CI- +HC03-) 脱水: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减少。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02):血液在一定的P02下,氧和血红蛋白与全部Hb的百分比。 生物转化:将来自体内外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变的过程。 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是皮肤、巩膜、黏膜等被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初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汁。 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管中经肠菌酶作用形成的。 水肿: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增多,血容量增多以及组织器官水肿,称为水肿或水中毒。 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称 滤过分数(FF):指肾小球滤过量占流经肾小球的血流量的比值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 2、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 3、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 4、糖尿病分型:1.1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2.2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生物活性低,基因突变,分泌功能障碍。3.特异型 4.妊娠期糖尿病。 5、LPL(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依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 6、慢性糖尿病人可有:A-晶体蛋白糖基化而眼白内障,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7、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乳酸酸中毒(LA)。

8、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9、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0、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1、肾糖阈:8.90~10.0mmol/L。 12、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13、糖化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合并症有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可分为HbA1a,HbA1b,HbA1c(能与葡萄糖结合,占绝大部分),测定时主要测HbA1组份或HbA1c(4%~6%),反映前6~8周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评定血糖控制程度和判断预后。 14、糖化血清蛋白:类似果糖胺,反映前2~3周血糖水平。 15、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生物化学检验

第二章 1.⑴清蛋白,功能:运输游离脂肪酸、某些激素、胆红素、多种药物(运输载体、运输营养)。 ⑵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功能:运输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及脂肪酸。? 2.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与巨噬 细胞等细胞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APR)。该过程中出现得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3.⑴前清蛋白(PA):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醇 结合蛋白(RBP)与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 ⑵PA生理功能:PA为转运蛋白与组织修补材料。RBP转运视黄醇,TTR转运T4 。 ⑶PA临川意义:①属负性APP;②作为营养不良得指标(PA200~400mg/L为正常); ③作为肝脏功能不全得指标。 4.⑴触珠蛋白(Hp)又称为结合珠蛋白,在SPE中位于α2区带。 ⑵生理功能:①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得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结合两分子Hb; ②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得损伤。 ⑶临川意义: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就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5.铜蓝蛋白(Cp),肝实质细胞合成得单链多肽。 6、转铁蛋白(Tf):临川意义:用于贫血得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贫血时,Tf代偿性合成增加。 7、C-反应蛋白(CRP): 其临床意义:CRP就是一个被认识得AP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就是非特异性指标,主要用于结合临床监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症性疾病得活动度;③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与外科手术后并发得感染; ④新生儿败血症与脑膜炎得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得排斥反应。 8、⑴蛋白质测定一般利用以下蛋白质特有得结构或性质:①重复得肽链结构;②酪氨酸与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 ③与色素结合得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 ⑵凯氏定氮法:就是公认得参考方法,用于标准蛋白质得定值与校正其她方法。 ⑶双缩脲法:就是临床常用常规方法。 ⑷直接紫外吸收法:用于较纯得酶、免疫球蛋白等蛋白质测定。 第三章 1.血糖:就是指血液中得葡萄糖。空腹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3、89~6、11mmol/L(70~110mg/dl) 2.降低血糖得激素:胰岛素由胰腺得胰岛B(β)细胞所产生得多肽激素。 3.升高血糖得激素:胰高血糖素由A(α)细胞分泌得一种多肽。 其功能作用: ①促进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②促进脂肪动员;③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调节。 4.高血糖指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若超过肾糖阈值(8、9-10mmol/L)时则出现尿糖。 5.糖尿病(DM):就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与)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得代谢性疾病, 其特征就是高血糖症。 6.糖尿病得诊断标准:①DM得典型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与无原因体重减轻等),同时随机血糖

临床生化检验名词解释

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血浆中一系列浓度发生变化的蛋白质的总称,其中大部分蛋白质如AAT、AAG、Hp、Cp、CRP、C3和C4等浓度升高,PA、Alb和TRF等浓度下降。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苯丙酮酸尿症:苯丙酮酸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3.双缩脲反应:血清中蛋白质中相邻的肽键(- CO -NH -)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色络合物。此反应和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因此将蛋白质与碱性铜的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4.痛风: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于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5.糖尿病: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6.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物学反应,即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7.代谢综合征.:是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MS的基础是IR,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8.空腹血糖:是指8 ~10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检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9.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一种不可逆的糖化蛋白)。 10.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参考值水平下限,临床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 8mmol/L时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 11.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具有运脂质的作用故被称为载脂蛋白。 12.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后者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的代谢过程。 13.RCT:HDL将外周细胞中过剩的胆固醇移出并转运至肝脏进行转化和清除。 14.高脂血症: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15.血脂:指血浆中所含的脂类,包括甘油三酯和少量甘油二酯、甘油一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 16.血浆脂蛋白: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组成的一类水溶性的复合物,是血脂的存在及运输形式。 17.水平衡:水平衡是指每天进入机体的水,经机体代谢在体液间转移交换,最后等量地排出体外,使各部分体液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18.血气分析( blood gas analysis):血气分析( blood gas analysis)是通过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三项指标,利用公式推算出其他标,由此对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进行判断的分析技术。 19.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碱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也受呼吸因素影响而继发改变。4.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20.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SB)指在37℃时用PC02为40mmHg及P02为100mmHg 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03的含量,是反映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21.缓冲碱(buffer base,BB):缓冲碱(buffer base,BB)指血液中具有缓冲氢离子作用的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