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

CECS 128:200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bio-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主编部门: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批准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 0 0 1 年12 月 1 日

目录

前言................................................................................................................... - 2 -

1 总则....................................................................................................................... - 3 -

2 一般规定............................................................................................................... -

3 -

3 生物接触氧化池................................................................................................... -

4 -

3.1一般规定 ......................................................................................................... - 4 -

3.2填料 ................................................................................................................ - 4 -

3.3 设计计算 ........................................................................................................ - 5 -

4 接触沉淀池........................................................................................................... - 6 -

4.1 一般规定 ........................................................................................................ - 6 -

4.2设计计算 ......................................................................................................... - 7 - 附录A 二段式接触氧化系统的构造示意图......................................................... - 7 -附录B 常用炉渣的理化性能................................................................................. - 8 -本规程用词说明....................................................................................................... - 9 -条文说明 (10)

1 总则..................................................................................................................... - 11 -

2 一般规定............................................................................................................. - 11 -

3 生物接触氧化池................................................................................................. - 12 -

3.1一般规定 ....................................................................................................... - 12 -

3.2 填料 ............................................................................................................. - 13 -

3.3 设计计算 ...................................................................................................... - 15 -

4 接触沉淀池......................................................................................................... - 16 -

4.1 一般规定 ...................................................................................................... - 16 -

4.2 设计计算 ...................................................................................................... - 17 -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93)建标协字第12号《关于下达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计划的通知》要求,制定本规程。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名“淹没式生物滤池法” 、“接触曝气法”和“固着式活性污泥法”。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特点。到目前为止,该法已在我国城市污水和食品、酿造、造纸、纺织、煤炭、电力、医药、化工等工业的废水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中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容积负荷高、占地小、不需污泥回流、不产生污泥膨胀、气耗电耗低、便于维护管理等优点。为使该处理方法在污水处理工程中更好地推广应用,特制订本规程。

根据国家计委标【1986】1649号文件《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现批准协会标准《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编号为CECS128:2001,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使用单位采用。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给水排水委员会CECS/TC 8归口管理,由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旱西关街25号,邮编:030002,E - mail:tyszsjyj @ https://www.doczj.com/doc/0219022348.html,)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主编单位: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主要起草人:方志文、马志毅、张柏生、田志坚、石虹

张绍仪、杨敦勤、张淑芳、李玉娥、冯渊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01年10月8号

1 总则

1.0.1 为保证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设计质量,使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等要求,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类似的工业废水可参照执行。

1.0.3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和其它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 一般规定

2.0.1 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前,应经过格栅、沉砂。初沉处理。当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时,宜设均化设施。

2.0.2 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宜采取二段式(见附录A),即第一段接触氧化(简称一氧)→第一段接触沉淀(简称一沉)→第二段接触氧化(简称二氧)→第二段接触沉淀(简称二沉)。

2.0.3 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中各处理构筑物不应少于两个(格),且按并联系列设计。

3 生物接触氧化池

3.1一般规定

3.1.1 生物接触氧化池每个(格)平面形状宜采用矩形,沿水流方向池长不宜大于10m。其长宽比宜采用1:2~1:1,有效面积不宜大于100m2。。

3.1.2 生物接触氧化池由下至上应包括构造层、填料层、稳水层和超高。其中,构造层层高宜采用0.6~1.2m,填料层高宜采用2.5~3.5m,稳水层高宜采用0.4~0.5m,超高不宜小于0.5m。

3.1.3 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端宜设导流槽,其宽度不宜小于0.8m。导流槽与生物接触氧化池应采用导流墙分隔。导流墙下缘至填料底面的距离宜为0.3~0.5m,至池底的距离宜不小于0.4m。

3.1.4 生物接触氧化池应在填料下方满平面均匀曝气。

3.1.5 当采用穿孔管曝气时,每根穿孔管的水平长度不宜大于5m;水平误差每根不宜大于±2mm,全池不宜大于±3mm,且应有调节气量和方便维修的设施。

3.1.6 生物接触氧化池应设集水槽均匀出水。集水槽过堰负荷宜为2.0~3.0L/(s·m)。

3.1.7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应有放空设施。

3.1.8 当生物接触氧化池水面可能产生大量泡沫时,应有消除泡沫措施。

3.1.9 生物接触氧化池应有检测溶解氧的设施。

3.2填料

3.2.1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采用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膜、比表面积较大、空隙率较高、氧转移性能较好、机械强度较大、经久耐用、价格低廉的材料。

3.2.2 当采用炉渣等粒状填料时,填料层下部0.5m高度范围内的填料粒径宜采用50~80mm,其上部填料粒径宜采用20~50mm(常用炉渣填料的理化性能见附录B)。

3.2.3 当采用蜂窝填料时,孔径宜采用25~30mm。材料宜为玻璃钢、聚氯乙

烯等。

3.2.4 不同类型的填料可组合应用。

3.3 设计计算

3.3.1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r j F Q

L V 100024= (3.3.1)

式中 V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容积(m 3);

L j ——生物接触氧化系统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BOD 5(mg/L );

Q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流量(m 3/h );

F r ——生物接触氧化池BOD 5填料容积负荷(kg/ m 3·d )。

3.23.2生物接触氧化池BOD 5填料容积负荷宜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且采用二段式系统,进入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BOD 5为60~80 mg/L 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系统的填料容积负荷:

7246.0288.0L F = (3.3.2)

式中 L ——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出水BOD 5(mg/L )。

3.3.3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污水与填料的接触时间可由下列公式计算或按表

3.3.3采用:

r j

F L t 100024= (3.3.3)

式中 t ——污水与填料的接触时间(h ),不得小于0.5h 。

表3.3.3 接触时间与进出水BOD 5关系 (h )

当采用二段式时,污水在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与填料接触的时间宜为总接

触时间的55%~60%。

3.3.4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气水比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的运行资料确定。当进水BOD5为60~180 mg/L,且采用穿孔管在填料下方满平面均匀曝气时,二段式系统的总气水比可采用3:1~7:1,其中,一氧池的气水比为2:1~4:1,二氧池的气水比为1:1~3:1.

3.3.5 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强度宜采用10~20m3/(m2·h)。

3.3.6 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产生的污泥量可按去除每公斤BOD5产生0.35~0.4kg干污泥计算。

4 接触沉淀池

4.1 一般规定

4.1.1 接触沉淀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水面以下至滤层表面的清水层高度宜为0.4m,滤层厚度宜为0.5 m,缓冲层高度宜为0.3~0.5 m,缓冲层以下为污泥浓缩区。

4.1.2 接触沉淀池水面应设集水槽。集水槽的过堰负荷不宜大于1.7L/(s·m)。

4.1.3 接触沉淀池滤层下方应设滤料冲洗空气管,每根管均应有调节气量和方便维修的措施。

4.1.4 接触沉淀池可采用斗式排泥。泥斗斜壁与水平面间的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

4.1.5 接触沉淀池滤层的滤料可采用砾石、炉渣等粒状材料,其粒径宜采用5~10mm。

4.1.6接触沉淀池前部宜设置导流槽,其宽度宜采用0.8m。导流槽与接触沉淀池应采用导流墙分隔。导流墙下缘至滤料底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9m。

4.1.7 接触沉淀池的滤料冲洗排水应经集水槽排出池外,送至污水集水池。冲洗排水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4.1.8 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

4.2设计计算

4.2.1 接触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5~7m 3/(m 2·h)。

4.2.2 污水在每座接触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宜采用20~30min 。

4.2.3 接触沉淀池水面至导流墙下缘间的有效水深宜采用1.8~2.5m 。

4.2.4 接触沉淀池污泥浓缩区容积可按24h 的污泥量计算。

4.2.5 接触沉淀池滤层工作周期宜采用24h 。滤料冲洗宜采用空气冲洗法,空气冲洗强度可采用24~40m 3/(m 2·h),冲洗时间宜为10~15min 。

4.2.6 接触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含水率宜为96%~98%。

附录A 二段式接触氧化系统的构造示意图

5 构造层

6 滤层

7 清水层

二氧池二沉池

一沉池一氧池

1 导流槽

2 稳水层

3 填料层

4 导流墙

附录B 常用炉渣的理化性能

注:除空隙率为容积百分比外,其他均为重量百分数。

本规程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此说明程度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符合……的规定(要求)”。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

CECS 128:2001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2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主要为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接触氧化工艺的适用性很广:从水质上讲,适用于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及与之类似的工业废水处理;从应用场所讲,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及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的二级或深度处理;从处理规模上讲,理论上可大可小,但目前实际应用的尚以中小型规模(≤50,000m3/d)为多。

1.0.3 规程为涉及的内容,应遵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本规程与其它现行行业标准的专门规定不一致时,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一般规定

2.0.1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对目前处理的要求。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之前一般应经沉淀处理。当进水量和水质比较平稳,且污水中悬浮物含量不高时,也可不设初沉池,而以细格栅、粗滤机或其它固液分离器代之。

2.0.2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的组成。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负荷高,所需池容小,水力停留时间短。当进水有机负荷较低时,采用一段式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也可满足要求;而当进水有机负荷较高时,一般宜采用二段式,以发挥两段各自优势,增强处理能力,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工程造价。

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中可采用不同的固液分离方法。实践证明,生物接触氧化系统所产生的污泥碎片轻重不一,除了易于沉降的一大部分外,尚有一部分不宜沉降,可通过过滤截除。当采用接触沉淀池时,在接触沉淀池下部沉淀较易沉降的污泥,上部滤层滤截难于沉降的污泥,污泥总体截除效率高,水力停留时间短,池体容积小,而且可与生物接触氧化池很好匹配,流程顺畅,便于布置。此外,维护管理简便,造价也较低。故在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中推荐采用接触沉淀的固液分离方法。

2.0.3 为在事故和维护检修时仍能使全部污水得到一定处理,并便于灵活分配水量和调整出水水质,故作此规定。

3 生物接触氧化池

3.1一般规定

3.1.1 为使生物接触氧化池配水、布气均匀,提高处理效果,并有利于接触氧化系统建设、维护和降低工程造价,根据实践经验和有关资料,规定了池子的平面形状和有关数据。

3.1.2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竖向构造。二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池型构造见附录A。构造层具有支撑填料、布水、布气、检修等多种功能。为了在不卸除填料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能进入填料层下部进行检修,构造层高度规定为0.6~1.2m;当进入检修时,取上限。如果填料稍加挪动,工作人员就可通过填料层进入池底构造层内进行检修,构造层高度可适当降低。填料层高度应结合填料种类、流程布置、风机压力、供气设施、地质条件、占地要求、工程造价等因素确定,一般采用2.5~3.5m。

3.1.3 本条规定了导流槽和导流墙的设置。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方式有多种多样,当采用导流槽进水时,根据实践经验,导流槽长度宜与氧化池池宽相等,以保证氧化池布水均匀;导流槽宽度规定不小于0.8m,以满足氧化池布水、设置布气管路及施工维修的需要;导流槽侧壁应设置攀梯。

导流槽与氧化池之间应设置导流墙,以防池内上升水流短路及大量气泡泄入导流槽。导流墙下缘至填料底面的距离一般为0.3~0.5m。导流墙下缘至池底的最小距离为0.4m,主要考虑维修方便。

3.1.4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方式。采用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下方满平面曝气的方式,曝气均匀,氧转移效果好,且对生物膜搅动充分,可加快生物膜的更新,提高生物膜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及防止填料堵塞。

3.1.5本条规定了曝气穿孔管的设置条件。根据实践经验,规定单根穿孔管水平长度不大于5m,以使布气均匀和安装维修方便。

曝气管的设置应能满足调整水平的要求。曝气管水平式保证全池配气均匀的关键。按照《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97,微孔曝气器的水平误差全池不大于±5mm。按照《滤池气水冲洗设计规程》CECS50:1993,滤头固定板水平误差每块不大于±2mm,故全池不大于±5mm。穿孔管为大气泡,对水平度更敏感,故作此规定。

在连接每根穿孔曝气管的立管上宜设闸门和活接头,以便调节气量,或在不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将穿孔管卸下维修。

穿孔管曝气系统不易堵塞,空气压力损失小,对混合液搅动强烈,能加速生物膜的更新,也使填料不易堵塞,且价格低廉。

3.1.6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一般出水方式。集水槽布置可依据过堰负荷和氧化池平面形状确定。根据工程实践经验,一般在规定的过堰负荷范围内可保证出水质量。

3.1.7 根据多年运行经验,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满平面连续曝气的情况下,池底一般不会有污泥沉积,故不需设置污泥斗。但为检修维护方便,应有放空设施。

3.1.8 对于某些生活污水和含表面活性剂较多的工业废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时可能产生大量泡沫,覆盖于地面,甚至溢出池外,恶化工作环境,影响操作管理,对水处理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应有消除泡沫措施。目前较常用的消除泡沫措施有用水喷淋、投加消泡剂或增设水解酸化预处理设施等。

3.1.9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池应有溶解氧检测措施。为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池生化耗氧量要求,根据国内外运行经验,通过填料后出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宜控制在2~3mg/L范围内。因此,接触氧化池应有检测溶解氧的措施。

3.2 填料

3.2.1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选材。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选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造价低的材料为好。除填

料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空隙率和较好的氧转移性能外,填料本身的形状及其填装方式也很重要。

目前国内常用的填料,以填装方式分有固定式、悬挂式和悬浮式;以形状分有颗粒状、线条状、筒管状,片板状、网环状;以材质分有石料、炉渣、焦炭、陶粒、废轮胎球、波纹板、玻璃钢、纤维丝、树脂纸、竹木、金属丝、塑料制品及组合体等。具体讲,一般采用炉渣、沸石、陶粒、玻璃钢蜂窝、塑料波纹板、塑料多面球、纤维球、桑德球、软性、半软性纤维束等填料。近年来,又出现D、C、M改良型软性纤维填料、高分子聚合物和醛化维纶长丝组成的SR-A型组合填料和HZ型、HTZ型、HBY型等软性、半软性组合填料。今后还会研制、开发出各种新型填料。选择填料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本规程涉及的炉渣填料、蜂窝填料以及炉渣、蜂窝和立体弹性材料组合的填料等均已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实际运行,处理效果良好。

3.2.2 本条规定了炉渣等粒状填料的粒径选择与填装方式。炉渣填料具有比表面积较大、空隙率较高、氧转移率较高、易挂膜、寿命长、价格低、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其理化性能见附录B。根据十余年的实践经验,当生物接触氧化池采用炉渣等粒状填料,且粒径采用20~50mm时,填料空隙不会发生堵塞,且通过填料层的水头损失甚微;由于池内填料层下部的有机负荷高,生化作用较强,生物膜生长较快,在填料层下部0.5m高度内取用50~80mm的较大填料粒径,有利于生物生长和防止填料发生堵塞。

3.2.3 本条规定了蜂窝填料的材质和孔径。蜂窝填料宜选用材质较好的玻璃钢、聚氯乙烯等制品,纸蜂窝类不宜选用。试验和工程经验表明,处理城市污水蜂窝孔径在25~30mm的范围较为适宜。一般来说,进水有机负荷较低,宜用较小孔径,进水有机负荷较高宜用较大孔径。

3.2.4 本条规定填料可以组合使用。实践中曾将炉渣。蜂窝和条状立体弹性填料(放置在蜂窝内)组合起来使用,效果甚佳。组合填料在形状上和填充方式上已与原来单一填料不同。当几种填料组合应用时,炉渣类粒状填料宜放在底层。

3.3 设计计算

3.3.1 本条规定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总容积的计算公式。

3.3.2 生物接触氧化池BOD5填料容积负荷与进水水质、排放标准、填料种类、填装方式、曝气方式及池中流态等全系统的多种因素有关。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各地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一般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选用炉渣等粒状填料、蜂窝填料及组合填料时,可采用本条给出的公式计算。

本条给出的容积负荷计算公式,是在采用二段式生物接触氧化系统的条件下通过对多种填料的运行数据统计得出的。按此公式所求的数值,既不是一氧池或二氧池任一单池的负荷,也不是两池实际负荷值的相加或平均,而是二段式的系统负荷。它是一个计算参数,用此参数代入公式(3.3.1)即可求出二段式系统中第一、二两个氧化池的填料总容积。而第一、二两个氧化池的填料容积比例可按3.3.3条中有关参数求得。

对于进入生物接触氧化系统污水BOD5浓度大于180mg/L的容积负荷公式,目前尚无足够资料,需要时仍需通过具体试验确定。

根据实践经验,当水温为9℃~27℃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处理效果受水温影响较小。因此,当水温在此范围内时,采用本条给出的公式求得的计算值可不做水温修正。

3.3.3 本条给出了生物接触氧化池接触时间的计算公式及二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各段接触时间的分配比例。

国内研究与实践证明,当采用二段式时,一氧池污水与填料接触的时间以采用系统中污水与填料总接触时间的55%~60%为佳。

污水与填料的实际接触时间与填料的空隙率、比表面积、表面粗糙度、亲水性等特征以及填料层厚度、水力负荷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条文所称之接触时间是假想无填料时的名义接触时间。

3.3.4 本条规定了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供气量。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气水比与进出水水质、填料种类、曝气方式及系统布置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国内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多年的实际运行数据,当城市污水进水BOD5为60~180mg/L,选用炉渣等粒状填料、蜂窝填料及其组合填料,并采用穿孔管在填料下方满平面均匀曝气时,本条规定的气水比能够满足生化需氧量和搅动的要求。在试验和工程实

践中要求出水BOD5在20~30mg/L的情况下;当进水BOD5在60~90mg/L时总气水比宜选用3:1~4:1;当进水BOD5在90~120mg/L时,总气水比宜选用4:1~5:1;当进水BOD5在120~150mg/L时,总气水比宜选用5:1~6:1;当进水BOD5在150~180mg/L时,总气水比宜选用6:1~7:1。一般来说,一氧池用气量为总用气量的55%~65%。

对于其它填料及其它曝气方式,应通过试验或参照同类型的运行资料确定其气水比。

3.3.5本条给出了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强度的经验数值。选定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曝气强度时,当有机负荷较大时宜取大值,当有机负荷较小时宜取小值;填料易于堵塞宜取大值,不易堵塞宜取小值;生物膜不易脱落宜取大值,生物膜易脱落宜取小值;对一氧池宜取较大值,二氧池宜取较小值。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曝气强度太小,既不利于生物膜脱落更新,也容易造成填料堵塞;曝气强度太大,会使生物膜受到强烈冲刷,难以在填料上存留,甚至破坏填料层构造。

3.3.6 本条提供了生物接触氧化系统产生污泥量的经验数据。此经验数据实在有初沉池的情况下,对接触沉淀池排泥量实际测试取得的。

4 接触沉淀池

4.1 一般规定

4.1.1 本条规定了接触氧化池的竖向分层构造。

4.1.2 本条规定了接触沉淀池的集水槽及其过堰负荷。集水槽的过堰负荷取1.7L/(S·m),是按照一般生物处理后二沉池的过堰负荷要求。

4.1.3 本条规定接触沉淀池滤层下方应设穿孔空气管。接触沉淀池滤层冲洗时,在保持进水状态下,可使滤层中污物被空气冲出,并随水流走。

4.1.4 本条规定了接触沉淀池的污泥斗及其斜壁的倾角。污泥斗倾角的大小

关系到排泥通畅与否。倾角太小,斗壁污泥排泄不尽,日久造成厌氧发酵,导致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并给操作管理造成困难;倾角太大,将加大池深,增加造价。当接触沉淀池平面面积较大时,为避免过分增加池高,可考虑采用多斗排泥。

4.1.5 本条规定了接触沉淀池的滤料。实践证明,滤料粒径为5~10mm可以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考虑到整个滤层的厚度不大,若按粒径大小分层级配,当冲洗滤料时容易混合,使原有分层遭到破坏,故一般不对滤料分层。

4.1.6 为使接触沉淀池配水均匀,防止水流短路,本条规定在接触沉淀池前部进水端宜设置导流槽、导流墙等整流装置。为便于维护操作,导流槽宽度宜采用0.8m。为保证易于沉降的大部分污泥碎片在进入滤层前沉降去除,本条规定导流墙下缘至滤料底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9m。

4.1.7 当滤料用空气冲洗时,仍保持进水状态;空气冲掉的生物膜污泥随水流进入集水槽排出池外。该冲洗水含水率高、含污泥量较大,不应直接随出水排出厂外,也不应排入污泥池,而应排入原水集水池,随进厂原水一道再进行处理。

4.1.8 为防止堵塞,便于维护管理,规定了排泥管的最小直径。

4.2 设计计算

4.2.1 本条规定了接触沉淀池宜采用的表面水力负荷值。实践证明,接触沉淀池的处理效率高。其表面水力负荷取5~7m3/(m2·h),可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缩小池体,降低工程造价。

4.2.2 本条规定了污水在接触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在接触沉淀池水中,较重的悬浮固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沉降下来,其余轻微碎片可经过继续沉降和接触过滤截留去除。实践证明,每池停留时间采用20~30min,即可满足出水要求。

4.2.3 本条规定了接触沉淀池的有效水深。

4.2.4 本条规定了污泥浓缩区容积的计算。

一般来说,生物接触氧化池产泥量较小。接触沉淀池采用斗式排泥时显出泥斗容积偏大。为充分利用泥斗储泥作用,在不影响污泥变质发酵的情况下,可延长排泥间隔时间至24h,并与接触沉淀池滤层冲洗时间协调一致,以简化操作。

此外,生物膜污泥在泥斗中经过一定的浓缩后,相应可减小污泥含水率,有利于与初沉污泥合并处理。但各地情况不同,气温差异也甚大,当必要时也可缩短排泥间隔时间,入12h、6h等。

根据国内一些应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污水厂多年的运行实践经验,排泥周期为一日时没有污泥上浮现象,对出水水质影响也不大;同时,污泥得到较好的浓缩,减少了体积,方便了后续运输与处理。

4.2.5 根据实践经验,本条给出了空气冲洗强度及冲洗时间。为了不扰动污泥斗内的沉淀污泥,接触沉淀池滤层冲洗工作应在每日排泥后进行。

4.2.6 根据实际统计,一沉池平均污泥含水率约为96.2%,二沉池平均污泥含水率约为96.1%。考虑实际操作波动因素,并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第6.4.1条,规定了接触沉淀池污泥含水率为96 %~98 %。

接触氧化法工艺

接触氧化法 一、介绍 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一种新的废水生化处理法。这种方法的主要设备是生物接触氧化滤池。在不透气的曝气池中装有焦炭、砾石、塑料蜂窝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没,用鼓风机在填料底部曝气充氧,这种方式称谓鼓风曝气装置;空气能自下而上,夹带待处理的废水,自由通过滤料部分到达地面,空气逸走后,废水则在滤料间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 二、特点 (1)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2)具有膜法的优点,剩余污泥量少; (3)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辅以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 (4)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 (5)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和膨胀等弊端。 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问题,且耐冲击负荷。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三、缺点 (1)滤料间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力小;

(2)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剩余污泥不易排走,滞留在滤料之间易引起水质恶化,影响处理效果; (3)滤料更换,构筑物维修困难。 生物接触氧化存在的一些缺点: ①生物膜的厚度随负荷的增高而增大,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引起填料堵塞。故负荷不易过高,同时要有防堵塞的冲洗措施。 ②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后生动物容易造成生物膜瞬时大块脱落,则易影响出水水质。 ③填料及支架等往往导致建设费用增加。

水处理仿真实训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

水处理仿真实训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 操作手册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4月

目录 一、工艺流程简介 (3) 1. 工艺流程简介及工作原理 (3) 2. 工艺简介 (5) 3. 装置流程说明 (5) 二、设备列表 (9) 三、培训内容 (11) 1. 初级仿真试题1:巡视 (11) 2. 初级仿真试题2:二沉池排泥操作 (13) 3. 初级仿真试题3:鼓风机启动 (13) 4. 初级仿真试题4:压滤机的启动 (13) 5. 中级仿真试题1:巡视 (14) 6. 中级仿真试题2:曝气不足 (15) 7. 中级仿真试题3:二沉池污泥上浮 (16) 8. 高级仿真试题1:出水COD增高 (16) 9. 高级仿真试题2:液位差增高 (17) 四、仿DCS系统操作画面 (17) 1. 流程图画面 (17) 2.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流程图 (18) 3. 培训内容一览表 (22)

工艺流程简介 1.工艺流程简介及工作原理 (1)污水简介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漂浮物、悬浮物(SS)以及BOD、COD、氨氮(NN)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因此,在排放前,必须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污水的化学生物处理法去除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如BOD、COD、氨氮(NN)、磷(P)等。 (2)沉淀 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去除。这是一种物理过程,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泥砂、煤渣等)。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次沉淀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等。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初沉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对象是悬浮物质(约可除去40%—50%),同时可以去除部分BOD (约可除去20%-30%的BOD,主要是悬浮性BOD),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初次沉淀池中的沉淀物质称为初次沉淀污泥;二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淀池。 a.初沉池 初沉池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废水经初沉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单位质量BOD或固体物计

生物接触氧化设备设计

第1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50m3/h某小区生活污水中生物接触氧化设备的设计 二、原始资料 Q=150m3/h,进水BOD5=300mg/L,CODcr=500mg/L,出水BOD5=20mg/L,CODcr=60mg/L,容积负荷3.0kg/m3.d。 三、设计内容 1.方案确定与工艺说明 按照原始资料数据进行处理方案的确定,拟定处理工艺流程,选择设备和构筑物,说明选择理由,工艺说明包括原理、结构特点、设计原则等,论述其优缺点,编写设计说明书。 2.设计计算 (1)计算需氧量、空气量, (2)计算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容积、尺寸 (3)计算穿孔布气空气管道 (4)计算剩余污泥量 3.制图 (1). 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及空气管道平面、剖面图(A2) (2)进水布水器平面、剖面布置图。(A2) (3)填料支架及填料安装图(A2) (4)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剖面布置图(A2) 4.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四、设计成果 (1). 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及空气管道平面、剖面图(A2) (2)进水布水器平面、剖面布置图。(A2) (3)填料支架及填料安装图(A2) (4)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剖面布置图(A2) (5)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五、时间分配表(第19周) 七、成绩考核办法 根据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的质量及平常考核情况由指导教师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CCC、AAAA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2011年11月 第2章方案确定与工艺说明 2.1确定方案 污水处理中对小区的概念外延加以拓宽,泛指居民住宅区、疗养院、商业中心、机关学校等由一种或多种功能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而该区域的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的覆盖范围内。根据环境要求,需建造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小区污水水量较小,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由于土地昂贵等原因对环境质量提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化而来的,因此有人称为“浸没式滤池法”、“接触曝气法”等。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优点 1、BOD负荷高,MLSS量大,相对地说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 适应性强。 2、处理时间短。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设备小,因而占地面 积小。 3、维护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没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产生的污泥膨胀。 4、易于培菌驯化,较长时期停运后,若再运转时生物膜恢复快。 5、剩余污泥量少。 缺点 1、填料上的生物膜的量需视BOD负荷而异。BOD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地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 2、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易于堵塞填料。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冲洗措施。 3、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等)。若生物膜瞬时大块地脱落,则易影响处理水水质。 4、组合状的接触填料会影响均匀地曝气与搅拌。 二、处理机理 1、主要起作用的是生物膜 好气性污水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活性污泥法,一种是生物膜法。从生物处理的基点——微生物转化有机物的功能来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微生物存在状态的不同。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以絮状结构悬浮在所需净化的污水中,经充分混合而成为混合液;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态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上与所需净化的污水接触。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介于生物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1、工艺流程 见下图: 经处理后的餐饮污水 2、工艺说明 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预曝气系统,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初沉池沉淀,废水自流至A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经投加氯片接触溶解,杀灭水中有害菌种后达标外排。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3、工艺设施 (1)格栅井 设置目的: 在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前设置一道格栅,用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 设置特点: 格栅井设置钢筋砼结构,格栅采用手动机械框式。 (2)调节池 设置目的: 生活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化,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并设置预曝气系统,用于充氧搅拌,以防止污水中悬浮颗粒沉淀而发臭,又对污水中有机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和处理效果。 设计特点:

调节池设计为钢筋砼结构。 (3)调节池提升水泵 设置目的: 调节池内设置潜污泵,经均量,均质的污水提升至后级处理。 设计特点: 潜污泵设置二台,液位控制,水泵采用无堵塞撕裂杂物泵。 (4)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采用三角堰出水,使出水效果稳定。 污泥采用气提法定时排泥至污泥池,并设污泥气提回流装置,部分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也减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5)A级生物处理池(缺氧池) 设置目的: 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弹性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O级生物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设计特点: 内置高效生物弹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能,同时可调节成为O级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6)O级生物处理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设置目的: 该池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附着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 设计特点: 该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充氧曝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该池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池中填料采用弹性立体组合填料,该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不结团堵塞。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对水中气泡作多层次切割,更相对增加了曝气效果,填料成笼式安装,拆卸、检修方便。 该池分二级,使水质降解成梯度,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计采用相应导流紊流措施,使整体设计更趋合理化。 池中曝气管路选用优质ABS管,耐腐蚀。不堵塞,氧利用率高。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7)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生物接触氧化设备设计

生物接触氧化设备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1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50m3/h某小区生活污水中生物接触氧化设备的设计 二、原始资料 =300mg/L,CODcr=500mg/L,出水 Q=150m3/h,进水 BOD 5 BOD =20mg/L,CODcr=60mg/L,容积负荷3.0kg/m3.d。 5 三、设计内容 1.方案确定与工艺说明 按照原始资料数据进行处理方案的确定,拟定处理工艺流程,选择设备和构筑物,说明选择理由,工艺说明包括原理、结构特点、设计原则等,论述其优缺点,编写设计说明书。 2.设计计算 (1)计算需氧量、空气量, (2)计算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容积、尺寸 (3)计算穿孔布气空气管道 (4)计算剩余污泥量 3.制图 (1). 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及空气管道平面、剖面图(A2) (2)进水布水器平面、剖面布置图。(A2) (3)填料支架及填料安装图(A2) (4)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剖面布置图(A2) 4.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四、设计成果 (1). 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及空气管道平面、剖面图(A2) (2)进水布水器平面、剖面布置图。(A2) (3)填料支架及填料安装图(A2) (4)生物接触氧化池平面、剖面布置图(A2) (5)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五、时间分配表(第19周) 七、成绩考核办法 根据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的质量及平常考核情况由指导教师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CCC、AAAA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 2011年11月 第2章方案确定与工艺说明 2.1确定方案 污水处理中对小区的概念外延加以拓宽,泛指居民住宅区、疗养院、商业中心、机关学校等由一种或多种功能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而该区域的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的覆盖范围内。根据环境要求,需建造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小区污水水量较小,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由于土地昂贵等原因对环境质量提出的要求较高(如气味、噪声、建筑风格等)。因此污水处理工艺力求简单实用,管理方便,操作可靠,维护工作量小,并尽可能地采用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 小区污水的处理工艺依据其尾水排放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后再经消毒回用等。在国外,小区污水的处理基本上采用二级生化、人工湿地或土地处理系统以及亚表层砂滤床处理等方法。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大多数都采用氧化沟法、生物滤池法(包括滴滤池)。人工湿地、地表漫流和亚表层砂滤床法近20 a来发展较快。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了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在传统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级处理单元,使污水得到深度净化,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但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比较高 J。小区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在满足小区污水处理特点的前提下,应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计方案及计算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污水处理事业工程的建设,而决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很重要因素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一座城市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虽然应由污水水质、水量、排放标准来确定但是忽略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过分强调污水处理工艺的先进是不足取的。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便是其中一种。 通过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课程设计,来巩固水污染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认识与理解,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的使用,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CAD绘图水平,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接触曝气法”、“固着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技术实质是在生物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浸没生物膜法,是生物滤池和曝气池的综合体,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在水处理过程中有很好的效果。其特点有如下几点:第一,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含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 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污泥生成量少,且污泥颗粒较大,易于沉淀,运行管理简便,操作简单,易于维护管理,设备一体化程度高,耗电少。第三,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第四,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 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较低。第五,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并且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净化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处理时间短,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池容小,占地面积少。第六,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具有脱氧除磷的作用,可作为三级处理技术。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适应范围广、处理效率高、运行操作简单的水处理技术。而工业污废水水量

生物接触氧化设计方案

50m3/d中水回用工程 50m3/d污水一体化设备 设计方案

目录 1项目背景 (3) 2 设计依据 (3) 3 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 (3) 3.1 进水水质水量的确定 (3) 3.2 处理要求 (4) 4 工艺方案的选择 (4) 4.1 工艺简介 (4) 4.2 本生物接触氧化法主要特征 (5) 4.3 工艺流程 (5) 4.4 主要构筑物和设备 (5) 4.5 主要构筑物尺寸和设备型号一览表 (8) 5 经济性分析 (9) 5.1 工程投资估算 (9) 5.3 吨水生产成本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社会效益分析 (10)

1项目背景 本项目为农村优质杂排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原水包括楼内盥洗、洗浴及洗衣等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后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回用于绿化、冲厕和洗车等。 2 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水及水质类型等相关资料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2003年版 (3)《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 (6)《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7)《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3 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 3.1 进水水质水量的确定 本工程的水源为小区各住户的优质杂排水,设计处理水量为50m3/d。依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建筑分项给水百分率及各种排水污染物浓度统计数据及经验值,确定进水主要水质指标如下: BOD =130mg/L 5 COD=227mg/L SS=72.6 mg/L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 一般来说间歇进水也只要保持均衡进水的原则就行,时间上要分配好.接触氧化池 进水经UASB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1接触氧化原理 接触氧化技术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工艺。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大量实验证明,立体弹性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挂膜速度快,对空气有切割作用,能提高曝气器的氧转移效率,对于接触氧化工艺来讲,是最为理想的填料。本工程选用立体弹性填料。接触氧化工艺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常通过机械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将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 2接触氧化的技术评价 ★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当接触氧化池体积较大时,很难实现完全混合的水力流态,因此需要在池型结构上进行考虑,为此我们提出一级两段接触氧化池的概念(如上图所示)。 通过对池型布局的改变,可以克服诸如短流、水和填料接触不佳等缺点,从而达到了相应的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这种布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避免单级单段式的短流现象,保证了水和填料的充分混合; ★每段渐次有一个COD浓度梯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有机物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从动力学角度保证了去除效果; ★每段的生物相均不相同,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在一个最佳的位置上。 3接触氧化池的管理要点 污水处理站对好氧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中,可通过对系统中“泥、水、气”的调节,通过排泥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合适的微生物数量;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人工曝气控制曝气池中合适的溶解氧、使废水均衡地进入系统并具有合适的营养比例,以使系统长期稳定地达标运行。4气——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 ★供氧的目的 污水进入天然水体,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逐渐得到净化。在净化初期,由于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机物时的耗氧作用,水体中溶氧水平不断下降。但水中的藻类可利用有机物分解后生成的N、P等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加上水面的复氧作用,使水体溶氧水平逐渐恢复。若有机物污染负荷过高,耗氧过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作用会使水体溶氧降到零,这时自净作用即行中断。因此水体的自净作用是受水体溶氧水平制约的。 ★废水生物处理就是根据水体自净作用的原理,在曝气池中设置供氧设施,以保证处理装置的活性污泥中,比天然水体中多出成千上万倍的微生物,能在好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浸没式曝气池,它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废水处理构筑物。在曝气池中填充填料,使填料表面长满生物膜,当废水流经填料层时,废水在曝气条件下和生物膜接触,使废水中 有机物氧化分解而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如下特征: 1、 目前所使用的填料多是蜂窝式或列管式填料以及软性填料,上下贯通,废水流动的水利条件好,能很好地向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供应营养及氧。生物膜的生物相很丰富,除细菌外,还有球衣菌类的丝状菌、多种种属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 2、 填料表面全为生物膜所布满,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据实验资料,每平方米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可达125g,相当于MLSS13g/L,有利于提高净化 效率。 3、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生成量少,无污泥膨胀的危害,无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 4、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缺点是填料易于堵塞,布气、布水不均匀。填料是生物膜的载体,是接触氧化池的核心部位,直接影响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效率。对填料的要求是:有一定的生物附着力,比表面极大;空隙率高;水流阻力小;强度高;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强;不溶出有害物质,不导致产生二次污染,形状规则,尺寸均一,在填料间能形成均一 的流速;便于运输和安装。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填料有硬、软两种类型。硬填料主要制成蜂窝状,简称蜂窝填料,所用材料有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钢和环 氧纸蜂窝等。 软填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填料,一般用尼龙、维纶、填料涤纶、晴纶等化学纤维编结成束,成绳状连接,因此又称为纤维填料。特点:质轻、高强,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纤维束呈立体结构,比表面积大,生物膜附着能力强,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效率高;纤维束随水漂动,不宜为 生物膜所堵塞。 纤维填料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化纤、印染、绢纺等工业废水处理中,实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

环境工程专业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及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前言 在我国,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正在兴建及待建的污水厂也日益增多。在校期间,我们学习了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为了检验学习的内容和自主设计能力,老师安排了此次课程设计。根据日处理污水量将污水处理厂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日处理量大于10万m3为大型处理厂,1-10m3万为中型污水处理厂,小于1万m3的为小型污水处理厂。本文是中型污水处理厂,处理流量20000m3/d,无论何种规模的处理厂,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除了保证处理效果这一基本条件外,主要目的是降低基建投资,节省日常的运行费用,以求在保证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使经营成本最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小型污水厂处理厂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1)由于负担的排水面积小,污水量较小,一天内水量水质变化较大,频率较高; (2)一般在城镇小区或企业内修建,由于所在地区一般不大,而且厂外污水输送管道也不会太长。所以,其占地往往受到限制,处理单元应当尽量布置紧凑。 (3)一般要求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减少工作人员配置,降低经营成本。 (4)污水厂往往位于小区或工业企业内,平面布置可能会受实际情况限制,有时可能靠近居民区或地面起伏不平等,平面布置应因地置宜,变蔽为利。 (5)由于规模较小,一般不设污泥消化,应采用低负荷,延时曝气工

艺,尽量减少污泥量同时使污泥部分好氧稳定。 由此,本设计选择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设计包扩工艺处理流程、主要构筑物的剖面结构、污水厂初步平面布置和主要设备的说明。本工艺理论上运行可靠,操作简便,出水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又称旋转生物接触器或转盘式生物滤池,是一种生物膜法处理设备 ⑴工作原理 生物转盘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与生物滤池基本相同,但构造形式却完全不同。在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为固定式,但是在生物转盘中,生物膜处于运动状态。生物转盘的核心处理装置是表面附有生物膜的盘片。典型的生物转盘由安装在水平轴上的一系列间距很小的圆盘或多角盘片组成,约40%~45%的盘片面积

浸没于半圆形槽的废水中。生物转盘旋转时,生物膜与废水及空气交替接触。 生物转盘可以分为单级单轴、单级多轴和多级多轴等形式,级数的多少主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来确定。 ⑵生物转盘的工艺特征 ①微生物浓度高。 ②生物相分级,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有机物降解。 ③污泥龄长。 ④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⑤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

产泥量较少,运行时不需曝气和污泥回流,而且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低。 ⑥无生物量调节和污泥膨胀的问题,机械设备简单,便于维护管理 ⑶生物转盘的构造 生物转盘主要由盘体、氧化槽、转轴以及驱动装置三部分组成。 ①盘体 盘体作为生物膜的载体是生物转盘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挂膜介质,应具有质轻、耐腐蚀、易于挂膜、不变形、易于取材、便于加工等性质。盘片的形状有圆形或正多边形或多棱角形平板。为了提高单位体积盘片的表面

积,也可采用正多角形和表面呈同心圆状波纹或放射状波纹的盘片。盘片直径一般为1~4m。 盘片的间距一般为15~30mm,这主要考虑不为生物膜增厚所堵塞,并保证良好的通风等条件而确定的。 ②氧化槽 氧化槽又称曝气槽或接触反应槽,可用钢筋混凝土建成,也可用钢板或塑料板制作。为了避免水流短路及沉积和产生死角,氧化槽的断面大多做成与盘片外形基本吻合的半圆形。 ③转动轴及驱动装置 转动轴是用来固定盘片并带动其旋

Cass工艺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的对比

Cass工艺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的对比本项目是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包括由厨房、浴室、厕所等场所排出的污水和污物。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按其形态可分为: (1)不溶物质,这部分约占污染物总量的40%,它们或沉积到水底,或悬浮在水中。 (2)胶态物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10%。 (3)溶解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50%。这些物质多为无毒,含无机盐类氯化物、硫酸盐和钠、钾、钙、镁等的重碳酸盐。 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此外,还含有各种微量金属和各种洗涤剂、多种微生物。原水以有机物为主,BOD/COD比值=0.6,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所以处理以除有机物,脱氮为主,除P外排。 根据出水要求,现有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本次设计中磷的进水指标是4mg/L,出水要求为1.5mg/L,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的一般工艺都可去除这些磷,所以不用刻意考虑除磷。进而根据处理规模,进出水质,出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进出水水质具体要求如下: 根据处理要求算出去除效率要求BOD的去除效率应大于90%, COD去除效率应大于85%,SS的去除效率大于86.7%。污水处理厂要求有效地去除BOD和COD,以及该工程的造价与运行费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污水水量及其变化动态,运行管理与施工,并参考典型的工艺流程和各种生物处理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厌氧法中UASB 反应器由于具有高的有机

负荷、转化效率和操作简单的优点而广泛用于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然而本次设计的生活污水不是高浓度的污水,通过查询大量的20000 m3/d的城市生活污水的工程实例,结合国内的处理工艺,于是本课题选择典型的工艺为: ①CASS工艺,②氧化沟,③生物接触氧化。 对于氧化沟而言,会出现污泥膨胀、泡沫、污泥上浮、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等一系列问题在同一沟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很难准确地加以控制,因此对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对除磷几乎不起作用。另外,在传统的单沟式氧化沟中,微生物在好氧-缺氧-好氧短暂的经常性的环境变化中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群并非总是处于最佳的生长代谢环境中,由此也影响单位体积构筑物的处理能力。因此氧化沟也不适合本工艺的要求。 特别是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 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污泥上浮问题,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整个系统泥质变轻,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易造成缺氧,产生腐化污泥上浮;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二沉池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以下通过对CASS工艺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的比较来说明。 方案一:CASS工艺; 方案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现结合设计任务要求的处理水质效果进行论证选择: 1、CASS工艺 1.1.CASS工艺原理: 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反直池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在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滗水装置,实现了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运行,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CASS

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主要设施之一,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其主要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庆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其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老化的生物膜不断脱落下来,随水流入二次沉淀被沉淀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19世纪末,德国开始把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废水处理,但限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没有适当的填料,未能广泛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合成塑料工业迅速发展,轻质蜂窝状填料问世,日本、美国等开始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用此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特点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但又与一般生物膜法不尽相同。一是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废水中,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淹没式滤池。二是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也可称为曝气循环型滤池或接触曝气池。三是池内废水中还存在约2—5%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对废水也起净化作用。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废水的基本原理与一般生物膜法相同,就是以生物膜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有机物由微生物氧化分解,废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膜由菌胶团、丝状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在活性污泥法中,丝状菌常常是影响正常生物净化作用的因素;而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丝状菌在填料空隙间呈立体结构,大大增加了生物相与废水的接触表面,同时因为丝状菌对多数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对水质负荷变化有较大的适应性,所以是提高净化能力的有力因素。 处理装置按结构分为分流式和直接式两类,其结构如图所示 分流式的曝气装置在池的一侧,填料装在另一侧,依靠泵或空气的提升作用,使水流在填料层内循环,给填料上的生物膜供氧。此法的优点是废水在隔间充氧,氧的供应充分,对生物膜生长有利。缺点是氧的利用率较低,动力消耗较大;因为水力冲刷作用较小,老化的生物膜不易脱落,新陈代谢周期较长,生物膜活性较

生活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法

(不知道你的水量如何,10000一下用接触氧化吧,工艺成熟,投资也相对好些,运行维护也比较简单。负荷比较高,运行费用也相对低一点1) 接触氧化法的特征 1)接触氧化法与其它生物处理方法比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BOD容积负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对而言处理效率较高,而且对进水冲击负荷(水 力冲击负荷及有机浓度冲击负荷)的适应力强。 ②处理时间短。因此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的设备较小,因而占地面积小。 ③能够克服污泥膨胀问题。生物接触氧化法同其他生物膜法一样,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对于那些用活性污泥法容易产生膨胀的污水,生物接触氧化法特别显示出优越性。容易在活性污泥法中产生膨胀的菌种(如球衣细菌等),在接触氧化法中,不仅不产生膨胀,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解氧化能力强的优点。 ④可以间歇运转。当停电或发生其它突然事故后,生物膜对间歇运转有较强的适应力。长 时间的停车,细菌为适应环境的不利条件,它和原生动物都可进入休眠状态,显示了对不利生长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一旦环境条件好转,微生物又重新开始生长、代谢。 有人试验,即使停止运转一个月,再重新开始运行,生物膜数日内即可恢复正常。 ⑤维护管理方便,不需要回流污泥。由于微生物是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剥 落与增长可以自动保持平衡,所以无需回流污泥,运转十分方便。 ⑥剩余污泥量少。 2)接触氧化法具有上述的优点,不失为一种高效的生化处理法。其高效处理的原理分析如下: ①生物活性高(泥龄低)。国内采用的接触氧化池中,绝大多数的曝气装置设在填料之下, 不仅供氧充足,而且对生物膜起到了搅动作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生物的活性提高。如果从“泥龄”来看,活性污泥法的“泥龄”为3~4天,而第一级氧化池的生物膜“平均泥龄”为1~2天。由于平均泥龄低,微生物总是处在很高的活力下工作。经耗氧速度测定,同样湿重的带有丝状菌的生物膜,其耗氧速度较活性污泥法的高 1.81倍。 ②传质条件好,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速度比较快。在接触氧化法中由于空气的搅动,整 个氧化池的污水在填料之间流动,使生物膜和水流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速度,加快了细菌表面的介质更新,增强了传质效果,加快了生物代谢速度,缩短了处理时间。 ③利于丝状菌的生长。在有填料的接触氧化池中,对丝状菌的生长很有利。丝状菌的存在, 能提高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 ④充氧效率高。接触氧化法的填料有增进充氧效果的作用,动力效率在3kgO2/kw h以上, 比无填料的曝气提高30%。充氧效率高,则有机物的氧化速度相应提高。 ⑤有较高的生物浓度。一般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为2~3g/L,而接触氧化法可达10~ 20g/L。由于微生物浓度高,故大大提高了BOD5容积负荷和处理效率。由于生物量大,对低浓度的污水,也能有效地进行处理;而且由于填料表面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故能适应污水中氨氮硝化的要求。 3)尽管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高效的生化处理构筑物,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①生物膜的厚度随负荷的增高而增大,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引起填料堵塞。故负荷不 易过高,同时要有防堵塞的冲洗措施。

Cass工艺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的对比模板

Cass工艺与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的对比 本项目是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包括由厨房、浴室、厕所等场所排出的污水和污物。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按其形态可分为: (1) 不溶物质,这部分约占污染物总量的40%,它们或沉积到水底,或悬浮在水中。 (2) 胶态物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10%。 (3) 溶解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50%。这些物质多为无毒,含无 机盐类氯化物、硫酸盐和钠、钾、钙、镁等的重碳酸盐。 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 另外,还含有各种微量金属和各种洗涤剂、多种微生物。原水以有 机物为主,BOD/COD比值=0.6,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因此处理以除有机物,脱氮为主,除P外排。 根据出水要求,现有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本次设计中磷的进水指标是4mg/L,出水要求为1.5mg/L,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的一般工艺都可去除这些磷,因此不用刻意考虑除磷。进而根据处理规模,进出水质,出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中一级B标准。进出水水质具体要求如下:

根据处理要求算出去除效率要求BOD的去除效率应大于90 % , COD去除效率应大于85% ,SS的去除效率大于86.7%。污水处理厂要求有效地去除BOD和COD,以及该工程的造价与运行费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污水水量及其变化动态,运行管理与施工,并参考典型的工艺流程和各种生物处理法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厌氧法中UASB反应器由于具有高的有机负 荷、转化效率和操作简单的优点而广泛用于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然而本次设计的生活污水不是高浓度的污水,经过查询大 量的0 m3/d的城市生活污水的工程实例,结合国内的处理工艺,于是本课题选择典型的工艺为:①CASS工艺,②氧化沟,③生物接触氧化。 对于氧化沟而言,会出现污泥膨胀、泡沫、污泥上浮、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等一系列问题在同一沟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很难准确地加以控制,因此对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对除磷几乎不起作用。另外,在传统的单沟式氧化沟中,微生物在好氧-缺氧-好氧短暂的经常性的环境变化中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群并非总是处于最佳的生长代谢环境中,由此也影响单 位体积构筑物的处理能力。因此氧化沟也不适合本工艺的要求。 特别是污泥膨胀问题,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 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

接触氧化法的特征

(1) 接触氧化法的特征 1)接触氧化法与其它生物处理方法比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BOD容积负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对而言处理效率较高,而且对进水冲击负荷(水 力冲击负荷及有机浓度冲击负荷)的适应力强。 ②处理时间短。因此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的设备较小,因而占地面积小。 ③能够克服污泥膨胀问题。生物接触氧化法同其他生物膜法一样,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对于那些用活性污泥法容易产生膨胀的污水,生物接触氧化法特别显示出优越性。容易在活性污泥法中产生膨胀的菌种(如球衣细菌等),在接触氧化法中,不仅不产生膨胀,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解氧化能力强的优点。 ④可以间歇运转。当停电或发生其它突然事故后,生物膜对间歇运转有较强的适应力。长 时间的停车,细菌为适应环境的不利条件,它和原生动物都可进入休眠状态,显示了对不利生长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一旦环境条件好转,微生物又重新开始生长、代谢。 有人试验,即使停止运转一个月,再重新开始运行,生物膜数日内即可恢复正常。 ⑤维护管理方便,不需要回流污泥。由于微生物是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剥 落与增长可以自动保持平衡,所以无需回流污泥,运转十分方便。 ⑥剩余污泥量少。 2)接触氧化法具有上述的优点,不失为一种高效的生化处理法。其高效处理的原理分析如下: ①生物活性高(泥龄低)。国内采用的接触氧化池中,绝大多数的曝气装置设在填料之下, 不仅供氧充足,而且对生物膜起到了搅动作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生物的活性提高。如果从“泥龄”来看,活性污泥法的“泥龄”为3~4天,而第一级氧化池的生物膜“平均泥龄”为1~2天。由于平均泥龄低,微生物总是处在很高的活力下工作。经耗氧速度测定,同样湿重的带有丝状菌的生物膜,其耗氧速度较活性污泥法的高 1.81倍。 ②传质条件好,微生物对有机物的代谢速度比较快。在接触氧化法中由于空气的搅动,整 个氧化池的污水在填料之间流动,使生物膜和水流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速度,加快了细菌表面的介质更新,增强了传质效果,加快了生物代谢速度,缩短了处理时间。 ③利于丝状菌的生长。在有填料的接触氧化池中,对丝状菌的生长很有利。丝状菌的存在, 能提高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 ④充氧效率高。接触氧化法的填料有增进充氧效果的作用,动力效率在3kgO2/kw h以上, 比无填料的曝气提高30%。充氧效率高,则有机物的氧化速度相应提高。 ⑤有较高的生物浓度。一般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为2~3g/L,而接触氧化法可达10~ 20g/L。由于微生物浓度高,故大大提高了BOD5容积负荷和处理效率。由于生物量大,对低浓度的污水,也能有效地进行处理;而且由于填料表面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故能适应污水中氨氮硝化的要求。 3)尽管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高效的生化处理构筑物,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①生物膜的厚度随负荷的增高而增大,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引起填料堵塞。故负荷不 易过高,同时要有防堵塞的冲洗措施。 ②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后生动物容易造成生物膜瞬时大块脱落,则易影响出 水水质。 ③填料及支架等往往导致建设费用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