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遥感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遥感(狭义):

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电磁波谱各波段波长范围:

紫外线: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线:0.76-1000μm(监测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

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具有穿透力,发展潜力大)

1题:地学遥感,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遥感地质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的地质体(如岩石、(1)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断裂),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征。

(2)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

(3)遥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地物波谱测试方法,

·数据统计相关分析的方法,

·模拟试验的方法,

·模式识别与视觉效应的方法,

·地学(地质、地理、地貌、地图学)的有关研究分析方法。

2题:遥感学的发展历史分为几个阶段?各自特点如何?

3题:遥感的技术系统和技术特点?

技术系统:遥感器和运载工具、信息的接收和预处理、分析解译系统

技术特点:①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②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

③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④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

1.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是什么?

波长、强度、传播方向、偏震面是描述电磁波的四个基本物理量

2.电磁波叠加、相干、衍射、散射、偏振的概念;

叠加:相遇点的复合震动等于各列波在该点的矢量和,而在其它位置每一列波仍保持原有特征(震动方向、频率保持不变)波的传播是独立的,这就是叠加原理。

相干:两列频率、震动方向、相位都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叠加时,某些部位处于震动永远加强,而另一些部位则处于震动永远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称为电磁波的相干。

衍射:电磁波通过障碍物边缘所引起的一些辐射量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电磁波的衍射。

散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波速与波长、频率无关,但当进入介质时,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的波速就会产生差异,例如,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七色光。这就是色散现象。

偏震:电磁波是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传播方向之间始终保持垂直,通常电场强度在各个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是相等的,若其总在固定的某个方向上震动,则称电磁波在该方向上被极化(偏震)3.什么是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各自表现特征;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方面的特征,即具有波粒二向性,波动性就是它的时空周期性,可以用波长、速度、周期、和频率来表征,主要表现为电磁波有干涉、衍射、偏震、色散等现象,粒子性是指电磁波是由密集的光子微粒流组成的,电磁波实质上是光子微粒流的有规律的运动,主要表现为电磁辐射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用统计的观点把波和粒子的二向性联系到一起,波是粒子流的统计平均,而粒子是波的量子化。

4:.什么是电磁波谱;

不同辐射源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各不相同,其变化范围也很大,将各种电磁波按其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成图表,就叫做电磁波谱。

5.地球大气对电磁波辐射传输有何影响?

太阳发射的电磁波以及地物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都要在大气中传播,都必然要和大气发生相互作用,受到大气的影响和干扰。

一、大气散射

电磁波在穿越大气时,遇到各种微粒(气体分子尘埃等)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二、大气吸收

大气的主要成份—氮几乎不吸收太阳辐射,氧仅吸收波长小于0.2微米的紫外线,而次要成份水气、臭氧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三、大气反射

太阳电磁辐射通过大气时,在某一界面上引起的反射作用与其它界面反射相似,也满足相应的规律和定律。可以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主要类型。大气反射主要是云层反射,大气中直径大于10-6米的微粒也会产生反射作用。

四、大气折射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会出现传播方向的改变,称作折射,其大小与天顶距有关,90度时最大为35′

6.什么叫大气窗口、遥感中目前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课本:电磁辐射与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使的能够穿透地球大气的辐射局限在某些波长范围内,通常把这些透射率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可摄影窗口(0.3—1.3μm)

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这一波段是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

1.近红外窗口(1.5-1.8μm,

2.0-2.5μm)

在白天光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常用此波段。

3.中红外窗口(3.52-5.5μm)

这一窗口除了地物反射太阳辐射外,还有地物自身的发射能量。

4.远红外窗口(8-14μm)

此窗口主要来自物体热辐射能量,适应于白天、夜间成像。

5.微波窗口(8-1000mm)

此窗口透射率达100%,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窗口之一,可以全天候工作。PPT:

电磁辐射与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使的能够穿透地球大气的辐射局限在某些波长范围内,通常把这些透射率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什么叫热辐射,黑体辐射定律的表述内容如何?

热辐射: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273.16℃)的物体都存在着分子的热运动,并能产生中远红外的电磁辐射,由于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叫做热辐射

黑体辐射定律:在同一温度下,任何物体发射某一波长电磁波的能力与它对该波长电磁波的吸收能力成正比。

8.黑体的概念,物体热惯量的定义;

黑体:发射辐射与波长无关,发射辐射最大,发射率为1。

热惯量(P):是物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应灵敏性的一种量度,热惯量越大,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应越迟钝。热惯量与物体的密度、比热、热扩散系数有关。

9.什么叫反射波谱和发射波谱?

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用一曲线来表示,此曲线即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用曲线表示某物体的辐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此曲线称为该物体的发射波谱

10.地物波谱曲线和波谱分析:

地物的电磁波谱是遥感的一种基本信息—波谱信息,物体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其发射、反射、吸收和透射电磁波的特性是波长的函数。以横坐标代表波长,纵坐标代表光谱反射率或光谱亮度系数做出的相关曲线,叫做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不同物体由于其组成成份,内部结构,表面状态,以及时间、空间环境的不同,电磁波的辐射性能也不同,即有不同的波谱曲线形态,同类地物具有相似的波谱曲线形态,因此,地物波谱是识别地物的主要依据,为了识别地物,必须掌握各种地物波谱曲线上的某些重要特征。

11.水体、植被、岩石、土壤的波谱特征:

水体和陆地的反射、吸收和透射特征不同,在遥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也迥然不同,水陆界限异常清楚。水体的反射波谱主要受水的混浊度、微生物含量、叶绿素含量、水深及水波浪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水体的反射率(除镜面反射外)在各个波段内都较低,一般3%左右,在近红外部分更为突出,清水的反射率一般在可见光部分为4—5% ,在0.6

微米处下降至2—3%,到0.75微米以后的近红外波段,水成了全吸收体。浑浊水体的波谱曲线随着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由于水具有比热大、热惯量大、对红外线几乎是全吸收、自身辐射率高等特点,所以红外波段上水体几乎呈现均一的黑色,夜间成像时,水体因温度高呈现浅色调,固体雪在可见光波段均呈浅色调。

植被是地面最广布的地物,植被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所有植物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及植物的细胞结构有特殊的光谱效应,因而植被在遥感图像上较易识别,并且成为指示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水分等)的最好指标。尽管植物的种类不同,但仍有相似的反射波谱曲线,基本的特征是,在可见光绿波段0.55微米附近有10—20%的反射峰,近红外波段0.8—1.0微米间有60%的强反射峰,直至3.0微米部分是衰减曲线,在红波段0.7微米和近红外1.5微米及1.9微米附近具有强烈吸收谷,其原因是,红波段的吸

收是由叶绿素吸收引起的,近红外波段的吸收是由细胞液和细胞膜的水分子造成的,不

同健康状况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健康的松树在可见光范围内,其反射率稍低于有病虫害的松树,在近红外部分则高于后者,病情越重在近红外部分的反射率则更低。

实验证明,不同种间的植物,或不同环境的植物的反射率差异明显,集中表现在近红外和红波段,分析这两个波段的反射率可对植物进行遥感区分,也可进行植被的分区。

岩石一般都是一种以上矿物的集合体,岩石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波谱特征十分复杂,难以直接用它来鉴别岩石,但地物波谱却能充分反映它的基本物质成份和结构特点,是识别和区分岩类的重要依据。岩石反射波谱特征与矿物晶体中电子跃迁和分子运动有关,岩浆岩波谱与铁离子、羟基和水关系密切,沉积岩除上述因素外,还与碳酸根等阴离子团有关,变质岩的波谱特征除上述因素外还与铁、铅、钼等金属离子有关,并在某些波长范围内产生明显的吸收谷。在反射强度上,岩浆岩的反射率随sio2含量的减少而降低,其规律性明显。沉积岩以碳酸盐岩反射强度较大,碎屑岩次之,粘土岩类尤其是含铁离子及有机物质粘土岩类反射强度最低,区域变质岩类反射强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不同性质的土壤,其波谱反射率是不同的,粉砂反射波谱曲线整体都高,腐殖土最低,岩石上的风化残积物,反射波谱与基岩相似,干燥残积土的反射率要比基岩的高,当残积土较湿润时反射率要比湿润的基岩低,盐渍土的反射率要比非盐渍土高的多。

12.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一)时间效应:指同一地点的相同地物,其波谱特征会随时间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由于时间推移而导致的地物电磁波谱特征的变化,称为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会产生时间效应。

(二)空间效应:在同一时刻,同类地物,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波谱特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由于空间位置不同导致的同类地物之间的波谱特征的变化,叫做地物波谱特征的空间效应。

三原色:把红、绿、蓝三色称为三基色也叫三原色,任何一种颜色均可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

三基色:三间色是三原色当中任何的两种原色以同等比例混合调和而形成的颜色。黄、青、品红叫三间色

互补色:两种色光相加成为白色的,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

复色:用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产生出来的颜色叫复色

彩色与消色:对入射光各种波长的单色光都是非选择性吸收与反射的物体称为消色体。对入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与反射的物体称为彩色体

色调(色别):既颜色的类别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洁程度,混入白色光的数量

明亮度(强度):指颜色在视觉上引起的亮暗程度

第三章:遥感图像类型与特征

1.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几个方面,遥感平台有几种类型?

遥感系统:遥感可以根据探测能量的波长和探测方式,应用目的分为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基本形式。其中前两者可统称为光学遥感,属于被动遥感。

成像遥感技术系统以探测和记录地物某一电磁波谱的电磁能量,产生地面鸟瞰图为

主要目的,由遥感平台、遥感器、地面站组成。

平台包括:(1)地面平台高度0-50米,车,船,塔等

(2)航空平台高度百米到万米不等,低、中、高空飞机,以及飞艇,气球等。

(3)航天平台高度150-36000千米,包括航天飞机(300km),极轨卫星(700-900km),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6000km)

地球卫星的轨道参数中,轨道高度、轨道周期、轨道倾角、轨道类型、升降交点时间、太阳同步轨道等对遥感图像有何影响?

3.什么叫星下点和星下点轨迹?

星下点:卫星质心与地心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该点在卫星飞行过程中在地面移动的轨迹称为星下点轨迹.

4.遥感器的基本组成,遥感器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含义?

基本组成:收集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转化系统、记录系统

空间分辨率:一般指图像中能分辨出的地面物体的最小单元。数字图像中一般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象元的辐射量化级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5.遥感图像的种类,影像,遥感图像,相片的含义?

遥感图像的种类

按平台类型可有:航天、航空、地面遥感图像;

按波段可有: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等遥感图像;

按比例尺可有:大、中、小比例尺图像;

按消色与否可有: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图像。

影像: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辐射,通过成像系统处理以后产生与地物相似的形象称为影像。

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平台上的遥感器对地球表面摄影或扫描获得的图

像称为遥感影像。

遥感图像,:经过处理或再编码后产生的与原物相似的形象称为遥感

图像。相片:将光学摄影成像二维连续的影像称为相片。

6、遥感图像的波谱特征、空间特征及时间特征?

地面上各物点的投影光线(Aa、Bb、Cc)都通过一个固定点(S)投影到投影面(P1 、P2)上形成的透视影像称中心投影.S称为投影中心(透镜中心)。帧幅摄影像片即为地面的中心投影。

投影中心位于投影面与地物的之间时,投影面(P1)上的影像称为负像(负片)。

在投影中心与地物的之间的投影面(P2)上的影像称为正像(正片) 。

7.中心投影图像的特征、像底点、像主点的概念?

1.中心投影图像的特征:

成像特征:根据透镜成像原理,物体的反射光通过摄像机的物镜中心,在底片上构成的像为负像,经过接触晒印所获得的像片,其影像与地面物体一致。

投影特征:从投影上来说,如物体和投影面位于投影中心S两侧,其投影为负像;如物体和投影面位于投影中心S的同一侧,遥感摄像机直接摄取的胶

片是负片,经晒印的照片是正片,它好像是与地面在投影中心S的同一侧获得

的正像。

投影特征:地面物体是一个点,在中心投影上仍然是一个点,如果有几个点同在一投影线上,它在影像上便重叠成一个点;与像面平行的直线,在中心

投影上仍然是直线,与地面目标形状基本一致;平面上的曲线,在中心投影的

像片上仍为曲线;水平面的投影仍为一平面。垂直面的投影依所处的位置而变

化,当位于投影中心时投影所反映的是其顶部的形状,呈一直线,在其他位置

时,除其顶部投影为一直线外,其侧面投影成不规则的梯形。

2.像底点:又称“像垂点”,是陆地卫星传感器摄影中心在地球表面的垂

直投影点,用“N”表示。

3.像主点:摄影中心与像平面的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8.帧幅式航片的种类,水平航片、倾斜航片、面积航空摄影、航向重叠、旁向重叠的概念?

1.按工作波段和所使用的胶片,航空相片可分为:全色黑白、天然彩色、红外

黑白、红外彩色、多波段航片等。

2.水平航片:航空摄像机主光轴与铅垂线夹角小于3°的垂直航空摄影获取的

航空相片称为水平航空相片。

3.倾斜航片:航空摄像机主光轴与铅垂线夹角大于3°的垂直航空摄影获取的

航空相片称为倾斜航空相片。

4.面积航空摄影:面积航空摄影是航空摄影中的一种。当航摄的区域较大时,

在所摄的范围内,敷设若干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航线,使整个摄影区域都有所摄像片覆盖。一般在同一条航线上相邻像片间的航向重叠为65~50%,相邻航线间的像片旁向重叠为35~15%。

5.航向重叠:沿航线方向的影像重叠。

6.旁向重叠:两条相邻航线间的影像重叠。

9.帧幅式航空相片的投影性质及比例尺和空间分辨率

1.帧幅式航空相片航空相片的投影性质及比例尺:帧幅式航空相片是地面

的中心投影,由于地面起伏和相片倾斜的影响,相片上各处影像比例尺会不一

致。平坦地面的水平航空相片,影像比例尺处处一致,与线段方向及长短无关。

航高一定焦距越长,影像比例尺越大,地面覆盖范围越小。焦距一定航高越大,

影像比例尺越小,地面覆盖范围越大。

2.空间分辨率:航空影片分辨率一般在25-100线对/mm,地面分辨率与影

像分辨率和比例尺有关。其关系式如下:

地面分辨率(m)=航空相片比例尺的分母/[影像分辨率(线对/mm)x1000(mm/线对·m)]

10、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与影像畸变,畸变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答:<1>、由于中心投影造成的,在地面上平面坐标相同但高程不同的点,在相片面上的像点坐标不同,这种像点位置的移动,称像点位移(投影差)。<2>、由于像点位移造成的,使得地物的几何形状在图像上失真变形的现象称为影像畸变。因此畸变的

影像因素即:像点位移,究其本质原因为中心投影受投影距离、投影面倾斜、地形起伏的影响。 <3>、畸变位移的规律是:①像点距像主点越远,像点位移量越大,像主点处为唯一没有像点位移的点。②高差越大,像点位移量越大。③航高越大,像点位移量越小。

11、航空摄影中,航高、遥感器的焦距对影像比例尺及地面覆盖面积的影响如何?

答:航高一定,焦距越长,影像比例尺越大,地面覆盖范围越小;焦距一定,航高越大,影像比例尺越小,地面覆盖范围越大。

12、航片的波谱特征及灰阶,灰阶的十个级别是什么?

答:色调的差别用灰阶(灰度)表示,从白到黑分为白,灰白,淡灰,浅灰、灰、暗灰、深灰、淡黑、浅黑、黑十个级别。

13.帧幅式航空相片影像质量的评定内容

地质解译所使用的航片,对航空摄影测量要求航向重叠不小于53% ,旁向重叠不小于15% ,相片倾斜小于3 0 , 航偏角小于6 0 航线应呈直线。对影像的质量评定,黑白相片影像应该清晰,黑度适中,反差正常,色调层次丰富,色调均匀,没有黑斑、云影及伤痕。对于彩色航片,应该色别清晰,色差正常,地物各部分亮度变化明显,色彩丰富,饱和度较高。对地物无关的影像应该可以识别,如指纹,气泡、静电放射造成的树枝状花纹,灰尘造成的白色斑点及定影不适造成的黑斑等。影像质量的检查评定,通常是根据经验或借助于标准相片对比鉴别。

14.黑白全色、黑白红外、天然彩色、红外彩色,多波段图像中,景物真实色调及色彩与相片的色调及色彩间的关系如何?雷达图像的地面分辨率。

1)黑白全色航片

2)黑白红外航片

色调取决于地物对近红外波的反射程度强反射近红外地物--健康植物--明亮的浅色调强吸收近红外地物--水体--暗(黑)色调。

3)多波段航片

取决地物对相应通道工作波段的电磁波反射程度与地物色彩有关

4)天然彩色片

--真彩色影像色彩与地物原色一致

5)彩色红外片

--假彩色其色彩只具象征性,而非地物原色

根据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

低分辨率卫星(空间分辨率≥10m)、中分辨率卫星(空间分辨率为1-lOm)和高分辨率卫星(空间分辨率≤1m),这也代表了多光谱卫星遥感的一个发展方向。

15.常见的光机扫描图像又哪几种?.

Landsat/MSS(多波段扫描仪)

Landsat/TM(专题制图仪)

MOAA/AVHRR()

其他

16. 光机扫描图像及固体自扫描图像的空间特征、覆盖与重叠,观测带、扫幅宽度、覆盖周期、覆盖模式(以地球资源卫星Landsat和地球观测卫星Spot为例说明)

17.常见数字化图像的瞬时视场、地面分辩率、像幅面积及比例尺(以MSS、TM、ETM、Spot、Iknos等图像为例说明)

18.像元的形成及图像数字化

光机扫描图像的影像由象元组成。如MSS,以79*79m2的瞬时视场在扫描线上连续移动,瞬时视场中地物反射的辐射量随着扫描而连续变化,这一连续变化的辐射量被探测器单元接收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电信号为模拟信号,对其按一定的规则间隔取样和量化,便形成影像的基本单元——象元及数字数据(DN值)。数字数据的每个数值(DN值)相当于一个亮度或灰度等级,一般DN=2的n次方,n=6,7,8.

19.光机扫描图像的投影性质以及引起畸变的主要原因?

投影性质:光机扫描图像,每次有效扫描具有一个投影中心,为多中心投影,如一幅标准像幅MSS图像需要390次有效扫描,具有390个投影中心。多中心投影图像也存在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高于或低于基准面的地物影像沿扫描方向发生移动,位移量与航高、地物高差和扫描距离有关,相邻观测带的重叠影像可以构成立体像对。当成像高度很大,总扫描角又很小时,像点位移量很小,此时可以把光机扫描图像看做垂直投影。

纵、横向比例尺的不一致是光机扫描图像影像畸变的主要原因。

20.光机扫描图像的波谱特征(以多波段扫描仪MSS及专题制图仪TM为例加以说明);

21.热图像的波谱特征(色调、热晕效应及热阴影、波谱分辩率及温度分辩率)。暖色调及冷色调的含义。

热图像上,真实温度高或发射率高的强辐射体为浅色调,常称“暖信息”“暖色调”,反之为深色调称“冷信息”“冷色调”。

第四章:

1.遥感图像处理、预处理及分析判读的概念?

·由遥感器接收到的原始遥感信息作适当的技术加工,制作成有一定精度和质量的图像,以及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称之为遥感图像处理,包括预处理和分析判读处理两类。·预处理主要由接收遥感信息的部门承担,产品为图像、磁带或光盘。

·对预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提高其分辨效果或提取对特定专业有用的信息,遥感地质研究主要涉及分析判读的内容。

2.简述光学图像处理的主要手段及方法,并对处理的结果作简单评述

(1)假彩色等密度分割:假彩色等密度分割提高了人眼对胶片密度差异的分辨能力,但它只处理单张胶片,只考虑影像密度一个因素,所以一般比较适用于轮廓简单,背景单调,目标特性与影像密度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的地面景况的分析和判读。

(2)光学彩色合成处理:对多波段遥感影像的图像处理来说,彩色合成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方法。它通常是将二个或三个、四个波段的黑白图像分别赋予红、绿、蓝三原色或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并使之精确叠合从而构成色彩丰富的彩色图像,多波段遥感生成不同光谱段的黑白图像是色光分解的过程,彩色合成则反过来,是色光相混复原的过程。光学彩色合成的方法很多,其中属加色合成的主要有仪器投影法,照相放大法。通过减色法合成的主要有,

染印法、印刷法、重氮法。

光学彩色合成的方法很多,其中属加色合成的主要有仪器投影法,照相放大法。通过减色法合成的主要有,染印法、印刷法、重氮法。

3.标准的假彩色合成图像指的是什么图像,简述TM321、TM543、MSS754、MSS564假彩色合成图像中图像的色彩特征

MSS754(TM432)是最常用的较为理想的组合,被称作标准假彩色合成,在该类图像上,绿色植物为红色影像。如果把红波段规定为红,红外波段规定为绿,绿波段规定为蓝,这样形成的假彩色合成图像,与真彩色接近,这是因为地表最常见的绿色植物在红外波段有一个强反射峰,把它规定为绿色与实际情况相似,把绿规定成蓝,蓝绿在人的视觉中相近的原因。如:MSS574、TM342。

4.什么是数字化图像,数字化图像中的像元是如何形成的,其物理含义如何?与光学相片相比较数字化图像有何优缺点?

·数字图像的概念:数字图像,又称数字化图像,是一种以二维数组(矩阵)形式表示的图像。

·像元:由对连续变化的空间图像作等间距抽样所产生的抽样点。

·与光学图像相比,数字图像量化等级高(256)失真度小,不同图像的配准精确,传输及存储方便,尤其可由计算机进行各种灵活、可靠、有效的处理,使其获得更好的判读、分析等应用效果。

5.简述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手段及方法,并对处理的结果作一简单评述;( )

数字图像处理在算法上基本可归为两类,一类为点处理,即施行图像变换运算时,只输入图像空间上一个像元点的值,逐点处理,直到所有点都处理完毕,如反差增强,比值增强。另一类是邻域处理,即为了产生一个新像元的输出,需要输入与该像元相邻的若干个像元的数值,这类算法一般为空间特征的处理,如各种滤波处理,在实际的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目标加以选择。

6. 什么叫图像分类处理?简述分类的依据及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应用范围

(一)非监督分类: 在没有已知类别的训练数据及分类数据的情况下, 依据图像数据本身的结构(统计特征)和自然点群分布, 按照待分样本在多维波谱空间中亮度值向量的相似程度, 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总结出分类参数, 进而逐个对像元作归类--也称聚类(集群)分析

(二)监督分类: 一般是先在图像中选取已知样本(训练区)的统计数据,从中找出分类的参数、条件,建立判别函数,然后对整个图像或待分类像元作出判别归类。

第五-第八章:地质解译各论部分

1题:地质解译的含义?解译的目标与要求如何?地质解译的原则有几条?

地质解译的含义:地质解译(判读、判译)是指从图像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是根据地质工作的要求,运用解译标志和实践经验,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地质解译的目标与要求:地质解译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各种地学遥感信息,以加快地质工作的步伐,提高地质研究的质量,节省时间与经费。地质解译的要求是:①判明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形态特征与属性,它们的展布和延伸方向,并尽可能确定其边界。②量测地质体的各种参数,如断层的长度和走向,岩层的厚度,火山锥的地理坐标等。③推测和分析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的相互关系。④编制各种解译图件。

地质解译的原则:①从已知到未知;②先易后难,先从标志最清楚地段到较模糊地段;

③先整体后局部;④先目视预解译到其他方法;⑤先从构造解译入手;⑥图像解译与野外调查相结合。

2题:什么叫做解译标志?什么叫做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主要有哪些?简述各种解译标志的解译效果?

解译标志: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称为地质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是地物或地质体本身属性特征在影像上的直接反映,如形状、大小、色调(色彩)、影纹结构等。间接解译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主要有:色调(色彩)、形态(形状和大小)、纹理特征、地形地貌特征、沟谷水系、植被、土壤等。

色调与色彩: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吸收、反射、透射和发射电磁辐射的能力不同,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不同的色调或色彩,因此解译者可以根据地质体在影像上表现出的色调(色彩)特征。判别其属性。色调、色彩是地物波谱信息构成的影像特征,而地物的形状,大小也都要通过色调显示出来,因此色调特征是地质解译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解译标志。

地物的几何形态与空间特征:地物的几何形态特征通常是指现实地物的三维特征在影像上的二维反映,包括地物的形状、大小;空间特征则主要指地物的位置、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组合等。许多地质体、地质现象可以根据其在影像上的几何形体直接判断出来,在分析地物的几何形态时,只有将其与空间特征相联系,才能获得更具针对性的解译意义。阴影:阴影是由地物形态和色调派生的解译标志,阴影也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方向。色调一般为黑色。地质解译时,借助地物的阴影,有利于建立立体感,也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物体的侧面形态,弥补垂直摄影的不足。阴影有本影和落影两种,其在地质解译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沟谷水系特征:一个地区沟谷水系特征除受气候因素影响外,还取决于该地区的岩性、构造、地貌形态等因素;而水系的演变则会保存一些地质构造历史演变过程的行迹。因此,沟谷水系的特征分析有利于对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的解译。

地形地貌:地貌形态是岩性、构造等在多种内、外动力综合下的结果。岩石的抗风化能力通常由地貌形态反映出来,一般来说大的地貌形态与大的构造轮廓有关,小的地貌形态多半反映岩性或小的构造特征。

纹理特征:纹理是判译细小地物,特别是岩性、植被的重要特征,其可以宏观地反映大面积出露的某一种地物。影像的比例尺愈小,影纹图案作为解译标志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纹理主要是以地物表面影纹结构组成的一种花纹图案作为岩性解译、构造信息提取的重要解译标志。

土壤、植被:土壤包括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残积层。不同的、岩性残积物不同,其上发育的植被发育程度也不同,因此岩石-土壤-植被三者关系密切;可根据其土壤的色调、成分、结构一级植被的发育状况推断下伏基岩的性质。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能作为地质解译的间接解译标志。

其他解译标志:其他解译标志包括位置、水文标志、环境地质及人工标志、“透视”信息等。它们多属间接标志

@3.学习间接解译标志后,请举例说明他们与地质解译有什么联系?

间接影像解译标志,

⑴色调和色彩

①可见光黑白图像,地物的亮度和颜色都是有色点表示,即黑白表示深浅的程度

②可见光的彩色图像,表示为亮度(I)、色调(H)和饱和度(S)的值。

③非可见光遥感图像,热红外图像上面色调的差别是物体辐射温度的差别;侧视雷

达图像上的色调的差别是表示物体的反射电磁波能量的大小。

⑵形状:述了目标地物的外形与结构。地表分布的目标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根据相片上的物体特有的形形态特征判断何识别目标地物。在相片上,人造地物一般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往往具有不规则的外形何形状,如:湖泊、山丘、山地等。

①度量属性

②拓扑属性

③析属性

⑴大小:图像上地物的大小,既与图像空间分辨率有关,也与地物本身的尺寸有关。地物图像的大小不仅影像面积的计算,其与构象比例尺的关系,常常形成混合像元。

⑵阴影:阴影类似与色调和色彩,对于不同的类型的遥感图像其意义是不一样的

①可见光范围内的阴影

②热红外的图像上的阴影一般是由温度较低的地段形成的。

③对于雷达图像而言,其盲区可产生隐隐。

⑶图案:是指地物的某种组合,可以是同类地物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地物的组合。

⑷纹理(结构):纹理是有许多细小的地物的色调重复出现组合而成的,是单一的西部特征的集合。

⑸地物关系

⑹位置与位置算子:位置是地物所处环境在图像上的反映,即图像特定位置上目标的与背景的关系,它对图像解译有间接的知道作用。为了在图像上的特淡定的位置识别某些地物,可针对这些特别的位置设定一些特别的处理方法,称为位置算子。

*4题:影响解译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尽量避免这些干扰因素( )

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来讲:1、影像的分辨率2、解译人员自身

①影像的分辨率:影像的分辨率指相片单位面积内所对应的实地的面积的大小。

提高影像的分辨率的能有效的提高解译的效果和速率。影像的分辨率可分为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

为提高分辨率就需对影像做集合校正和辐射校正

*5题: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如何?

不同的研究区域,研究领域建立和运用的解译标志并不相同,特别是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存在着局限性和可变性。遥感地质解译在不同地形,气候,岩性构造的不同区域,解译标志是多变的,因此必须建立工作区的解译标志

6题:简述岩性及地质构造对水系类型的控制作用?

研究区的地层岩性均一而变化小,水系则表现出均匀分布的特点,并且岩石抗风化剥蚀能力和裂隙发育都比较接近,这是大片花岗岩或同一种沉积岩出露区较常见的水系特征。如果区内构造复杂,岩性变化很大,水系特点则表现为:发育不均匀,变化大。如冰碛物堆积地区的水系是杂乱无章的。

水系的对称性反映区域上水系主流两侧的地形、岩性、构造、气候的差异性。有时极不对称。反映区域地形或大片成层岩层向一侧倾斜。如四川盆地长江以北支流发育,南岸则支流较少,反映盆地北高南低。

水系的方向性经常受地貌和构造条件的控制,在地面坡度和岩层产状平缓,岩性简单

的情况下,水系的方向性不甚明显,在岩性均一,某组构造线占优势时,水系的方向性则较明显的受构造控制,主要反映区域山系的走向,岩层走向及构造走向。如滇西和川西受横断山脉的约束,金沙江、澜沧江等平行排列,由北向南流

*7题:侵蚀沟、洪积扇、河流地貌、河流三角洲的图形特征?

(1)侵蚀沟:以线状影像显示,不同方向的侵蚀沟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类型的水系网。侵蚀沟的形态特点和发育强度反映其发育区的岩性、构造及大气降水等特征。

①在岩性坚硬、胶结物致密、新构造运动上升区,侵蚀沟成“V”形,发育良好。其延伸长度取决于季节流水量,水量大,沟形切割深,沟壁陡而窄,当水量小时,沟形切割浅,沟短而壁窄。

②在岩性较软地区,岩性以钙质或泥质胶结,风化强烈,透水性较好的地段,侵蚀沟成“U”形或开阔型。在砾岩地区侵蚀沟呈树干状,在砂岩地区侵蚀沟呈树枝状,在页岩或黄土地区侵蚀沟呈密集树枝状。

③侵蚀沟的组合形态往往受岩性和构造节理,断裂控制,常见的形状有菱形、卵形、直线形、宽带形和梯形等。

⑵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流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⑶河流地貌:在遥感图像上,河流呈不同形状的带状或线状影像。

⑷河流三角洲:河流三角洲一般呈扇形或三角形,鸟爪状或尖头形等。

8题:岩溶、冰川、冻土、风成、海蚀、重力、构造地貌在遥感图像上有哪些图形表现?

⑴岩溶:遥感图像上岩溶的溶沟常以线状或网状呈现。漏斗或落水洞,形态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碟形。峰林和丛林以深色调,似圆形的山峰呈带状分布。孤峰形态似圆锥形。溶蚀洼地,呈灰白色调,不规则长条形。

⑵冰川:在遥感图像上冰斗外形近似卵形或三角形,周围高,中间低,形成一个围椅状洼地;刃脊呈锯齿状;角峰形状似金字塔形,放射状山脊,山顶崎岖不平。尾碛垅呈弧状或垅状地形垂直于冰川谷,色调深。

⑶冻土:石海呈斑状影纹显示,石河以长条状斑状影纹显示,其两侧有河流侵蚀,色调紊乱,有粗糙感。在热红外图像上冻土呈深色调、非冻土呈浅色调。

⑷风成:

⑸海蚀:

⑹重力:崩塌:它常发育在岩石坚硬,节理发育的地区,陡坡周围堆积成岩堆或倒石堆,倒石堆一般呈锥形,色调不均匀。老的色调深,植被较发育;新的浅,植被不发育。新崩塌的陡崖色调浅,老的色调深。

滑坡在遥感图像上其形状常有簸箕形、舌形、瓢形和不规则形等。滑坡体呈扇形,滑坡后壁呈圆弧状陡坎,滑坡体由于变形明显区别于四周地貌,滑坡体上部分被改为梯田,影像色调杂乱。

泥石流的顶部呈瓢形,山坡陡峻,岩石破碎强烈,色调深浅不一,冲沟内有大量松散物体呈浅色。正在流动的泥石流呈条带状扇形,轮廓不固定。泥石流发育地区常是崩塌,滑坡发育地段,影像交织错乱,色调变化大。

⑺构造:小尺度的单个山体特征是近水平产状,阶梯状坡面,山周边陡立。盆地在遥感图像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就是其盆地总的轮廓与部分边缘明显受构造(主要是断裂)的控制。山体由多个坡面组成,坡面除正常的以外,还有受地质构造控制发育而成的。*9题:作为岩性解译的主要标志有:色调(色彩)、图形特征、地形、水系侵蚀特点及类型、土壤利用、植被特点等方面,请从你这些方面来对比、归纳一下三大岩类的解译标志。

10题:岩性解译的概念及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何?

依据遥感资料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来判断出露地面的岩石物性和产出特点,这就是岩性解译。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岩性解译标志;2、分析判断岩石的物性与类型和产出状况;3、尽可能的解译不同岩性的分界;4、分析各种岩性的展布状况,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岩性的解译实质上是指岩类的解译,是解译以某种岩性为主的岩性组合的影像特征。

11题:从酸性到碱性侵入体的成分,颜色与他们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反射光谱曲线有什么对应关系?

岩浆岩的反射率高低、色调的深浅、与岩浆岩的SIO2含量,色率的大小的正比关系非常明显。

岩浆岩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波谱特征,与岩石中铁离子、羟基和水密切有关。在0.9um和1.0um处就存在有二价或三价铁的吸收谷,而在1.4um、1.9um、2.2um及2.5um 处的吸收谷则是长英质矿物液态包体内的水或(OH)吸收造成的。中酸性岩体:反射率最高,浅色调;大型岩基多成圆穹状、纺锤状或边缘不规则的块状。而单个中小型侵入体的岩株、岩枝、岩盘等常成圆-椭圆、透镜状、串珠状或大脉状。

基性和超基性岩体:反射率较低,色调较暗;铁镁质暗色矿物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常因风化退色而使反射率偏高。

火山岩:火山锥、岩熔台地等地貌特征,有时具有较好的成层性。

*12掌握花岗岩、火山岩、脉岩、粗碎屑岩、粉砂岩及粘土岩、碳酸岩、松散沉积物、区域变质岩的解译标志

花岗岩解译标志:具有环形影像特征的穹状山丘,或在中低地区内出现带有剥蚀残丘的丘陵盆地,构成较特殊的影纹图案,由于球形风化和节理冲沟小水系发育的控制,钳状树枝状菱格状环装发育

火山岩解译标志几何形态:比较规则的平面几何形态,缺少层状的影像

特征;具有放射状或环状的水系特征;

主要标志是:

①在图像上岩浆岩体具有比较规则的平面几何形态,

常成圆、椭圆、透镜状、脉状等。

②除少数熔岩外,岩浆岩多数缺少层理影像特征。

③在遥感图像上出露规模较大的侵入岩,常具环状、

放射状等类型的水系,节理或岩脉群。

岩脉重要的解译标志:

1)成群、定向、平行或雁列、共轭、环形、放射状等组合形式特征;单条岩脉多成长条状、链状和透镜状。

2)成群脉岩受区域断裂控制,沿某些区域断裂方向展布

3)花岗斑岩,伟晶岩等长英质岩脉色调浅、抗风化能力较强,常构成线性垄岗、陡壁。辉绿岩,煌斑岩脉色调常较围岩较深,易风化成狭长沟谷,线性槽地。多组暗色调基性岩脉侵入在花岗岩体中。常平行岩体边界。环状脉岩受岩体原生节理控制。碎屑岩呈不规则似层状块状分布风化面多呈不规则花斑状影像上色调不均匀表面水系发育粉砂岩、粘土岩:地貌:馒头山,色调细腻、均匀、水系密度大。碳酸盐岩:潮湿的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一般表现出斑点状、孤峰、石林等岩溶地貌特征,在小比例尺图像上,表现为花生壳纹饰影纹,北方:一般山脊较尖刃,植被水体稀疏,层理不明显。松散沉积物:与所在地的岩性地貌位置有关地貌环境有关。

区域变质岩的主要解译标志有:

1)变质岩石的微地貌、微水系及冲沟的发育,常受劈理、节理的控制。

2)在遥感图像上有时会看到隐约显示的细的纹线构造。

3)区域变质岩区内,有时会观察到很好的大理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夹层并构成垅脊状突起的正地形,绢云母、绿泥石、滑石、石墨片岩、千枚岩的夹层则构成线状的槽、沟地形。色调色彩也和周围变质岩系有差别。

4)风化剥蚀的结果,在遥感图像上,会形成皱纹状,密集的蠕虫状等几何形态的影纹图案,以及环状、弧状构造标志。

5)变质岩系内常常有未变质的沉积盖层不整合其上,或晚期侵入的岩体,脉体,在区域变质岩发育地区,单调的景观显得构造上不协调而格外醒目易于识别。

13对岩脉的解译除了了解岩性及其所在空间的展布状态外,还有什么其它地质意义?地质解译时还会用到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根据交切关系来判断断裂、岩脉、矿脉的新老关系。用构造地质学知识来判明遥感图像上断裂的两盘相对运动。利用不同区域内部的一致特征及不同区域的差异划分不同区域。利用间接解译标志水系的水系分析法等14.简述造成岩性解译困难的原因,要克服这些困难达到岩性解译的目的应注意哪些解译技巧和要领的应用?

由于技术方法的本身的局限性,遥感器的灵敏度,自然界环境条件的千变万化,地质构造破坏,植被与土壤的掩盖等外界因素的干扰,造成岩性解译标志的不稳定性。需要着眼影像特征,立足岩石波普特征,综合利用解译标志和多种解译技术,尽量熟悉地面实况和前人资料

尽量选用多种图像,,仔细观察细微差异,反复实践积累经验。

*15题:简述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不确定,大家再看看)

岩浆岩总解译标志

1.形态标志:圆形椭圆形纺锤形长条形透镜状分支状

2.花纹形态:不具备条带的花纹图案

3.水系特征:有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环状—放射状钳状沟头状水系

4.色调:色调变化很大,由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变化较大,与岩浆中的二氧化硅有关,二氧化硅含量高,色调浅,反射率高;与羟基有关;铁离子有关,在0.9微米和1微米处有Fe2+Fe3+的吸收谷,在1.4,1.9,2.2和2.5微米的吸收谷由羟基决定,在热红外波段吸收谷的位置从9.8—11微米。

中酸性岩解译:

1色调: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高,色调浅,和暗色矿物有关。

2.形态和花纹特征:大型侵入体呈圆形、椭圆形,小型侵入体呈团块状、树枝状。

3.地貌标志:中酸性侵入体抗风化能力强形成正地形。

4.水系:环状—放射状水系、钳状—树枝状水系。

5.图案花纹:斑状、鸡爪状、姜块状

基性和超基性解译:

1.基性和超基性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在大比例尺上图像上,解译效果好。

2.基性和超基性岩体来自岩石圈深部,常和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

3.易风化形成负地形,暗色矿物多,易吸热。

4.在黑白相片上成深色调。

5.风化以后色调变浅。

6.可以伴随航磁资料解译。

4.沉积岩的解译标志是什么?

1.沉积岩解译的重要标志

1)可以用它独有的层理构造所形成的图像特征来解译在图像上呈

朵状(水平岩层)

条带状(直立岩层或地表平坦的倾斜岩层)

折线状(地表被切割的倾斜岩层)。

2)可以根据一些地质构造地貌解译

水平岩层构成方山,尖山

倾斜岩层构成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岩层呈褶皱地貌。

3)由于沉积岩抗风化的能力的差异,造成差异性的风化剥蚀,形成高低不同的垅岗状地貌。

4)沉积岩的色调变化很大,影响因素很多,是因为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及粒度成分变化大而引起的。

5)沉积岩的反射率还与所含的水分有关,水分越大色调越深。

6)沉积岩的反射率还与和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的多少有关。

2.粗碎屑岩的解译

砾石、沙砾石、常见的砂岩,含砾砂岩,抗风化的能力强,脆性岩石,坚硬成层性好,形成正地形,节理、断层发育。。透水性好,水系不发育,密度小,岩层三角面不发育,易崩塌兴城崩塌崖和倒石锥,倒石锥有斑状花纹。

3.细碎屑岩的解译

抗风化的能力低,形成馒头状的山体和浑圆形的山头;

水系密度大,透水性差;

含水色调深暗;

煤系地层可以用热图像来解译,需要弄清成像的时间,白天对煤系地层成像温度

高,色调浅。

4.石灰岩解译

1)首先根据岩溶地貌解译

2)据水系的类型

3)色调呈灰色调

4)石灰岩表面在北方,植被稀疏,在南方植被茂密,林木显示斑点状花纹图

案,色调暗。

5.松散堆积物解译

1)空间分布:分布在低凹的地带或山麓地区

2)在内地多被用做耕地,村镇用地,耕地有田格状花纹,色调由于含水多,色

调暗,并且据色调可以解译出旱田和水稻田。

6.不同成因松散堆积物的解译

主要根据其空间分布的特点、规律去解译

例如冲积物伴随着河流解译

洪积物伴随着冲沟解译

16题:如何进行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解译,如何从遥感图像上分析地层的岩相相变?

1、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解译

上下两套地层在地质历史上有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两套地层呈一定角度相接处是角度不整合的基本概念。

(1)、区域岩性地层单位产状的标志及变化。区域性产状不同的新老两套地层走向线斜交;或同一岩性地层单元沿走向在不同地段分别与产状不同的其他影像单元相接处,接触面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2)、角度不整合两套地层构造型式、构造发育强度、变质特点等不同。其在遥感地质上表现为:线性构造优势方向不同、线性构造密度不同、褶皱组合形式不同,变质与未变质等。

(3)、地质上的上述差异,必然造成地貌景观分区、水系类型、影纹图案和色调色彩等特征的不同。

(4)、形成较早的地质体被较新的岩性地层单元所覆盖。

2、从遥感图像上分析地层的岩相相变

根据某个地层影像的特征变化,尤其是当沿走向方向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时,配合地质资料,可获取区域地层相变的一些信息,但需慎重,因为更多情况下影像特征的变化是自然环境或成像条件引起的。

17题: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影像地层单位的可分程度?选择影像标志层的标准是什么?

影像地层单位可分程度的评价:

1、良好,岩性单元或地层划分可达实际填图单元(按照区域地质调查规范的要求)的80%以上,各种填图单元解译界线精确度达75%以上。

2、较好,在无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可解译率达80%以上,但局部地段较差。

3、中等,地层可解译率低于65%,解译的界线有一定的误差。

4、差或极差,大多数地层界线难于确定影像标志层的选择影像标志层的作用是,用它来追索岩层、岩层在遥感图像上的空间延伸,揭示局部的地质构造,作为影像地层单位的划分标志。

影像标志层的选择,应该具有如下的标准:

1)其上下岩层的色调\色彩反差明显,延续性好;

2)上下岩层的地形地貌差异显著,沿着解译标志层出现陡崖、陡坎、凹谷坡折线岩层三角面等最好。

3)其所处的地层位置,最好是某个地层的界线附近最好.

18题:什么叫做构造解译?构造解译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构造解译的原则是什么?

构造解译是指在遥感图像上识别、标绘和分析各种构造成分的存在标志、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和交切关系及其地质成因。

?构造解译的具体内容:

1、解译各种构造形迹的形态和尺度;

2、判断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和类型,量测构造要素的产状。

3、分析各种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组合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4、编制构造解译图。

解译基本原则:

1)结合所研究构造形迹的规模,收集相应比例尺的遥感资料;

2)多时相、多波段、不同种类的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

3)应用各种地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4)遵循构造地质学的原理和基本理论,从构造总体轮廓、区域构造构架入手,分析具

有代表性的单个构造,或者分区、分构造层进行解译研究,最后分析各种构造形迹间的组合关系和分布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19题:简述不同产状的岩层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地貌及图像特征?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度的岩层为水平岩层或近水平岩层;在平坦地区,由于地形剥蚀,切割轻微,地表通常只出露最上部岩层,因而在影像上色调、水系、影纹等影像特征较为单一而均匀;在地形遭受强烈切割区,下伏岩层被剥露,较新的岩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而较老的岩层岀露在山谷、冲沟等低洼处,影像上表现为不同色调或微地貌条带围绕山体或山梁呈封闭的同心环状、贝壳状、花边状等影纹图案。

直立岩层:倾角大于80度。遥感影像上表现为不同色调或微地貌组成的平行的直线状或弧线状条带,这些条带仅受岩层走向控制而不受地形起伏影响,可穿越沟谷、水系,沿着自身走向延伸。坚硬直立岩层常形成两坡对称的平直的山脊等或脊垅状地形;而软弱岩层则形成平直的沟槽洼地,两者组合成“肋状”地形。

倾斜岩层:倾角在5-80度之间。地势平坦区,因未受侵蚀切割或切割微弱,在遥感影像上表现出与直立岩层相似的影像特征,较难判断其倾向或倾角;在地表遭受强烈切割区,影像上表现为不同色调或微地貌条带组成的一系列平行折线状、锯齿状、弧线状等,成条带状、垅脊状或单面山地形。

20题:什么叫做岩层三角面和倾向坡(顺向坡)?其影像特征如何?影响其影像特征的因素有哪些?图示中心投影中影像畸变对岩层三角面影像特征的影响。

岩层三角面是指在遥感图像上同一倾斜岩层地表露头线上的最高点(山脊点)和与之相邻两个最低点(河谷点)相结而成的一个假想三角形平面。岩层三角面是岩层风化剥蚀岀露的实体上三点连接而成的面,所以这个三角面的产状可以代表岩层的产状,是在遥感图像上判断岩层产状的最佳标志。其形态受岩性和地表侵蚀形态的影响,遥感图像上可以是三角形、熨斗形、半圆形、半月形、梯形等,多个岩层三角面常沿岩层倾向形成叠瓦状影像,沿岩层走向断续相连形成锯齿状、波浪状、不规则的折线状。

顺向坡是单斜构造(包括单面山、猪背岭等,指在一个地区内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大致相同的一套倾斜岩层)上顺岩层倾向形成的缓坡,与岩层相反的方向形成陡坡,称逆向坡。倾向坡上支流长而稀疏,次级冲沟稀少;反倾向坡上支流短而密,且在岩层层理方向发育密集的次级冲沟。岩层软硬差异会造成倾向坡逆向坡反转,辨别时需注意。可据以上特征对顺向坡进行识别。

21题:在遥感图像上测量岩层产状有哪几种方法?

对于中心投影造成的像点位移会对测定的产状有影响,没有位移的点为像底点,所以应尽量用像底点附近的三角面来测定产状。

?走向:同一岩层面两高程相同点的连线方向;

?倾向:背向岩层三角面的顶点;

?倾角:与三角面顶角的大小成正比

?倾向根据三角面尖端指向近似判断一般地形条件—三角面山脊点高于山谷点

三角面山谷点尖端—倾向山高坡陡—三角面山脊点低于山谷点三角面

山脊点尖端—倾向

倾角

主要借助岩层三角面形状随地形和岩层倾角变化规律确定

关键:山脊点夹角大小大—陡小—缓

中心投影性质:受中心投影性质影响,航片上不在像底点处的岩层三角面影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歪曲确定岩层产状—选用像底(主)点处且与岩层走向一致的辐射线上岩层三角面的形态和山脊点夹角—判断倾向和倾角

22题:褶皱构造解译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背斜、向斜有哪些解译标志?哪些较为常用、可靠?褶皱转折端的影像特征如何?

褶皱构造解译的基本任务

1、确定褶皱构造的存在;

2、分析褶皱构造的形态类型和地质背景,并将其归类(穹隆构造、构造盆地、短轴褶皱、线状褶皱等类型中的一种);

3、研究褶皱的内部构造和组合形态特征(两翼地层的产状及对称性、褶皱转折端产状、推断褶皱轴面和枢纽的产状,并确定褶皱类型、根据组成褶皱岩层的倾向和新老顺序确定褶皱的性质);

4、研究褶皱构造与其他构造的关系并分析褶皱构造的形成机制。

背斜,向斜的解译标志:

背斜构造两翼岩层三角面尖端指向相对,两翼单面山顺向坡向外倾,顺向坡水系向外流且对称分布,且其核部多形成纵向或横向张节理,翼部形成扭性节理;向斜构造则与之相反。应该是根据三角面来判断比较可靠。

转折端的影像特征如下:

呈带状弯曲影像特征的岩层,同时具有岩层三角面的产状有规律的偏转,构成马蹄形、弧形等几何形态。

23题:判断褶皱类型的影响标志有哪些?如何进行判断?

1.形态标志

2.构造地貌指示标志

3.影像特征相近的岩层对称重复出现

4.岩层三角面及单面山地形标志

5.转折端的标志

6.横切褶皱轴的河谷地带的地层条纹条带的形态学标志

7.褶皱内部节理,裂隙的组合模式的标志

8.水系标志

判别标志

对称性为褶皱的重要的特征,故在遥感图像特征表现为:岩层相近的岩层对称出现,侵蚀地貌形成的U-V型曲线。猪背岭,三角面,单面山也为识别褶皱的一大重要特征。由于组成褶皱的岩层岩性的差异,抗风化能力强弱导致在遥感图像常出现封闭的曲线,如圆和椭圆等。褶皱的几何特征的如转折端的特征,马蹄形,弧形是强有效的手段。褶皱作为一种地质构造现象将会对水系产生的重大的影响,如对称状水系,格状放射状水系较为常见。

24题:紧密型褶皱组合、宽展型褶皱组合、平缓型褶皱组合、弯转型褶皱组合各自的图像特征如何?

1.阿尔卑斯褶皱组合(紧密型褶皱组合)的基本特点是在遥感图上表现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紧密状条带图案,它有一系列互相平行,定向排列,延伸很长而又呈紧密的线状褶皱以及复式褶皱组成。

紧闭型褶皱在地貌上多表现大致平行的水系,水系严格受到构造的平行的控制水系组成高山深谷地貌。

2.侏罗山式褶皱组合(宽展型褶皱组合)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疏密相见的平行条带状图案。

宽展式褶皱在地貌上表现为一组平行的直线的状山脊,山地之间的距离的距离较大,地势相对平缓,多数为顺地形,其水系多受构造控制,干流基本平行与褶皱轴方向。3.日耳曼式褶皱(平缓型褶皱)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单个出现或零散分布的椭圆形,同心圆形等环带状的影像。

穹窿在地貌上常表现缓缓隆起的孤立的高地,其上发育放射状水系,穿越穹窿的河流多成深曲河流;构造盆地发育多为向心状水系。4.弯转型褶皱组合包括帚状褶皱,弧形褶皱,‘s’型褶皱。它们在遥感影像上有特殊的组合图形,其特点是平面上具有明显的转弯形态,一般规模不大;多发育在刚性的地块周围或大的扭动构造两侧,系受压扭构造的两侧,系压扭或扭应力场作用所致。

25题:简述叠加褶皱构造的图像特征及识别叠加褶皱的主要途径。

叠加褶皱的图像特征:穹窿-盆地型式、钩状褶皱犁式、新月型-蘑菇状褶皱型式。识别叠加褶皱的主要途径是追踪影像标志层,分析早期褶皱轴线的变形特征、复杂的影纹特征。在高级变质岩区主要靠辨认呈断续分布的细线纹所代表的面理和线理的变形、弯曲、有规律交切等特征来识别叠加褶皱。

26题:什么叫线性形迹?什么叫线性构造?解译断裂构造时最常用的解译标志有哪些(直接和间接的)?如何利用这些解译标志?

线状形迹:指在遥感影像上由色调或地形地物所显示的沿空间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展布的直线状或微弯曲的线状影像特征。线性构造: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解译断裂构造时最常用的直接解译标志有1》岩性地层标志,2》构造标志,间接解译标志1》色调标志2》地貌标志3》水系标志4》土壤、植被标志5》岩浆及热液活动标志5》综合景观标志。

27题:如何利用遥感图像的影像特征来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及力学性质。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定:

1.不同色彩\色调或微地貌特征显示的地质体的错位。

2.能够指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牵引构造、派生构造。

3.水系、水文网的扭曲、错动

4.根据断层两盘褶皱核部的宽窄变化判断。

5.平原区隐伏断层可以根据断层两侧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厚度以及含水性特点判断断层的升降运动。

力学性质分析:

1.压性断裂:压性断裂的断层线多呈似正弦曲线的舒缓波状形状,其延伸远,总的走向也较稳定。

2.扭性断裂:扭性断裂的露头线多呈窄而平直的如刀刃的直线状影像,其走向稳定、延伸远,可以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而保持直线状形态。

3.压扭性断裂:压扭性断裂兼具压性与扭性断裂的性质,其不同之处在于①压扭性断裂常有一条较明显的主干断裂。②压扭性断裂具有扭动性质,常成燕行式排列③压扭性断裂带两侧有时会出现共轭扭裂面,但两组扭裂发育程度不一定相等。④压扭性断裂旁侧常可见到地质体、地貌的水平错移和牵引构造等现象。

4.张性断裂与张扭性断裂:张性断裂带的断层线常呈线状或锯齿状,宽窄变化比较大,平面上一般延伸不远,断裂出现或燕行状排列

28题:简述隐伏构造及活动构造、环状构造的影像特征及解译方法。

环状构造的影像特征呈现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弧形、蠕虫状、舌状、透镜状、菱形等,构造边界或清晰或模糊。环状构造的解译主要依据环状或弧形展布的沟谷和山脊,可由单一的沟谷或山脊构成环形构造,也可由二者共同构成。此外还可根据色调、地貌、

水系、植被、影纹等特征或其复合类型对环形构造进行解译,将其识别出来。

隐伏构造是指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所覆盖,或隐伏在表层基岩下面的地质构造。隐伏断裂构造大多都以色调、地形、植物等标志的面状或线状影像特征,可根据两侧色调、地形和植被的差异而将其与周围地貌区别开来。隐伏褶皱构造在影像上常以色调、水系或微地貌显示,在色调上以不同的色、形显示,可具同心圆状的环、椭圆、半环状的色带,或不规则的的条带状褶曲,一般背斜色带窄、向斜色带宽。在水系上常呈放射状、环状、向心状或弧形。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分布范围也与隐伏褶皱构造有一定联系,如在隐伏储油构造区,喜烃类植物生长轮廓与构造形状基本一致。可根据以上特征对隐伏褶皱进行解译。隐伏断块和岩块影像上以多边形或环状线性显示,可呈现色调差异。水系上影像特征呈角状、直线状、弧形(在活动强烈的构造上升区尤为明显);埋藏较深、影像较模糊时,可根据计算机图像处理增强信息,结合航磁等进行解译。

活动构造是指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包括断裂、隆起和拗陷。断裂可出现在地貌景观的分界线上,呈断层崖、洪积扇、热泉、火山口、湖泊、沼泽等线性排列的影像特征;在水系上可为水系控制的异常点,如水系交叉点、分流点等呈线状排列,河流的宽窄突变等;在色调上也呈现差异,埋藏浅或活动强烈的构造色调浅,反之则深;另外也是地震活动带或近代火山活动区;可据此将断裂解译出。隆起包括断块隆起、阶梯状隆起、掀斜隆起、穹状隆起,断块和阶梯状隆起受活动断裂控制,边界清楚,呈长条状、块状、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地貌上山脊走向稳定,水系呈梳状,山麓交互地带发育断层崖和洪积扇;掀斜隆起由大面积不均匀抬升而形成,在遥感影像上河流向一侧迁移,河谷深切,呈直线形,河曲不发育,而另一侧洪积扇呈带状分布;据此可对隆起进行解译。拗陷常发育在活动断裂带之间,地形上呈盆地湖泊等,形状复杂,有三角形、槽形、多边形、菱形、新月形、纺锤形、菱形、斜列式等;水系呈向心状、辫状,河流宽阔,河漫滩、牛轭湖、沼泽发育;色调较浅;可根据以上特征对拗陷进行解译。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2020年咨询继续教育航测遥感100分试卷答案

2020年咨询继续教育 航测遥感100分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以下哪个测绘产品不属于正摄投影:() A.摄影像片 B.地形图 C.正射影像图 D.数字表面模型的正射高程渲染图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2.当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执行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任务时,在做航线设计时,其点云密度和高程模型格网间距应符合:() A.点云密度大于32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25m B.点云密度大于16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5m C.点云密度大于4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1.0m D.点云密度大于1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2.0m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 A.叶绿素吸收(0.4-0.76m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于绿色波段(0.55 mm ),两边(蓝、红)为吸收带(凹谷) B.植被叶细胞结构产生的植被特有的强反射特征(0.76-1.3 mm),高反射,在0.7 m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至1.1处有峰值 C.水分吸收(1.3-2.5 mm),受植物含水量影响,吸收率增加,反射率下降,形成几个低谷 D.在蓝绿光波段有较强的反射,在其他波段都有较强吸收,尤其是近红外波段,几乎被全部吸收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4.城区航空摄影时,为减少航摄像片上地物的投影差,应尽量选择()焦距摄影机。 A.短 B.中等 C.长 D.可变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激光雷达测量的多次回波技术是其对植被有一定穿透性的这一优势的基础,目前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最高可以支持的回波次数为:() A.1次 B.3次 C.5次 D.无穷次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6.目前数字高程模型的主流形式为()。 A.规则格网的DEM B.不规则三角网DEM C.Grid-TIN混合形式的DEM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7.一台激光扫描仪在950米相对航高、60度视场角下采用300KHz的激光脉冲频率(PRR),如果每个脉冲平均记录2次回波,那么该设备每秒采集的激光点数量可达到:() A.30万 B.60万 C.90万 D.120万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三种方法中,误差方程直接对原始观测值列出,严密,但计算量大。同时因为非常方便引入非摄影测量附加观测值,如POS数据,从而成为目前主流的空三算法是()。 A.航带法 B.独立模型法 C.光束法 D.区域网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常用的Canon 5D MarkII为例,其主距为35mm,像元大小为6.4微米,那么547米相对航高时,其水平航摄获取影像的地面分辨率为:()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就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与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根据您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就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就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就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 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 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她因素的影响。 6、谈谈您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与表现

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与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就是指能够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就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她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就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与心滩的形态特征,就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就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与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与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与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与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中国矿业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B) 一、名词解释(15): 1.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 3.传感器定标 4.方位分辨力 5.特征变换二、简答题(45)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 7.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8.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9.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 三、论述题(40) 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B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遥感复习题详细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10) 1电磁波谱:把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所得图谱 2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地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3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4紫外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其中,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5可见光遥感:可见光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0.76微米)之间的遥感技术 6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0.76——1000微米)之内的遥感 7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1-1000mm)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技术 8镜面反射:光滑平面的反射波有确定方向,满足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反射称为镜面反射 9漫反射:粗糙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漫反射,当表面粗糙度h与入射电磁波波长λ同数量级时尤为明显 10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h中等(相对λ而言)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11瑞利散射:q < 1,当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r<<λ,∝1/ λ4,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对可见光影响较大。 散射系数k r 12米氏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系数k ∝1/ λ0~λ1,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气溶胶等引起,主要为向前 m 散射。 13非选择性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r>>λ,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14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5线性构造: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包括:1 各种直线状或微弯的弧线状的地质界线2 断裂构造成因的线性构造3 线状应变带4 由地形、影纹结构或色调的线状变化反映出来的、暂时无法确认其具体地学成因的线性形迹) 16反射率:地物反射辐射与入射总辐射的比值。(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100%,与波长、入射角、物体电学特性、表面粗糙度和质地有关) 17地物反射波谱:为表示地面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2014——2015年度《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 (命题:2011级土管系)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①遥感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应用领域 ②电磁波及遥感的物理基础 ③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第二章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图像的表示形式 2.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 3.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 4.数字图像处理的系统 考题: 第一二章(A卷) 1.电磁波谱中(A)能够监测油污扩散情况,(D)可以穿透云层、冰层。(2分) A.紫外电磁波(0.01-0.4μm) B.可见光(0.4-0.76μm) C.红外电磁波(0.76-100 0μm) D.微波电磁波(1mm-1m) 2.遥感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2分) 3.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格式包括BS、BIL、GeoTIFF。(1分) 4.遥感传感器由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几部分组成。(2分) 5.地图数据有哪些类型?(3分) 答:DEM 数字高程模型 DOM 数字正射影像图

DLG 数字线划图 DRG 数字栅格图 6.何谓遥感?遥感具有哪些特点?(5分) 答:遥感,即遥远的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特点: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④其他特点: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等. B卷 1.绿色植物在光谱反应曲线可见光部分中的反射峰值波长是( B )。(1分) A 0.50μm B 0.55μm C 0.63μm D 0.72μm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数据源包括多光谱数据源、高光谱数据源、全色波段数据 源和SAR数据源。(3分) 3.数字化影像的最小单元是像元,它具有位置和灰度两个属性。(2分) 4.函数I=f(x,y,z,λ,t)表示的是一幅三维彩色动态图。(1分) 5.遥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4分) 答:资源调查应用 环境监测评价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全球性宏观研究。

2016年咨询师继续教育遥感试题94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当前民用最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WorldView-3的星下分辨率可以达到:() A.0.61米 B.0.50米 C.0.31米 D.0.25米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航测法成图的外业主要工作是()和像片测绘。 A.地形测量 B.像片坐标测量 C.地物高度测量 D.地面控制点测量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城区航空摄影时,为减少航摄像片上地物的投影差,应尽量选择()焦距摄影机。 A.短 B.中等 C.长 D.可变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根据《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规定,无人机飞行高度应高于摄区内最高点()以上。 A.50m

B.100m C.150m D.200m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常使用民用单面阵相机作为摄影测量传感器,以下设备中不属于单面阵相机的设备为:() A.Canon 5D MarkII B.Sony A7 R C.UltraCamD(UCD)相机 D.Pentax 645Z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分布主要位于:() A.X射线波段 B.可见光波段 C.红外波段 D.微波波段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7.扫描条带两边的点密集,而中间的点少的激光雷达扫描方式为:() A.摆动扫描镜 B.旋转正多面体扫描仪 C.光纤扫描仪

D.隔行扫描仪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8.航摄比例尺S的计算公式为:() A.S=摄影机主距/相对行高 B.S=摄影机焦距/相对行高 C.S=摄影机主距/绝对行高 D.S=摄影机焦距/绝对行高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9.辐射分辨率越高,表达景物的层次能力越强,所需的存储空间也越大。一个8-bit 的传感器可以记录()级的亮度值。 A.8 B.64 C.256 D.512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0.摄影测量共线方程是按照摄影中心,像点和对应的()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几何条件构建的。 A.像点 B.模型点 C.地面点 D.定向点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遥感复习题(学生用最终版)

《遥感导论》复习题(共计152题) 一、名次解释(2-3分每题) 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 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地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 大气窗口。 3、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高光谱遥感: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 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空间定位系统: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 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6、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 的最小单元。 7、遥感影像地图: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 状况的地图。 8、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机构成电磁波谱。 9、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 管理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和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10、加色法:红绿蓝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的方法。 1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为黑体。其特点是吸收率为 1,反射率为0。黑体具有最大发射能力。自然界不存在完全的黑体,黑色烟煤被认为最相似。 12、航空摄影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13、“红移”: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接受的光波频率比其固有频率低,即向红端偏移。 14、数字地球: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表示。 15、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6、比值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之比。 17、辅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8、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9、减色法:从白光中减去一种或几种光,形成彩色。 20、邻域增强:根据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改变各像元的数值,获得新图像,从而突 出某些信息的方法。像元的亮度值不再由它自己决定,而是由它和周围像元共同决定。 21、判读标志:在遥感图像上,不同的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识别各种 地物的依据称为判读标志。 22、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23、距离分辨率:分辨垂直于飞行方向上两个目标点的能力。 二、填空题(1分每题) 1、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 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五部分。 2、遥感中较多的使用可见光、红外、微波三个波段。 3、遥感图像的分类依据是地物光谱特征。 4、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特征有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 图型相关布局。

环境遥感试卷

试卷一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 1、“遥感”(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在一定距离以外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2、遥感信息的三个物理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红外波段在植物遥感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近红外区的反射是受叶内复杂的叶腔结构和腔内对近红外辐射的________控制,以及近红外光对叶片有近50%的____和_____的原因。 4、植物的发射特征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谱段。植物在热红外谱段的发射特征,遵循__________定律,与植物温度直接相关。 5、土地覆盖是“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_____________,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过程。 6、遥感图像的分类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7、土壤热通量指土壤_____________,与热流方向的土温梯度、土壤热容量、热扩散率成______,对土壤蒸发、地表能量交换均有影响。 8、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水体可见光反射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3方面的贡献。 9、海洋的微波辐射取决于2个主要因素:一是海面及一定深度的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10、遥感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__________,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___________,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遥感信息,是指以__________为载体,经介质传输而由航空或航天遥感平台所收集到的反映地球表层系统现象的空间信息。 A 光 B 电磁波 C 光和电磁波 D 光或电磁波 2、遥感信息中最基本的几何单元是像元(pixel),每一个像元所载的信息是_________。 A 灰度 B 反射率 C 辐照度 D 辐亮度 3、____________是叶子健康状况最灵敏的标志,它对植被差异及植物长势反映敏感,指示着植物光合作用能否正常进行;_____________被植被叶绿素强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它是光合作用的代表性波段。这两个波段数值的不同组合,是植被指数的核心。 A 紫外波段、可见光绿波段 B 近红外波段、可见光红波段 C 绿光波段、可见光黄波段 D 黄光波段、可见光红波段 4、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叶子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_____,叶 肉细胞间隙数增加,可见光反射率_______,而近红外反射率__________。 A 增加、降低、升高 B 降低、增加、升高 C 升高、增加、降低 D 降低、降低、升高 5、可见光——红外力法,主要利用土壤及土壤上覆植被的光谱__________来估算土壤水分。 A 发射特性 B 散射特性 C 反射特性 D 光谱特性 6、水面入射光谱中,仅有____________才透射入水,其他波段的入射光或被大气吸收或被水体表层吸收. A 可见光 B 微波 C 红外C 紫外 7、微波谱段适合于海洋遥感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 A 微波在水中穿透能力强 B 微波具有穿云破雾的能力 C 微波的辐射分辨率高 D 微波的光谱分辨率高 8、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 A 飞机、陆地卫星、宇宙飞船 B 宇宙飞船、陆地卫星、飞机 C 陆地卫星、飞机、宇宙飞船 D 陆地卫星、宇宙飞船、飞机 9、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__________。 A 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 B 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D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10、在遥感影像上,湖泊、河流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 A 红色 B 灰白色 C 深蓝色或蓝黑色 D 浅蓝色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 1、遥感反映的土地信息仅仅是地表的综合特征。() 2、在利用遥感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时,遥感图像的像元是随着地物的成分、纹理、状态、表面特征及所使用的电磁波段的不同而变化。() 3、清水,在近红外、短波红外部分几乎吸收全部的入射能量,反射能量很小。这一持征与植被和土壤光谱形成十分明显的差异,因而在红外波段识别水体较容易。() 4、海水的电学性质是由海水表层物质组成及温度所决定的。() 5、声波可以使海洋遥测水深的范围有所扩大,激光在水中传播性能更好可以克服遥感在深度上的局限。

摄影测量与遥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比例尺 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 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 之比。由于影像片有倾角,地形有起伏,所以摄影比例尺在像片上处处不相等。一般指的摄影比例尺,是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一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 之比,称为摄影比例尺1/m 2.像片倾角 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 ,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 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4.旁向重叠 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5.摄影基线 控制像片重叠度时,是将飞机视为匀速运动,每隔一定空间距离拍摄一张像片,摄站的间距称为空间摄影基线B 。 6.像平面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x ,y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7.像主点 相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8.内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 及像主点o 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0 0,y x 9.外方位元素 外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10.空间后方交会 已知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并量测出相应的像点坐标,则可根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称为空间后方交会。 11.中心投影变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