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独创的餐具。用筷子吃饭,不仅结束了人类用手抓食的历史,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次革命。历经几千年的岁月洗礼,筷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随相伴,逐渐由简单的就餐工具演变为可以使用、馈赠、研究、欣赏、收藏的艺术品,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但筷子的这种文化性与艺术性,跟现在人们常用的一次性筷子水火不容。至少可以这样说,目前这些以木材为材料,不卫生或故意不卫生的一次性筷子,是对筷子文化的亵渎和背叛。

这么说,显得我对一次性筷子很有偏见。其实恰恰相反,我在日本电影里第一次看到一次性筷子和餐盒时,很为日本人对餐具的改革兴奋过一阵,以为我一向懒得刷筷子洗碗。

大概就是因为使用方便,一次性筷子后来又传到中国港澳台地区。不过,这东西在中国大陆的流行,却是因为一场病毒传染。

1988年的1月,上海有人生食了不干净的毛蚶而感染上甲型肝炎,又在不经意间传染给他人,一场来势凶猛的甲肝病毒在沪上持续蔓延了三个月,感染者近30万,死亡11人。由于当时的信息极不透明,满街的传闻和流言引起全国性的恐慌。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除了宣传预防甲肝的知识,不少单位还给职工发放消毒液。而餐饮业为了防止病从口入,将原来为食客提供的筷子改为一次性筷子,而且国营饭馆还向顾客收取一分钱的筷子钱。

终于用上一次性筷子了,酷爱下馆子的我当时还有点兴奋。可是,不用不知道,用了才知道,这东西实在是不怎么好用。究竟怎么不好用,相信用过传统筷子又用过一次性筷子的人都知道。

说回来,一次性筷子在中国大陆的流行是为了大众卫生。在当年甲肝大爆发的危急时刻,一次性筷子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不得而知,能知道的是,一次性筷子非但越来越不卫生了。在许多中小餐馆后来不再对一次性筷子收费,并且成了唯一提供给食客的筷子后,某些餐馆为了节约成本,专门采购小作坊生产的一次性筷子,而那些小作坊老板为了提高利润,竟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无视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标准及工艺要求,给到中小餐馆的就餐者造成诸多健康隐患。其中,由于生产的一次性筷子需经过硫磺熏蒸、双氧水漂白、滑石粉打磨等化学处理,将严重损害长期使用者的呼吸功能、消化功能。

问题还不止如此,有资料说,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除了使用方便,一次性筷子几乎一无是处,但由于国家没有强制性措施,各地餐饮业还在大量使用。对此,无

奈的消费者也只能各想奇招,尽可能减少一次性筷子对自己的伤害。最常见的一招就是将一次性筷子放在茶水里浸泡,这法子充其量也就是心里安慰,没听说浸在木纹里的硫磺、双氧水和滑石粉能用水泡出来的,所以,要想阻止一次性筷子可能带来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用。

可恶的一次性筷子为什么还在大行其道?

依我说,可恶的不是一次性筷子。






近年来禁止一次性筷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原因有二:一是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二是不卫生.与你辨论的对方会从这两个方面来“进攻”,你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反驳。
一次性筷子究竟有没有浪费资源?答案是否定的!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原料一般是含油脂较少的毛竹、白桦、杨树和废木的边角料。有专家指出,我国的竹林分布较广,产量也大,可再生性强,因此一次性竹筷的发展空间很大。桦树、杨树等速成丰产林,种了不用,等于浪费资源,而一次性筷子提供了一条合理的利用开发途径。因此,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既没有占据林木资源深加工的份额,又以极低的成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近450亿双,耗材仅130万立方米。同时生产一次性筷子给林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只要不过度砍伐,做到合理利用、科学生产,生产一次性筷子未尝不是一种利用资源的合理形式。
其次,一次性筷子到底够不够卫生?这是直接关系消费者健康的头等问题。合格的一次性筷子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可以放心使用。大多数中低档餐饮业选择一次性筷子,说明使用它的成本比使用其他筷子的低。一般筷子在清洗、消毒、码放过程中难免有污染,总体上的卫生情况可能还不如合格的一次性筷子。而且使用一般筷子,餐馆除了要支付购买成本,还要支付清洁剂、水电、人力等多项成本,平均到每双筷子上已经超过购买一双一次性筷子的价钱。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随身携带筷子很不方便,用过的筷子不能马上清洗,油腻腻的更加让人难以接受,而使用餐馆提供的一般筷子又担心消毒不严格,所以大家都青睐随用随扔的一次性筷子。
“现在的一次性筷子市场是供需两旺。”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原司长、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筹备组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寇教授介绍说,“总体来看,一双一次性筷子包括加工成本不会超过3分钱。只要改进卫生生产条件,一次性筷子在很长时期内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而在一些中小型饭店,快餐厅,对于他们的成本、消毒环境来说,供应一次性筷子是完全必要的。”而且用过的一次性筷子还可以回收制作纸制品,如

果餐馆集中收集和处理废弃的一次性筷子,算下来成本会更低廉,既利于餐饮业主和消费者,也利于循环利用资源。

你要仔细研究以上的材料哦,它们可以帮到你的。O(∩_∩)O~








一次性筷子的利于弊2007-06-25 15:24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有很多,我们今天就先聊一聊一次性筷子吧! 很多人以为一次性筷子比较卫生、安全,因此出外就餐只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殊不知,一些外表看起来白净的一次性筷子由于留存有用来“美白”的二氧化硫,其危害远大于消过毒的非一次性餐具。

正规厂家生产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用经过特殊加工。但是一些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看上去“肤色”就较黑,为给筷子“美白”,一些不法分子会用硫磺熏蒸漂白。 经过硫磺气体漂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成分,而且二氧化硫遇冷会凝固。因此,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导致许多疾病。

据调查,一次性筷子隐藏三大危害: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一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道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 一次性筷子 的确方便,但卫生不达标、浪费林木资源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多麽惊人得数字啊!它能使一个大国濒临灭绝;它能使生态不平衡 ;它能造成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
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少用一次性筷子,使我们的祖国重换容颜





使用一次性筷子利大于弊?


今天在职研究生学位班的评论课,讲的是“新闻评论与说服性传播”。其实我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研究,只是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思考。我寄期望于:引用传播学的一些方法拓展新闻评论的研究;从说服传播的一些角度来分析评论文本。

今天着重讲的内容,一是“两面提示”的说服效果,二是“精心的可能性模式”。无非介绍国内外几部传播学专著和教程。但是,当我引导同学针对一篇新闻评论对自己的说服效果进行表述和讨论时,我却发现:大家在对“两面提示”效果的讨论中,恰恰实践和

印证了“精心的可能性模式”。

我给大家看的作品,其实是不久前本科生的一篇习作《对一次性筷子该判死刑吗?》。这篇文章在课堂上引起了明显的,却完全不同的说服效果,也使我发现了完全不同的阅读与接受方式。

先看这篇文章:

对一次性筷子该判死刑吗?

截止今日(2007年10月24日),北京市发起的抵制一次性筷子倡导自带筷子的“筷行动”已进行半个月,至今没有一家餐饮企业主动加入该联盟,承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原因是消费者不愿意自带筷子而习惯性使用一次性筷子。因此,“筷行动联盟”计划用半年时间,通过媒体宣传、消费者监督的方式,说服2000家餐厅逐步停止提供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真的该被判死刑吗?

近年来禁止一次性筷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原因有二:一是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出口到日本等国家等于为其他国家牺牲中国的森林;二是不卫生,成型的筷子要经硫磺熏,熏不白的还要使用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对人体伤害巨大。另一方面,一次性筷子的优点也是不可抹杀的——方便、廉价,这是很多消费者明知它不够卫生却依然选择它的最主要的原因。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使用一次性筷子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首先,一次性筷子究竟有没有浪费资源?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原料一般是含油脂较少的毛竹、白桦、杨树和废木的边角料。有专家指出,我国的竹林分布较广,产量也大,可再生性强,因此一次性竹筷的发展空间很大。桦树、杨树等速成丰产林,种了不用,等于浪费资源,而一次性筷子提供了一条合理的利用开发途径。因此,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既没有占据林木资源深加工的份额,又以极低的成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近450亿双,耗材仅130万立方米。

而出口日本的木竹一次性筷子共包括天削、利久、元露、小探等4大种类,其中天削的原料为松树,但是出口量占不到20%,其余均为桦木和杨木,又以14至22公分的中小径原木为生产标准,原因是这类大小原木不适合加工成家具等其他用途。林区工人普遍感觉,生产出口一次性筷子,是利用资源,而不是浪费资源。目前形成规模的一次性筷子生产基地只有东北和内蒙林区,其他均为散形分布,整体来看是出口养活企业。

我们天天喊着保护森林,可是林业生产也是我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一次性筷子给林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只要不过度砍伐,做到合理利用、科学生产,生产一次性筷子未尝不是一种利用资源的合理形式。

其次

,一次性筷子到底够不够卫生?这是直接关系消费者健康的头等问题。合格的一次性筷子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存在一些利欲熏心的作坊式生产商,生产条件差,库房简陋,导致市面上流通着卫生不达标的一次性筷子,这种筷子对人体是有害的。大多数中低档餐饮业选择一次性筷子,说明使用它的成本比使用其他筷子的低。一般筷子在清洗、消毒、码放过程中难免有污染,总体上的卫生情况可能还不如合格的一次性筷子。而且使用一般筷子,餐馆除了要支付购买成本,还要支付清洁剂、水电、人力等多项成本,平均到每双筷子上已经超过购买一双一次性筷子的价钱。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随身携带筷子很不方便,用过的筷子不能马上清洗,油腻腻的更加让人难以接受,而使用餐馆提供的一般筷子又担心消毒不严格,所以大家都青睐随用随扔的一次性筷子。

“现在的一次性筷子市场是供需两旺。”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原司长、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筹备组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寇教授介绍说,“总体来看,一双一次性筷子包括加工成本不会超过3分钱。只要改进卫生生产条件,一次性筷子在很长时期内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而在一些中小型饭店,快餐厅,对于他们的成本、消毒环境来说,供应一次性筷子是完全必要的。”而且用过的一次性筷子还可以回收制作纸制品,如果餐馆集中收集和处理废弃的一次性筷子,算下来成本会更低廉,既利于餐饮业主和消费者,也利于循环利用资源。

那么说到底,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前提是——够卫生。只要生产商能够保证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一次性筷子,我们没有理由禁止这种快节奏社会的产物。但是,它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呢?如果一般筷子能够达到像学校、机关食堂的那样卫生,消费者也许会转而使用一般筷子。从餐饮业主的角度来说,他们必然倾向于选择成本低的,以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似乎一次性筷子还是占有一定优势,因为我们不能忽略使用一次性筷子所节约的时间成本。只要生产环节、回收环节做到位了,一次性筷子就如同麦当劳的纸盒子一样,没有人会站出来反对麦当劳用纸盒装食品不环保不卫生。



读过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普遍认为,它采取的是“两面提示”的方法。有两位同学表示他们被说服了,因为这篇文章中展示了他们以前所不知道的论据,以支持使用一次性筷子;而文章中出现的反对一次性筷子的理由,都是他们以前就知道的。

但是,李微微同学表示她没有被说服。她的一个理由是:文中谈到的一次性筷子的优势是成本低,每支不超

过三分钱。但那是在的不卫生条件下的生产成本,如果提高了卫生标准,是不是仍然比一般性筷子的使用成本低?文章中没有说到。另一个理由是,文章中一个地方提到“有专家指出”——却没有说出专家的姓甚名谁。

金晨晨同学在单位就身体力行地倡导午餐盒饭自带筷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由于同事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单位提供的午餐盒饭目前不配一次性筷子。显然,她是一个位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坚定立场,难以被说服的人。她指出:那篇评论在前面以“两面提示”的方式指出了一次性筷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难免有毒的反面观点,但在后面却没有对此进行回应。这个细心的文本观察,可能以她原有的坚定立场相关。而其他同学则忽略了这一点。

田宗仙的发言也指出了上面由李微微、金晨晨各自提到的那两点。她把这归因于自己在媒体工作,有着一定的媒介素养。

孙大烨同学是学林业的,他对这个问题以前就有所关注和积累。他简单表示:这篇文章不可能说服我,因为我有自己的材料。——这个“受众”太特殊了。我决定暂时把他“踢出去”。

张涵同学说:这篇文章是面对大众的,而大多数人不可能像我们坐在这里的同学那样,有的有着专业的知识背景,有的有着一定的媒介素养。所以,我想,许多人还是会被说服的。

国际广播电台的袁晰说他也没有被说服。我问为什么?他说:我读所有的文章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我笑问:“那么,任何一篇文章都不会说服你吗?你就不会有一种情况被说服吗?”他说,那要看具体情况和条件。

刘毅的发言特别有意思,她实际上描述了在她自己在这个课堂上被“反复说服”的过程:她说自己本来对于使用一次性筷子,看法就不是很确定,这篇文章把她说服了,但后来听到李微微、金晨晨的观点,特别是当孙大烨亮明专业背景,自己又被他们说服了——她的坦诚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

显然,那篇文章的不同的说服效果,与它展示的论据,特别是数据有关,也与在场的每一位接受者的原有观点、知识背景有关。更与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方式有关。后者正是传播学理论中“精心的可能性模式”所着重揭示的。这个理论认为:

精心的可能性模式认为,对待态度改变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抓住主要问题的路线(the central route),一种是考虑枝节问题的路线(the peripheral route)。

抓住主要问题的路线是,接收者积极地处理信息,被观点的理性所折服。为枝节问题所左右的路线则是,接收者不运用他们的智力去评价观点,处理消息中的信息,而更多地是为

枝节线索所左右。这些线索可能包括消息来源的可信度,消息的风格和形式、接收者的情绪等。

当对待说服的抓住主要问题路线起积极作用的时候,据说,接收者投入高度的心力;当对待说服的枝节路线起积极作用的时候,接收者投入较少的心力。精心指的是在处理说服消息时投入认知的工作。(沃纳.赛佛琳/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认识水平与应用》)



这个理论还认为:

there are two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at operate in making judgments and decisions.

The first is a “fast, associative(联想的),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based on low-effort heuristic”(启发式的);

the second is a “slow, rule-based on high-effort systematic reasoning”

在我看来,我们每天接受大量量信息——事实与观点。对于绝大多数信息,我们都不免使用那种心力投入较低的方式来接受,否则精力用不过来。但是,对于某些特定信息,我们会格外警醒,开启我们的理智、判断力和经验,投入我们的心力——当然这与一定的素养、能力有关。而这个时候,媒介批评或新闻评论的种子,就可能在你心里孕育了。

实际上,我们在许多新闻评论中都能够看到作者使用“slow, rule-based on high-effort systematic reasoning”的方式接受信息,这使他们有可能发现信息中的问题或者信息传播中的问题。

少华注:上述习作中的问题,我在评阅作业时并没有发现。我就是被它说服的人之一。我当时只是感觉到其中的论据材料太完整了,而且可能是单一来源,要求同学提供一下论据来源。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是日本人制造的)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日本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5%,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3%左右.日本人从不砍自家的一棵树做一次性筷子,日本人用的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进口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用过以后做成木浆再廉价卖给中国,赚回向中国买筷子的钱.
请大家从己做起,出门用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据日本海关统计,十多年来,每年中国出口日本的筷子,就要砍伐200多万棵树,10年中国出口日本的方便筷子总计约2243亿双,中国林业专家计算,为生产这些筷子而毁灭的山林面积占中国的国土面积的20%以上. 在资源消失的同时,生存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酸

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五类




2 据有关资料显示,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据调查,一次性筷子隐藏三大危害:
1 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一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道黏膜;
2 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3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等。

现在的人们喜欢下馆子,但是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替代一次性筷子。如何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不“中毒”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残留的二氧化硫。此外,用餐时勿将木筷长时间浸泡在热汤或热粥里,因为这样会加速二氧化硫的分解。






《瞭望》文章:“一次性筷子”挑战中国国情(图)https://www.doczj.com/doc/0f18787536.html, 2007年08月14日15:57 红网 一次性“卫生”筷存在严重卫生隐患,“一次性”生活难以可持续





出外就餐或快餐盒饭再加上一双一次性筷子,这种搭配已成为很多人日常餐饮的选择。

而这双频繁出现在餐桌上的一次性木筷,也引发了不断兴起的争议。其中“资源环境破坏论”、与“促进出口、就业论”针锋相对、各执一辞。前者认为,一次性木筷生产消费造成森林资源大面积破坏,应严加禁止;而后者认为,一次性木筷的生产消费可有效利用经济价值较低林木资源,且有助于增加就业、促进出口,而且其便利、卫生的特点还有助于缺乏消毒设备的低档餐馆改善进餐卫生条件。

来自财政部的相关信息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平均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出口近300亿双,国内消耗500亿双左右。在国内消费比重如此巨大的背景下,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消费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环保、卫生,而由一双筷子折射出来的“一次性”生活又是否适合我国国情呢?《瞭望》新闻周刊展开了暗访调查,获得了很多新的发现。

饭馆图“方便”,吃者图“卫生”

“我们店里都用一次性筷子,没一次性筷子,客人不放心”,问及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快餐店的老板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石景山区、丰台区、海淀区的多家低档餐馆、快餐店,都得

到了同样的答案,记者发现很少能够找到使用普通筷子的餐馆。

但其实,一次性筷子从2004年开始遭遇限制性政策调控。2004年我国取消了一次性木筷13%的出口退税,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征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比较其它农林产品,一次性筷子可以说是我国流转税赋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

一方面重税加身,另一方面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消费却仍保持高位,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以及消费者普遍认为其比普通筷子更为卫生的观念使得一次性筷子在餐饮消费领域内更有市常

在《瞭望》新闻周刊的暗访中,很多餐馆的老板都表示重复使用的筷子成本其实要低于一次性筷子,但之所以选择一次性筷子主要是图方便省事。石景山区一个快餐店的老板给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餐厅每天客流量大约200人左右,以平均每天消耗170双筷子、每月营业30天计算,一个月就要使用5100双一次性筷子,以每双木筷子进价4分钱来计算,一个月要花费200元钱左右。而如果使用普通、可反复使用的筷子的话,消毒柜的用电量为每月70元左右,清洗筷子每月用水大约10元左右,再加上50元的人工费,一共为130元/月。即使再将购买消毒柜和筷子的成本平均摊入,算下来还是要比一次性筷子划算一些”。

但当记者反问老板有没有打算选择使用可反复使用的普通筷子时,他却摇着头表示没有这种打算:“一次性筷子很便宜,而且,从餐馆刚开始装修时,就有人来上门推销,量多了还能讲价、免费送货,还不用我们清洗、消毒、装袋,省心1

暗访作坊:卫生状况堪忧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餐厅就餐的客人,他们都表示,由于小餐馆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没有一次性筷子成为顾客衡量餐馆卫生的标准之一。看来,在消费者眼中,一次性筷子已经成为缺少消毒设备的低档餐馆以及快餐盒饭的必选配套餐具。

那么,在加工、销售环节,一次性筷子的低成本是怎样实现的?是否真如人们所想那么清洁卫生呢?

本刊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中小型餐饮场所、特别是街边店的一次性筷子基本都没有明确的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地址。经过多方打听,记者了解到鲁谷地区的不少快餐店里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都是从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采购来的。清晨5点,记者跟随鲁谷菜市场的商贩来到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在这里大约有150多家一次性筷子销售商。早市一开,记者便对该市场餐具销售商户展开了暗访。在现场记者看到,一次性筷子成包成包放在大型编织袋里,而这

些编织带的外面既没有标明生产厂家,也没有说明生产日期,却写有“硝酸盐”、“亚硝酸钠”、“XX肥料”等字样。而商家告诉记者,如果需要在筷子独立小包装袋外印刷餐馆名称等,都可以提前预订。在他们提供的样品中,不乏北京大中型餐厅、度假村的名号。

通过对多家商户的调查,记者了解到,每家一天平均销售2500~3000双,那么,这个有着150多家商户的批发市场一天就能销售约45万双一次性筷子。

那么,这些筷子又是哪里来的呢?采访中,很多商家的老板都说,“上面有人直接送货上门,还省了我们的运费”。可见,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一次性筷子已形成了生产、进货、包装、销售的“紧密”链条。

顺藤摸瓜,记者很曲折地来到朝阳区崔各庄奶西村的一家筷子直销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里出售的一次性筷子在北京市场所占比例不校而据直销点送货员介绍,以一天送出40大包(5000双/包)、50小包(3000双/包)计算,每天能卖出35万双,一个月下来就能让1000万双一次性筷子流入市常

这个直销点设在一套很小的平房里,记者发现大量的筷子堆积在客厅里,只留下两人宽的狭窄走廊,旁边放着一台破旧的机器,上面沾满了木屑和灰尘。在两个5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也塞满了筷子。现场有一个中年妇女用一把长刀打磨筷子的光滑度,另一个妇女则熟练地给打磨好的筷子装袋。她们没有带卫生手套,记者也没有在现场发现有任何消毒的机器或设备,然而,筷子的独立小包装袋上却标有“已消毒”的字样。

同村一位30多岁的男子告诉本刊记者,“如果买的是6~8分钱一双的筷子可能有简单消毒,如果是5分钱以下的,就很难说了。而且他们经常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雇佣村里一些人给筷子装袋。一天下来少说也能套1万多双,老板再给出相应的报酬”。

当记者询问湖南籍老板这个直销点是否有营业资格、卫生许可证和消毒措施时,老板推诿搪塞,含糊不清。据了解,这些一次性筷子都是从湖南用大卡车运送过来的,每半个月运输一次,在这里只是做最后的打磨和套袋,然后运往北京各大批发市常一位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知情人士私下告诉记者,湖南运来的筷子都没有消毒处理,这里更没有消毒措施。“全北京人都在用这样的一次性筷子,也没听说过出事,你担心什么?”面对记者的质疑,直销点老板这样说。

在《瞭望》周刊的调查中发现,在2003年“非典”之后,一次性筷子的“卫生优势”吸引了消费者。而且,国家质检等部门也于2005年颁布了一次性筷子产品标准,对其类型、包

装、检测规则、标志、贮存及运输等给以明确规定。然而,在流通、销售的过程中,其仍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隐患,这些筷子或是缺乏必要的卫生消毒条件,或是在流通中被第二次污染。而其加工、销售者却往往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

相关专家指出,我国现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厂家除林区外,有部分是作坊式的,库房简陋,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而且,还存在有的非法厂家为节约成本用胶合板、复合板加工一次性筷子,危害消费者健康。而这也给相关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次性”生活不适合国情

围绕一次性筷子争论较多的话题曾是其生产是否会浪费了大量的林木资源,对我国日益稀缺的林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对此,国家林业局相关专家曾作出解释认为,一次性木筷每年消耗的木材仅占国家“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的0.4%,国家还对木材进行了树种限制,其原料是杨木、桦木、松木和其他一些软木类木材及边角废料,且部分从俄罗斯进口,因此,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大。

谈及此,绿色和平森林保护项目主任马利超则立足于一个更高的角度分析说,尽管生产一次性木筷的木材占我国消费木材的比例很小,而且对于拉动就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与其它林产品最大的差异在于,一次性筷子是“一次性”使用的,这样的利用方式实际上同样是对森林资源的浪费。

2006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0.08公顷,在全球排名134位。森林资源保有量低,林木严重过量采伐等问题还很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使用包括一次性木筷或竹筷在内的一次性消费品,无疑会给森林及其他自然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我们坚决反对类似一次性筷子这样的资源利用方式,应赞成和提倡循环利用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马利超对于这种“一次性”的生活方式深感忧虑。

在他看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但其相关政策出台的时间还不长,且主要针对出口导向企业。因此,一次性筷子在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完全退出人们的生活。对此,他建议,对于一次性筷子以及推而广之的一次性餐具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并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为环保的选择,如加强对饭店消毒设施的监管等,并努力提升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国家发改委环境与资源利用司资源处处长冯良曾分析认为,国家法律政策允许林业企业合法利用森林资源,至于其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要靠市场机制来调节;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林业

系统职工困难也必须考虑;虽然国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仍然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也就是说,终端消费者无法真正做到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在“一次性”生活仍将继续存在的背景下,如何回收利用一次性筷子成为了难点,甚至对于一次性筷子存有争议的双方在此问题上都表现出同样的忧虑。

从现实的情况下,一次性筷子回收存在收集不易、存留油污难以处理、回收价格低等方面困难,很难像易拉罐、塑料瓶一样实现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一次性筷子的回收利用产业,几乎所有的一次性筷子都是当作固体垃圾处理。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日本通过垃圾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一次性筷子作分离处理,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回收作为再生纸材料,如3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A4纸,10公斤一次性木筷可以造15箱面巾纸。

由于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涉及多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因此,一次性筷子回收的问题尚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善。“从短期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外出就餐,自带筷子’”,采访中,马利超向《瞭望》新闻周刊推荐了他的告别“一次性”生活的方式。(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袁元实习生高倩)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稿源:新华网)

(编辑:胡蓉平)






暗访作坊:卫生状况堪忧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餐厅就餐的客人,他们都表示,由于小餐馆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没有一次性筷子成为顾客衡量餐馆卫生的标准之一。看来,在消费者眼中,一次性筷子已经成为缺少消毒设备的低档餐馆以及快餐盒饭的必选配套餐具。

那么,在加工、销售环节,一次性筷子的低成本是怎样实现的?是否真如人们所想那么清洁卫生呢?

本刊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中小型餐饮场所、特别是街边店的一次性筷子基本都没有明确的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地址。经过多方打听,记者了解到鲁谷地区的不少快餐店里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都是从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采购来的。清晨5点,记者跟随鲁谷菜市场的商贩来到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在这里大约有150多家一次性筷子销售商。早市一开,记者便对该市场餐具销售商户展开了暗访。在现场记者看到,一次性筷子成包成包放在大型编织袋里,而这些编织带的外面既没有标明生产厂家,也没有说明生产日期,却写有“硝酸盐”、“亚硝酸钠”、“XX肥料”等字样。而商家告诉记者,如果需要在筷子独立小包装袋外印刷餐馆名称等,都可以提前预订。在他们提供的样品中,不乏北京大中型餐厅、度假村的名号。

通过对多家商

户的调查,记者了解到,每家一天平均销售2500~3000双,那么,这个有着150多家商户的批发市场一天就能销售约45万双一次性筷子。

那么,这些筷子又是哪里来的呢?采访中,很多商家的老板都说,“上面有人直接送货上门,还省了我们的运费”。可见,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一次性筷子已形成了生产、进货、包装、销售的“紧密”链条。

顺藤摸瓜,记者很曲折地来到朝阳区崔各庄奶西村的一家筷子直销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里出售的一次性筷子在北京市场所占比例不小。而据直销点送货员介绍,以一天送出40大包(5000双/包)、50小包(3000双/包)计算,每天能卖出35万双,一个月下来就能让1000万双一次性筷子流入市场。




点击图片翻页


这个直销点设在一套很小的平房里,记者发现大量的筷子堆积在客厅里,只留下两人宽的狭窄走廊,旁边放着一台破旧的机器,上面沾满了木屑和灰尘。在两个5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也塞满了筷子。现场有一个中年妇女用一把长刀打磨筷子的光滑度,另一个妇女则熟练地给打磨好的筷子装袋。她们没有带卫生手套,记者也没有在现场发现有任何消毒的机器或设备,然而,筷子的独立小包装袋上却标有“已消毒”的字样。





出外就餐或快餐盒饭再加上一双一次性筷子,这种搭配已成为很多人日常餐饮的选择。

而这双频繁出现在餐桌上的一次性木筷,也引发了不断兴起的争议。其中“资源环境破坏论”、与“促进出口、就业论”针锋相对、各执一辞。前者认为,一次性木筷生产消费造成森林资源大面积破坏,应严加禁止;而后者认为,一次性木筷的生产消费可有效利用经济价值较低林木资源,且有助于增加就业、促进出口,而且其便利、卫生的特点还有助于缺乏消毒设备的低档餐馆改善进餐卫生条件。

来自财政部的相关信息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平均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出口近300亿双,国内消耗500亿双左右。在国内消费比重如此巨大的背景下,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消费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环保、卫生,而由一双筷子折射出来的“一次性”生活又是否适合我国国情呢?《瞭望》新闻周刊展开了暗访调查,获得了很多新的发现。

饭馆图“方便”,吃者图“卫生”

“我们店里都用一次性筷子,没一次性筷子,客人不放心”,问及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快餐店的老板这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本刊记者走访了北京石景山区、丰台区、海淀区的多家低档餐馆、快餐店,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记者发现很少能够找到使用普通筷子

的餐馆。

但其实,一次性筷子从2004年开始遭遇限制性政策调控。2004年我国取消了一次性木筷13%的出口退税,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征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比较其它农林产品,一次性筷子可以说是我国流转税赋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

一方面重税加身,另一方面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消费却仍保持高位,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以及消费者普遍认为其比普通筷子更为卫生的观念使得一次性筷子在餐饮消费领域内更有市场。

在《瞭望》新闻周刊的暗访中,很多餐馆的老板都表示重复使用的筷子成本其实要低于一次性筷子,但之所以选择一次性筷子主要是图方便省事。石景山区一个快餐店的老板给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餐厅每天客流量大约200人左右,以平均每天消耗170双筷子、每月营业30天计算,一个月就要使用5100双一次性筷子,以每双木筷子进价4分钱来计算,一个月要花费200元钱左右。而如果使用普通、可反复使用的筷子的话,消毒柜的用电量为每月70元左右,清洗筷子每月用水大约10元左右,再加上50元的人工费,一共为130元/月。即使再将购买消毒柜和筷子的成本平均摊入,算下来还是要比一次性筷子划算一些”。

但当记者反问老板有没有打算选择使用可反复使用的普通筷子时,他却摇着头表示没有这种打算:“一次性筷子很便宜,而且,从餐馆刚开始装修时,就有人来上门推销,量多了还能讲价、免费送货,还不用我们清洗、消毒、装袋,省心!”

暗访作坊:卫生状况堪忧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餐厅就餐的客人,他们都表示,由于小餐馆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有没有一次性筷子成为顾客衡量餐馆卫生的标准之一。看来,在消费者眼中,一次性筷子已经成为缺少消毒设备的低档餐馆以及快餐盒饭的必选配套餐具。

那么,在加工、销售环节,一次性筷子的低成本是怎样实现的?是否真如人们所想那么清洁卫生呢?

本刊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中小型餐饮场所、特别是街边店的一次性筷子基本都没有明确的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地址。经过多方打听,记者了解到鲁谷地区的不少快餐店里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都是从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采购来的。清晨5点,记者跟随鲁谷菜市场的商贩来到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在这里大约有150多家一次性筷子销售商。早市一开,记者便对该市场餐具销售商户展开了暗访。在现场记者看到,一次性筷子成包成包放在大型编织袋里,而这些编织带的外面既没有标明生产厂家,也没有说

明生产日期,却写有“硝酸盐”、“亚硝酸钠”、“XX肥料”等字样。而商家告诉记者,如果需要在筷子独立小包装袋外印刷餐馆名称等,都可以提前预订。在他们提供的样品中,不乏北京大中型餐厅、度假村的名号。

通过对多家商户的调查,记者了解到,每家一天平均销售2500~3000双,那么,这个有着150多家商户的批发市场一天就能销售约45万双一次性筷子。

那么,这些筷子又是哪里来的呢?采访中,很多商家的老板都说,“上面有人直接送货上门,还省了我们的运费”。可见,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一次性筷子已形成了生产、进货、包装、销售的“紧密”链条。

顺藤摸瓜,记者很曲折地来到朝阳区崔各庄奶西村的一家筷子直销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里出售的一次性筷子在北京市场所占比例不小。而据直销点送货员介绍,以一天送出40大包(5000双/包)、50小包(3000双/包)计算,每天能卖出35万双,一个月下来就能让1000万双一次性筷子流入市场。

这个直销点设在一套很小的平房里,记者发现大量的筷子堆积在客厅里,只留下两人宽的狭窄走廊,旁边放着一台破旧的机器,上面沾满了木屑和灰尘。在两个50多平方米的卧室里,也塞满了筷子。现场有一个中年妇女用一把长刀打磨筷子的光滑度,另一个妇女则熟练地给打磨好的筷子装袋。她们没有带卫生手套,记者也没有在现场发现有任何消毒的机器或设备,然而,筷子的独立小包装袋上却标有“已消毒”的字样。





今天从一则新闻中看到一次性筷子对中国森林触目惊心的危害,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长了很多的见识,起码以后出去吃饭少用一次性筷子,如果去吃饭的地方不是很干净,那就自备筷子!

对于一次性筷子,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面。现在的大排挡、茶室、小饭店、酒楼很多卫生条件不达标。饭桌上大用消毒过的“放心碗”,地上湿滑滑的,到厕所很多时候得晤着鼻子跑出来忍着回到家里才去。在卫生条件这么恶劣的饭馆、小蔡馆客人依然络绎不绝,很多人都为了生计卫生都不顾了,便宜最重要,随便搞定两餐就算了。上过一次这些店以后都不敢再去了。到这些店,如果不用一次性筷子那是想象不到的可怕,不知道那个是乙肝患者,如果用了他们的筷子吃饭,总觉得有点担心。担心他们有没有做好卫生准备。

但看到一次性筷子对中国森林触目惊心的危害,也许我们要考虑一下该如何继续以后的生活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未来。

一次性筷子触目惊心的危害

筷子是中国人的主要餐具,

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这项餐具的耗费让人触目惊心。

在中国大多数的餐馆,无论档次高低,一次性筷子早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餐具。随著经济发展,国内流动人口增加,中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广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以提高公共就餐卫生水平,预防疾病传播。虽然不知道这项公共政策为大众健康方面带来了多少好处(“卫生”筷子并不卫生的新闻已屡见不鲜),但毫无疑问的是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破坏。





和一次性筷子有关的数据

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 可以铺满363个天安门广场。每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立方米。

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山西首府太原市有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饭店,以半数使用一次木筷且平均每天每个饭店接待100位客人的保守估算,全市一天也要用掉50万双一次性木筷!就是说,仅太原一个城市,人们每天就餐的同时也吞噬下相等于125至170棵大树!



【3楼】喜欢绿色 [喜欢绿色]离线 大力水手[文集] [短信] 2009-05-07 16:34 举报回复
以中国宽广的森林定义和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积,其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8.21%,居世界第130位。当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如林种单一、树龄低等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的农业、经济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已对中国的森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因为十三亿人每日就餐的需要也要吃进去那么多的树木,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既让人痛心又无比荒唐.

【4楼】喜欢绿色 [喜欢绿色]离线 大力水手[文集] [短信] 2009-05-07 16:34 举报回复
在中国,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是不进行回收的。这与一次性筷子在日本被回收造纸的情况差别很大。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相关的木材浪费问题。2004年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13%)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增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一次性筷子大概已成为我国流转税负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

【5楼】喜欢绿色 [喜欢绿色]离线 大力水手[文集] [短信] 2009-05-07 16:34 举报回复
但是在市场上两块钱就能买到一百双的一次性筷子消耗的远不止宝贵的森林。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无须经特殊加工。但

大多筷子的生产都需要经过漂白的过程,一般有三种方式:运用二氧化硫、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钙(钠)进行漂白。漂白后,都需要大量的水蒸煮或冲洗。硫磺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铅、汞等。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不仅浪费珍贵的淡水,其漂白后的污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即使现实中,大部分的筷子制造者都忽略水煮的部分,减少了污水的排放,但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筷子会直接影响用餐者,二氧化硫随著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固至呼吸道,引发咳嗽、哮喘等疾病。最后,被弃置的筷子及其塑料或纸包装袋也将一起成为固体有毒废物,继续污染环境。





惊爆:中国生产一次性筷子是中了日本圈套?
121天前推荐 来自 娱乐频道
一次性筷子包藏着怎样的祸心?(2009-12-13 14:14:00)
日前,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大会。于是,全球气候变暖再度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几乎成为人类的最为急迫的共同期盼。
一次性筷子不啻低碳生活之反义词!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然而,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却主要来源于中国。尽管日本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可人家并不砍伐自己的树木。而中国是全世界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却每年生产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出口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186.0939万箱。这需要每年砍伐2500万棵成材树。按照目前的速度砍下去,中国可能在20年内就要砍掉所有森林。您可别忘了,销往国内市场可是更为客观的数量呢!尽管我们每年都过“植树节”,也植树造林,就那效率,实实的让人不敢乐观!
试问国人,我们是不是该对一次性筷子说“不”了?
1840年,英国人制造了鸦片,强行走私到中国。鸦片这玩意儿,抽一口儿,便飘飘欲仙,舒服死了。这么好的东西,英国人自己不享用,让中国人吸。中国人不吸,就发动“鸦片战争”打你。英国佬是个啥想法,仅仅是为了赚钱?而今,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多好的赚钱机会,多少个就业岗位!可人家却让中国生产。日本人怎么那么傻!但愿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真不知小日本儿有没有包藏什么长远的祸心!
我相信,那些专门出口的一次性筷子,不经过严格的卫生处理,是很难蒙骗洋鬼子的。但是,黑心厂家糊弄坑害自己同胞的事情,您可别当玩笑听。有人调查过我们自己所用“卫生筷”的生产、运输过程。让我们来看看吧:
工人用机器将木材或竹子切削成条,再加工成筷子的形状。为了保持较好的卖相,通常会经过硫磺燻蒸或是双氧水漂白的工序。经过硫磺燻蒸或双氧水浸泡的筷子,就扔

在地曝晒干燥。
这些未经任何消毒的筷子在长途运输中,多数并无严密良好的包装,老鼠,蟑螂等害虫在筷子上拉尿、追逐、交配、繁殖,其间造成的污染,可想而之。
更可怕的是,一次性筷子制造过程中,硫磺、双氧水便相当饱和地留存其中。当你用这种筷子进食时,便会自觉自愿地把它们送入嘴中,从而危害你的健康。
健康专家指出,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损害呼吸功能:隐藏在一次性筷子中的硫磺遇热会释放出二氧化硫,侵蚀呼吸黏膜。
损害消化功能:大量残留在一次性筷子中的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同时,在筷子打磨过程中使用的滑石粉残留,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可使人患上胆结石。
另外,一次性筷子里的亚硫酸盐,会使人呼吸困难、呕吐、腹泻。亚硫酸盐会与人体内的钙结合,造成骨质流失。有些体质特殊的人,无法将亚硫酸盐转换成硫酸盐,摄入超量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诱发气喘或是呼吸困难。除此之外,硫磺中含有铅、汞重金属,在人体内部长时间累积,会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乃至淋巴腺癌。
朋友们,也许我们没有权力全面禁绝一次性筷子(其实,一次性纸杯亦应包括在内)。但是,我们却可以首先让自己独善其身——坚决不用一次性筷子。或者你可以像某些日本朋友那样,去饭店用餐时,带上自家的消毒筷子,不就可以免受其害了。
相信,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之类寿终正寝的日子,一定不会太远!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电话:95105670 提示音后按2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1996 - 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