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1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9题)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答案C

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案D

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C

4.(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9题)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答案 B

5.(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答案A

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8题)“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7.(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图6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答案A

8.(2011年海南高考23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答案C

9.(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8题)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答案 A

10.(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

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答案A

1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Array始年和结束年是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答案 B

1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7题)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答案 A

13.(2011年海南高考24题)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

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9题)(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

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

答案(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10年四川卷)18.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①促进企

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②项只是图8所述的“现象”,而并非“积极作用”。

2.(10年上海历史卷)25.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解析:C。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18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题干的材料在课文小字中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

3.(10年安徽卷)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

4.(10年天津卷)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答案:D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20世纪50-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分析:理解“单位GDP能耗”即可解答。

5.(10年山东卷)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1953—1958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呈下降趋势,

故这一时期应为B;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 倾泛滥,出

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

时期应为C;1970—1975年,文革期间,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

生产力,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

和迅速回升的状况,故这一时期应为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9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农村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就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国内生产

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故这一时期应为D。

6.(10年全国卷2)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

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19.【答案】A

【解析】注意选项中的用词,“根本”、“调整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恢复经济中,到1952年,我国经济状况才取得根本好转,故B不正确;同样,到1952年才合理调整了工商

业,C也不正确;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建国,在恢

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为了实现、物价和经济的稳定为主,人民收入水平还处

于非常低的水平,故D错误。正确答案为A。

7.(10年江苏卷)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来源:Z https://www.doczj.com/doc/0e18782126.html,]

解析:“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也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8.(10年山东卷)1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

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通过歌谣中“洋烟袋”、“ 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②。

9.(10年江苏卷)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

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解析:“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反映出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故正确答案为B。

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广东文基)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D

2.(四川文综)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B

3.(浙江文综)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老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

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 A

4.(福建文综)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

答案 A

5.(福建文综)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

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6.(上海历史)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D

7.(广东历史)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答案 A

8.(江苏历史)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辽宁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

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答案(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10.(上海历史)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

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

材料一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材料二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材料三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

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答案(1)答案1: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

(2)能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并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回答。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夫提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3)回答合理而充分。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

第二部分两年模拟题汇编

2011届模拟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

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A、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确立了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答案 A

2.(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B

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题)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 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 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 C

4.(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5.(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东风吹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的谈话。这次谈话()

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

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6、(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

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 20世纪50年代初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初期

D. 20世纪70年代末[来源:状元源]

答案 D

7.(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D

8.(江苏省徐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答案 C

9.(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2011届高三12月月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 A

10.(山东省临沂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论中国式民主政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新思想观念如“以人为本”、人权、法治、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等。

新的思想观念引发了政治上的变迁,主要表现为①依法治国,并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②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治透明度③建立服务政府,改善公共服务质量④实行听证制度和协商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A

11、(陕西省延长县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

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答案 B

12、(2011届江西省十一县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考)口号既是文化现

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

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

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图片

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答案 C

13.(安徽省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956年至1966年,我

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是:( )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14.(福建省长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已经建立D.工业化的经济基础已经建成

答案 A

15.(福建省古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深圳 B.珠海 C .厦门 D.香港

答案 A

16.(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17.(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右图是1955年我国首次发行的全国粮票,它是我国票证

制度的一个缩影。下列关于票证制度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是中国计划经济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

B.是对当时社会资料产品配置形式采取的有效的办法

C. 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囊括农业、商业、工业、服务业等

D. 票证制度取消的原因最主要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18.(河南省2011届邯郸市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三测试题)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了陈锡

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章活灵活现的再现了邓小平1992年1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考察期间的音容笑貌和言谈举止。此后几天,《羊城晚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纷纷予以摘登,转载,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神州大地。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春”是指中国

A.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B.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D.迈开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9.(宁夏银川二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山东省范县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一个典型。1958年10月28日,县委第一书记在全县共产主义积极分子大会上,宣布了两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划,并编了一首顺口溜:“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11月6日,毛泽东批阅了该县的规划,说: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时间似乎太仓促,只2年。也不要紧,2年完不成,顺延也可。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传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生产队社员正在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同书

材料三:中国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的政策刚出台,上海就在积极实施了。好消息传来,农民兄弟们个个喜上眉梢,尤其是对决定提出农艺可以以“转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更是拍手称快。

谈及土地流转,一位种植大户说“三中全会就是好,土地流转是个宝!”过去想搞不敢搞,现在终于有了“尚方宝剑”。一位老大爷说,咱知道土地流转不是私有化,这正合咱们心意,这土地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听说可以入股什么来着,这下好了,咱也可以像“股民”那样参股分红了,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材料四: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请回答:

(1)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其“大”字的理解?毛泽东的批阅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为什么使“农民兄弟们个个喜上眉梢”?(4分)(4)材料四中胡总书记的讲话实际表述了哪些重大理论的观点?(3分)

答案(1)①所谓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社的规模比原农业合作社大。二是经营管理范围比农业生产合作社大。②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多年来在农村所有制问题上,我们一直处于急于求成、急于过渡的状态中,造成多次反复和损失。

(2)答:基本特点是: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

(3)答:原因:①有利于发展规模农业;②有利于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③有利于调动专业大户等种植的积极性。

(4)答:观点:①实践是检验趔的唯一标准;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0.(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2分)

材料二阅读建国后我国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张路的四幅春联:①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②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③会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改革荡神洲。

(2)依据材料二选其中③④两幅对联(注意对联编号),分析指出对联反映的事件及其对农村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三我国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果,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农民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农村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基层民主建设得到较大进步。

(3)依据材料三,模仿材料二的形式为新时期农民渡过2011年新春佳节写一幅春联。(2分)

材料四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网》

(4) “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1分)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2分)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学术界和政府各部门均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回眸”研讨和纪念活动。

材料五

(5)材料五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答案()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2)③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影响: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造成了破坏。(1分)④事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影响:这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1分)

(3)凡是能够体现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农村文明程度提高、基层民主建设进步等相关内容的春联皆可得分,比如:求发展携手共创新社会看百业兴隆奔小康同心来建新农村观万家祥善;隆隆春雷响中国大地社会主义发展好善善德润家乡百姓迎新农村建设妙等等。(2分)

(4) 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1分)

原因: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分,答出其中2点就得满分。)

(5)①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②福州。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3分)

题组二

一、选择题

1、(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

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答案C

2、(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右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C

3.(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

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各少数民族人民此时据该条规定在5个自治区普选一届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纲领

D.它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答案 C

4.(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

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答案 C

5、(广东省执信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

党会谈,

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答案 D

6.(黑龙江省哈三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反保守又反冒进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开展大跃进运动

答案 C

7.(河南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摸底)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A

8.(河南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摸底)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邓小平……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

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D.中共十五大

答案 B

9.(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考试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东北老工业基地()

①创建于“一五计划”期间②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折射

③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④创建与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相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10.(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考试)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右边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

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

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 D

11、(湖南娄底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10月联考)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

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

革④新时期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12.(江苏省江安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调研)下列各项是邓小平在历次大会上讲话的摘要,按时序排列

正确的是( )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 C

13.(江苏省江安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调研)1992年,中国改革走到了关键时期。以下说法与当时不相符的是()

A.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答案 D

14、(江西省靖安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下列关于我国“一五”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方针的认识,

不正确

...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存在农、轻、重比例失调隐患

C.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 D.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

答案 D

15、(江西省靖安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 D

题组二

一、选择题

1、(2010.安徽省岳西、野寨中学联考)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1954年,李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李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7年,李建国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79年李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答案D

2.(2010.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月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D

3. (2010.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答案B

4. (2010.福建省厦门理工学院附中月考)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包括①文艺为人民服务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③文艺创作以“样板戏”为标准④艺术形象要高、大、全[来源:状元源 zyy100]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C

5.(2010.河南省南召二高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状元源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6、(2010.江苏省台州市重点高中模拟)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