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四军游击队在宁波抗战

新四军游击队在宁波抗战

新四军游击队在宁波抗战
新四军游击队在宁波抗战

新四军游击队在宁波抗战

梅园丘之战(1941年12月12日)

梅园丘泛指余姚黄家埠以北地区,当时是一个较大的港口,现隶属余姚市临山镇兰海村。

1941年12月12日,在姚北抗日的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第二、三大队和特务大队,从倪家路村移动到余姚、上虞两县的交界处临山西北的十六户村。当天晚上下着雨,驻五夫日寇便衣穿着蓑衣,伪装成当地农民出扰姚西。

总部发现敌情后通知各单位立即东移。13日早晨部队向东转移。鬼子在清晨听到“三大”哨兵鸣枪后,就不声不响埋伏在土堤(旧时的海塘)下,看到我部向东行进时,就隐蔽前进抢先在梅园丘西北占领了有利地形,随后集中火力射向我总部和“三大”。“三大”大队长陆阳等16人相继中弹阵亡。听到梅园丘方向有激烈的枪声,驻黄家埠的我二大队立即行动,除部分兵力占领了黄家埠东西两头的大堤外,其余人全副武装增援“三大”。

但危险正逼向“二大”。穿着蓑衣的日寇埋伏在前面的土堤下。当四中队附唐华带着一区队由南边一条土堤向北边日寇占领的一条土堤跃进时,密集的机枪向我区队扫射。一区队全部暴露在开阔地上,大队长当即命令二区队掩护,一区队退回原地。三区队队长徐洁带领战士向西北运动,以切断日寇后路。日寇害怕后路被我切断,在三区队向西北方向运动时,开始向西转移,且用火力封锁三区队进攻途中一段缺口的大堤。徐洁、机枪手孙阿庆在跨越缺口时先后中弹牺牲。日寇乘机全部向西撤退返回五夫。(

万岙伏击战(1943年3月30日)

1943年春,日本鬼子纠集伪军、保安队等共2000多人,对三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清乡”。我军根据敌情变化,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3月30日,侦察员突然赶回距万岙不远处的五支队二大队六中队宿营地报告:“有三四十个日本鬼子天刚亮就到了鸣鹤场,离这里只有三里路了。”

二大队大队长张世万果断地指挥部队跑步上山,抢占制高点和有利地形。部队还在紧急准备,日军的小船已经冒了出来。20多个日兵,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一挺歪把子机枪架在船头。日军军官拿着望远镜对着小山观察。北岸大路上,10多个日寇和小船并排走着。当敌船驶到山脚下时,张世万猛喊一声:“打!”复仇的子弹骤雨般射向敌船。敌人慌忙还击,机枪喷出了火舌,掷弹筒弹头在山间松林里爆炸,徒步敌军纷纷卧地抵抗。那日军官拔出指挥刀,指挥小船边打边靠向小山。我“六中”战士越打越起劲。很快,敌军官被打倒了,敌机枪哑了,敌军动摇了。他们掉转船头,准备将船靠上北岸逃命。张世万命令部队主力冲下山去,另一部迂回到敌后包抄。听到背后响起了枪声,日寇阵脚完全乱了,开始不顾一切地四下逃窜。战士们乘胜追击,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取得了彻底胜利。(崔小明整理)

西成桥杨家祀堂之战(1943年4月2日)

西成桥是当年出城西进入四明山区的主要通道。1943年4月,为配合我第五支队在三北地区的反“清乡”斗争,我第三支队决定拔掉西成桥杨家祀堂伪军据点这枚钉子。

这次战斗由第三支队副支队长余龙贵亲自组织。参战队员有支队中战斗经验丰富、勇敢机智的连排干部和个别班长及侦察员等20多人。战斗行动计划在4月2日黎明前实施。当时,我20多名同志化装成卖柴的山里人,在一中队队长张友知率领下,挑着松柴,混在赶集群众中,向着西成桥方向前进。天刚拂晓,全队人员顺利到达目的地———杨家祀堂附近。张友知发出行动信号。瞬间,20多位“卖柴人”从松柴捆里抽出了驳壳枪,解除了祀堂门口伪军岗哨,冲进祀堂。“缴枪不杀!举起手来!”那些为虎作伥的民族败类还没有明白过来,就乖乖地举起了手,成了我第三支队便衣队的俘虏。

这次战斗,我方一枪未发,无一伤亡,全歼据点里伪十师特务连的一个排,俘获20多名伪军,还缴获了轻机枪一挺、步枪13支、驳壳枪2支和子弹1000余发。(崔小明整理)

梁弄战斗(1943年4月23日)

为了贯彻“坚持三北、巩固四明”的方针,打开四明山地区的局面,1943年4月22日晚,浙东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特务大队和教导队从余姚晓岭出发,分三路奔袭伪军据点梁弄镇,于23日拂晓前发起进攻,经16小时激战,摧毁伪十师三十七团一部设在狮子山等处的坚固工事,迫使残敌向上虞方向溃逃,终于克服余姚重镇梁弄。这次战斗共毙伤敌伪连长以下24人,俘尉官以下22人,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14支、子弹3500余发、战马一匹。我部牺牲14人。8月,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先后进驻梁弄,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崔小明整理)

金沙岙战斗(1944年2月16日)

金沙岙现属宁波江北区,是三北通往四明山必经之地。194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二十),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在这里浴血奋战,毙伤日本鬼子10多人。

金沙岙血战是何克希、谭启龙、张文碧等率部向三北转移途中的一次激战。经一夜急行军,部队到达镇海汶溪。前卫部队“拿”掉据点哨兵,部队跑步通过。脚步声惊醒了敌人。双方交火。瞬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我部夜宿汶溪秦夹岙。16日清晨,天气冷得滴水成冰。部队翻越秦夹岙岭,过桃花岭到达金沙岙。

遭受打击的汶溪据点伪军连夜向驻慈城的日本宪兵大队报告,同时向驻宁波的日本宪兵司令部告急。日本方面分两路向金沙岙包抄:驻慈城日军20余人率百余伪军出慈城西门过妙山进入;驻宁波日军10余人,率伪军百余人经慈城南门过东岙直达。我部进村不久即遭日伪军袭击。三支队迅速占领金沙岙村海拔约365米的望海尖和海拔约380米的塔脑山,居高临下迎击敌人。稍倾,两路日军率领的援军也投入战斗,仗着人多和精良装备,疯狂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冲锋。

我部官兵临危不惧,一中队队长张友知率战士冲向敌群,与敌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白刃战,鬼子兵横尸山岗。我四中队队长都曼令掩护部队转移,撤出战斗。此次战斗,我方8名指战员牺牲,三支队政委林达等19人负伤。(崔小明整理)

宓家埭战斗(1944年4月14日)

宓家埭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我新四军在三北、四明地区抗击日伪的主要战斗之一。

1944年4月13日,我新四军三五支队进驻宓家埭村。驻慈溪观海卫的伪军中央税警团教导第一总队三营营长麻应理得到情报后,调集驻附近樟树的六连、厉家的五连以及驻观城的第四连一部及机炮连共300多人,于14日下午2时许,兵分三路耀武扬威地向宓家埭而来。最先向我军进攻的是东路敌人,与之接应的北面敌人用猛烈的炮火向我轰击。稍倾,从西面鸣鹤场方向过来的敌人也开始用机枪向我方袭击。敌人已经形成三面合击之势。我方指挥员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实施反包围,各线部队迅速后撤,主力向沿山的石湫庙集中,只留警卫大队一个排守住通向宓家埭的桥头,以钳制敌人。

反包围战斗全面开始!我正面防守部队分两路出击。敌人向北溃退的同时,还在离桥四五十米处架起了一挺重机枪,妄图封锁桥头,阻止我军冲锋。正向桥上猛冲的我警卫大队班长张进廷和通信员谢德明中弹英勇牺牲。

为了冲破敌人对石桥的封锁,在这场反包围激战中,我三支队战士莫树松英勇善战。他从老乡处借来两张桌子作舟桥。他一手紧握枪,一手擎着一颗手榴弹,抢先跳过河。一个排的战士跟着在他放在河里的两张桌子上过了河。这时,我七三房附近部队也迂回到达。敌人丢弃枪炮开始四处狼狈逃窜,根本不顾同伙尸体和伤兵。我军乘胜追击,猛追到距宓家埭好几公里的沈师桥,当场击毙伪中警二营炮兵连连长崔成栋和一个排长,击伤重机枪连连长李云峰左手。在我两面夹击下,敌军溃败。此战,我军毙伤敌50多人,我方牺牲4人,伤10余人。(

后屠桥之战(1944年4月14日)

1944年4月14日凌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二大队四中队在后屠桥宿营。伪保长将四中队在此宿营的情报送出。下午3时我部匆匆吃完晚饭。敌便衣尖兵十多人已经靠近后屠桥,大批敌人从村北、西两面冲过来。我哨兵鸣枪报警。

二大队教导员陈行知即令中队长毛明孝率一小队组织火力阻敌进村。指导员肖张带三小队作为机动分队,二小队占领村西竹园狙击敌人,另一小组控制村东后屠桥及一条木船,并掩护地方同志转移。古林区区长魏沛然、区委委员朱一松等6人跑步通过了后屠桥。敌人察觉我方意图,用火力封锁。古林区文教指导员秦慎之中弹牺牲。

我部就地抗击,准备坚持到天黑突围。战斗紧张激烈,一小队伤亡过半,三小队也只剩6名战士。毛明孝负重伤。肖张等用小船运送伤员至河东岸隐蔽,遭敌60炮炮弹轰击,肖张、通讯员当即牺牲。头部、腿部多处重伤的毛明孝跪在地上,扣动扳机将愤怒的子弹射向敌群,撂倒2个敌人,最后将枪口对准自己脑门,壮烈牺牲。他身边两个重伤员以队长为榜样,宁死不当俘虏,也英勇牺牲。

担负狙击南面敌人的二小队,在队长傅瑞康带领下,以火力支援二、三小队。趁暮色,胡善琨带着尚能行动的副队长郭亦尧、三小队副队长李再庆等五同志,携一挺机枪钻进了油菜地,潜出重围。

后屠桥之战,我方指战员给十倍于我之敌以英勇还击,毙伤伪、顽50多人,直至弹尽而无一被俘。五支队授予四中队“钢铁四中队”荣誉称号。此役除了13人突出重围,二大队教导员陈行知、四中队队长毛孝明等37名指战员和地方干部全部壮烈牺牲。(崔小明整理)

马家桥之战(1944年6月25日)

马家桥之战是新四军在三北、慈镇地区抗击日伪军的主要战斗之一。据记载:此战由新四军三支队四中队为主力,在慈镇自卫大队一中队配合下,全歼马家桥伪军第十师一个连———毙敌12人,俘获40人,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40支。我部牺牲2人,伤3人。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给予传令嘉奖。

马家桥之战发生于1944年6月25日,也是传统的端午节那天。盘踞镇北的敌人是作恶多端的伪镇北保安团姚华康部,团部设在浦镇。慈东河头市还有一个据点,由副团长金仙智率一个大队驻扎着。那天,姚华康向汶溪据点的伪十师三十九团第三营营长俞雪明发出“来河头过端午节”的邀请。

我方得知此情报后,于6月24日开始设伏。俞雪明挑选了全副武装的精壮士兵56人一同前往。俞雪明怕遭我军伏击,行走线路特意避开沿山近路,绕道而行。但他们的行动完被我军掌握。我方部队以最快速度做好了伏击准备。当伪军接近马家桥时,架在洋房屋顶的机枪立即喷出愤怒的火焰。同时,另两个配置机枪的排分左右两路成钳形向敌出击。俞雪明猝不及防,落荒而逃。少数敌人凭借机枪火力,负隅顽抗。我顽强一中队解决了西面敌人后,从东面包抄上来,给敌人以背面打击。敌人弃械投降。

战后。驻慈城伪十师三十九团团长宋志辉下令撤走汶溪据点。(崔小明整理)

东埠头战斗(1944年7月31日)

1944年7月下旬,日寇驻宁波联络部部长上野昌藏大佐命令各地日、伪军武装出动,强抢民粮,以弥补供给不足,同时对我根据地实施分割和蚕食。7月28日,驻扎在姚北的汪精卫最精锐的部队伪中央税警团教导第一总队第一营和驻扎在观海卫的伪中警第二营一部在鸣鹤汇合后,前往东埠头增筑据点。面对敌情,我军当机立断,分兵夹击,把进犯的伪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狼狈地逃回据点。

伪军吃了亏,很不服气,秘密调集7个连600余人,实施报复计划。而与此同时,我军获得密报,也迅速调集五支队、三支队和海防大队到东埠头一带埋伏起来。

7月31日拂晓,密谋偷袭的伪军已经来到东埠头附近。早有提防的我军立即投入战斗。狡猾的敌人一面利用地形地物掩蔽,组织起密集的火力,企图牵制我军兵力和注意力;另一面,伪军主力则从侧翼悄悄地向我方包抄而来。我狙击部队早已做好战斗准备。妄想从旁突袭的伪军一露头,就遭到迎头痛击。

下午3时,我五支队第七中队一部在中队长观杰的率领下,冒着炮火英勇出击,终于攻克了清明庵。

我军士气大振,迅速发起总攻:全力向乐家畈、刁家、董家的伪军出击。伪军士气大挫,被迫向厉家、掌起桥陈家、沈巷据点溃退。我军一直追击到伪军各据点附近,大胜而归。至

晚上8时,战斗全部结束。我军共击毙伪军100余人,俘虏19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这次战斗是浙东敌后抗战规模最大的一仗。(崔小明整理)

樟村战斗(1943年5月17日)

樟村战斗发生在1943年5月17日。5月16日,我内线报告:17日,日军到鄞西山区的鄞江、樟蜜地区大扫荡。16日夜,为支援国民党鄞县郭青白部抗日,三支队支队长林达率部冒雨赶赴樟蜜潜伏。

盘踞在鄞江桥和宁波的日军百余人在伪军配合下,17日果然到樟蜜山区扫荡。我部接报火速向樟村进发,占据了有利地势,居高临下袭击敌人。从大雷竹丝岚过毛岙前来接应的林大队正好赶来会合。敌人被我两支部队团团包围。一时间,我方小山炮、敌方小钢炮齐鸣。日伪军在我猛烈炮火包围之下,逃入一片松林进行顽抗。震耳的炮声、猛烈的枪声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眼看黄昏已近,敌放出军鸽向驻宁波日军求援。没多久,敌援军到达。我方迅速撤出战场。

樟村战斗我毙伤敌十余人。此后,敌人再也不敢贸然进犯我四明山根据地,胜利的捷报传遍了十里八乡。(崔小明整理)

大鱼山岛之战(1944年8月25日)

1944年8月,为开辟海上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浙东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奉命进军东海的大鱼山岛。8月21日清晨,我海防大队一中队70余名指战员顺利抵达大鱼山岛南水头,占领了滩头阵地后又冲上海岛,控制山岗。

由于汉奸告密,8月25日清晨,日军200多人、伪军300多人以及两架飞机组成的海陆空联合发起进攻。我瞭望哨兵徐一宏发现敌舰,立即报告,副大队长陈铁康迅速组织战斗。8时许,敌集中所有火力向我阵地扫袭。日寇和伪军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从大鱼山岛南北两头爬了上来。他们沿途烧杀抢劫,胁迫群众为他们带路。我前哨发现敌情,即给予猛烈扫袭,刚上岸的10多个敌人,被我方打死打伤了六七个。

午后,调整兵力,炮火更加猛烈。下午1时左右,日寇由全面进攻改为各个击破。我方勇士把弹坑当掩体,碎石作枪弹,顽强抵抗。在负伤的指导员严洪珠和排长陆贤章带领下,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阵地上只有4人了。严洪珠焚毁了文件,命令陆贤章等三同志撤退。他忍着伤痛狙击敌人、掩护战友。敌人冲上山了,他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殉,年仅20岁。湖庄头那边,身负重伤的陆林生等还在顽强地战斗。阵地上只剩下张宗发、张小弟、储连排3个人了。当鬼子冲上山时,张宗发举枪击毙敌指挥官,张宗发也牺牲在敌人炮火之中。负伤的张小弟机智地滚下山岗。湖庄头也失守了。

大岙岗完全处于日寇全面包围中。日寇集中所有优势冲上岗墩。我方临危不惧殊死坚守。朱大钧先后击毙敌寇3个。一班长兼机枪手施铁山横扫机枪一下打死了七八个敌人。他身中

数枪把最后一梭子弹射向敌人后,把机枪芯甩掉,跳出战壕,高举枪身,手握枪托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当鬼子占领山岗企图活捉勇士时,一位无名英雄身怀2颗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此役除26人突出重围,7人负伤后躲入岩洞外,另有7人牺牲,35人被俘。被俘的指战员被押上敌舰,遭日战员被押上敌舰,遭日日军集体屠杀,其中3人跳海,仅1人生还。

(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1〕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中国问题的关键 谈到国内形势,我们还应对中国抗日战争加以具体的分析。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数个孜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不但在抗日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战后世界和平上将起极大的作用,在保障东方和平上则将起决定的作用。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强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地是属于中国人民方面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总之,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和汗同日本侵略者英勇地奋战了八年之久。但是多年以来,中国反动分子造作谣言,蒙蔽舆论,不使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起作用的真相为世人所知。同时,对于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各项经验,也还没有人作出全面的总结来。因此,我们的大会,应当对这些经验作出适当的总结,借以教育人民,并为我党决定政策的根据。 提到总结经验,那末,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中国有两条不同的指导路线,一条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一条是不但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而且在某些方面说来它是在实际上帮助日本侵略者危害抗日战争的。 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和对内积极摧残人民的反动政策,昭致了战争的挫折,大部国土的沦陷,财政经济的危机,人民的被压迫,人民生活的痛苦,民族团结的破坏。这种反动政策妨碍了动员和统一一切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进行有效的战争,妨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但是,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的运动并没有停止,它是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的双重压迫之下曲折地发展着。两条路线:国民党政府压迫中国人民实行消极抗战的路线和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很久以来,就明显地在中国存在着。这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走着曲折道路的历史 为了使大家明了何以这个两条路线问题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回溯一下我们抗日战争的历史。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2〕,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

新四军三师是苏北抗战的英雄部队

新四军三师是苏北抗战的英雄部队 新四军第三师:新四军第三师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7个主力师之一。1941年2月以八路军第五纵队为基础编成。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第八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第九旅(1941年9月与第四师第十旅对换建制),旅长张爱萍,政治委员韦国清;盐阜军分区(1941年6月组成),司令员洪学智;淮海军区(1941年3月组成),司令员罩健,政治委员金明;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今员常玉清。第七、第八旅活动于苏北淮海、盐阜区,第九旅到皖东北。1942年11月成立苏北军区(亦称盐淮军区),第三师师部兼军区机关。1944年9月,第七旅奉命西进淮北,归四师指挥。1945年4月,以淮海第二、三支队组成独立旅,南下皖江归七师指挥。同年9月,第七旅和独立旅归还三师建制。1945年8月,为保证丰力部队大规模机动,第三师师部免兼苏北军区,第八旅和第十旅分别免兼盐阜和淮海军区。1945年10月,第三师所属部队共3.7万余人,分作两个梯队开赴东北。 新四军第三师的战斗历程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一九八五年)黄克诚 一 新四军第三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坚持苏北淮海、盐阜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是由八路军一部分南下部队为主加新四军一部分部队合编发展起来的。 中共中央于一九三八年九月至十一月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一九三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在致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中指出,今后八路军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华中。一九四○年春,中共中央作出八路军一部分主力南下,新四军一部分主力北上,控制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开华中抗战局面的战略部署。 一九四○年二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八路军第二纵队,任命我为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我向中央建议另选派司令员,我只担任政委。中央旋派左权同志任第二纵队司令员。后左权同志回到八路军总部工作,由杨得志同志任司令员。第二纵队辖八路军一一五之三四四旅、河北民军一旅新编第二、第三旅,共约二万余人。我考虑两万余部队集中在冀鲁豫,回旋余地不大,不利于发展,遂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精神,向中央建议,将第二纵队分出一部分部队,越过陇海路,向华中发展。四月十七日,中央电示:“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共一万二千人,由太行出发,在冀鲁豫边界设法消灭石友三部后,准备随时调往陇海路南,配合彭雪枫部行动。”五月五日中央又指示:“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不入华中不能生存。在可能发生全国性的突变时,我军决不能限死在黄河以北不入中原。故华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线。” 遵照中央指示,我于一九四○年三月将河北民军一旅留下坚持太行山斗争,自率纵队直属队和三四四旅,越过平汉路,到冀鲁豫与新二、新三旅部队会合。第二纵队于五月中旬将向我根据地进犯的叛逆顽军石友三部大部歼灭之后,杨得志同志继续留在冀鲁豫,我率三四四旅(辖六八七、六八八、六八九团)、新二旅(辖四、五、六团)过陇海路南下。三四四旅由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率领,于五月下旬先头出发,我与纵队参谋长韩振纪率纵队部、教导营及新二旅(由政委吴信泉、副旅长常玉清率领)于六月初出发。行进途中,杨得志同志感到留在冀鲁豫的主力不足,我即令新二旅之四团中途返回冀鲁豫。 第二纵队南下之先头部队于六月二十日到达豫皖苏边区新兴集,与彭雪枫同志率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六月二十七日中央军委电示我部与彭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活动于津浦路以西、陇海路以南,以对日寇作战,巩固豫皖根据地,扩大与整训部队为中心任务。”第四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我任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六月二十九

抗战英烈顾士多 打响新四军抗日南下作战第一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战英烈顾士多打响新四军抗日南下作战第一枪 导语:抗日英烈顾士多(1914―1940)原名百汉。河南罗山(今湖北大悟)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2团副团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 抗日英烈顾士多(1914―1940)原名百汉。河南罗山(今湖北大悟)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2团副团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顾士多烈士简介 顾士多烈士是河南罗山(今湖北大悟)人,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后,留鄂豫皖边区坚持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曾任红28军手枪团中队长、鄂东北独立团团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任新四军第4支队9团团长,率部挺进皖中对日作战。1938年5月17日,指挥所部于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取得新四军成立后对日军首次作战的胜利,揭开了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帷幕。1938年秋,部队整编,调任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副团长。1939年9月,入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结业后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2团副团长。参与指挥棋盘岭、范家岗、潘家园、东阁镇对日作战数十次。1940年8月,在安徽省无为县石涧埠反击日、伪军“扫荡”的战斗中,中弹牺牲。 顾士多烈士平生经历 顾士多烈士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在党领导的“黄麻起义”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农会、赤卫队工作。 1932年7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围剿”鄂豫皖苏区时,携新婚妻子及全家跑去黄安七里坪,参加了红二十五军运输队。1934年11月,红二 生活常识分享

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新四军

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了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支援和苏,美等同盟国军队的配合下,彻底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是中国人民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改变了中华民族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耻辱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 这里,我把自己珍藏的一本60年前的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辑出版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书。它是敌后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艰难困苦的斗争,取得反对日本侵略战争胜利的历史的记录和见证。现在这里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 该书为32开本,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封面,封底已经失去,属于一本残缺本。目前残存有出版者关于本书的说明,原编者的话,目录,正文,第1页到223页,插图13副。繁体,5号,铅字印刷。全书大约15万字。由于它是一本残本,故其具体的印刷数量是多少,印刷地点等,都无法知道。但是,从书里内容来看,其出版时间应当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在“出版者关于本书的说明”里写道:“本书原名‘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出版于一九四五年三月。这次重印,基本上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只在文字上和史实上和作了个别的修正和补充。” 编者的话是:我们编辑这本小册子的目的,在于较有系统地介绍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的人民游击队作战的情形。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的人民游击队每一年打几千几万次仗,而我们手边收集的材料有限,我们的能力也不够,要全面地反映这些英勇战绩还不可能。我们目前还只能极为轮廓地反映若干侧面而已。 八路军,新四军不仅是英勇善战的军队,而且是新社会的开拓者,是敌后解放区的创造者,坚持者和建设者。他们除了打仗以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工作上还有许多惊人的业绩,本书只简单地或附带地涉及,详细介绍只能让别的书来担负了。 这个小册子的取材,主要是截止一九四四年底为止,另外,加上了一九四五年初的一些统计,由于印刷条件困难,很可能当这个册子与读者见面时,抗战形势已经又有了很大的变化了。那么,就请读者把它作为抗战史的一部分来读吧。 我们希望读者们,特别是参加创造这一伟大历史的同志们看过这小册子以后,把意见尽量告诉我们,以便将来修改与补正。一九四五年三月。 该书目录有:第一章:回顾。第二章:深入敌后,开辟解放区战场(一九三七年——一九四0年)。一,大战平型关。二,侧击南下忻口和太原的敌寇。三,从后面拖住敌人。四,由配合“反攻”太原到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五,牵制敌兵三十万。六,新四军开入大江南北。七,武汉失守后的敌后形势。八,冀中平原反“扫荡”。九,模范的歼灭战在晋察冀。一0,梁山泊古战场的袭击突围与歼灭。一一,大江南北游击战的发展。一二,广东东江与琼崖的游击战。一三,震动全国的百团大战。第三章:艰苦奋斗,坚持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一,极端困难时期的敌后形势。二,皖南事变与新四军发展的新阶段。三,给冈村宁次的迎头痛击。四,平原上开展“扫荡”与反“扫荡”血战。五,骑兵在艰苦战斗中。六,新四军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及其他。七,香港失陷后的华南游击队。第四章:恢复和扩大解放区,发动局部反攻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一九四三年——一九四五年)。一,敌后新形势。二,历时三个月的反“扫荡”与日寇“观战团”的毁灭。三,山东反“扫荡”又创造奇迹。四,围困,挤走敌人。五,车桥大歼灭战。六,里应外合收复莒县。七,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书中有13副黑白照片作为插图,它们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红军抗日誓师大会;红军出师抗日誓师词;向华北敌后推进的我八路军之一部;我八路军之一部举行粉碎敌人九路围攻晋东南的动员大会;前哨出击常给敌人以重大损害的新四军游击队;战斗在洪泽湖上的新四军水兵;百团大战中我军攻克河北涞源东团堡据点;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军民以野菜和树叶充饥;军队自己生产以减轻人民负担;青纱帐里打敌人;活跃在青纱帐里骑兵游击队;我军解放华北重要城市张家口。 我们很多人都曾经误以为电影《长征》中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就是红军长征时所高歌的一支歌。但是,笔者在该书第一章回顾里发现,红军长征时真正唱的,而且已经载人该书的歌的歌词并不是《十送红军》,而是这样的歌:其一:目前的中心任务,要打日本兵,收复华北东三省,保卫民族。红

浙江省嵊州市新四军抗日烈士3

浙江省嵊州市新四军抗日烈士3 3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籍贯 参加 革命年月 入党/团 年月 牺牲年月 牺牲地点 牺牲时所在单位 牺牲时职务 安葬地 或祭奠场所 备注 赵法松 男

1918.09 嵊州市黄泽镇官湖桥村1940 1939 入党 1943 苏北汤家庄周家庄 新四军第1师18旅司令部副班长 山东朱家任 男 1916 嵊州市浦口街道四明村1942 1943 余姚县梁弄 嵊东独立大队 战士 浦口街道东坂庄烈士墓 曾用名:朱家银

支樟樵 男 1914 嵊州市崇仁镇支鉴路村1936 1937.05 入党 1943 余姚县马渚 中共余姚马渚区 书记 曾用名:朱敬之 樊洪法 男 1912.08 嵊州市甘霖镇红星路10号1939 1938 入党 1943 余姚县四明山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干事 曾用名:樊江 许其松 男 1925.10 嵊州市黄泽镇兰洲村 1943嵊新奉县自卫队 黄泽镇兰洲村 曾用名:竺其松、麻袋1943年后失踪,1988年11月22日按烈士处理 孙宝金 男 1907 嵊州市浦口街道东俞村 1942冬

1942 入党 1943.01 上虞县汤浦 嵊东独立大队 中队长 浦口街道东坂庄烈士墓葛生泉男 1909.09 嵊州市浦口街道东俞村 1942 1939 入党 1943.01 上虞县汤浦 嵊东独立大队 中队长 浦口街道东坂庄烈士墓姚家慧男 1906.05 嵊州市浦口街道五莲村1942.10 1940 入党 1943.01

上虞县汤浦 嵊东独立大队 军需员 浦口街道东坂庄烈士墓 曾用名:姚金慧 袁中喜 男 1920.02 嵊州市崇仁镇富三村 1942.05 党员 1943.02 余姚县 “第3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第5支队班长 曾用名:中心、中义 张之春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新四军在河南抗战

新四军六支队的抗战 他把位于睢县城偏东北伯党一带原隶属睢县管辖活动的抗日武装召之睢县西南他所占领的根据地李村汇合。为便于行动,他轻装简从一人骑车上了路。不料此行被地方民团顽匪、国民党睢县长岗伪区长张心贞探知,当他走至长岗与黄沙窝两村中间荒僻地带时,突被8名匪徒截击,李省三同志不幸遇害。敌人将他碎尸后抛进水坑和庄稼地里,两小时后才被我方人员知晓。我党同志为寄托对死亡烈士的无限哀思含愤致哀,置棺殓尸安葬了烈士忠骨。当时省委委派到该地区领导我党抗日工作的中共豫东特委书记吴芝圃获悉,不胜悲愤,当即决定攻打盘踞睢县西南长岗的顽匪张心贞,重振抗日武装。就在6月24日,吴芝圃于队伍出发前主持追悼会并详述李省三的遇害经过和惨状。我抗日战士们悲愤地举枪高呼:碎尸万段张心贞,为李省三烈士报仇!战士们泪水未干,就臂缠白纱,几百人兵分三路,兼程前进,直抵长岗。在睢祀太大队配合下,此战毙敌二十余名,俘敌三四十人,缴获长短枪支四百余支,子弹二千余发,自行车十三辆。张心贞也挖洞遁逃。这之后的7月初,在睢杞太大队的基础上,就成立了以吴芝圃为司令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另外有王海山和孟海若任副司令,王静敏任政治部主任。 中共豫东特委书记吴芝圃主持对睢、杞两县抗日武装进行统一整编,建立了睢杞大队。吴芝圃任党代表,王海山任大队长。6月中旬,睢杞大队利用青纱帐袭击日军1个小队,激战2小时,击溃了日军,打伤日军2名,缴获马车2辆,骡子4匹,钢盔9顶,其他战利品20余件,夺回日军抢的麦子1000余公斤,获得了抗击日军的首次胜利。7月初,睢杞太3县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吴芝圃任司令员。三支队下辖3个大队和1个特务中队(警卫连)。 9月30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373人从河南确山县竹沟出发,进军豫东敌后,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0月12日,游击支队与萧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在西华县杜岗会师,统一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副司令员吴芝圃,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全支队1020人,下辖3个大队和1个警卫中队。同日成立党政军委员会,彭雪枫任主席。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顺利渡过新黄河,在淮阳窦楼遭到百余名日军的突袭。彭雪枫沉着指挥,指战员奋勇作战,激战2小时,将敌击溃。毙敌林津少尉以下十余人,缴获子弹2000余发,取得了出征敌后的首战胜利。 11月下旬新四军游击支队,首次回征睢杞太地区,攻打了睢县西陵寺伪据点,消灭伪区长马培善以下300余人;在杞县邢口附近打垮了胡祥生、李玉林部等土顽;争取李广举部300余人参加了新四军;收编了睢县二团队和孙其昌组建的抗日武装,壮大了“游支”力量,打开了睢杞太地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

新四军

新四军研究期末作业: 浅析新四军与八路军组建的异同 姓名:学号: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上,新四军和八路军是中产党的两支主要武装队伍,“新四军”与“八路军”这两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具体的异同却不为人所熟知。本文将从队伍的组建这个角度来分析两支武装力量,比较新四军与八路军组建的异同。本文主要以新四军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在比较中,将新四军放在首位。 关键词:新四军、八路军、组建。 一、简述新四军与八路军的组建 新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军队。“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正规军纷纷调往战区,对南方游击区的‘清剿’已力不从心。‘剿’灭南方红军游击队的目标未能实现,又没有力量继续‘清剿’下去,蒋介石实施改‘剿’为‘抚’的方针……蒋介石企图通过叶挺,把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调离南方游击区,编为一个军开赴前线,既可为他所用,又可使‘后方安定’。”① 1937年10月6日,蒋介石电令江西省主席熊式辉:“鄂豫皖边区高敬亭部,湘鄂赣边傅秋涛部,湘粤赣边项英部,浙闽边刘英部,闽西张鼎丞部,统交新编第四军军军长叶挺编遣调用。”②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命令,并将10月12日这天作为新四军的建军节。 八路军:中共中央与国民党经过多次谈判,蒋介石为了调遣红军北上抗日前线作战,蒋介石于8月19日基本上同意了中共提出的关于红军改编的原则。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红军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〇、 ①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军事科学出版社,第5页,2001年。 ②《新四军·参考资料》(2),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39页,

新四军六支队的抗战

新四军六支队的抗战 这一仗打死、打伤日寇300多人,为了犒赏战斗英雄,彭雪枫特地送给战士们两头 肥猪 安徽省涡阳县城北22.5公里新兴集东,矗立着一座高四米的纪念碑。该碑始建于1997年,碑上刻有“六一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一字,周围墙垣古朴素雅,内植松柏。 此碑是为纪念在1940年的“六·一”战斗中与日寇作战英勇牺牲的烈士建立。 王国英对这场亲身经历的战斗记忆犹新。 1940年6月1日,新四军第六支队在新兴集举行了纪念“五卅惨案”15周年大会。 上午9时,支队首长和各部队1000多人全部到齐,王国英就在其中。 由于伪军出卖,情报泄露。纪念大会正要开始时,突然会场外大约100米远的地方传来“轰”的一声巨响,距此地不远的日寇发起了突袭,妄图趁机消灭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场所有的人都将头扭向发出爆炸声响的地方。彭雪枫观察了一下情况,当即宣布大会停止,人员紧急疏散。此时,王国英和其他几个女同志顺着战沟迅速地疏散,跑回住处 迅速组织当地村民隐蔽起来。 随后,彭雪枫分析日军进攻特点,亲自临阵指挥作战,命令二团、警卫团等部队分 兵三路对日军进行反击。 新兴集地处华北平原,“当时在平地上挖了很多战沟,战沟‘沟沟相通,村村相连’,敌人的汽车一开过来,就会掉在我们挖的战沟里跑不动了。” “纪念大会的会场变成了杀敌报国的战场”,三股部队激战于新兴集周围,“战斗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和日军打了几个回合,打得日军首尾难顾,最后,不得不于黄昏 仓皇败退。” 在此次战斗中,打死、打伤日寇300多人,第六支队也有100多人壮烈牺牲。 萧总二营指战员在新兴集北线中多次击退南犯敌人,对保护新兴集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奖赏他们,彭雪枫特地送给战士们两头肥猪以示犒赏。 “六一战斗”后,我军对敌军不断发起夜袭,终于迫使敌人撤回徐州,暂时解除了 日伪对根据地的威胁。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沉沦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 第一,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评价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关系的指南。 他指出: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气壮山河的斗争"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第二,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两个战场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是不同的。 大体上说,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担负着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是比较积极的,国民政府也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主要是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敌后战场处在开辟和发展阶段;两个战场的配合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都比较好,以朱德、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八路军领导人同国民党方面的真诚合作成为历史佳话。 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及其正面战场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作具体分析。一方面,国民党的抗战积极性远不如防御阶段,同共产党的关系有所恶化,制造了多次反共摩擦事件,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蒋介石及国民党最高当局面对日本的政治诱降,有过动摇,但是,鉴于国际和国内形势最终没有投降日本,坚持了抗战,并在相持阶段继续组织了一些大的战役,取得了一些胜利, 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设立以及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明显提升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迅猛推进,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 抗日游击战争提升到战略地位,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形式,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其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战略反攻阶段到来前夕,正面战场却发生了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严重事件;而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迅速壮大,逐渐改变敌强我

新四军三师十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

新四军三师十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 新四军3师10旅原属4师建制,1941年9月,与3师9旅对调,进到淮海根据地,与淮海人民共同浴血抗战,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一 10旅是以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688团各一部和旅部警卫营大部为基础,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 1940年初,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中央决定派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新四军主力一部北上,控制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地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创建新的根据地,以打破国民党把八路军限制在黄河以北,切断与新四军联系的企图。为此,八路军总部于1月24日指示黄克诚同志以344旅和冀鲁豫支队等部队组成八路军第2纵队,准备随时南下增援新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第2纵队机关和直属队由344旅机关和直属队编成。左权兼任纵队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杨得志任副司令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崔民田任主任。下辖新1旅、新2旅、新3旅和344旅。其中,新2旅由冀鲁豫支队1、2、3大队编成,下辖4、5、6团。杨得志兼任旅长,吴信泉任政委,常玉清任副旅长,卢绍武任参谋长,李雪三任主任。344旅由原344旅687团和689团扩编而成,下辖687、688、689团。刘震任旅长,康志强任政委,沈启贤任参谋长,高农斧任主任。机关和直属队从687团和689团抽调人员编成。根据总部指示,将新1旅留在太行山,黄克诚政委率纵队机关、直属队和344旅,于4月中旬越过平汉路进到濮阳地区与新2旅和新3旅会师。

4月下旬,顽军石友三部突然从东明向我军进攻。我第2纵队(新2旅、新3旅、344旅)和赵(承金)谭(冠三)支队,由黄克诚、杨得志统一指挥发起反击,将顽军石友三部大部歼灭,残顽向黄河以南民权县逃窜。 党中央于1940年5月5日指示:华北敌占区日益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不入华中不能生存,华中是我军重要的生命线。为此,总部命令黄克诚率第2纵队344旅和新2旅分两个梯队南下华中。第1梯队由刘震、康志强率344旅687团、689团和新2旅6团,于5月中旬从定陶出发,从黄道口越过陇海路,6月下旬分两批进到新兴集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师,并在油张集击退日军400余人的进攻,歼敌150余人。6月上旬,开封日军万余人向冀鲁豫进行大“扫荡”。我第2梯队由吴信泉率新2旅4团、5团和344旅688团,适时跳出敌人包围圈,进到范县东南郓县以北地区。第二天拂晓,黄克诚、韩振纪率教导营、警卫连与新2旅会合,从韩城以北经巨野金乡南下。这时杨得志来电,要求将新2旅4团留下,并将新2旅参谋长卢绍武留下任2纵参谋长。黄、韩同意了杨的意见。于是卢绍武率4团中途返回,黄、韩率部继续南下。途中日伪军200余人向我5团袭击,经1小时激战,我将敌击退。当夜越过陇海路,于拂晓宿营于张圩子,敌伪又出动300余人向我进袭,新2旅旅直和688团经两小时战斗将敌击退。6月下旬顺利到达涡阳以西与新四军第6支队和第1梯队会合。6月27日接中央军委电令,第2 纵队344旅、新2旅主力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四川省三台中学王俊(621100) 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战争。共产党为代表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为代表的正面战场,是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要克服思维定势,摒弃极“左”观点,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作用。要根据抗日战争的发展,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不同历史阶段来具体评价。 一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积极抗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攻势下,国民党政府及军队被迫抗战。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会议,进行了军事部署,制定了战略指导方针。调集了200个师的兵力,先后进行一系列保卫战。较认真地进行了一系列防御战,涌现了一些抗日将领和民族英雄。 1、忻口会战。日军占领平津以后,即分兵沿平绥靖、平汉和津浦铁路干线向华北发动全面进攻,夺取山西是日本全面占领华北的首要目标。9月中旬,日军占领大同,晋北门户洞开。忻口一线便成为保卫太原的重要防线。10月13日,日军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向忻口进攻。国民党守军在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下,奋勇抗战,在八路军的配合下,经过23天的阵地争夺战,大小40余次战斗,毙伤敌2万余人。此次会战国民党军队伤亡也达10余万人以上,军长郝梦麟、师长刘家骐等阵亡。后日军突破娘子关,由正太路抄袭太原。11月8日,华北重镇太原失陷。整个华北随即陷落。 2、凇沪会战。“八、一三”事变以后,蒋介石亲自担任上海战场最高军事指挥官,调集70万大军进行凇沪会战。日军投入海陆空兵力共达30万。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官兵在上海人民的支援下,不畏强敌,顽强战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在战斗中先后涌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上海宝山姚子青守备营500官兵、在敌军包围中孤军坚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由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等英勇事迹,表现了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凇沪会战进行了三个月,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志,赢得了向大后方撤退战略物资和人员的时间。上海失陷以后,日军分兵两路向南京进攻。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在南京制造了屠杀我国军

新四军四支队的抗战

新四军四支队的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巢湖军民奋起抗日。初期,抗击日寇侵略的战斗就有发生于1938年的“含城保卫战”、“运漕歼灭战”和1939年的“方老人洼反‘扫荡’战”、1941年的“柘皋防御战”。四战皆胜。是时,新四军四支队,会合来巢的东北抗日挺进团,在巢(县)含(山)合(肥)边区,伏击日伪小股武装,打得敌人如惊弓之鸟。 1938年10月,四支队九团二营决心消灭驻守运漕的顽固日伪军。在摸清敌情,精心部署后,于凌晨四时,潜入运漕北街的伪司令部,战斗打响。因敌突遭袭击,惊慌失措,经激烈战斗,守敌大都被歼。一个伪军班外逃也被我警戒排捕获。此役歼敌50人,生擒160余人,缴获各类枪械200余支(挺),我军毫发无损。此战拉开了和含一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序幕,打击了日伪嚣张气焰,鼓舞了敌后抗日的士气,影响很大。 1939年2月,日军对活动在皖东津浦路西的新四军四支队八团进行“扫荡”。2月19日(己卯年正月初一),敌调集第六、第十七师团1000余人,在合巢边境山区结集。是日晨,敌200余人突击梁园附近的八团团部。当时驻地仅有团部及警卫营,团长周骏鸣率部迎击,敌退至大刘岗一带与我对峙,数小时后敌撤。20日夜,敌以700余众直扑浮槎山麓的巢县方集乡,21日拂晓到达八团驻地方老人洼村。当时八团3个营在此分三角形宿营,敌逼近时,各营在参谋长赵启民指挥下,临战不乱,动作迅速,分头或抢占制高点,或利用地形沉着应战,或迂回于敌后,以地形地物作游动转移,一面避敌炮火,一面狙击近前之敌。午后,敌攻势渐弱,我局部组织反击。双方战斗持续到黄昏,敌遭较大伤亡,被迫向西撤退,二营一部尾随追击至东山口。战斗遂告结束,此役毙伤敌150余人,八团伤亡仅30余人。

韦岗之战:粟裕指挥新四军抗日第一战

韦岗之战:粟裕指挥新四军抗日第一战-学校党建论文 韦岗之战:粟裕指挥新四军抗日第一战 张鹏/文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南方8 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当时,年仅30 岁的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在他的带领下,新四军取得了韦岗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新四军在江南敌后战胜日寇之先例…… 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苏南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南方8 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下辖4个支队。当时,年仅30 岁的粟裕(1907-1984 年,湖南会同人,开国大将)任第二支队副司令。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于新四军的抗战部署提出了意见,毛泽东把目光投向了茅山(江苏省句容市与金坛市交界处)地区。但刚从各个山头来到皖南集结整编的新四军,对敌后地区的敌情、社情、地形以及如何突破日军的封锁线进入敌后地区还不熟悉。为了慎重起见,新四军军部决定派先遣队去苏南进行战略侦察,了解前进路线与作战的情况,以便于主力部队的开进。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立即做了研究,确定从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抽调部分干部和侦察分队组成先遣队,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熊梦辉(1911-1941 年,江西兴国人)任参谋长,钟期光(1909-1991年,湖南平江人,开国上将)任政治部主任,先期挺进苏南敌后,实行战略侦察。先遣支队出发前,军分会秘书长李一氓又抽调了电台台长江如枝、副台长廖肇权及机要员何凤山等,跟随粟裕行动。

1938 年4 月28 日上午,粟裕率领先遣队从岩寺出发,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之后,陈毅(1901-1972 年,四川乐至人,开国元帅)和傅秋涛(1907-1981 年,湖南平江人,开国上将)也率领第一支队离开岩寺地区,沿着先遣队开辟的路线向苏南敌后挺进。先遣支队经石埭、青阳、南陵等地,一路冲破了余忠承、朱永祥、陈德功等国民党溃军及土匪们的重重阻碍,抵达苏南地区。5 月22 日,先遣队抵达江宁县铜山镇,将司令部设于业家村。 指挥先遣队成功完成破袭任务 先遣队到达苏南地区后,粟裕派出3 个组对常州、南京、镇江方向进行侦察,摸清日军的军事部署和行动,了解江南的地形及风俗民情。通过调查,粟裕感到新四军深入苏南敌后的第一仗必须打胜。经过研究,粟裕将第一仗选定在镇江西南一个名叫“韦岗”的地方。 韦岗位于镇江西南15 公里处,为句容通往镇江的必经之路,且地势险要,镇(江)句(容)公路从山谷蜿蜒通过,是伏击敌人的好地方。粟裕带领先遣队人员经过侦察了解到日军的汽车从此处通行,每天达五六十辆之多,如果在此打一个伏击战,把日寇的车队截住,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恰在此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于6 月11 日下达命令,要新四军“派兵一部,挺进于南京、镇江间破坏铁路,以阻击京沪之敌”。新四军军部当即决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队及一支队各一部,共4 个连,携带电台一部,由现地出发到达镇江、龙潭间,完成破坏该段铁路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粟裕当即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和战斗动员。11 日下午4时,粟裕便率先遣支队两个连和一支队两个连,从溧水县李家山出发。15 日晚10 时,先遣队到达下蜀,按预定计划开始破坏铁路。因所带的爆破材料不能用,只

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报刊

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报刊 抗战8年中,国民党统治区报刊随着战局和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作3个阶段。 1、抗战初期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报业集中地的上海,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报刊出版的中心。新办的抗日报刊达数十种。主要有: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的《救亡日报》,邹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上海编辑人协会办的《文化战线》,上海职业界救亡协会办的《救亡周刊》,陶行知主持的《战时教育》,进步文化工作者办的《战线》五日刊,几家刊物合并出版的《战时联合旬刊》等。原有的几家报纸纷纷派出战地记者加强军事新闻报道。《大公报》记者长江、秋江的战地通讯,曹聚仁为《立报》采写的"战地特讯",引人瞩目。上海、南京沦陷后,抗日报刊出版中心转移到武汉。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在汉口创办,除原有国民党办的《武汉日报》、《扫荡报》外,新出版的报刊还有:邹韬奋主编的《全民抗战》(由《抗战》三日刊和《全民》周刊合并而成),《大公报》汉口版,《战时旬刊》,《战时青年》,《抗战文艺》,《抗敌新闻》,小型通俗刊物《救中国》,东北救亡总会刊物《反攻》等。1938年3月,全国性新闻团体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武汉正式成立,组成广泛的新闻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抗战中期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政治统治中枢的"陪都"重庆,成为国统区报刊出版中心。原在沿海城市出版的大批报刊相继向内地迁移,加上原有地方报纸,重庆报纸最多时达23家。主要有:《新华日报》、《中央日报》、《扫荡报》、《大公报》、《新民报》、《时事新报》、《新蜀报》、《国民公报》、《商务日报》、《西南日报》等。还有《群众》、《全民抗战》等大批期刊。此外,桂林、西安、成都、昆明等城市,亦是报刊出版比较集中的地区。许多报纸增设分版,如《中央日报》以重庆版为总社,先后出有湖南、贵阳、昆明、成都、广西、福建、安徽等10多个分版。《扫荡报》出有重庆、桂林、昆明版。《阵中日报》在国统区10个战区均出有分版。这个时期国民党加强新闻舆论控制。一面强化其党报舆论,《中央日报》等社论统一由党报社论委员会撰写供稿,刊载新闻全部由中央通讯社统一发布。一面利用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对《新华日报》等共产党和持不同政见的进步报刊,多方箝制。1941年"皖南事变"后的两年中,《救亡日报》、《全民抗战》等500多家报刊被查封。 3、抗战后期 1943年以后随着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各政治派系创办一批报刊,主要有中国劳动协会的《中国工人》月刊,黄炎培主持的《宪政》月刊,章伯钧主编的《中华论坛》,《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刊物》《民主》周刊等。进步文化思想界出版了《戏剧月报》、《中原》季刊、《文汇》周报、《青年文艺》、《大公报》周刊等刊物。各地新出版的报纸有湖南沅陵的《力报》、西安《秦风日报》与《工商日报》合并而成的《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等,连

抗战英烈周子昆 皖南事变牺牲的新四军副参谋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战英烈周子昆皖南事变牺牲的新四军副参谋长 导语:抗日英烈周子昆(1901年-1941年),原名周维宽,字仲和。广西省桂林市人。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抗日英烈周子昆(1901年-1941年),原名周维宽,字仲和。广西省桂林市人。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周子昆烈士简介 周子昆烈士是广西省桂林市人。周子昆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参加过五四运动,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中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屡立战功,升任连长、营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突围后,随项英辗转隐蔽,1941年3月4日在泾县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杀害。1955年6月,遗骸移葬于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周子昆烈士平生经历 周子昆,原名周维宽,字仲和,190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贫寒的中学教员家庭里。就在周子昆15岁的那一年,父亲积劳成疾撒手归西,家境几乎陷入绝境。母亲终日靠手工织布来抚养他们四兄妹。值得庆幸的是,周子昆在其外祖母的资助下得以继续读书。凭着他的聪颖和勤奋,1919年他在广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了。而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一片黑暗,毕业后的周子昆当即面临失业的厄运。为了生活,他于1920年投到旧桂系军阀刘震寰部当兵,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旅生涯。他历任号兵、司号长、上士、特务长、排长等职,并随部转战至广州。在广州,他亲眼目睹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掠夺、国内的军阀混战和桂军的腐败等种种现象,使他这位自幼受过辛亥革命和新 生活常识分享

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战区总司令一览表 八

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战区总司令一览表八 抗战时期国民党各战区总司令一览表 战区总司令地区 第1战区-------卫立煌、蒋鼎文河南、安徽 第2战区-------阎锡山山西、陕西 第3战区-------冯玉祥、顾祝同上海、苏南、浙江第4战区-------张发奎广东、广西 第5战区-------李宗仁苏北、山东 第6战区-------冯玉祥 第8战区-------朱绍良甘宁青及绥远地区 第9战区-------陈诚、薛岳湖南、鄂南、赣省 第10战区------蒋鼎文陕西 苏鲁战区------于学忠苏北、山东游击区 冀察战区------鹿钟麟冀察方面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1938年1月) 第一战区(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司令长官程潜 第二战区(作战地区山西方面)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作战地区苏浙方面)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四战区(作战地区两广方面)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五战区(作战地区津浦线)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八战区(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司令长官蒋中正副朱绍良 武汉卫戍总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军委会直辖兵团 第二十军团汤恩伯

第二集团军孙连仲 第二六集团军徐源泉 第八集团军张发奎 整训部队及未经调动部队 计后方整训部队二十六个步兵师,未经调动部队十四个步兵师,七个步兵旅。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 (1938年11月) 第一战区(辖区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