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3.2形变与弹力(精讲优练课型)时提升作业鲁科版必修1(新)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3.2形变与弹力(精讲优练课型)时提升作业鲁科版必修1(新)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3.2形变与弹力(精讲优练课型)时提升作业鲁科版必修1(新)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3.2形变与弹力(精讲优练课型)时提升作业鲁科版必修1(新)

形变与弹力

(1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多选)(2015·济南高一检测)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解析】选A、C。汽车与桥面挤压,使桥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对汽车向上的弹力,也使汽车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对桥面向下的弹力,所以选项A、C正确。

2.(多选)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关于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C.这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D.这压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把握以下两点:

(1)两个力若为同一个力,力的三要素必须相同。

(2)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引起的。

【解析】选B、D。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而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作用在物体上,二者虽然大小相等,却是两种不同的力,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所以选项B、D正确。

3.台球以速度v0与球桌边框成θ角撞击O点,反弹后速度为v1,方向与球桌边框夹角仍为θ,如图所示。OB垂直于桌边,则下列关于桌边对小球的弹力方向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可能沿OA方向

B.一定沿OB方向

C.可能沿OC方向

D.可能沿OD方向

【解析】选B。台球与球桌边框碰撞时,受到边框的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应与边框垂直,即沿OB方向,故B正确。

4.固定弹簧的上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下端悬挂重为8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0.16 m;悬挂重为

12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0.18 m;则弹簧的原长L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

A.L=0.12m k=50N/m

B.L=0.14m k=200N/m

C.L=0.12m k=200N/m

D.L=0.14m k=50N/m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解析】选C。根据胡克定律F=kx代入数值,8N=k(0.16m-L),12N=k(0.18m-L),解以上两式得L=0.12m,k=200N/m,C项正确。

【互动探究】把上题中弹簧的下端固定,上端压上重为10N的重物,静止时,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和长度。【解析】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仍为200N/m。压上重物后由胡克定律F=kx得,x==m=0.05 m,弹簧的长度为

L′=L-x=(0.12-0.05)m=0.07 m。

答案:200N/m 0.07 m

5.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

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

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

【解析】选B。弹簧的劲度系数k,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的材料、截面的大小、弹簧的长度及单位长度的匝数等有关。

【补偿训练】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20N拉力F的作用,弹簧伸长了10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所受的合力为零

B.弹簧所受的合力为20N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2000N/m

D.根据公式k=,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选A。轻弹簧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合力为零,A对,B错;由F=kx得,

k===200 N/m,C错;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F无关,D错。

二、非选择题(10分)

6.一轻弹簧原长为10cm,在它的下端挂一个重为4 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2 cm,若在它的下端挂一个重为8 N的物体时,弹簧的长度应为多少?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解析】弹簧的原长l0=10cm。当弹簧下端挂重物而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当挂4N重物时,弹簧的弹力F1=4N,弹簧的长度l1=12cm,则形变量x1=l1-l0=2cm;当挂8N重物时,F2=8N,设弹簧的长度为l2,则x2=l2-l0。

由胡克定律F=kx可知,=,即=,得

=,解得l2=14cm。

答案:14cm

【易错提醒】(1)胡克定律属于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应用时首先要明确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

(2)其次要分清弹簧原长、弹簧伸长量和弹簧长度三者的关系。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各种情况下,光滑的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a、b两者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解析】选B。假设A、C、D中小球除拉力外还受到接触面上的弹力,则小球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物体只是接触,而无形变,故没有弹力作用;B中由于绳子的拉力不竖直,故两球间存在弹力,故选B。

2.下列关于弹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压力、拉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C.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沿绳、杆的直线上

D.轻杆不同于轻绳,弹力的方向可以不沿杆

【解析】选C。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支持力,其中拉力总沿绳收缩的方向,压力、支持力总与接触面垂直,故A、B正确;杆不同于绳,杆可以发生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和弯曲形变,所以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错误、D正确。

3.(2015·厦门高一检测)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

B.乙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丙图中,踩在脚下且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

D.丁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

【解析】选C。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是地面对球的向上的力,受到的重力是地球对球的向下的力,选项A错误。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足球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选项B错误。踩在脚下的球可能受重力、地面对它的弹力、脚对它的弹力三个力的作用,选项C正确。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网发生了形变,选项D错误。

4.体育课上一学生在水平篮球场上拍篮球,如图所示,试分析篮球与地面作用时,地面给篮球的弹力的方向为( )

A.斜左上

B.斜右上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解析】选C。篮球与水平地面接触时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如果认为球的一点与地面接触,则属于点与面接触问题,弹力应垂直于面(即地面),方向向上。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5.(8分)(2015·桂林高一检测)如图所示,AO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均匀细杆,可绕O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细杆上的P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且保持静止,其中Q、R为圆柱体与竖直挡板和水平桌面的接触点。试画出圆柱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

(1)掌握判断弹力是否存在的方法。

(2)知道弹力方向的判定方法。

【解析】首先判断圆柱体是否受到弹力的作用,可用假设法来判定。圆柱体与竖直挡板接触,若将竖直挡板去掉,圆柱体将向左运动,则竖直挡板对圆柱体有弹力作用;若将水平桌面去掉,圆柱体将向下运动,所以水平桌面对圆柱体有支持力作用;若将圆柱体去掉,细杆AO将会向左转动,说明圆柱体对细杆有支持力作用,根据力的相互性,细杆对圆柱体有弹力作用。然后再确定各个弹力的方向。根据物体间的接触方式,可画出圆柱体所受弹力。

答案:如图所示。

【易错提醒】(1)弹力是接触力,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存在弹力作用。

(2)在某些接触点处有无弹力难以确定时都可以用假设法来判断。

(3)弹力的方向是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6.(10分)“蹦极”是一种极限运动,人自身所受的重力使其自由下落,被拉伸的橡皮绳又会产生向上的力,

把人拉上去,然后人再下落。正是在这上上下下的振荡中,蹦极者体会到惊心动魄的刺激,如图所示。设一次蹦极中所用的橡皮绳原长为15m,质量为50 kg的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橡皮绳长为26.5 m,当蹦极者停止振荡时橡皮绳长为17.5 m,则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受到橡皮绳的拉力为多大?(g取10m/s2)

【解析】当蹦极者停止振荡处于静止时,蹦极者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得F1=mg=50×10N=500 N

此时橡皮绳的伸长量为x1=17.5m-15 m=2.5 m

又由胡克定律得F1=kx1

则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为k==N/m=200 N/m

当蹦极者运动到最低点时橡皮绳的拉力为

F2=kx2=200×(26.5-15)N=2 300 N。

答案:2300N

【补偿训练】轻质弹簧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下端悬挂一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L1=15cm,再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L2=25cm。设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g,g取10m/s2,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及原长L0。

【解析】挂上一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L1-L0

挂上三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L2-L0

由重力等于弹力得:mg=kx1,3mg=kx2

联立上式得:k=20N/m,L0=0.1m

答案:20N/m 0.1m

物理高一上册 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 ) 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详解】 根据“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因为棱台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可以选棱台作为参考系,则a 、b 、c 、d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有 a b c d T T T T === 判断a 、b 、c 、d 的机械能的变化,只需比较弹力做功的情况即可,根据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可知,由于b 、d 弹力不做功,机械能不变;a 弹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c 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有 a b d c E E E E >=> 结合上面二个关系式,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 本题要注意正确选择参考平面,机械能的变化看除重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即可。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它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其它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精品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 3、知道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3、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推理法 教学用具: 小钢球、条形磁铁、木板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 (1)多媒体:展示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 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 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3)用CAI课件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 ?→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多媒体: 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 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总结: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问题:能不能通过速度的定义从理论的角度推出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方向呢? 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3)结论1: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b:由于作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作曲线运动呢? ?→ 3: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1)问题:一个在水平面木板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若使其改作曲线运动,有哪些办法?请同学们试一试。 (2)实验:方法1吹气。2用磁铁吸引。3将木板倾斜。。。。。。 问题: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 (3)学生作结论2: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作曲线运动。 4:一般情况下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切向力与法向力 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

[详细讲解]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分析和教学对策的研究

[详细讲解]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分析和教学对策的研 究 《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分析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与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障碍。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的价值 1(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各行各业女性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女性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女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多数不喜欢学习物理。不管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文科班的女生人数总是居高不下;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中物理系的女生更是少之又少;高中物理教师也普遍反映多数女生的成绩不佳。可见高中女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明显的学习困难。高中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在物理学习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女生问题对把女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弄清高中女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及其成因,根据高中女生的实际情况,从方法、途径到策略全方位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培养高中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女生特有的性别优势对她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提高女生思维品质。为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目标 (1)、掌握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存在困难的现状。 (2)、探讨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困难的原因。 (3)、探究提高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的对策。 2(内容 (1)、了解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 (2)、分析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困难的原因。 (3)、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培养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 3(重点 (1)、分析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困难的原因。 (2)、探究提高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的对策。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思路:从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的问题,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2(过程 (1)、准备阶段(2009/7—2009/8)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制定研究实验方案,整理建构课题研究的计划体系。 (2)、研究阶段(2009/9—2010/6)分三步走,第一步,设计问卷,收集资料,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初步得出归因分析。第二步,根据掌握的情况,借鉴已有的成果,探求新的方法,来引导、培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 【答案】AD 【解析】 【详解】 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 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 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 速度-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由位移求相距的距离。 2.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 126 2 v t ?- = ? 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D.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 3.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1s末运动方向改变 B.物体做匀速运动 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5m/s D.2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物体一直向负方向匀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5m/s,故C正确;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及相关策略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及相关策略 摘要:物理学科的性质具有探究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方法论特点,其是自然学科的一种,当前很多高中生针对物理学科的学习遇见了诸多的困难,其中困难不仅包含物理课程的难以理解上,还体现在物理课程的特殊性上,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物理课程学习困难主要是智力正常的学生,物理学习效率低下,无法适应物理学习的一种情况。由于高中物理课程十分抽象,思维要求高,解题的方式很多,问题分析灵活,导致很多学生的疑点重重,学习难度增加,学习热情降低,最后成为被动学习的不良局面。文章主要内容针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展开,分析高中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困难点,最后提出学习物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课程;学习困难 一、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显著区别 对比初中的物理课程学习来看,高中的物理课程教材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第一,高中的物理课程更加抽象,属于物体到质点的转变;第二,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更加复杂,例如,从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的转变,从匀速运动到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的转变,学习难度更高。第三,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开始从原先的标量到矢量转变,例如,简单的算术运算转变到矢量运算;第四,高中物理课程知识比初中物理更加严谨,其是定性到定量的一个转变过程[1]。 2、学习方法不适应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其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解答比较简单,且课程的学习比较直观,概念容易理解,有关的公式很少,记忆性很强。物理考试的题目设计比较简单,容易计算,由此可见,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比较机械化,很容易记住,其推理归纳很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物理课程的有关定义、概念和公式很多,课程进度很快,教学方式比较灵活,题型花样多,如果还是按照原先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对待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难免吃力,很多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很差,及时已经背诵了的有关的定义和公式,因为理解的难度很大,导致学生无法分析公式的实际应用条件和范围,出现乱带公式的情况,无法应付千变万化的考试题型,

高一物理下册 抛体运动(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五章抛体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竖直固定,直径AB水平,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 质点)由直径AB上的某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落进碗内与内壁碰撞,碰撞时速度大小为2gR,结果小球刚好能回到抛出点,设碰撞过程中不损失机械能,重力加速度为g,则初速度v0大小应为() A.gR B.2gR C.3gR D.2gR 【答案】C 【解析】 小球欲回到抛出点,与弧面的碰撞必须是垂直弧面的碰撞,即速度方向沿弧AB的半径方向.设碰撞点和O的连线与水平夹角α,抛出点和碰撞点连线与水平夹角为β,如图,则由2 1 sin 2 y gt Rα ==,得 2sin R t g α =,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 2sin y v gt gRα ==,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为 22 (2)(2sin)42sin v gR gR gR gR αα =-=-,又 00 tan y v gt v v α==,而2 00 1 2 tan 2 gt gt v t v β==,所以tan2tan αβ =,物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为2cos x Rα =,又0 x v t =,联立以上的方程可得 3 v gR =,C正确. 2.一阶梯如图所示,其中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0.4m,一小球以水平速度v飞出,欲打在第四台阶上,则v的取值范围是()

A 6m/s 22m/s v << B .22m/s 3.5m/s v <≤ C 2m/s 6m/s v << D 6m/s 23m/s v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小球打在第四级台阶的边缘上高度4h d =,根据2 112 h gt = ,得 1880.4s 0.32s 10 d t g ?= == 水平位移14x d = 则平抛的最大速度 1112m/s 0.32 x v t = == 若小球打在第三级台阶的边缘上,高度3h d =,根据2 212 h gt = ,得 260.24s d t g = = 水平位移23x d =,则平抛运动的最小速度 2226m/s 0.24 x v t = == 所以速度范围 6m/s 22m/s v << 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 对于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可以通过画它们的运动草图确定其临界状态及对应的临界条件。 3.一个半径为R 的空心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上有两个与球心O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小孔A 、B ,且60AOB ∠=?2 gR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9)》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8 节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电容的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式,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容概念,定义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 难点:电容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引课 1.播放视频《水球的爆炸过程》,提出问题:气球为什么会爆炸?引导“水压”。 2.往杯子里倒水,会有水压吗?“会!” 3.容器在储存水的时候,自然会产生水压,水压过大,容器会爆炸。 4.展示课题:电容器的电容 (二)电容器 1.了解电容器结构 (1)观察主板,展示电容实物。 (2)播放视频《拆解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3)介绍平行板电容器结构。 2.电容器充放电 过渡:电容器作用是什么? 【演示实验】电容器接交流电源,直接引线短接,观察“电火花”。 充电时,有短暂的充电电流,电容器极板带电,有正极板和负极板。极板所带电荷量,称为电容器的带电量。充电后,正负极板电荷由于相互吸引而保存下来,极板间存在匀强电场。能量以电场的形式储存起来。 放电时,正负电荷相互中和,有短暂放电电流。放电后,不存在电场,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学生分组活动】体验二极管的充电、放电。

Q 过渡:容器储存水后会有水压,那么电容器储存了电荷后,会有? 【演示实验】测量电容器的电压,知道充电的电容器存在电势差。 3. 探究电容器电荷量与电压关系 猜测:电容器的电压和什么有关?对比水量与水压。 (1) 理论分析。电荷量越多,电场越强,根据 U=Ed ,两极板间电势差越大。 (2) 实验探究电荷量与电压关系。 问题:怎样知道电容器储存电荷的多少呢?若一个充电的电容器,连接完全相同不带电的电容器呢?电荷量应该等量平分,电荷量减少一半。如果电荷量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也应该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可以通过测量电压,间接论证。 方案:单刀双掷开关,先充电,后平分。 推广:利用等量平分原理,可以得到电荷量的 1/4、1/8,实现多次测量。 (三)电容 过渡:将电荷量与电压成正比写成等式,引入常数 C 。 1. 电荷量与电压比值的含义。单位电压储存的电荷量,反映了容纳电荷的本领。 2. 电容定义式, C = 。单位:法拉。 U 3. 对比水杯理解电容概念。单位水压时容纳的水量,类似于水量比高度,相当于杯底的底面积。 4. 讨论:容纳电荷的本领与储存的电荷。 5.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电容和电容器的说法正确是( ) A. 电容器简称电容 B. 电容器 A 的电容比电容器 B 的大,说明 A 带的电荷量比 B 的多 C. 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1V 时电容器需要带的电荷量 D. 由公式 C=Q/U 知,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 答案 C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文献综述 雷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目前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 进入全面实施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基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诸多文献,从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新课改实施中高中物 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新课程的变化促进高中物理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字: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再加上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课堂教学 实践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1]部分教师仍将把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 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而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中学物理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 但只是形式上追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处理随意求“热闹”, 性很大,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 或低效,而且漠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改 革的顺利进行。[2]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我们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就是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有必要对近期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 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文献做一综述,以方便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进行 该方面的研究。 本人在CNKI中模糊搜索从2000年至今的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论文有总共22篇(包括10篇硕士论文、期刊11篇结果如下图所示。选择新课标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18710041.html,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作者:杨连书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9期 物理简单的来说就是研究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和道理。初中的物理学习仅仅介绍了一些表面和浅显的物理知识,而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和年龄及理解能力的增长,高中阶段所研究的知识更为复杂和深入,主要从牛顿力学、能量與动量、电学、磁学四大方面出发来为学生讲述一个更为多样复杂、变幻莫测的万物世界。高中物理在高中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多的同时应当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下,教学更注意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如今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物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来探讨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一种物理教学策略。本文就这种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力图解决如今高中物理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困境 如今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许多物理教师也走入了困境,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而学生如果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有疑问,就很难学好物理。其次就是高中学生的心理比较不容易把握,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和迷茫感是不可避免的。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深,教育教学的改良重要性已经不需要过多赘述。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变革则不断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化,不断推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养成学生学习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情绪,对于叛逆的青少年以包容和鼓励,对于处在迷茫期的青少年进行引导和安慰。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奋斗目标。 相反如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没有做到鼓励和包容,而是贬低与漠视,那么就很可能走向另一极端。由此可以看出理解学生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掌握好了学生的心理,那么对于以后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鼓励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使学生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在教师的鼓励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并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学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行:“立德树人”的任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全面性人才。而核心素质是否能够得到稳定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高中物理运动学复习

1 运 动 学 复 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at v v t +=0 202 1at t v s + = as v v t 22 02=- t v v s t 20 += 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2)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3)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 (4)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 ) 12-∶(23-)∶…… 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一、s-t 、v-t 图像及应用。 要正确理解图象的意义: 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 ①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拐点”,它们往往对应一个特殊状态。 ②线:表示研究对象变化过程和规律,如v -t 图象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斜率:表示横、纵坐标上两物理量的比值,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如s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 ④面积;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相对应。如v -t 图象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 ⑤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边界”条件下的物理量的大小。由此往往能得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 尤其注意: E - x , E P - x 等的图像。

2 1.s-t 图象。能读出s 、t 、v 的信息(斜率表示速度)。 2.v-t 图象。能读出s 、t 、v 、a 的信息(斜率表示加速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位移)。可见v-t 图象提供的信息最多,应用也最广。 位移图象(s-t ) 速度图象(v-t ) 加速度图象(a-t ) 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a >0,s 有最小值) 抛物线(不要求) 匀减速直线运动 (a <0,s 有最大值) 抛物线(不要求) 备注 位移图线的斜率表示速 度 ①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面积”为正,下方为负 二、小船渡河问题。 处理方法:轮船渡河是典型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小船在有一定流速的水中过河时,实际上参与了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即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和船相对水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船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1.渡河时间最少:在河宽、船速一定时,在一般情况下,渡河时间θ υυsin 1 船d d t = = ,显然,当?=90θ时, 即船头的指向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最小为v d ,合运动沿v 的方向进行。 2.位移最小: V 水 v 船 θ v 2 v 1

高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高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11.4、单摆教案 单位: 姓名: 电话:

11.4、单摆教案 引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知道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那么: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答:物体做机械振动,受到的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机械振动——单摆的运动 1、 阅读课本第167页到168页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单摆? 答: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小球,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长和质量可以忽略,细线的长度又比小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单摆。 物体做机械振动,必然受到回复力的作用,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弹簧弹力提供,单摆同样做机械振动,思考:单摆的回复力由谁来提供,如何表示? 梯度小问题:(1)平衡位置在哪儿? (2)回复力指向?(学生回答) (3)单摆受哪些力?(学生黑板展示) (4)回复力由谁来提供?(学生回答) 注意:数学上的近似必须让学生了解,同时通过此处也能让学生单摆做简谐运动是有条件 1)平衡位置 当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O 点时, 细线竖直下垂,摆球所受重力G 和悬线的拉力F 平衡, O 点就是摆球的平衡位置。 2)回复力 单摆的回复力F 回=G1=mg sinθ,单 摆的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呢? 单摆受到的回复力F 回=mg sinθ,如图:虽然随着 单摆位移X 增大,sinθ也增大,但是回复力F 的大小 并不是和位移成正比,单摆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但是,在θ值较小的情况下(一般取θ≤1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近似的认为 sinθ=X/ L ,近似的有F= mg sinθ= ( mg /L )x = k x (k=mg/L ),又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O 点,与位移方向图2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6-05-27T11:11:55.8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2期作者:张春凤[导读]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0九中学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是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0九中学110043 摘要:新课改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是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合作学习自然成为新课改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得讲究课堂调控,尤其对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更得讲究合作学习的 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探究一、合作学习实施前的准备策略 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何时采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如何分组、如何实施等,都得事先做好教学设计。 1.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具有其它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优势,但不可滥用,教师应当根据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1)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而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由于各学习小组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力量,即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讨论的时候,就要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意见的讨论。 (3)当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验证一个猜想,在小组汇报时结论就有所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补充完整、总结提高,通过对比分析,就能形成一致的观点。 2.合理分组是合作能否行之有效的基础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要求组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课堂实施时的具体策略 在合理分组、确定了适当的合作时机、明确了合作规则后,课堂上就可以实施合作学习了。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交流的时间。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别于“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3.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完成一个发明,组员必须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不会卓有成效。 4.教师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从而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5.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刚开始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觉得头绪杂乱。由无序变为有序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各小组中,可每次参加一个组,全程参与,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

高中物理优质课比赛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优质课比赛心得体会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我有幸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赛课及听课体会,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和老师们的承让,让我有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展示机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学校团队给予我的帮助和力量,感谢两位老师不辞辛苦,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今天很荣幸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参加优质课比赛的心得体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此行的所感所得。 第一个方面,先从县级优质课比赛谈起:县级优质课比赛采用提前一周时间指定课题的形式,这种形式给参赛教师充足的备课时间,同时给了每位参赛教师更大的信心。我收到所讲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后,首先定讲课思路,制作大纲式教学课件。总体思路清晰了以后,再往上添枝加叶。其次,制作教具,准备导学案。就物理学科来说,教师不仅仅要讲解理论知识,而且一定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激发学生喜欢物理的热情。因此,必须制作实验教具,然后组织教学,先自己串讲,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说:重难点的把握、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及语言的组织。然后反复试讲,并请有经验的老师来听课并作出点评,对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深刻领悟后,及时适当的对自己的课做出调整,力争让自己的课“活”起来。 第二方面,首先,一定要放平心态,其次,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兴

师生互动就会好,学生容易接受,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趣非常重要,课堂效果也就越精彩。其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一是要注重课堂的结构和形式,采用分组教学、小组竞争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上课的前15分钟和第25—35分钟时,学生脑力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抓住的这两个时间段,及时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在教学细节上要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启承转折要有自如、平滑的流畅思维、遇到突发事件要有灵活处理的应变能力、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抓住关键之处,要及时进行课堂提问、另外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多样性的:豪放、细腻、庄重、幽默、绚丽多情、朴实无华样样都得会,站在讲台上教师就得是演员,要做到声情并茂,当然恰当的运用是关键,有魅力的语言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次的赛课云集三所高中的优秀物理教师,与他们相比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的丰富多彩,是我今后工作当中需要不断进取和钻研的,我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许多,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同时,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加努力,以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带着新的收获,开始新的工作。最后,我再次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你们的关心,鼓励,都给予我无穷的力量,给了我智

高中物理探究学习实例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实例探究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中学张咏梅 一、教学设计思路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追寻碰撞中的不变量,一方面为下一节“动量”概念的引入提供实验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过程,感悟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而这种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就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供了可能,所以教学中可大胆尝试,充分创造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条件和机会。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培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2)认识物理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自信、勤奋、严谨求实、大胆创新、团结协作的实验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习物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研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何真正实现探究的过程。 2、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自行设计可行性较强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观察法,探究法,归纳法,实物体验法。 五、教学资源: 气垫导轨、两个滑块、光电门;带线小球(2个)、刻度尺;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两个小车其中一个带有撞针,另一个带有橡皮泥;碰撞试验器;光滑页面;2碰撞小球;投影仪、教学片。 六、设计及实施过程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U x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 (考纲要求 Ⅰ) 1.质点 (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叫质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2.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的物体做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 (2)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 ) (3)参考系必须要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 ) (4)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同一参考系. ( ) 答案 (1)√ (2)× (3)× (4)√ 位移、速度 (考纲要求 Ⅱ)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2)一个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路程不会大于位移的大小. ( )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 )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或该位置)物体运动的方向.( ) 答案 (1)√ (2)× (3)√ (4)√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7.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②.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 与动能定理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2、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ppt 课件、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本章第一节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复习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和动能的定义。 重力势能:E P mgh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例如:跑动的人、下落的重物。 二、新课教学 思考:物体的动能与哪些量有关? 情景1 :让滑块A 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A 滑下时所处的高度越高,碰撞后B 运动的越远。 情景2 :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光滑的导轨上同一高度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滑块质量越大,碰撞后木块运动的越远。 师:根据以上两个情景,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且随着速度和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动能的表达式应该满足这样的特征。

另外,物体能量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力对物体做功,所以我们还是从 力对物体做功来探究物体动能的表达式。 (一)动能的表达式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 相同的恒定外力 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所 示。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 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用m 、v1、v2 表示)。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a 又根据运动学规律v22v122al 得 v2 2 2a 则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12mv2”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它的特殊意义在于:①与力对物体做的功密切相关;②随着物体质量的增大、 1 2 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满足物体动能的特征,所以“21 mv2” 就是我们要寻 找的动能的表达式,动能用E k 来表示,则 E 1 mv 2 k2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1 2 2 、表达式:E k 2mv; 3、单位:焦耳,简称焦,有符号J 表示; 2 2 1kg m2/ s21N m 1J w Fl 2 2 2 2 v v m(v v ) 2 1 ma 2 1 2a 2 1 2 1 2 mv2 mv1 2 2 2 1 1) l ,速度由v1 增加到v2,如图

浅谈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策略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策略 一、高中物理新授课的特点 特点一:内容全新.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在初中没有学过,高中为第一次接触,为全新内容.如“核聚变”、“多普勒效应”,初中完全没有学过,高中是第一次接触的内容. 特点二:新中有旧.有些新授课内容,看似为全新内容,没有学习过,实为已学知识演化而来.如“加速度”,加速度虽然第一次学习,但加速度公式中的速度概念,在初中已经了解;“动量”,动量在高中第一次学习,但动量中的质量和速度就是初中学过的概念. 特点三:旧中拓新.有些新授课的概念为旧的,但在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摩擦力”,高中拓展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导体的电阻”,初中电阻定义式和高中也有不同。 二、搞好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策略 1.课堂引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环节尽管用时短,但是精彩的导入部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引入环节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所要讲授的新课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精心的设计,可以通过复习回顾直接引入、生活物品引入、魔术表演引入、互动游戏引入、新闻事件引入等等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顺利开展教学埋下良好的伏笔。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事在教学“电磁感应”一课时,如,

例或者物品步步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上课伊始向学生抛出问题:“生活做饭会用到一种不用生火、只需插电的炉子叫什么?”学生回答:“电磁炉。”教师再抛出问题:“大家知道电磁炉是根据什么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呢?”学生一听立刻表现出一探究竟的兴趣,自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引入环节是顺利进行教学的良好开端,能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浓厚兴趣,自主、自动、自觉地听课,进而调动思维,积极思索,探究问题,建构知识体系。 引入的方式和技巧有很多,效果也各有不同.对于不同的课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入方式,并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同一课题,引入方式也多种多样。要使引入起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与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相适应,既要简洁明快防止喧宾夺主,又要迅速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进入到新课教学。 2.学生探究环节。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教师要精讲巧引,通过创设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索,这也就是所谓的探究环节,即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运用团队的共同智慧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方法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践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新授课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理解、巩固物理知识,创新思维。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时,例如,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