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_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_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_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_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

第12卷第5期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V 0I.12,N 0.52010年9月JOURNAL OF TIANJI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Sep 2010

10.3969/j.issn.1008-7168.2010.05.014

收稿日期:2009 12 20

基金项目: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2009年度重点调研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洁(1956-),女,湖北黄冈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

汪 洁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 300191)

摘 要: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天津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资料为研究背景,从实践中评估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状况,从发展上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和对策,通过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就业规模,分类进行社会救助,加强康复保障等具体措施,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和保障体系建设,以期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0)05-0085-04

一、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

本情况

(一)残疾人社会保险范围扩大,力度加强

目前,天津市残疾人就业取得较快进展,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末,全市共安置10.13万名残疾人就业,其中城镇安置4.1万人,农村安置6.04万人。由于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用人单位大多能按照国家规定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此外,为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2008年对全市缴纳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个体工商户每人每年补助1200元,2009年又调整为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医疗补贴工伤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的50%,使其也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险。同时,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政府一次性补贴5000元。

随着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城乡残疾人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得到落实。2009年,天津市政府颁布了 天津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规定!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困扰那些无劳动能力、从未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

人的养老问题。同时,颁布了 天津市城乡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规定!,对重度残疾享受低保待遇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儿童,个人不缴费,政府补贴100元。对重度残疾享受低保待遇人员,个人不缴费,政府全额补助220元。此外,全市对贫困残疾人普遍实行了大病救助,各医疗机构都对残疾人就医制定了优惠措施。

(二)残疾人社会救助功能拓展,不断完善2004年以来,天津市先后三次提高了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对重度残疾人实行分类施保,标准提高了30%。从2006年10月开始,天津市政府每年投入3900万元,加大对全市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的残疾人救助力度,给予重度残疾人每月200元(农村100元),非重度残疾人每月100元(农村50元)的特殊生活补助。各区县也根据实际情况,对享受低保的残疾人按残疾等级每人每月发放50~200元的救助金。天津市政府制定了对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助办法,为全市一万余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救助:对重度住院的市财政每月补助600~1000元,在

85

家康复的区县残联每年给予300~500元的药费补助,自2009年9月始,补贴增加至1500元。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整体推进,快速发展

残疾人康复逐步向?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迈进。2004-2008年,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对精神残疾人治疗和服药,特困残疾人白内障复明手术予以扶助的优惠政策;各区县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康复中心,推动了康复工作扎根基层,融入2483个社区,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达1.18万人。据统计,这5年间,全市共有二十多万残疾人得到各项康复服务。

残疾人教育由一般层次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由2005年的97.67%,提高到2008年的97.85%,接近健全儿童少年水平;视力、听力、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入学率由80%上升到100%,接近全市基础教育相应学段的同等水平;残疾学生高考上线录取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盲校、聋校被列入全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建设计划,扩建后设施先进;全市各区县所有的特殊教育学校也按照规范校的标准,进行了扩建改造。在全市对特教学校9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全额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完善了对各阶段在校残疾学生给与?全覆盖#式的助学保障体系,开展?家庭阳光课堂#,让越来越多无法入学的重度残疾儿童享受着?送教上门#的服务。

残疾人文化生活开创出新局面,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全市各种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服务。天津市图书馆专门设立了残疾人文献服务中心,18个区县都在公共图书馆或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内设立了残疾人阅览室和盲人读物图书角。各区县、街乡镇、社区的残疾人文化生活日益活跃。红桥、河北、塘沽、大港等6个区县成立了残疾人艺术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多年来,天津市残疾人参加全国文体活动取得了多项荣誉,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得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天津运动员奋勇夺得7金6银3铜,破5项世界记录。

残疾人环境保障取得显著成效。自2003年始,天津市政府连续两年将无障碍设施建设列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项工作中,保证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目标的落实。2005年,天津市获得首批创建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称号。近两年来,全市又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进家庭、进社区#工作,已为两万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环境保障。

二、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低

1.社会保险覆盖面较窄,残疾人不能享受相应待遇。在社会保险方面,残疾人就业后,少数用人单位不能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残疾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即使缴纳也不是全部险种。据二调资料显示,全市16岁及16岁以上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3862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1335人,占34.57%;医疗保险1631人,占4

2.23%;工伤保险64人,占1.66%;失业保险100人,占2.59%。即使排除在参加医疗保险人员中,包括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可比因素外,参加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差距仍然很大。少数用人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愿意安排残疾职工上岗,只为他们发放基本生活费和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这种做法不仅侵害了残疾职工就业的权利,影响他们的工资收入,而且由于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制度,因而也必然影响他们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等待遇。

2.社会救助功能较弱,难以保障基本生活。当前突出的问题:一是残疾人的生活主要靠家庭供养,形成部分家庭难以支撑。天津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表明,15岁以上残疾人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靠家庭和亲属的供养的比例占47.56%,其中,农村依靠家庭和亲属供养的情况更为突出,为80.40%。同时,被调查的贫困残疾人有救助服务需求的为17.46%,实际接受救助服务的为6.95%,相差10.51个百分点之多。部分残疾人的家庭?老养小#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少数家庭因子女残疾需要照顾,家长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必然减少收入,致使家庭因残致贫。二是低保边缘户救助落差大,形成?悬崖效应#。一些残疾人家庭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又在规定的低保线之外,得不到救助。三是对因病致残者,医保力度小,大病统筹费用少。

3.社会福利水平较低,不能满足需求。残疾人康复保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是残疾人的康复还没有形成与新的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方式。康复工作还没有实现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对接,尚未与农村卫生保健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融合,社会化工作方式的

86

运用不够充分。特别是一些必需的康复费用尚未纳入医保范围,影响了残疾人的及时康复。二是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政策的引导,康复资源不足与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三是缺少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懂得残疾人康复专业知识的队伍。

(二)福利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据调查统计,全市福利企业由2007年末的690家,安置残疾人12117人,下降到目前的407家,安置残疾人9255人,减少了2800人。其中还有一半是不良企业,难以为继。究其原因:一是国家对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首先是税收问题,建立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后,削弱了福利企业所享受的减免税优惠待遇。调查中一些企业反映,现行的每安置一位残疾人一年按照3.5万元标准退还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标准较低,力度不够。一些企业应退还的增值税得不到即征即退,企业办理退税流程时间长,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对福利企业的银行贷款、经营场地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经营资本单一,扩大生产资金不足。福利企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出台任何关于福利企业生产的法律法规,缺乏保护性的产业政策,缺乏对福利企业品牌的支持,影响福利企业的发展。二是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占生产人员比例过大(50%以上),不利于企业发展。

(三)农村保障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

天津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5岁以上残疾人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城市为29.40%,农村为80.40%,相差51个百分点。残疾人接受服务或救助水平差距明显。在医疗服务与救助、辅助器具、康复训练等14项内容中,农村残疾人有9项内容均低于城市的接受服务水平,尤其是康复训练,城市为16.16%,农村为8.51%;生活服务城市为14.05%,农村为7.13%,两项差距最为明显。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农村普遍低于城市,文盲率城市为20.90%,农村为38.42%;小学程度城市为29.50%,农村为39.77%,初中程度城市为

27.36%;农村为18.01%。

三、健全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一)突破难点,加快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1.紧紧抓住就业这个龙头,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不断扩大就业规模,让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才能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一是将残疾人的劳动就业纳入全市的就业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残疾人保障法!,并抓紧制定出台我市残疾人就业条例或规定,落实所有用人单位都应按比例吸纳残疾人就业的规定。三是研究建立残疾人劳动能力评估机制,以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扭转依赖思想和被动等待就业的观念。四是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将网络延伸到社区居委会,方便他们选择就业。五是对已经就业的残疾人要求用人单位依法为他们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相对稳定性,对不能缴纳?五险#的,应视为未按比例招收残疾人,照常征收就业保障金。六是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减免税收、小额贷款、简化办证手续等政策。七是在农村要建立扶贫助残基地,通过开发扶贫、科技扶贫、集中安置扶贫,扩大农村残疾人就业,加快提高其生活水平。

对城乡未能就业的残疾人,除确保他们参加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险并在享受待遇的基础上,还应给予他们专项的养老和医疗补贴。对象限于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建议养老补贴标准为现行养老金标准的50%;医疗保险补贴标准为现行标准的10%。同时,将白内障复明、辅助器具适配等医疗康复项目,尽快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优惠。要积极探索政府支持残疾人参加商业保险的途径,采取政府专项补贴一部分和个人缴纳一部分的办法,使他们能够享受商业保险。

2.加强社会救助,做到分类施救。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应做到应保尽保,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边缘户的问题,建议全市分别划出城乡不同标准,扩大低保范围。应为长期患病吃药又不符合低保的特殊残疾人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医药补贴,以解除其家庭因病致贫的困境;对已经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残疾人,要提高报销比例,建议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再提高10%。对残疾人需要的特殊性辅助器具,应列入专项资金进行解决,所需资金由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共同负担。

为了更好地做到分类施救,体现对残疾人的

87

特惠帮助,建议尽快实施残疾人津贴制度。一是对无业、重度和享受城乡低保的残疾人,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标准为每人每月30~50元。二是采取摸索经验,逐步扩大,分步到位的办法,第一步先在重度残疾人中实施,第二步在享受城乡低保的残疾人中实施,第三步再覆盖城乡无业残疾人。

3.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满足推进残疾人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和环境保障工作需求。残疾人康复保障的重点是做好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和转介等六个方面的服务。开展残疾人康复应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合理安排,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逐步建立机构为指导,社会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要健全社区康复站,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康复指导师,充分发挥社区康复站的作用。残疾人教育保障的重点是抓好基础教育,特别是对农村那些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应保障他们享受9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搞好特殊教育,对已经开办的盲聋哑学校、培智学校,要巩固发展,扩大招生范围,同时,要鼓励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等,对残疾人开展特殊教育;要搞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以增加其就业机会。当前残疾人环境保障的重点是要加强社区无障碍设施建设,采取政府出资为主,街道社区筹资为辅的办法,实行统一的标准,逐步加以解决,力争到2010年全市全部到位。

4.巩固发展福利企业。认真落实福利企业的减免税收、银行贷款、经营场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条件。一是降低福利企业的门坎。把现在的50%以上残疾人视为福利企业享受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改为凡达到25%~ 30%,就可享受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二是加大对福利企业的投入。要增加资金投入,例如彩票募捐的公益金,应该有部分作为专项资金扶持福利企业,特别是残联的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应当首先向福利企业倾斜,对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保险全额或大部分进行补贴。三是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简便优惠政策的手续。国家应为福利企业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所得税减免、工商、土地、城建、水费、电费、通信、教育等也应给予照顾。与此同时,福利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完善立法,推进法制进程

依法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残疾人获得社会保障的根本出路。首先,要加强和完善立法,建议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有关?天津市残疾人社会保障权益条例#,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衔接配套。其次,要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保证执法的规范化与有效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再次,要加强执法的监督检查,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快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与绩效评估机制,并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法制宣传,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观念。同时,鼓励引导广大残疾人学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能力

为了确保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增加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使之与天津市GDP的增长比例相适应。为此,我们建议,在整个社会保障资金中,单独为残疾人社会保障按比例划拨一块,以保障资金来源形成制度性安排。二是探索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筹一点,基层组织出一点的办法解决,重点对特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定点和定期的保障。三是适时开征社会保险税,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通过二次分配来建立制度化、全社会共担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以公平的赋税和有效的转移来满足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需求。

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要理顺管理体制,形成条块结合,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局面。为增强工作力量,稳定人员队伍,我们建议,将全市街乡镇配备的残疾人工作专职联络员参照劳动保障部门为社区居委会配备劳动协管员的做法,给予工资性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居委会、村委会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给予工资性补贴。以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竞争上岗制度,每年定期培训考核,优胜劣汰。 (注:文中所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天津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 作者)

[责任编辑:王 篆]

88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学习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的有益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应该实行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保障并举,加强社会服务与社会支持的功能,把基础社会保障与农民增收自主保障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从而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人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的差别,如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己经严重制约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而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也影响了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滞后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城乡差别很大,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为主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建立,绝大多数农民处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民不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所具有的就业、医疗、住房、退休金等福利。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薄弱,特别是占有主体地位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尤为突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与国际劳动组织的有关条约存在巨大差距。不同国家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是加拿大为%,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人也是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 (二)我国农村经济落后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题一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1分) (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 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 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 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 (1)杜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优势。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 ①环境的缺失。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杜女士所在社区没有为杜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个人的缺失。个人层面是杜女士自己悲观、消极,觉得自己给家人增添负担。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用的介入策略如下: (1)采取增能模式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杜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残疾人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并受到压制、排斥和歧视。因而,增能模式对残疾人特别有帮助。杜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有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面的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通过确保杜女士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满足来增强杜女士改变的动机。对于杜女士谈到自己异于他人的经历给予富有同感的回应也能增强其改变的动机。 (2)运用优势视角 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也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对于杜女士,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可以激发她的改变动机,鼓励他人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杜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3)为杜女士申请医疗援助,联系其所在社区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4)让杜女士和其丈夫倾心交谈,各自敞开心扉,使杜女士明白家人的关爱和担忧,消除其愧疚心理。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王海玲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它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社会保障的首要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4)社会保障的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杠杆之一;(5)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6)社会保障既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也是一项社会事业,还是一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同时还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对社会保障最简洁的概括。

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讲,参加社会保险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社会保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公民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上讲,对公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责任。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臵和社会互助等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性质。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补偿权利。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摘要:残疾人是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越来越受到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代表了不同的福利制度类型。所以本文选取了这三个国家来分析,最后回归到我国,对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残疾人;福利内容;国际比较 一、引言 (一)写作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工业社会的发展,机械化生产、交通事故剧增等原因造成我国残疾人数量逐年攀升,使残疾人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亟需建立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所需的福利项目,使残疾人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在分析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之后,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二、对残疾人的法律支持 (一)美国的法制建设 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和自由制定了各个层次和领域的法律。这些法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对于防止残疾人歧视、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在法律中对于无障碍做了具体规定,其中包括环境、信息与交通的无障碍,从法律上保证了残疾人接受社会关照。

1968年,美国颁布《建筑障碍法(ABA)》,为确保这个法案的顺利实施,1973年成立联邦独立机构——无障碍委员会。 (二)英国的法治建设 二战之后,英国按照贝弗里奇报告建设福利国家,于1994年相继通过《残疾人(就业)法案》及《教育法案》,对残疾人就业及儿童特殊教育给予法律规定。1946年通过的《国家保障服务法案》及1948年通过的《国民互助法案》,分别对残疾人医疗服务和适用于残疾人的财政做了规定。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通过了《反残疾歧视法案》及2005年《反残疾歧视法案》,2006年通过的“残疾人平等计划”,将为残疾人创造平等机会视为所有机构和组织的法定责任。 (三)日本的法制建设 日本于1946年由其社会保障研究会提出了《社会保障法案》。1949 年以后制定并实施了《残疾人福利法》、《社会保障制度建议书》、《残疾人雇佣促进法》、《特殊儿童抚养补助金给予法》,规定了政府应给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强调了残疾人平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了残疾人就业并规定了残疾儿童可以领取的“扶助补助金”。 三、残疾人福利内容 (一)对残疾人的教育支持 1.美国的对残疾人各个阶段的教育支持 美国对残疾人的教育包括婴儿早期干预,学前教育服务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等各个阶段的服务项目。美国1975年制定,2005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

社会保障学参考答案

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任务一试题(2014) 一、判断 3 、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 A、正确 B、错误 9 、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凡是工资收入每月低于200新元的雇员,一律免缴社会保障费,而由其所在企业的雇主代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 、瑞典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医疗实物补贴和医疗补贴两部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0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即确定该地区或该社会应否进行救助的关键是确定贫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 、英国规定劳动者一年内必须缴纳保险费26周,并且上一年度已经缴费50周,才能享受疾病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英国的国民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体国民健康的责任主体。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合作医疗的资金应该是来源于农民个人的缴费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7 、我国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铺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 、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A、正确 B、错误 C、 二、名词解释 3 、社会保障基金 1 、慈善机构 2 、受益基准制 三、不定项选择 6 、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国家保障制 B、企业保障制 C、个人保障制 D、乡村集体保障 E、农村居民保障制 F、城市居民保障制 参考答案:A, B, D 25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为各国制定社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07-26 17:07:33) 转载▼ 标签: 杂谈 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静云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民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没有理由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谓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她们提供的生活保障。由于中国当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尤为迫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和谐社会;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总的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非常低。由于中国农民基数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以及中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成为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人为历史性因素。城市居民享受的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而这些农民都没有。经过多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底,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有财政补贴的约为1000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4291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22.3亿元,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国有543万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全国已有2729个县(市、区)建立了新农合制度,覆盖到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的8.14亿人口,农民参合率91.5%。尽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架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保障水平较低,制度有待完善。 二、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力度,地方政府用于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37572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也是一项开拓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健. 坚持三个原则,把握社会保障发展方向。一是坚持社会保障标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尽力而为,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二是坚持从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需求。三是坚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注意把握改革政策出台的时机,注意保持有关政策的相对稳定和衔接配套,注意采取平稳可行和符合国情国力的过渡措施,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 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社会保障意识。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市和企业职工为主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二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三是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四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单位管理为主向由社会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转变。

完善三个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稳定可靠多元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通过利益导向鼓励参保缴费,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统筹调剂机制,将养老、失业保险金的下拨与上解挂钩,与扩面征缴情况挂钩,对基金困难的地方,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调剂金予以支持。三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机制,及时落实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优势企业对慈善机构进行捐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定点挂钩、定向捐赠、结对认养等方式,参与集中供养。 强化两项措施,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一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肃查处不参加社会保险、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服务对象跟踪一生、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块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篇一:残疾人社会保障 一关于残疾人 定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现状全世界约有6.5亿多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 据20xx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残疾人8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涉及近1/5的家庭。我省有700多万残疾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和近3000万人口 郑州市52万残疾人总人口的7.2% 节日1.国际残疾人日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

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2.我国助残日 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决定于1991年5月15日起在全国实施。根据《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 定义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及养老保险按照正常人实行 城市残疾人参加城市居民养老医疗保险 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 就业保障据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人,占当时残疾人总数的59.25%。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保障,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 就业办法1).福利性企业组织(残疾人占总员工比例的50%以上)

社会保障学网上任务参考答案分解

任务二-(学号1444001202155)试题(2014) 一、判断 1 、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一样,不存在保障待遇标准化问题,遵循的是“多投多保、少投少保”的原则。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2 、在新加坡,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账户,普通账户、特别账户和保健储蓄账户。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3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C、 参考答案:A 6 、养老保险统筹账户与医疗保险统筹账户比较中,在账户作用方面,前者保障劳动者医疗费用的支出,属于支出保障,后者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收入,属于收入保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7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教会组织的慈善济贫活动,后随着英国两部《济贫法》的颁发,逐渐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救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下岗”这个概念是8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9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在账户构成比较中,前者个人出资较多,企业或用人单位负担相对较小,后者个人出资少,企业或用人单位负担相对较大。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0 、实行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养老制度的国家是新加坡。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二、名词解释 1 、灾难救助 参考答案: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援助,以帮助其度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 2 、医疗社会保险费用中的扣除法

参考答案: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这个规定的数额就被称为起付线费。 3 、自愿失业 参考答案: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和自动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三、不定项选择 1 、实行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新加坡 C、德国 D、前苏联 参考答案:B 4 、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参考答案:C 5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的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国家有:() A、美国 B、新加坡 C、日本 D、智利 E、法国 F、瑞典 参考答案:A, C 6 、世界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遵循的原则是:() A、国家强制实施的原则 B、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C、养老金与居民生活指数同步增长的原则 D、自我保障的原则 E、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F、养老金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原则 参考答案:B, C, E, F 8 、实行扩面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的省份有:() A、广东 B、深圳 C、河南 D、陕西 E、甘肃 F、北京 参考答案:A, B, C, D, E 9 、实行由雇主和受保人分担的失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的国家是:()

谈如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谈如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发表时间:2010-10-22T10:17:07.79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1月第1期供稿作者:彭金英[导读]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彭金英中共扶沟县委党校,河南周口 461300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王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与农村居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应深刻认识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扎实推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比如,去年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2%。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已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要抓住社会保障制度薄弱环节加以推进,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认真落实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要加强城乡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与此同时,要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中,特别是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创造条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要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不断堤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要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要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要发展农村老龄服务,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要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 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要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惠及全体农民。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农村群众“病有所医”的一项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建立方便快捷的农民个人缴费方式,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协调一致的动态筹资机制,确保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不断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要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要坚持预防为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大地方病、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要通过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使农民得到优质、低廉、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刻把握农村社会保障特点和规律,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系统性。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残疾人社工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工作的理念: 平等、参与、共享. 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动。 (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可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帮助残疾人寻求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工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残疾人的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工作方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是相应于个体型残疾的工作模式。个体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个人责任论,即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其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也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而个人因有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来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难以适应。有人提出个人型残疾的哀痛理论,认为个人型残疾发生之后,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震惊怀疑或否认愤怒或焦躁忧伤和沮丧。 当残疾现象发生之后,当事人、其家人、医疗工和社会工对残疾的评估可能是不同的和有差异的。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把残疾程度评价好些,即期望不会太坏。在这方面当事人的期望成分更大些。但对医疗工和社会工来说他们则要面对现实,即客观地评估残疾事实。这样,当事人家人医疗工和社会者就形成了一个由期望向客观过渡的序列。社会工首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认知差异的状况,并要设法弥合这种差异以帮助当事人及其家人理智地对待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而对个人型残疾社会工采取的主要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要同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起工作。而当当事人及其家人认同了残疾现实之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成残疾人之间(或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就是必要的。 (2)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是相应于社会型残疾的工作模式。社会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社会责任论,即认为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与个人型残疾不同的是,对社会型残疾来说,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应该由社会来补偿。 由于伤残发生在个体身上。因此,即使社会型残疾也会造成个人的哀痛。个人哀痛理论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内容提要】自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数十年来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从根本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待继续建立和完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浅层次的论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状,不足,对策,意义

前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完全意义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当前全国发展议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不保险,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模块共同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初见成效。人民的生活已有较好的保障和改善。但是,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行制度的缺点和不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符合整个国情的发展要求,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亦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概括地说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五大体系。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之一,由国家建立并实行。同时,国家必须立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调整。所有相关法律总称社会保障法,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和实施依据。建设一个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个人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贝斯麦曾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士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有切身关系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活动迅速和世界接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外来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使下岗和失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市场经济创建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下岗人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从未来的角度看,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的需求增加,而且医疗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我们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更说明了在当前社会建立以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

鄭功成教授文章 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現狀及發展思路 鄭功成 本文主要根據2006年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並結合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旨在客觀地揭示中國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現狀及其原因,並為建立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社會保障缺失:殘疾人群體的現狀 殘疾人是一個由於身體殘缺與功能障礙而有著特殊困難的社會群體。在國際上,重視殘疾人社會保障不僅構成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基礎性內容,更被視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當中國經濟經過近三十年來的持續高速增長並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在國家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大背景下,重視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便很自然地構成了衡量社會公正與文明進步程度的基本指標。因此,發展殘疾人事業是中國時代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客觀要求,而努力為殘疾人構建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網無疑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根據2006年的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可以發現一個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這就是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缺失。 第一,殘疾人群體規模龐大,結構複雜,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巨大。根據調查資料,我國現有各類殘疾人達829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34%,有殘疾人口的家庭戶達7050萬戶,涉及到的家庭人口達2.6億人。在殘疾人口中,按照殘疾類型劃分,肢體殘疾、聽力殘疾、多重殘疾、視力殘疾為前四位,其中:肢體殘疾者2412萬人,占29.07%;

鄭功成教授文章 聽力殘疾者2004萬人,占24.16%;多重殘疾者1352萬人,占16.30%;視力殘疾者1233萬人,占14.86%;精神殘疾者614萬人,占7.40%;智力殘疾者554萬人,占6.68%;言語殘疾者127萬人,占1.53%。按照年齡劃分,60歲及以上年齡的殘疾者占一半以上,其中:0-14歲的殘疾人為387萬人,占4.66%;15-59歲的殘疾人3493萬人,占42.10%;60歲及以上的殘疾人4416萬人,占53.24%,其中65歲及以上的高齡殘疾人為3755萬人,占45.26%。按照地域劃分,主要分佈在農村,其中:城鎮殘疾人2071萬人,占24.96%;農村殘疾人6225萬人,占75.04%;如果再根據抽樣調查資料做地區分佈分析,還可以發現呈現出西高東低的格局,東部地區平均殘疾率為6.11%,中部地區的殘疾率為6.46%,西部地區的殘疾率為6.67%。按照性別劃分,男性殘疾人為4277萬人,占51.55%;女性殘疾人為4019萬人,占48.45%。按照受教育程度劃分,15歲及以上的殘疾人文盲人口(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3591萬人,文盲率高達43.29%。按照殘疾等級劃分,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重度殘疾人為2457萬,占29.62%;殘疾等級為三、四級的中度與輕度殘疾人為5839萬人,占70.38%。由此可見,我國殘疾人不僅規模龐大、結構複雜,而且老年人居多、農村居多、文盲多、重度殘疾人多,這些特點恰恰客觀地反映了殘疾人群體對社會保障的巨大需求。如果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殘疾人及與其相關的家庭成員,絕大多數會陷入困難或者生活品質嚴重降低的狀態。 第二,殘疾人家庭收入偏低,殘疾人群體中貧困問題突出,迫切需要通過社會保障制度等加以緩解。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全國有殘疾人的家庭戶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在城鎮為4864元、農村為2260元,而當年全國城鎮人均收入水準為11321元,農村為4631元,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國人均水準的一半。在所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习题(含答案要点)[1]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A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A.全体社会成员B.部分社会成员 C.全体劳动者 D.部分劳动者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 C.思想教育 5.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几种? A.一种 B.二种C.三种 D.四种 6.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 A.美国 B.英国C.德国 D.日本 7.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A. 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目?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9. 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 A.二种 B.三种 C.四种D.五种 10.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受影 响? 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 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 A.储蓄保障型 B.福利国家型 C.传统保障型 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D.新加坡 13.最高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1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应加强“新农合”、“新农保”在农村的宣传工作,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不断探索农村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加强监管,科学界定低保对象。政府财政还应当加大对农村福利设施、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建议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农业虽然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战略地位、农业的不可替代作用是永恒不变的,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非常必要。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要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完善报销结算方法 建立强制性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一并纳入保障范围,并建立政府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基金,消除农村和城镇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近十年来,河南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河南生产总值达到27232.04亿元,比2010年增长11.6%。可见,政府能够拿出一定的财力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随着“新农合”的发展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启动,河南省政府也随之启动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但考虑到农村收入本来就低,又没有较多的像城市那样可以依靠自主经营的单位。各级政府应继续扩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保证并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村保障水平。 针对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报销结算不合理等问题,应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建立跨省份的基本医疗转移结算办法;跨市、跨省份设立农民工定点医院;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化网络全覆盖,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3 政府应该为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提供有效的财政支持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提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兼顾公平效率完善社保制度当前,新常态环境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地在此方面纷纷出现一些探索和实践。部分一线城 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明确责任科学规划,下狠心、怀决心,持恒心,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顽疾,保障了住有所居,促进了社会公平。 然而,从养老保险断保现象迭出,到“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习以为常;从异地高考政策艰难破冰,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对较低;从社会保障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较为悬殊,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紊乱…… 凡此总总,无不凸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效率和保障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关乎社会成员能动性的激发,关乎着民心所向政通人和。一言以蔽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辙,不可偏废。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手段,能够调节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再分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是民生工作的兜底网。俯瞰荷兰,各方高度重视,制定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政策,实行全民社会保障;反观国内,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举步维艰,缘何社会保障发展不尽 如人意?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两者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是效率的最终归宿。从吴兢“治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到王夫之“论天下者, 必循天下公”,再到何启“公与平者,国之基址也”……无不凸显出社会保障制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必须关注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互助救济,扶危济困,嘘寒问暖,保障公平,是其应有之义,是其建立初衷。倘若本末倒置,过度追求效率,忽视公平,将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社会两极分化,阶层固化。因此,必须关注民心,倾听民意,重视公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方能为社会保障制度锦上添花,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社会保障制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工作最重要的灵魂,是提高效率。过分关注公平,忽视效率 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些人,会逐渐形成社会保障的惰性,导致更多“懒汉”产生。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过高的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会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出现财政赤字和预算透支。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更需要我们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率运行。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支出水平,不能“摊大饼”,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多元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犹如一颗定心丸,是弱势群体的保护伞,能够打开社会稳定的安全之阀。 治国莫先于公,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之要,在于公平,要做到一把尺子来丈量。而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提升效率才能奠 定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之一生,命途多舛,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坎坷挫折是常态。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