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的建议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的建议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

划的建议

(2010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未来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问题,并通过如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1)“十一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综合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可超过4万亿元,人均折合7000美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万亿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共同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以太湖治理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重大成果。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

谱写了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篇章,为江苏“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一五”时期江苏积累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主要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全局,根据党的十七大的新要求,丰富充实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思路、政策和举措,强化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坚持以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积极建设创新型省份;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压力,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抓创新结合起来,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任务,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互动并进。坚持以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扎实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四沿”产业带,在加大支持苏北振兴力度的同时,对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推进苏南转型升级作出部署,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增添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出抓好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政府机构改革和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民生“五有”要求,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扎实办好改善民生各项实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这些经验对江苏“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扩大内需政策深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为江苏更好地发挥科教和开放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中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苏北发展进入快车道,为江苏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增添了新的动力。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更加主动地抓住用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江苏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

度减缓,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对外向度较高的江苏经济影响将更为深刻。我省经济增长粗放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差距还比较明显,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切实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4)“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在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历史进程中,“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的目标更高,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全面。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江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不移朝着“两个率先”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5)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

——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又好又

快推进“两个率先”,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江苏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

——必须根据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发展阶段新变化实施六大发展战略。把科教兴省战略提升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科技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依托我省良好的科教基础,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构筑江苏发展的战略优势。确立创新驱动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显著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全面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把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相结合,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必须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启动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有效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进一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6)“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我省“十二五”规划要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前瞻性,与国家“十二五”规划、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两个率先”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0%左右,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明显提高,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高,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绿色江苏”和生态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2011年实现年人均纯收

入低于25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幸福感普遍提升。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享有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机会均等的公平教育,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再上新水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更趋完善,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国前列。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到2015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三、着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充分挖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

(7)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继续实施消费需求重点工程,制定和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多种渠道增加就业创业机会,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文化、体育健身、娱乐、旅游、信息等新兴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创造和激发农村新的市场需求。完善有利于消费的市场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消费信贷,规范消费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8)切实增加有效投入。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新

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及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倾斜。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实行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创造最终需求。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提高民间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提高生产性投资的产出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9)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到2012年实现倍增,到2015年超过5万亿元,成为江苏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实施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工程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推进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以技术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坚持以应用促发展,组织实施一批绿色发展、惠民服务等新兴产业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10)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重点发展商贸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会展业、旅游业。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互联网内容产业、3G网络服务、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大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11)全面提升现有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加速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大规模改造提升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12)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坚持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完善功能,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调控,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以各级各类开发园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电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光电、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航天航空设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软件、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万亿元级、千亿元级的产业规模。加强上下游产品的生产联合、配套协作,构建完整的重点产业链,形成更多终端整机产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整合资源,依托城市存量资产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现代特色商贸,推动集聚区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品牌为龙头,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经营领域和业务规模,实现低成本扩张。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13)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电子商务,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以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和安全保密设施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

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14)加快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按照率先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要求和提升完善、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推进以铁路、机场、港口、水利为重点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综合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和江北铁路网建设,完善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南京、徐州、连云港国家级交通枢纽以及南京禄口机场二期、苏南硕放机场改扩建、苏中江都机场工程建设。加快沿海沿江港口建设,重点推进连云港港、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建设,实施南京以下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强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高高速公路联网通达水平,提升内河航道的承载能力和运输效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新一轮淮河治理,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通榆河南扩工程,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快农村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和水资源保护能力。完善能源体系建设,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五、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15)显著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紧跟新一轮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步伐,深入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注重应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应用,推动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行开放式创新,通过企业并购、技术合作、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大力引进急需的关键技术。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选择一批引领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课题进行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技术成果,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推动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

(16)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抓住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契机,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体系,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进一步成为技术创新需求主体、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集聚创新人才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更大力度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继续加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提高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水平,支持优势企业建立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17)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率先建成教育强省,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落实教育优先投入机制,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中央核定的比例,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重点增加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支持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推动高校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整体水平,大力加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健全助学体系,解决好特殊群体孩子上学问题,更加注重规则公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和能力建设,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广泛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教育、捐资办学。

(18)大力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

转型之要,全面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率先建成人才强省。实行人才优先投入,各级财政设立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人才投入,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需要,加快人才布局和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大规模培训各类人才,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国际一流人才,培养和集聚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技能的实用人才。统筹推进人才资源开发,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向沿海、苏北地区流动,到农村和基层就业创业。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用为本、人尽其才,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政策,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的持续增长点。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协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9)加快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以县域为主体,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实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有机融合和衔接。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构建有利于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的机制。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和农民住宅确权登记发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序开展村庄布局调整和土地整治,继续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建立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接轨,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衔接,探索在同一县(市)范围内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同一标准,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接轨。有序扩大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

(20)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江苏特点农业现代化道路,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

技提升农业、现代理念经营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口粮省内基本自给。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把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江苏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1)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返乡创业,引导外来资本和人员到农村投资兴业。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加快形成以生产经营收入为基础、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重点、转移性收入比重稳步提高的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适时提高扶贫标准,创新帮扶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公交化和区域供水一体化,推动抗震节能农宅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加快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22)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走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发展提升长三角北翼核心区(苏南及沿江)城市群,加快培育沿海地区、苏北腹地新城市群。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人口、集聚产业和扩大就业的功能。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

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切实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大力加强城市化管理。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任务,积极有序推进农民转市民。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已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注重从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租购等现实问题。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改革开放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2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增强公共决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强化行政问责制,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和职能责任,探索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24)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分离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分配制度和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力度,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做强做大一批主业优势明显、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落实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水平。

(25)推进财税金融价格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绩效和监督管理制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力用于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创新财税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利益导向。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防范投资风险。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各类股权基金和产业基金。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完善重要商品、服务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26)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推动外贸出口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推进市场多元化。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促进产品提档升级。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支持和引导以跨国并购、引入海外各类基金等方式利用外资。加大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营销机构和地区总部。优化外资投向结构,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和沿海地区。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拓展江苏与新加坡合作领域,继续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南京生态科技岛、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抓住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发挥江苏对台交流的独特优势,全面推进苏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建设好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等合作平台,使江苏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的地区。

(27)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知名品牌以及上市融资,在海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和资源开发基地,办好境外经贸合作区,提高跨国经营能力。鼓励省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产业更加贴近能源资源产地和市场,设立生产基地,发展海外工程承包。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支持服务,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简化和规范境外投资审批程序,在资金融通、检

验检疫、货物通关、收结汇等方面提供便利。

(28)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提升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成为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加强各类开发园区资源整合,推进开发园区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叠加,增强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八、在新起点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持续发展新空间

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抓住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加快苏北振兴、苏中崛起、苏南提升,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拓展江苏发展新空间。

(29)推动新一轮沿海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深入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放大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效应,坚持科学开发、集约开发、绿色开发,统筹推进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尽快把沿海地区建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发挥港口、土地、岸线资源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引进基地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环保、汽车和风电装备、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沿海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重点推进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加快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沿海铁路和港口集疏运体系。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定位后开发、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科学开发利用滩涂、岸线资源,实施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集中力量建设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沿海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临海中心城镇。组建江苏沿海发展银行,设立沿海产业投资基金,完善沿海开发融资平台。大力引进沿海地区发展紧缺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海洋专业,发展海洋研究。

(30)推进重点产业带建设和区域联动发展。提升沿沪宁线产业带发展水平,加快建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深入推进沿江科学开发,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港口物流业。加大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资源加工产业基地,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推动苏南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在一些

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成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先导区,更好发挥对苏中苏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互动发展机制,继续实施跨江开发和江海联动开发,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苏中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苏北逐步缩小与全省发展差距。

(31)加快苏北振兴步伐。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充分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继续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支持苏北加快发展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和人才培养引进,更大力度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支持和推动苏北中心城市做大规模、增强实力、优化功能,加快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大幅度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

(32)完善和实施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发展,完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不同的开发方向和保护要求,实行分类建设和保护,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在发展基础好、区位条件优、环境容量大的功能区,加大开发力度,提高开发效率。对承担主要农产品供给、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区,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引导各地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

(33)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围绕把长三角地区建成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网、城际轨道交通和机场体系,构建沿江城市与沪宁杭“一小时都市圈”,形成同城效应。深化交通、科技、环保、水利、信用、信息、社保、通关监管等区域合作,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支持南京市承办好2014年青奥会,全面提升南京城市建设水平、综合承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加快实现宁镇扬板块“同城化”,使南京及宁镇扬板块成为联结泛长三角地区和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成为促进全省和长三角区域以及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4)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与区域经济合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地区互助政策,扎实做好对

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工作,以支援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发挥江苏的人才、资金、产业、技术优势和中西部省份的资源、能源、政策优势,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实现优势叠加、共同发展。

九、加快生态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大力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35)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模式,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水平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改造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建成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36)强化节能减排。注重从源头上降低能耗、防治污染,严格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禁止新上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大力推广节能示范项目建设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37)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解决饮用水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明显改善环境质量。继续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促进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其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与治理洪泽湖、骆马湖等大中型湖泊,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和通榆河水污染防治。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促进海洋环境质量稳定

好转。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苏南地区提前实行国Ⅳ标准,加大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等扬尘和工业等粉尘、烟气治理力度,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在完成脱硫改造基础上全面实施脱硝工程,加快搬迁城市及近郊污染企业,大幅度减少灰霾天气。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引导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加快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管网配套率,逐步实现污水统一纳管处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重金属、电子垃圾、有机毒物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境监管体系,强化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加强环境监测监控,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38)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绿色江苏林业行动”等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重点抓好沿海、沿江、沿湖、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和村镇绿化建设,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固碳能力。大力推进沿江两岸、沿海滩涂、破损山体、采煤塌陷地和工矿废弃地的综合治理,加快实施丘陵岗地、荒山、荒滩植被恢复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加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加强河湖水域和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增强生态调节功能。构筑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廊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广泛开展国家生态市(县)、环保模范城市等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

(39)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和防灾减灾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重点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全面实行扬尘排污收费制度,适当提高水资源费、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加大对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补偿力度,在太湖、长江、淮河等重点流域和江苏近岸海域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逐步建立上下游地区污染赔付、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环保投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财税政策激励机制,支持环境安全应急防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完善环保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严格环保执法监督,完善生态环保建设监测、评价与考核体系,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防灾减灾应急体制机制,加强重大自然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救援队伍建设,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40)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41)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全面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投入和面向基层公共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加快推进省市重点文化设施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范围,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品牌和精品力作。加强重点新闻媒体建设,强化媒体社会责任,重视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加大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力度,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

(4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抓手,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出版发行、数字内容、动漫等产业,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上市融资,打造一批“航母型”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形态多样的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文

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发展文化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现代流通组织,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43)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全面推行文化综合执法。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增强文化发展活力。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推动数字电视、数字出版、手机报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电视多媒体网络、网上图书馆、网上档案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院。鼓励和支持骨干文化企业“走出去”,融入国际文化产业链,提高江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十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完善保障民生的各项制度,继续办好改善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提高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每年有新改善。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4)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社会充分就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创造更多的智力和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加大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各类职业中介和劳务派遣机构发展。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45)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杂谈】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在哪里2011年03月29日18:14:56 ——吐血整理ABBS论坛话题“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区别在哪里”讨论精华,共提取了42个网友论点。 正文:(小辄儿) 现在国内的控规处在很尴尬的地位:做吧,不实施;不做吧,有关部门又要求必须有这个步骤..... 现在的城市设计是火的发紫,国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群花齐放的喜人场面.....肉多人更多,这块市场竞争好像有点惨烈。国内现在的城市设计并没有成熟的体系,谁都想把自己的东西作为以后的范本,可是本人觉得城市设计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还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锤炼与实际的验证以后才可能形成稳定的局面。百家争鸣的时间应该是有一个适度长的时间段,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成熟的良好体系。那么试问:城市设计有可能取代现在在实际实施中并不受重视的控规吗?控规走了这么多年,到底该走向何方?怎么样发展控规才能更有实际意义?而城市设计又该走向何方才能更有生命力?城市设计与控规的最大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对于城市 设计与控规,我们该引发怎样的思考?欢迎大家来讨论。 讨论: 一、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控规是控规。两个范畴。不过,在国内,现在城市设计越来越象控规;控规也越来越象城市设计。没有办法,个搞各的吧。 二、其实这是一个国家现行规划编制体系的问题,关键是控规究竟应当控制什么,我认为应当因地制宜,但是,控规毕竟是控规,和城市设计不一样, 三、控规应当突出其法规性规定性,城市设计应当突出概念,突出创意,但是缺一不可。 四、城市设计应当是控规之后的“设计”阶段,控规是理性的,而城市设计却是感性的。 五、这个规纳比较,有某些道理,但不太准确。(或者说,相当的不准确) 。首先,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目前我们的规划法中,并没有城市设计的地位。但是,对於控规,是有说法的。有几个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我建立大家有机会去考察一下控规和城市设计在中国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其次,再看一看目前我们是怎么作控规的,怎么作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有什么区别。 第三,由於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城市设计在规划系统中给予明确的地位,所以建议看看国外的情况。 以上提供一个思路。关于城市设计,我知道大家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以前,现在,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 1。城市设计是平行与规划的一个系统。按照JONATHAN 、BARBETTE等人的说法,城市设计是贯彻规划全过程的。不是城市规划过程中德某个阶段。好像如FH 所说,是控规后的设计阶段(请问,这和国内通常所说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有什么区别);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

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xx 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心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拥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GIS中国培训中心。 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的建设部直属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79年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至1983年共招收了5届共5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170人。1985年2月,武汉建材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入城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连云港隧道结构计算书

连云港港主体港区东疏港高速公路隧道工程 结构计算说明书 计算: 复核: 审核: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十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 - 2 - 2 计算内容和计算依据 ................................................................................... - 2 - 2.1 计算内容.............................................................................................. - 2 - 2.2 计算依据.............................................................................................. - 2 - 3 隧道结构静力计算 ....................................................................................... - 2 - 3.1荷载取值和计算模型........................................................................... - 2 - 3.2 计算结果分析...................................................................................... - 5 - 4、隧道V级围岩段抗震计算 ........................................................................ - 8 - 4.1荷载取值和计算模型........................................................................... - 8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9 - 5、隧道IV级围岩段抗震计算..................................................................... - 13 - 5.1荷载取值和计算模型......................................................................... - 13 - 5.2 计算结果分析.................................................................................... - 14 -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a18655250.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交通规划设计院常用软件有哪些

1 通用软件Word、Excel、Power Point、Visio。 这些是任何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应精益求精,既快又好。 2 基础软件 交通工程专业需要参与许多实际的项目,要表现所需的交通组方案等,必须借助漂亮的图片。这里,介绍一些制图和图片处理的软件,当然,部分软件既可以绘图也可以做效果。 2.1 绘图软件 (1)AutoCAD 这个软件的重要性就不用强调了吧! 主要用于道路线形施划、交叉口渠化、道路标志标线绘制等,是具有精确尺寸的矢量图绘制软件,通常绘制交通组织方案的具体实施图和说明图,在交通工程实际项目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软件,也是硕士研究生参与工作时必须熟练掌握的工程应用软件。 (2)CorelDraw(了解即可) 也是矢量图绘制软件,它有具体尺寸,但是侧重于商标、模具、插图、排版等,我更认为它是一种专业的排版软件,能将图文处理得非常漂亮。在交通工程中,可以做一些标志标牌和效果图,也可以做一些比较花哨的手册(如宣传性、公益性的小册子)。 (3)鸿业市政设计软件 这是一款专门做市政道路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公路选线的制图软件,它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条件自动产生线形,并计算路面宽度、高程、填挖方等,当工作涉及市政道路、道路选线设计等时,该软件十分实用。 (3)湘源控规 本软件主要适用于城市分区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与管理,包括与其相关的总平面设计、园林绿化设计、土方计算、现状地形分析、制作图则等专项设计。 2.2 图片效果处理软件 (1)Photoshop Adobe公司旗下最出名的位图处理软件之一,主要处理各种格式的图片,变形、渲染、切割、拼合等,也是目前交通工程项目图片处理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AutoCAD绘制精确尺寸的施工图,而该软件则可以在各种格式的图片上绘制和修饰概念图,以求友好、通俗易懂的完美的视觉效果。 当然,该软件不局限于工程应用,发烧友还可以作为业余爱好,整饰照片、图片等。 (3)3Ds Max 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等领域,可以制作动画和三维效果图。在交通工程中,可能用到的是做直观的有真实感的项目方案设计图。许多交通工程出身的朋友可能不太会应用它,没关系,可以了解其功能应用,然后提出需求,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让他们制作我们需要的效果图,分工合作、各尽所能。 与3dmax有相似功能的sketchup、MAYA等都可以,只要掌握其中之一,能做出简单3D模型即可。 3 交通工程专业软件 3.1 信号配时优化软件Synchro 这是一款小型的单机运行软件,主要用于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江苏交通厅文件-江苏交通运输厅

附件1: 参加第三期培训班从业单位(投标人)名单: 1 宝应县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2 常州第二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 常州环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4 常州市华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5 常州市环亚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6 常州市嘉泽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7 常州市武进华夏花木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8 常州夏溪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9 丹阳市园林工程公司 10 淮安钵池山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1 淮安市绿地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12 淮安市山河园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13 江都市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14 江苏八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15 江苏大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16 江苏大自然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17 江苏江达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18 江苏经典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19 江苏山水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20 江苏省武进公路苗圃 21 江苏现代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2 江苏尧塘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23 金坛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24 南京嘉盛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25 南京金埔园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6 南京玄武湖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27 南京玄武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8 南京珍珠泉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29 南通市绿化造园开发总公司 30 沭阳县苏北花卉有限公司 31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花木有限公司 32 苏州市新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3 泰州市锦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34 无锡南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35 无锡市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36 无锡市天合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37 无锡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8 盐城市富邦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39 扬州花木盆景有限责任公司 40 镇江市古典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41 南京新世纪草坪科技有限公司 42 南京市雨花台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43 南通绿亚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44 苏州市顺和景观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45 苏州市平江区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46 南京园林建设总公司 47 南京林业大学科技发展总公司 48 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特色 具有理科特色的工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1)具有工程技术设计素质与技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2)具有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术素养,能从事城市发展研究;(3)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能应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富于创新能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人才。 要求研究生做到:(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品行端正,求实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安排《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设计研究》、《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城市与区域系统分析》四门课程。学位论文阶段对研究生在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城市研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培养。 (2)掌握《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了解《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安排课程《城市规划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居环境科学》、《资源法》和通过课程设计、规划实践掌握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 (3)了解现代建设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安排课程《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人居环境科学学》和课堂设计实现培养要求。 (4)掌握区域规划与城市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了解城市生态、城市环境保护理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原理》课程试题A卷 2005.05 1.汉长安城的位置与隋唐长安城的关系是( )。 A.与隋唐长安城在同一位置 B.在隋唐长安城的东北 C.在隋唐长安城的西北 D.即明代长安城的位置 2.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不少于多少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 A.1/2; B.1/3 C.1/4 D.1/5 3.家庭人口结构中的“主干户”是指: A.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B.一对夫妻和一对已婚于女所组成的家庭 C.一对夫妻和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D.—对夫妻组成的家庭。 4. 下列各项中,哪项内容不是城市设计的原则? A.以人为本,与自然亲和 B.历史延续的原则 C.方便舒适的原则 D.个性表现的原则 5. 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了()的理论。 A.田园城市 B.卫星城镇 C.山水城市 D.邻里单位 6. 居住区干道布置原则,下列何者正确? A.平坦地区,干道可以不作坡度,或其纵坡可小于0.3%; B.干道标高应稍低于附近居住区用地的标高; C.干道标高可稍高于附近居住区用地的标高; D.地形坡度较大时,道路一般可与等高线斜交,必要时也可以与等高线相重垂直布置. 7. 步行商业街的设置,下列是哪条不符合规定? A.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米; B.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5米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C.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800米,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米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 D.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8. 对外交通设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铁路 B.城市干道 C.水道 D.航空 9. 我国目前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Ⅰ。劳动平衡法;Ⅱ。职工带眷系数法;Ⅲ。加权统计法;Ⅳ。综合平衡法。 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Ⅰ、Ⅲ、Ⅳ D.Ⅱ、Ⅲ、Ⅳ 10. 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下列那种方法有误? A.设计等高线法 B.高程箭头法 C.纵横断面法 D.四角标高定位法 11. 广场地面坡度通常采用()。 A.0.1% B. 0.2% C. 0.5% D.0.4% 12. CIAM的准确含义是()。 A.国际建筑师协会 B.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国际规划师协会 D.现代建筑师协会 13.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不包含下列哪项?

十大就业率本科专业之城市规划专业

我国城乡规划学学科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普遍较好。尽管不同高等院校之间教学条件和水平存在差异,但是该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上供不应求,这也反过来刺激了新设院校的增加。城乡规划本身在当前我国各地受到了地方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问题的日益重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开发的需要,使得社会对城乡规划人才日益关注,社会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呈日益增长态势,对于高端顶尖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从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每年毕业博士、硕士和本科全日制学生保持100%的就业率,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家或地区大的规划设计单位、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城建系统的企业、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国外相关研究、设计和咨询企业等。 根据5 年数据跟踪,平均每年招聘岗位和毕业生比达到了5∶1 左右,呈现出长期高需求比。根据目前国内建设行业的趋势,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城市规划专业,该专业主要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2014年十大就业率本科专业之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规划是一门要求熟悉或了解较多社会科学的理工类学科,由于研究针对的"城市"是一个具有极强社会特征的对象,因此虽然研究成果大部分以图纸形式表达,却比其他工程类学科需要多得多的社会科学知识。经合理布局的城市空间既要满足美学要求和技术要求也要符合经济、政治等社会要求;城市规划专业就是使学生逐步在实践中学会综合、优化地运用与城市有关联的众多文、理知识,寻找城市空间布置的更佳方式。实践是进行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二、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2014年十大就业率本科专业之城市规划专业 1、城市规划师或建筑师 在规划院、建筑设计院或设计事务所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相关课

公路工程设计资质企业名单(全)

1.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3.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4.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公路行业(公路、交通工程)甲级 5.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交通工程)甲级、(公路)甲级(暂定) 6.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7.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8.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9.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0.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1.内蒙古大兴安岭森隆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12.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13.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14.吉林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15.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交通工程)甲级 16.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暂定) 17.上海交通设计所公路行业(交通工程)甲级 18.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甲级 19.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隧道)甲级(暂定);(交通工程)乙级 20.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 21.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交通工程)甲级 22.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公路行业(公路)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3.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4.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25.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交通工程)甲级 26.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7.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交通工程)甲级 28.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29.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公路行业(公路、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公路行业(交通工程)乙级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最新交通规划设计院常用软件有哪些

1 通用软件 Word、Excel、Power Point、Visio。 1 这些是任何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应精益求精,既快又好。2 2 基础软件 3 交通工程专业需要参与许多实际的项目,要表现所需的交通组方案等,必须借4 助漂亮的图片。这里,介绍一些制图和图片处理的软件,当然,部分软件既可以5 绘图也可以做效果。 6 2.1 绘图软件 7 (1)AutoCAD 8 这个软件的重要性就不用强调了吧! 9 主要用于道路线形施划、交叉口渠化、道路标志标线绘制等,是具有精确尺寸10 的矢量图绘制软件,通常绘制交通组织方案的具体实施图和说明图,在交通工程11 实际项目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软件,也是硕士研究生参与工作时必须熟练掌握的12 工程应用软件。 13 (2)CorelDraw(了解即可) 14 也是矢量图绘制软件,它有具体尺寸,但是侧重于商标、模具、插图、排版等,15 我更认为它是一种专业的排版软件,能将图文处理得非常漂亮。在交通工程中,16 可以做一些标志标牌和效果图,也可以做一些比较花哨的手册(如宣传性、公益17 性的小册子)。 18 (3)鸿业市政设计软件 19 这是一款专门做市政道路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公路选线的制图软件,它可以20 根据用户设定的条件自动产生线形,并计算路面宽度、高程、填挖方等,当工作21

涉及市政道路、道路选线设计等时,该软件十分实用。 22 (3)湘源控规 23 本软件主要适用于城市分区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与管理,包括与24 其相关的总平面设计、园林绿化设计、土方计算、现状地形分析、制作图则等专25 项设计。 26 2.2 图片效果处理软件 27 (1)Photoshop 28 Adobe公司旗下最出名的位图处理软件之一,主要处理各种格式的图片,变形、29 渲染、切割、拼合等,也是目前交通工程项目图片处理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 30 AutoCAD绘制精确尺寸的施工图,而该软件则可以在各种格式的图片上绘制和修31 饰概念图,以求友好、通俗易懂的完美的视觉效果。 32 当然,该软件不局限于工程应用,发烧友还可以作为业余爱好,整饰照片、图33 片等。 34 (3)3Ds Max 35 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等领域,可以制作动画和三维效果图。在交36 通工程中,可能用到的是做直观的有真实感的项目方案设计图。许多交通工程出37 身的朋友可能不太会应用它,没关系,可以了解其功能应用,然后提出需求,向38 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让他们制作我们需要的效果图,分工合作、各尽所能。 39 与3dmax有相似功能的sketchup、MAYA等都可以,只要掌握其中之一,能做40 出简单3D模型即可。 41 3 交通工程专业软件 42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09]142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12.15 【实施日期】2009.1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 通知 (苏政办发〔2009〕14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21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委〔2009〕252号),设立省交通运输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将原省交通厅的职责、原省港口管理局的职责、原省建设厅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省交通运输厅。 (二)取消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交通规费的管理职责。 (四)将省铁路办公室负责全省铁路建设筹资职责划给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五)加强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职责。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监管和指导应急处置的职责。加强全省公路、港口、航道、地方铁路、民用机场等交通工程建设监督管理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起草交通运输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交通运输行业有关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二)组织编制全省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港口、航道、地方铁路、民用航空和交通物流业等行业规划。指导编制城市客运发展规划,参与城市客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江苏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修订图文稿

江苏控制性详细规划编 制导则修订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 3、基本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 (3)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 (4)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体现公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4、内容要求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划定规划编制单元,在用地策划的基础上,对编制单元进行地块划分。明确各地块的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筑建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地下空间利用等控制要求,提出空间环境景观控制引导原则,明确各地块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内容。 5、其他规定 (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地块变更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变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二、编制单元划分 1、编制单元划分目的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作为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位。 2、编制单元划分原则 (1)地域完整 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相邻编制单元之间各相关要素的协调。 (2)界线稳定 编制单元应综合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城市特征、功能区划分、主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组织、社会组织等要素确定,其“四至”界线应明确、稳定,经过划定的编制单元,原则上不应更动。 (3)规模合理 编制单元面积一般以100~1000公顷为宜。用地功能相对单一的地区宜适当划大,用地功能相对混合的地区宜适当划小;城市新区宜适当划大,旧城区、城市中心区等宜适当划小;城市特色风貌区、风景园林、历史街区等特定意图区的编制单元划分,应有利于保护和塑造城市特色。 (4)编码统一 编制单元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统一的编码。 3、编制单元划分成果内容 (1)编制单元汇总表(表2.1) 表2.1?╳╳市(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汇总表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